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5单元
近代史第五章
![近代史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aab5e40b16fc700abb68fc9c.png)
六、党内三次“左”倾错误与中国革命新道路 的历史曲折
1. 土地革命时期党内三次“左”倾错 误;
瞿秋白
李立三
王 明
党内频发“左”倾错误的原因
■ 八七会议后党内“左”倾情绪未能清理 ■ 共产国际错误干预瞎指挥
■ 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不善 于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梁漱溟评价毛泽东
梁漱溟人称是中国20世纪最后一个 大儒,是反对阶级斗争第一人,是毛泽东 一辈子的诤友和辩友。1953年,为了试一 试中国共产党的气量,他在大庭广众面前 与毛泽东辩论,大战三百回合,最后在一 片“梁漱溟滚下来”的口号声中才悻悻下 台。晚年梁漱溟对毛泽东有三句话的著名 评价。晚年梁漱溟评价毛泽东的三句名言: 第一句话说,影响20世纪中国的有三个人: 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 第二句话说,毛泽东不只是一个毛泽 东, 有多个毛泽东。这是说毛泽东有多个侧面, 是很丰富的、复杂的、变化的。 第三句话说,毛的功劳最大,错误也最大。 没有最大的功劳,就不可能有“文化大革 命”。
古田会议决议确立的马 克思主义的建党建军原则,
解决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
下,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 民军队保持先进性的问题,
为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
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古田会议(油画)
中国共产党主持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 1929年4月,毛泽东领导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井冈 山土地法》规定的“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 地主阶级的土地” ,由土地苏维埃政府所有改为土地农民个人 所有。
② 国民党政权控制不了农村,
农村是其统治薄弱环节。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8b01de2cdd36a32d737581ce.png)
清“ 除去 共恶 产化 党”
官清 污除 吏土去 和豪腐 投劣化 机绅 分、 子贪
清党的结果,“使本党起了一个很大的 分化和损失”,“一般投机腐化恶化分子都 纷纷混入了本党”。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特刊》第12号
“清党时期,倏逾半年,共产党之逆迹 固已大暴国中,本党之精神亦日见湮灭。”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政治路线 1935年12月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中国革命战争战略
1936年12月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思想路线
1937年夏
《实践论》、《矛盾论》
课后思考题
民党反动分子所抛弃的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由
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分子继承下来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八七会议 (1)清算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汪寿华•26岁 萧楚女•36岁
熊雄•35岁
陈延年•29岁 赵世炎•26岁
夏明翰•28岁
郭亮•27岁
罗亦农•26岁 向警予•33岁 陈乔年•26岁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头可断,肢可折, 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 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 为群裂。
——周文雍
正是革命到了紧急 关头,才需要不怕危险 的人。为大众的幸福而 被杀头,也就是我的幸 福。
周文雍•23岁 陈铁军•24岁
人教部编版2019年广东中考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人教部编版2019年广东中考历史知识点梳理(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https://img.taocdn.com/s3/m/c0e8ebef3186bceb19e8bb62.png)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考点一:林则徐虎门销烟(2014年考查)。
1.原因: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大量白银外流;摧残士兵体质;造成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时间: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3.禁烟的高潮: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4.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考点二: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015、2017、2018年考查)。
1.鸦片战争(1)原因:①根本原因:为了开辟海外市场;②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虎门销烟)。
(2)起止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3)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定海→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英军强占香港岛→攻占虎门炮台,关天培等战死→占领广州→北上攻占厦门、定海、宁波→进犯吴淞,陈化成牺牲→8月初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
(4)鸦片战争中涌现出的民族英雄:虎门之战的关天培、吴淞之战的陈化成等;(5)结果: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6)清朝战败的原因:①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②经济落后,武器落后。
2.《南京条约》的签订(1)时间:1842年8月。
(2)主要内容:①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3)条约特征: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1)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2016年考查)。
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中考历史中国近代史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https://img.taocdn.com/s3/m/e9d2551ca26925c52cc5bfca.png)
3.长征精神的伟大意义 (1)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 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2)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唤醒民众 的伟大远征、开创新局面的伟大远征。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3)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的 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国民大革命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 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国民党一大
周恩来 国民革命军
上一页 下一页
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 叶挺 湖南、湖北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张学良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黄埔军校的“埔”不要误写成“浦”,地点在广州,而不是上海! 2.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大)革命 失败了! 3.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失败则是指没有完 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1)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团结。 (2)北伐师出有名,属正义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3)北伐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 (4)广大官兵英勇作战,中共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5)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6)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延安 总后方。
西柏 河北省。西柏坡会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党的建 坡 设,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建立有重大作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的演变
中国近代史 第五章、中日甲午战争(整合版)
![中国近代史 第五章、中日甲午战争(整合版)](https://img.taocdn.com/s3/m/42d100dfa58da0116d174906.png)
2020/2/29
11
一、甲午战前的国际形势
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 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随着垄断资本的 形成,更为疯狂地夺取海外市场、原料供 应地和资本输出的场所,掀起了瓜分世界 领土的高潮。
二、甲午战前的中国与日本
1.甲午战前,清政府极其腐败,主要集中 在清中央政权的腐败,以慈禧为例。
第一节 关于甲午战争的研究综述
一、解放前的研究概况
• 在战争刚刚结束的1895年,就有王柄耀 的6卷本《中日战辑》出版发行。1896 年刊行的有蔡尔康的8卷本《中东战纪 本末》;易鼎顺的14卷本《盾墨拾余》; 侍读学士文廷式的《闻尘偶记》。1897 年,曾任驻日领事的姚锡光出版了5卷 本的《东方兵事纪略》。
感悟危机
3、政治意识的变化
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三国干涉还辽及其影响
1、三国“干涉还辽”的实现
沙俄 法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2020/2/29
50
2、三国“干涉还辽”对甲午战后的 中国和远东国际关系的影响。
首先,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沙俄在政治上 取代了英国在华的支配地位。
其次,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也是远 东国际关系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巨额的战争赔款大大刺激了日本对外侵 略扩张的野心,积极扩军备战。
(2)、甲午战后日本的迅速崛起, 改变了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
• 甲午战前,远东的基本格局是英国、俄国 的对立和争霸。甲午战后,俄国和法国都加 紧他们在远东地区的侵略;德国也开始参与 远东地区的争夺;美国也趁机提出对华门户 开放政策。这一切都表明英国在远东地区的 优势地位受到挑战,中国即将面临一个更危 险的局面。
中国近代史第五单元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第五单元_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https://img.taocdn.com/s3/m/4dfb4406f12d2af90242e60b.png)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1948年9—11月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解放
经 过
三大战役的意义: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B
)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毛泽东写了一首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或当 时的形势,谈谈你的读后感。
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 基础。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作战方针 名称 辽沈 林、罗 战役 东北 解放军 结果 歼敌47万 解放东北全境
关门打狗
歼敌55.5万 刘邓、 中原、华 淮海 中间突破 陈粟、 基本解放长江以北 东解放军 分割歼灭 战役 谭 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平津 林、罗、 东北、华 先打两头 北解放军 后取中间 战役 聂 歼敌52万 华北全境解放
共产党
重庆谈判
过程:中共毛泽东、周恩来等飞抵重庆谈判
结果:国共签署《双十协定》
协 定 内 容
国民党接受共产党提出的: 和平建国基本方针 召开政协会议的建议; 拒绝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 的合法地位;
意义Hale Waihona Puke 表明了诚意,扩大了影响,迫蒋被动。
内战爆发
全 面 进 攻 过 程
1946年6月,国民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 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原因: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中国近代史第二版
![中国近代史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d18e4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8.png)
中国近代史第二版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之一。
中国近代史第二版旨在全面回顾和总结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
第一章:晚清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国家政治和经济的问题日益突出。
本章将从晚清政府的改革尝试、农民起义的影响、外国势力的侵略等方面分析晚清时期政治与经济的困境,并探讨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第二章:战争与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纪元的开始。
本章将讨论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分析其他重要的战争和革命运动,如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五四运动等,以展示近代中国战争与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章:国共合作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国共合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本章将探讨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详细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章:抗日战争与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本章将回顾抗日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并分析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以展示中国在抗击日本侵略中的团结与抗争。
第五章: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改革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本章将探讨新中国的建立过程以及社会主义改革的兴起与发展,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展示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
第六章: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文化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本章将回顾文化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并探讨改革开放的背景和目标,分析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的动荡与变革。
第七章: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影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近代中国历史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章将分析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例如经济改革开放、科技进步、教育改革等,并探讨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展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影响。
第八章:近代中国的历史遗产与未来展望最后一章将总结近代中国的历史遗产,并展望中国的未来发展。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851696b29b89680203d825e1.png)
第二,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 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中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军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戴笠
第三,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 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 甲,十甲为保,分设甲长、保长。保甲内 各户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发,在保甲内强 制实行“连坐法”。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 指向农村呢?这个问题,只有遵循马克 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加以回答。
中国能不能 走俄国十月革命 道路,主要看这 条道路是否符合 中国的实际。中 国共产党当时共 同的认识也是: 革命工作应当以 城市为中心。
中国广大的乡村基层政权被地主阶级和旧 式富农所把持,地主阶级逐渐变成了帝国主 义的附庸,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 柱。国民党政权继续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不承认中国有土地问题,拒绝在农村开展土 地改革,从而使中国广大农民处在了死亡线 上。
(3)形成了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 利用超经济的力量,即依靠国家政权力量一方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宣告南京国民
政府成立。这是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开
端。在国民政府成立大会上,国民党元老胡
汉民成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仍然为国民
革命军总司令。
蒋
汉 民 介 石 与
胡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蒋介石一手操 纵下,国民党于1928年2月召开二届四中 全会。会议改组了国民政府,谭延闿为国 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军委主席、国民党中常委,后来又出任国 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这样,以蒋介石 为首的国民党中央组成,国民党内出现了 暂时的统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试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试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9c63b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1.png)
一、判断题1、1936年的七七事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选择一项:对错反馈西安事变正确的答案是“错”;2、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拉开日本吞并东北的序幕;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3、台儿庄大捷是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情,振奋了全民族抗战的士气;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4、日军侵占南京后,不仅屠杀手无村铁的中国百姓,而且无情摧残文化古迹,夫子庙建筑群、牛首山幽栖寺、陈武帝万安陵前的石麒麟均被日军毁坏;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5、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遇难同胞达20万人以上;选择一项:对错反馈30万人以上;正确的答案是“错”;7、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完成了决定党的路线、通过新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这三个历史性任务;选择一项:对错8、中国共党党史上着名的“五大书记”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选择一项:对错反馈中国共党党史上着名的“五大书记”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正确的答案是“错”;9、国共谈判最后,双方代表签订了“双十协定”,国民党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10、自延安收复战开始,革命战争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选择一项:对错反馈自挺进大别山开始正确的答案是“错”;11、济南战役和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出现转折点,解放军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了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同敌人决战的时机成熟了;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12、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标志着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正确的答案是“错”;13、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做的报告和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构成了共同纲领的政策基础;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14、1949年4月23日,第三野战军部队胜利进占南京,宣告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覆灭;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15、新政协筹备会成立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制定一部“临时宪法”;选择一项:对错反馈正确的答案是“对”;二、单选题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选择一项:A.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B. 停止内战、逼蒋抗日C. 国共合作、联合抗日D. 国共合作、反蒋抗日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停止内战、联共抗日2、1936年10月蒋介石到达西安,目的是为了;选择一项:A. 参加谈判B. 督战C. 例行视察D. 抗日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督战3、发生于1937年的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选择一项:A. 卢沟桥事变B. 九一八事变C. 西安事变D. 八一三事变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卢沟桥事变4、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和国共两党的抗日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选择一项:A. 国共合作宣言B. 中国共产共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C. 统一抗日宣言D. 国共合作抗日宣言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中国共产共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5、,日军侵占南京,揭开了南京大屠杀的帷幕;选择一项:A. 1936年12月13日B. 1937年12月13日C. 1936年12月23日D. 1937年12月23日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1937年12月13日6、下列对百团大战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择一项:A. 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少有的辉煌纪录B. 为了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C. 日军北上计划被推迟D. 激发了中国人抗战到底的决心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日军北上计划被推迟7、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指导思想,奠定了全党思想一致的理论基础的大会是;选择一项:A.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B.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8、发生在重庆谈判期间的,一举歼灭阎锡山部3万余人,直接配合了我党在谈判中的地位;选择一项:A. 上党战役B. 平津战役C. 辽沈战役D. 渡江战役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上党战役9、上党战役是抗战胜利后我军第一次大规模的;选择一项:A. 自卫反击战B. 自卫游击战C. 防御攻击战D. 自卫防御战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自卫反击战10、1948年8月,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了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时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毛泽东所说的“山坳子”指的是选择一项:A. 豫东战役B. 豫西战役C. 晋北战役D. 晋西战役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豫东战役11、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由唱主角,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选择一项:A. 华东野战军B. 华北野战军C. 中原野战军D. 西北野战军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华东野战军12、1949年3月5日到13日,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次中央全会——七届二中全会在举行;选择一项:A. 北京B. 延安C. 井冈山D. 西柏坡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西柏坡13、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提出;①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②指明了新中国的基本国体③通过了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④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选择一项: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①②④14、1948年12月12日,中央军委明确提出战役后举行渡江作战向全国进军的战略设想;选择一项:A. 辽沈B. 淮海C. 平津D. 华北反馈你的回答正确正确答案是:淮海15、以下不属于新政协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内容;选择一项:A. 临时宪法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D. 定都北京、公元纪年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临时宪法。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d5547a8f83d049649b66584a.png)
1937年夏,他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授
《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
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
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
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 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思考题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 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 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 想理论建设的? 4.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 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 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 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 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 取“积极进攻的策略”, 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系统地论证了
农村革命根据地可以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
条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星星之火,可
以燎原》标志农
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
村包围城市革命
道路理论的基本
毛泽东
形成 。
1930年1月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 旧中国是由许多帝国主义国家间接 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 * 旧中国是一个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 要地位的半封建国家。
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1.中国外无独立,内无民主,无合法斗争,
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https://img.taocdn.com/s3/m/cdf7cb4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4.png)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教材最新 起义
意义 表述:增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八七七会会议”,确 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议方针(教材最新 背景 表述: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 秋收 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 起义 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1)1927 年 9 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起义受到严重挫折 概况 (2)1927 年 10 月,毛毛泽泽东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 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
立革革命命统统一战一线战
一大的 背景 (2)线中国国民党: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
召开
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
(3)客观条件:共产国际、苏联政府为国共合作提供了
支援和帮助
国民党 一大的 召开
概况 1924 年 1 月,在孙孙中中山山主持下,在广州召开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
(1)1928 年 4 月,朱朱德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
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
概况 井井冈冈山山会师 井冈山
(2)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为 会师
中国工工农农红红军第四军 会师后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 意义 固和扩大
南昌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命题点 1: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1.(2022·岳阳)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决定 发动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A ) A.毛泽东 B.朱德 C.彭德怀 D.贺龙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b454811d14791711cc791754.png)
第二次:1930年6月到1930年9月,李立三为代 表“左”倾冒险错误,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 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 力量攻打武汉等中心城市,即“会师武汉,饮马 长江”。
第三次:1931年1月到1935年1月,王明为代表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其主要内容是: 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革命性质, 将民族资产阶级当作最危险的敌人。 在革命道路问题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主张 红军配合中心城市。 在土地问题上,主张“ 地主不分田,富农分 坏田”。 在军事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 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在党内斗争上,实行残酷斗争, 无情打击。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 国性的抗日战争
1、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共产党 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
从1935年12月至1937年8月,毛泽东进行了大量 的理论工作,先后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 践论》《矛盾论》等著作。
2、迎接抗日战争的到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行的理论工作, 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 乱反正,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 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
3、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 首先到达陕北,胜利完 成了长征。1936年10月, 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 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 静宁会师。至此,三大 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 束。
毛泽东在中央红军取得
长征胜利后曾说:“ 长征
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
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
队,长征是播种机”。
2、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 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 从1930年10月到 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 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 军队的三次“围剿”。1932年底,又取得了 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
![第五章中国近代史纲要各章节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e6fab365ce0508763213a6.png)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单项选择题: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2、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的是( C )A、张作霖B、郭松龄C、张学良D、张作相3、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性质是( C )A、资产阶级政权B、小资产阶级政权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D、封建君主专制政权4、中共八七会议召开的地点在( B )A、九江B、汉口C、武昌D、上海5、中共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是( D )A、反对右倾投降主义B、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党领导了( A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五卅运动7、毛泽东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是在( B )A、北京特别会议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古田会议8、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著名起义是( A )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B、赣南秋收起义C、湘南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9、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将革命的重心( B )A、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由城市转移到乡村C、由大城市转向小城市D、由南方转向北方10、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 C )A、《战争和战略问题》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D、《反对本本主义》11、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要靠( A )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马克思主义本本C、听从共产国际的指挥D、照搬苏联经验12、1930年5月,毛泽东写了( C )一文,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实事求事、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解决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五章
![中国近代史学习笔记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6a2ca83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76.png)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本章重点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本章提示注意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理论创新精神.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统治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的文件.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4、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最大的中间党派及其领导人: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6、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的状况:总体上附和了蒋介石政权.7、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中央紧急会议.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战争兴起的历史转折点.8、“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的发言.9、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领导,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10、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不同的两个特点: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秋收起义.特点:首次使用工农革命军旗帜和名号;首次吸收数量众多的工农参加.11、大革命失败后的三大起义: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1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本殖民地半封建大国.13、工农武装割据的三个方面:土地革命为内容、武装斗争为形式、根据地建设为依托.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内盛行的吧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16、中央根据的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1930年10月至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等指挥下,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连接了赣南闽西,形成了中央根据地.17、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的原则性改正: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1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1年11月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19、三次“左”倾错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盲动主义错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20、赣南会议:1931年11月召开的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次会议对取消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根据地红军中的领导地位.21、反“罗明路线”的斗争:对坚持贯彻毛泽东的路线的福建省党的领导人罗明进行了错误的批判.22、长征的开始和结束: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中央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两次失败与两次崛起:从大革命的失败到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红军长征的胜利.此后,中国共产党达到政治上的成熟期.重要考点讲解二、简答题1、国民党是怎样实行一党专制的?(1)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和监视之下.(2)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军统),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3)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将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内.(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国民党政府主要就是通过这些方法,来维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巩固自身统治的.2、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1)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第三党) 1930年8月建立.由一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和一些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士组成.(2)其立场和主张是总:一方面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希望国共之间另立一个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分: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各级平民政权;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3、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是什么?(1)1927年9月9日,以攻打长沙为目标的湘赣起义发动.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毛泽东改变原定部署,带领起义部队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转移.(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意义,10月7日,毛泽东率领部队抵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具有深远的意义,(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4、毛泽东怎样分析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毛泽东1928年10月和11月,写作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科学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城乡分立,军阀割据、国家大等)(2)国民革命的影响.(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客观条件.(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5)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两个主观条件.5、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什么?20世纪30年代初期,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其他同志一起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阶级路线表述为: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6、为什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先后出现了“左”倾盲动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左”教条主义错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重要考点讲解三、论述题1、国民党政权、统治下的社会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国民党实行独裁专制统治,其统治下的社会状况是(1)帝国主义控制更紧: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从1927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到1937年,帝国主义的经济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扩展,并且牢牢地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从总体上看是以英美为自己的靠山.(2)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3)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这个垄断资本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主要靠控制金融、商业投机、垄断工业,挤压排斥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后.综上所述: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代表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在本质上是与北洋军阀一样的.因此,在当时,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2、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内容: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总: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分:(1)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2)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意义:(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个挽救,一个转折)(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3)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自我净化(具有自身纠错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不断地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3、试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尽管经过长征,革命的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P< p>。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5670a57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d.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单项选择题1.1927 年,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 其性质是( D )A.资产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地主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2. 1931年11月, 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其政权性质是( D )A.资产阶级专政B.各革命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C.抗日民主专政D.工农民主专政3 . 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在( C )A .四一二政变时 B.南昌起义时 C .八七会议上 D.秋收起义时4.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共产党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的起义是( B )A.八一南昌起义B.湘赣边界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海陆丰起义5.遵义会议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中国革命, 主要是指( D )A.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C.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军事指挥权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6.毛泽东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 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的文章是( C )A.《反对本本主义》B.《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C.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7.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C )A.中共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B.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C.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D.中共仍未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8.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是( B )A.吴起镇B.会宁C.懋功D.甘孜9.下列土地政策符合 1931 年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的是()A.“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或苏维埃国家的劳动人民所公有”B.“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 分配给农民所有”C.“没收富农土地, 归苏维埃国家所有”D.“农民分得的土地不得转让买卖”10.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B )A.经验主义B.教条主义C.主观主义D.宗派主义11. 标志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存在的是( D )A.七一五政变B.四一二政变C.宁汉合流D.张学良改旗易帜12.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是( A )A. 八七会议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13.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是( D )A.1928 年B.1934 年C.1935 年D.1936 年14.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起义是( A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平江起义15.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B )A.湘鄂西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海陆丰革命根据地D.陕北革命根据地16. 毛泽东取得革命的领导权是在( C )A.七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六届六中全会17.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B.古田会议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18.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始于( A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平江起义19. 最早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在( D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八七会议D.三湾改编20. 在左翼文化运动中, 毛泽东所称的最伟大和最勇敢的旗手是( A )A. 鲁迅 B.瞿秋白 C.茅盾 D.邹韬奋二、多项选择题1.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武装进入了红军新时期的起义有( ABD )A. 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湘南起义D.广州起义2. 1931 年制定的土地革命的路线的内容是( ABCD )A.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B.联合中农、限制富农C.保护中小工商业者D.消灭地主阶级E.团结地主阶级3.国民党政府如何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ABCD )A.建立庞大的军队B.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C.实行保甲制度D.厉行文化专制主义4. 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 ABCDE )A.周恩来B.贺龙C.叶挺D.朱德E.刘伯承5. 中共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ACD )A.彻底清算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撤消了陈独秀的职务, 确定毛泽东的领导地位C.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D.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E.决定把进攻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6. 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理论是( BD )A.八七会议清算右倾机会主义B.农村包围城市理论C.土地革命理论D.武装夺取政权理论7. 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有( 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E.《战争和战略问题》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BC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C.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E.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9.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BC )A.实行人民战争B.主要斗争形势是长期的革命战争C.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先去农村, 后占城市D.在战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重视敌人E.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10.192.年底张学良“通电”内容有.AC.)A.遵守三民主义B.遵守五权宪法C.服从国民政府D.同日本断绝关系E.改易旗帜11.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含的主要因素有( ABC )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D.统一战线E.党的建设12.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 BC )A.思想问题B.军事问题C.组织问题D.政治问题E.政权问题1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是指( BCE )A.马列主义B.党的建设C.武装斗争D.独立自主E.统一战线14.1927年7月中旬, 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党委会决定了哪几件大事.AC.)A. 准备在南昌举行武装起.B.进入革命战争时期C.组织湘、鄂、赣、粤四省农民暴动D.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15.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是( ABCDE )A.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通过了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C.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D.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E.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16.白色恐怖期间, 国民党庞大的特务体系的代表组织是.A.)A. 中统B.中组C.军部D.军统。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85e0dddfc1c708a1284a448b.png)
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 (1)理论上: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 想的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取政权的理论,既坚 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原则,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 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 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标志着中国 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实践上: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红军和根据地 逐步发展起来,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游击战争实 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 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本节重点: 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北伐战争打垮了孙传芳和吴佩孚的军队。 2、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后南京、武汉、北京三个政权并存。 3、“宁汉合流”。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 4、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5、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二)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 大规模的“围剿”。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 东、朱德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 “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连续粉碎了国 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首先,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广大人民被置于国民党武装的严密控制 之下。 其次,国民党建立了全国性的特务系统。比如“中统”和“军统”,其主 要任务就是对付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进步人士。 再次,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保甲内各户互相监视、互相告发。 最后,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 制主义。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甚至被枪杀。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9cfe1e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5.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同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期间,学生们和知识分子通过集会、游行和罢工等行动,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诉求,提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口号,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此外,第五章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党的章程和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正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总结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为我们了解中国近代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第五单元
列强的侵略
1.(2015广东)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这份“礼物”指的是(D)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016湖南娄底,2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D)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3.(2016云南昆明,2分)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该不平等条约是(A)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2016贵州黔南州,2分)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
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A)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5.(2016山东临沂,2分)如图是某一条约签订的情景,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的不平等条约。
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个条约是(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016四川资阳,2分)下列四部反映晚清历史的影视,按历史事件的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①《末代皇帝》②《鸦片战争》③《甲午风云》④《火烧圆明园》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7.(2016山东烟台,2分)2015年10月3日,国家文物局专家基本确认,在黄海海域发现的“丹东一号”沉舰应为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致远舰官兵英勇抗击侵略者是在哪次战争中?(B)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解放战争
8.(2016湖北鄂州,2分)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D)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9.(2016 海南,3分)115年前,在冒着硝烟的大炮下,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该条约是(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1分)下列因不平等条约签订而发生的事件是(B)
A.《南京条约》——虎门销烟
B.《马关条约》——公车上书
C.《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D.《凡尔赛和约》——五四运动
11.(2016陕西,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材料二鸦片战争一阵疾风,吹荡了沉寂的知识界,一批关心国家命运的仁人志士,看到了英美等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议会制度、总统禅让等,它们的思想深处,滋生着对民主制度的欣慕和对专制制度的不满之情。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1)材料一中文字所述“商船”当时采用何种动力?“给予”一词应如何理解?签订上图条约的这场战争前后,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有何变化?并对这种变化加以评析。
答:动力:蒸汽动力。
“给予”一词表面是清政府“给予”,实质上是英国建立在侵占基础上的强行割占。
变化:由以天朝上国自居到妥协退让。
评析:助长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也使中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传统文明,向西方学习。
(2)列举20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因“对民主制度的欣慕”而提出的主张,依据材料二,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政治进步的因素。
答: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因素: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加深,促使民族意识觉醒;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继登上了历史舞台;西方文化传入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中国人民的抗争
1.(2016新疆,2分)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禁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他是(A)
A.林则徐
B.邓世昌
C.海龄
D.关天培
2.(2016河南,2分)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战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C)
A.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5湖南郴州,2分)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之一。
这幅图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C)
A.南昌起义
B.五四运动
C.虎门销烟
D.渡江战役
4.(2016江西南昌,1分)美国前副总统华莱士说:“左宗棠是近百年史上世界伟大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人的勇武精神展现给俄罗斯人,给整个世界。
”华莱士评述左宗棠的历史事件是(D)
A.创办福州船政局
B.收复台湾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收复新疆
5.(2016江苏南京,1分)“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
”有此场景的史实是(C)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黄海大战
D.义和团运动
6.(2016湖南岳阳,7分)海防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事关国家主权,事关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二《清时期全图》(图1)
材料三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
——《海权与近代史中国的历史命运》材料四《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图2)
图1
图2
(1)材料一中,写下一豪迈诗句,并取得“海波平”最后胜利的民族英雄是谁?
答:戚继光。
(2)根据材料二,为巩固海防,1684年清朝在图中A处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B处信息显示,清朝前期疆域的最南端包括了哪里?
答:台湾府,南海诸岛。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有海无防。
1840年,英国第一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并“得手”的战争是什么?为了捍卫中国的海上主权,在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
答:鸦片战争,邓世昌。
(4)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于何时?综合材料三、四,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1949年4月23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