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现状的调研报告农村土地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核心,以户为基础的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一直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农户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同时农业由传统分散经营开始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体系转变,所以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进一步摸清我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流转情况,我们历时X个月对全区各镇(力、)土地经营情况和发展需求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形成如下报告:一、XX区基本情况XX地处XX中部XX南缘,置县历史XXXX多年,XXXX年XX月撤县设区,XX将融入XX半小时乃至XX分钟经济圈。
全区总面积XXXX.XX 平方公里,人口XX.X万,辖X镇X个街道办事处,有XXX个行政村(镇村综合改革前为XXX个)、XXX个村民小组。
XXXX年末,全区有耕地总资源XX.XX万亩,其中常用耕地XX.XX万亩,临时性耕地X.XXXX 万亩;园地XX.XX万亩,林地XXX.XX万亩,草地XX.XX万亩,其它用地X・XX万亩。
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及经营权流转现状XXXX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共完成了X个镇办XXX个村民小组、XX.XX万亩的土地确权任务,为X∙X 万户农户建立了土地承包数字化档案,印制颁发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通过土地确权登记数据入库,明晰了权属关系、明确了四至边界、强化了用益物权保护,稳定了农户对土地的经营预期,为有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XXXX年农经年报统计,全区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共流转的土地面积X.XXXX万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XX%。
一是按流转形式划分。
主要有出租(转包)、互换、入股等。
其中以出租(转包)形式流转土地最多,达X.XX万亩,占到流转总面积的XX%;以入股形式流转的有X.XX万亩,占流转总数的X∙X%;以转让和其他形式流转的有X.XX万亩,占流转总数的X.X%。
民权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及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调研报告
河南农业2016年第12期(上)近年来,民权县把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重要工作,广泛宣传有关经营权流转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和经营。
截至目前,民权县总体流转农村土地面积1.2万hm 2,土地规模经营6.67hm 2的有437家,土地规模经营6.67~33.33hm 2的有391家,33.33hm 2以上土地规模经营的有36家,规模经营超过66.67hm 2的有10家。
民权县土地流转方式主要为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尤其以转包、出租和互换为主,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97%以上。
另外,互换以本集体内农户之间为便于耕作而进行的土地流转,流转面积大约占全县流转面积的13.05%;转包和出租多为缺乏劳动力的农户、出外打工农户等将土地流转给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面积大约占全县流转面积的84.2%。
农村土地流转的期限也在逐年增加,由前几年的流转3~5年增加到现在的10~12年。
农村土地的租金也由过去的300~500元/667m 2增加到现在的800~1 200元/667m 2。
一、民权县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措施(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为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县里出台多个相关文件和政策,每年的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都拿出一定的资金对县里辐射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大户进行表彰。
县委、县政府整合农业扶持资金,加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大户农田的基础设施建设,架电、修路、打井、挖渠。
县级领导多次召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户座谈,协调农业、税务、财政、工商、银行、供销等多个相关部门,扶持流转和规模经营大户健康发展。
(二)民权县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健全2010年4月,民权县建成了高标准土地流转服务大厅,挑选5名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推动全县土地流转工作,负责土地流转方面的业务咨询、技术指导和土地流转合同文本的提供;设置了19个乡级土地流转服务站,人员充实到位;各行政村设立了信息联络 员,全县上下形成了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xx月份,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就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展开专题调研,先后深入马陵山、时集、棋盘等镇,走访50多家农户、部分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召开了座谈会,就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一)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呈逐年增加趋势,土地规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土地流转30.79万亩,约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2.xx%,其中以出租形式流转的有13.93万亩、以转包形式流转的有9.82万亩、以转让形式流转的有0.22万亩、以互换形式流转的有0.7xx万亩、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形式流转的有5.31万亩,涉及农户约58360户。
2022年,全市计划流转土地约为2.8万亩心得体会。
(二)积极作用一是增加了流转双方经济收入。
对农户而言,把自家承包地流转出去,一方面可以获取土地租金,另一方面可以摆脱土地束缚,从事各类务工项目增加收入,相较于单纯种地年收入,家庭收入增长明显。
对承包大户而言,不论是种植经济作物还是种植常规农作物,其收入效益都是过去数倍,有效加快了致富步伐。
二是促进了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目前,各镇(村)所流转的土地,大都是以各种特色农业生产经营为主。
例如棋盘镇马陵山“五花园”瓜果花木园区,时集镇白石村、山东村的水蜜桃种植园,马陵山镇十里长沟果蔬带,高流镇8xx2xx西瓜种植区,邵店镇花卉苗木种植区,阿湖镇大棚葡萄园区等等,逐步形成了规模化发展态势,成为各镇(村)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典型示范。
特别是我市的美丽产业和甜蜜产业已形成特色并初具规模。
另外,土地的规模化流转,还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
目前,我市8个农业产业园区经过提档升级,农产品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关于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由一方转让给另一方使用的行为,是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目标。
为了了解当前土地流转的情况,本文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土地流转的实际情况,分析土地流转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农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和相关政府部门为主要对象。
二、调研结果分析1.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据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土地流转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流转土地面积和流转方数均有所增加。
在流转土地面积方面,中小规模流转占绝大多数,大规模流转相对较少。
在流转方数方面,农户、合作组织和企业都是土地流转的主要参与方。
2.土地流转的问题与挑战调研发现,土地流转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民对土地流转理解不足,缺乏流转意识,存在抵触情绪。
其次,土地流转主体之间缺乏信任,流转合同履约问题较多。
再次,土地流转市场不够规范,交易环节中存在不合理的中介费用。
此外,土地流转后的农田管理问题亟待解决。
三、政策建议基于调研结果1.完善土地流转政策。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理解和认同,鼓励农民参与流转。
同时,加强对土地流转主体的培训,提高流转合同的履约能力。
2.建立土地流转市场。
加强土地流转市场监管,规范流转合同和中介机构行为,降低中介费用。
同时,推动土地流转市场信息公开和透明,提高交易效率。
3.加强农田管理。
对流转后的农田进行统一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田的土壤质量、水文保持等环境条件,提高农田产出。
4.鼓励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支持土地流转主体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结论:土地流转在推动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政策和建立规范市场,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的发展,实现农村持续发展的目标。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可供参考)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范文3篇(篇一)按照市委安排,市政协组成了以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才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就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期间,调研组先后到县(市)区实地考察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了多次专题研究会,外出到安徽省潜山县、河南省商丘市等地学习考察,现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经验我市共辖1175 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820 万亩, 家庭承包耕地面积681 万亩。
xx 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355 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53%,比上年同期增加95 万亩,流转面积位居全省首位。
在全市流转的355 万亩土地中,有组织地进行土地流转186 万亩,其中,流转给农民合作社1 11.6 万亩,家庭农场35 万亩,整村流转31个。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主体。
农民合作社流转面积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60%,家庭农场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19%,其中,经营20 0 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全市达到了281 家。
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
主要体现在: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促进了土地加速流转。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年初专题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吴野松、市长孙轶亲自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中心工作来抓。
市农委就土地流转工作专门下发了两个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突出了工作重点,在每个县(市、区)分别选择一个乡(镇)进行土地确权试点。
调兵山市土地流转工作抓得早,xx 年就召开了全市土地流转工作会议,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 3 个专业合作社给予了每社5 万元的奖励。
铁岭县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土地流转对接会议,召集各村干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进行了土地流转供需对接。
xx 县、调兵山市政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合作社解决了资金和晾晒场地等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区土地流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由于各种制约因素,我区农村土地流转存在流转速度缓慢,流转结构不合理,流转质量不高等现象。
一、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情况截止目前,XX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XXXX亩,涉及农户XXXX户,这XXXX亩流转土地中,在册耕地XXXX亩,农户自垦耕地XXXX亩,荒地XXX亩。
二、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类型X、农户家庭经营土地流转。
流转面积XXXX亩,其中在册耕地XXXX亩,涉及湿地生态园XXX亩,设施农业XXX 亩,苗木生态园XXX亩,兴阳光花卉XXX亩,零星流转XX 亩。
自垦荒地XXXX亩。
X、村级集体土地流转。
流转面积XXX亩,其中苗木生态园XXX亩,开发区XXX亩。
开发区集体土地流转主要涉及村上闲置荒地出租兴建育苗中心、野猪、奶牛等种养殖业基地。
三、主要亮点为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的生产效益,XX区积极与屯河联系合作,充分发挥日光温室育苗病虫害少,质量好的优势,与屯河签订育苗协议,流转日光温室面积XXX栋XXXX亩,为番茄生产基地提供优质种苗XXX棚X.X亿株,解决X万亩番茄基地的用苗问题,增加农民收入XXX多万元,效益十分明显。
四、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1、土地自然条件差,缺少流转吸引力。
我区农村土地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耕地生产能力低,地势高低不平,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搞集约化经营投资大,效益低,尤其以隆湖开发区自然条件更差。
由于受耕地生产水平和环境条件限制,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者发展适度集约化规模经营。
屯河曾来人考察建立番茄基地,但由于耕地高低不平,田块大小不一,不利于机械化耕作而放弃。
2、农民思想观念陈旧,流转意识不强。
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上农民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主要权益。
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加快,有些农民存在守地等待征地赔偿的思想意识,所以土地流转速度十分缓慢。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土地流转调研报告「篇一」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其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
农民增收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我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33 %,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近几年,通过认真落实贯彻中共中央、市县有关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鼓励和发展农业产业化,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就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来讲,出现了土地流转难、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小,增收难度加大等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的整体发展。
为此,按照县委、县府的安排,县人大组织了两个调研小组,采取以座谈会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一、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的现状(一)农村土地流转现状1、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我县现有24个镇乡(街道办事处)、50个社区居委、20xx个村民小组。
农地67万亩,人均农地面积0.84亩,经过几年的大胆尝试,土地流转的范围更大,形式更加多样化。
目前全县土地流转的面积有4.07万亩,占农地总面积的6.07 %,土地流转方式以转包和出租为主,转让、互换、土地入股为辅。
转包面积有3.2万亩,占流转面积的78.6 %;出租面积0.41万亩,占流转面积的10 %;转让面积20xx亩,互换2600亩, 土地入股、转让、互换这三种形式共占流转面积的11.4%。
农户自发流转和村组织流转是我县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
土地流转的方向主要有五个:一是流向外来耕作户;二是流向专业承包户;三是流向农业企业;四是流向一般农户;五是流向其他单位。
2、土地流转的特点(1)、坚持农户自愿、协商、有偿原则。
全县流转的万亩农地中,农户自愿流转的占98%。
(2)、土地流转收益是农民家庭收入的补充。
土地进行自发流转的农户一般是从事第二、三产业或兼业,家庭收入以二、三产业和财产性收入为主,土地流转收益是家庭收入的补充。
河南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河南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根据河南省土地流转调研报告,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调研结果和分析:
1. 流转面积持续增加:在调研期间,河南省土地流转面积持续增加,尤其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流转和农户自愿流转。
这主要受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影响。
2. 流转主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外,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非农业经营主体也参与土地流转经营,形成了多元化的流转主体格局。
3. 流转形式多样化: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有长期租赁、短期承包、合作社承包等多种形式。
其中,长期租赁和合作社承包占比较高,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4. 土地流转效益显著:调研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对农民增加了土地经营规模和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流转土地的专业化经营和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了农民收入增长。
5. 存在问题和挑战:尽管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长,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流转土地规模小、流转市场不规范、权益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
6. 政策建议:为促进土地流转的稳定发展,调研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加强流转主体培育、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与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总之,河南省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情况的调研报告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指由土地承包权转变为经营权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农村土地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可以实现土地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次调研以县为例,对该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进而探讨如何更好地发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调研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调查了10个农户。
二、调研分析1.流转主体和面积根据调研结果,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主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组织和个体农户为主体。
流转面积较小的主要流转给个体农户,面积较大的主要流转给农民合作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流转面积主要集中在10亩以下,极少部分超过100亩。
2.农业经营方式和效益调研结果显示,流转后的土地主要以种植为主,种植作物以粮食和经济作物为主。
相比于承包土地时的传统种植方式,流转后的土地更倾向于采取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模式,工业化程度较高。
种植作物的收益普遍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
3.农户参与程度和意愿调研结果显示,参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农户所占比例不高,其中有些农户认为流转过程复杂、风险较大。
但在那些已经参与流转的农户中,大部分对流转后的经营状况持肯定态度,希望能够继续流转更多的土地。
4.问题和建议调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流转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补偿不合理、流转后土地的规模经营能力有限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加强流转主体的培训,提高流转的透明度,完善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等。
三、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可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2.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组织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和政策支持。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精选多篇)关于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张宝昌在稳定农村土地延包30年不变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搞好农用土地流转,是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农村土地政策,及时了解我县农用土地资源流转现状,探索科学合理的流转机制,县委农工委、县农经中心组成联合调查小组,采取发放调查表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据调查统计,全县25.63万亩耕地中,目前土地实际流转面积达641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5%,涉及农户9640户,占承包农户总数(97000户)的9.9%。
从分布情况看,新集镇、罗家屯镇、兴城镇、三屯营镇等土地连片集中的乡镇流转规模较大,其中,新集镇土地流转面积达1694亩。
土地流转主要采取形式互换、出租、转包、入股。
其中有7592户农户采用互换形式流转土地3010亩,分别占流转涉及农户和流转面积的78.8%和47%;有1756户农户采用出租形式流转土地2776亩,分别占流转涉及农户和流转面积的18.2%和43.3%;有243户农户采用转包形式流转土地519亩土地,分别占流转涉及农户和流转面积的2.5%和8.1%;有243户农户采用转包形式流转土地- 1 -519亩土地,分别占流转涉及农户和流转面积的2.5%和8.1%;49户农户采用入股形式流转土地105亩,分别占流转涉及农户和流转面积的0.5%和1.6%。
合同管理情况:据统计,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应签合同9640份,其中:有流转合同并经乡镇农经部门鉴证的2150份,占22.3%;有合同未经鉴证的1523份,占15.8%;无合同或仅有口头协议的5967份,占61.9%。
通过实施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为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促进了新兴产业发展。
祥瑞花卉合作社成立后,为集中连片发展花卉生产,流转土地600亩,种植百合、剑兰等花卉。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状况旳调研汇报为全面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态势, 研究消除土地流转负效应旳措施, **州农业局农经站持续数年对全州土地流转状况进行调查:2023年对3060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 2023年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2023年构成调研组对土地流转获得旳成绩及存在问题进行实地查证, 2023年上六个月进行重点调查, 成果显示:土地流转对增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巨大, 但流转程序不规范, 配套措施不健全, 因土地流转产生旳矛盾和问题日益增多, 急需政府出台政策予以规范和指导。
一、基本状况**州辖1市7县102个乡(镇)938个村委会15444个村小组, 2023年终有农户72万户, 农业人口314万人, 劳动力188万人, 耕地面积344万亩, 农民人均所得2806元。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实状况(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
截止2023年6月30日, 全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524894亩, 占全州耕地面积旳%。
其中:转包104662亩, 占20%, 出租356478亩, 占%, 互换21626亩, 占%, 转让6717亩, 占 %, 股份合作1400亩, 占%, 其他方式流转33911亩, 占%。
(二)土地流向。
流转入农户旳面积371724亩, 占流转总面积旳%, 流转入专业合作社旳面积48612亩, 占流转总面积旳 %;流转入企业旳面积58730亩, 占流转总面积旳 %;流转入其他主体旳面积45792亩, 占流转总面积旳%。
(三)土地流转服务状况。
农户间自发流转旳面积357409亩, 占流转总面积旳%;乡村组织提供信息流转旳面积136455亩, 占流转总面积旳26%;委托乡村组织流转旳面积13829亩, 占流转总面积旳%;其他方式流转旳面积17201亩, 占流转总面积旳%。
(四)流转土地旳期限。
流转5年如下旳面积314302亩, 占流转总面积旳60%;流转5-23年旳面积64853亩, 占流转总面积旳%;流转23年以上旳面积145740亩, 占流转总面积旳%。
农村土地流转自查报告(9篇)
农村土地流转自查报告(9篇)农村土地流转自查报告(精选9篇)农村土地流转自查报告篇1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__市__县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臵、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取得了较好成效。
截止201年末,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000公顷,涉及1000个农户,分别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0.8%和总农户的11.2%。
正确认识我县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发展规模经营,任然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该县几年来致力于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臵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
一是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通过土地入股流转,使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有能力经营的农民集中,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
二是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
农村土地流转后使一些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或打工,或经商,服务于二、三产业。
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通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采取公司+流转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现代装备、现代管理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和推广。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
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山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幅增加,各地由此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土地使用分散、闲臵、流动性差,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这一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影响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制约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障碍,在市、县两级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对依法推进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完善一、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足。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3篇
最新-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3篇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3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本人精心整理的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1为全面了解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前段时间,同有关部门一起,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延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现状去年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后,农民依法流转土地的意识有所提高,土地流转步伐明显加快并趋规范。
据统计,截止到目前,延州市土地流转户数达到23538户,流转土地面积34028亩,分别占总户数和承包土地总面积的93%和21%。
调查的46个村,有1140 户进行了土地流转,流转土地面积23904亩,分别占调查村总户数和承包土地面积的94%和4%。
从面上情况看,主要有六种流转形式:1、转让。
指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转移。
有些农户因无力继续承包土地,与其他户协商一致,经村委会同意,将全部或部分土地转让给第三方,由第三方与村委会确立新的土地承包关系,出让方与村委会在转让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
这种流转形式的好处是:出让方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从事非农产业;受让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转入土地扩大经营规模。
延州市共有7030家农户进行了土地转让,转让土地6805亩,分别占流转土地总户数和总流转面积的299%和20%。
2、互换。
即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相互转移。
互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耕种方便或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
互换后,互换地块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原承包合同约定的相应地块的权利义务关系随之互相转移。
从方式上看,有同等面积互换,也有不等面积互换,双方视互换土地的地级和远近条件决定。
延州目前有2689户进行了土地互换,互换土地3743亩,分别占流转土地总户数和总流转面积的114%和11%。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土地流转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们调研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类型。
根据调查,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的土地流转形式。
一种是“以地抵债”模式,即农民将土地抵押给金融机构,以获取贷款资金用于发展农业或其他产业。
另一种是“土地托管”模式,即农民将土地托管给专业企业或农业合作社,由其负责经营管理,并获得一定的收益。
最后一种是“土地流转出租”模式,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其他农户或个人,让其种植或经营,自己则获得一定的租金。
其次,我们调研了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
通过了解,我们发现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对土地经营的逐渐缺乏动力和兴趣,以及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由于土地规模逐渐缩小、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科技和资金的需求增加,传统的家庭农场和个体经营逐渐面临困境。
土地流转可以集中资源、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转变职业的机会。
最后,我们调研了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土地流转对于农民和农村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了更高的收益和更好的工作机会,提高了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
另一方面,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流转是一种必然趋势,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土地权益的保护、流转合同的完善等。
因此,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和监督,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流转环境,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稳定健康发展。
关于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
关于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五篇)(篇一)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全县土地流转工作,近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先后到**、**、**、**等镇街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土地流转相关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土地规模经营,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止**年底,全县162318个农户中,15943个农户进行了流转,占9.8%,流转土地面积84894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9.3%,亩均流转收入800元以上。
按照流转模式,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类型:一是大户承包型。
种植大户将农民闲散土地流转过来集中耕种,占流转土地的47%。
如焦桥镇西营村李保银流转土地420余亩,实现了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收益。
二是家庭农场型。
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通过较高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对土地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的经营。
截止**年末,全县共培育申报家庭农场27家。
三是企业带动型。
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规模高效农业,占流转土地的32.7%。
如**镇王少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流转土地1000余亩,开发建设高效生态园,集种植、加工于一体,促进了农业发展的产业化。
四是合作经营型。
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组织优势,实现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占流转土地的20.3%。
如**镇绿宝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830余亩种植西兰花、洋葱等蔬菜,与济南、滨州等多家食品公司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不仅规避了市场风险,更促进了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2篇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精选2篇(一)【调研报告】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开展现状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理解中国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开展现状,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制定和推进提供数据支持。
调研方法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二、调研结果1. 土地流转规模逐年扩大调研显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调研对象中有超过90%的农户表示曾经参与过土地流转,并且土地流转面积逐年递增。
其中,大型农场或农业企业成为主要的土地流转承受方,占比超过50%。
2.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形式多样化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形式多样化,既包括全流转也包括局部流转。
调研显示,局部流转更为普遍,农户通常保存一局部土地用于自家种植,同时将剩余的土地流转给别人进展规模经营。
另外,还存在一些土地合作社或公司以土地流转的方式进展规模经营。
3.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存在问题调研发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缺乏,缺乏相关政策的指导和培训。
其次,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本钱较高的问题。
还有一些农户对土地流转持观望态度,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4. 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带来的效益调研显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对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开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积极作用。
规模经营可以进步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劳动力本钱、进步农产品质量以及农业产值。
同时,通过规模经营,农户可以积累资本、进步技术程度,并获得更稳定的收入来。
三、建议和展望1. 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体系针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完善相关政策体系,进步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更好的法规和政策保障。
2. 加强农户培训和指导对于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缺乏的问题,建议加强农户培训和指导,进步他们对土地流转的意识和认知,并帮助他们选择合适自身情况的土地流转方式。
3. 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开展为了降低土地流转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本钱,建议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立,提供更多的信息交流平台,使土地流转的交易更加便捷和透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到我乡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共有6人,其中男4人,女2人;大专生6人;这6人当中来自省内外市的有4人,省内本市2人,分别安排在班别、××、公良、班文、广科、糯董6个行政村工作。班别村村官刘继春参加××县事业单位招考已考取,现已分配到××乡班朵小学教书。
二、组织健全,成立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领导小组。
三、制约我区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不利因素和问题
我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总体上看发展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利因素和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①少数村干部思想认识模糊,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土地流转速度不快,规模不大;②土地转租的农户目前普遍存在“三忧”。一忧土地一旦流转出去,想收回土地经营权时,能不能收回;二忧土地流转后国家的惠农补贴,还能不能长时期发到自己手中。三忧土地流转出去后,外出经商、打工,收入不稳定,失去了生存的最后一道保障,流转期限普遍较短。由于三种忧虑影响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推进速度与健康发展。
二是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目前,土地流转有一定数量是农户问的自发流转,多以口头约定为主,即使有书面合同,二要进一步推动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有多种形式,兴华村组建合作社,九里村股份合作通过土地连片种植,促进规模经营,是一条成功的路子。但全区各村集体经济实力差异较大,投入有限,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村实际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形式,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因此,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新的形式,开辟新的途径,总结经验,正确引导,采取多种形式,科学、有序、规范、有效地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
(四)推进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我区兴华村、九里村通过土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为实现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兴华村20**年通过享受农机补贴,购买了904胶轮一台、水稻收割机一台,农用四轮拖拉机已达到480台(套)。九里村水稻专业合作社新购置504拖拉机一台、水稻收割机一台、插秧机4台。
(五)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区兴华村与区种子公司合作培育玉米、小米种植基地,形成科研、示范、生产、销售一条龙。建立蛋鸡产业化链条,实行生产、销售一条龙、一体化。在生猪饲养上,饲养无公害笨猪。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促进和明晰分工分业,让留下来的农民专心当好农民,让转出去的农民安心当好非农民,实现了互利双赢,各展所长。
四要进一步创建有利于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政策环境。随着党中央惠农政策的逐年增多,农民对土地的依恋情结不断加大,特别是对土地普遍有增值预期和保障心理等,直接影响到土地流转的推进。因此,必须建立有利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环境。一要发展二、三产业,开拓新的途径,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使离开土地的农民有业可就,有钱可挣。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充分发挥区、村服务组织和仲裁机构的作用。积极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民自愿流转提供有关信息、咨询、委托代理、合同签订、纠纷调解等服务,让农民的土地科学、合理、有序流转。三是制定扶持政策。重点对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特别是争取国家、省、市有关扶持政策上,不失时机,抢抓机遇,培植重点,带动全面,不断促进经营大户和重点合作组织乃至企业的发展壮大。
农村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区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在“三进三帮”活动中,**区政协领导和机关的同志一道,深入到我区农村,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情况进行调研。先后在部分村召开了两委班子和部分村民代表座谈会,又走访了土地流转的主管部门区农村合作经济(三)加强了农田水利化建设。为了使规模经营的土地增强旱涝保收能力,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兴华村在玉米专业合作社承包的1360亩土地中新打井11眼,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为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实现农业水利化奠定了基础。
(七)完善了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流转放活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双重经营体制得到进、农户间转包到以土地入股分享收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形式、规模、内涵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促进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为不断提升到我乡任职大学生村官的再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切实加强全乡大学生村官服务群众的技术和水平,科学地评定大学生村官一年的工作实绩,我乡严格按照《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和××县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年度考核方案要求,认真开展2018年××乡大学生村官年度考核工作,现将考核情况总结如下:
五要进一步尊重农民意愿,防止一刀切。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做到“三不”。即不能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土地流转的核心要务,仍然是保护农民利益。因此,在促进土地流转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要尊重农民意愿,防止一刀切,防止出现只追求流转数量,不顾及流转质量的倾向。要认真分析各村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建立灵活的考核机制,让土地流转更好地发挥强村富民的作用。
三要进一步发挥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化经营,是实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把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以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或专业生产大户为载体,拉动规模经营。通过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让土地逐步向产业基地集中,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我区林果、奶牛、生猪、禽类、水稻、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向最适宜区域集中,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和产业带。发展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承包、租赁或股份合作的方式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以“合作组织+企业+农户”或“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转变,形成适当集中与分散生产相结合条件下的规模生产优势,从而促进土地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