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六章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有时不写σ1s和σ*1s轨道,而用符号KK表示 例2. N2分子(14个电子)的结构。
1.推测分子的存在和阐明分子的结构 (1)H2+分子离子与Li2分子 H2+分子轨道式:H2+*(σ1s)1]。由于有1个电子进入(σ1s)成键轨 道,体系能量降低了,因此从理论上推测H2+分子离子是可能 存在的。[H· H]+分子离子中的键称单电子σ键。同理: Li2*KK(σ2s)2]。体系能量也降低,推测Li2分子也是可能存在的。 Li:Li分子中的键称单(σ)键。 (2)Be2分子与Ne2分子 Be2分子有8个电子;Ne2分子有20个电子。假如这两种分子 都能存在,则:
• 6.1 键参数 • 凡能表征化学键性质的量都可称为键参数。 在此着重介绍键能、键长和键角。 • 6.1.1键能 • 键能粗略而言是指气体分子每断裂单位物 质的量的某键(6.022×1023个化学键)时的焓 变。 • 键能可作为衡量化学键牢固程度的键参数, 键能越大,键越牢固。 • 对双原子分子来说,键能在数值上就等于 键解离能(D)。例如: •
第六章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 分子结构,通常包括两个方面: • (1)分子的空间构型 实验证实,分子按照 一定的规律结合成整体,使分子在空间呈现 出一定的几何构型。 • (2)化学键 化学上把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 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为化学 键。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三 种基本类型。 • 此外,在分子之间还普遍存在着一种较弱 的相互吸引作用,通常称为分子间力或范德 华力。有时分子间或分子内的某些基团之间 还可能形成氢键。
• N原子的价层电子构型为2s22p3,成键时这4 个价电子轨道发生sp3杂化:
• 这种产生不完全等同轨道的杂化称为不等性 杂化。 • H20分子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与性质一、共价键1.本质:共价键的本质是在原子之间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云的重叠)。
2.特征: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类型4.键参数键长、键能、键角5.等电子原理(1)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互称为等电子体。
如:N2和CO、O3与SO2是等电子体,但N2与C2H2不是等电子体。
(2)等电子原理: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此原理称为等电子原理,例如CO和N2的熔、沸点、溶解性等都非常相近。
常见的等电子体:N2与CO,CO2与N2O,O3、NO-2与SO2,CO2-3、NO-3与SO3,PO3-4、SO2-4与ClO-4,与B3N3H6(硼氮苯)等。
如何写等电子体,如CO2高考题型归纳(1)----电子式书写电子式书写:若是正常电子式,正常写(按2电子和8电子稳定结构首先判断每个原子需要形成几对共用电子对,再判断原子排列顺序),如CO2 H2O2 HSCN (CN)2 (SCN)2不正常的,找等电子体,如CO(可以先写出其等电子体N2的电子式或结构式,二者肯定一样)若说构型、键合形式一样,其实就是等电子体二、分子的立体结构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理论要点①价层电子对在空间上彼此相距越远时,排斥力越小,体系的能量越低。
②孤电子对的排斥力比成键电子对大,孤电子对越多,排斥力越强,键角越小。
(2)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与分子构型。
价电子对数成键数孤电子对数电子对空间构型分子空间构型实例2 2 0 直线形直线形CO23 3 0三角形三角形BF3 2 1 V形SO24 4 0四面体形正四面体形CH4 3 1 三角锥形NH3 2 2 V形H2O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说明的是价层电子对的立体构型,而分子的立体构型指的是成键电子对的立体构型,不包括孤电子对。
2.杂化轨道理论(1)当原子成键时,原子的价电子轨道相互混杂,形成与原轨道数相等且能量相同的杂化轨道。
杂化轨道数不同,轨道间的夹角不同,形成分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一、分子的结构1.分子的几何构型分子的几何构型是指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
分子的几何构型直接影响了分子的性质,如形状、极性等。
常见的分子几何构型有线性、平面三角形、四面体、平面四方形等。
以水分子(H2O)为例,它的分子几何构型是平面三角形。
氧原子呈现出sp3杂化,形成两对孤对电子,与两个氢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在一起。
水分子的这种构型使得分子呈现出极性,其中氧原子带负电荷,两个氢原子带正电荷,从而赋予了水分子诸多的性质,如高沸点、强的化学活性等。
2.分子的键的属性分子中的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等方式结合在一起。
不同类型的键对分子的性质具有不同的影响。
共价键是由两个非金属原子共享一对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使得分子具有稳定的结构,并且能够保持一定的角度和长度。
共价键的强度与键的键能有关,键能越大,共价键越强,分子越稳定。
举例来说,氧气(O2)分子就是由两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其键能很高,因此氧气分子稳定且不容易被分解。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的。
离子键通常形成在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离子键的强度较大,分子通常具有高熔点和高沸点。
比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具有高熔点(801℃)和高溶解度。
金属键是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金属键的特点是金属原子中的电子活动,在整个金属中自由流动,形成电子云。
金属键使得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及高延展性和可塑性。
二、分子的性质分子的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不同的分子结构决定了不同的性质。
1.物理性质分子的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密度、沸点、熔点、溶解度等。
这些性质与分子的结构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以碳酸氢钠(NaHCO3)为例,它的分子结构是一个氢氧根离子(HCO3-)与一个钠离子(Na+)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
由于离子的排列比较紧密,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因此碳酸氢钠的熔点(156℃)和沸点(851℃)都比较高。
分子结构和分子性质

分子结构和分子性质分子结构和分子性质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分子结构指的是分子的元素组成、原子间的连接方式以及化学键的性质;而分子性质则是指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和发挥的作用。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和分子性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子结构分子结构是分子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分子结构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分子结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描述:1. 分子式:分子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中各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H2O表示水分子,表示其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2. 分子几何构型:分子几何构型是指分子中原子相对位置的排布方式。
常见的分子几何构型有线性、平面三角形、四面体等。
不同的分子几何构型会影响分子的化学性质和空间取向。
3.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共享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化学键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分子的稳定性和反应性。
4. 功能团:功能团是分子中具有特定性质和反应活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例如羟基(OH)、羰基(C=O)和氨基(NH2)等。
分子中的功能团对分子性质和化学反应起到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二、分子性质分子性质是指分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和发挥的作用。
分子性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分子的大小、形状、极性、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这些性质受分子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分子参与化学反应时的反应性质和变化。
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如酸碱性、氧化还原性、亲电性等。
3. 反应活性:分子的反应活性与其化学键的强度和键能有关。
化学键的强度越强,分子的稳定性越高,反应活性越低。
4. 生物学性质:生物分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性质,对生命的存在和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决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总结分子结构是分子的基本特征,包括分子式、分子几何构型、化学键和功能团等。
分子结构决定了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与性质是物理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
它涉及到分子的形状、大小、电荷分布等,这些都会影响分子的性质。
因此,研究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是理解物质本质的重要步骤。
我们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分子内部有复杂的结构,如原子的连接、电子的分布等。
这些结构的不同会使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
例如,由氯原子和氢原子组成的氯氢分子,它的分子式为HCl,在标准状态下,氯原子和氢原子之间的距离是0.127nm,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氢键,它具有高度的化学稳定性,无法容易改变,所以它可以作为一种酸性物质。
分子的性质受到分子结构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有分子形状、大小和电荷分布。
分子形状是指分子内原子排列的状态,它会影响分子的能量状态和反应性,从而影响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大小是指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体积,它也会影响分子的性质。
电荷分布是指分子内原子的电荷情况,它会影响分子的极性,从而影响分子的相互作用力。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分子的性质,如键能、局部电位、电子密度等。
键能是指原子之间的能
量,它会影响分子的稳定性、熔点、沸点以及分子的反应活性。
局部电位是指分子内不同原子的电位差,它会影响分子的极性,从而影响分子的相互作用力。
电子密度是指分子内电子的分布情况,它会影响分子的化学反应性。
从上面可以看出,分子结构与性质是相互关联的,分子结构的不同会影响分子性质的表现,这也是物质本质的基础。
因此,研究分子结构与性质的相互关系对于理解物质本质是非常重要的。
化学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化学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化学中,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分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性质又反映了其分子结构的特征。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物质性质对分子结构的解释以及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分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分子结构是物质性质的基础,不同的分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不同性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1.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原子间的电子云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分子极性。
极性分子具有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的特点,如水分子(H2O),而非极性分子则没有明显的正负电荷分布,如甲烷(CH4)。
极性分子具有较强的极性键,能够与其他极性分子或离子发生氢键或离子键作用,而非极性分子则主要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2. 分子大小与沸点:分子的大小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分子越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沸点也越高。
例如,乙醇(C2H5OH)和甲烷(CH4)的分子量相近,但乙醇的沸点要高于甲烷,这是因为乙醇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使得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增强。
3. 分子结构与溶解性:溶解性是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分子结构的不同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极性分子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而非极性分子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较高。
例如,氯仿(CHCl3)是一个极性分子,它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而正己烷(C6H14)是一个非极性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
二、物质性质对分子结构的解释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分子结构来解释。
以下是几个例子:1. 酸碱性: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概念。
酸的特点是能够释放出H+离子,而碱的特点是能够释放出OH-离子。
这种酸碱性质可以通过分子结构来解释。
酸分子通常含有可以释放H+离子的氢原子,如盐酸(HCl);碱分子通常含有可以释放OH-离子的氧原子,如氢氧化钠(NaOH)。
2. 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类反应。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是化学物质的最小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着其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等,以及化学性质如反应性、稳定性等。
首先,原子的种类对分子的特性有很大影响。
不同的原子有不同的电子层结构和化学性质,这会直接影响到分子的化学反应和性质。
例如,氧原子具有较强的电负性,能够与其他原子共享电子形成氧化键,使得含氧原子的分子具有电负性,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另外,原子的核电荷与电子云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到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其次,原子之间的键是分子结构的基础。
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常见的化学键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
其中,共价键是最常见的一种键,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共价键强一般会导致分子结构紧密,分子相对稳定,例如一氧化碳(CO)分子中的碳氧非常稳定;相反,共价键弱会导致分子结构松散,分子相对较不稳定,容易发生反应。
此外,分子中原子之间的键的排布也会直接影响到分子的性质。
根据分子的排布形式,分子可以分为线性分子、非线性分子和扭曲分子等不同类型。
线性分子中原子排列成一条直线,如一氧化碳(CO)分子;非线性分子中原子排列呈现非直线形状,如水(H2O)分子;扭曲分子则是由于原子间的键角度不均匀而形成的分子,如甲烷(CH4)分子。
分子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描述物质在物理条件下的特性,如熔点、沸点、密度等。
分子的物理性质受分子结构的影响。
例如,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间力较强的分子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如聚乙烯蜡;而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间力较弱的分子则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如乙醚。
化学性质是描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性,如反应性、稳定性等。
分子的化学性质受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影响。
例如,含有活泼的化学键或不稳定原子的分子通常会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另外,分子中的官能团也会影响到其化学性质,不同的官能团会引起不同的化学反应。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 共价键一、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学与问】请用电子式表示H 2、HCl 、Cl 2分子的形成过程 【思考与交流】为什么不可能有H 3、H 2Cl 、Cl 3分子的形成?【讲解】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
H 原子、Cl 原子都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因而只能形成H 2、HCl 、Cl 2分子,不能形成H 3、H 2Cl 、Cl 3分子【思考与交流】我们学过电子云,如何用电子云的概念来进一步理解共价键?2、价键理论【讲解】我们以H 2分子为例来说明共价键是如何形成的【讲解】电子云在两个原子核间重叠,意味着电子出现在核间的概率增大,电子带负电,因而可以形象的说,核间电子好比在核间架起一座带负电的桥梁,把带正电的两个原子核“黏结”在一起了价键理论要点:⎩⎪⎨⎪⎧⑴电子配对原理:两原子各自提供1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彼此配对⑵最大重叠原理:两个原子轨道重叠部分越大,两核间电子的概率 密度越大,形成的共价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3、σ键⑴σ键的形成过程①s-s σ键的形成:成键原子的s 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②s-p σ键的形成:成键原子的s 电子与p 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未成对电子的原子轨道相互靠拢 原子轨道相互重叠 形成共价键③p-p σ键的形成:成键原子的p 电子与p 电子“头碰头”重叠形成p x p x未成对电子的原子轨道相互靠拢 原子轨道相互重叠 形成共价键【讲解】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的电子云图形不变,这种特征s 轨道 p x 轨道称为轴对称⑶σ键的特征:⎩⎨⎧①轴对称②稳定性较强(原子轨道重叠程度较大)⑷σ键的分类:⎩⎪⎨⎪⎧①s -s σ键②s -p σ键③p -p σ键4、π键⑴π键的形成:两个原子的p 轨道以“肩并肩”重叠【问题探究】仔细观察π键的电子云图,与σ键比较,它有什么特点?【讲解】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两侧,如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为镜像对称【思考与交流】在我们已知的物质中,你知道哪些物质含有σ键?哪些物质含有π键?它们的活泼性如何?【讲解】在我们已知的物质中,含有典型的σ键如烷烃(比如乙烷),通常烯烃、炔烃等的双键或三键中就含有π键。
分子结构与性质概述

分子结构与性质概述分子结构与性质是化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它涉及分子的构成、排列、相互作用等方面,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分子结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性质三个方面概述分子结构与性质。
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和四周是否存在其他原子或团的信息。
分子结构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手段(如晶体结构分析、光谱技术等)或理论计算手段(如量子化学计算)获得。
分子结构包括分子的化学组成和几何结构两个方面。
化学组成指的是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而几何结构则是指原子之间的距离、键角等信息。
分子结构决定了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方式。
分子间相互作用是分子结构与分子性质之间的桥梁。
各种分子间相互作用可以分为静电相互作用、共价键和范德华力三类。
静电相互作用是由于分子中荷电粒子(电荷)之间的吸引或排斥而产生的作用力,它通常在分子中存在化学键的情况下起主导作用。
共价键是指两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而形成的键,共价键的强度和性质决定了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速度。
范德华力是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力,包括弱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极化-极化相互作用和分散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相态和物理化学性质。
分子性质是由分子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决定的,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与分子的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有关,如分子的形状、电荷分布、极性等会影响分子的极化、电荷转移、溶解度、表面张力等性质。
化学性质则与分子的化学反应有关,如分子间键的断裂和形成、原子的转位等,这些反应过程是由于分子的结构和相互作用引起的。
分子的化学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行为和化学变化的发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分子的性质,不同的结构会导致不同的性质。
例如,同分子式的化合物,其分子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
同时,分子的性质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分子的结构。
分子和晶体的结构及性质

分子和晶体的结构及性质分子和晶体是物质的两种不同形态,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分别讨论分子和晶体的结构以及它们的性质。
一、分子的结构及性质1. 分子的结构分子是由原子按照一定比例和方式组合而成的物质,在空间上呈现出三维的结构。
分子的结构由原子间的化学键连接所决定,可以是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
此外,分子还可能存在分子间力,如范德华力和氢键。
2. 分子的性质分子性质主要受到分子内部化学键和分子间力的影响。
不同的分子由于其化学键和分子间力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性质。
例如,具有共价键的分子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而具有离子键的分子则在熔点上具有较高的特征。
二、晶体的结构及性质1. 晶体的结构晶体是由大量离子、原子或分子有规律地堆积而成的固体结构。
晶体的结构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三种类型。
离子晶体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相互结合而成;原子晶体由相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分子晶体则是由分子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相互结合而成。
2. 晶体的性质晶体的性质受到晶体结构的影响。
晶体的有序排列使得它们具有明确定义的外部形状和特征;晶体在物理性质上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质,如各向同性、光学性质、电导性、热导性等。
三、分子和晶体的比较1. 结构比较分子的结构是由分子内部化学键构成的,分子间的连接相对较弱;晶体的结构则是由大量的原子或离子堆积形成的,分子间的连接比分子内部的连接更强。
2. 性质比较分子通常在相对较低的温度或压力下就可以发生相变,比如液化、固化等;而晶体具有更高的熔点和熔化热,需要更高的温度才能发生相变。
3. 应用比较分子和晶体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和性质,具有不同的应用领域。
分子常用于化学反应媒介、溶剂、药物和有机材料等领域;晶体则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光学器件、半导体材料等领域。
结论分子和晶体是物质的两种不同形态,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分子通过分子内部的化学键相连而成,具有较低的熔点和熔化热;晶体由原子或离子有序堆积而成,具有更高的熔点和熔化热。
物质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物质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物质是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而物质由分子构成。
分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也是物质性质的决定因素。
因此,研究物质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对于深化对物质性质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分子结构分子结构是指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式、原子间的键合情况以及原子的空间取向。
物质的性质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1. 原子排列方式分子中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其性质也随之不同。
如乙醇和甲醇的分子式都是CH3OH,但其分子结构却不相同。
甲醇的分子中氧原子连接碳原子,而乙醇的分子中氧原子连接碳链上的一个碳原子。
这样的区别会引起乙醇与甲醇性质的不同。
如在同样的条件下,乙醇的沸点比甲醇高。
2. 原子间的键合情况原子间的键合强度与化学键类型有关,如离子键、共价键、酸碱键、氢键等。
键合类型不同,其性质也发生变化。
以共价键为例,它的种类有单键、双键、三键,每种化学键的键长、键强度和反应活性也有所不同。
另外,在共价键之间,还会发生极性与非极性的区别,不同的化学键特性对应了不同的物质性质。
3. 原子的空间取向原子的空间取向对于分子的物理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原子空间取向,其分子的形状也不同,如甲烷和乙烷的分子式都是C2H6,但前者是正四面体,而后者是扁平的扇形。
这种区别导致了二者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差异性。
例如,相同温度下,甲烷凝固为固体,而乙烷仍然是液体状态。
二、分子性质分子性质主要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与物质的广义状态参数或固有特性有关的性质。
如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折射率、溶解度等。
密度是物质 unit 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和排列方式。
分子间的距离越小,密度也就越大。
熔点和沸点是指物质在相应的温度下液体到固体、液体到气体的相变温度。
大多数情况下,熔点和沸点都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相对排列不同,因而会影响它们的沸点和熔点。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内部以及分子与其他物质之间发生的转化。
第二单元分子结构与性质

(3)写出化合物AC2的电子式________;一种由B、C组成的化合 物与AC2互为等电子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 (4)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ECl3形成的配 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5)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D的单质反应时, B被还原到最低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干中信息:“B、C的氢化物的沸点比它们同族 相邻周期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高”,可判断B、C分别为N(氮)和 O(氧)。E原子序数为24,为Cr(铬)。由“DC为离子晶体,D的二 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以判断D为Mg。 由“AC2为非极性分子”可判断A为C(碳)。 (1)A、B、C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O<N。
[Cu(H2O)4]SO4·H2O 配酸:H2[PtCl6] 配碱:[Cu(NH3)4](OH)2 配合分子:Ni(CO)4
[Co(NH3)3Cl3] 【注意】 (1)配合物和配离子的区别。 (2)配合物和复盐的区别。
二、分子的性质 1.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一般说来,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不偏移,是非极性 键;由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发生偏移,是极性键。 分子的极性 (1)概念 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的分子。例:HCl、H2O、 NH3等。 非极性分子: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的分子。例:Cl2、CO2、 BF3、CCl4等。
【解析】 (1)据已知确定融雪剂为CaCl2,Ca与H形成的化合
物为CaH2,其电子式类似于CaCl2。
(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有C+6
、S+
16
,因D与Cl相邻,故D为S,则E为C,则C与
第6章 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键长和键角是描述分子几何结构的两个要素。
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 吸引作用称为化学键。
共价键—Ch6 离子键—Ch7 金属键—Ch7 配位键—Ch8
6.2 价键理论
6.2.1 共价键
2. 化学键:分子或晶体内部,原子(或离子)之间存 在着较强烈的相互作用力。化学上把分子或晶体中相 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为化学键。
§6.1 化学键参数 §6.2 价键理论 §6.3 分子的几何构型 杂化轨道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6.4 分子轨道理论 §6.5 分子间力和氢键
6.1键参数 凡能表征化学键性质的物理量统称为键参数。
化学键的强度: 键级 (B.O.) 键能 (E)
分子的空间构型: 键长 键角
化学键的极性: 键距 (键的偶极距 u = q l )
6.1.1 键能 E°
在标准条件下将1摩尔的气态AB分子中的化学键断 开,使每个AB分子离解成两个中性气态原子A + B时 所需的能量或者所释放的能量。
当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相互靠近时,两个1s原 子轨道发生重叠(波函数相加),核间形成一个电子概 率密度较大的区域, 两个H原于核都被电子概率密 度大的电子云吸引,系统能量降低,当核间距达到 平衡距离R0(74pm)时,系统能量达到最低点----基态。 如果两个H原子核再接近,原子核间斥力增大.使 系统的能量迅速升高,排斥作用又将H原子推回平 衡位置。
ns-np杂化,ns-np-nd杂化,(n-1)d-ns-np杂化 ② 杂化轨道成键能力大于未杂化轨道。
+
+–
化学分子结构与性质

化学分子结构与性质化学分子结构与性质是研究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它们的关系密切影响着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过程。
本文将从分子的构成和排列方式、分子特性与宏观性质的关系、分子结构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化学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基本原理。
1. 分子的构成和排列方式分子是由原子经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不同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等方式结合在一起。
在化学分子中,原子之间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组成不同的分子结构,从而决定了分子的性质。
不同分子的构成和排列方式有着重要的差异,如线性分子、环状分子、立体分子等。
这些结构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分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分子特性与宏观性质的关系分子的特性是指分子独特的结构和化学键类型。
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特性,如极性、反应活性、稳定性等。
这些特性决定了分子在物质中的行为,从而影响宏观性质的表现。
以水为例,由于水分子的极性,使得水具有很好的溶解性和表面张力,同时水的氢键作用也决定了水的高沸点和比热容。
因此,分子特性与宏观性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3. 分子结构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分子的结构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产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分子内部的化学键和官能团的存在,决定了分子的反应活性和特定的反应途径。
例如,含有特定官能团的分子可以发生特定类型的反应,如酯化反应、醇酸反应等。
另外,分子之间的空间排列方式也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
立体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空间构型,因此在反应活性和反应途径上也会有所不同。
总结:化学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分子的构成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特性和行为,而分子的特性则直接影响着宏观性质的表现。
此外,分子结构对化学反应的速率和产物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深入理解和研究化学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对于探索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化学中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

化学中的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化学是研究物质构成、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领域。
而分子结构与性质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分子性质的相关知识。
一、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1. 原子: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由核心的质子和中性的中子组成,外围环绕着电子。
2. 分子: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化合物。
分子可以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
3. 化学键:原子之间的强有力的相互作用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 分子式:用来表示分子组成的化学符号。
例如,H₂O表示水分子,CO₂表示二氧化碳分子。
二、分子间相互作用1. 范德华力:分子之间由于极化而产生的瞬时种间相互作用力。
范德华力是所有分子间相互作用中最弱的一种。
2. 电离力:一种分子中带正电荷的离子与另一种分子中带负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氢键:氢原子与高电负性原子(如氧、氮等)之间的强作用力。
氢键是分子间相互作用中比较强的一种。
4. 疏水作用:非极性物质(如油)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疏水作用使油与水无法混合。
三、分子性质1. 稳定性: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决定了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和反应性质。
稳定的分子结构能够抵御外界环境的干扰而保持不变。
2. 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分布不均匀,导致分子具有极性。
极性分子在电场中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3. 气体、液体和固体状态:分子结构决定了化合物的物态。
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适中,固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强。
4. 溶解度:分子结构对溶解度有影响。
极性溶剂可以溶解极性分子,而非极性溶剂只能溶解非极性分子。
五、应用领域1. 药物研发:了解分子结构与性质对药物活性和药物代谢的影响,可以设计更有效的药物。
2. 材料科学:通过改变分子结构,可以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新型材料,如高效能量材料和高分子材料。
3. 环境保护:研究分子结构与环境中污染物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开发环境友好型的处理方法。
化学分子的结构与性质

化学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科学,而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化学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从而影响着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用途。
本文将探讨化学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一、分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化学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连接而成。
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形成共价键,其形成的分子称为共价分子。
而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的,其形成的物质称为离子晶体。
在共价分子中,原子按一定比例连接在一起,形成特定的结构。
这些连接关系被称为化学键,包括单键、双键和三键。
化学键的强弱和类型直接影响着分子的性质。
二、分子结构对性质的影响1. 构型和空间结构分子的构型和空间结构对其性质有重要影响。
分子的构型指的是原子在分子中的相对位置,而分子的空间结构则指的是分子的三维形状。
构型和空间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分子的立体异构体。
立体异构体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其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从而导致性质的差异。
例如,顺式和反式异构体的熔点和沸点会有明显的差异。
2. 极性和非极性化学键的极性决定了分子的极性。
极性分子由极性键连接,其中电子更偏向于电负性较高的原子。
非极性分子由非极性键连接,其中电子的分布相对均匀。
极性和非极性影响着分子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极性分子通常具有更高的沸点和熔点,并能够溶解于极性溶剂;而非极性分子通常具有较低的沸点和熔点,并能够溶解于非极性溶剂。
3. 功能团分子中的功能团是影响其化学性质的重要因素。
功能团是由一组原子组成的结构单元,例如羟基、氨基、羰基等。
不同的功能团赋予分子不同的化学反应性质。
例如,羟基使分子具有醇的性质,氨基使分子具有胺的性质,羰基使分子具有酮或醛的性质。
通过改变功能团的类型和数量,可以调控分子的化学反应性质。
4. 分子大小和分子量分子的大小和分子量对其性质有显著影响。
较大的分子通常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并且在固体状态下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
分子量也是衡量物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
物质的分子结构是指物质中分子之间的相互排列和连接方式。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物质的性质。
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分子结构的不同会导致物质性质的差异。
例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强弱会影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分子结构的松散与紧密程度会影响物质的密度。
分子内的化学键的类型和强度会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
此外,分子结构还会影响物质的光学、电学和磁性等特性。
物质的分子结构的确定
物质的分子结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确定。
X射线晶体学、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结构的解析。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分子的三维结构、键的类型和长度等信息,从而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实际应用
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在许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药物设计中,了解分子结构可以帮助科学家设计出更安全、更有
效的药物。
在材料科学中,通过调控分子结构,可以获得具有特定
性能的新材料。
此外,物质的分子结构也与环境和生物体之间的相
互作用密切相关,对环境科学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物质的分子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通过研究分子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并在各个领域中应用这些
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 ∆H = E断 - E成
表2-1 某些共价键键能/kJ·mol-1
F-F Cl-Cl Br-Br
I-I C-C C=C C≡C
157 242.7 193.7 152.7 347.7 615 812
C-O C=O O-O O=O N-N N=N N≡N
(物理性质)
尤其是结构上有很大相似性!
例举一些常见的等电子体
N2 CO
C22- CN-
SO3 NO3-
CO2 N2O CS2
NH3 H3O+
CH4 NH4+
SO2 O3
NO2- V形
例举一些常见的等电子体
硫原子
氯原子
(2) 离子的电子式: a:阳离子的电子式: 一般用离子符号表示
钾离子 镁离子 钙离子 b:阴离子的电子式: 一般用 R n-表示
氟离子 氧离子 硫离子
c:离子化合物: 由阳离子的电子式和阴离子的 电子式组合而成。
d:共价化合物: 共用电子对写在成键原子中间, 每个原子最外层电子都要标出。
σ键的特点:以 “头碰头”方式形成化学键,以两原子核的__连__线_ 为轴,作 旋转 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 不变 ,这种特征 称为__轴__对__称___ 。
(2) π键的形成 成键原子轨道采取“肩并肩”式重叠。
两个原子相互接近
电子云重叠
π键的电子云
π键特点:以 “肩并肩” 方式形成化学键,电子云是由 __两__块__ 组成的,分别位于由两原子核构成平面的 两侧 ,如 果以它们之间包含原子核的平面为镜面,它们互为 镜像 , 这种特征称为 镜像对称 。以形成π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 为轴,任意一个原子_不__能__单__独___旋__转__,__若___旋__转__则__破__坏___π_键___
说明: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一. σ键的形成
H·+ H·
(1). s-s σ键的形成
H:H
H
H
H
H
↑
↑
1S
1S
一. σ键的形成 H • + • C••l••••
(2). s-p σ键的形成
H
H-Cl
H •• C••l••••
Cl
↑
↑↓ ↑↓ ↑↓ ↑↓ ↑↓ ↑↓ ↑↓ ↑↓ ↑
1S
1S 2S 2P 3S 3P
已知氮分子的共价键是三键,你能通过画图来描述吗? 提示:氮原子的三个2p轨道的伸展方向互相垂直。
↑↓ ↑↓ ↑ ↑ ↑ 1S 2S 2P
↑↓ ↑↓ ↑ ↑ ↑ 1S 2S 2P
小结
项
键
目
型
σ键
π键
成键方向 沿轴方向“头碰头”平行方向“肩并肩”
电子云形状
轴对称
镜像对称
牢固程度 成键判断规律
强度大,不易断裂 强度较小,易断裂
H2O 105°
NH3 107°
3的数据 表2-3 CO分子和N2分子的某些性质
分子
熔点/℃ 沸点/℃
水中溶解度 分子解离能 分子的价 (室温) (kJ/mol) 电子总数
CO -205.05 -191.49 2.3 mL 1075
10
第一节 共价键 (第二课时)
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
1. 键能: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数值上也等于破坏1mol化学键形成气态基态原 子所需吸收的最低能量。
[说明] ① 键能的单位是kJ·mol-1 ② 形成化学键通常放出热量,键能通常取正值 ③ 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
一. σ键的形成
••••Cl•• • + • C••l••••
(3)、p-p σ键的形成
Cl
Cl
Cl
••••Cl•• •• C••l••••
Cl
↑↓ ↑↓ ↑↓ ↑↓ ↑↓ ↑↓ ↑↓ ↑↓ ↑
1S 2S 2P 3S 3P
↑↓ ↑↓ ↑↓ ↑↓ ↑↓ ↑↓ ↑↓ ↑↓ ↑
1S 2S 2P 3S 3P
351 745 142 497.3 193 418 946
2、键长: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的核间距。 键长是衡量共价键稳定性的另一个参数。
表2-2 某些共价键键能(kJ·mol-1)与键长(pm)
键 键能 键长
键 键能 键长
Cl-Cl 242.7 198
C-C
347. 7
154
Br-Br 193.7 228
N2 -210.00 -195.81 1.6 mL
946
10
从表中可以看出,CO分子与N2分子在许多性质上十分 相似,这些相似性,可以归结为它们具有相等的价电子 数,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
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体: 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
等电子体原理: 原子总数、价电子总数相同的粒子具有相似 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C=C 615 133
I-I 152.7 267
C≡C 812 120
[说明]: ①键长的单位都是pm;1pm=10-12m ②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共价键越稳定 ③原子半径越大,键长越大
3、键角:两个共价键之间的夹角称为键角。
(1)键角决定分子的空间构型。
(2)键角表明共价键具有方向性。键角是 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许 多性质与键角有关。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 共价键 (第一课时)
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是靠什么作用而结合在一起? 化学键: 分子中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a.离子键: 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b.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
钠原子 镁原子 碳原子
(3) 用电子式形成过程
KS
2-
K KSK
Br Mg Br
Br Mg2 Br
·· ··
H ·+ ·C····l:
H
C··l ··
大家讨论:1.为什么不可能有H3、H2Cl、Cl3分 子的形成?
按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理论,一个原子有几个未成对 电子,便可和几个自旋相反的电子配对成键,这就是共 价键的“饱和性”。H 原子、Cl原子都只有一个未成对 电子,因而只能形成H2、HCl、Cl2分子,不能形成H3、 H2Cl、Cl3分子
共价单键是σ键,共价双键中一个是σ键, 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中一个是σ键, 另两个为π键。
例:乙烷、乙烯和乙炔分子中的碳碳 键分别由几个σ键和几个π键组成?
乙烷分子中的碳碳键由σ键组成;乙烯分子中的碳碳键由1个σ 键和1个π键组成;乙炔分子中的碳碳键由1个σ键和2个π键组成。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