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评估(纳税评估)通用指标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如何学好纳税评估课程设计

如何学好纳税评估课程设计

如何学好纳税评估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纳税评估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2. 掌握纳税评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3. 了解纳税评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纳税评估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查阅、筛选和整合纳税相关信息的能力;3. 提高纳税评估报告的撰写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纳税评估工作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2.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诚信纳税的品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纳税评估的学科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

同时,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纳税评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税收意识,为将来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纳税评估基本概念:纳税评估的含义、目的和作用;2. 纳税评估原则: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效益性;3. 纳税评估方法:比较评估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4. 纳税评估相关法律法规:税收征收管理法、企业所得税法等;5. 纳税评估实践应用:企业纳税评估、个人所得税评估等;6. 纳税评估报告撰写与口头表达:报告结构、内容要求和表达技巧;7. 案例分析与讨论:选取典型纳税评估案例,进行剖析和讨论。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与教材章节相对应。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纳税评估基本概念和原则;第二周:纳税评估方法;第三周:纳税评估相关法律法规;第四周:纳税评估实践应用;第五周:纳税评估报告撰写与口头表达;第六周: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纳税评估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提高税收意识和法律观念。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1. 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纳税评估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纳税评估讲义

纳税评估讲义

纳税评估讲义1.2纳税评估的概念一、纳税评估的定义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应用数据信息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形的真实性和精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确信,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方法的治理行动。

精确地舆解纳税评估的概念应把握以下几点:(一)纳税评估的司法主体是各级税务机关,纳税评估工作重要由直截了当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收征收治理的基层税务分局、税务所或税源治理科(股)及其税收治理员负责。

同时,纳税评估作为税源治理的一种手段和全然方法,可由各级税务机关分别应用,只只是不合级其余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的范畴、内容、重点、情势、方法、目标有所差别。

(二)纳税评估的客体是纳税人,具体对象是纳税人的申报纳税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干的其他信息。

广泛、周全、连续的采集涉及纳税人申报纳税的有效数据信息是开展纳税评估的前提早提。

(三)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落后行,评估的刻日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专门情形能够延长到往期和以往年度。

(四)纳税评估的工作内容是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形的真实性、精确性,进行审核、统计、分析、确信,并对疑点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查询拜望核实、处理移交等征管方法。

(五)纳税评估要在依靠信息技巧手段的差不多上,做到人机结合。

(六)记录纳税评估成果的纳税评估分析申报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材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的依照。

纳税评估重视评估客体的陈述申辩和一样性问题的自行改正。

二、纳税评估的情势、内容、原则(一)全然情势1、按纳税评估营业内容可分为周全评估和专项评估。

2、按纳税评估广度可分为典范评估和行业评估。

3、按纳税评估时刻可分为日常评估和临时评估。

4、按纳税评估信息来源可分为自选事项评估和外来事项评估。

5、按纳税评估实施方法可分为案头评估和实地查询拜望评估。

(二)工作内容1、开展宏不雅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评估分析,设立分地区、分行业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进行地区或行业指标比对分析,宣布评估申报。

纳税评估的指标及方法讲义(ppt130张)

纳税评估的指标及方法讲义(ppt130张)

“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 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 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 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 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 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率对年度申报表 及附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 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 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 等问题。

“应付账款 ”科目的性质 “其他应付款”科目的性质 “预收账款”科目的性质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 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
两者均为正
基本正常 比值≈1
两者均为负 1.少计收入 2.多列成本 比值>1

即:收入的下降幅度大于成本的下降幅 度
两者均为正
1.少列收入 2.多列成本
比值<1
相关账户分析


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 人要作为重点评估分析对象 重点税源户 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 税负异常变化 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 纳税信用等级低下 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较多问题的纳税人
评估分析方法

与预警值相比较;

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

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预警值:正 常
<预警值:多列成本 少列收入

税前弥补亏损扣除限额。按税法 规定审核分析允许弥补的亏损数 额。 税前弥补的亏损额与会计报表的 亏损额的差异:要经过纳税调整

营业外收支增减额。营业外收 入增减额与基期相比减少较多, 可能存在隐瞒营业外收入问题。 营业外支出增减额与基期相比支 出增加较多,可能存在将不符合 规定支出列入营业外支出。

纳税评估分税种特定分析指标

人民大2023税收管理(第八版)教学课件第4章纳税评估课堂演示

人民大2023税收管理(第八版)教学课件第4章纳税评估课堂演示
如果申报扣除(摊销)额超过允许扣除(摊销) 标准,可能存在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擅自 扩大扣除(摊销)基数等问题。
(四)利润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 指标功能
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 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其他业务利润-基 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100% 如果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和其他业务利润变动 率等指标与预警值相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 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问题。
(五)资产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如果该指标与 预警值相差较大,可能存在隐瞒收入,或闲置 未用资产计提折旧问题。
⑵总资产周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 均总资产×100%
⑶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 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分析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推测销售能力, 如果总资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 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 问题。
(一)纳税评估的主体
纳税评估的实施主体是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源管理部 门及其税收管理员。基层税务机关是指直接面向纳 税人负责税收征收管理的税务机关;税源管理部门 是指基层税务机关所属的税务分局、税务所或内设 的税源管理科(股)。此外,重点税源和重大事项 的纳税评估也可由上级税务机关负责。
对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 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申报所在地税务机关实施,对汇 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的纳税评估,由其监管的当地 税务机关实施;对合并申报缴纳外商投资和外国企 业所得税企业分支机构的纳税评估,由总机构所在 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实施。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 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纳税评估讲义

纳税评估讲义

纳税评估讲义1.2征税评价的概念一、征税评价的定义征税评价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剖析的方法,对征税人征税申报状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别,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正确地了解征税评价的概念应掌握以下几点:〔一〕征税评价的法律主体是各级税务机关,征税评价任务主要由直接面向征税人担任税收征收管理的基层税务分局、税务所或税源管文科〔股〕及其税收管理员担任。

同时,征税评价作为税源管理的一种手腕和基本方法,可由各级税务机关区分运用,只不过不同级别的税务机关展开征税评价的范围、内容、重点、方式、方法、目的有所区别。

〔二〕征税评价的客体是征税人,详细对象是征税人的申报征税信息以及与征税人申报征税相关的其他信息。

普遍、片面、延续的采集触及征税人申报征税的有效数据信息是展开征税评价的前提条件。

〔三〕征税评价任务原那么上在征税申报到期之后停止,评价的期限以征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状况可以延伸到往期和以往年度。

〔四〕征税评价的任务内容是对征税人征税申报状况的真实性、准确性,停止审核、统计、剖析、判别,并对疑点效果区分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置移交等征管措施。

〔五〕征税评价要在依托信息技术手腕的基础上,做到人机结合。

〔六〕记载征税评价结果的征税评价剖析报告和征税评价任务底稿,是税务机关外部资料,不发征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的依据。

征税评价注重评价客体的陈说申辩和普通性效果的自行矫正。

二、征税评价的方式、内容、原那么〔一〕基本方式1、按征税评价业务内容可分为片面评价和专项评价。

2、按征税评价广度可分为典型评价和行业评价。

3、按征税评价时间可分为日常评价和暂时评价。

4、按征税评价信息来源可分为自选事项评价和外来事项评价。

5、按征税评价实施方式可分为案头评价和实地调查评价。

〔二〕任务内容1、展开微观税收剖析和行业税负评价剖析,设立分地域、分行业评价目的及其预警值,停止地域或行业目的比对剖析,发布评价报告。

纳税评估讲座

纳税评估讲座

(二)纳税评估工作主要内容
1.定标准; 2.定对象; 3.双定评估; 4.定性处理; 5.定期更新数据。
(三)纳税评估的主要依据
• 纳税人提供的各类资料;
• 税务机关积累的有关资料;
• 第三方信息。
(四)纳税评估工作的目的 •纳税评估工作,主要是针对纳税人当期
的申报情况,结合纳税人的财务报表以及 其他各方面信息,对纳税人的申报数据利 用指标分析、逻辑校验、零负申报、批件 关系、发票稽核等各种分析方法进行评析, 从中发现有疑点问题的纳税人,通过进一 步确认,分别进行认定、更正及传递其他 岗位查处等处理,从而达到监控纳税人纳 税申报质量和纳税申报行为的目的。
• 约谈说明是评估人员在评估分析的
基础上,就需要纳税人说明的疑点 问题,约请纳税人进行说明的过程。
当面约谈说明工作操作流程
对审核分析有问题的, 发出《纳税评估约谈通知》 在税务机关 进行约谈举证
制作《纳税评估 约谈说明记录》
询问纳税人 自查情况
制作《纳税评估 举证确认记录》
归还纳税资料,制作 《纳税资料签退记录》
• 纳税评估对象
确定的方法
确定纳税评估对象工作操作流程
省、市、区(县) 税务机关确定
区(县)纳税评 估业务管理部门 本级稽 查部门
分局长审批 确定评估对象
汇总生成《纳税评估 对象清册》报分局
《纳税评估项 目建议书》
有关科室根据计划 向评估人员分配任务
(二)评估分析
• 评估分析是指评估人员采取人机结合
一、纳税评估工作的内容 二、纳税评估的地位与作用 三、纳税评估工作的程序
一、纳税评估工作的内容
(一)纳税评估的含义 (二)纳税评估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纳税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 (四)纳税评估工作的目的 (五)纳税评估工作的方式

纳税评估讲义 (DOC 61页)

纳税评估讲义 (DOC 61页)

纳税评估讲义 (DOC 61页)纳税评估讲义1.2纳税评估的概念一、纳税评估的定义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正确地理解纳税评估的概念应把握以下几点:(一)纳税评估的法律主体是各级税务机关,纳税评估工作主要由直接面向纳税人负责税收征收管理的基层税务分局、税务所或税源管理科(股)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

同时,纳税评估作为税源管理的一种手段和基本方法,可由各级税务机关分别运用,只不过不同级别的税务机关开展纳税评估的范围、内容、重点、形式、方法、目的有所区别。

(二)纳税评估的客体是纳税人,具体对象是纳税人的申报纳税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

广泛、全面、连续的采集涉及纳税人申报纳税的有效数据信息是开展纳税评估的前提条件。

(三)纳税评估工作原则上在纳税申报到期之后进行,评估的期限以纳税申报的税款所属当期为主,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到往期和以往年度。

1、开展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评估分析,设立分地区、分行业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进行地区或行业指标比对分析,发布评估报告。

2、运用设立的预警值等指标,进行综合比对分析,筛选评估对象,确定疑点纳税人,发布下级税务机关实施评估。

3、对上级发布的本辖区内疑点纳税人,进行审核分析,确定重点评估对象,部署或组织进一步评估分析,汇总评估结果,报送评估报告。

4、对上级确定的疑点纳税人或重点评估对象,逐户进行评估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查找疑点原因,处理评估问题,反馈评估结果。

5、通过对管辖纳税人纳税申报资料真实性、准确性分析,判断纳税人遵守税法,执行税收政策情况。

6、通过对管辖纳税人实施评估,及时发现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7、通过纳税评估对判定有问题纳税人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或移交稽查等部门处理。

8、通过纳税评估,发现税收政策和征管中存在的漏洞,及时提出完善的建议。

课件一:纳税评估指标

课件一:纳税评估指标

特 定 分 析 指 标
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 100%。 分析指标 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 所得税贡献率 所得税贡献变动率 所得税负担变动率 税种 税收负担率
营业税税收负担率
数值
分行业设置
营 业 税
营 业 税
营业税税收负担率变动率
分行业设置
应纳税额变动率
1
资源税税负变动系数
1
资 源 税
资源税同步增长系数 1
所得税税收负担率
分行业设置
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
分行业设置
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
≧0
企 业 所 得 税
所得税贡献率
分行业设置
所得税贡献变动率
分行业设置
所得税负担变动率
分行业设置
印花税税负变动系数
1
印 花 税
印花税同步增长系数 1
说明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和多列成本等问 题,运用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 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判断纳税人是否存 在帐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 所得额等问题。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 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说明
该指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应税主营业务收入)×100%,将该指标与企业上期 、当地同行业营业税负担率进行比较,如果偏低说明企业可能存在不如实申报纳 税的问题,在计算该指标时应考虑当年享受税收优惠的情况。
该指标=(本期营业税税收负担率-上期营业税税收负担率)÷本期营业税税收负 担率×100%,将该指标与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配合进行分析,正常情况下这两个指 标的变动应是同向、等值的,如果差异较大,说明企业存在不如实反映收入或不 如实申报纳税的问题。 该指标=(本期营业税额-上期营业税额)÷本期营业税额×100%,在企业经营情况 变化不大、税收政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该指标值应接近于1,如果变化差异较 大,应进一步查清变化的合理性,看企业是否存在少申报纳税的问题。 该指标=本期资源税税收负担率÷上年同期资源税税收负担率,其中:资源税税收 负担率=〔应纳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本指标是本期资源税负担率与上年 同期资源税负担率的对比分析,一般在产品售价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二者的比值应 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资源税问题,进入下一工作环节处理 。当比值大于1,无问题。 该指标=应纳税额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累计 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本指标是 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对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 增长(在产品销售单价没有较大波动的情况下),比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 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资源税问题。 该指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 负担率相比,如果偏低则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 、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进一步分析。 该指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与当地同行业同期和本企 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如果偏低企业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 、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作进一步分析。 该指标=(评估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所得额)÷基期累计应纳税 所得额×100%。该指标如果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人为 调节利润问题;也可能存在费用配比不合理等问题。在计算该指标时应考虑税收 优惠的影响。 该指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将当地同行业同期与本企业基期所 得税贡献率相比,如果偏低视为异常,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 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应进一步评估分析。 该指标=(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与企业基期指标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 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运用其它相关指 标深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 、成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该指标=(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 与企业基期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标准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 (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运用其它相关指标深 入详细评估,并结合上述指标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企业销售(营业)收入、成 本、费用的变化和异常情况及其原因。 该指标=本期印花税负担率÷上年同期印花税负担率。其中:印花税负担率=(应 纳税额÷计税收入)×100%.本指标用于分析可比口径下印花税额占计税收入的比 例及其变化情况。本期印花税负担率与上年同期对比,正常情况下二者的比值应 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印花税问题,进入下一工作环节处理 (下同)。 该指标=应纳税额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其中:应纳税额增长率=〔(本 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主 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 收入〕×100%本指标用于分析印花税应纳税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评估纳税人申报(贴花)纳税情况真实性。适用于工商、建筑安装等行业应纳税 额增长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者应基本同步增长,比 值应接近1.当比值小于1,可能存在未足额申报印花税问题。

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ppt 58页)

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ppt 58页)

第二章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 使用方法
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 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分为通用分析指标 和特定分析指标两大类。通用指标是指对各税种 进行纳税评估时均需要计算和分析的指标,基本 适用于各类企业,包括几乎所有企业都具备的富 有综合性特点的指标,如收入、成本、利润的变 动情况;特定指标是指对不同税种,不同行业进 行纳税评估时所必须计算和分析的指标,仅适用 于某一类或部分企业的指标,比如,具有行业特 点的指标,适用于某一税种的指标等。
——《纳税评估工作规程》
新旧概念的重大区别:
目的:
旧:对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 判断;
新:合法性、合理性评价; ——强调法治、规范,领域更宽,内涵更 丰富
方法:
旧:通过数据信息分析 新:利用涉税信息 ——对方法没限制,对依据基础有要求, 更灵活
22.09.2019
5
基本内涵: 1.纳税评估一般在税务机关工作场所进行。 2.纳税评估的基础信息资料来源广泛。 3.纳税评估侧重事后评估。 4.纳税评估的工作内容是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纳税评估概述
2014年1月6日
我国纳税评估的探索
1998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 和外籍个人纳税申报审核评税办法》,标志我国纳税评估 实践的开始。

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商贸企业增值税纳
税评估办法》,首次提出了纳税评估的概念。

2002——2004年,全国各地纳税评估工作在探索
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核评价。 5.纳税评估必须借助于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对评估客体的各项涉税指标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以揭示其异常波动程度,作为评定纳税人申报税 款是否真实、准确的参照。 6.纳税评估注重评估客体的陈述和申辩。 7.纳税评估的结果一般是以纳税状况文书对纳税 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客观反映。

纳税评估教学设计

纳税评估教学设计

纳税评估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在我国,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之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因此,在大中小学生中开展纳税教育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纳税评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使学生了解纳税的重要性,掌握纳税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了解纳税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2.掌握纳税的基本方式和方法;3.学会如何进行纳税评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纳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什么是纳税?2.纳税的目的和意义;3.纳税和国家经济的关系;4.纳税和个人发展的关系。

第二课:掌握纳税的基本方式和方法1.税种介绍;2.纳税方式和方法;3.纳税的基本流程;4.纳税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三课:纳税评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1.纳税评估项目基本原则和要求;2.纳税评估项目的设计;3.纳税评估项目的实施;4.纳税评估项目的结果分析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快速掌握纳税的基本知识;2.模拟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参与纳税过程,加深对纳税方式和方法的认识;3.实践法:通过纳税评估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纳税评估。

五、教学评估1.考试:通过考试测试学生对纳税知识的掌握情况;2.作业:布置纳税评估设计作业,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评价:通过对纳税评估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对纳税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时间本教学设计共计三节课,每节课40分钟。

七、教学资源1.课件:纳税评估教学课件;2.书籍:《纳税法规》、《税收基础知识》等。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的纳税意识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纳税的认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教学设计还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加入互动环节和小游戏等,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案税务风险评估教案设计

教案税务风险评估教案设计

教案税务风险评估教案设计一、引言税务风险评估是在税务管理和税务合规的背景下,对企业以及个人纳税人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本教案将以税务风险评估为主题,设计相应的教案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税务风险评估的目的、方法和实施步骤。

二、教学目标1.了解税务风险评估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税务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3.能够分析并评估企业或个人纳税人面临的税务风险;4.掌握税务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税务风险评估的概念和意义a.税务风险评估的定义和范围b.税务风险评估的意义和目的2.税务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a.信息收集和分析b.风险识别和分类c.风险评估和优先级排序d.风险应对和控制3.税务风险评估案例分析a.企业税务风险评估案例分析b.个人纳税人税务风险评估案例分析4.税务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a.规避风险与提高合规意识b.优化税务筹划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传授税务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技巧。

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估,加深对税务风险评估的理解。

3.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想法,扩展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1.引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或者新闻报道,向学生介绍税务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概念讲解通过讲解,在引导学生了解税务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的同时,引发学生对于风险评估的思考和问题的提出。

3.方法和步骤介绍详细讲解税务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运用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际操作和评估。

4.案例分析分组或个人,让学生选择一份企业税务风险案例或个人纳税人税务风险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展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5.结果应用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如何根据税务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风险控制和税务筹划的优化,以实现最佳效益。

六、教学评估通过完成课堂练习、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评价学生对于税务风险评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变动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一般纳税人专票使用量-一般纳税人专票上月使用量。

2、问题指向: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骤增,除正常业务变化外,可能有虚开现象。

3、预警: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超过上月30%(含)并超过上月10份以上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购销合同是否真实,检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是否与签订的合同情况相符并实地检查存货等。

主要检查存货类“原材料”、“产成品”以及货币资金“银行存款”、“现金”以及应收帐款、预收帐款等科目。

对于临时增量购买专用发票的还应重点审查其合同履行情况。

二、期末存货大于实收资本差异幅度异常1、计算公式: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的比例。

2、问题指向: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生产经营不正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

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应付账款”、“其它应付款”“预收帐款”以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是否有大幅度的增加,对变化的原因进行询问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说明其资金的合法来源;实地检查存货是否与帐面相符。

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负变动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税负变动率;税负变动率=(本期税负-上期税负)/上期税负*100%;税负=应纳税额/应税销售收入*100%。

2、问题指向:纳税人自身税负变化过大,可能存在账外经营、已实现纳税义务而未结转收入、取得进项税额不符合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期间购进货物不取得可抵扣进项税额发票或虚开发票等问题。

3、预警值:±30%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销售业务,从原始凭证到记帐凭证、销售、应收帐款、货币资金、存货等将本期与其他各时期进行比较分析,对异常变动情况进一步查明原因,以核实是否存在漏记、隐瞒或虚记收入的行为。

检查企业固定资产抵扣是否合理、有无将外购的存货用于职工福利、个人消费、对外投资、捐赠等情况四、纳税人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差异幅度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期末存货-当期累计收入)/当期累计收入。

2、问题指向:正常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期末存货额与当期累计收入对比异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

3、预警值:50%检查重点:检查“库存商品”科目,并结合“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进行分析,如果“库存商品”科目余额大于“预收账款”、“应收帐款”贷方余额、“应付账款”借方且长期挂账,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

实地检查纳税人的存货是否真实,与原始凭证、账载数据是否一致。

五、进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控制额1、计算公式:指标值=(本期进项税额/进项税额控制额-1)*100;进项税额控制额=(本期期末存货金额-本期期初存货金额+本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外购货物税率+本期运费进项税额合计。

2、问题指向:纳税人申报进项税额与进项税额控制额进行比较,若申报进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控制额,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应重点核查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是否抵扣;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及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是否按照规定做进项税额转出;是否存在取得虚开的专用发票和其他抵扣凭证问题。

3、预警值:10%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科目变化,判断是否存在将外购的不符合抵扣标准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申报抵扣,结合“营业外支出”、“待处理财产损溢”等科目的变化,判断是否将存货损失转出进项税额;结合增值税申报表附表二分析运费、农产品等变化情况,判读是否虚假抵扣进项税额问题。

实地检查原材料等存货的收发记录,确定用于非应税项目的存货是否作进项税转出;检查是否存在将外购存货用于职工福利、个人消费、无偿赠送等而未转出进项税额问题;检查农产品发票的开具、出售人资料、款项支付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虚开问题。

六、预收账款占销售收入20%以上1、计算公式:评估期预收账款余额/评估期全部销售收入。

2、问题指向:预收账款比例偏大,可能存在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行为。

3、预警:20%检查重点:检查重点纳税人合同是否真实、款项是否真实入账。

深入了解企业的行业规律判断其是否存在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况。

七、纳税人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销售额变动率=(本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上期销售额;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应纳税额-上期应纳税额)/上期应纳税额。

2、问题指向: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若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正数行业内纳税人可能存在本企业将自产产品或外购货物用于集体福利、在建工程等,不计收入或未做进项税额转出等问题;当弹性系数<1且二者都为负数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检查重点:检查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查看营业执照、税务登记、经营方式以及征管范围界定情况,以及是否兼营不同税率的应税货物;查阅仓库货物收发登记簿,了解材料购进、货物入库、发出数量及库存数量,并于申报情况进行比对;审核企业明细分类账簿,重点核实“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在建工程”等明细帐,并与主营业务收入、应纳税金明细核对,审核有无将收入长期挂往来帐、少计销项税额以及多抵进项税等问题;审核进项税额抵扣凭证、检查有无将购进的不符合抵扣标准的固定资产、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进行税额申报抵扣的情况。

八、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收入成本率-全市行业收入成本率)/全市行业收入成本率;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而言,企业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主营业务成本都会呈现增长的趋势,所以成本变动率一般为正值。

如果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预警值:工业企业-20%——20%,商业企业-10%——10%2、问题指向: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

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原材料的价格是否上涨,企业是否有新增设备、或设备出现重大变故以致影响产量等。

检查企业原材料结转方法是否发生改变,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将在建工程成本挤入生产成本等问题。

九、进项税额变动率高于销项税额变动率1、计算公式:指标值=(进项税额变动率-销项税额变动率)/销项税额变动率;进项税额变动率额=(本期进项-上期进项)/上期进项;销项税额变动率=(本期销项-上期销项)/上期销项。

2、问题指向:纳税人进项税额变动率高于销项税额变动率,纳税人可能存在少计收入或虚抵进项税额,应重点核查纳税人购销业务是否真实,是否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已满的纳税人。

3、预警值:10%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购销业务是否真实,是否存在销售已实现,而收入却长期挂在“预收账款”、“应收帐款”科目。

是否存在虚假申报抵扣进项税问题。

结合进项税额控制额的指标进行分析,控制额超过预警值,而销售与基期比较没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实地查看其库存,如果库存已没有,说明企业有销售未入账情况,如果有库存,检查有无将购进的不符合抵扣标准的固定资产、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进行虚假申报抵扣的情况。

十、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100;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本期期间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2、问题指向: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

3、预警值:检查重点:检查“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

如“应付账款”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对这些科目的详细业务内容进行询问;对企业销售时间及开具发票的时间进行确认,并要求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

检查纳税人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增长情况并判断其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外购存货用于职工福利、增送等问题,检查企业采购的的渠道及履约方式,是否存在返利而未冲减进行税额;对企业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据进行分析,是否存在基建贷款利息挤入当期财务费用等问题,以判断有关财务费用是否资本化,同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

十一、纳税人存货周转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存货周转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存货周转变动率=本期存货周转率÷上期存货周转率-1;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平均余额=(存货期初数+存货期末数)÷2。

2、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1)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3、预警值:1检查重点:指标分析: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

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存货的分析。

存货流动性的分析一般通过存货周转率来进行。

存货周转率(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资金占用额的比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其意义可以理解为一个财务周期内,存货周转的次数。

分析存货周转情况,如存货周转率加快,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针对疑点,应到仓库核实产成品验收、入库、发售相关记录,是否存在商品发出未及时确认收入,是否将自产货物用于在建工程、分配福利、对外投资等视同销售的情况;检查售价偏低有无正当理由,是否将应税商品用于换取生产、消费资料等。

十二、纳税人收入利润率异常1、计算公式:指标值=(纳税人收入利润率-全市平均收入利润率)/全市平均收入利润率。

收入利润率=本期营业利润/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2、问题指向:收入利润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少列收入、多列支出;收入利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也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是否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有无利用免税企业转移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