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论文
虎门销烟林则徐的爱国情怀探微-爱国主义论文-政治论文
虎门销烟林则徐的爱国情怀探微-爱国主义论文-政治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百余年来,用刀与火、血和泪所渲染浸透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悲壮历史,从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便揭开了序幕。
林则徐的英名也从此昭垂史册。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给中国近代社会无疑增添了一丝丝美丽的色彩。
在中国近代史上,他可谓是的先驱,不论是面对外敌的入侵还是本国者的挑战,他都临危不惧,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怀。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主权,为了我们国家的尊严和繁荣富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具体的、丰富的、有意义的。
他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爱国主义者。
一、经世致用、体察民情的爱国主义思想林则徐1811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盐运使、布政使、按察使、江苏巡抚、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职。
他在任督、抚时,清理冤狱,救灾代赈,兴修水利,整刷吏治,办事严肃认真,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被人民称为包青天.他从名惟邦本的思想出发,主张知民情向背而顺导,一再表示要为民请命.他关心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考察,爱惜民力,主张在灾区减征缓征钱粮漕米,暂纾民力。
1823年林则徐任江苏按察史时,由于水患严重,吏治腐败,灾民汹汹将变,有人主张灾民,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非常不合适,会损害到人民的利益。
他主张轸灾黎而保富民,他把救灾兴利与整修吏治结合起来,不仅使灾民解决了生计问题,而且为清王朝成功地制止了一场农民起义的爆发。
林则徐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中流砥柱,为了给封建统治补天,他肯于关心民事,甚至不惜犯颜谏上,为民请命。
1833年他在任江苏巡抚时,灾情严重,民生维艰,而朝廷仍然催人们上交赋税,他要求朝廷延缓时间,放宽期限,等着来年新的粮食下来再交税,然而道光帝并不听取他的建议,认为他办事不利,林则徐抗疏力争说国计与民生实相维系。
朝廷之度支及积贮无一不出于民,放下恤民生正所以上筹国计。
林则徐的生平【范文5篇】
林则徐的生平【范文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料作文大全、名言名句、心得体会、语录大全、祝福语、演讲稿、古诗词、读后感、申请书、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materials and compositions, famous sayings and sentences, experiences, quotations, blessings, speeches, ancient poems, after-reading feelings, applicatio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林则徐的生平【范文5篇】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广州历史小论文
虎门销烟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
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
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
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
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广州处在暴风雨的前夕,不管是欢欣还是惧怕,期待还是仇恨,它总归要伴着雷鸣闪电,铺天盖地的来了……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道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
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
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800字范文三篇
高考满分作文议论文800字范文一我喜欢林则徐的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容纳百川,成就了浩瀚的大海;容纳无数天体,成就了无边的宇宙。
自然界如此,人心也如此。
中国古代有句俗话,宰相肚里能撑船。
说的是做大事的人,必须有大量。
我喜欢蔺相如,不仅仅因为他敢于在威风如虎的秦王面前仗义执言,捍卫了赵国的利益;更是因为他为了国家的大局,在廉颇宣恶言"我见相如必辱之"之后,不与廉颇争列:每朝时,常称病;甚至走路碰到了廉颇,也"引车避匿"。
而当廉颇得知蔺相如这样做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真相的时候,羞愧难当,亲自登门,负荆请罪。
留下了一段流芳千古的美谈--将相和。
我不喜欢舞台上的白脸曹操,所以小时候看三国演义,急切地盼望他打败仗,快快垮台。
然而,事与愿违,曹操不但没有垮台,反而实力越来越强,这是为什么?现在我明白了,他胜在了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张绣曾经杀了他的长子,可以说是有刻骨仇恨,但最终却成了他阵前的猛将;陈琳当年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他的八辈祖宗,等于掘了他家的祖坟,可是最终却成了他帐下的谋士。
有这样的容人的气度,事业哪能不成。
我替周郎惋惜,如果他不纠结于"既生瑜,何生亮",而把诸葛亮的智慧当做自己的智慧来欣赏,把诸葛亮的成功当做自己的胜利庆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人物也许就不会英年早逝。
由古人的故事,我想到了同学关系。
我们天天生活学习在一方空间里,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眼的人,不顺心的事。
但是只要我们以包容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同学之间就能和谐快乐。
包容了别人,你内心的空间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神奇地扩大。
包容越多,你的胸怀就越宽广,你的人生价值就会越大。
还记得说过的一句话:"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来容纳中美两个大国。
"真是高瞻远瞩!今天他将以的身份踏上美国的国土,两个大国的元首将进行"不扎领带"的会晤。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篇1摘要:众所周知,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的戊戌变法等。
然而,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关键字:爱国;救世;危机;新潮;出路正文:1840年,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亦从此拉开,中国也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猛然被对世界打开,众多的外国资本蜂拥而至,同时这也引起了国内封建集团的极力抵触,外国资本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
一、林则徐林则徐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林则徐经世派主要是提倡经世致用的主张,清朝统治的衰落和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迫使他们去反思造成社会危机的原因,探求挽救衰世的办法,开始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的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禁烟不禁商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
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林则徐,出生在儒学世家,接受父母启蒙教育的士大夫,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近代历史人物关于林则徐的论文篇一:《浅析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摘要】中华民族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强烈的群体意识,而在封建专制的历史时期,这种群体意识突出表现为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在国家危亡时刻则表现的更为明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已成为每个人的道德要求。
林则徐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其身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尤为突出。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浅析,以期能使这位时代伟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加系统更加透彻的呈现在大家面前。
【关键词】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林则徐是一位得到过很多赞誉的英雄人物。
清朝皇帝为表彰其维护朝廷长远利益的辛劳赐其谥号“文忠”,维新派则称颂其开学习西方“长技”之先河。
全国解放后,从开国领袖毛泽东到改革开放后的创业者,又都称赞过林则徐的变革开拓精神,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对林则徐有个最贴切的评价──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已经成了激励后来者的千古绝唱。
对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浅析,可以概括出以下几点:一、爱国与忠君并存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受忠孝伦理的影响,爱国与忠君两者被看作是一物的两个方面。
林则徐受时代特点的影响,还不可能超越这个传统,所以在其身上这种特点也表现的十分明显。
道光二十二年(1842)他赴戍边疆之际写道:“余生岂惜投豺虎,群策当思制犬羊。
人事如棋浑不定,君恩每饭总难忘。
” [1]不忘君恩与制伏正在蹂躏中国的“犬羊”就是他最关切的两件事。
这是他在生离死别之际的真情流露。
他自己的表白与历史记载都说明了其赴戍边疆与广东禁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忠君思想和爱国精神的一个结合。
二、在“睁眼看世界”中表现的爱国精神英国的鸦片倾销和鸦片战争,给了林则徐沉重的刺激。
小学议论文作文:读《林则徐》有感3
读《林则徐》有感
读完了《林则徐》我心中充满了气愤,仇恨与不能说出的崇敬感。
气愤的是可恶的侵略者,仇恨的是残害中华儿女的鸦片,崇敬的是中华英雄:林则徐
在中华民族的儿女们面临鸦片灾难时一位了解人民,为人民着想的官员,挺身而出,他与皇上请命,去了广州准备禁烟,林则徐怀着沉重的、气愤心情让英法侵略者交出鸦片,一把火烧掉了残害中华人民的毒药,他为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一位赫赫战功的功臣,不幸的是被腐败的清政府革职了。
当我读到了这里心中充满了崇敬,林则徐是那么英勇,那么不顾自己的安危,那么忧国忧民,那么敢于恶魔斗争,那么......
林则徐为了自已的祖国,不惜一切,生命,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已是一个富有的大国家,占地面积很大,澳门、香港都回归了,但我们这时的生活何尝不是林则徐那伟大精神所铺垫而成的!
林则徐爷爷您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林则徐虎门销烟作文
林则徐虎门销烟作文英文回答:Lin Zexu's Humen Opium Burning is a well-known historical event in China that took place in 1839. At that time, the 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 was illegally smuggling opium into China,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as determined to stop it. Commissioner Lin Zexu was appointed to crack down on the opium trade, and he arrived in Canton in March 1839.Lin Zexu's first step was to issue a proclamation that prohibited the import and sale of opium. He then ordered the British merchants to hand over all of their opium, and he threatened them with severe punishment if they refused. The British merchants initially resisted, but Lin Zexu eventually forced them to comply.On June 3, 1839, Lin Zexu oversaw the destruction of over 1 million pounds of opium at Humen, a small villageoutside of Canton. The opium was confiscated from British merchants and destroyed in pits filled with lime and salt.Lin Zexu's Humen Opium Burning was a major turningpoint in Sino-British relations. It led to the First Opium War, which lasted from 1839 to 1842. The war ended with the Treaty of Nanking, which gave the British control over Hong Kong and opened five Chinese ports to foreign trade.中文回答: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作文800字
林则徐作文800字我曾参观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在史绩展A区B区的过渡厅里,看到一组意味深长的雕塑作品:左边是林则徐为钦差前往广州查禁鸦片途中的风彩意气风发;右边是林则徐流放新疆途中的满脸风霜;而中间摆放着的,是流放途中所刻印章宠辱皆忘放大后的效果。
我想:这四个字是林则徐光辉一生的真切写照,哪些是他想忘与不忘的呢?林则徐忘记封妻荫子。
林则徐年老时为三个儿子分家产时,寒碜得无现银可分,各得钱三千串。
一代名臣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不胜感慨:闻林文忠三子分家各得三千吊,督抚二十年,家私如此,真不可及,吾辈当以为法。
这里的文忠是林则徐死后的谥号。
连曾国藩都感动于林则徐的清廉,可见他是真的忘却金钱。
林则徐忘记乌纱帽。
1832年秋天,江苏遭遇特大水灾,农业严重歉收,农民忍饥挨饿,可清政府照样催粮逼税。
林则徐为了解救百姓之苦,冒着丢官、杀头的风险,采取先斩后奏的行动,紧急动用田税银两赈济灾民,保住无数人的性命。
林则徐忘记身上的不平与不幸。
林则徐看到沙俄对西北部虎视眈眈,想到不能让染指国士,他带病大理石有头的历史、地理善,根据边防空虚、百姓贫困的实际情形,实行屯田备边制度:垦地分给百姓耕种;把屯兵制改为操防制,实现屯田与备边,士兵与百姓结合,在祖国西北边疆筑起一道卫国保民的铜墙铁壁。
林则徐忘记老病之躯。
来到伊犁,林则徐已经是花甲之年,但看到百姓生活贫困,主要要求到最边远荒凉的地方开垦荒地,带领民工走过三万余里的行程:经历一夜下雪三寸的严塞;穿越日炎土燥的戈壁;亲临野兽出没之所;饱尝居无定所的艰辛;遭遇人仰车翻的险情两年多的时光里,林则徐在新疆负责开辟的屯田达到884亩!与此同时,林则徐还留下林公渠、林公井、林公车的故事,用实干、巧干为改善百姓生活做出努力。
健忘是林则徐大智、大勇、大德、大能的道德高度,他把个人得失祸福置之脑后,忘得干二净。
但他绝不忘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远处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只要认真利国利民的事,他都会义无反顾甚至义地尽力做得最好。
八上历史小论文--林则徐--300字
清道光帝末年,英国商人为提高利润将鸦片运到中国境内,但却极大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赴广东禁烟。
1839年3月10日,奉命为钦差大臣的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合力惩治鸦片走私,共缴获鸦片约230多万斤。
林则徐亲自主持,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自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1842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
林则徐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他的的虎门销烟标志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始,他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他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
中国近代史论文(自己整理)
一:【内容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是东西方历史长河交汇中掀起的惊涛骇浪。
鸦片战争的惨败和城下求和的耻辱,极大的震撼着中国人的心灵。
但也出现了不少的英雄人物和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林则徐的所作所为惊动天地,泣鬼神!他真是一位无私无畏的民族英雄。
武将的典型关天培,拔齿入家,不可不谓以死投国,尽散家资,不可不谓义无反顾,笑对死神;不可不谓威武不屈。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打开,也开始了中国近代史进程。
中国开始由封建君主制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同时也揭开了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序幕,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也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变化的主流。
二:影片讲述:《鸦片战争》讲述了19世纪初期,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做为西方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英国,把大量的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中国人民。
1835年,中国就有200多万人吸食鸦片,让中国的财产大量流失,人们也体力日衰,意志萎靡。
林则徐是清朝大臣中主张禁烟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上书道光皇帝,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中国恐怕没有能够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
于是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日夜兼程直奔广州,沿途打听消息,掌握了广州贩卖鸦片的许多情况。
林则徐一来到广州,就化装成商人,来到大街小巷和各个港口,了解鸦片伤害、各烟馆以及外国商船的情况。
然后发布命令,拦截所有鸦片运船,不准外国商船装卸货物,封锁外国商馆,限期交出全部鸦片,逮捕了31名重要烟贩,特别严惩了英国老毒贩颠地,对拒交鸦片的外国商船断绝一切供应,三天之内,迫使他们交出了所有的鸦片。
林则徐把收缴到的230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上统统销毁,引起万众欢腾,山呼海啸……而且一到广州,林则徐便雷厉风行与官员邓廷桢、关天培商定整顿水师,加强海防,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一上任,就改筑虎门炮台,换上40门有威力的大炮。
虎门炮台的总兵关天培在开战前,拔下自己的牙齿,让侍从带回祖坟,取出全部家产,用以激励全军战守。
近代史人物论文2000字近代史人物论文“林则徐
近代史人物论文2000字近代史人物论文“林则徐《试论林则徐的货币思想》【摘要】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出现严重的“银荒”。
为了扭转现状,林则徐提出了自己的货币思想。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洋钱的态度,提出自铸银钱,对钱票的认识和看法,严禁私铸、收小钱等。
虽然他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但其思想价值却不能被忽视。
【关键词】林则徐货币改革自铸银钱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出现严重的“银荒”,从而造成“钱贱银昂”“商民交困”的状况。
为了稳定货币,挽救国家财政,林则徐提出了一系列货币改革主张。
一、听从民便,稍示限制“洋钱”洋钱之入中国久已,因其具有计算简单、携带方便、成色重量准确等优点,以致“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
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
”当“银荒”现象出现时,很多人认为是由“洋钱”导致的,并提出对“洋钱”实行抑价或禁止其流通的建议,以防止白银的外流。
对此,林则徐反对以“骤平洋钱之价”和“骤禁洋钱流通”的办法解决“银荒”危机。
关于“抑价”问题,林则徐认为,“各处情形不同,时价亦非一定,若不详加体察,欲使银价骤平,诚恐法有难行,转滋窒碍”。
他以江苏为例阐明自己的立场:“江苏商贾辐辏”,洋钱“行使最多”。
平价之时,一枚洋钱可换纹银七钱三分;价昂之时,可至七钱六分七分以上。
这一现象在“闾阎市肆久以通行”,“恬不为怪”;若勒令定洋钱之价,“恐民间生计因而日蹙停闭,即抗阻不行,仍属于公无裨”,“一旦价值亏折,贫民见小,尤恐情有难堪”,故此时抑价多窒碍。
关于禁止“洋钱”流通问题。
林则徐认为:“银钱贵在流通”。
他说:洋钱之所以流通广泛,“盖民情图省图便,寻常交接,应用银一两者,易用洋钱一枚,自觉节省,而且毋须弹兑”。
众商民也认为:“百年以前,洋钱尚未盛行,则抑价可也,即严禁亦可也”。
然“自粤贩愈通愈广,民间用洋钱之处转比用银为多,其势断难骤遏”。
故林则徐认为,“今若创立例禁,则于商民买卖,海关税务,未免皆有窒碍”。
近代史论文 林则徐
近代史论文林则徐近代史论文林则徐范文一:我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
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1959年,郑君里、岑范执导的电影《林则徐》被搬上了银幕。
林则徐1785年生。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
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
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
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当时鸦片问题逐渐成为政治性争论问题之一。
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请准民间贩卖吸食,使鸦片走私合法化;道光十八年(1838 年),鸿炉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
林则徐曾向朝廷上奏,请求严禁鸦片。
未等皇上批示,就开始在全省厉行禁烟,收缴烟土、烟膏与烟具,并配制“断瘾药丸,供人戒烟,成效卓著。
随后又一道奏折,力陈禁烟特别是杜绝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并针对反对派的驳斥强调说:“法当从严,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举棋不定的道光帝认识到严禁鸦片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于是,被迫接受严禁主张,决定禁烟。
十一月十五日(12月31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
关于林则徐的英文作文
关于林则徐的英文作文英文:Lin Zexu was a famous Chinese scholar and statesman who lived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role in the Opium War and his efforts to stop the opium trade in China. As a Confucian scholar, Lin believed thatit was his duty to protect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from harm. He saw the opium trade as a threat to China's mor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 and worked tirelessly to eradicate it.One of Lin's most famous actions was the destruction of opium in Canton in 1839. He ordered the seizure and destruction of over 20,000 chests of opium, which were owned by British merchants. This action led to the outbreak of the Opium War, as the British government saw it as a violation of their trade rights.Despite the war and the eventual defeat of China, Lin'slegacy has lived on. He is remembered as a hero who stood up against foreign aggression and fought for the well-being of his people. His actions inspired future generations of Chinese leaders to resist foreign influence and work towards modernization and national strength.中文:林则徐是清朝时期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
国家认同感议论文800字
国家认同感议论文800字林则徐有诗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读来慷慨凛然,尽显林公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和强烈的国家认同感。
当下,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开展,中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展正盛,成果丰硕,这使无数国人为之自豪。
但若仅是口头上说说“厉害了,我的国”,而缺少发自内心的、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感,并没有真正将这份情感融于生活,我想,我们就还没有领会林公此话的深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体现的是林公对个人荣辱得失与国家兴衰存亡之间关系的看法。
它折射出的是“先大家后小家,先国家后自家”的价值观念。
林公深深地认同这个国家,热爱这个国家,不计个人得失,并甘愿为之献出生命。
“苟利国家,不避祸福”是真正意义上的认同国家,它远比那些空头口号来得切实。
国家认同感并不是强加于个人的,而是深深地植根于我们内心。
当“偌大的华北再也容不下一张书桌”,为什么“五四”青年以身涉险,上街呼告?因为他们认同这个母亲般的祖国,为她的生死存亡担忧。
他们深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为什么我们观看中国人民海军阅兵式会有骄傲之感?因为强大的国家为我们提供了保障,让我们于危难之时始终记得“我们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从而能够昂首迈步,勇往直前。
真正的国家认同感,应是由内而外的。
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抛开个人利益,做到“苟利国家,不避祸福”,并且为国家而不懈奋斗。
我国著名的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他一步步地实现著我国肝胆外科从一片空白到世界前列的飞越。
如今他依然奋斗在手术台上,要知道,他已年逾九旬。
鲐背之年,他依然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默默奉献,是谓国家认同。
就像布达佩斯世乒赛上的中国选手马龙,他在摘得桂冠时喊出“I'm made in China(我生于中国)”一句,表达的不就是对国家的认同吗?国家认同感,是一种“苟利国家,不避祸福”的家国情怀,是一种奉献与担当意识,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从林则徐改诗谈起_议论文
从林则徐改诗谈起
沈葆祯偶得一诗,林则徐酌改一字,同是“一钩已足明天下”,沈安于“何必凊辉满十分”,林志在“何况滑辉满十分"。
一分之差,两种境界判然可分。
读罢掩卷,人心如月,做人是安于一钩之明,还是志在清辉十分呢?
诚然,一个人得一钩之明是容易的,但要清辉十分却是极为困难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周作人前期在新文化运动中,以及后来冒死保护李大钊遗孤时,可谓得一钩之明,甚至几钩之明;曾带领大邱庄腾飞的排头雁,曾领导韩国崛起的卢泰愚,也有过几分清辉,但他们中又有谁是清辉十分呢?
人生是摱长的,谁都难免犯错误,伟人也不例外。
每个人都会受到历史、阶级、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局限,要做到清辉十分是困难的二但重要的是是否时刻用“清辉十分”来要求自己,而不是用“一钩之明”来安慰自己,来为“九钩之暗”开脱罪名。
原北京市长陈希同、王宝森都曾为人民做出过贡献,伹就是茵为他们不能矢志追求“淸辉十分”,而安于“一钩之明”,于是在“九钩之暗”中犯了严重的错误,这是一个多么深刻的教训啊!
自我超越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得到“一钩之明”后,不是安守,而是追求两钩、三钩……直到"清辉十分”。
这样一个人在清辉中不自矜,在黑暗中不苟且,那么他定会成为纯粹的人,清辉十分的人。
林则徐一字无声的批评,不仅是对沈葆桢一人;看到这一字羞愧的不只是沈一人,扪心自问我们能不汗颜吗?
记住这句诗,我们共勉:一钩巳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名人传记林则徐传XXX编著林则徐传・1·目录第一章初露才华青少年………………………002第二章京师七年得器重………………………015第三章水利赈灾屡建功………………………024第四章虎门销烟逞英豪………………………042第五章禁烟斗争不妥协………………………061第六章革职流放忍冤屈………………………086第七章陕甘云贵献余生………………………114附录…………………………………………………126林则徐传・2·第一章初露才华青少年公元1785年8月30日(清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已是半夜时分,福州城内,一片寂静。
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
然而,惟有离贡院不远的一条叫做左营司的小巷里,一户“矮屋三椽”的人家,却还亮着灯火。
忽然,屋内“哇——”的一声,清脆响亮,划破夜空,传向四方。
一个男婴降生了。
这个男婴,便是日后我国杰出的民族英雄——林则徐。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个以“舌耕”为生的穷秀才,母亲陈帙,家庭妇女。
林家当时已有几个大小女儿,先年曾有一个男孩,不幸夭折。
看到刚刚坠地的婴儿是个男的,一家人欢天喜地,忙里忙外,虽已夜半更深,竟然都毫无睡意。
封建时代的人们相信天命,在伟人、名人的出生问题上,总要带着神秘色彩地渲染一番。
关于林则徐的出生及取名,有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林则徐出生那天夜里,其父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孩子一降生,他就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美称的南朝才子徐陵,认为是个吉兆,便给孩子取名“则徐”。
林则徐传・3·另一种传说,林则徐降生时,恰好新任福建巡抚的徐嗣曾鸣锣打轿从林家门口经过,林宾日给孩子取名则徐,希望儿子将来像徐嗣曾那样高官显贵。
虽是传说,但对于林宾日这样的一介寒士,期望自己的儿子日后飞横腾达,光宗耀祖,倒是符合他的传统的思想感情的。
地处闽江下游平原,濒临台湾海峡的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早在公元前202年,这里是闽越国的都城,汉灭闽越后,这里是置冶县和侯官县。
嗣后的1000多年间,虽经王朝更迭,福州多次变换名称,却一直为福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林氏家族原落籍于莆田县,宋代迁到福清县杞店乡,直到清朝初年,林则徐的五世祖林□,才把家迁到省治“始占籍侯官”。
林则徐祖上四代,都无科名和官职。
祖父林正澄,虽苦读经书,是个闽县廪生,由于无法以举业爬上封建官僚的阶梯,长期随叔父游宦中州,在河南、山东一带靠教读谋生。
祖父在外教读收入不丰,而祖遗的田室也并不优厚,加上生有5个男孩,“都无生业,家口浩繁”,家境一日比一日拮据。
祖父出门一去10余年,等到他从河南回到侯官,已是“外欠颇多,利息重积”,被迫“将住屋售人,以偿债务”。
第二年,祖父在穷愁潦倒中忧郁死去,遗下的田产全部变林则徐传・4·卖掉,然而旧债仍未还清。
这是林则徐诞生前10年发生的事,那时他父亲20来岁,还没成家。
林则徐父林宾日,年幼时因生活不继而失学,直到13岁才上私塾读书。
由于家庭中落的刺激,他醉心举业,不甘“以贫废学”。
他参加过府试,因突遭母丧,不克终试。
此后,他不得不“自食其力”,出外当私塾先生。
后靠自己“舌耕”的积蓄,在左营司巷典来一间小屋,于1777年建立了小家庭。
婚后继续苦读经书,冀望通过科举仕途,取得功名富贵,重振门庭。
因“心力交瘁,犹苦志读书,终夜不寝”,得了眼疾。
1778年即29岁那年,林宾日终于得县试第一,考上秀才,第二年经过岁试,补为廪生,颇负时誉。
1780年,林宾日参加乡试,因“第三场病目未与”,没有考中举人。
继续当私塾先生,收入并不丰裕,当时仅够分期顶还其父生前积欠的债务、廪生的津贴,当然不足以养活一家,因此妻子和他们先后养育的8个女儿,都从事女红,剪札“象花生”,“遂贸真值,以佐家计”。
因林则徐后来位列清朝名宦,时人就有意隐讳他的家史,把他家和赫赫有名的“闽中甲族——福州东林则徐传・5·林联系在一起,说他“家传五尚书”,是簪缨世胄、封建官僚贵族后裔。
也有人说“林氏自唐后即为闽中甲族,前明科第尤盛,史称其三世五尚书,皆以清德著”。
这些说法都牵强附会。
所谓“三世五尚书”,是指明成化至万历间的林瀚一门。
其实用林则徐自己的话,就可足以说明。
他在青少年时代的读书札记中写道:瀚为南兵尚,子庭机为南礼尚。
庭机子□,字贞恒,礼部尚书;□弟烃,南京工部尚书。
瀚次子庭枊,先为南工尚,所谓三代五尚书是也。
这与当时远在福清县杞店乡的林氏,世系毫不相干。
林则徐把他们看作先贤,并没有当成自己的先世。
封建地主阶级及其史家硬把这两者联系起来,无非是在宣扬“世宦家族出良裔”,仿佛林则徐这一历史人物是在他先辈积累的“清德”庇荫下出现的。
其实,说林则徐出生于下层封建知识分子世家则较为恰当,祖父林正澄落魄中州,是一个穷教读先生,在他晚年,林则徐伯父和父亲也以教读为业。
父亲林宾日虽然有着廪生的固定津贴收入,但,实际上已是“自食其力”,主要靠脑力劳动和部分体力劳动为生的自由职业者了。
林则徐的母亲和姐妹们则搞一些手林则徐传・6·工艺劳动来贴补家用,“迁就度日”。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摆在下层封建知识分子面前的出路,无非是两条:要么“学而优则仕”,靠科举制度挤进封建官僚门坎,企望高官显贵;要么沦落潦倒,贫穷一生。
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在科举入仕的道路上苦心奋斗,耗尽了精力,朝思暮想的是金榜题名,获取封建官僚的身份地位。
虽然没能达到目的,但他仍未放弃努力,进而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所以,当林则徐一来到人间,他的父母就已经为他设计了一条“学而优则仕”的人生道路。
林则徐4岁那年,其父林宾日就开始对他进行启蒙教育。
那时,林宾日在本城罗姓人家的私塾里教书,他把儿子带到那里,常常抱在膝上,“自之无以至章句,皆口授之”。
教他口头跟读。
7岁时,便教他作文。
一直到12岁,林则徐跟随父亲,就学于文笔书院。
他后来回忆说:府君之教,谆谆然,循循然,不激不厉,而使人自乐于向学;……讲授书史,必示以身体力行、近理著已之道,罕譬曲喻,务使领悟而后已,然未尝加之笞挞,即呵斥亦绝少。
又说:林则徐传・7·每际天寒夜永,破屋三椽,朔风怒号,一灯在壁,长幼以次列坐,诵读于斯,女红于斯,肤粟手皲,恒至漏尽。
由此可见,林则徐父母望子成龙之心情多么迫切。
由于父亲的谆谆诱导,加上自己的发奋苦读,少年林则徐文才出众,被誉为“神童”。
一次,有人试他的才学,出了一个上联“鸭母无鞋空洗脚”,他马上应对“鸡公有髻不梳头”。
还有一次,老师带着学童们游玩彭山绝顶峰,出“山”、“海”二字,试叫学童们各作一对七言联句。
当其他学童还在冥思苦想时,林则徐第一个吟出:“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于此,林则徐“以童年擅文名”。
林宾日曾说:“此儿性灵,时有发现处,不引之则其机反窒。
”林则徐的“擅文”,不仅靠培养引导,更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换来的。
1796年,12岁的林则徐岁试中佾生,应郡试第一。
第二年参加科试,中秀才,即入鳌峰书院读书。
他的应试之作《仁亲以为宝》是一篇华丽的八股文,是现存林则徐最早的文章。
当时被人们大为推崇,收入《制义丛话》卷十七中。
少年林则徐家庭生活比较清苦。
林家每到除夕之林则徐传・8·夜才难得地吃上一餐算是佳肴的素炒豆腐。
也只有在除夕之夜,挂在壁上的油灯才有两根灯芯。
为了读书,林则徐“每典衣以购之”。
有一段时间,他还在闽县衙门内兼做知县房某的书廪(抄写员),以其所得聊补读书费用。
鉴于这样的家境,当时就有人劝林宾日让其儿子改业,读书进仕观念很深的林宾日当然不会同意,“惟笑不应”。
林则徐刚刚懂事,看见母亲和姐姐们都为生活而忙碌,“往往漏尽鸡号,尚未假寐”,深感不安,“请代执劳苦,或推让饮食”。
母亲和父亲有着同样的观念,她对儿子严肃地说:“男儿务为大者、远者,岂以是琐琐为孝耶?读书显扬,始不负吾苦心矣。
”父母的言传身教,更激起了林则徐发奋攻读的决心。
林则徐的父母还在同情下层人民痛苦,不满官僚地主巧取豪夺、贪污中饱方面,给幼小的林则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父母“视人之急犹己家,虽至贫再三,尚阝疾病死葬,靡不竭力解难,忘乎其为屡空也”。
他儿时亲眼看到父亲把米送给困穷如洗的三伯父,自己和母亲忍饥挨饿,还告诉他说:“汝伯父来,不得言未举火。
”父亲“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
有一次,一个士豪想用重金贿买他父亲,为其保送文童,遭拒绝。
又有一次,“里中有豪猾者,欲延府君课子,不惜厚林则徐传・9·聘。
府君疾其□行,坚却之”。
父母不满官场贪污腐败。
林则徐10岁那年,闽浙总督伍拉纳、福建巡抚浦霖、按察使钱士椿等贪赃枉法事泄,被革职拿办,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一大丑闻。
在此前后,父亲每每教读回来,总和母亲怒形于色地谈论。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林则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林则徐后来在官场上注意了解民间疾苦,作风正派、刚直,保持着不屑与贪官污吏为伍的某些锐气,都不是偶然的。
林则徐在鳌峰书院求学7年,一直到1804年20岁时中举为止。
当时的鳌峰书院是福建的最高学府,主持书院的山长郑光策,是一个进士出身、“有心用世”的封建士大夫。
他为人正直,愤于吏治腐败;他讲求“明礼达用之学”,鼓励学生立定志向,有目的地读书。
所以鳌峰书院的教课,不仅有制义诗赋,还注意到经世之学,“一课制举艺,一课古文论志,考辨诸体,期学者力经史之学”。
林则徐在鳌峰书院山长郑光策的引导下,开始钻研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知识,接触各种经史典籍,眼界大为开拓,他还通过父亲的关系,结识了被后人称之为“今文学之初期”的“研究今文遗说者”陈寿祺,他俩“比数过从,通悃愫,讨文字,欢甚”。
林则徐林则徐传・10·通过跟陈寿祺来往而受到过不少启发,他曾在一首诗中表示:“束发读公文,珍如觏鸿宝”。
林则徐在鳌峰书院7年的学习中,博览各种古籍,潜心研读经史,写下大量读书心得笔记,为他日后从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从他早年的《云左山房杂录》读书札记中可以看出,他当时的研读范围十分广泛,涉猎诸多方面,有儒家经典以及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之作,也有《老子》、《韩非子》、《庄子》;有《史记》、《汉书》等史籍,还有历代诗文集、笔记、佛经、医书及书法碑帖等等,儒、法、道、佛,兼收并蓄。
他还在札记中写有不少警句,如“博闻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勿苟且雷同,勿偏执臆见”,“崇实行而不事虚名,秉公衷而不持偏见”,反映了他努力追求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崇尚言行一致的心情。
尤为“岂为功名始读书”一句,更见林则徐确已遵循师长的教诲,“以立志为先”,树立经史致用之志了。
青少年时代的林则徐,对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如诸葛亮、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李纲、岳飞、文天祥、于谦等人,深怀敬佩。
南宋抗金英雄李纲是福建人,祠墓均在福州。
林则徐对他的事迹更为熟悉,时常和朋友们谈论他的悲壮故事,并与学友一道,经常去李纲祠墓凭吊,赋林则徐传・11·诗抒发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