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合集下载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病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病理切片观察实验中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探究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选择了10例病人的组织标本,包括肺癌、肝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疾病。

首先,我们将标本进行固定、脱水和包埋处理,制备成石蜡切片。

然后,使用病理切片染色技术,将切片染色成不同颜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1.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在肺癌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肺癌组织呈现出不规则的细胞排列和细胞核的异型性增大。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分裂的现象,这是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表现。

此外,肺癌组织还存在大量的间质纤维化和血管新生,这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有关。

2. 肝炎病理切片观察在肝炎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肝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同时,肝细胞的排列也出现不规则,部分肝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现象。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肝细胞核的肿大和染色质的改变,这是肝炎病变的典型表现。

3. 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在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乳腺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

乳腺小叶的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排列异常。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乳腺小叶间的纤维组织增生,这可能与乳腺增生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讨论与结论: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组织的细胞增殖活跃,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肝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肝组织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损伤;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组织存在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的异常增生。

这些观察结果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病理实验切片附说明行业知识

病理实验切片附说明行业知识

28张切片的解释:
湿小体。
心肌 血管
风湿小体
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可见纤维帽和大量胆固醇结晶。内膜ຫໍສະໝຸດ 中膜纤维帽胆固醇结晶
大叶性肺炎: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
肺泡腔 纤维素
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及所属的肺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
肺泡腔 细支气管
肺脓肿
病变处肺组织结构坏死, 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边缘有少量肉芽组织生 成。
混合血栓:
粉红色(血小板)与红色(红细胞)交替排列
血小板小梁
红细胞
脾梗死
梗死区色淡红,细胞 核均消失,但该处脾 组织的轮廓还存在, 梗死区周围充血出血 带不明显。
肝脂肪变:肝细胞浆内大量脂滴空泡,细胞核被推向一侧。
脂滴 空泡
4
纤维瘤
纤维肉瘤
瘤细胞丰富,弥 散排列,与间质 无明显界限。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淋巴组织内有腺癌组织
肝细胞癌:异型的肝细胞呈梁索状排列,其间有丰富的血窦
癌细胞 形成的 梁索
血窦
前列腺增生
葡萄胎:绒毛高度水肿,无血管,滋养叶细胞异型增生
增生的滋养叶 细胞
间质水肿的绒 毛,无血管
绒毛膜癌
子宫肌层内可见大片 坏死在其周围可见大 量长单活跃的滋养细 胞,不存在绒毛结构。
风湿性心肌炎:心肌之间,血管旁可见风湿细胞聚集形成风
肺结核病:可见结核结节
肺泡 结核结节
慢性肺气肿:肺泡间隔断裂,肺泡融合
融合的肺泡
肺泡间隔
溃疡病 :可见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合肉芽组织
炎性渗出物及坏 死组织
肉芽组织
急性蜂窝织性阑 尾炎
炎性病变呈扇面形由表浅层向深层 扩延,直达肌层及浆膜层。阑尾壁 各层皆为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并有炎性水肿及纤维素渗出。阑尾 浆膜面为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 胞组成的薄膜所覆盖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是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通过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取样、固定、染色和切片等处理,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来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

病理切片实验在临床诊断、疾病研究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描述,介绍其原理、步骤和应用。

方法1. 组织取样首先,从患者身上取得需要研究的组织样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死者遗体组织。

取样时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的病变组织,尽量避免破坏组织结构。

取样后立即将组织放入含有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的容器中,并迅速送至病理实验室。

2. 组织固定取得组织样本后,需要将其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原始状态。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福尔马林固定和乙酰化固定等。

实验中选择福尔马林固定,将组织样本完全浸泡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时间通常为24小时。

3. 组织处理在固定后,需要对组织样本进行处理,以便后续的切片工作。

处理包括去水化、透明化和浸渍等步骤。

首先,将固定好的组织样本置于水中进行去水化,去除其中的福尔马林。

接着,使用透明剂(例如醋酸酯类)使组织透明化,以便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最后,使用浸渍剂(例如石蜡)对组织进行浸泡,使其变得坚硬并易于切片。

4. 组织切片在组织处理完成后,需要将组织样本切成薄片,通常为5-10微米厚度。

切片可以使用手工切片刀或者自动化切片机进行。

切片时需要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切片刀上,并通过微调装置控制切片的厚度和精确度。

5. 组织染色切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

染色是为了增强组织结构的对比度,使得细胞和组织的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在本实验中,选择常用的血液学染色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

6. 组织观察染色完成后,可以使用显微镜对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显微镜可以放大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便对其进行病理学评估和研究。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操作,我们成功获得了含有病变组织的切片,并进行了染色和观察。

炎症病理实验报告切片

炎症病理实验报告切片

实验名称:炎症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炎症病理切片,了解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2. 认识炎症过程中的细胞和血管反应。

3. 分析炎症的实质和间质变化。

实验材料:1. 炎症病理切片2. 显微镜3. 切片染色液4. 实验记录本实验方法:1. 将炎症病理切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至适当倍数。

2. 观察切片,记录所见病理变化。

3. 分析炎症的实质和间质变化,包括细胞浸润、血管反应、实质损伤等。

实验结果:一、低倍镜下观察1. 炎症区域:炎症区域呈现明显的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现象。

2. 实质变化:实质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坏死等变化。

3. 间质变化:间质呈现水肿、纤维增生等变化。

二、高倍镜下观察1. 细胞浸润:- 中性粒细胞:在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和实质损伤区域。

-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在炎症中期和晚期,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逐渐增多,主要分布在实质损伤区域和血管周围。

2. 血管反应:- 血管扩张:炎症区域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 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和炎症细胞渗出。

3. 实质损伤:- 变性:实质细胞肿胀、胞质疏松,出现淡红色颗粒样物。

- 坏死:部分实质细胞出现坏死,细胞核固缩、溶解。

实验分析:1. 炎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炎症区域呈现明显的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现象,实质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坏死等变化,间质呈现水肿、纤维增生等变化。

2. 炎症过程中,细胞浸润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特征,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3. 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4. 实质损伤是炎症反应的直接后果,包括变性、坏死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细胞浸润、血管反应、实质损伤等。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通过炎症反应,机体可以清除损伤因子、修复损伤组织。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书版)【范本模板】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书版)【范本模板】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为脂滴所在位置),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2、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3、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

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出血)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4、混合血栓: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5、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为淡粉色,无细胞核结构,但仍可见肾组织结构轮廓。

梗死区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6、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表面为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为粉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呈网状分布。

7、肠假膜性炎(肠粘膜纤维素性炎): 切片取自结肠,粘膜坏死,有处表面有脱落的膜样物,坏死的粘膜表层组织和纤维素、白细胞形成膜样物—-假膜。

粘膜下层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壁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脓细胞,小血管扩张充血,阑尾系膜也有改变9、肺脓肿:肺组织内可见脓肿灶,脓肿中心为变性坏死的中心粒细胞。

周围肺泡内有多量纤维素渗出,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浸润,周边肺组织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粉染水肿液10、皮肤乳头状瘤: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由表及里分别为鳞状上皮角化层、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间质随上皮长入乳头内,其中可见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和少量淋巴细胞。

病理实训报告病理切片

病理实训报告病理切片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掌握病理切片观察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病理诊断能力。

二、实训内容1.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取材:从患者手术切除的病变组织中取一小块组织。

(2)固定:将取材的组织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24小时。

(3)脱水:将固定后的组织放入乙醇溶液中,依次经过70%、80%、90%、95%、无水乙醇进行脱水处理。

(4)透明:将脱水后的组织放入苯溶液中,使组织透明。

(5)浸蜡:将透明后的组织放入石蜡中,使组织被石蜡包埋。

(6)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放入切片机上,切成5-10微米的薄片。

(7)展片:将切好的薄片展平,使其贴附在载玻片上。

(8)染色:将展片后的玻片放入染色液中,进行染色。

(9)封片:将染色后的玻片封上盖玻片,制成病理切片。

2. 病理切片的观察(1)低倍镜观察:观察切片的完整性、染色质量、细胞结构等。

(2)高倍镜观察:观察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细微结构。

(3)特殊染色:根据需要,进行特殊染色,如苏木精-伊红染色、过氧化物酶染色等。

三、实训过程1. 实训前准备(1)了解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2)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了解常见病理切片的观察要点。

2. 实训操作(1)取材:取一例直肠癌手术切除的病变组织。

(2)固定:将取材的组织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

(3)脱水:将固定后的组织依次放入70%、80%、90%、95%、无水乙醇中脱水。

(4)透明:将脱水后的组织放入苯溶液中透明。

(5)浸蜡:将透明后的组织放入石蜡中浸蜡。

(6)切片:将浸蜡后的组织放入切片机上切片。

(7)展片:将切好的薄片展平,使其贴附在载玻片上。

(8)染色:将展片后的玻片放入苏木精-伊红染色液中染色。

(9)封片:将染色后的玻片封上盖玻片,制成病理切片。

3. 实训结果本次实训成功制作了一例直肠癌病理切片,观察了切片的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的细胞结构,了解了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和观察要点。

人体病理学实验实验报告(3篇)

人体病理学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人体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病理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姓名]指导教师:[教师姓名]一、实验目的1. 掌握人体病理学切片的制作和观察方法。

2. 通过观察不同病理切片,认识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

3. 培养病理学诊断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原理人体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的学科。

通过观察病理切片,可以直观地了解疾病在组织细胞水平上的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人体病理切片:包括正常组织切片和常见疾病切片。

2. 显微镜3. 显微镜载物台、切片夹、切片刀、切片液、封片胶等四、实验步骤1. 切片观察:- 将病理切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用切片夹固定。

- 调整显微镜倍数,观察切片。

- 首先观察切片的染色情况,确保切片染色均匀、清晰。

- 然后依次观察不同组织切片的形态结构、细胞排列、细胞核形态等特征。

2. 常见疾病切片观察:- 肝细胞脂肪变性:观察肝细胞内脂肪滴的大小、分布情况,分析脂肪变性的程度。

- 肉芽组织:观察肉芽组织的结构,包括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细胞等。

- 慢性肺淤血:观察肺泡壁毛细血管的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等。

- 混合血栓:观察血栓的形态、成分,分析血栓的类型。

- 肾贫血性梗死:观察梗死区的颜色、组织结构变化,分析梗死的程度。

- 纤维素性心包炎:观察心包表面的纤维素渗出,分析心包炎的类型。

3. 实验记录:- 记录观察到的病理变化,包括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细胞核等特征。

- 分析病理变化的原因,与疾病诊断相结合。

五、实验结果1. 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肪滴,细胞核被挤压向一侧。

2. 肉芽组织: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扩张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

3. 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

4. 混合血栓:血栓呈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

病理切片详细描述【范本模板】

病理切片详细描述【范本模板】

老师归纳的1。

肾小管水样变ﻫ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ﻫ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肝脂肪变性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ﻫ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ﻫ3. 肾小管玻璃样变ﻫ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ﻫ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ﻫ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5.脾梗死ﻫ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 肉芽组织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ﻫ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7。

慢性肺淤血ﻫ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ﻫ高倍镜:肺泡腔内胞ﻫﻫ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ﻫ8。

慢性肝淤血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9.混合血栓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ﻫ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ﻫ10.肾贫血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ﻫ11. 肺出血性梗死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12。

会厌白喉、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ﻫ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ﻫ14.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胞构成ﻫﻫ13。

病理实验切片解释

病理实验切片解释

1.肾细胞水肿:标本为肾脏,先用低倍镜找到肾小球,并在其附近认出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重点看近曲小管。

可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腔内突出,使管腔缩小,内缘参差不齐,再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曲管上皮细胞浆内出现许多红染细小颗粒。

其大小一致,分布均匀。

细胞核正常或浅染2.肝脂肪变性:切片为肝组织,低倍镜下见有些肝细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二甲苯溶液留下空泡)空泡大者,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4.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低倍镜下,可见组织边缘仍有残留的淋巴组织和增厚的被膜,但中央部分结构完全消失,呈一片红染颗粒,细胞核完全消失,坏死区周围可见一些结节状病灶。

5.肉芽组织:标本取自皮肤溃疡面的肉芽组织有的切片标本一侧仍保留有少许表皮(有的无),大部分表皮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溃疡表面附有炎性渗出物,其下为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由与表皮垂直的新生毛细血管,散在纤维母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组成。

新生毛细血管呈裂隙状,增生的内皮细胞以双行队列排列,腔内大部分无血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卵圆形、星型或梭形,细胞境界尚清楚,胞浆弱碱性,核卵圆。

炎症细胞以中性白细胞为主,为可见少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其下层肉芽组织出现纤维化。

6.肺淤血:标本为肺组织,低倍镜肺泡壁明显增宽,其内毛细血管高度扩张,腔内充满红细胞,肺内小静脉也扩张充血,少数肺泡腔正常,多数含有红细胞及淡红色的均质水肿液,有的肺泡腔可见成堆棕黄色的巨噬细胞也称心衰细胞。

7.肝淤血:标本为肝组织,可见中央静脉扩张充血,其周围肝窦也明显扩张,其内充满红细胞,该处肝细胞有的体积变小以致消失,有的胞浆内可见小空泡,小叶周边肝窦和肝细胞上述改变程度减轻。

8.静脉血栓:标本为静脉,管腔闭塞。

镜下可见血管腔内有红色,粗颗粒状的梁,层状或条纹状排列。

梁间充满纤维素网。

网眼中有大量红细胞和少数白细胞,有的区域红细胞已溶解。

血栓与血管壁相连处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其间有少数炎症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细胞。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组织切片观察及病理诊断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目的:1. 掌握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

3. 熟悉常见病理变化,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实验原理:组织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将组织切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变化,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实验材料:1. 组织切片:正常组织切片、病变组织切片。

2. 显微镜:光学显微镜。

3. 显微镜附件:切片夹、切片盖、光源、载玻片、盖玻片等。

4. 染色剂:苏木精、伊红、碱性品红等。

实验步骤:1. 切片制备:- 将组织块固定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24小时。

- 将组织块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等处理。

- 将组织块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

- 将切片展平,用苏木精染色5分钟,然后用1%盐酸酒精分化,最后用伊红复染。

2. 显微镜观察:- 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用切片夹固定。

- 调整显微镜光源,使视野明亮。

- 依次观察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切片。

3. 病理诊断:- 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如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细胞浆减少等。

- 分析病变组织的类型,如炎症、肿瘤、坏死等。

实验结果:1. 正常组织切片:- 观察到组织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大小一致,细胞浆丰富,细胞间连接紧密。

- 组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2. 病变组织切片:- 观察到组织细胞形态异常,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细胞浆减少。

- 组织结构紊乱,层次不清。

讨论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组织切片的制作技术,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

2. 我们熟悉了常见病理变化,提高了病理诊断能力。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正常组织切片和病变组织切片在细胞形态、结构、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结论:1. 组织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组织切片可以判断疾病类型。

2. 熟练掌握组织切片制作技术和显微镜观察方法是病理学诊断的基础。

病理病例分析实验报告(3篇)

病理病例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分析病理病例,了解疾病的病理特征,提高病理诊断能力。

二、实验材料1. 病理切片:包括肝细胞脂肪变性、肉芽组织、慢性肺淤血、混合血栓、肾贫血性梗死、纤维素性心包炎等病理切片。

2. 显微镜:用于观察病理切片。

3. 病理学教材、图谱:用于对照学习。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切片:观察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2. 观察肉芽组织切片:观察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

3. 观察慢性肺淤血切片:观察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

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

4. 观察混合血栓切片:观察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

5. 观察肾贫血性梗死切片:观察梗死区为淡粉色,无细胞核结构,但仍可见肾组织结构轮廓。

梗死区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6. 观察纤维素性心包炎切片:观察心包表面为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为粉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呈网状分布。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肝细胞脂肪变性:切片中可见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

这表明患者可能患有脂肪肝。

2. 肉芽组织:切片中可见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14号心肌褐色萎缩①注意观察心肌纵切面。

心肌纤维的粗细较正常有什么不同?②高倍镜下该处细胞核两端有折光性较强的黄褐色颗粒为褐色。

52号慢性宫颈炎伴柱状上皮鳞状化生。

宫颈被覆上皮及腺上皮被鳞上皮所取代,部分区域上皮表面还可见柱状上皮,但下面为大片不完全成熟鳞状上皮(贮备细胞增生鳞化),上皮组织之间有较多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15号肾细胞水肿(肾浊肿)低倍镜下,首先找到肾皮质区的近曲小管。

观察其小管的上皮细胞肿大,突向管腔致使管腔狭窄。

高倍镜下可见这些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布满大小一致的红染细小颗粒。

部分管腔内形成均匀红染物21号肝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晰的圆形空泡,部分空泡融合变大,将肝细胞核挤向一侧,使肝细胞类似脂肪细胞。

肝细胞体积增大,肝窦明显受压,小叶轮廓不易辨认。

19号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切片来源:取自皮肤疤痕组织。

病变要点:真皮内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肿胀互相融合,形成一致半透明红染的玻璃样物质,其间仍可见若干纤维细胞。

5号脾贫血性梗死肉眼观:切片中央有一伊红淡染区,即贫血性梗死区,外围红色反应带,四周蓝染区为脾组织。

低倍镜下:梗死区伊红淡染无结构一片荒凉、血窦轮廓尚可见。

在出血带与坏死区交界处可见坏死细胞核的残迹。

高倍镜下:观察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形态变化。

(1)肉眼:淡染部分为梗死区,兰染部分为正常组织,二者之间有红染的充血出血带。

(2)低倍:①正常区域可见红髓、白髓和小梁。

②坏死区脾组织轮廓隐约可见,但大部分细胞核消失,胞浆呈红染颗粒状。

③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充满大量红细胞,即充血出血带。

(3)高倍:重点观察坏死区的细胞变化。

①核浓缩:部分细胞核浓缩成很深紫兰色团块。

②核碎裂:红染颗粒的细胞浆内散在少数不规则的深紫兰色碎片。

③核溶解:绝大部分细胞消失。

49号肉芽组织标本取自创面肉芽组织,表面有大量炎性细胞(主要为中性白细胞)和坏死组织覆盖,大量新生毛细血管由底面向表面垂直伸展,其内皮细胞体积较大、管腔较小。

病理切片制作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制作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制作实验报告病理切片制作实验报告病理切片制作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究病理切片制作的步骤和技术,并评估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病理切片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术,并探究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将学习如何正确取材、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以及如何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病理标本- 10% 福尔马林- 蜡块- 切片机- 染色剂(如血液染色剂、组织染色剂等)2. 实验方法:- 取材:将病理标本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组织块,注意保持组织的完整性。

- 固定:将组织块浸泡在10%福尔马林中,使其固定。

- 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块置于蜡块中,使其浸泡在熔化的蜡中,蜡块冷却后形成固体蜡块。

- 切片:使用切片机将蜡块切割成薄片,厚度通常为4-6微米。

- 染色:将切片浸泡在染色剂中,使其染色。

- 观察和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切片,分析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

三、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病理切片,并观察到了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

通过染色,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间质的分布情况,以及病变部位的异常变化。

四、实验讨论病理切片制作是病理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观察病理切片,医生可以判断组织的正常与异常情况,从而诊断疾病。

染色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切片的对比度,使细胞和组织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取材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取材时应选择代表性的组织块,并保持其完整性,以确保切片的可靠性。

固定和包埋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避免组织的变性和破坏。

切片时,刀片的锋利度和切割速度也会对切片质量产生影响。

此外,染色选择和染色时间的控制也是关键。

不同的染色剂适用于不同的组织和病变类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染色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导致染色效果不佳,影响切片的观察和分析。

病理切片制作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临床诊断,还可以用于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

观察病理切片实验报告

观察病理切片实验报告

观察病理切片实验报告
文件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病理切片,了解其结构特征,学会以正确的方法操作分析切片以及识别各种病理。

二、实验原理
病理切片是病理学诊断手段之一,是将病变组织取出后按一定原则切割成薄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来诊断病变的一种手段。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准备病理切片,以及显微镜和对应观察工具。

(2)安装显微镜:将显微镜平稳摆放在实验桌上,然后固定。

(3)拆开病理组织:将病理组织放在显微镜观察底座上,将其切割成薄片。

(4)观察病理切片:将切割好的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上,按不同倍率进行观察,仔细观察病理组织结构特征,并形成诊断报告。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对病理切片的结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学会了正确操作分析切片,以及对病理进行诊断报告。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对病理切片的组织结构和诊断报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学会了正确的操作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实践提供了依据。

- 1 -。

病理切片考 图+文字说明

病理切片考 图+文字说明

病理切片考图+文字说明PS:一:有四张切片我手头没有资料,但是文字说明里标明了该切片在病理书上的页码,同志们直接去看病理书即可二:切片的图像是我自己病理课截的,个别可能没有代表性或者不明显,大家最好自己再核对一遍,以求万无一失三:部分图片的文字可能小了认不清,将图片另存为,放大,可以解决废话不多说了,上图!1:大叶性肺炎2:肺褐色硬变(慢性肺淤血)3:肺气肿4:肝癌5:慢性肝淤血(槟榔肝)6:肝脂肪变性7:骨肉瘤8:混合血栓(这张图比较局限)9:急性阑尾炎10:急性肾小球肾炎11:肺栗粒性结核(肺结核结节)12:淋巴结结核(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本来是一个超级大的甜甜圈形状的,视野太小只拍到了其中的一小口)13:慢性支气管炎(病变范围很大,此图比较局限)14:脾细动脉玻璃样变(脾包膜玻璃样变)15:绒癌(绒毛膜上皮癌)16:乳腺纤维腺瘤17:肾梗死18:食道鳞癌(这张图我觉得我八成找错地方了,理论方面可以和胃癌一起看,比较相似)19:胃癌(胃腺癌)20:小叶性肺炎21:心肌(褐色)萎缩以下4个我手头缺图片22:肉芽组织病理课本:P301:切片中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2:毛细血管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3:基质因有水肿,而比较疏松,伴有炎细胞浸润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118(这张书上貌似也没图)1:多发于血管的心肌侧,新月形,管腔呈偏心性狭窄2:内膜纤维性增厚,玻璃样变3:内膜下局部红染均质或颗粒状物质沉积4:针形胆固醇结晶的裂隙5:少量紫蓝色钙盐颗粒24:胃溃疡P1721:胃黏膜缺损2:溃疡底部分为四层:炎性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曾,疤痕组织层25:坏死后性肝硬化P1841: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2:假小叶形成,结节偏大(较大结节中还可找到正常肝小叶)3:假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并且胆汁沉着4:纤维间隔往往较宽,小胆管增生和炎细胞浸润比较显著。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学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对多种组织病理切片的观察,掌握切片的制备及观察技巧,进一步
了解不同组织的病理变化。

实验一:胃粘膜炎切片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胃粘膜炎切片,可以看到胃黏液层变薄,黏膜上皮细胞坏死并有大量
炎性细胞浸润。

此次实验观察到的胃粘膜炎切片病理特点与临床胃炎病变相一致。

实验二:皮肤皮脂腺瘤切片观察
皮脂腺瘤是皮下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本次实验中观察到的皮肤皮脂腺瘤切片呈囊状结构,并由两层细胞组成。

表层细胞扁平,呈现薄膜状,基底层细胞则圆形,胞浆染色较深。

此次实验成功观察到了皮脂腺瘤的特征,对于今后的病理诊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实验三:肾小球硬化症切片观察
肾小球硬化症是一种比较严重的肾病,本次实验观察到的肾小球硬化症切片中,肾小
球内部呈玻璃状变性,毛细血管袢体积明显缩小,基底部分有纤维化。

此次实验的观察结
果与临床上肾小球硬化症的病变特点相一致。

实验四:心肌梗死切片观察
心肌梗死是临床急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次实验观察到的心肌梗死切片中,心
肌细胞明显坏死,局部血管充血,毛细血管袢体积明显缩小。

此次实验观察结果对于掌握
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特征具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病理学切片的制备及观察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通
过观察不同种类的切片,了解了不同组织的病理变化特点,对今后的病理诊断、治疗和预
防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病理切片的实习报告

病理切片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病理切片实习,我了解了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掌握了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提高了病理诊断的技能,为今后从事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打下了基础。

二、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三、实习内容1.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1)组织取材:从病变部位或病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取下组织,通常为石蜡切片。

(2)固定:将取下的组织用固定液(如10%福尔马林)固定,防止组织腐败。

(3)脱水:将固定后的组织依次放入不同浓度的乙醇中,使组织中的水分逐渐被乙醇取代。

(4)透明:将组织放入二甲苯中,使组织透明,便于切片。

(5)包埋:将透明后的组织放入熔化的石蜡中,使其凝固,形成石蜡块。

(6)切片:将石蜡块切成薄片,厚度通常为4-5微米。

(7)脱蜡:将切片放入不同浓度的乙醇中,使切片上的石蜡溶解。

(8)水化:将切片放入水中,使切片逐渐恢复组织结构。

(9)染色:将切片放入染液中,如苏木素-伊红(H-E)染色,使组织结构更加清晰。

(10)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封入载玻片上,以便观察。

2. 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1)肉眼观察:观察切片的厚度、染色情况、组织结构等。

(2)显微镜观察:将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病变等。

(3)图像采集:使用显微镜图像采集系统,将观察到的图像进行采集、处理和保存。

3. 实习案例分析本次实习过程中,我观察了多种病理切片,以下为其中一种案例:病例:男性,45岁,胃部不适,经胃镜检查发现胃黏膜粗糙,疑似胃癌。

病理切片观察:(1)肉眼观察:切片厚度均匀,染色良好,组织结构清晰。

(2)显微镜观察:可见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核增大,核浆比增大,部分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疑似胃癌。

(3)图像采集:使用显微镜图像采集系统,将观察到的图像进行采集、处理和保存。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病理切片实习,我掌握了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和观察方法,提高了病理诊断的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病理切片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为今后从事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打下了基础。

病理学实验切片

病理学实验切片

病理学实验切片1. 肾小管水样变性(1)低倍镜:在肾小球周围的肾小管,有些细胞体积大,染色淡红,为病变部位。

(2)高倍镜: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明显肿胀,向管腔内突出,使管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有的胞浆崩解脱落入管腔,细胞核结构清晰。

(3)诊断要点: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体积大,胞浆淡红,管腔不规则变小。

②水肿细胞的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

2. 肝脂肪变性(116)(1)低倍镜:肝小叶结构存在,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空泡边缘清楚。

(2)高倍镜: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

(3)诊断要点:①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②细胞核受挤压偏向一侧,胞浆减少。

3. 肾小管细胞内玻璃样变性(1)镜下: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球形颗粒,即为病变部位。

(2)诊断要点:肾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球形颗粒。

4. 脾动脉硬化(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1)低倍镜:脾被膜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体积缩小,脾窦扩张充血,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

(2)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在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物质。

(3)诊断要点:①脾小体中央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②内膜下可见环状红染均质物质。

5. 脾梗死(1)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

(2)高倍镜: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脾小体轮廓和小梁的结构尚可辨认,其余部分为慢性脾淤血的改变。

(3)诊断要点:①坏死灶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②坏死后脾组织结构轮廓尚可辨认。

6. 肉芽组织(1)低倍镜:肉芽组织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渐成熟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其排列方式与表面平行。

(2)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淡红色,呈梭形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

病理实验切片

病理实验切片
病理学 2019/5/16 11
描述1:肺泡腔失去含气状态,充以大 量纤维素和嗜中性白细胞 。肺泡壁毛细 血管无明显充血
描述2:部分纤维素通过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内纤维 素相连。 描述3:支气管粘膜上皮部分脱落、管壁充血、水肿, 但炎症浸润较轻。(没图)
病理学
2019/5/16
12
描述1: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呈灶性分 布。。支气管壁充血水肿,有大量中性白细 胞和少量单核细胞浸润,上皮细胞部分变性 坏死脱落,管腔内充满大量炎症渗出物。
病理学
2019/5/16
19
描述2:癌细胞呈圆形。胞浆内富含淡蓝云雾状的粘液,将胞浆挤压于细胞一侧 , 使癌细胞似指环状,称“印戒细胞”,部分区域因粘液过多而使癌细胞破裂,粘 液溢入组织形成“粘液湖”癌细胞常单个漂浮于其中。
病理学
2019/5/16
20
(十二) 门脉性肝硬化:
描述1:正常肝组织已被破坏,而代以由纤 维间隔围绕的肝细胞团,称为假小叶,假 小叶大小不等。
实验切片
描述1:滤泡弥漫增生,大小不等,以小型滤泡为主。
病理学 2019/5/16 2
描述2:滤泡中胶质少而稀薄,出现吸收空 泡。
描述3:间质血管丰 富,充血,有淋巴 细胞浸润和淋巴滤 泡形成。
病理学 2019/5/16 3
描述1:肝细胞坏死广泛而严重,致肝 细胞大部分已消失,以小叶中样为著 残留着所剩无几(上图中没有残留, 全部坏死)。
病理学
2019/5/16
16
描述1:胃旁腺粘膜粘膜上 皮和癌变上皮的过渡。
描述2:癌组织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 则的腺体组成,癌细胞层次增多。
病理学
2019/5/16
17
描述2: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单层或多层排列,极性紊乱(上图不是很典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细胞体积增大,肝窦明显受压,小叶轮廓不易辨认。
19号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切片来源:
取自皮肤疤痕组织。
病变要点:
真皮内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肿胀互相融合,形成一致半透明红染的玻璃样物质,其间仍可见若干纤维细胞。
5号脾贫血性梗死肉眼观:
切片中央有一伊红淡染区,即贫血性梗死区,外围红色反应带,四周蓝染区为脾组织。
低倍镜下:
梗死区伊红淡染无结构一片荒凉、血窦轮廓尚可见。
在出血带与坏死区交界处可见坏死细胞核的残迹。
高倍镜下:
观察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形态变化。
(1)肉眼:
淡染部分为梗死区,兰染部分为正常组织,二者之间有红的充血出血带。
(2)低倍:
①正常区域可见红髓、白髓和小梁。
②坏死区脾组织轮廓隐约可见,但大部分细胞核消失,胞浆呈红染颗粒状。
胞体较大、圆或椭圆,胞浆内充满棕黄色含铁血黄素的颗粒。
慢性肝淤血(1)低倍:
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相邻的肝细胞萎缩消失。
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
(2)高倍:
主要观察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内淤血为红细胞,小叶周边肝细胞脂肪变性为空泡。
2号肝淤血病变特点:
低倍镜下见肝小叶中央部明显淤血(在淤血的中央可找到中央静脉故可证明之),成一片红染,一部分淤血的小叶互相沟通。
(2)高倍:
①新生毛细血管;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肥大,向腔内客厅出,有的尚未形成管腔。
②成纤维细胞;位于毛细血管之间,细胞较大,胞浆丰富,呈椭园形、棱形或星芒状,细胞界限不清楚,胞核椭园形或梭形。
③上述两种成分之间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浸润(炎症实验时再仔细观察)。
第二章血液循环障碍1号急性肺淤血低倍镜下可见肺动脉(与支气管伴行),肺静脉(单独行走)的分枝及支气管壁和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均普遍扩张,充满血液。
毛细血管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星形、梭形、椭圆形)、胞浆丰富,核染色较浅。
肉芽组织因水肿而疏松,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渐向深部,新生血管减少,纤维组织增生,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等。
(1)低倍:
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排列方向与表面垂直,其深层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与表面平行,系瘢痕组织。
部分肺泡腔被粉红色水肿液(内含蛋白质)所充满。
高倍镜下可见部分肺泡腔水肿液内有少量单核细胞,其中有少数细胞吞噬有少量含铁血黄素。
3号慢性肺淤血低倍镜可见肺泡壁因淤血及结缔组织增生增厚,肺泡腔狭窄,肺组织内大小血管均充血,部分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
高倍镜观察,肺泡壁内小静脉及毛细血管皆扩张淤血,纤维细胞及纤维母细胞增生,部分肺泡腔内有渗出红细胞、大单核细胞和脱落肺泡上皮细胞,此种细胞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后即称心衰竭细胞。
支气管大部分已不完整,上皮脱落,壁内有充血,管腔内有大单核细胞及心衰竭细胞,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有少量的黑色炭末沉着,间质内有局灶性炎症反应。
(1)低倍:
肺泡壁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呈红染条索状,肺泡腔内有淡红色水肿液、红细胞及散在成堆的心力衰竭细胞。
(2)高倍镜下观心力衰竭细胞的特点:
第三章炎症炎症的基本病变及各种炎细胞组织切片:
26号、27号、28号标本来源:
26号取自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之肠系膜;27号为鼻息肉;28号为创伤一期愈合之皮肤疤痕组织。
病变要点:
26号为肠系膜,其正常结构(主要为纤维组织及脂肪组织)已被破坏,血管扩张充血,组织中散在各种炎细胞、纤维素及红细胞;27号为鼻息肉,其周围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间质为水肿之疏松结缔组织,其中血管扩张充血,有以慢性炎细胞为主的各种炎细胞浸润;28号切片之一侧为皮肤之复层鳞状上皮,皮下为大量疤痕组织,其中可见灶性异物肉芽肿。
9号静脉内新鲜血栓病变要点:
(1)切片为静脉管之横断面,血管腔完全被血栓所充塞,其中团块状或条索状淡粉红色是血小板凝集物,在其周围或其内有血细胞,在血小板凝集物之间有纤维素构成网状结构,其中网罗了大量的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2)静脉壁内有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因有静脉炎之故。
(3)血栓内出现空隙,可能因血栓固缩所致。
6号肾贫血性梗死病变要点:
肉眼观察,切片中央偏上方,有一粉红色淡染的区域,即贫血性梗死灶,其外围呈紫红色,为正常肾组织。
低倍镜观察:
淡染区内(除包膜下一条窄的带状区外)肾组织的一般结构轮廓仍能辨认,但细胞核已全部消失而外围肾组织细胞核仍存在。
在两者交界处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和间质血管扩张充血,这就构成了大体标本所见的充血出血带。
高倍镜下见淤血区的肝细胞的部分受压萎缩乃至消失,肝窦扩张淤血,并有橙黄色含铁血黄素沉着:
淤血区外周有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
混合血栓(1)肉眼:
血管腔内有红染的血栓物质。
(2)低倍:
见血管腔内有染成淡红色之小梁,呈不规则支状,与血管壁紧密相连,小梁周边可见细胞成分。
(3)高倍:
淡红色小梁即血小板梁,小梁之间有小量纤维素呈红染细丝状,交织成网,其中网罗有大量红细胞和少许白细胞。
15号肾细胞水肿(肾浊肿)低倍镜下,首先找到肾皮质区的近曲小管。
观察其小管的上皮细胞肿大,突向管腔致使管腔狭窄。
高倍镜下可见这些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布满大小一致的红染细小颗粒。
部分管腔内形成均匀红染物21号肝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晰的圆形空泡,部分空泡融合变大,将肝细胞核挤向一侧,使肝细胞类似脂肪细胞。
③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充满大量红细胞,即充血出血带。
(3)高倍:
重点观察坏死区的细胞变化。
①核浓缩:
部分细胞核浓缩成很深紫兰色团块。
②核碎裂:
红染颗粒的细胞浆内散在少数不规则的深紫兰色碎片。
③核溶解:
绝大部分细胞消失。
49号肉芽组织标本取自创面肉芽组织,表面有大量炎性细胞(主要为中性白细胞)和坏死组织覆盖,大量新生毛细血管由底面向表面垂直伸展,其内皮细胞体积较大、管腔较小。
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14号心肌褐色萎缩①注意观察心肌纵切面。
心肌纤维的粗细较正常有什么不同?②高倍镜下该处细胞核两端有折光性较强的黄褐色颗粒为褐色。
52号慢性宫颈炎伴柱状上皮鳞状化生。
宫颈被覆上皮及腺上皮被鳞上皮所取代,部分区域上皮表面还可见柱状上皮,但下面为大片不完全成熟鳞状上皮(贮备细胞增生鳞化),上皮组织之间有较多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