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实验教学-镜下切片

合集下载

病理学 镜下切片

病理学 镜下切片

1.肝细胞水肿肝细胞体积变大,胞浆透亮,内含红染的的细小颗粒;肝索增宽,肝索排列紊乱,肝血窦变窄甚至消失。

2.肝脂肪变性病变肝细胞体积变大,肝细胞内有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越远离中央静脉脂滴空泡越大,数目越少,细胞核由中央偏到一侧;肝索增宽,肝索排列紊乱,肝血窦变窄甚至消失。

3.脾包膜玻璃样变包膜增厚,红染的条索状的胶原纤维大量增生,彼此间有间隙,有的部分胶原纤维融合成一片均质红染的结构。

4.肉芽组织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体大,细胞间隙大;成纤维细胞伸出伪足,细胞间分界不清,胞质红染,核椭圆;炎细胞:巨噬细胞间分界明显,核椭圆;淋巴细胞最小,核较大,胞浆较少。

5.慢性肺淤血肺泡壁增宽,肺泡壁内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可见粉红色渗出液,可见心衰细胞。

6.肾贫血性梗死组织轮廓尚存,细胞结构破坏,细胞核消失,胞质红染;血管扩张充血,大量红细胞渗出,有白细胞浸润。

7.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阑尾腔内有脓性渗出液,含细菌和坏死组织;粘膜层局部组织缺损,坏死脱落,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下层和肌层有中性粒细胞弥漫性分布;浆膜层血管中红细胞边集。

8.肺脓肿多个散在的局限病灶;肺泡壁破坏,肺泡腔内有脓液积聚;长期肺脓肿可见血管周围有肺脓腔、肺脓壁;周围健康组织可见发炎反应,肺泡壁扩张充血9.乳头状瘤鳞状上皮细胞瘤增生为乳头状,乳头中心是纤维血管性间质,细胞形态、排列层次、极向性与正常组织相似。

10.鳞状细胞瘤癌细胞呈巢状分布,与周围间质分界明显;癌巢高分化者可见角化珠和细胞间桥,肿瘤细胞体积较大;低分化者异型性明显。

11.肠腺癌癌细胞排列呈腺体样结构,上皮多层,有共壁现象,癌细胞染色深,可见病理性核分裂12.风湿性心肌炎在心肌间质的小血管周围有风湿小体。

风湿细胞大小不一,胞体大,细胞膜不明显,核膜明显,核仁明显,染色质丝从中心放射状延伸达核膜,横切面呈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样。

13.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表层是红染的纤维丝,内含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圆,胞浆透亮,核中央;内膜下有大量的胆固醇结晶;深层由不定性的坏死组织组成,无细胞核。

_镜下病理切片

_镜下病理切片
•肝小叶结构存在,小叶周边肝血窦扩张性淤血,肝细胞压迫性萎缩而变窄。
6.脾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脾小结中央动脉管壁:均匀、红染、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沉积,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中央动脉断面数增加;
•脾白髓萎缩:脾小结变小,淋巴细胞减少;
•被膜增厚皱缩,脾窦淤血。
7.干酪性肺炎(干酪样坏死)
•肺的正常结构大部分坏死,被分解和消失;






















•小胆管及毛细胆管内可见淤胆现象(胆色素淤积)。
心包的纤维素性炎
纤维素渗出:心外膜明显增厚,表面可见粉染片状、束状或交织成网状的纤维渗出;纤维间有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肉芽组织机化:渗出物下可见肉芽组织形成,有大量血管和心外膜长入的纤维;心肌纤维变细/机化变性,核两端肌浆内可见脂褐素颗粒。
•周边部分区域可见紫蓝色颗粒状钙盐沉积,并可见骨化生
9.肉芽组织
•低倍镜下:溃疡底部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深部及两侧为大量的瘢痕组织;
•高倍镜下:肉芽组织为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同时有大量炎症细胞侵润,包括中性粒、淋巴、浆、嗜酸、单核、异物巨细胞;近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充盈。
•角质化上皮的不连续处即为肉芽组织,上皮细胞有核,未角化.
肾多发性栓塞性小脓肿
肾单位内可见多个散在的脓肿灶脓肿灶间可见中性粒细胞,脓细胞,坏死组织;有的病灶中央可见蓝色颗粒状菌团;
近曲小管上皮水样肿胀;
部分血管可见菌拴或脓栓发生坏死,部分出血。
鼻息肉(一般性慢性炎)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实验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癌症已经成为全球的头号杀手。

病理学为医学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依据。

病理切片观察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的镜下观察,可以对病变部位的病理组织学结构进行精细地分析和刻画。

实验目的:熟悉病理学基本概念和病理切片观察技术,通过对组织切片的镜下观察,识别病理组织学结构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和仪器:病理切片、显微镜、光源、图像采集设备。

2. 病理切片的准备:在实验室中使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病变组织进行取材、切片、染色处理后制备出病理切片。

3. 病理切片的观察:将制备好的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观察时应注意镜头的调节和照明等条件,要保证图像清晰并且能够充分呈现病变的细节结构。

同时,对病理学常用术语和病理学分类标准进行了解和掌握。

4. 病理切片的分析:针对所观察的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

通过对细胞形态、组织学结构、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等因素的判定,对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诊断进行推断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对所选病理切片的观察和分析,本次实验的主要结论如下:1.病理变化的类型:实验所涉及的病理切片为结肠切片,根据所观察到的病理改变程度和传统病理学分类标准,可以从病理类型上对结肠疾病进行初步判定。

2.病理变化的特征: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形态、细胞排列和细胞色素等特征,可以更细致地描述病变的程度和病变部位的影响。

3.病理变化的程度和范围:通过计算组织指标和定量指标,可以更准确地评价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实验结论: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病理学学习和应用的关键环节,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结构和病理变化,有效提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的实践操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实验常规操作流程和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为以后的实验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

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

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中药材病理切片实验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材料准备:选择需要研究的中药材样本,并从中药市场或植物园等地采集样本。

将样本保持新鲜,并根据需要,根据不同部位(如根、茎、叶、果实)进行切割和清洗。

2. 组织固定:将样本组织固定在合适的固定液中,如10% 确定液或4% 福尔马林。

在室温下浸泡一定时间,通常为24小时以上,以确保组织固定。

3. 组织脱水:将固定的组织样本从固定液中取出,然后按照一定的醇浓度梯度(例如70%,80%,90%,95%,100%)进行脱水处理。

每个醇浓度通常持续15-30分钟。

4. 组织浸渍:将脱水后的组织样本用透明剂(如山梨醇和苯酚等)浸泡,在透明剂中浸泡一定时间以达到透明化的目的。

透明时间视样本的大小和硬度而定,通常为数小时至数天。

5. 组织包埋:将透明化的组织放置在熔蜡中,等待熔蜡凝固,形成包埋块。

此步骤有助于以后制备病理切片。

6. 切片处理:使用切片机将包埋块切割成合适的厚度(通常为3-5微米)的切片。

7. 切片染色:将蜡块切片上的组织片染色,以增强细胞和组织的对比度。

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经典的血液学染色(如伊红染色和嗜伊红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等。

8. 制片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置在玻璃片上,并使用合适的封片剂将切片封装,以便保存和观察。

9. 显微镜观察:将封片放置在显微镜下,并使用合适的放大倍数来观察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和变化。

10. 图像和数据分析:利用数字图像设备获取切片图像,并使用图像处理和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和数据提取。

11. 结果解释和讨论: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结合文献和病理知识进行对比和分析。

超全病理学切片镜下病变特点

超全病理学切片镜下病变特点

肝脂肪变:肝细胞肿大,胞浆内含有大小不等得圆形空泡,空泡边界清楚、早期脂变为核周围出现小得空泡,当空泡较大时核常被挤到一边,状似脂肪细胞、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淋巴结坏死区组织分解比较彻底,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完全消失,原有组织轮廓消失,边缘部分见散在得细胞核碎屑,呈现一片红染无定形得颗粒状物质。

肉芽组织:组织由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细胞组成、血管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生长,周围可见各种炎细胞与渗出液、急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满血液,呈串珠状排列,肺泡间隔增宽。

肺泡腔内可有淡红色得水肿液少量红细胞与尘细胞。

混合血栓:动脉腔内有一个新鲜得混合血栓,可见条索状淡红色血小板小梁,小梁周围有白细胞附着,之间有纤维蛋白网与红细胞。

急性蜂窝组织性阑尾炎:各层组织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

粘膜层血管充血,粘膜组织及腺体部分坏死脱落,固有层内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出血,坏死得脓液组织向阑尾腔突破,肌层纤维水肿,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浆膜层脂肪组织中有中性粒细胞,表面有纤维素渗出。

鼻息肉:鼻息肉表面覆盖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下纤维组织水肿,内有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症细胞、另见腺上皮增生。

食管鳞状上皮癌::除正常得鳞状上皮外还可见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形态。

癌组织呈不规则巢状,浸润至深肌层,与间质境界分明。

癌巢内癌细胞排列紊乱,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异形,部分癌巢中心有角化珠形成或有坏死。

子宫平滑肌瘤:正常平滑肌组织纤维长梭形,境界不清,核呈杆状,束状排列具有一定得层次与走向。

瘤组织: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结构上呈束状排列,但无层次,纵横交错,走向不一、结肠腺癌:正常肠粘膜层肠腺大小形态一致,上皮细胞大小形态一致、核位于细胞基底部。

腺癌组织已浸润肠壁全层,癌细胞排列成大小形态不一得腺样结构,细胞层次不均。

癌细胞异型性明显,部分癌组织有坏死、风湿性心肌炎:心肌间质特别就是小血管附近有略呈梭形得细胞团,称风湿小体。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及病理机制。

2. 学会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

3. 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病理学概述病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2. 第二节:病理变化正常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炎症与发热肿瘤与癌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及病理机制。

2. 示教法:观察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病例,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症状和体征。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病理学》实验课教材2. 病理切片:各种疾病的病理切片3. 教学图片:各种疾病的病理图片4. 教学视频:病理学实验操作视频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病理切片识别:对学生进行病理切片识别测试,评估学生对各种疾病病理特征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病理学知识的运用和解释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实验课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

3. 教学流程:第1-4课时:病理学概述及病理变化第5-8课时: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第9-12课时:炎症与发热第13-16课时:肿瘤与癌变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病理变化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和病理机制病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机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癌变机制八、实验课教学流程1. 准备阶段: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学生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

2.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病理切片的观察和分析。

3. 讨论与分析: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病理特征,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病理学实验

病理学实验

• 肌肉蜡样坏死——教1207 • 坏死的肌肉纤维肿胀、断裂、横纹消失, 胞浆均质红染或崩解成颗粒状,胞核消失 。间质水肿增宽,可见成纤维细胞增生和 单核细胞、浆细胞等浸润。 • 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教3227 • 病灶处原有的组织结构崩解消失,成为均 质、红染、颗粒状的无结构物质,有的病 灶中心已发生钙化,外周有结缔组织包裹
• 牛耳尾干性坏疽:牛耳、尾的皮肤组 织坏死后,由于水分被蒸发,被毛脱 落变成干固皱缩棕黑色,坏死组织与 周围组织分界明显,以后可因腐离脱 落。 • 肺湿性坏疽:肺坏死处湿润,呈污灰 、灰绿或暗褐色,坏死组织有腐败臭 味。 • 肌肉气性坏疽:此标本取自马恶性水 肿的臀部肌肉。肌肉呈棕黑色,触之 有捻发音。
• 5 实验报告
• 根据病理组织切片慢性肝淤血 (教学片1115),用红蓝铅笔 绘出中央静脉及肝小叶中央区 肝窦扩张淤血,小叶周边区肝 细胞脂肪变性等主要病变。
实验二: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细胞肿胀、脂肪 变性、玻璃样变及坏死的眼观变化及镜 下变化,掌握鉴别诊断水泡变性和脂肪 变性的要点;掌握各类变性和坏死的基 本病变特征。
4.1.3 梗死
• 马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呈灰黄或灰 白色,略向表面突起,干燥,质地脆 弱,切面呈锥形,锥尖向肾门部。梗 死区周边有红色充出血反应带。 • 猪脾出血性梗死:脾脏边缘部有高梁 籽至黄豆大小黑红色突起。 • 肝出血性梗死:表面见有大小不等, 形态不规则的暗红色斑块。
• •
4.2 切片标本 慢性肝淤血——教1115
• 出血性淋巴结炎:此标本取自猪瘟 。淋巴结体积显著肿大,表面呈暗 红色,切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样 外观。 • 出血性肠炎:粘膜肿胀、呈暗紫红 色,有点状或圆形出血斑块。 • 猪出血性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弥 漫性出血,粘膜肿胀,呈紫红色。

病理切片镜下结构

病理切片镜下结构

病理切片镜下结构1. 肺粟粒结核病:肺组织内散在大量结核结节病灶,结节中央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为红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

干酪样坏死灶周围见放射状排列的类上皮细胞和一些格朗汉斯巨细胞。

格朗汉斯巨细胞胞体巨大而不规则,核多,数个到数十个,常沿胞质的周围成花环状,半环状排列;类上皮细胞或称上皮样细胞,其胞体呈梭形或多角形,胞质丰富,淡红色,境界不清。

核成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稀疏,甚至呈空泡状,可见1~2个小核仁;其外围是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增生的纤维母细胞。

2. 绒毛膜上皮癌:癌组织有两种细胞组成,不见绒毛,子宫肌层内有成团的肿瘤细胞浸润。

癌细胞常排列成团块状或条索状,其间无血管和其他间质存在。

肿瘤团块内及周围常伴出血和坏死。

滋养层细胞有两种形态,一种与细胞滋养层细胞相似,呈多角形,细胞界限清楚,包浆丰富而淡染,核大而圆,核膜增厚,核染色质成粗块状,巨核、怪核、核分裂现象多见;另一种与合体滋养层细胞相似,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包浆丰富而红染,嗜双色,含多个核,核呈长椭圆形,深染。

3. 葡萄胎:胎盘绒毛肿大,绒毛间质高度水肿,并形成水泡,绒毛间质高度水肿,间质内血管减少或消失。

绒毛表面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细胞增生活跃,有的形成团块。

合体细胞胞质红染,核大深染不规则,细胞边界不清,细胞滋养层细胞质淡染,核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成镶嵌状排列。

4. 慢性肾盂肾炎:不规则的病变区夹杂于相对正常的肾组织之间,间质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间质纤维化。

部分肾小管萎缩坏死消失;部分肾单位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胶样管型。

末期,肾单位整体荒废,肾小球萎缩、纤维化、玻璃样变,小动脉硬化。

活动期可见中性白细胞浸润及脓肿。

5. 慢性肾小球肾炎:大部分肾小球毛细血管管壁明显增厚,均匀粉染,致管腔狭窄,甚至消失;部分肾小球呈均质粉染无结构,即玻变。

其相应肾小管萎缩消失,使玻变的肾小球相互靠拢集中。

部分肾小球体积增大,其毛细血管管壁亦有不同程度增厚,相应肾小管扩张。

病理学镜下切片

病理学镜下切片

1-M-1 肾肾水肿cloudy swelling of priximal tubules of the kidney镜下:细胞肿大,胞浆充满红色颗粒,管腔缩小。

1-M-2 肝肝脂肪变liver steatosis镜下: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肿大,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为脂肪滴;胞核偏向一侧。

1-M-6 皮肤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镜下: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核椭圆,核仁清楚。

1-M-7 肝肝水肿镜下:细胞肿胀,胞质淡染,部分细胞肿胀如气球样,胞核位于中央。

1-M-8 干酪样坏死镜下: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

2-M-1 肝慢性肝淤血chronic congestion of liver镜下:肝窦扩张充血;肝小叶周围细胞脂肪样变(可见脂肪空泡),肝细胞萎缩甚至坏死。

2-M-2 血管混合血栓mixed thrombi镜下:血小板凝集成小梁状,小梁之间血液凝固,充满大量凝固的纤维蛋白和红细胞。

2-M-3 肠肠出血性梗死3-M-3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镜下:病变累及肠壁全层,血管扩张充血,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与纤维素渗出。

3-M-4 肺胸膜炎镜下:在胸膜表面可见大量纤维素渗出,有时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

3-M-8 肾肾脓肿suppurative inflammation of kidney镜下:大量炎细胞浸润,有充满脓液的脓腔。

镜下特点:癌——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常有增生肉瘤——弥散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4-M-1 肠肠腺瘤adenoma镜下:腺体增生,大小、形态不一,排列紊乱;腺体上皮层次增多,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性大。

4-M-2 纤维组织纤维瘤fibroma镜下:编织状排列,组织结构异型性明显而细胞异型性不明显。

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理学实验教案

实验1 第2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与组织适应、变性的常见类型及形态变化。

2、掌握坏死的形态变化及其后果。

3、掌握肉芽组织的镜下形态。

大体标本目录:1、心脏褐色萎缩2、脑萎缩3、肾萎缩(肾盂积水)4、心肌肥大5、脂肪肝6、脾凝固性坏死(梗死)7、肾结核干酪样坏死8、脑液化性坏死9、足干性坏疽10、脾被膜玻璃样变病理切片目录:1、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2、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3、肝细胞脂肪变性4、细动脉玻璃样变5、脾被膜玻璃样变6、肉芽组织大体标本观察要点:1.心脏褐色萎缩:心脏体积变小(正常心脏大小相当于本人的右拳),心外膜微皱似增厚,冠状动脉弯曲呈蛇行状。

心肌切面呈棕褐色,左心壁稍薄。

2.脑萎缩:大脑标本(蛛网膜及软脑膜已被剥除),两半球对称,脑回变窄,脑沟变深、变宽,尤以额叶为明显。

本例脑萎缩系脑动脉硬化所致。

3.肾萎缩(肾盂积水) :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见肾盂及肾盏明显扩张,肾实质萎缩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多数标本可见肾盂出口处(或输尿管内)有结石嵌顿。

试根据标本分析肾皮质属哪种萎缩?其发生机理如何?4.心肌肥大:心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切面左心室壁明显增厚(正常1cm左右),乳头肌明显增粗;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5.脂肪肝:标本为肝脏的冠状切面,体积略为增大或正常,边缘较钝,包膜光滑(如标本在新鲜时切制,可见因肝实质肿胀而出现的包膜外翻现象),肝组织呈黄色,有油腻感,质地均匀。

6.脾凝固性坏死(梗死):脾表面坏死区边界清楚,周边出血带为棕黄色;切面见坏死区为三角形或楔形,灰白色,质密而干燥。

其立体形状为锥体形,尖端指向脾门,底位于脾的表面。

7.肾结核干酪样坏死: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肾实质呈多灶性坏死,坏死物灰白至淡黄色,质松软、脆;坏死物经输尿管排出后继发空洞形成。

8.脑液化性坏死:大脑冠状切面,内囊附近之脑组织发生大片不规则液化、坏死,状似豆渣或破絮样,质软,大部份液化脱失,仅残留疏松之絮网状结构。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本科)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本科)

《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妇产科学、医学影像学、五官科学、临床心理学、医学检验、急救医学、医学美容、麻醉学、法医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投影、幻灯、多媒体教学辅助系统等,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观察辨认大体标本,病理切片,了解活组织检查方法,见习尸体解剖过程,培养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临床上常见典型病例的能力。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48学时。

四使用教材:《病理学实验指导》,自编,2版,2005年。

Ⅱ正文实验一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一教学目的学习病理学的实验目的、研究方法,病理学观察方法及实验报告的书写,学习几种见的组织损伤的形态及肉芽组织的病变特点。

二教学要求(一) 掌握几种常见的组织损伤与修复的肉眼形态及其镜下结构。

(二) 掌握各类变性、坏死和肉芽组织的概念及其病变特点。

三教学内容大体标本:肾萎缩(高血压肾、肾盂积水)、脑萎缩、心肌肥大、肝水变性、肾水变性、肝脂肪变、脾被膜透明变性、胸膜透明变性、肾、脾梗死、足坏疽、肾干酪样坏死、阿米巴肝脓肿。

骨折愈合、创伤愈合,脑液化性坏死。

切片:支气管黏膜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肾、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脾小动脉透明变性、结缔组织透明变性、病理性钙化、肾、脾梗死、干酪样坏死、肉芽组织。

实验二、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教学目的学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常见的病理变化。

病理学实验切片ppt

病理学实验切片ppt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的组织结构 和成分,判断组织是否发生病变。
染色观察
通过染色判断组织中是否存在特定 的抗原或抗体,从而判断组织是否 发生病变。
免疫组化染色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组织中 的抗原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从而 判断组织是否发生病变。
切片保存与维护
保存环境
切片应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 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03 实验切片在病理学中的应 用
疾病诊断
诊断肿瘤
病理学实验切片可以用于诊断肿瘤,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组织结构以及染 色反应等特征,判断肿瘤的性质、类 型和分化程度。
鉴别良恶性肿瘤
判断预后
病理学实验切片还可以通过观察肿瘤 细胞增殖活性、组织学分级等因素, 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病理学实验切片可以鉴别良恶性肿瘤, 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切片厚度限制
切片厚度过大会导致组织结构失 真,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切片厚度过小则可能导致组织结 构细节丢失,无法准确判断病变
性质。
合适的切片厚度需要根据组织类 型和观察目的进行选择,一般而 言,厚度在3-5微米之间较为适
宜。
组织结构失真
由于切片过程中组织受到刀片 切割的机械力作用,可能会导 致组织结构变形。
详细描述
免疫组化切片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通过标记抗体显示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这种方法有助于确定肿瘤 的性质、来源和分化程度,对于肿瘤的诊断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原位杂交切片
总结词
原位杂交切片是利用核酸探针检测组织或细胞内核酸的切片。
详细描述
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核酸序列进行杂交,从 而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和定位。原位杂交切片在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基因诊断方面具有重要 价值。

病理切片的实验原理

病理切片的实验原理

病理切片的实验原理《病理切片的实验原理》1. 引言你有没有想过,医生是怎么准确知道身体里的细胞到底发生了什么病变的呢?就好像侦探要找到犯罪的证据一样,医生也需要证据来判断病情,而这个重要的证据很多时候就是病理切片。

今天呢,咱们就来好好唠唠病理切片背后的实验原理,从基础的概念到实际的应用,把这个有点神秘的东西搞个明白。

这篇文章呀,咱们会先讲讲病理切片实验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背景,再说说它的运行机制,接着聊聊在日常生活和高级技术中的应用,还会谈谈常见的问题和误解,最后再补充点相关知识并且展望一下未来。

2. 核心原理2.1基本概念与理论背景病理切片啊,简单来说,就是从人体或者动物体上取下来一块组织,然后把这块组织切成非常薄的片子,薄到可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这个想法的来源其实很早啦,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想要更清楚地看到身体内部细胞的状态,于是就有了这个技术。

从理论上来说呢,咱们身体里的组织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细胞组成的。

正常的细胞有自己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旦细胞生病了,就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形状可能会变奇怪,内部的结构可能会紊乱。

病理切片就是要把这些细胞的状态直观地展现出来。

就好比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正常的时候是一个样子,病理切片就是要看这个“身份证”有没有被“篡改”。

2.2运行机制与过程分析首先呢,要取组织。

这个就像从果园里摘果子一样,医生会根据需要,用专门的工具从病变部位或者怀疑有病变的部位取下一小块组织。

这一步可得小心,就像摘果子不能把整个果树都弄坏了一样,取组织也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伤害。

取下来的组织块可不能直接看,它得经过一系列的处理。

先是固定,这就像是给组织拍个“快照”,让它保持当时的状态。

通常会用甲醛之类的固定液,就好比是把组织放进一个时间胶囊里,防止它腐烂或者变形。

固定好之后呢,就要脱水。

咱们可以把组织想象成一块湿漉漉的海绵,脱水就是把海绵里的水都挤出来。

不过这里用的是化学试剂来脱水,像酒精就是常用的脱水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实验教学-镜下切片
1-M-2 肝肝脂肪变 liver steatosis 镜下:
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肿大,胞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空泡为脂肪滴;胞核偏向一侧。

1-M-6 皮肤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 P78 镜下:新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呈梭形,核椭圆,核仁清楚。

1-M-7 肝肝水肿镜下:
细胞肿胀,胞质淡染,部分细胞肿胀如气球样,胞核位于中央。

2-M-1 肝慢性肝淤血 chronic congestion of liver P46 镜下:
肝窦扩张充血;肝小叶周围细胞脂肪样变(可见脂肪空泡),肝细胞萎缩甚至坏死。

2-M-2 血管混合血栓 mixed thrombiP52 镜下:血小板凝集成小梁状,小梁之间血液凝固,充满大量凝固的纤维蛋白和红细胞。

2-M-4 肺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有水肿液及出血,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3-M-5 慢性阑尾炎主要以单核细胞及少量浆细胞渗出为主。

3-M-7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acute phlegmonous appendicitis 镜下:
1 / 4
病变累及肠壁全层,血管扩张充血,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并有炎性水肿与纤维素渗出。

3-M-8 肾肾脓肿suppurative inflammation of kidney 镜下:
大量炎细胞浸润,有充满脓液的脓腔。

4-M-6 复层鳞状上皮高分化的鳞状上皮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镜下:
癌组织在间质中浸润生长,可见大量的癌巢与角化珠;肿瘤细胞层次增多且排列紊乱,大小不一且核深染。

4-M-8 淋巴结淋巴道转移癌 metastatic carcinoma in lymph node 镜下:
淋巴结构被破坏,输入淋巴管以及被膜下淋巴窦扩张充血,腔内充满癌细胞。

5-M-3 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镜下:
内膜不规则,粥样斑块形成;表层为纤维帽,其下可见散在泡沫细胞,深层为一些坏死物、脂质和柳叶状胆固醇结晶。

68 脾小动脉硬化中央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相对狭小,动脉壁内见红染均质的玻璃样变物质。

71 心肌肥大心肌细胞变粗,核圆形或椭圆形。

6-M-1 肺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lobar pneumonia 镜下:
---------------------------------------------------------------最新资料推荐------------------------------------------------------ 肺组织结构仍存在,肺泡壁毛细血管呈贫血状态;肺泡腔内充满渗出的纤维素与中性粒细胞,相邻肺泡腔内纤维素经肺泡孔相互连接。

6-M-2 肺硅肺 silicosis 镜下:
纤维性硅结节,主要由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呈旋涡状排列。

56 小叶性肺炎病灶细支气管管腔及周围肺泡腔出现较多中性粒细胞,少量红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

病灶周围肺泡腔过度扩张,呈代偿性肺气肿。

7-M-4 胃胃癌(中晚期) carcinoma of stomach 镜下:癌组织浸润超过粘膜下层与胃壁全层,大量癌细胞浸润,腺样排列。

7-M-5 胃胃溃疡 gastric ulser disease 镜下:溃疡断面呈斜置漏斗状,深达肌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炎性渗出层、坏死组织层、肉芽组织层、瘢痕组织层。

7-M-6 肝门脉性肝硬化镜下:
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细胞团形成假小叶,其内中央静脉常缺如。

8-M-3 膀胱移形细胞癌癌细胞排列乳头状,细胞层次增多,排列紊乱,具有异型性。

61 弥漫性新月体性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镜下:
新月体形成 66 肾透明细胞癌癌细胞呈多角形或立方形,轮廓
3 / 4
清楚,胞质透明,核居中。

细胞成片排列,间质少,富有毛细血管和血窦。

化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4 镜下:
脑实质表面软脑膜血管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10-M-2 滋养层葡萄胎 hydatidiform 镜下:绒毛肿大,间质水肿,血管消失,滋养层细胞增生明显。

9-M-1 霍奇金淋巴瘤镜下:
两个核对称,嗜酸性核仁,核仁周围有空晕,镜影细胞。

12-M-2 肾肾结核镜下:
结核结节,由米粒状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的成纤维细胞与聚集的淋巴细胞组成。

中央有干酪样坏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