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数字电子技术考试纲要

820数字电子技术考试纲要
820数字电子技术考试纲要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

数字电子技术考试大纲(光学工程专业)

Ⅰ、考查目标

1. 考查考生对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理解程度;

2. 考查考生应用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3. 考查考生对脉冲电路、A/D、D/A转换器工作原理的了解和对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程度。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基础知识50分

电路分析和设计10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30分(10小题,每小题3分)

填空题10分(5个空,每空2分)

综合应用题110分

五、参考书:《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Ⅲ、考查范围

第一章逻辑代数基础

1、数制和码制、各码制之间的换算

2、逻辑代数中的基本运算和复合运算关系

3、逻辑代数中的基本公式和常用公式和三个基本定理

4、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5、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

6、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

7、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第二章门电路

1、TTL门电路

2、TTL反相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3、TTL反相器的静态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4、TTL门电路输入端的的动态特性

5、其他类型的TTL门电路

6、COMS反相器的工作原理

7、COMS反相器的静态输入和输出特性

8、其他类型的COMS门电路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2、若干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及应用

2.1编码器

2.2译码器

2.3数据选择器

2.4加法器

2.5数值比较器

第四章触发器

1、触发器的电路结构与动作特点

2、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各种触发器的特性表及特

性方程)

3、不同逻辑功能的触发器之间的转换

第五章时序逻辑电路

1、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1.1、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1.2、时序逻辑电路的状态转换表、状态转换图和时序图

1.3、简单的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通过画时序图分析电路的

逻辑功能)

2、若干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和应用

2.1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

2.2计数器

2.3顺序脉冲发生器

2.4序列信号发生器

3、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第六章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

1、施密特触发器电路、特性、应用

2、单稳态触发器电路、特性、应用

3、多谐振荡器电路、特性、应用

4、555定时器及其应用

4.1、555定时器的电路结构与功能

4.2、用555定时器接成的施密特触发器

4.3、用555定时器接成的单稳态触发器

4.4用555定时器接成的多谐触发器

第七章半导体存储器

7.1、只读存储器(ROM)

7.2、掩模只读存储器

7.3、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

7.4、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7.5、随机存储器(RAM)

7.6、用存储器实现组合逻辑函数

第八章可编程逻辑器件

8.1、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LA)

8.2、可编程阵列逻辑(PLA)

8.3、通用阵列逻辑(GAL)

8.4、可擦除的可编程逻辑器件(EPLD)

8.5、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

8.6、PLD的编程

8.7在系统可编程逻辑器件(ISP-PLD)

第九章数-模和模-数转换

1、D/A转换器

1.1 权电阻网络D/A转换器、倒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器、权电流

型D/A转换器电路原理及应用

1.2 D/A转换器转换精度与转换速度

2、A/D转换器

2.1 A/D转换的基本原理

2.2 取样-保持电路

2.3 直接A/D转换器

2.4 间接A/D转换器

2.5 A/D转换器的转换精度与转换速度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

授课计划 授课时数: 2 授课教师:赵启学授课时间: 课题:半导体二极管 教学目的: 1、理解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2、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的构成与类型 教学重点:1、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2、二极管结的构成 教学难点: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教学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没有哪一门课程像电子技术的发展可以用飞速发展,日新月异。从1947年,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只晶体管;1958年,集成电路;1969年,大规模集成电路;1975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一开始集成电路有4只晶体管,1997年,一片集成电路有40亿个晶体管。不管怎么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门课我们所讲的就是这个“宗”。(10分钟) 讲授新课: 一:PN结(30分钟) 1、什么是半导体,什么是本证半导体?(10分钟) 半导体: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 本征半导体:纯净(无杂质)的晶体结构(稳定结构)的半导体,所有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材料。常见的四价元素硅和锗。

2、杂质半导体(20分钟)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参入微量5价元素,使自由电子浓度增大,成为多数载流子(多子),空穴成为少数载流子(少子)。如图(a) P型半导体:在本证半导体中参入微量3价元素,使空穴浓度增大,成为多子,电子成为少子,以空穴导电为主的杂志半导体称为P型半导体。如图(b) 3、PN结 P型与N型半导体之间交界面形成的薄层为PN结。 二:PN结的单项导电性(20分钟) PN结加正向电压时,可以有较大的正向扩散电流,即呈现低电阻,我们称PN 结导通;PN结加反向电压时,只有很小的反向漂移电流,呈现高电阻,我们称PN 结截止。这就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 1、正偏 加正向电压(正偏)——电源正极接P区,负极接N区 外电场的方向与内电场方向相反。 外电场削弱内电场→耗尽层变窄→扩散运动>>漂移运动→多子扩散形成正向电流(与外电场方向一致)I F

天津工业大学2020考研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814通信原理

天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课程编号:814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考试内容涉及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计算及设计等方面,主要分为模拟通信原理和数字通信原理两方面,侧重于数字通信原理部分。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 绪论(5~15%) 1)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 2)理解信息量、平均信息量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计算。 3)理解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概念,并要求计算传码率、传信率、系统频带利用率、误码率和误信率。 2. 确知信号分析(5~10%) 1) 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 2)了解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的概念,卷积的定义和性质。 3) 掌握相关函数的计算。 3. 随机信号分析(5~15%) 1)了解随机过程、平稳随机过程、高斯过程的定义。掌握随机信号的均值、方差、协方差以及相关函数的计算。 2)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灵活运用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3)掌握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各种参数的计算。 4. 信道(5~10%) 1)了解信道的定义及其数学模型,掌握无失真传输信道模型。 2)了解恒参信道、随参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掌握信道容量的计算。 5. 模拟调制系统(5~15%) 1)了解调制的概念和调制的分类。 2)掌握幅度调制与解调的原理,掌握系统的抗噪声性能计算。 3)理解调频波和调相波的调制与解调原理,掌握调频波的各种参数、系统的抗噪声性能、带宽和功率的计算。 6. 模拟信号数字化(10~30%)

1)理解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2)掌握PCM编码、译码的方法及带宽、传输速率的计算。 3)掌握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 7.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10~15%) 1)掌握数字基带信号的传输波形和码型。 2)了解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3)灵活运用系统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4)掌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带宽的计算 5)了解眼图、均衡和部分响应技术。 8. 数字调制系统(10~30%) 1)掌握ASK、FSK、PSK、DP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的原理、方框图及其各点波形,并比较上述调制的性能。 2)掌握多进制数字调制的原理。 3)了解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9.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10~15%) 1)了解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原理及三个最佳接收准则。 2)掌握匹配滤波器的设计与计算。 10. 信道复用和多址技术(5~10%) 1) 掌握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 2)了解码分复用。 11. 同步原理(5~15%) 1)了解常用同步的分类。 2)理解并掌握载波同步和位同步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12. 差错控制编码(10~30%) 1)理解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2)掌握线性分组码和循环码的编译码原理及监督矩阵、生成矩阵等的计算。 3)了解卷积码的基本概念。 三、试题类型及比例 1.基本知识: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占40%) 2.基本技能:计算题、画图题、设计和证明(占60%)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23电子技术基础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名:《电子技术基础》 一. 考试内容 模拟电路部分 1半导体器件 (1)半导体的基本概念:本征半导体; PN结 (2)半导体二极管:①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半导体二极管电路的分析。 (3)稳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稳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稳压二极管电路的分析。 (4)半导体三极管: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5)场效应管: ①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主要参数;输出特性曲线;转移特性曲线; ②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主要参数;输出特性曲线;转移特性曲线;输出特性曲线的三个区; 2基本放大电路 (1)三极管放大电路:固定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分析;分压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分析;有交流射极电阻的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分析;共集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分析; (2)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场效应管的微变等效模型;场效应管的两种静态偏置电路:自给偏压电路与分压式偏置电路;基本共源电路的组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方法;基本共漏电路及其静态、动态分析。 3 多级放大电路 (1)多级放大电路的三种耦合方式: (2)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3)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及其分析方法; (4)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 4差分放大电路 (1)差放电路的工作原理:差放电路的组成;抑制零漂的原理;信号的三种输入方式:差模、共模、任意输入方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 (2)差放电路的四种输入输出方式;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方式;双端输入单端输出方式;(3)长尾差分放大电路:电阻长尾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带恒流源长尾差放电路的组成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5功率放大电路 (1)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2)功率放大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甲类、乙类、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3)甲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4)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5)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静态分析,

《通信原理》自学考试大纲1

《通信原理》自学考试大纲1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通信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生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差不多原理、差不多技术,把握数字数据通信的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和要紧性能指标。 (二)本课程的差不多要求 1. 明白得通信系统的差不多模型、差不多指标、信息、信道、传输介质、通信方式、差错操纵、信号及噪声等差不多概念和差不多原理。 2. 明白得模拟调制的差不多原理。 3. 把握数字数据传输的差不多原理和技术。 4. 把握不同传输方式通信系统的噪声性质,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5. 把握复用技术和多址技术的差不多原理。 6. 把握通信网的差不多理论。 7. 把握通信系统中不同同步方式的原理和作用。 8.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应按大纲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切实把握有关内容的差不多概念、差不多原理和差不多方法。 (三)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自学考试打算中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要学好本课程,必须具有“电路与电子技术”“工程数字”等课程的差不多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明白得通信系统模型的差不多原理,明白得信息及其度量、信道与信道容量的差不多概念,把握不同类型传输介质的特性,把握不同通信方式及差错操纵的差不多原理,把握通信系统要紧性能指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模型及各组成部分模拟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第二节信息及其度量:信息信息量 第三节信道与信道容量:信道信道容量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分类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传输介质 第四节通信方式: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 第六节通信系统的要紧性能指标: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衡量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衡量 (三)考核知识点 1. 通信系统模型的组成 2. 信息及信息量的概念 3. 信道及信道容量的概念、传输介质的分类 4.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单工传输、半双工传输和全双工传输、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差不多原理 5. 差错产生的缘故及差错类型、差错操纵的差不多原理 6.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考核要求 1. 通信系统模型的组成:通信系统模型、模拟通信系统原理、数字通信系统模型,达到“领会”层次。 2. 信息及信息量的概念,达到“识记”层次。 3. 信道及信道容量的概念传输介质的分类 (1)信道、信道容量,达到“识记”层次。(2)传输介质的分类,达到“识记”层次。 (3)通信中常用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介质)的特性,达到“领会”层次。 4. 通信方式 (1)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概念,达到“领会”层次。(2)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概念与差不多原理,达到“领会”层次。(3)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的概念,达到“领会”层次。 5. 差错操纵

2015上海大学912模拟电子技术(专)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912模拟电子技术(专) 重点:二极管伏安特性;二极管理想模型;二极管典型应用电路;稳压二极管应用电路 2、双极性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 双极性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结构特点、特性曲线、主要参数及工作原理;晶体三极管的三个工作区—放大区、饱和区、截止区以及安全工作区;场效应管的三个工作区及安全工作区。 重点:双极性晶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工作区判断。 3、放大电路基础 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静态估算和图解法分析(求静态工作点)以及交流等效电路分析法求解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利用图解法确定放大器的最大不失真输出信号范围的方法;三种基本放大电路性能及比较;多级放大电路分析。 重点:共发射极(共栅极)电路工作原理;电路交、直流分析;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共集、共基电路分析;多级放大电路分析求解。 4、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集成运算放大器特点;集成运放内部电路组成及作用;电流源电路、差分放大器、输出级电路。 重点: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组成及主要性能指标;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特点及性能分析计算;掌握常用电流源电路的分析。 5、放大器频率响应 失真概念及不失真条件;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及频率特性;单级放大器高频响应;级联放大器的频率响应;放大器的低频响应。 重点:掌握系统渐近幅频、相频波特图;掌握用晶体管高频等效电路分析单级共射(共栅)电路的中频增益A UI及上限角频率ωΗ;了解基本放大电路频率特性;了解多级放大器频率特性的一般分析方法;掌握常用组合电路分析计算。 6、负反馈放大器 反馈基本概念;负反馈放大电路四种基本类型及其判断方法;各类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负反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重点:负反馈电路的分类判断;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影响;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与频率特性。 7、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集成运算放大器基本特性;集成运放的基本运算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有源滤波器;集成运算放大器构成精密检测电路和波形变换与波形产生电路。 重点: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理想化的条件、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区和非线性区时的分析特点;掌握反相与同相负反馈运算放大器基本电路的分析计算;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用作:比例、加、减运算功能,熟悉用作:微分、积分、对数、反对数运算功能;熟悉集成运算

模拟电子技术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院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成果总结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高等院校工科电子信息、电气信息类各专业和部分非电类本科生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而且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它也不断成为几乎所有理工科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我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由原电子技术系首先开设,目前已建成由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三门课组成的系列课程。2002 年被列为学院精品课重点建设项目,2005 年获得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申报并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一、基本内容 1.确定课程在本科生基本素质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和广泛性,使之在本科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不但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由于本课程特别有利于学生系统集成的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仿真能力的培养,可使学生建立以下几个观点,形成正确的认识论。 (1)系统的观念:一个电子系统从信号的获取和输入、中间的处理到最后的输出和对负载的驱动,各部分电路之间的功能作用、增益分配、参数设置、逻辑关系……都需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只有不顾此失彼、通盘考虑、全面调试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2)工程的观念:数学、物理的严格论证及精确计算到工程实际之间往往有很大差距,电子技术中“忽略次要,抓住主要”的方法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更切合工程实际。因而特别有利于学生工程观念的培养。 (3)科技进步的观念: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器件的换代,比其它任何技术都快,学习电子技术可以让人深刻地体会到,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不断前进。学习时应着眼于基础,放眼于未来。 (4)创新意识:在阐述电子器件的产生背景、电路构思、应用场合等问题时特别具有启发性,电子电路可在咫尺之间产生千变万化,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特别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加强了场效应电路、集成电路和可编程模拟器件等新知识的介绍,拓宽了知识面,延续了所学知识的生命周期。 上述观念的培养,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课铺平道路,而且培养了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即使在工作后还会起作用,将受益一生。 2.创建先进科学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结构电子技术学科是突飞猛进发展的学科,如何更好地解决基础与发展、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理论与实践等矛盾,处理好知识的“博”新“”“深”的关系,建立先进和科学的教学结构,以适应不断更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始终是我们改革的重点。 本课程建立起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EDA 教学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如图所示。各教学环节各司其职,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同一个目标。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汇总

第1章 电路的基本知识 1.1 电路的概念 (1)略 (2)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导线和开关)等部分组成。 A .电源的作用:将其他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 B .负载的作用: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 C .中间环节的作用:传递、分配和控制电能。 1.2 电路中的主要物理量 (1)零、负电位、正电位 (2)3、1.5、3、1.5、0、3 (3)-7,-5 1.3 电阻 (1)3∶4 (2)查表1.3,知锰铜合金的电阻率?Ω?=-7 10 4.4ρm 根据S l R ρ=,得43.1104.41021.0376=???==--ρRS l m 1.4 欧姆定律 (1)电动势、内压降 (2)当R =∞ 时,电路处于开路状态,其特点是电路中电流为零,电源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当R =0时,电路处于短路状态,其特点是短路电流极大,电源端电压等于0。 (3)22.01000 220 === R U I A 由于22.0=I A=220mA 50>mA ,故此人有生命危险。 1.5 电功与电功率 (1)2540 1000 ===P W t h (2)略 (3)31680072002.0220=??==UIt W J 思考与练习 一、判断题 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二、选择题 1. C 2. C 3. B 4. B 5. B 6. B 7. C 8. B 三、填空题

1.正、相反; 2.参考点; 3.负极、正极; 4.高、低、低、高; 5.材料、长度、横截面积、 S l R ρ =; 6.1800、±5%; 7.220 四、计算题 1.5510=-=-=b a ab V V U V 10)5(5=--=-=c b bc V V U V 15)5(10=--=-=c a ac V V U V 15-=-=ac ca U U V 2.2.012024===t Q I A Ω=== 202 .04I U R 3.(1)210 100220 =+=+= r R E I A (2)2001002=?==IR U V (3)20102=?==Ir U r V 4.(1)8804220=?==UI P W (2)15840001800880=?==Pt W J (3)1440018005.042 2 =??==Rt I Q J (4)1569600144001584000=-=-=Q W E J 第2章 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1 电阻的连接 (1)5.04 2 11=== R U I A 10205.022=?==IR U V 1210221=+=+=U U U V (2)由于1 2 2 212 21R R R U R U P P = = 故142820 101212=?== P R R P W

通信原理考研大纲

考试大纲 一、通信系统概论考试内容 1. 概念 通信的定义; 调制/解调; 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信息和信息量;信息速率; 传码率; 通信系统分类;通信方式; 误码率和误信率;信道;恒参信道;随参信道;多径传播,衰落; 信道容量;调制信道;编码信道;分集接收;加性噪声;狭义信道;广义信道; 2. 知识点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信息的度量;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信道的时延特性和群时延特性;信道容量计算; 恒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的影响;随参信道特性及对信号的影响; 信道数学模型;随参信道特性改善方法; 3. 案例 信息熵的计算;信息传输速率、码元传输速率、误码率和误信率的计算;

二、随机信号分析考试内容 1. 概念 随机变量; 随机过程; 平稳随机过程;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窄带过程;确知信号;随机信号;高斯白噪声;带限白噪声; 2. 知识点 平稳随机过程的性质;窄带随机过程;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确知信号、随机信号的性质;高斯过程的统计特性; 3. 案例 确定随相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 确定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的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密度及功率

三、模拟调制系统考试内容 1. 概念 线性调制;非线性调制;基带信号;频带信号;频分复用;正弦调制;脉冲调制;幅度调制;角度调制;门限效应; 2. 知识点 振幅调制、双边带调制、单边带调制、调频等调制方式的时域波形和频谱结构;调制/解调原理; 残留边带调制信号产生条件;不同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调频信号带宽的计算; 模拟调制的分类; 模拟调制系统的抗噪性能分析; 3. 案例 画出幅度调制、调频信号的时域波形图和频谱图; 计算各种调制信号带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1、本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 杨栓科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康华光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童诗白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凤言编,《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教出版社, 谢嘉奎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唐竞新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肖子编,《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谢自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绪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 §1-1 电子系统与信号0.5 §1-2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

通信原理-测试题目及答案

第五章测试 一 单选题(5*3) 1、A 律13折中, 逐次比较编码后的结果送到译码器解码,解码后的结果和编码后的结果(经过7/11变换)比较,下列关系哪个是对的: a 、相等 b 、大于 c 、小于 d 、以上都不对 (d) 2、一个频带限制在0到f x 以内的低通信号x(t),用f s 速率进行理想抽样,若要不失真的恢复x(t),要求f s 与f x 关系满足: a 、 b 、 c 、 d 、 (a) 3 、对于ΔM 编码过程,过载量化噪声通常发生在: a 、信号幅值较大时 b 、信号频率较大时 c 、噪声较大时 d 、信号斜率较大时 (d ) 4 、以奈奎斯特速率进行抽样得到的以下抽样信号,仅用理想低通滤波器不可能将原始信号恢复出来的是。 a 、自然抽样 b 、曲顶抽样 c 、理想抽样 d 、平顶抽样 (d ) 5、PCM 均匀量化信噪比随着________增大而增大。 a 、量化级数 b 、量化台阶 c 、噪声功率 d 、采样频率 (a ) 二 计算题:(85分) 1、对输入的正弦信号分别进行PCM 和ΔM 编码,要求在PCM 中进行均匀量化,量化级为Q ,在ΔM 中量化台阶σ和抽样频率fs 的选择保证不过载:(20分) (1)分别求出PCM 和ΔM 的最小实际比特率; (2)若两者的比特率相同,确定量化台阶σ的取值。 (1)PCM 最小比特速率为(4分) 在ΔM 中不过载要求:也就是 ΔM 中,每采样一次对应一个bit( 1 或 0) ,因此ΔM 输出比特率等于采样速率 故ΔM 最小比特速率为: (2)根据题意可知 可得: 2、设简单增量调制系统的量化台阶σ=50mV ,抽样频率为32kHz ,求当输入信号为800 Hz 正弦波时,信号振幅动态范围。(10分) Q f Q f R m s B 222log log ?=?=()s f dt t dx σ≤max σωσωm m s s m m A f f A ≥≤σωm m B A R =Q f m 22log ?σωm m A =Q A Q f A m m m m 222log log πωσ==

《模拟电子技术》考试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考试大纲 一. 考试的目的和性质 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对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应用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模拟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和实验的初步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和范围 考试范围:考试范围涵盖课程大纲中所规定的全部内容。 考试内容: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考核知识 1)半导体基础知识 2)关导体二极管 3)三极管 4)场效应管 5)集成元件 2、考核要求 1)半导体知识 (1)了解本征半导体和杂质半导体 (2)理解PN结 2)、二极管 (1)了解共结构和分类 (2)掌握伏安特性和放大电路 3)三极管 (1)了解结构与分类 (2)掌握特性曲线 (3)理解温度对三极管的影响 4)场效应管 (1)了解场效应的原理与分类 (2)理解不同类型场管的作用 5)集成元件 了解制造工艺和分类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1、考核知识点 1)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静态分析、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3)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稳定 4)放大电路三种基本形式 5)放大电路派生电路 6)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考核要求 1)放大电路的几种形式 (1)了解三种基本接法 (2)掌握放大电路组成原则 (3)理解波形分析 2)静态分析 (1)理解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 (2)掌握计算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3)微变等效分析 (1)理解交流等效图 (2)掌握微变分析方法 4)场效应管 (1)了解场效应的三种接法 (2)理解不同类型场管的动态分析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1、考核知识点 1)多级耦合放大的耦合方式 多级耦合放大的动态分析 2)多级耦合形式 3)差分放大电路 2、考核要求 1)了解耦合形式 2)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 3)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传输特性 4)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法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1、考核知识点

电工电子技术课后答案

《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节后学习检测解答 第1章节后检验题解析 第8页检验题解答: 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组成。电力系统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电子技术的电路功能是实现电信号的产生、处理与传递。 2、实体电路元器件的电特性多元而复杂,电路元件是理想的,电特性单一、确切。由理想元件构成的、与实体电路相对应的电路称为电路模型。 3、电路中虽然已经定义了电量的实际方向,但对某些复杂些的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来说,某时刻电路中电量的真实方向并不能直接判断出,因此在求解电路列写方程式时,各电量前面的正、负号无法确定。只有引入了参考方向,方程式中各电量前面的的正、负取值才有意义。列写方程式时,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正号,即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若参考方向下某电量前面取负号,则假定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求解结果某电量为正值,说明该电量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同,求解结果某电量得负值,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电量的实际方向是按照传统规定的客观存在,参考方向则是为了求解电路方程而任意假设的。 4、原题修改为:在图1-5中,五个二端元 件分别代表电源或负载。其中的三个元件上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已标出,在参考方向下通过测量得到:I 1=-2A ,I 2=6A ,I 3=4A ,U 1=80V ,U 2=-120V ,U 3=30V 。试判断哪些元 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 解析:I 1与U 1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1=-I 1×U 1=-(-2)×80=160W ,元件1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1是负载;I 2与U 2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2=I 2×U 2=6×(-120)=-720W ,元件2获得负功率,说明元件2是电源;I 3与U 3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P 3= I 3×U 3=4×30=120W ,元件3获得正功率,说明元件3是负载。 根据并联电路端电压相同可知,元件1和4及3和5的端电压之代数和应等于元件2两端电压,因此可得:U 4=40V ,左高右低;U 5=90V ,左低右高。则元件4上电压电流非关联,P 4=-40×(-2)=80W ,元件4是负载;元件5上电压电流关联,P 5=90×4=360W ,元件5是负载。 验证:P += P 1+P 3+ P 4+ P 5= 160+120+80+360=720W P -= P 2 =720W 电路中电源发出的功率等于负载上吸收的总功率,符合功率平衡。 第16页检验题解答: 图1-5检验题4电路图 U 3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课程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模拟电子技术教案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第一讲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二讲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讲双极型晶体管三极管 第四讲场效应管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五讲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原理 第六讲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七讲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八讲共集放大电路和共基放大电路 第九讲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第十讲多级放大电路 第十一讲习题课 第三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十二讲频率响应概念、RC电路频率响应及晶体管的高频等效模型

第十三讲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以及增益带宽积 第四章功率放大电路 第十四讲功率放大电路概述和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第十五讲改进型OCL电路 第五章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第十六讲集成电路概述、电流源电路和有源负载放大电路第十七讲差动放大电路 第十八讲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第六章放大电路的反馈 第十九讲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方法及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第二十讲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估算 第二十一讲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第七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电路 第二十二讲运算电路概述和基本运算电路 第二十三讲模拟乘法器及其应用 第二十四讲有源滤波电路 第八章波形发生与信号转换电路 第二十五讲振荡电路概述和正弦波振荡电路 第二十六讲电压比较器

第二十七讲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第二十八讲利用集成运放实现信号的转换 第九章直流电源 第二十九讲直流电源的概述及单相整流电路 第三十讲滤波电路和稳压管稳压电路 第三十一讲串联型稳压电路 第三十二讲总复习 第一章半导体基础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讲述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原理、外特性、主要参数及其物理意义,工作状态或工作区的分析。 首先介绍构成PN结的半导体材料、PN结的形成及其特点。其后介绍二极管、稳压管的伏安特性、电路模型和主要参数以及应用举例。然后介绍两种三极管(BJT和FET)的结构原理、伏安特性、主要参数以及工作区的判断分析方法。 本章学时分配 本章分为4讲,每讲2学时。 第一讲常用半导体器件 本讲重点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大纲 一、课程目标 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二、基本要求 其基本要求是通过学习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和模拟电子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模拟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初步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 三、考试要求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 1、掌握PN结的形成及其单向导电作用,熟练掌握二极管、稳压管的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2、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外特性和主要参数。 3、掌握结型和绝缘栅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掌握外特性和主要参数、使用注意事项。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1、掌握放大的基本概念,放大电路的主要指标,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特点。 2、掌握利用放大电路的图解法来确定静态工作点,分析动态过程和波形失真的方法。 3、熟练掌握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会计算静态工作点,能用h参数微变等效电路计算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4、了解共源、共漏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万法。 5、了解复合管及组合放大电路。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1、熟练掌握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掌握阻容藕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2、掌握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零点漂移现象及其抑制措施。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输入和输出方式以及各项指标的计算。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1、对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电路仅作一般了解,熟练掌握理想集成运放的特点和实际运放的主要参数。 2、了解集成运放的种类,掌握选择和使用。 第五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熟练掌握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隔直电容、旁路电容对低频响应的影响,结电容、杂散电容对高频响应的影响。 2、掌握含有一个时间常数的单级放大电路fl、f h的计算,掌握波特图的画法,掌握频率失真、增益带宽积和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第六章反馈 1、熟练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会判断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态类型,熟练掌握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在深度负反馈下放大倍数的计算。 2、熟练掌握虚短、虚断的概念、闭环放大倍数的表达式。 3、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条件,了解消振措施。 第七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1、掌握线性应用和非线性应用的特性以及线性应用的分析方法。 2、熟练掌握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比例、求和、减法、积分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对微分、对数、指数、模拟乘法器等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输入和输出关系仅作一般了解,了解模拟乘法器的应用。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相关专业 学时数:84 学分数: 4.5 执笔者:刘维周编写日期:2009 年9 月30 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通信原理(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是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适合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开设。本课程的任务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通信原理及各种通信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与实验环节掌握好本课程内容是学好后续各门专业课的前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1 章绪论 信息及其度量。通信方式,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及其主要性能指标。 第2 章随机信号分析 随机过程的一般表述。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相关函数及功率谱密度。高斯过程。窄带过程。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第3 章信道与噪声 信道定义及其数学模型。恒参、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分集接收。信道的加性噪声。信道容量的概念。 第4 章模拟调制系统 幅度(AM、DSC、SSB、VSB )、角度(FM、PM)调制的原理及其抗噪声性能。频分复用、复合调制、多级调制的基本概念。 第5 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数字基带信号的常用波形、码型及其频谱特性。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干扰。无码间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部分响应系统。无码间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眼图及时域均衡的基本概念。 第6 章数字调制系统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原理及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二进制数调系统的性能比较。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MSK )。 第7 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抽样定理。脉冲振幅调制(PAM )。模拟信号的量化。脉冲编码调制(PCM)。增量调制(厶M )。PCM系统和△ M系统的性能比较。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 第8 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表述及最佳接收准则。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随机信号的最佳接收,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的基本概念。匹配滤波器。基带系统的最佳化。 第9 章差错控制编码 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简单编码。线性分组码。循环码。卷积码。 第10 章正交编码与伪随机序列* 正交编码与码分复用。伪随机序列。伪随机序列的主要应用。 第11 章同步原理 载波同步的方法。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及误差分析。位同步的方法。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误差分析。群同步的方法。网同步的基本概念。 三、实验教学内容 1.HDB 3 编译码实验 2.移频键控(FSK)实验 3.移相键控(PSK)实验 4.抽样定理与脉冲调幅实验 5.? PCM 编译码实验 6. △ M 编译码实验 7.循环码(15,6)纠错编码实验 四、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

《模拟电子技术》考试大纲(学生版)

《模拟电子技术》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等学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电子技术方面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毕业后从事电子技术方面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 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对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应用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和实验的初步能力。 二、考核知识范围及考核要求: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考试内容与要求: 1.掌握PN结的形成过程及单向导电原理 2.掌握晶体管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电流的放大和控制的机理 3.掌握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 4. 掌握三极管类型判断、伏安特性及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电流放大系数,放大条件,工作区 5. 理解场效应管的类型,工作区,放大条件 6. 掌握稳压二极管工作区及其应用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考试内容与要求: 1.掌握两种基本分析方法,即图解法和微变等效电路法。掌握直流负载线和交流负载线的意义和作法;能利用图解法分析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以及电路参数变化对负载线和静态工作点的影响。能分析三种(共射、共集、共基)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和动态指标Av、ri和ro,分析具有发射极电阻Re的共射放大电路以及射极输出器等等。 2.熟悉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共射、共基和共集)及其特点 3.掌握复合管的作用和等效类型* 4. 熟悉放大电路的稳定分析*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考试内容与要求: 1.掌握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电子教案-《模拟电子技术》(冯泽虎)教学课件知识点7:共基极放大电路-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电子教案 教师:郭世香序号:02 教学项目 (任务)名称基本放大电路课时数 1 教学内容 主要知识点共基极放大电路 重点、难点共基极放大电路静态分析、共基极放大电路动态分析 教学目标专业能力 掌握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结构;共基极放大电路静态分析、共基极放 大电路动态分析、三种电路形式及其性能比较 方法能力 学生利用动画、视频、仿真、实操等掌握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 理及应用 社会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锻炼理性思维。 学生情况分析高职高专学生 教学环境要求多媒体教室与实训室 教学方法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即学即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小组协作训练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 明确任务共基放大电路的应用 除了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和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即射极输出器)以外,在一些 高频放大电路或其他特殊情况下有时也采用共基极 放大电路,如图7-30所示。 观看图片、动 画、仿真 5

图7-30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仿真原理图及仿真结果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知识引导 1. 共基极放大电路的结构 图7-31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原理图 图中Rb1和Rb2用来给电路设置静态工作点。输 入信号经过隔直电容Cb1加到晶体管的e-b 极之间, 而c-b 极输出,电路的交流通道如图7.33所示,由 于输出端和输入端以晶体管的基极为公共端,所以叫 共基极放大电路。 2. 共基极放大电路静态分析 PPT 、动画演 示、图片 20

操作训练共基极放大电路的仿真 1.按图制作仿真 2.测量、记录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 用万用表测量并记录静态工作点值,用示波器观 察并测量记录电压放大倍数 按图制作仿 真并测量、记 录 10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 知识深化共基极放大电路的应用 几乎所有分立元器件的FM收音机,其高频头的第一 级电路都是用图1所示的共基极调谐放大器。 图中R1、R2是直流偏置电阻。C2、C3容量较 大,在工作频段内相当于短路。C1、C4是回路的 调谐电容。L1、L2是回路电感,L1、C1构成 低Q值的固定调谐回路,覆盖88~108MHz全 频段。L2、C4构成选频回路,调谐于接收信号频 率。由于LC回路调谐时呈纯阻性,设为R0,R0 PPT、仿真 5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课程.doc

周 授课 教学 执行 授课章节及内容摘要 学时 方式 课外作业及考核 次 情况 思考: 1、冬季穿脱毛衣时,静 1 绪论 安全用电常识 2 讲授 电有上千 v 的电压,为什么没有 出现电死人的情况? 2 15、 16 级德育体验周, 17 级军训 2 3 触电急救 2 电教 练习急救措施 4 第一章 电路的结构和常用基本 2 电教 课后习题一、二 物理量(电压、电流) 5 国庆、中秋放假 2 6 电路的相关物理量(电位、电动 2 讲授 课后习题三 1、 2、 3、 4 势、电能 ) 7 电阻串、并联电路的结构与作用 2 讲授 练习册 1.3、 1.4 8 秋季田径运动会 2 9 电路相关名词及基尔霍夫电压、 2 讲授 练习册 1.5 一、填空题 电流定律 10 第二章 磁场及电磁感应 2 电教 练习册 2.1、 2.2 11 半期复习与测试 2 测试 半期测试题 12 第三章 电容、 电感的概念、 参数 2 电教 课后习题一 、二、 标注及应用 13 第四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的概 2 电教 练习册 4.1 念、相关物理量 14 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2 讲授 课后习题 一、二、 15 纯电感、纯电容电路的结构及功 2 电教 课后习题 三、四 率 16 纯电阻电路的结构及功率、电路 2 讲授 练习册 4.2 4.5 的功率因数 17 第五章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与应 2 讲授 课后题一、二、三 用 18 三相负载的连接 2 电教 练习册 5.1 一、 19 三相电功率 2 讲授 练习册 5.1 二、三 5.2 一、 二、 三

通信原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2079 课程名称:通信原理 学分: 4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64 实验学时0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第五学期 适用层次:汉族本科开课学期: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现代电子技术Ⅱ、信号与系先修课程: 统、通信电子线路 后续课程: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移动通信,光纤通信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核心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为研究设计各 种通信系统奠定必要的基础。课程主要是研究通信系统信息传输与处理的理论与技术, 不涉及具体的电路,但这里理论与技术是建立在信号分析理论、电子线路等课程的基础上。需要先修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路等课程。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扎实基础以及具备信号与系统频域分析的较强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2、掌握评价各种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基本分析方法。 3、了解为改善各种通信系统性能所使用的技术。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 1章绪论(3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通信术语、掌握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其别、基带信号与已调信号的区 别;数字通信系统组成及优缺点 (2)理解码元速率、信息速率和频带利用率的定义、计算及其关系、误码率和误 信率的定义及其关系 (3)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和通信方式 重点:(1)概念:信号区别、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数字通信的特点、通信方 式、主要性能指标等。考试的可能形式:填空、简答题、画图题 (2)计算:信息速率、码元速率、误码率、误信率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