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
初中生物植物与动物的遗传变异与演化

植物演化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自然选择和基因 突变
影响:适应环境,繁衍 后代
过程:从单细胞到多细 胞,从简单到复杂
证据:化石记录和生物 地理学研究
初中生物动03物的遗传变
异与演化
动物的遗传规律
遗传物质: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基因:DNA上的定片段,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
动物的演化历程
物种起源: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演化过程 适应环境:不同种类的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在动物演化中的作用与机制 物种进化:从低等到高等动物的演化历程与特点
动物演化的原因与影响
适应环境:生物为了 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 演化
繁殖方式:繁殖方式 的差异导致演化速度 和方向不同
基因突变: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导致后代出现新的性状。 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个 体则会被淘汰。
动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 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变异的意义: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变异在生物演化中的作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进程
DNA的修复机制 可以纠正突变, 保持基因组的稳 定性。
基因重组是另一 种遗传变异的方 式,通过DNA 的断裂和重排实 现。
遗传变异的类型与特点
添加标题
基因突变:指基因序列的偶然变化,通常在分子水平上发生,具有低频性、普遍性、少 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等特点。
添加标题
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 括交叉互换型和自由组合型两种类型。
生物演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揭 示了生物进化 的历史和过程
2022山西榆次初中生物二模卷

(2)资料一中红豆杉、樟子松种子外都没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______植物,金雕、黑鹤、金钱豹、猕猴等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莽河自然保护区中的猕猴常以野果为食,有时猕猴会被金钱豹捕食,请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
10.达乌里寒鸦吃完塑料盘中的米饭后,模仿人类把塑料盘叼到垃圾桶中。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达乌里寒鸦这种行为属于
A.取食行为B.学习行为C.社会行为D.先天性行为
11.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东台部分街道、公园新移栽了一批树木。下列是移栽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与降低蒸腾作用无关的是()
A.选择在阴天或傍晚移栽B.移栽后给植物适当遮阴
3.2021年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进行了发布,为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提供了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调查法C.观察法D.测量法
4.周末,小明和妈妈去超市购买了很多食品,下列哪种食品的制作与酵母菌无关
A.酱油B.馒头C.面包D.米酒
(3)资料二中塞罕坝由于过度采伐,变成风沙肆虐的荒地,根本原因是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塞罕坝如今成为了京津冀和华北地区的“风沙屏障、水源卫士”,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体现了生物和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4)为了绿化荒漠,塞罕坝人描绘了防风治沙的“绿色地图”,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作为中学生的你能为保护植被,绿化祖国做些什么呢?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萌发数
A
100粒
适量水
4℃
有光
0粒
B
100粒
干燥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发源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发源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发源被子植物是
现代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当前已知有300 — 400 科, 20— 30 万种,这在数目上远远超出全部其余植物类群种数之和。
被子植物的发源问题被达尔文称为“厌烦之迷” ,已经被研究、争辩了一个多世纪。
与之有关的假说、理论层见迭出。
近 30 年以来,有关的研究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很多波及被子植物发源的议论和假说遇到学术界较宽泛的注意和认同。
这主要应归功于古植物学的研究进展和鉴于形态学资料、分子生物学数据及二者联合的分之系统学的贡献。
被子植物的发源问题主要有 3 个方面:(1 )被子植物的先人类群;(2 )被子植物的发源时间;(3)被子植物的发源地址。
1。
被子植物是什么

被子植物是什么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的一个重要分类群体,也被称为种子植物。
它们是陆生植物中最主要的类群,包括了绝大多数的植物种类。
被子植物以其独特的生殖方式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被子植物的起源、特点、分类以及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被子植物起源于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晚期,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裸子植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被子植物的特征是它们的种子被包裹在子房中,通常由花的雄蕊和雌蕊组成,雌蕊座基丧失,蕊座与雄蕊略明显分离,雌蕊座与花瓣、花萼、花托整合为果实及子房。
这种种子的包裹保护了种子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有利于其存活、传播和繁衍。
被子植物具有多样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包括树木、灌木、草本和藤本等多种生长形态。
它们可以生长在陆地的各种环境中,从极地到热带、海拔从山谷到高山等各种环境都有它们的足迹。
被子植物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和养分,利用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它们通过水和营养的输送系统,将水分和养分从根部输送到叶片和花朵。
被子植物的分类非常庞大,大约有30多个亚纲、300多个目、约8万个科、25万个属和30万个物种。
其中,被子植物的两个主要类群是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单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为长条形,叶脉平行分布,花瓣的数量通常是3的倍数;而双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为扁平的,叶脉网状分布,花瓣的数量通常是4或5的倍数。
这些分类特征的差异使得被子植物在形态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被子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体之一,提供了大量的食物和氧气。
被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固定碳水化合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必要的能量来源。
同时,它们还提供了许多植物性的食物,如谷物、蔬菜和水果,满足了人类的食物需求。
此外,被子植物还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功能。
它们的根系可以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被子植物的分布和生长还可以反映气候和环境变化,为生态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一)被子植物发生的地质时期:白垩...

4.克朗奎斯特系统 克朗奎斯特(Cronquist A.)是美国学者,他 的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是1958年发表的。他1981 年修订的系统将被子植物划分为11亚纲83目383 科。这一新系统与塔赫他间(1980)系统的主要观 点趋于一致,但不用“超目”的分类单元。例如, 被子植物起源于种子蕨而非其他裸子植物;木兰 目是现存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也是其他被子 植物的出发点;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原始双子叶植 物中可能与睡莲相似的草本植物。
3.塔赫他间系统
塔赫他间(Takhtajan A.L.)是前苏联学者,其系统是 1954年公布的,并在1959年以后作了几次修订,最后 一次修订是在1987年。他认为被子植物系起源于种子蕨, 并通过幼态成熟演化而成的,而不是起源于现存的裸子 植物或已绝灭的本内苏铁或科达树。由于被子植物具有 极为简化的雌、雄配子体和独特的双受精现象,因此提 出被子植物单元起源的观点;草本由木本演化出来,单 子叶植物起源于水生双子叶类具有单槽花粉的睡莲目莼 菜科(Cabombaceae)。木兰目是最原始的代表,由木兰 目发展出全部被子植物。至于被子植物的发源地,他提 出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到西南太平洋的斐济。塔赫他 间1987年系统含12亚纲166目533科。
(四)被子植物起源的地点 1.高纬度起源说 2.低纬度热带起源说 ①现代被子植物中多数原始的科都集中分布在低纬 度的热带,如木兰科 ② Camp 提出南美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有许多种接 近被子植物的原始祖先 ③大陆漂移和板块学说的支持 3.被子植物起源的东亚中心假说 孙革在辽西发现辽宁古果(1.5亿年以前)
恩格勒以花部的构造,尤其是花被的特征所显示的递增的复 杂性安排被子植物的系统。把无被或单被、风媒传粉的类群安排 在最前面,认为它们在被子植物中处于原始的地位,花被的分化 成为花萼和花瓣,以及花瓣的连合代表被子植物发育的较高阶段。 整个双子叶植物划分为单被花群、离瓣花群和合瓣花群,每一群 又依据从明显的下位花一直到完全的上位花来表明演化的方向。 他还认为现存的多心皮类和柔荑花序类并无直接的联系,前者来 自叶生胚珠的孢子叶类,后者出自孢子穗类,恩格勒称此为被子 植物的二元起源。1964年版恩格勒系统对目的范围和位置作了重 新的划分和变更,但仍以柔荑花序类作为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 这种以柔荑花序类作为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认为由单被花发 展到双被花,由离瓣花发展到合瓣花作为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理论 基础的学派称为柔荑花序学派,又由于其创始人是恩格勒,也称 为恩格勒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单子叶植物是由前被子植物经过退 行演化分支出来,与双子叶植物平行发展,承认它与木兰目和毛 茛目有联系。 中国植物志采用1936年版的恩格勒系统。
被子植物和植物的演化

目录
•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 植物的演化历程 • 被子植物与植物演化的关系 • 被子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 被子植物的未来演化趋势
01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被子植物的起源
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
被子植物最早出现在约1.3亿年前的早 白垩纪,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开花植 物。
被子植物的起源环境
被子植物对环境的适应与演化
被子植物具有多种适应陆地环境的方式,如光合作用、蒸腾 作用、繁殖方式等,这些适应性演化使得被子植物能够在不 同的生境中生存和繁衍。
被子植物的演化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物种和生态类型,形 成了多种多样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对地球表面的生态平 衡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被子植物与其他植物的关系
蕨类植物
随着陆地面积的扩大,一些藻类 植物逐渐适应陆地环境,进化为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的演化
石松植物
蕨类植物进一步演化,出现了石松植物,如木贼和蕨麻。
真蕨植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石松植物进化为真蕨植物,如蕨菜和 蕨麻。
裸子植物的演化
苏铁植物
裸子植物最早的代表是苏铁植物,如 美洲苏铁和非洲苏铁。
银杏植物
被子植物在医药中的应用
中药材
许多被子植物被用作中药材,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西药原料
一些被子植物的提取物可用于生产西药,如紫杉 醇等抗癌药物。
美容护肤品
某些被子植物的提取物被用于制作美容护肤品, 如芦荟、玫瑰等。
05
被子植物的未来演化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对被子植物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被子植物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导致被子植物分布范围的变化,一些物种可能被迫迁移到更 适宜的生存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课下册教案1一.说教材分析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在学生中总是存在着一种神秘感,自然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安排本节内容可以满足学生对于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知识的需求。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仍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母亲生出女孩而遭到家庭成员冷落和责备的现象并不少见。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生男生女问题,希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这一精神。
本节教学内容并不难,时间也较充裕,应该适当安排学生活动,让学生更多地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讨论获得结论。
关于男女染色体的差别,教材编入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教师可以明确提出问题后安排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能力目标: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情感目标: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教学难点:解释生男生女及机会均等;用新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即培养普通公民必备的生物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科学家的素养,以此来指导教学行为。
《性别和性别决定》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范畴,本节课的重点是人类性别决定的方式和生男生女的原理。
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本节课重在从人类性染色体的水平分析人类性别遗传的规律,另外基于社会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倾向,把生男生女的责任推于女性,导致了很多悲剧的产生。
这和人们生活关系密切,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必要通过教学了解科学真相,这是我确立重点的依据。
生男生女的原理,在知识联系上属于断层,突如其来,而且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确立为难点,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游戏活动来突破这个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被子植物起源与发展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目录被子植物概述 (3)被子植物的起源 (3)被子植物可能的祖先 (3)多元论 (3)单元论 (3)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 (4)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 (5)1.高纬度起源说(北极起源说) (5)2.低纬度热带起源说 (5)3.被子植物起源的东亚中心假说 (5)4.被子植物的华夏植物区系起源说 (5)被子植物的演化 (6)被子植物演化假说 (6)假花学说 (6)真花学说 (6)被子植物的演化发展 (6)被子植物的演化趋势 (8)被子植物现存类群的进化趋势 (8)被子植物输导系统的进化趋势 (8)被子植物的叶、花、果实、种子和染色体的进化趋势 (8)被子植物概述被子植物(Angiosperm)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出现得最晚的植物,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着绝对优势。
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30多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
除细菌和致病的真菌外,被子植物直接关系着今天地球上人类的生存。
被子植物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农作物,这些是供给人类生存的基本食物。
建筑木材、药材和纤维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被子植物的起源被子植物可能的祖先被子植物的属种十分庞杂,形态变化很大,分布极广,粗看起来,确实难用统一的特征将所有的被子植物归成一类。
因此,对被子植物的祖先存在不同的假说,有多元论和单元论两种起源说。
多元论多元论认为被子植物来自许多不相亲近的群类,彼此是平行发展的。
胡先骕、米塞(Meeuse)、恩格勒(Engler)和兰姆(Lam)等人是多元论的代表。
我国的分类学家胡先骕1950年发表了一个被子植物多元起源的系统,也是我国学者发表的被子植物的唯一系统。
单元论单元论是当前多数植物学家主张的被子植物起源说。
主要依据是被子植物有许多独特和高度特化的性状,如雄蕊都有四个孢子(花粉)囊和特有的药室内层;大孢子叶(心皮)和柱头的存在;雌雄蕊在花轴排列的位置固定不变;双受精现象和三倍体胚乳;以及筛管和伴胞的存在。
初一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点

初一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知识点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大的类群之一,包括了大多数的植物种类。
下面是关于被子植物一生的知识点,了解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对初一生物学学习非常重要。
1.一生的开始:被子植物的一生通常从种子开始。
种子是成熟的植物胚胎,包含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
当种子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它可以发芽并变成新的植物。
2.幼苗期:种子发芽后,会出现一根幼苗。
幼苗的主要任务是生长,并获取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
幼苗通常展开它的叶子来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能量和养分。
3.长大和发育:随着时间的推移,幼苗会生长并发展成为一个较大的植物。
这个过程包括茎、根和叶子的生长,并且随着新的细胞的不断形成,植物变得更加复杂和有机化。
4.开花和授粉:被子植物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花朵的形成。
花朵是被子植物用于生殖的器官。
花朵通常由花瓣、花萼、花蕊和柱头组成,它们可以吸引花粉传播者如昆虫和鸟类。
花粉传播者会帮助花朵进行授粉,花粉会从花蕊的雄蕊转移到另一个花朵的柱头上。
此过程被称为授粉。
5.结果和种子:成功的授粉会导致花朵结出果实。
果实是一种包裹种子的结构,它可以吸引动物来吃,然后通过动物的粪便传播种子。
种子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重要部分,通过种子,下一代植物可以得以延续。
6.散布和传播:一旦植物的果实成熟,种子会从果实散落。
有些种子会被风吹散,有些种子会被动物散布,还有一些种子会通过水散布。
这些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以长成新的植物,完成一生的循环。
7.生命周期的循环: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循环。
每个植物个体都是上一代植物的后代,并可以通过繁殖来产生下一代。
这个循环是被子植物生命的本质。
8.影响一生的因素:被子植物的一生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分才能生长和繁殖。
温度、气候和土壤质量也会对植物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9.人类的利用:被子植物对人类具有重要价值。
被子植物提供了我们所需的食物、药物和材料。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于系统演化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 (一)起源的时间
• (二)发源地
三、可能的祖先
• 关于被子植物起源可能的祖先,存在着不 同的假说,有多元起源说、二元起源说和 单元起源说。
• 1.多元论(Pleiophyletic Theory),认为被子植物 来自许多不相亲近的类群,彼此是平行发展的。 如维兰德(G.R.Wieland,1929)、胡先骕(1950年)、 米塞(Meeuse)等人。 2.二元论(Diphylefic Theory),认为被子植物 来自两个不同的祖先类群,二者不存在直接关系, 而是平行发展的。如兰姆(Lam)、恩格勒 (A.Engler)等人。 3.单元论(Monophylefic Theory),认为被子 植物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如哈钦松 (J.Hutchinson)、塔赫他间(Takhtajan)、柯朗奎斯 特(Cronquist)以及Judd等现代多数植物分类学家。
真花说(Euanthium Theory)
• 另一派称毛茛学派,认为被子植物的花, 是由已绝灭的原始裸子植物的两性孢子叶 球(两性花)演化而来;本内苏铁目(或种子 蕨等)的两性孢子叶球主轴的顶端演化为花 托,生于伸长主轴上的大孢子叶演化为雌 蕊,其下的小孢子叶演化为雄蕊,下部的 苞片演化为花被;具有多心皮类(尤其是木 兰目)的植物是现代被子植物最原始的类群; 这种理论,称为真花说(Euanthium Theory)。
(二)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四、单子叶植物的起源
二、被子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其分类系统
• 长久以来,植物分类学家根据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态学 特性等多方面的特征,将植物分成许多不同等级的类群。 自进化论问世以后,不少分类学家结合古植物学上的证据, 试图探究各植物类群的起源、发生、进化途径、系统演化 过程,以及彼此间的亲缘关系,提出了植物分类系统。由 于被子植物种类繁多,古老的原始类型和中间类型已大部 分绝灭,而化石资料还不丰富,考证不足,因此,要建立 一个反映被子植物真实演化过程的分类系统,还非常困难。 一百年来,分类学家们根据被子植物形态演化的趋势,结 合古植物学和其它现有资料,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类系统。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和繁盛的植物群体之一,包括了种子植物的绝大多数。
它们通过花粉传播和种子繁殖,具有多样的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性。
以下是关于被子植物的一生的知识点总结:1.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配子体史(有性生殖阶段)和胚体史(无性生殖阶段)。
2.配子体史阶段是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它包括花朵的形成、传粉和受精。
花朵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结构,其内部包含雄蕊(产生花粉)和雌蕊(产生卵细胞)。
3.传粉是花粉从雄蕊传到雌蕊的过程。
传粉可以由风、水或动物完成。
动物传粉是最为常见的方式,其中以昆虫传粉最为普遍。
4.受精是花粉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随后发育成种子,其中胚珠内的胚乳会提供营养。
5.胚体史阶段是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绝大部分种子会在果实中发育。
6.水果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保护种子,并为种子的散布提供途径。
水果可以通过动物的消化系统或外部传播方式散布。
7.种子具有休眠性,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存活较长时间。
当种子接触到合适的环境条件时,它们会发芽并形成新的个体。
8.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是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花粉传播和种子繁殖,被子植物可以在不同环境中繁衍生息。
9.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对人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被子植物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药材和原料,同时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氧气产生者之一10.随着人类的干预和环境变化,一些被子植物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保护和恢复它们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以上是关于被子植物的一生的知识点的总结。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是被子植物生物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繁殖和生态系统的运作。
被子植物的一生

被子植物的一生被子植物是指植物界中最为广泛的一类植物,它们具有种子植物的特征,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胚胎的发育。
被子植物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从种子的形成到植物的开花和繁殖。
1. 种子的形成被子植物的一生始于种子的形成。
种子是植物用于繁殖的一种结构,包含胚胎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胚乳。
种子形成的过程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授粉、受精和胚胎的发育。
授粉是指花粉颗粒从雄蕊传到雌蕊的过程。
当花粉颗粒落在雌蕊上的柱头部位时,就发生了授粉。
授粉的方式可以是通过风或者昆虫等介质传播。
一旦花粉颗粒落在雌蕊上,就可能和花药内的雌蕊结合,从而发生受精。
受精是指花粉的精子与雌蕊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是新植物的起源,它会发育成为植物的胚胎。
一旦受精卵被花粉精子授粉,就会发生胚胎的发育。
胚胎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植物胚胎的过程。
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会分化出不同的组织,包括根、茎和叶。
同时,胚胎周围的胚乳也会提供养分,促进胚胎的发育。
2. 幼苗的生长一旦胚胎发育完毕,被子植物会进入幼苗生长阶段。
幼苗是指刚刚破土而出的植物,它需要光、水和养分来进行生长。
幼苗生长的第一步是释放胚芽。
胚芽是一个小的新植物,它会从种子中长出并向上生长。
一旦胚芽破土而出,幼苗开始接收光线,进行光合作用,并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幼苗的生长过程中,它会逐渐长出根系、茎和叶片。
根系用于吸收水和养分,茎则起到承载植物的作用,叶片负责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3. 成熟植物的开花和繁殖在幼苗生长的过程中,被子植物会经历不同的阶段,直到成为成熟植物。
成熟植物的主要特征是开花和繁殖。
开花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方式。
开花植物通过花的结构吸引传粉者,让花粉和雌蕊结合,形成果实。
花的结构包括花萼、花瓣、花蕊和子房。
每个花的结构都有特定的功能,例如花萼和花瓣用于吸引传粉者,花蕊用于产生花粉,子房则是种子的发育位置。
繁殖是成熟植物的重要任务。
一旦花粉和雌蕊结合,就会形成果实。
植物学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地史上的理由 : 与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相关。
• 德国地质科学家魏格纳 (Wegener A.L.,1880~1930)根据古生物、 古气候、古生物地理的大量资料,提出了大陆漂移的理论。他认 为现今的大陆是从一个原始的超级大陆开始的。
• 现在已经证实,距今2.25亿年前,地球上存在一个联合古陆,这 一联合古陆被称为“泛古大陆 (Pangaea)”。
A,B.真花说示意图;C,D.假花说示意图
真花说
• 本内苏铁植物具两性花,花的各部分多为螺旋排列,下 面有不育的叶片,它的雄蕊不分化为花药和花丝,心皮 具有边缘生的胚珠。所有这些特征均可在被子植物的木 兰目里找到。因此被子植物被认为是起源于拟苏铁植物 (包括本内苏铁),而木兰目又被多心皮学派认为是现存 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代表。这个理论的实质是被子植物 的两性花是由种子蕨简单的两性孢子叶球发展出来,两 性花是原始的。这也就为多心皮(毛茛)学派建立被子植 物系统发育的理论基础。
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
• 最早有“北极起源说”,认为被子植物从北极圈开始, 然后向南迁移。这一假说是由希尔 (Heer)提出来的。 按照北极起源说,被子植物起源后向三个方向扩大其 分布区:一是由欧洲到非洲;一是从欧亚大陆经日本 到达喜马拉雅山,再折向中国的西部和南部,伸展到 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一是从加拿大经美国进入拉丁 美洲,最后扩散到全球。这一假说由于北极早白垩世 化石被子植物区系极端贫乏而逐渐被摒弃。
• 从白垩纪开始,被子植物已经遍布于南 北古陆各大陆块。在发源地,许多较原 始的种系如木兰目、毛茛目、金缕梅目 (狭义)等已形成了完整的自然系统,并扩 展到各大陆块,形成被子植物系统发育
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如何发展,有下面几 种理论和设想: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演化

❖ 克朗奎斯特系统
✓ 克朗奎斯特系统是由美国纽约植物园主任克朗奎斯特 (Cronquist)于1957年在《双子叶植物目、科新 系统纲要》一文中发表的,1981年版将被子植物分 为2纲,11亚纲,83目,383科。
✓ 该系统也采用真花说和单元起源的观点,认为有花植 物起源于已经灭绝的种子蕨,木兰亚纲是被子植物的 基础复合群,木兰目是最原始的代表;葇荑花序类植 物起源于金缕梅目;单子叶植物来自于类似现代睡莲 目的祖先,泽泻亚纲是百合亚纲进化线上的近基部的 1个侧枝。
9
10
长江大学
全部理论课程结束
Thank you !
2021/4/9
11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9
12
❖当前多数学着认为被子植物的一朵完全花是由 一个两性孢子叶球演化而来。
❖真花学说(Euanthium theory) 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一个简单的孢子叶穗,它 是由裸子植物中早已灭绝的本内苏铁目,特别 是准苏铁具两性孢子叶的球穗花进化而来的; 准苏铁孢子叶球上的覆瓦状排列的苞片可以演 变为被子植物的花被,羽状分裂或不分裂的小 孢子叶可发展成雄蕊.大孢子叶发展成雌蕊(心 皮),孢子叶球的轴则可以缩短成花轴。
?哈钦松塔赫他间克朗奎斯特等人是单元发生论的主要代表他们认为现代被子植物来自一个原被子植物而多心皮类特别是其中的木兰目比较接近原被子植物有可能就是它们的直接后裔
长江大学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演化
植物学精品课程
2021/4/9
1
一、起源 问题:
被子植物起源于何时?何地? 由什么祖先演化而来?演化的 途径是什么?
6
7
兰特
( Prantl)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中公 布的,是植物分类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自然分类 系统。将葇荑花序类植物当作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 型,把双子叶植物分为古生花被亚纲(离瓣类)和后 生花被亚纲(合瓣类)。 ✓ 恩格勒系统几经修订,成为62目344科,基本的框 架未变,《中国植物志》和我国各大标本馆科目的排 列多采用1936年11版的恩格勒系统。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ppt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Section 4 Origin and system development of Angiosperm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Origin of Angiosperm
• ㈠起源的时间 Original era • 1、古生代起源说 Theory of originated in Paleozoic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Origin of Angiosperm
• 被子植物起源包括起源的时间、地点和祖先的来源 等问题,其中祖先来源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最重要 的。但是起源的时间和地点将会帮助我们去发现祖 先的渊源。
• 长期以来,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采用了 新的研究方法,摆脱了过去的偏见,重新研究和评 价了过去的工作,使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的研究有 了一定的进展。
Section 4 Origin and system development of Angiosperm
一、被子植物的起源 Origin of Angiosperm
• ㈠起源的时间 Original
子植物在白垩纪时突然出现,认为是一个可疑的秘 密,当时他归结为“地质纪录不完全”的结果。 • 100余年后的今天,有关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问题, 虽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可靠的化石证据不多, 大多数的结论仍然是推论性的,粗略归纳起来,有 两种不同的观点:
球的北美、葡萄牙、远东等地,才出现无可置疑的 双子叶植物的叶痕化石,而木材、花和果实化石甚 为罕见。 • 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早自垩世欧特里夫期(距今 约1.2亿年)地层中,发现被认为是最早的较为可靠 的被子植物果实化石——加州洞核(Onoana california)。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被子植物的起源37页PP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被子植物的起源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ppt

代表人物:哈钦森(J.Hutchinson)
塔赫他间(A.Takhtajan) 克朗奎斯特(A.Cronquist) 理由见P.365下
五、被子植物主要的分类系统
(1)恩格勒分类系统:
由德国的 Engler 和 Prantl于1897年在《植物自然分科志》中 发表。主要特点为:假花学说为理论依据、科大(2纲62目344科)
1 Chase M N, Soltis D E. Olmstcad R G Phylogenetics of Seed Plants an analysis of nucleotide
sequences from the plastid gene rbcL. Ann Missuri Bot Gard,1993,80:528-580
4 浅间一男. 被子植物的起源. 谷祖纲等译. 北京: 海洋出版社, 1988 5 周云龙主编. 植物生物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6 爱德华.威尔逊著,陈家宽等译. 生命的未来.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祝同学们:
谢谢!
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
一、起源的时间
(1)古生代起源说:
因为在南非二叠纪地层中发现了具有两性结实器官的舌蕨。
(2)白垩纪起源说:
大多数学者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或晚侏罗纪, 因为有大量的化石证据。 因为还不知道被子植物最古老的原始类型到底是什么样 子,所以还没有肯定的起源时间,但起源的时间可以肯定是在 白垩纪以前的某个时间。
二、起源的地点
(1)高纬度起源说:
认为被子植物是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出现; 但化石区系的研究不支持此理论。
(2)中、低纬度起源说:
大多数学者同意被子植物是在中、低纬度的热 带、亚热带起源的。因为无论是化石证据还是现代被子植 物的地理分布都支持此观点。
第三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被子植物的起源

第三节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一、被子植物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和发展是当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历来植物学界争论最多的论题。
(一)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被子植物的化石在白垩纪(1.36~0.9亿年)爆发性地大量出现,许多人弄不清原因,如达尔文就说:“被子植物的起源简直是可恶的神秘事务”。
1.古生代起源说主要根据是在南非二叠纪的地层中发现舌羊齿Glossopteris,这种舌羊齿为乔木,单叶互生,具单网脉,具有单性的生殖结构,双气囊花粉,胚珠生于壳斗。
舌羊齿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中间类型,又被当作现代被子植物的出发点。
Camp, Thomes, Eames主张被子植物起源不迟于古生代的二叠纪。
张宏达提出的华夏植物区系理论亦认为,有花植物应该在泛古大陆Pangaea还未有解体之前就已经产生,支持有花植物起源不迟于二叠纪的观点。
关于泛古大陆集合、解体的模式V alentine J. W. (瓦伦丁)和穆尔(Moores E.M.)1972年提出一个理论,寒武纪前(5亿年前)存在一个泛古大陆Pangaea I,寒武纪后这个泛古大陆解体,在奥陶纪至志留纪(4.1~3.5亿年)由四个大陆组成地球:部分北美和部分西欧组成的大陆;欧州和北美组成的大陆;乌拉尔以东和阿尔卑斯以北的亚洲的大陆,以及由非洲、南美、印度、澳洲、南极洲组成的冈(贡)瓦纳大陆。
二叠纪—三叠纪(2.1~1.7亿)年又出现了统一的古陆,称为泛古大陆II Pangaea II。
不久,(在三叠纪~侏罗纪末),泛古大陆延伸到美洲中部赤道鞑蒂斯海(古地中海)分裂,侏罗纪晚期,澳洲和南极洲脱离了冈瓦纳大陆的主体。
南美陆块也在白垩纪末或第三纪早期离开非洲。
白垩纪(1.2亿年前)大西洋裂开,北美与欧洲分离,冈瓦纳解体,印度向东北方向飘移,与劳亚古陆结合。
从以上的假说看,关于大陆飘移和板块的学说似乎是有理由的。
但是被子植物具有现代意义的花、果化石在白垩纪以前的地层中没有出现,因此大多数学者同意被子植物:2.中生代起源说。
被子植物的起源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被子植物的种类能如此多,适应性又如此广,这 与上述复杂、完善的结构特征是分不开的,特别 是繁殖器官的结构和生殖过程的特点——如具有 真正的花、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具有独特的双受 精现象。 这些特征都给予了被子植物适应和抵御各种不良 环境的内在条件,使被子植物在生存竞争、自然 选择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变异,产生新的物种, 从而使被子植物在地球的植物界占绝对优势。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二)具雌蕊 • 雌蕊:子房、花柱和柱头 • 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得到 子房的保护,避免了昆虫 的咬噬和水分的丧失。 • 果实:色、香、味,多种 开裂方式,果皮上常具有 各种钩、刺、翅、毛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雄花的苞片 雌花的苞片
花被
心皮
雄花的小苞片消失,剩下雄蕊
雌花小苞片退化剩下胚珠
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1. 恩格勒系统
2. 哈钦松系统
3. 塔赫他间系统 4. 克朗奎斯特系统
19世纪以来,许多植物分类工作者为建立一个“自然”的 分类系统作出了巨大努力。他们根据各自的系统发育理论, 提出的分类系统已有数十个。但由于有关被子植物起源、 演化的知识特别是化石证据不足,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比 较完善的分类系统。目前世界上运用比较广泛的仍是恩格 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在各级分类系统的安排上,克朗奎 斯特系统和塔赫他间系统被认为更为合理。
被子植物的起源
一、起源的时间
根据植物的化石推断,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 距今约1亿年前。这是一个未解的迷。
1.古生代起源说 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古生代二叠纪 2.白垩纪(或晚侏罗纪)起源说
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或晚侏罗纪。 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似乎可以肯定,是在白垩纪以
被子植物的起源.ppt

• 4.具有伸长的花轴,心皮多数而离生的两性 整齐花是原始的类群(木栏目)
(二)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系统
• 1.恩格勒系统 • 2.哈钦松系统 • 3.塔赫他间系统 • 4.克郎奎斯特系
一、恩格勒系统
•
这一系统是德国植物学家恩格勒(Engler)和柏兰特(Prantl)在1892年公布的。他们认为被
• 木本或草本。单叶,稀为羽状或掌 状复叶。花常单性,组成柔荑花序 或否,通常无花瓣或常缺花被,多 半为风媒传粉;雄蕊2(偶1)至数 枚,稀多数,花粉粒2或3核;雌蕊 心皮分离或联合,边缘胎座、中轴 胎座等,胚珠少数,倒生至直生, 常具双珠被及厚珠心,柔荑花序类 各目常合点受精。
•
植物体一般多少含有丹宁,通
• 2.裸子植物是雌雄异株,风媒传粉的单性花柔荑花 序植物也大都如此;
• 3.裸子植物的胚珠仅有1层株被,柔荑花序类植物 也大都如此;
• 4.裸子植物是合点受精的,这也和大多柔荑花序植 物是一致的;
• 5.花的演化趋势是由单被花进化到双被花,由风媒 进化到虫媒类型.
2.毛茛学派-真花学说
• 被子植物的花是一个简单的孢子叶球,它是 由早已绝灭的本内铁树目,特别是拟铁树的 两性孢子叶的球穗花进化而来的;
•
关于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亲缘关系,哈氏认为明显地表现
在单子叶植物中的花蔺目(Butomales)和泽泻目(Alismatales)
上。这两目和双子叶植物的毛茛目有密切关系:(1)都有离生心皮
的雌蕊;(2)通常都有多数雄蕊;(3)花蔺目中有蓇葖果,泽泻目
中有瘦果,又象毛茛目中的果实。因而哈氏认为单子叶植物起源于双
恩格勒系统为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
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目前已知有300—400科,20—30万种,这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所有其他植物类群种数之和。
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被达尔文称为“讨厌之迷”,已经被研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
与之有关的假说、理论层出不穷。
近30年以来,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许多涉及被子植物起源的讨论和假说受到学术界较广泛的注意和认可。
这主要应归功于古植物学的研究进展和基于形态学资料、分子生物学数据及两者结合的分之系统学的贡献。
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
本文就从这3方面对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的介绍。
被子植物的祖先类群
这是有关被子植物起源的核心问题,也是争议最多的问题。
在探究此问题之前,首先要清楚被子植物是否单系类群及其内各大类群之间的关系。
被子植物各类群之间形态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差异很大,许多学者都认为它不可能是单系类群。
然而,由于被子
植物的许多共性,绝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被子植物属于单系类群。
分支系统学的分析结果可以对某一类群是否为单系类群进行自检。
大量关于种子植物的分支系统学分析的结果已经使得人民广泛的接受了被子植物是单系类群的观点。
关于被子植物的原始类群及其祖先的讨论,可分为三个阶段。
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关于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主要体现在“假花说”与“真花说”的对立。
假花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从单性的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演化而来的,因此现生被子植物中具小型的、简单的、单性的风媒花的类群,即柔荑花序类,是原始类群。
真花说认为,被子植物的花是从类似于裸子植物的本内苏铁目的一个不分支的、两性的、其上螺旋状排列着胚珠和花粉器官的孢子叶球演化而来的,因此现生被子植物中具有较大型的、两性的、多离省心皮和雄蕊的、虫媒花的木兰科及其近缘的科是原始类群。
由于化石资料的不断积累以及分支系统学的分析结果不断报道,现今真花说已被广泛用于几大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关于被子植物祖先类群的讨论,也由于真花说的广泛认可而得到了较为统一的认识,即被子植物最直接的姐妹群是买麻藤目,而买麻藤目以及被子植物共同构成了本内苏铁目和五柱木的姐妹群。
继续追溯下去,则种子厥的开通尼亚目可能是本内苏铁目加五柱木加买麻藤目加被子植物的共同的姐妹群。
继续“真花说”与“假花说”的争论之后的是木本木兰说和古草本说的对立。
木本木兰说直接源于真花说,认为的被子植物是一种木质的灌木或小乔木,具多心皮的花,舟形的、具覆盖层的、瘤状纹饰的花粉,因此木本木兰类中的木兰目处于被子植物系统树的基部。
古草本说的化石证据近年来出现较多,该说法认为,原始被子植物可能是小型的、具根状茎或攀缘习性的、具细小简单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古草本”一词现指木兰类中除了木本木兰类之外的所有植物类群的总称,是一个常具较简单的单性花的类群,包括胡椒科、马兜铃科、睡莲科等。
关于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的最新成果是根据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成果。
一个被简称为“ANITA”的类群组合被认为位于被子植物系统树的基部,并代表了现生的被子植物的最原始类群。
其中,Aborellaceae被认为是其他所有现生被子植物的姐妹群。
“N”为睡莲目,“ITA”的类群组合包括:Illiciaceae,Trieniaceae,Austrobaileyaceae等科。
目前的研究成果采用的多基因、多类群的方法,所分析的类群数量多,所采用的特征多,分子生物学数据量大,因此所获得的系统树被认为是及其可靠的。
后来的研究成果虽然有的对新系统树的准确性有些争议,但是并没有动摇新系统树的基本框架。
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
发现于中国东北义县的“辽宁古果”,其时代是否为侏罗纪晚期还有争议。
较早被公认的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发现于早白垩世地层中。
对于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有两类不同的认识,这主要是基于对化石记录的不同解释以及是否应该完全的依赖于化石证据来推断起源时间。
一种观点认为,起源时间为侏罗纪至白垩纪,另一种认为应起源的更早,如三叠纪、早于三叠纪、二叠纪、石炭纪、或石炭纪—早白垩纪之间等。
最新的分子系统学分析推断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分离可能在石炭纪末约290a之前。
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
长期以来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被子植物是热带起源的,这主要是依据西南太平洋和东南亚的热带地区集中了大部分的现生的被子植物原始类群。
这一说法得到了来自孢粉和大植物化石的支持。
然而,近年来在中国东北地区侏罗系上部和白垩系、蒙古下白垩统、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下白垩发现了大量的被子植物化石,因此现今处于高纬度的东北亚地区也被认为可能是被子植物的起源地,或者至少是起源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