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仪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智能仪器 报告

智能仪器 报告

A/D 转换0809 应用目的1A/ D转换与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2A/ D芯片0809转换性能及编程方法。

3A/D 转换0809 应用内容一、实验内容利用实验仪上的0809做A/ D转换实验,〖ZH(〗实验仪上的W1电位器提供模拟量输入。

编制程序,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通过发光二极管L1-L8显示。

二、实验说明A/ D转换器大致分有三类:一是双积分A/ D转换器,优点是精度高,抗干扰性好,价格便宜,但速度慢;二是逐次逼近式A/ D转换器,精度、速度、价格适中;三是并行A/ D 转换器,速度快,价格也昂贵。

ADC0809属第二类,是8位A/ D转换器。

每采集一次一般需100μs。

由于ADC0809 A/ D转换器转换结束后会自动产生EOC信号(高电平有效),取反后将其与8031的INT0相连,可以用中断方式读取A/ D转换结果。

三、实验步骤①把A/D区0809的0通道IN0用插针接至W1的中心抽头V01插孔(0-5V)。

②0809的CLK插孔与分频输出端T4相连。

③将W2的输入VIN接+12V插孔,+12V插孔再连到外置电源的+12上(电源内置时,该线已连好)。

调节W2,使V REF+5V。

④将A/D区的VREF W2的输出VREF⑤EXIC1上插上74LS02芯片,将有关线路按图连好。

⑥将A/D区D0-D7用排线与BUS1区XD0-XD7相连。

⑦将BUS3区P3.0用连到数码管显示区DA TA插孔。

⑧将BUS3区P3.1用连到数码管显示区CLK插孔。

⑨单脉冲发生/SP插孔连到数码管显示区CLR插孔。

⑩仿真实验系统在"P....."状态下。

⑾以连续方式从起始地址06D0运行程序,在数码管上显示当前采集的电压值转换后的数字量,调节W1数码管显示将随着电压变化而相应变化,典型值为0-00H,2.5V-80H,5V-FFH。

ORG 06D0H ;?START: MOV A,#00HMOV DPTR,#9000HMOVX @DPTR,AMOV A,#00HMOV SBUF,AMOV SBUF,AMOVX A,@DPTRDISP: MOV R0,AANL A,#0FHLP: MOV DPTR,#TABMOVC A,@A+DPTRMOV SBUF,AMOV R7,#0FHH55S: DJNZ R7,H55SMOV A,R0SW AP AANL A,#0FHMOVC A,@A+DPTRMOV SBUF,AMOV R7,#0FHH55S1: DJNZ R7,H55S1LCALL DELAYAJMP STARTTAB:DB 0fch,60h,0dah,0f2h,66h,0b6h,0beh,0e0hDB 0feh,0f6h,0eeh,3eh,9ch,7ah,9eh,8ehDELAY:MOV R6,#0FFhDELY2:MOV R7,#0FFhDELY1:DJNZ R7,DEL Y1DJNZ R6,DEL Y2RETENDD/A 转换0832 应用目的1D/ A转换与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智能仪器实习报告

智能仪器实习报告

智能仪器实习报告第一篇:智能仪器实习报告智能仪器实习报告课题名称虚拟数字电压表的设计院(系)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姓名 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 起止日期 2017/5/10-2017/5/18 指导教师蒋书波2017 年 5 月 18 日一、实训要求在LabVIEW平台下,掌握虚拟数字电压表的前面板设计和框图程序设计。

了解被测信号的种类,保证电压测量的精确度。

二、实训目的1、数字电压表的功能。

2、虚拟数字电压表的前面板设计。

3、虚拟数字电压表的框图程序设计。

4、软件调试及误差分析。

5、电压测量值的存储。

三、实验原理电压是电路中常用的电信号,通过电压测量,利用基本公式可以导出其他的参数。

因此,电压测量是其他许多电参数和非电参数量的基础。

测量电压相当普及的一种测量仪表就是电压表,但常用的是模拟电压表。

模拟电压表根据检波方式的不同。

分为峰值电压表、均值电压表和平均值电压表,它们都各自做成独立的仪表。

这样,使用模拟电压表进行交流电压测量时,必须根据测量要求选择仪表。

另外,多数电压表的表头是按正弦交流有效值刻度的,而测量非正弦波时,必须经过换算才能得到正确的测量结果,从而给实际工作带来不便。

采用虚拟电压表,可将表征交流电压特征的峰值、平均值和有效值集中显示在一块面板上,测量时可根据波形在面板上选择仪表,用户仅通过面板指示值就能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大大简化了测量步骤四、实验内容及说明1、前面板的界面友好,操作方便。

设计一个数据显示窗口,一个交流/直流选择按钮,一个交流电压测量多选框(PEAK/VIRTUAL VALUE/AVERAGE),一个直流电压输入框,一个启动/停止测量按钮,一个退出系统按钮。

2、显示窗口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个为显示电压值的,第二个是显示AC或DC的,第三个为显示V或mV的。

3、交流/直流选择按钮用于选择测量输入信号的交流成分或者直流成分。

智能用品实验报告(3篇)

智能用品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家居用品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了深入了解智能家居用品的功能和应用,我们开展了本次实验,对市场上常见的智能遥控器、智能门锁、智能插座等进行了测试。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智能家居用品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场景。

2. 评估智能家居用品的性能和实用性。

3. 探讨智能家居用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材料1. 智能遥控器2. 智能门锁3. 智能插座4. 实验环境:一个普通的家庭住宅四、实验方法1. 智能遥控器实验(1)测试项目:远程控制、语音控制、定时开关等。

(2)实验步骤:a. 将智能遥控器与手机APP连接;b. 通过APP进行远程控制,测试其稳定性;c. 语音控制功能测试,体验语音识别的准确性;d. 定时开关功能测试,观察是否能够按设定时间自动开关。

2. 智能门锁实验(1)测试项目:指纹识别、密码解锁、手机APP远程控制等。

(2)实验步骤:a. 将智能门锁与手机APP连接;b. 指纹识别测试,验证指纹识别的准确性和灵敏度;c. 密码解锁测试,观察密码输入的便捷性;d. 手机APP远程控制测试,验证门锁状态的实时更新。

3. 智能插座实验(1)测试项目:定时开关、远程控制、智能节能等。

(2)实验步骤:a. 将智能插座与手机APP连接;b. 定时开关功能测试,观察是否能够按设定时间自动开关;c. 远程控制测试,验证远程开关的稳定性;d. 智能节能测试,观察智能插座在节能方面的表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智能遥控器实验结果(1)远程控制稳定,语音识别准确,定时开关功能正常。

(2)性能表现良好,但价格相对较高。

2. 智能门锁实验结果(1)指纹识别准确,密码解锁便捷,手机APP远程控制功能正常。

(2)性能表现良好,但价格较高,安装和更换成本较高。

3. 智能插座实验结果(1)定时开关功能正常,远程控制稳定,智能节能效果显著。

(2)性能表现良好,价格适中,适合家庭使用。

智能仪器实习报告

智能仪器实习报告

智能仪器实习报告课题名称:智能热电偶温度测试仪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概述 (2)一、设计方案 (3)二、MK4-PC智能仪器实验教学系统简介 (4)三、硬件电路设计 (5)3.1硬件功能分析 (5)3.1.1CPU控制模块 (7)3.1.2基于CPLD的采集模块 (8)3.1.3液晶显示模块 (8)3.2各部分硬件设计 (9)3.2.1冷端采集和补偿电路模块 (9)3.2.2热端放大电路模块 (10)3.3A/D转换器 (11)四、软件设计 (16)1、编程环境介绍 (16)2、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17)3、各部分软件设计 (18)五、系统调试 (24)六、实习心得 (25)七、参考文献 (26)概述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变化的称为热电阻传感器称为热电阻传感器,其可分为金属热电阻式和半导体热电阻式两大类,前者简称热电阻,后者简称热敏电阻。

常用的热电阻材料有铂、铜、镍、铁等,它具有高温度系数、高电阻率、化学、物理性能稳定、良好的线性输出特性等,常用的热电阻如Pt100、Pt1000等。

这类器件的最大缺点是测温的范围太窄,而且温度的测量精度都不高,好的才±0.5℃,一般有±2℃左右,因此在高精度的场合不太满足用户的需要。

但我们此次的实习不需要很高的精度,所以选用Pt100热电阻进行我们的实习还是可行的。

此次实习我们利用SST89V564RD单片机结合温度传感器技术而开发设计了这一温度测量系统。

文中将传感器理论与单片机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利用铂电阻PT100作为温度传感器来测量实时的温度,并通过液晶显示出来的过程。

一、设计方案本设计的整体思路是:用热电偶测量热端的温度T ,并进行I/V 转换和线性放大,由另一个设备测量冷端温度T 0并进行温度补偿,再进行I/V 转换和线性放大。

然后把从热端和冷端得到的信号分时进行A/D 转换,再送到单片机进行运算处理,从而得到热电偶测到的实际温度值,最终在LED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

智能仪器设备组装实训报告

智能仪器设备组装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仪器设备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我校组织了智能仪器设备组装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智能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掌握组装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智能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2. 掌握智能仪器设备的组装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提高学生对智能仪器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介绍智能仪器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2. 智能仪器设备的组成结构:讲解智能仪器设备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硬件、软件、接口等。

3. 智能仪器设备的组装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智能仪器设备的组装,包括电路连接、模块安装、调试等。

4. 实训项目:以具体项目为例,让学生动手组装智能仪器设备,如智能温湿度控制器、智能灌溉系统等。

四、实训过程1. 理论教学阶段:教师首先对智能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智能仪器设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组装实训阶段: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智能仪器设备的组装。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调试阶段:组装完成后,学生进行设备的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4. 项目实践阶段:以具体项目为例,让学生动手组装智能仪器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智能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2. 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智能仪器设备的组装和调试。

3. 学生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学生对智能仪器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六、实训总结1. 优点:本次实训课程安排合理,内容丰富,实践性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不足:部分学生在组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多,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指导。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查询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查询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智能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智能仪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智能仪器一台(型号:XX)2. 计算机3. 数据线4. 电源5. 实验指导书三、实验原理智能仪器是一种集测量、计算、存储和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设备。

它通过测量信号,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再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最终输出结果。

本实验主要涉及智能仪器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智能仪器与计算机连接,确保数据线连接正确。

(2)打开计算机,启动智能仪器配套的软件。

(3)根据实验指导书,设置实验参数。

2. 数据采集(1)启动智能仪器,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

(2)观察仪器显示,确保仪器运行正常。

(3)在计算机上记录采集到的数据。

3. 数据处理(1)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到计算机中。

(2)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平滑、求平均值等。

(3)分析处理后的数据,得出结论。

4. 实验结果与分析(1)根据实验要求,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绘图。

(2)观察图表,分析实验结果。

(3)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原因。

五、实验结果1. 数据采集实验过程中,智能仪器成功采集到了所需数据,数据准确可靠。

2. 数据处理通过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以下结论:(1)数据经过滤波处理后,波动性降低,稳定性提高。

(2)数据经过平滑处理后,曲线更加平滑,趋势更加明显。

(3)求平均值后,数据更加集中,误差减小。

3.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智能仪器具有较好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2)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数据质量。

(3)实验过程中,仪器运行正常,操作简便。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熟悉了智能仪器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了智能仪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3.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对智能仪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智能仪器设计实验报告版式

智能仪器设计实验报告版式

智能仪器设计实验报告题目:生物医疗仪器实验姓名:学号: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日期:2014.11.29地点:12#407A一、实验目的:1.心电测试:学习人体心电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安全事项,了解QRS 波群的特征、可进一步对心电数据进行计算处理来获得人体生理参数。

2.脉搏测量:利用指套式压力换能器,学会人体脉搏波的测量方法、观察脉搏波与心电波的区别及相互关系、观察运动对脉搏的影响,可进一步进行数据处理来获取人体的生理参数。

3.呼吸测量:利用呼吸流量传感器,测量呼吸的气体压力、流速及流量,掌握测量方法,可进一步进行一些人体生理参数的计算。

4.心音测量:利用心音换能器,测量人体的心音,观察心音波和脉搏波及心电波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5.血压测量:掌握用柯式音的原理来测量人体血压,同时得到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实现电子血压计的功能。

6.温度测量:利用温度传感器测量人体的温度,可进一步学会如何进行非线性校正。

二、实验内容/任务:1.了解人体各种生理信号的特性及其测量原理和使用的传感器2.了解各种微弱信号放大电路,如单端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等3.典型的传感器接口电路以及其它常用的电子线路4.掌握使用数据采集控制器的使用方法,深入了解以LabView或DAQFactory为平台的虚拟仪器编程技巧和方法。

5.了解人体各种生理参数的计算原理和提取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与器材:1、硬件:a、实验电路b、LabJack U12 数据采集控制器c、各种传感器:夹式心电电极、指套式脉搏传感器、呼吸流量传感器、心音传感器、血压测量套件、温度传感器。

2、软件:a、LabView 演示版b、LabJack U12采集器的驱动和应用程序。

四、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包含前面板、程序框图的截图、主要运行结果)五:实验操作(设计)要点总结:1. 实验内容丰富,实验具有代表性。

2. 体积小,便于携带,便于在课堂上进行演示,甚至便于学生在宿舍中做实验。

智能仪器原理实训报告

智能仪器原理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智能仪器原理实训,了解智能仪器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操作方法,掌握智能仪器的调试与维护技能,提高对智能仪器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训内容1. 智能仪器系统组成智能仪器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传感器:用于检测被测量的物理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2)信号调理电路: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转换等处理,以满足后续处理的要求。

(3)微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处理、运算、存储等,实现对仪器的控制和显示。

(4)显示与输出设备:将处理后的结果以图形、数字等形式展示给用户。

(5)电源:为仪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

2. 智能仪器工作原理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如下:(1)传感器检测被测物理量,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2)信号调理电路对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转换等处理。

(3)微处理器对调理后的信号进行采集、处理、运算、存储等。

(4)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在显示设备上,或输出到外部设备。

3. 智能仪器调试与维护(1)调试:在仪器安装完成后,对仪器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2)维护:定期对仪器进行清洁、检查、更换损坏的部件等,以保证仪器的稳定运行。

三、实训过程1. 实训环境(1)实训设备:智能仪器系统、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微处理器、显示与输出设备、电源等。

(2)实训软件:智能仪器控制系统软件。

2. 实训步骤(1)连接仪器各部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

(2)启动仪器控制系统软件,设置参数。

(3)进行传感器标定,确保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准确性。

(4)进行信号调理电路调试,确保信号处理效果。

(5)进行微处理器调试,确保数据处理正确。

(6)进行显示与输出设备调试,确保数据显示正确。

(7)进行仪器整体调试,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8)进行仪器维护,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结果本次实训,我们成功搭建了智能仪器系统,并对仪器进行了调试和维护。

仪器能够正常运行,满足实验要求。

2. 实训分析(1)传感器性能对仪器精度有重要影响,因此传感器标定是保证仪器精度的重要环节。

智能仪器实验实验报告

智能仪器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智能仪器的原理和功能。

2. 掌握智能仪器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学会使用智能仪器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4. 提高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智能仪器是一种集传感器、微处理器、执行器和通信接口于一体的智能化设备。

它能够自动检测、测量、处理和传输信息,实现对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

本实验主要介绍智能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智能仪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声波传感器等。

2. 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数据采集卡、计算机等。

3. 电源:直流稳压电源。

4. 其他辅助设备:导线、连接器、实验台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将智能仪器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到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

(2)检查电源电压,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3)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1)打开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设置采样频率、采样点数等参数。

(2)启动智能仪器,开始采集实验数据。

(3)观察实验数据的变化,分析实验现象。

(4)根据实验需求,调整智能仪器的参数,进行多次实验。

3. 数据处理(1)将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初步分析。

(2)使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求取平均值、方差等统计量。

(3)绘制实验数据的图表,分析实验结果。

4. 实验总结(1)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记录实验数据。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提出改进意见,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通过实验,我们成功采集了温度、湿度、光照和声波等实验数据。

(2)实验数据经过处理,得到了相应的统计量。

(3)绘制了实验数据的图表,直观地展示了实验结果。

2. 实验分析(1)温度、湿度、光照和声波等参数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2)通过调整智能仪器的参数,可以实现对实验数据的精确采集。

(3)实验数据表明,智能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总结(3篇)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仪器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智能仪器的原理和应用,我们开展了本次智能仪器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旨在提高我们对智能仪器的基本认识,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智能仪器的组成原理和基本功能。

2. 掌握智能仪器的操作方法。

3. 学会运用智能仪器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4. 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和原理2. 智能仪器的操作与调试3.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4.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1)实验人员:每组3人,共分为4组。

(2)实验仪器:智能仪器设备、电脑、实验数据采集卡、电源等。

(3)实验材料:实验指导书、实验数据记录表等。

2. 实验操作(1)智能仪器的组成和原理学习:通过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智能仪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

(2)智能仪器的操作与调试: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智能仪器的操作与调试,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

(3)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根据实验要求,采集实验数据,并使用电脑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进行了3组实验,分别为:(1)智能仪器基本组成和原理实验:通过学习,掌握了智能仪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功能。

(2)智能仪器的操作与调试实验:成功操作和调试了智能仪器,实现了实验数据的采集。

(3)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实验: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准确,经电脑软件处理后,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

2. 实验分析(1)实验过程中,各组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

(2)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仪器操作不当、数据处理错误等,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及时解决了这些问题。

(3)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智能仪器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智能仪器实习报告

智能仪器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仪器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智能仪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和维护技巧,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1. 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学习:在实习开始前,我们首先学习了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控制算法等。

通过理论学习,我们对智能仪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智能仪器的实际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智能仪器的生产车间,并亲自动手操作智能仪器。

我们学习了如何设置参数、调整测量范围、进行数据采集等操作,并在指导下完成了一些简单的项目。

3. 智能仪器的维护与维修:我们还学习了智能仪器的日常维护和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清洁、更换传感器、调试电路等维护技能。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践,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一个项目。

这要求我们团队成员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我们学会了如何分工、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分享经验。

三、实习收获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学会了如何设置参数、调整测量范围、进行数据采集等操作,掌握了智能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有助于我们提高沟通技巧,增强团队意识。

3. 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实习项目中,我们有机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这激发了我们的创新思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4. 职业素养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遵循企业规章制度,尊重工作人员,按时完成任务。

这使我们的职业素养得到了提高。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智能仪器实习,我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我们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模板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一、LabVIEW 编程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 熟悉LabVIEW 图形编程环境。

2、 熟悉前面板、方框图、快速和下拉菜单、选项板、VI 和帮助文档。

二、实验内容构建一个如图1所示的虚拟温度测量仪图1 虚拟温度测量仪 本例模拟常用的温度传感器——AD590, AD590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可将温度数据线形变换为电流信号, 其转换公式为:I k temp =⋅其中I 为电流, temp 为温度, k 为温度系数。

整个温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如下: AD590将温度数据转换为电流信号, 电流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变为数字信号, 由虚拟温度测量仪显示电流数据, 计算出温度数据并显示出来。

为了设计方便, 用一个随机数据代替温度传感器输出的电流数据, 同时假设1/k A K μ=三、 假定AD590的线形温度范围为0℃~100℃, 即273.1K~373.1K 。

四、实验步骤1、 在前面板和框图上创建、选择、删除、移动对象。

2、 单步调试代码、插入探针在程序执行时观察数据, 加亮执行观察代码执行。

3、 完成实验要求的虚拟温度计的设计。

实验结果(包括前面板, 后面板)五、实验调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实验二、LabVIEW编程实验(二)一、实验目的1.熟悉LabVIEW的循环结构、分支结构、顺序结构。

2.学会在LabVIEW中使用定时函数。

3.了解移位寄存器的使用。

4.熟悉公式节点。

5.熟悉反馈节点。

二、实验内容在掌握以上labview程序结构的基础上, 编程完成以下实例:1.while loop.vi: while循环2.feedback.vi: 反馈节点的使用3.fomular node.vi: 公式节点的使用4.register.vi, 移位寄存器的使用5、布尔case.vi:case结构, (0, 1)结构三、实验步骤1.熟悉编写虚拟子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2.熟悉教学软件中给出的应用实例。

3、编程调试实现实验内容中规定的5个实例, 实例的Front panel 和Block Diagram都在附录中给出。

智能仪器实习报告

智能仪器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 - 2023年6月15日实习地点:XX科技有限公司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旨在加深对智能仪器原理、结构、应用和维修等方面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1. 智能仪器原理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智能仪器类型,如智能传感器、智能分析仪、智能控制器等。

2. 仪器操作与维护:在实验室的指导下,我亲自操作了多种智能仪器,如光电传感器、热敏电阻、智能温度控制器等,掌握了仪器的操作流程和日常维护方法。

3. 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实际操作智能仪器,采集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并利用相关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了解了数据采集与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4. 故障排除与维修:在导师的带领下,学习了智能仪器的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方法,并亲自参与了仪器的维修工作,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的深化: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智能仪器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操作智能仪器,如何采集和处理数据,如何排除故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4. 职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实习,我了解了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职业要求,提高了自己的职业素养。

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为我国智能仪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习单位评价:实习期间,该同学表现积极,认真负责,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希望该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导师评价:该同学在实习期间表现优秀,学习态度认真,动手能力强,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

智能仪器实习报告

智能仪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仪器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仪器的原理、性能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选择了智能仪器作为实习项目。

本次实习为期两周,实习地点为我国某知名智能仪器生产企业。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智能仪器的原理、性能和应用领域;2. 掌握智能仪器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技巧;3. 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智能仪器基础知识学习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首先学习了智能仪器的相关知识,包括智能仪器的定义、分类、组成、工作原理等。

通过学习,我们对智能仪器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智能仪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智能仪器操作实践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开始了智能仪器的操作实践。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智能仪器的组装、调试、测试和故障排除等技能。

具体内容包括:(1)智能仪器的组装:根据图纸要求,我们将各个部件组装成完整的仪器。

在组装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工具,确保仪器组装的精度和稳定性。

(2)智能仪器的调试:通过对仪器的各个模块进行调试,使仪器达到最佳工作状态。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掌握了调试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智能仪器的测试:对组装好的仪器进行功能测试,确保仪器性能符合要求。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测试设备,分析测试数据,判断仪器性能。

(4)智能仪器的故障排除:针对仪器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除。

3.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操作。

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分工协作,沟通协调,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习总结通过两周的实习,我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习的总结: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及报告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及报告

《智能仪器》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班级:课程:姓名:学号: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教研室2012.3目录实验一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实验 (1)实验二温度测量实验 (7)实验三转速测量实验 (11)实验四自动量程切换实验 (13)实验一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AD774 A/D芯片转换性能。

2、了解AD774 A/D转换器等芯片与单片机的接口方法。

3、掌握用单片机、AD774以及多路模拟开关MPC508等芯片构建多路巡回数据采集系统方法及编程方法。

二、实验要求利用实验板上的AD774 A/D转换器、多路模拟开关MPC508和可编程增益放大器AD526搭建8路数据采集系统,并用实验板上的电位器提供多路模拟量输入,通过消化相关程序(“实验程序/C8051实验程序/多路开关”文件夹下SWITCH.wsp项目文件;实验程序/C8051实验程序/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文件夹下GAIN.wsp项目文件;实验程序/C8051实验程序/外部12位AD转换”文件夹下“Exte_ad.wsp”项目文件)编制采集程序,每路模拟量采集10个样点,并按顺序存放在以20H为首地址的表格中(若采用c语言编程,将数据放在ADdata[8][10]的二维数组中,8为采集路数,10为每路采集样点数)。

三、实验内容及说明放大器AD526A/D转换器AD774BC8051单片机输入电压1多路模拟开关MPC508输入电压8图1-1 多路巡回数据数据采集系统框图系统实验原理图如图1-2所示,图1-2(a)为多路模拟开关MPC508电路,图1-2(b)为可编程增益放大器AD526电路,图1-2(c)为AD774模数转换电路。

(a) 多路模拟开关MPC508电路(b)可编程增益放大器AD526电路(c)AD774模数转换电路。

图1-2 多路巡回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原理图1.多路开关MPC508MPC508(U1)为8通道多路开关,其引脚图如图1-3。

智能仪器设计实验报告

智能仪器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搭建一个基于嵌入式技术的智能仪器,了解智能仪器的整体设计流程,掌握嵌入式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嵌入式系统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智能仪器是一种集测量、计算、显示和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自动化设备。

本实验所设计的智能仪器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结合传感器、执行器等外围模块,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和传输等功能。

三、实验器材1. 嵌入式开发板:STM32F103C8T6核心板2.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3. 执行器:继电器4. 显示屏:LCD16025. 电源模块6. 连接线、焊接工具等四、实验步骤1. 系统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智能仪器的硬件和软件架构。

硬件部分包括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显示屏等;软件部分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和通信等模块。

2. 硬件搭建(1)根据设计图纸,将微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显示屏等模块焊接在开发板上。

(2)连接传感器和执行器,确保其正确连接。

(3)连接显示屏,设置合适的参数。

3. 软件编程(1)编写数据采集模块,实现温度、湿度等数据的采集。

(2)编写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转换等。

(3)编写显示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显示在LCD1602屏幕上。

(4)编写通信模块,实现数据传输功能。

4. 系统调试(1)检查硬件连接,确保各模块正常工作。

(2)调试软件程序,观察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和通信等模块是否正常。

(3)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系统参数,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硬件搭建经过硬件搭建,智能仪器各模块连接正常,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和通信等功能。

2. 软件编程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显示和通信等功能。

实验结果显示,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处理后的数据显示在LCD1602屏幕上清晰易懂。

3. 系统调试经过调试,智能仪器能够稳定运行,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在实验过程中,对系统参数进行了调整,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

智能机器结构实验报告(3篇)

智能机器结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智能机器结构的原理和设计,掌握智能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功能,以及如何通过编程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

实验的主要目标包括:1. 理解智能机器结构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2. 学习智能机器人的硬件搭建和编程技巧;3. 掌握通过编程实现机器人运动控制的方法;4. 分析和优化智能机器人的性能。

二、实验器材1. 智能机器人套件(包括机械臂、传感器、控制器、电源等);2. 编程软件(如Arduino IDE、Python等);3. 个人计算机;4. 连接线、工具等辅助材料。

三、实验准备1. 熟悉实验器材的规格和功能;2. 阅读智能机器人套件的使用说明书;3. 了解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4. 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实验内容1. 智能机器人硬件搭建(1)根据实验指导书,将机械臂、传感器、控制器等硬件连接到一起,搭建智能机器人;(2)检查所有连接是否牢固,确保电路畅通。

2. 编程实现机器人运动控制(1)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对机器人的基本运动控制,如前进、后退、旋转等;(2)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实现机器人的避障功能;(3)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并实现更复杂的机器人运动,如抓取、搬运等。

3. 性能测试与优化(1)测试机器人的运动速度、精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2)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影响性能的因素;(3)针对问题进行优化,提高机器人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运动控制通过编程,成功实现了机器人的基本运动控制,包括前进、后退、旋转等。

同时,通过传感器实现了避障功能,确保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运行。

2. 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机器人的运动速度、精度和稳定性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运动过程中的振动、传感器数据采集误差等。

3. 性能优化针对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优化措施:(1)对机器人进行加固处理,减少运动过程中的振动;(2)优化传感器数据采集算法,提高数据准确性;(3)调整控制器参数,提高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

智能仪器实验报告1. 背景介绍智能仪器是指能够通过内置的计算能力和传感器技术实现自动检测、分析和处理的仪器设备。

与传统仪器相比,智能仪器具有更高的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实时监测和反馈数据,提供更准确、高效和可靠的实验结果。

本报告将对智能仪器的应用进行分析,并通过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2. 分析2.1 智能仪器的优势智能仪器相对于传统仪器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 自动化:智能仪器能够自动完成实验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提高了实验的自动化程度。

- 即时反馈:智能仪器能够实时监测和反馈实验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 数据处理能力强:智能仪器内置了各种算法和模型,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加速和优化实验结果的获取。

- 系统集成:智能仪器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数据处理单元集成在一体,实现了系统级的集成和优化,提高了仪器的整体性能。

2.2 智能仪器的应用领域智能仪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 - 医学研究:智能仪器可以用于医学实验中的检测和分析,例如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等,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的体征和病情信息,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

- 材料科学:智能仪器可以进行材料的成分分析、物性测试等,通过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预测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范围,加快新材料的研发速度。

- 环境监测:智能仪器能够实时监测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参数,帮助环境监测部门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 工业生产:智能仪器可以在工业生产中进行质量控制和过程监测,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

3.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我们使用了一款智能化的血糖仪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和测试,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 - 数据采集:智能血糖仪可以自动采集血糖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手机APP上进行存储和分析。

- 数据分析:APP能够对血糖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显示血糖的变化趋势和异常值,同时提供数据分析的报告和建议。

智能小台灯实验报告总结(3篇)

智能小台灯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产品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智能小台灯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照明设备,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照明需求,还能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节亮度,具有节能、环保、健康等优点。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制作和调试智能小台灯,掌握相关硬件知识、软件编程以及系统调试技能。

二、实验目的1. 熟悉智能小台灯的硬件组成,包括光敏电阻、单片机、LED灯、电源模块等。

2. 掌握光敏电阻检测环境光强的原理和方法。

3. 学会使用单片机编程控制LED灯的亮度。

4. 熟悉系统调试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硬件设计(1)光敏电阻:用于检测环境光强,将其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2)单片机:核心控制器,负责AD转换、数据处理和显示控制。

(3)LED灯:根据光强信号自动调节亮度。

(4)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电源。

2. 软件设计(1)AD转换:通过光敏电阻检测环境光强,AD转换模块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2)数据处理:单片机根据AD转换的结果计算当前光强,并判断是否超过设定阈值。

(3)LED控制:根据光强信号自动调节LED灯的亮度。

3. 系统调试(1)连接硬件:将光敏电阻、单片机、LED灯、电源模块等硬件连接到电路板上。

(2)编程:编写单片机程序,实现AD转换、数据处理、LED控制等功能。

(3)调试:通过调试工具对程序进行调试,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成功制作了一款智能小台灯。

在白天和夜晚环境下,台灯能够自动调节亮度,满足不同场景的照明需求。

2. 结果分析(1)光敏电阻:实验中使用的光敏电阻能够准确检测环境光强,为LED灯亮度调节提供可靠依据。

(2)单片机:单片机程序能够准确执行AD转换、数据处理和LED控制等功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系统调试:通过调试工具对程序进行调试,确保系统在各个环境下均能稳定运行。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智能小台灯的硬件组成、软件编程以及系统调试方法。

智能仪器DAS实验报告

智能仪器DAS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智能仪器DAS实验一. 实验目的:学习、掌握编程方法,掌握智能仪器技术中的上位机控制下位机技术,掌握使用DA输出各种波形的技术,熟练使用KEIL、PROTEUS软件二. 实验内容:编写初始化程序,1)编程设置单片机波特率2400,设置好T1定时器工作模式和计数初始值,启动定时器,编程设置串口控制器SCON,PCON,使工作在方式1;编写控制程序:串口命令控制波形输出,包括以下内容:A. 串口中断接收命令控制波形输出,包括正弦波和直流信号在主程序循环查询串口接收寄存器,若接收S字符,表示产生正弦波,采用查表法输出正弦波;若接收到D字符,则产生一个直流信号。

若接收T字符,输出0电平。

B. 串口中断接收命令控制波形幅度若串口接收字符为V,表示调整幅度,此时可以输入数字,设定0~9个档次的幅度;比如在直流状态,0表示0v,9表示4.5V。

C.串口中断接收命令控制波形频率若串口接收字符为F,表示调整频率,此时可以输入数字,设定0~9个档次的周期,从1000微秒,每个数值步进对应500微秒,最大周期为5000微秒。

三. 实验原理:连线图程序框图:程序清单:#include <reg51.h>sbit DACS=P3^6;sbit DASTART=P3^7;char wave=0;unsigned char value=0;unsigned char N=0;unsigned char period=0;bitv_change=0;bitf_change=0;bit up=1;const table[]={0xFF,0xFD,0xF8,0xF1,0xE6,0xD9,0xCA,0xB9,0xA6,0x93,0x7F,0x6B,0x58,0x45,0x34,0x25,0x18,0x0D,0x06,0x 01,0x00};constP_table_h[]={((65536-500)/256),((65536-1000)/256),((65536-1500)/256), ((65536-2000)/256),((65536-2500)/256),((65536-3000)/256),((65536-3500)/256),((65536-4000)/256),((65536-4500)/256),((65536-5000)/256)};constP_table_l[]={((65536-500)%256),((65536-1000)%256),((65536-1500)%256), ((65536-2000)%256),((65536-2500)%256),((65536-3000)%256),((65536-3500)%256),((65536-4000)%256),((65536-4500)%256),((65536-5000)%256)};void main(){chari;PCON=0X80; //2400//SMOD=1;SCON=0X50; //串口模式1,可接收// SM0 SM1 SM2 REN TB8 RB8 TI RI// 0 1 0 1 0 0 0 0TMOD=0x21; //?定时器//GATE C/T M1 MO GATE C/T M1 MO//0 0 1 0 0 0 0 1TH1=256-12000000/12/16/2400;TL1=256-12000000/12/16/2400;TH0=(65536-1000)/256;TL0=(65536-1000)%256;//EX0=1; //??????0??//IT0=1; //??????ET0=1; //?????0????ES=1;EA=1;TR1=1; //?????1DACS=0;while(1){if(wave==1){TR0=1;P0=table[N]/10*(value+1);DASTART=0;DASTART=1;}if(wave==2){P0=value*22;DASTART=0;DASTART=1;for(i=100;i>0;i--);}if(wave==3){TR0=1;P0=N*(value+1);DASTART=0;DASTART=1;}}}voidisr_ser() interrupt 4 using 3{if(RI){char c;c=SBUF;if(c=='D'|c=='d'){wave=2;TR0=0;}if(c=='s'|c=='S'){wave=1;N=0;up=1;TR0=1;}if(c=='t'|c=='T'){wave=0;value=0;TR0=0;}RI=0;}if(TI)TI=0;}void isr_t0() interrupt 1 using 1{EA=0;TH0=P_table_h[period];TL0=P_table_l[period];if(up==1){if(N<20)N++;elseup=0;}else{if(N>0)N--;elseup=1;}EA=1;}四. 实验步骤:在proteus联好硬件仿真图,用KEIL编好程序,双击芯片加载程序,实现硬件仿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
班级:11050641X
学号:19
姓名:张超
实验一
1.设计VI,把俩个输入数值相加,再把和乘以20。

2.设计VI,比较俩个输入数,如果其中一个数大于另一个数,则点亮
LED指示灯。

VI子程序将积与100相加后平方
1. 设计VI ,求0到99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2. 设计VI ,求一个一维数组中所有元素的和。

3.设计VI ,计算∑=n
i x 1
!。

4.使用公式节点,完成下面公式的计算,并将结果在同一个波形图上显
y;
1
x
=x
12+
+
=ax
y.
2+
1
实验三
1.设计VI,将两个字符串连接成一个字符串。

2.设计VI,访问簇中各个元素值。

3.设计VI,利用全局变量将一个VI产生的正弦波送另一个VI显示。

4.设计VI,将含有10个随机数的一维数组存储为电子表格文件。

5.设计VI,将三角波信号生成器产生的三角波数据存储为二进制文
件。

6.在波形图上用两种不同的颜色显示一条正弦曲线和一条余弦曲线,
每条曲线长度为128点,其中正弦曲线的X0=0,△x=1,余弦曲线的X0=2,△x=5。

实验四
1.用XY图显示一个半径为5的图。

2.设计VI,用3种不同的方式产生正弦波信号。

3.设计VI,计算一个正弦信号的周期均值和均方差。

4.设计VI,计算一个方波信号的功率谱。

5.设计VI,对一个混有高频噪声的正弦信号实现低通滤波。

实验五
1.设有一压力测量系统的测量值如下。

输入压力值(Mpa):0.0,0.5,1.0,1.5,2.0,2.5
输出电压值(mV):-0.490,20.316,40.736,61.425,82.181,103.123 设计VI,实现输入压力和输出电压之间的最佳线性拟合直线。

2.设计VI,用7个布尔量组成一个七段数字码显示。

操作者可输入一
个一位整数让7段数字码显示。

3.用一个3态报警灯指示液位状态。

当液位处于上、下限之间时,报警灯显示绿色。

当液位超过上限值时,报警灯显示红色。

当液位低于下限时,报警灯显示黄色。

4.用一个随机数发生器模拟一个数据采集器,当一个数据被采集进来
后与前面相邻的3个数据进行平均。

并用一个趋势图显示进行了4点动态平均的数据变化趋势和未进行平均的数据变化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