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的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的优秀教案
【篇一:《赤壁赋》公开课教案设计(贾金凤)】
《赤壁赋》教学设计
周口中学贾金凤
假如将苏东坡连根须带枝蔓地拔起,我相信,整部中国文化史将因
之而失重。
——方方《喜欢苏东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读并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合作学习,体会本文的情感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讨论,揣摩体味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探究法、课前确定“走近苏东坡”主题阅读并确立研读小组
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课件】(2选1)
①在中国诗人中,李白太高,瑶台仙阁高不可攀;陶渊明太远,桃
花源里忽隐忽现;杜甫较近,却显太实而缺空灵;比较起来我更喜
欢苏轼,他的诗,随手拈来如飞天袖间散落的花朵,气韵生动,神
思逸飞。有豪迈酣畅的“老夫聊发少年狂”,也有缠绵多情的“十年生
死两茫茫”;有慷慨纵横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
也有冷静直观的“不识庐山真面目”;有旷达洒脱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有“若把西湖比西子”的浪漫细腻?? 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千古美文《前赤壁赋》去了解他在黄州期间艰难而不平凡这段经历里的复杂
心情。
②他仕宦一生,沉浮一生,却总对生命保持着一种热忱,他在江边
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惆怅,他在月下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的思念;他在沙场上豪言“西北望,射天狼”的威武,他在风雨
中咏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想
必大家都猜出他是谁了吧?
是的,他就是永不低头的苏轼。
国家优秀经典剧目《班昭》中的一段精彩台词说:人生“最难耐的是
寂寞,最难抛的是荣华,从来学问欺富贵,真文章在孤灯下”,这又
何尝不可以来概括苏轼在黄州期间那段苦难而又不平凡的经历。苏
轼因“乌台诗案”含冤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苏轼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黄州壮美的赤鼻矶,寄情山水、凭吊古人。在
赤壁下,他看透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奴
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
作了最精彩的诠释,那么今天就让我来欣赏其中的《前赤壁赋》这
篇千古美文,共同感受这位大文豪的心里路程。
(幕:用优美的画面及音乐背景创设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情境。)★知人论世
1.走近苏轼
2.关于“赋”
3. 写作背景
4. 释题
以上相关内容见资料
二、自主学习(检测)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
疑难解决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三、合作探究
★情感思路(3分钟)【课件】
1、阅读读全文,:感受苏轼和客人在黄州的心情的变化?试从文中
找出最能体现思想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齐读)
板书:乐甚——愀然——悲——喜而笑
乐————悲————乐
★赏“乐”之景【课件】
1、作者在第二段开头说:“于是饮酒乐甚”,请问作者因何而“乐”?(良辰美景,赏心悦目)(第一自然段)
如诗如画的美景。
古诗有云: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具,怎能不让人飘飘欲仙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四美分别对应的内容是什么。
(皓月当空,碧水万顷,月光朦胧,清风徐徐,景象澄沏,如梦境
一般)
(1)第一段写了哪些美景?能否为我们描绘这些画面?(结合诗句回答)
清风、白露、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使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不仅是“乐”,还是“乐甚”。清风水波(清爽平静)
(皎洁澄澈)
◆画面描绘,肯定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写,有的思考。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凉爽的秋风徐徐吹来,江面上荡起漾
漾微波。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了:“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清风与明月相伴,白露与水光交织,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一叶
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飘荡。这澄澈幽美、如梦境一般
的夜景,使作者飘飘欲仙,超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之中◆这句
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好?好在哪里?
徘徊:不只写出月亮令人不易觉察的缓慢移动,生动形象,而且写
出了月亮对于游人的依依眷恋,脉脉含情。
(2)文中诗人的“乐”除了表现在美景,还有哪些动词也表现了诗人泛舟秋江的快乐?
诵歌纵凌
泛舟秋江赏美景的愉悦,任凭、凌越、身心自由
(3)找出诗人主观感受的句子
浩浩乎
飘飘乎
(4)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种情景吧(齐读第一段)
★解“悲”之情【课件】
1、作者泛舟赤壁既然如此之乐,那么,他为何在第三段开头突然就“愀然”呢?(什么叫愀然?)悲从何来?(齐读第二段)
(1)来自“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词中的“美人”,“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美人”?
预设:我心里想得很远啊,眺望着美人啊,她却在天的那一边。
美人:象征圣主贤臣、美好理想。(屈原《离骚》“恐美人之迟暮”,以“香草美人”来比喻君王贤臣。)而“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句话其实是在说,皇帝啊,皇帝啊,我想念你呀,想念你,
何时才能回到您的身边去!美人比君,说明作者仍然惦念着心中的
君主,写出忠君之殷切,希望能重用自己,为宋王朝分忧。在遭受
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
甘沉沦的情怀。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一句话就是“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对苏轼来说,“美人”意味着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而此时,在“天一方”的“美人”,却成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追念。
“为什么“美人”在“天一方”
苏东坡生存的年代恰好王安石变法新党与司马光旧党斗争,由于坚
持正义,夹在两种势力中间,屡遭贬谪与磨难。这时的苏东坡因乌
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一生忠君,却被贬他乡,壮志难酬。理想不能
实现,怎能不“愀然”?
他在去世前曾写过一首《自题金山画像》:【课件】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是他人生的三处贬所,也是他人生中的三杯苦酒。在他自己看来,他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在政治上是个地地道道的
失败者。所以他“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结合文章背景,三次被贬,心已万念俱灰,只能随波逐流)
(2)来自客人悲怨的“萧声”,怎样描述“萧声”的?(齐读)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2、第三段末尾借客人之口发出了“托遗响于悲风”的感叹。客人为何
而“悲”?(齐读第三段)①来自“一世之雄”的曹操和“吾与子”的处
境对比:(古人与今人对比——英雄不在)
由眼前的水月联想到像曹操这样不可一世的英雄尚目随“大江东去”,销声匿迹,“而今安在”?何况“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的“吾与子”,只能是白添几许白发而己,悲!②悲叹生命的短暂:(人生与宇宙的对比——人生不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