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可以这样布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可以这样布置
作业可以这样布置
作业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布置作业的目标不是学生做的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更不是越难越好。布置多了,家长觉得孩子压力大、没时间;布置少了,家长担心孩子成绩下降。难度大了,后进生做不了;简单了,优等生觉得太容易。很多教师都说,自己都不会布置作业了!究竟一份好的作业如何布置?作业量如何控制?作业内容如何设计?我们可以试试这些原则。
原则1:每一道作业题的目的都要明确
布置作业,首先要明确作业是何目的,要清晰明确到每一道作业的目的、作用何在,加强作业的计划性和科学性,克服盲目和随意。
有些教师搞题海战术,相信题目做多了,知识点就熟了。其实,反复训练不见得就是巩固。
教师布置作业,一般出于以下几种目的:巩固知识点、培养学习习惯、激发探索精神、提升能力或是培养其他方面的品质等。亲爱的老师,您是出于哪个目的呢?所以,布置作业前,一定要想清楚这道作业能对孩子有什么帮助!
原则2:作业要适量,多了少了都不好
近来,教师布置多少作业,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家长见孩子作业少,会担心教师是不是不负责任,孩子的成绩会不会落下;另一方面,即使教师不布置,家长也会自己额外给孩子加料。所以,虽然减负喊得响,但不少教师还是不敢踏出那一步。
著名作家巴金写作中曾提到了他的外孙女,小学五年级,每天作业不少,常常做到晚上九点钟,中间只除去吃一顿晚饭的时间。“我算了算,她一天伏案的时间比我还多。我是作家,却没有想到一个小学生比我写得更勤奋。”
那么,作业多少量合适呢?学生花费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以分钟计算,大概相当于他的年级数乘以10,也就是说,一年级应该是10分钟,二年级应该是20分钟,依此类推。另外,老师基于明确的目的,自己先把要布置的作业做一遍,测试时间、体验难度,再根据班级孩子的情况,基本就知道该布置多少了。
原则3:高低年级布置的作业不一样
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哈里斯长期致力于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他发现,
在14~16岁的中学生中,做家庭作业的学生比不做家庭作业的学生成绩优秀。但是在小学阶段,家庭作业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不明显。
哈里斯教授认为,低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家庭作业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高年级学生则要通过家庭作业促进知识的习得和技能的强化。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刚刚走进校园,正是培养习惯的时候,对他们而言,作业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习惯的养成。
因此,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作业,让孩子更多体验、感受,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教材练习,布置作业。
原则4:作业设计要分层
哈里斯教授关于如何布置家庭作业的很多建议已被美国教育行政部门采纳,其中包括:
1.家庭作业一定要有必做部分。对于必做的家庭作业,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补偿教育机会。
2.家庭作业一定要有选做部分,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也就是说,教师布置作业需要多层次设计。
但是坦白来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可能逐个
给学生布置作业,一个班级几十个人,一人布置一份是个不小的工程,另外教师再评阅几十份不同的作业,这样的工作量是非常不现实。
那么怎么做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部分。
其次,再布置一些选作部分的,非必要掌握的拔高点的知识,给学有余力的学生。
另外,还有一些家庭作业,可供孩子们闲余时间完成。不需要孩子们去花太多的心思去掌握。甚至有时候,可以理解成一种观察,一个对话,或者是一次奇妙的出行。
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有短”,更何况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素质、智力、能力、心理因素等多方面的自然差异,对他们提出同样的标准、同样的要求,显然有些不合理,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作业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布置层次分明(指学生个体层次、知识层次)、结构合理(指题型)、题量适中(指大、小题目数)的同步作业,对学生个体层次和知识层次(“四会”层次)要分析并加以区别,不能搞“一刀切”。
教师要通过自己精心设计或选编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原则5:多种作业类型相结合
一份好的作业,是不需要家长和教师强调,学生都愿意主动完成。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要设计得丰富新颖,趣味性强一点,或是实践性、探索性强一些,让学生参与其中。
1作业要有实践性
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常言道,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好、能力高。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如:教师教作文《家乡的变化》,课前可让学生搜集家乡在物质生活、城乡建设、交通信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资料,通过体验再指导写作,学生写来言之有物,真情实感,写作水平随之提高。
2作业要有探索性
探索未知是最引人入胜、最具诱惑力的学习过程。作业设计要善于挖掘教材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生从传统模仿习题中
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教《新型玻璃》一文时,有一位语文教师设计了这样作业:“结合实际生活需要,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明新型玻璃,为人类做出贡献”。教师打破教材的局限性,结合所学知识,触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新奇中去探索、去发掘新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作业要有针对性
所有的作业练习布置都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课堂上已经熟练掌握的东西,课后可不布置或少布置,而对学生未熟练掌握的知识,课后应加强训练。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洞察学生思维中的盲区、误区,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通过作业进行巩固矫正。
4作业布要有时效性
作业不仅是单位时间内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而且是对某一阶段内重点知识的巩固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因而它应具有时效性(即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以强化和巩固当堂或一单元内所授重点、难点知识为主,不宜有过多超前或滞后的知识内容)。若某作业作为课内作业,就不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