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昆曲欣赏课程
大作业
姓名:x x
班级:文秘1201班
学号:xxxx
浅析《1699桃花扇》
我赞同第一个观点。
“由国家话剧院著名女导演田沁鑫执导,中、日、韩三国艺术家共同打造的昆曲《1699桃花扇》,不管是从表导演的角度还是从剧本改编、舞台整体风格的设计来看,都是一出既注重体现传统戏曲内涵、意蕴,又具有现代审美风格、趣味的作品。
”
江苏省昆剧院创排演出的《1699•桃花扇》,取材于清代著名戏剧家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
剧目借明末清初复社文人侯方域和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桃花扇》虽是中国古典名剧之一,但目前所有演出版本都不是“孔尚任原本”,在音乐与表演上几近失传,后人加入了很多新编内容。
《1699•桃花扇》在挖掘和整理上下工夫,恢复老戏的本来面目。
既保留了原作中清晰的故事脉络、原汁原味的昆曲唱腔,还保持了300年前昆曲盛世时行当齐全、有文有武、场面宏大的特色。
据主创人员介绍,《桃花扇》行当齐全,演出需要调动全剧院各行当的精英。
该戏重视传承,凝聚了四代人的力量。
找寻传统的同时,《1699•桃花扇》在中国戏剧舞台上进行着大胆创新。
它汇集了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和国内一流的创作团队,包括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韩国戏剧导演孙振策、文学顾问余光中等。
演员阵容包括著名的昆曲表演艺术家石小梅、胡锦芳、黄小午、柯军,还有昆剧新秀单雯、罗晨雪、施夏明以及江苏省昆剧院青年演员,他们的精彩演绎使经典老戏充满青春气息。
《1699•桃花扇》引入现代舞台技术,烘托展示传统昆曲的艺术魅力。
绚丽多姿的舞美灯光设计,出自苏绣名家制作的精美服装,营造着美轮美奂的舞台效果。
青年演员的担纲演出,在一招一式之间尽情展现出昆曲之优美。
我在网上看到观众这样评价江苏省昆剧院的演出。
“他们使古老昆曲焕发了青春活力。
”“只有把戏做好,才能以戏养人,盘活资源”,是江苏省昆剧院的共识。
新版昆曲名剧《1699桃花扇》3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保利剧院进行的3场热演,引来很多关注。
不仅仅是因为这台全新打造的昆曲名剧有着诸多看点的舞台呈现,更令人思索的是激活昆曲这个古老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力的创作机制。
这次演出配合了现代舞台的设计,可算别出心栽。
首先以两个大红色门框为
台上的重要布景,把舞台分裂成一大一小两个空间,演员穿插其中,甚有味道。
另外,演员未出场时,皆坐在台上预先摆放的椅子上,与台下的观众一同看着故事的发展,有种「我既在演,也在看」的念头。
最后,每场皆有演员「老赞礼」出来讲解部分情节,这个老赞礼并非普通「旁白」,有时候他会幻化成其中一个演员,当众挂胡子、换衣服,让大家看着他「入戏」。
三者配合起来,让观众看的时候别有一番感受。
不是简单地把一部戏当作艺术作品而是当作艺术产品来生产,是转企改制后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推出《1699桃花扇》的艺术生产理念;而“体制出观念,观念出机制,机制出人才,人才出效益”,是该集团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后在不断摸索和创新中得到的最大体会,也是《1699桃花扇》热演背后带给人们的重要启示。
①体制和机制创新
“实践告诉我们,按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只有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以创新求发展,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把创新发展当作集团建设的主旋律,坚持不懈抓下去,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接受记者专访时,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顾欣深有感触地说。
《1699桃花扇》正是在这样的创新思路下打造而成的,该剧汇集了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和国内一流的制作团队,以中、日、韩三国的艺术精英的联合阵容,为昆曲的发展前景探索着一种广阔的可能性。
这样开放的合作形式与阵容,这样的演出呈现和市场运作,如果没有该集团的文化体制改革,并在新的形势下以创新求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因为没有体制的改革,就难生发出把一部戏当作艺术产品来生产的艺术生产观念,也难以形成以市场为核心目标的创作机制,更难以在这样的创作机制下汇集和培养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人才,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②艺术生产理念创新
“在中国演出市场不景气的今天,我们拿什么产品来占领市场?”顾欣说,当他们在新的艺术生产理念下把目光锁定在昆曲《桃花扇》时,必然要思考这个问题。
身处文化企业,他们看到了昆曲这种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很有价值的东西,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然要保护传承,但要将其真正发扬光大,并不是把它放在博物馆里,而是要把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辉煌文化推广到市场上,去激活和接受检验,特别是要尽最大努力纵向地向年轻人传播,横向地向世界传播;同时,他们也看到了昆曲目前蕴藏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巨大市场潜力,因为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更需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产品。
在策划该剧尤其是进行市场论证时,他们发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很多时尚、主流、国际化的元素。
为此,他们对《1699•桃花扇》提出了“三化”——时尚化、主流化、国际化的创作营销理念。
这版本汲取多年来中国戏曲复古与革新的经验,把古老演艺与新剧场技法结合,高雅地不落俗套,舞台风格比《青春版牡丹亭》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版本的剧情处理虽然有显著缺点,但优点是基本上忠于原著结构,男女情缘只是其次,重点在于亡国之痛。
最有感染力是中段传来崇祯皇死讯,臣民纷纷戴孝致哀。
下半部就完全笼罩于国破家亡的悲情。
昆剧《1699·桃花扇》在追求原汁原味上投入了极大的努力,这不仅包括将很多老古董、真对象放置到了台上,以及让昆曲四代传人汇聚一堂并使出浑身解数,更重要的是它的演出台本直接采自孔尚任的原创文本,仅做删节而未有改动,唱腔则是对踏破铁鞋觅来的已流失了二百余年的曲谱的竭力还原。
在我看过剧之后的感受就是全剧最吸引的除了演员之外,就是精致的服饰,看得到每件衣服和剧场的布景都相当讲究,也感觉得到传统艺术,也就是现今很多「流行艺术」所没有的坚持,连主角们的妆容都是美得销魂。
舞台设计相当出色,简单而夺目,大台中有小台颇巧妙,不过用人手推台却嫌吃力和多余。
十八——廿二岁青年演员们有声有色,生旦漂亮,花脸和须生各有生动表现。
特别动人是谢幕时师生一起出场,新秀们向老师们鞠躬致敬,显出戏曲艺术新旧传承,令人期望古今交融将会不断改善。
这不仅仅是一场戏,更不是一场昆曲秀,是中国对于艺术,对于昆曲,对于传统文化的延承和创新。
我觉得《1699·桃花扇》是部很好的作品。
如果不是课程安排,我们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接触昆曲,新作品是有有心人将昆曲发扬光大,让我们年轻一辈也认识一下如此有特色的中国遗产,让中国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