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名标注文化

合集下载

地名运用特点及文化探索

地名运用特点及文化探索

地名运用特点及文化探索地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承载了人们对于某个地方的记忆、历史和文化,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

地名的运用特点和文化背景,反映了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特征,也是我们对于地域文化的了解和探索。

一、地名运用特点1.名称来源地名的名称来源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地理条件、历史事件、人物名、动植物名、神话传说等。

例如,婺源县的源自《诗经·邶风·击鼓》“婺女在野,无人之过”,平遥古城得名于“平遥之乡”的故事,苏州的名称源于古代鱼米之乡。

2.地理位置地名的运用特点还包括地理位置。

比如,大班村、小屯村、桥东街、南山公园等地名都表达了地理位置相关的信息。

大班村意为“地势高峻”,小屯村表示“地形低洼”,桥东街是以桥为界,表示东部地域,南山公园则表明了方位关系。

3.历史文化历史文化也是地名运用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历史时期和历史事件会留下不同的地名,如“寺庙街”、“市中心”等。

而一些历史文化遗址,如故宫、长城、兵马俑等,也成为了地名和城市的重要标志。

4.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地名运用特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地名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密不可分,如花会山庄、好莱坞等。

而民俗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也常以地名来表达,如“东山庙会”、“花灯节”等。

二、文化探索通过对于地名的了解和探索,可以进一步理解当地文化特色。

以下是一些例子:1.江南水乡“江南水乡”一词体现了江南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文化特色,不仅指地处长江流域的地区,更体现了江南人的精神和文化。

江南水乡的地理条件和水文化,影响了江南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2.黄山景区黄山景区是中国的一个知名旅游景区,其得名于黄山巨峰。

不仅形象地表达了地形特征,更反映了当地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

黄山景区融合了中国的山水画、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的文化特色,成为了一处文化符号。

3.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是全球最重要的艺术展览会之一,通过对于“威尼斯”地名的运用,体现了欧洲艺术和文化的特色。

地名:中华文化传承和认同的标识

地名:中华文化传承和认同的标识

地名:中华文化传承和认同的标识作者:陈鹏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27期中国地名,承载着非常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着千百年的情感传承,更是一个地方的文化符号。

对文化的传承和认同是对文化根脉的一种敬畏,而地名就是文化传承和认同的标识。

地名是历史的精髓要素之一,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称,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

中国地名体现了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区的变化、传统文化等观念,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的地名历经千年不变,有的地名则多次更换,每个地名的背后有一段故事,每个地名的后面另有一串地名。

地名的由来、命名的原则、寓意都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碎片;一个地名,就是一幅风情画卷。

反映族群分布,成为朝代名称早期的地名实际上反映了族群分布。

如商朝人,几乎将所有做过都城的地方都称为“亳”,早期迁移到的地方也命名为“亳”。

又如,山东好几个地方地名都帶“不”(音夫),其实这也是反映某一个族群的流动或者分布的特点。

再如“姑”字,江南有好几个地名有这个字,最著名的是苏州,被称为姑苏。

对“姑”字以前有几种望文生义的解释,但有学者认为“姑”没有具体意义,只是越人的发语字。

但这类地名的存在反映了某支越人的分布。

早期的地名后来成为国名,成为朝代的名称,其实开始往往是指具体的地方,例如秦、汉、魏、晋、宋等。

以“汉”为例,来源于汉水,因为有了汉水,才有了汉中等地名。

汉高祖刘邦的封地在汉中,成为汉王,之后他建立的朝代就是汉朝。

因为汉朝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的影响,基本上奠定统一中国的疆域,所以这个民族主体被称为汉族。

这些地名经历具体的事件后发展成国名,因为开国皇帝或者统治者往往会把这些地方作为发祥地,之后就成为朝代名称。

反映人口迁移,记录一段历史地名的迁移也反映人口迁移或民族的迁移。

比如刘邦的祖籍是沛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他父亲长期生活在这里。

刘邦做皇帝以后将父亲接到关中,尊他为太上皇。

地名文化

地名文化

地名文化地名是人类用来识别不同地区的语言符号,它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交往的工具,也是珍贵的文化宝藏。

我国自古流传至今的众多古地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山岭、溪渠、湖塘、风景名胜、古代遗址、高庙寺宇以及街巷道路的命名是我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生动写照。

这些古老的地理符号,是活生生的历史画卷,展示了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文化的磅礴和沧桑。

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而演变。

地名的起源非常古老。

早在上古时代具体的地名业已产生。

人们首先接触、认识的应当是他们周围的具体的地理实体名称,随着生产、生活领域的不断扩大,地名的记载也就逐渐增多,先秦时期的地名数量就已经无法估算。

人们对更多地理实体名称的总体观察和了解,将他们进行概括,归纳和升华,最终导致了“地名”术语的诞生。

地名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地名与社会文化有着不能割弃的关系,研究地名必须要联系其相依相存相灭的社会文化背景。

地名形成中包含一定的社会生活文化特点。

地名是用一定的语词表达的,是语音、字形、语义的结合体,有一定的语法结构,特定的表达手段,所以它自然成为语言学所关心的对象,这些都是地名的表层,反映的是用语言组成的符号系统的内部结构;而地名的文化内涵则应是地名的深层,反映的是地名的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

文化是语言符号系统与物理世界之间的中介物,是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是民族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符号对物理世界的反映摹写。

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的地名,常是文化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所涉猎的对象。

中国的地名文化人类自有了文字符号的那天开始,就被赋予了以语言、文字命名事物的天性。

地名正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情感、思想与道德、智慧与价值的统一体。

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进步的足迹,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民族、社会等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地名文化的概念

地名文化的概念

地名文化的概念地名文化,指的是一定区域内的地名系统所体现的文化特征和历史演变。

地名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地理、民俗等信息,是一种具有很强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

因此,探究地名文化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而且有利于维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人们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凝聚力。

在中国,地名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

从古代至今,每个地名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反映了不同的民族、宗教、风俗、历史文化的汇聚与交融。

例如,北京的地名就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地名,都是与中国历史文化、皇家建筑工艺、宗教活动等息息相关的。

另外,每个地名也有自己独特的名称由来。

如陕西的华阴市,其名称是由“华山”和“阴岭”组成的,寓意“华山之阴”而得名;湖南桂阳的“临武镇”,据传是因为明朝朱权授予蒲州临武侯爵,名称沿用至今。

这些地名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名称由来,都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名文化还具有地域特色和民俗色彩。

每个地区的地名系统都体现了其所处环境和背景的特点。

例如,中国西北一带的地名多以“沙、漠、绿洲”等自然特征命名,如甘肃的敦煌(“瓜州”)、内蒙古的额济纳旗(意为“沙漠戈壁之东”)等。

此外,每个地名还承载着当地的民俗习惯和信仰文化,如江西的湘赣两省交界处的龙虎山,据说是唐朝时期道士周吕原在此修练得道的,成为了道教文化中的一处重要圣地。

这些地名所体现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充分反映出中国地域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对于增强人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和传承至关重要。

尽管地名文化非常重要,但在现代社会中,地名普遍存在着被割裂、淡化、流失的现象。

有的地名因为政治、历史、经济等原因被改名、移位,失去了其历史文化内涵。

有的地名因为发音难、太土等原因而改名,对当地文化乃至国家文化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现状下,保护和传承地名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通过城市地名提升城市文化

如何通过城市地名提升城市文化

如何通过城市地名提升城市文化[摘要]地名是一种信息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文化、民俗等状况,通过研究地名可以了解许多当地的历史文化。

本文以普洱市地名为例,分析如何通过城市地名提升城市文化。

[关键词]城市地名城高文化思考地名是指代大小地域的一种语言符号,属于语言中的专有名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的指称。

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同时,地名是人类活动的缩影,它本身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地理和特有的文化,是一种信息载体。

著名作家冯骥才在《地名的意义》一文中曾这样表达地名的意义:地名“有着和生命一样丰富和深刻的含意”、“一个地方自有地名才算是真正的诞生”、“地名中又潜在一种凝聚力、亲和力,还有复杂的情感”、“地名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

地名是一种信息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文化、民俗等状况,通过研究地名可以了解许多当地的历史文化,并加深对语言规律的认识,有助了解民族心理特征和民族文化。

一、城市地名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地名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疆域政区等变化,更体现了一种传统文化等观念,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洱市作为云南国土面积最大的、生物资源最为丰富、少数民族最多、唯一与老挝、越南、缅甸三个国家接壤的地市、山川秀丽、风物神奇、历史悠久、文化绚丽、自然资源富丽、人文资源丰富、优势突出、潜力巨大。

普洱文化在云南文化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普洱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李娅玲.普洱文化地位和研究价值刍论[J].思茅师专学报,2009,4:33-37.]地名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要提高地名文化意识。

就分析思茅更名为普洱的这一举措,2007年4月8日零时,思茅市出于“尊重历史,实现渊源认同;尊重少数民族意愿,实现民族认同;尊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愿,实现社会认同”三方面的缘由,正式更名为普洱市,使得思茅市借声名远播的普洱茶这一古老品牌之名,一举改名天下知。

地名文化进校园宣传牌内容

地名文化进校园宣传牌内容

地名文化进校园宣传牌内容
牌面内容:
1.引言:
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校园!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地名文化的珍贵载体。

让我们一同探索校园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2.校名由来:
我们学校的名字源于何处?原来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XXX 学校的名字取自于(地名/人名/历史事件),反映了我们学校的独特魅力。

3.标志建筑:
校园内的建筑是否有着特殊的命名来历?例如,图书馆、礼堂、教学楼等,每座建筑都有着它独特的地名文化。

4.名人纪念:
我们学校是否有过杰出的校友或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是否留存在校园的地名中?让我们一同缅怀,感受名人的光辉。

5.历史足迹:
学校周边是否有古老的地名或历史文化遗迹?这些建筑或地名可能见证了历史的风雨,也是我们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6.地名故事:
探寻校园内每个地名背后的故事,或是与历史相关,或是源于传说。

这些故事将我们带回过去,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校园的文化积淀。

7.文化活动:
学校是否定期举办与地名文化相关的活动?参与这些活动,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为校园增色添彩。

8.参与互动:
欢迎大家分享对于校园地名文化的看法和了解,我们期待着你的参与,一同让这份文化传承延续下去。

结语:
校园是地名文化的载体,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故事。

让我们共同发现、共同探索,让地名文化在校园里绽放光彩,成为我们学子学习成长的精神家园。

地名文化宣传标语

地名文化宣传标语

地名文化宣传标语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这地名文化宣传标语那点儿事儿!你想想看啊,地名可不单单是几个字那么简单,那背后藏着的故事、情感和历史,那可老深了去了!就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经历一样,每个地名也都有着它独一无二的魅力。

比如说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它们的名字就像是岁月沉淀下来的宝藏。

走在那些古老的街道上,你仿佛能听到千百年前的脚步声和喧闹声。

像长安,多有韵味的名字啊,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那繁华的盛世,那车水马龙的景象。

这名字就像是一个时光的入口,带你穿梭回过去。

再看看那些有着美丽自然风光的地方,它们的地名就像是大自然赋予的礼物。

比如黄山,一听到这个名字,你是不是就仿佛看到了那雄伟的山峰和奇特的岩石?还有漓江,哇,那如诗如画的江水立马就浮现在脑海里了。

一个好的地名文化宣传标语,那可真是太重要了!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人们对那个地方的向往和好奇之门。

比如说“好客山东”,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一下子就把山东人的热情好客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人忍不住就想去山东走走,感受感受那股热情劲儿。

又或者“七彩云南”,哇,这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云南是个色彩斑斓、充满神秘和浪漫的地方。

让人想要去探寻那七种色彩背后的故事和美景。

咱再想想,如果没有这些生动有趣的地名文化宣传标语,那得多无趣啊!就好像一个人没有了个性,泯然众人矣。

那还有啥吸引力呢?所以说啊,我们可得重视这些地名文化宣传标语,要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让更多的人通过这些标语了解我们的地名文化,爱上我们的大好河山。

你说,这地名文化宣传标语是不是特别神奇?它能让一个地方变得鲜活起来,变得让人向往。

这就像是给一个地方注入了灵魂,让它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几个字的力量,它能带来的影响那可大了去了。

它能吸引游客,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让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更加用心地去创作这些地名文化宣传标语呢?让它们更有创意,更能打动人。

地名的文化意义

地名的文化意义

地名的文化意义
地名的文化意义
地名是一座城市、一片区域、一个国家的象征,它包含着深刻而又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底蕴。

无论是地理上还是历史上,一个城市的地名都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历史沿革,还反映了这个地区的文化价值观。

一个城市的地名可以反映出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反映出当地民族的认知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其歷史悠久的特色。

比如,“京”在汉语中表示“京城”,历代中许多朝代都将此作为都城的名称,这说明当时的集权文化仍在持续发展,决定了当地政治文化的定位。

一个城市的地名还可以反映出当地地理特征的变化,比如“浙江省”地名的由来就是从“浙”,表示此地水流湍急,易发生涨潮等现象;“江”表示此地又多河流汇集;“省”的历史渊源,则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文化,即道路或区域被政府分管。

因此,一个城市的地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可以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以引爆当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地名文化遗产鉴定

地名文化遗产鉴定

地名文化遗产鉴定地名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文化、民俗等深厚内涵,对社会具有重要价值的地名。

这些地名不仅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文化记忆,还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地名文化遗产的鉴定工作对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名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征地名文化遗产是人类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留下的重要符号,具有鲜明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

地名文化遗产的鉴定不仅仅是对地名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保护和传承。

1.地名文化遗产的概念:地名文化遗产是指在地域范围内,由人们用以标识地理空间的名称,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出该地区的特殊地理、历史、人文特征的名称。

这些地名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记忆,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地名文化遗产的特征:(1)反映历史和文化:地名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对地理地貌的描述,更是对当地人文历史、传统文化的反映。

通过地名的研究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等重要信息。

(2)地理特征明显:地名文化遗产的命名方式往往与地理环境有密切联系,反映出该地区的地貌、气候、植被等特征,具有地理学的独特性。

(3)社会文化意义深远:地名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标识,更是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地名蕴涵着民间传说、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丰富内容,对于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二、地名文化遗产的鉴定方法与标准对地名文化遗产进行鉴定,需要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科学评估地名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特征,确定其是否具有文化遗产的价值。

下面将介绍的方法与标准。

1.研究地名的历史渊源:地名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其背后往往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通过对地名的历史沿革、命名来源、语言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其所反映的历史文化内涵。

2.考察地名的地理特征:地名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当地的地貌、气候、植被等地理特征。

对地名的地理含义进行深入解析,可以揭示地名背后所蕴含的自然环境特征。

3.分析地名的社会文化意义:地名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对地理空间的标识,更是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地名中体现的军事文化

地名中体现的军事文化

地名中体现的军事文化中国历史上,军事文化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军事文化影响着国家的战略决策、经济建设、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

许多地名中都体现了当地的军事文化。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名中体现的军事文化。

一、城池:古代城池是军事的重要设施,城池的高低、坚固程度直接关系到城池的防御力。

中国历史上许多文化名城都是以城池命名的。

比如北京的天安门,原是明代的皇城,其城门高大、坚固,可抵御外敌入侵。

而西安的明城墙、唐城墙,都是以唐、明年间的城池为蓝本修建而成。

二、关、隘:古代关卡、隘口是军事要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御和攻击的重要战略要点。

中国众多地区的关和隘口因地势险要,成为历史上军事争夺的焦点。

比如四川的峨眉山下的峨眉关、陕西的秦岭大山深处的凤翔关、国家级风景区黄山的柿子岭、长城的妫池关等,都是具有重要军事文化历史价值的地名。

三、军事建筑:军事建筑是一种具有军事功能的建筑,也是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上许多军事文化建筑都在地名中得以体现。

比如北京的故宫,就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位于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于七世达赖喇嘛在公元1645年开始建造,是西藏最重要的古迹之一。

在浙江省临安市,有一座南宋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塞——天目山。

四、兵器:地名中体现的军事文化除了城池、关、军事建筑外,兵器也是一个重要的体现形式。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兵器,其中不乏许多是有名的军事文化遗产。

比如位于山东省的曲阜市孔庙,其中馆藏的千年古刀“史迪奇”就是著名的兵器之一。

还有被誉为中华第一剑的蜀山剑、号称古代银刀王的左轮银刀等。

总之,地名中体现的军事文化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它们承载着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些地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透视地名用字的文化内涵

透视地名用字的文化内涵

透视地名用字的文化内涵作者:冯婉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05期一、地名用字反映文化内涵汉字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

例如,古代的“玉”部字和“车”部字,分别反映了我国的玉石文化和车马文化。

透过汉字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到其承载着的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

数万年来,人类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创造了各种类型的文化,这些文化因地域、民族和其它种种因素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所以文化史上讲到文化类型往往要冠以地名或民族名,例如,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或汉文化、楚文化。

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它们往往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显示出文化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

从古至今,汉字经过整理和简化,许多地名用字先后发生了许多变化,其内涵也有许多改变,但仍有一些延续了古代或近代的文化内涵。

下面以大石桥市各地名用字为例谈谈其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大石桥市自然地理和地名情况大石桥市隶属于辽宁省营口市,位于营口市的北部,辽河下游左岸。

东与海城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毗邻,南与盖州市接壤,西临营口市老边区,西北与盘锦市的大洼县隔河相望。

大石桥地处东经122°05′至123°00′,北纬40°19′至40°56′之间。

现辖2个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13个镇,4个管理区,19个居民委员会,253个行政村,总人口73万,其中城镇人口22万,农村人口51万。

有汉、满、蒙、回、朝鲜等民族。

面积约1610平方公里。

大石桥市历史悠久,永安乡西田村的金牛古猿遗址是30万年前古猿人生活、劳动、创造灿烂古代文化的史迹,证实了大石桥市乃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市内各地区地名用字有“沟”“集”“市”“屯”“庄”“堡”“房”“窑”“营”“村”“台”“大厦”“市场”,这些地名用字承载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大石桥市地名用字文化内涵考察(一)地名用字与历史文化景观地名用字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景观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某些地名用字我们可以看出某地区的聚居地的地理地貌情况。

文化地名知识点

文化地名知识点

文化地名知识点一、什么是文化地名文化地名是指与某一文化相关的地方名称,它承载着历史、文化、人文等方面的信息和传统。

这些地名通常以某种特定的文化符号命名,反映了当地的历史、风俗、传统、信仰等方面的特征。

二、文化地名的分类 1. 宗教文化地名:如佛教名山、道教庙宇、基督教教堂等,这些地名反映了当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2. 历史文化地名:如古城、历史名胜、遗址等,这些地名记录了当地的历史事件、英雄人物、文化传承等。

3. 民俗文化地名:如民族习俗节日、传统工艺、民间艺术等,这些地名反映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民间文化。

4. 文学艺术地名:如文学名人故居、文学作品中的地名等,这些地名与文学艺术创作有关,代表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氛围。

5. 音乐舞蹈地名:如音乐剧院、舞蹈团体、音乐学院等,这些地名与音乐舞蹈相关,体现了当地的音乐文化和舞蹈艺术。

6. 教育科研地名:如大学、科研机构、图书馆等,这些地名代表了当地的教育水平和科研实力。

三、文化地名的重要性 1. 历史记忆的传承:文化地名作为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一个地方的兴衰、变迁和发展,它们帮助人们了解过去并传承历史记忆。

2. 文化传统的延续:文化地名承载着特定文化的符号和象征,通过这些地名,人们可以了解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

3. 地域文化的宣传:文化地名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独特文化,它们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它们来宣传和推广当地的地域文化。

4. 旅游资源的开发:许多文化地名具有旅游价值,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因此,对这些地名的保护和开发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四、文化地名的保护与利用 1. 加强法律法规的保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文化地名进行保护,禁止破坏、恶意更名等行为,同时加强文化地名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地名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对文化地名保护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3. 开展研究与保护工作:加强对文化地名的研究和整理工作,挖掘和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文化地名,并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利用。

地名的文化内涵 河南地名用语的文化内涵

地名的文化内涵 河南地名用语的文化内涵

地名的文化内涵河南地名用语的文化内涵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或居民点命的名称。

地名是人类社会消失以后相互交往、生产生活的产物,是人们依据自己的观看、熟悉和需要,对四周的地理实体加以区分和支撑,所赐予的共同商定的语言符号。

地名往往带有长久和稳定的特征,尽管人类社会不断进展变化,一些民族迁徙或消逝,语言分化或融合,但地名却世代相传,变化不大,较完整地保存了地名命名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所以很多地名成为民族文化史中的珍贵遗产。

地名作为人类活动的缩影和聪慧才智的结晶,是一种文化信息的载体,是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

众所周知,地名和人名都属于词汇中的专出名词,但地名还拥有其他专出名词所不具备的特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因素。

“由于地方的命名、地名的沿革,都与地方的地理方位、地方的历史沿革、地名所反映的地方民俗等方面有关……牵涉到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学问。

”因而,通过对地名的讨论,可以发觉很多有关历史、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民族、语言、宗教信仰等珍贵的资料。

河南位于中原核心地带,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就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同样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

河南现有127个县(市),各县市名称的形成有三个高峰期,即秦汉38个、隋唐五代25个,民国、新中国各16个,其余则由其他时间形成,这就是各县(市)名称命名的大致状况。

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化看,地名的命名都是有其缘由的,或是纪念某物,或是表明某个位置,或是描述某些地理特征,或是寄予某种意义,或是由于生产、生活,或是当地的方言俗语等,这都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亲密相关。

地名与地理分布及地理特征的关系当人们为某地或部落命名时,多考虑当地的地理特征,以该地某一突出之山川、海洋的位置命名,有些描摹其外形外貌,有些是明确其位置,有些取当地的性质特点,因而可以看出地名多反映当地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中国地名的文化内涵

地名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体现。

可见地名不是纯粹的地理现象,而是典型的社会现象和文现象,也是词汇学和社会语言学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地名中民俗文化的印记地名是不同历史时代的产物,它与历史社会文化的联系时千丝万缕的,从地名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历史长河的踪迹。

1.神话特色的地名中国神话是中华民族对自然的膜拜与理解,是对自然之谜的假想,因而这些假设便会渗透到与之有密切联系的地名文化中。

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初民就对天地山河的形成以及人类起源等问题进行过思考,产生了创世神话传说。

现今河南桐柏县有盘古山,当地传说是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该县群众每逢三月三还上山祭祀盘古爷。

盘古山以南约三十里,有座“八子山”,八个山峰,传说是盘古八个儿子灵魂的栖息地。

另外,在中国神话中,西王母是最为人所熟知的女神仙,玉皇大帝的信仰兴起后,人们便将其称为王母娘娘。

有关她的神话传说地名很多。

新疆的天山天池,古籍中称为“瑶池”,传说是西王母宫殿。

山东有王母池、王母泉;甘肃的回中山,相传是王母娘娘宴请穆王的地方,故又得名为“王母宫山”。

这些地名是古人对天神崇之情的体现,包含了初民祈求天神保护和赐福的愿望。

2.祈福文化特色的地名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有求福寿,昌盛的心态,常用许多美好的言词来祝人们长寿。

如:寿比南山,福如东海,福寿无疆等。

这种喜好也反映在地名中,“寿”“吉”“福”等吉祥词语也频繁出现在地名中,借以寄予福寿、昌盛、吉利的良好愿望。

如:寿宁县、寿安山、万寿桥以“寿”为名,祈求多寿,昌盛街、昌乐县、昌瑞山等以“昌”为名,希冀安康繁华,这些遍及各地的地名中,充满了吉祥的词语,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美好幸福生活追求的社会反映。

同时,历史上的中国,朝代更迭,战乱不断,致使民生凋敝,饿殍遍野,民不甚其苦,于是人们便产生了祈求天下太平,安宁的心态,并将这种心态流露在所居住的地方。

在现代地名中不难发现“太平”“永宁”“永和”等象征和平安宁的词语出现了很多。

中国34个省市区文化符号,长知识了!(完整版)

中国34个省市区文化符号,长知识了!(完整版)

中国34个省市区文化符号,长知识了!(完整版)每个地域都有独特的文化特色,从美景、美食到特产、人文,各方面都有别样精彩,这些独特的文化久而久之就成为其专属符号。

但你知道家乡的文化符号吗?真的了解自己的家乡吗?人民日报官方微信评出了中国34个省市区的文化符号,一起广闻博识看看吧~ 34个省区市文化符号【北京文化】景观天安门广场、北京故宫(紫禁城)、天坛、颐和园、八达岭长城、香山美食京菜(京酱肉丝为代表)、全聚德烤鸭特产景泰蓝、牛栏山二锅头人物慈禧太后、老舍其它京剧、胡同、京油子、北漂、中关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京片子(北京话)【天津文化】景观五大道、古文化街(津门故里)、盘山、黄崖关长城、独乐寺、海河外滩美食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特产独流老醋、杨柳青年画、泥人张、果仁张人物霍元甲其它曲艺之乡、卫嘴子、滨海新区、南开大学、天津话【河北文化】景观避暑山庄、承德外八庙(普陀宗乘之庙为代表)、山海关、白洋淀、苍岩山、赵州桥美食河间驴肉火烧、坝上莜面特产承德露露、衡水老白干、槐茂酱菜人物刘备、赵匡胤其它燕赵大地、河北梆子、评剧、吴桥杂技、邢台梅花拳、围场狩猎、地道战【山西文化】景观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北岳恒山(含悬空寺)、雁门关、晋祠美食山西刀削面、太原头脑特产山西陈醋、杏花村汾酒、推光漆器、龟龄集人物关羽(关圣帝君)、狄仁杰其它晋剧(山西梆子)、道情戏、上党八音会、晋商、煤老板、晋语【内蒙古文化】景观呼伦湖、阴山、大兴安岭(鲜卑山)、五当召、响沙湾、居延海(含黑水城)美食手把羊肉、涮羊肉特产马奶酒、鄂尔多斯羊绒人物成吉思汗、江格尔其它安代舞、呼麦、蒙古长调民歌、蒙古包、敖包、那达慕、蒙古帝国、蒙古语【辽宁文化】景观沈阳故宫、千山、医巫闾山、老虎滩、大笔架山、桓龙湖(含五女山山城)美食辽菜(小鸡炖蘑菇为代表)、老边饺子、沟帮子熏鸡特产关东烟、柞蚕丝绸、辽阳塔糖人物努尔哈赤、张学良其它二人转、铁岭小品、海城高跷、奉系军阀、辽宁大学、“钢都”鞍山【吉林文化】景观长白山天池、松花湖、满洲国皇宫、丸都山城、六顶山、净月潭美食狗肉酱汤、延边冷面特产人参、紫貂皮、鹿茸、乌拉草、椴树蜜其它雾凇、伽倻琴、长鼓舞、高句丽王国、吉林大学、长影世纪城、长春一汽【黑龙江文化】景观太阳岛、中央大街、镜泊湖、五大连池、小兴安岭、珍宝岛美食哈尔滨红肠特产刺五加、三花五罗、猴头蘑人物完颜阿骨打其它龙江剧、扎龙丹顶鹤、冰雕、北大荒、渤海国、亚布力滑雪场、漠河北极村、哈尔滨工大、“油都”大庆【上海文化】上海外滩、东方明珠塔、豫园、淀山湖、静安寺、佘山美食本帮菜(油爆河虾为代表)、南翔小笼包特产露香园顾绣、城隍庙梨膏糖人物黄道婆、黄金荣其它十里洋场、青红帮、崇明岛、浦东新区、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东方卫视、上海话【江苏文化】景观苏州园林(拙政园为代表)、太湖、秦淮河(秦淮八艳)、紫金山、瘦西湖、茅山(三茅真君道场)美食苏菜(清炖狮子头为代表)、南京板鸭特产苏绣、云锦、镇江香醋、洞庭碧螺春、阳澄湖大闸蟹人物其它鱼米之乡、昆曲、华西村、南京大学、吴语【浙江文化】景观杭州西湖、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天台山(含国清寺)美食浙菜(东坡肉为代表)特产绍兴花雕酒、湖笔、西湖龙井、金华火腿、浙贝人物西施、鲁迅其它越剧、温州商人、横店影视城、义乌小商品城、浙江大学、河姆渡文化【山东文化】景观东岳泰山、曲阜三孔、崂山、蓬莱阁(八仙过海)、成山头、刘公岛美食鲁菜(九转大肠为代表)、德州扒鸡特产阿胶、潍坊风筝、张裕葡萄酒人物孔子(儒家始祖)、孟子其它齐鲁大地、吕剧、山东快板、柳子戏、聊斋、梁山好汉、“泉城”济南【安徽文化】景观黄山、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巢湖、齐云山、天柱山、八公山美食徽菜(火腿炖甲鱼为代表)、符离集烧鸡特产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红、古井贡酒、徽墨、宣纸人物包拯、朱元璋其它黄梅戏、凤阳花鼓、徽州牌坊、徽商【福建文化】景观武夷山、鼓浪屿、湄洲岛、福建客家土楼、太姥山、泉州开元寺美食闽菜(佛跳墙为代表)、沙县小吃特产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片仔癀、脱胎漆器人物林默(妈祖天后)、郑成功其它高甲戏、惠安女、石狮服装城、闽语、厦门大学、“榕城”福州【江西文化】景观庐山、龙虎山(含天师府)、滕王阁、鄱阳湖、井冈山、三清山美食赣菜(三杯鸡为代表)特产庐山云雾茶、景德镇瓷器、李渡毛笔、四特酒、通心白莲、玉山罗纹砚、婺源龙尾砚、星子金星砚人物陶渊明、王安石其它赣剧、采茶戏、婺源傩舞、樟树药材、赣语【河南文化】景观中岳嵩山(含少林寺)、龙门石窟、殷墟、云台山(竹林七贤)、红旗渠、王屋山(愚公移山)美食洛阳水席、道口烧鸡特产信阳毛尖、杜康酒、唐三彩、朱仙镇年画人物老子(道家始祖)、杜甫其它豫剧、河南坠子、少林武术、洛阳牡丹、南街村、仰韶文化【湖北文化】景观黄鹤楼、武当山(真武大帝道场)、三峡大坝、洪湖、大洪山、纪南故城美食鄂菜(红烧木琴鱼为代表)、热干面、汉江鱼宴特产武昌鱼、孝感麻糖、毛坝漆、洞茶(羊楼洞茶叶)、园林青酒人物屈原、王昭君其它汉剧、屈家岭文化、武汉大学、“江城”武汉【湖南文化】景观武陵源、凤凰古城、岳阳楼、洞庭湖、南岳衡山、岳麓山(含岳麓书院)美食湘菜(腊味合蒸为代表)特产湘绣、浏阳花炮、君山银针、湘莲、芙蓉王香烟人物毛泽东其它花鼓戏、汨罗龙舟、辣妹子(湘女多情)、湖南卫视、湘语、湖南大学、“星城”长沙【广东文化】景观白云山、丹霞山、开平碉楼、肇庆星湖、湖光岩、深圳华侨城美食粤菜、沙河粉特产粤绣、端砚、凉茶人物黄飞鸿、孙中山其它粤剧、英歌、潮商、粤语、广交会、中山大学、“花城”广州【海南文化】景观天涯海角、五指山、万泉河、三亚南山、南湾猴岛、东山岭美食海南鸡饭特产黎锦、椰子、菠萝蜜、山兰酒、水满茶、鹧鸪茶人物海瑞其它琼戏、打柴舞、船形屋、红色娘子军、珊瑚礁(南海诸岛)、黎语【广西文化】景观桂林漓江、灵渠、北海银滩、涠洲岛、德天瀑布、桂平西山美食桂林米粉、巴马香猪特产茴油、桂皮、壮锦、南珠、三花酒人物刘三姐其它桂剧、壮剧、彩调、平话、壮语、“绿城”南宁【重庆文化】景观大足石刻、丰都鬼城、白帝城、缙云山、长寿湖、大宁河小三峡美食重庆火锅特产涪陵榨菜、合川桃片、老鹰茶、綦江红梅人物秦良玉其它铜梁龙舞、秀山花灯、川江号子、龙门阵、棒棒军、红岩、重庆大学、“山城”重庆【四川文化】景观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九寨沟、剑门蜀道美食川菜(鱼香肉丝为代表)、麻辣烫特产蜀绣、五粮液、泸州老窖、川贝人物邓小平、朱德其它天府之国、川剧(含变脸)、卧龙大熊猫、三星堆文化、四川话、“蓉城”成都【贵州文化】景观黄果树瀑布、梵净山、红枫湖、黔灵山、赤水河、娄山关美食肠旺面、花江狗肉特产茅台酒、董酒、刺梨酒、都匀毛尖、独山盐酸菜人物奢香其它布依戏、侗戏、蜡染、芦笙节、杀鱼节、夜郎国【云南文化】景观石林、滇池、点苍山、洱海、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美食过桥米线、汽锅鸡特产普洱茶、滇红、云南白药、红塔山香烟人物郑和、阿诗玛其它滇剧、孔雀舞、泼水节、大理国、东巴文、“春城”昆明【西藏文化】景观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珠穆朗玛峰、雅鲁臧布大峡谷、三大圣湖(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美食糌粑特产酥油茶、青稞酒人物松赞干布、格萨尔王其它世界屋脊、剌麻教、臧戏、热巴舞、唐卡、哈达、雪顿节、吐蕃帝国、古格王国、藏语【陕西文化】景观兵马俑、西岳华山、终南山(南极仙翁道场)、黄帝陵、法门寺、大小雁塔美食羊肉泡馍、陕西凉皮、葫芦鸡特产西凤酒、甑糕、水晶饼人物秦始皇、汉武帝其它黄土高坡、秦腔、信天游、安塞腰鼓、陕北窑洞、西安交大【甘肃文化】景观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嘉峪关、麦积山石窟、崆峒山、乌鞘岭美食兰州拉面、天水猪油盒特产岷归、纹党、洮砚、夜光杯、狼牙蜜、陇南春人物伏羲其它河西走廊、兰州太平鼓、曲子戏、凉州贤孝、黄头回鹘(裕固人)【青海文化】景观青海湖、塔尔寺、日月山、察尔汗盐湖(含万丈盐桥)、果洛山、唐蕃古道美食甜醅、狗浇尿油饼、蜂尔里脊特产西宁毛、西宁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花、湟鱼人物马步芳其它聚宝盆(柴达木盆地)、花儿会、土族波波会、可可西里臧羚羊、三江源【宁夏文化】景观贺兰山(含西夏王陵)、沙坡头、沙湖、六盘山、牛首山、须弥山石窟美食馓子、烩羊杂碎特产滩羊皮、枸杞、甘草、贺兰石、发菜人物李元昊其它塞上江南、口弦、回回帽、西夏国、党项文、镇北堡影视城【新疆文化】景观天山天池、葡萄沟、火焰山、喀纳斯湖、博斯腾湖、魔鬼城(乌尔禾风城)美食烤羊肉串、香馕特产哈密瓜、和田玉人物玛纳斯、阿凡提其它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林、坎儿井、木卡姆艺术、开斋节、古尔邦节、高昌国、维吾尔语【澳门文化】景观澳门历史城区、大三巴牌坊、观光塔、葡京赌场、妈阁庙美食葡式蛋挞、水蟹粥、猪扒包特产葡国葡萄酒其它东方赌城、海上花园、七子之歌、澳门科技大学【香港文化】景观星光大道、香港迪士尼乐园、维多利亚港、太平山、金紫荆广场美食丝袜奶茶、菠萝油、车仔面、鱼蛋粉特产海产品人物张国荣其它东方之珠、香港大学、铜锣湾、尖沙咀、兰桂坊、TVB【台湾文化】景观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101、太鲁阁美食卤肉饭、蛤仔煎、凤梨酥特产高山乌龙茶、槟榔其它高山族、台湾大学、云门舞集、《乡愁》、台湾偶像剧、台湾腔总结的太全面了,值得收藏!也别忘了发给身边的朋友们看看,一起纵览全国各地的文化符号,补充家乡文化吧!来源:全球美景照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河南各城市文化符号

河南各城市文化符号

河南各城市文化符号
展开全文
郑州:黄帝、商、少林寺(少林功夫)、嵩山、郑国。

洛阳:河图洛书、周礼、夏商周汉魏晋隋唐五代、“中国”、汉魏文章、科举制度、儒释道、程氏理学。

开封:夏、大宋、清明上河图。

安阳:殷商、甲骨文、司母戊大方鼎。

商丘:燧人氏、火文化、商汤、宋国、庄子。

南阳:谋圣姜子牙、商圣范蠡、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

焦作:太极拳、竹林七贤。

许昌:夏、三国许都、钧瓷。

平顶山:汝瓷。

周口:伏羲太昊陵、老子。

漯河:贾湖遗址、许慎《说文解字》。

驻马店:盘古创世纪、嫘祖、李斯。

信阳:孙叔敖、春申君、司马光、陈元光、王审知、信阳毛尖。

三门峡:仰韶文化、黄帝文化、函谷关。

鹤壁:朝歌。

濮阳:颛顼、舜、仓颉、中华第一龙。

新乡:牧野之战、张良刺秦、陈桥兵变。

济源:愚公移山。

文化符号知识:地图中的文化符号与地域文化传承

文化符号知识:地图中的文化符号与地域文化传承

文化符号知识:地图中的文化符号与地域文化传承地图中的文化符号与地域文化传承地图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它能够反映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常常代表着当地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特色。

通过地图上的这些符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加深我们对于地域文化的认知。

本文将从地图中的文化符号角度探讨地域文化传承的问题。

地图上的文化符号包括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地图标注中的文字与图标。

文字地标可以指示出不同地区的名称、边界、景点、道路、建筑、交通等。

地图上的各种图标也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比如各种宗教建筑、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市政设施等等。

通过这些文化符号不仅可以让人们方便地了解各地的地理特征与方位,更可以深入地认知到地域文化的内涵。

地图上的文化符号也反映出当地的文化传承。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特色,这些都可以通过文化符号进行表达。

比如,在中国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如红色的五角星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富有南方特色的狮子头则代表着和谐的福建、南京等地方。

这些文化符号的出现都是源于地方特有的文化传承。

地理位置的不同也导致了地域文化的不同。

地图上的文化符号有助于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域文化的差异。

比如,南方地区常见的“园林”文化,以及江浙一带的“水乡”文化,都以自然的形式体现出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依存。

而北方地区常见的建筑,如天安门、故宫等等则代表着中华民族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与民族自豪感。

从地图中的文化符号角度来看,地域文化的传承并没有被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所限制。

即使隔着千里万里,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文化符号,深入地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与文化。

这些文化符号也成为了地域文化传承的记录。

例如:当我们通过地图上的文化符号了解了一些地区的文化内涵以后,我们可以结合地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发扬与传承这些文化传统,同时也可以创新出更适合当代发展需要的新的文化形态。

乡村地名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

乡村地名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

乡村地名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乡村地名对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承载着乡村社会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统,是人们对过去生活方式的记忆和追溯。

乡村地名作为地理符号,记录了乡村地域的特点和变迁,反映了乡村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貌。

首先,乡村地名是历史文化的见证。

在乡村地名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具有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名字,如古村落的名称、古建筑的所在地、特定历史事件留下的地名等,这些地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遗产,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通过研究和保护乡村地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乡村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乡村地名反映了乡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

乡村地名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物产、风土人情等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以农作物命名的地名,可以反映出该地的农业特点和主导产业;一些以山川河流命名的地名,可以反映出该地的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

乡村地名的语言形式、命名方式和内涵背后都蕴含着乡村社会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通过研究和传承乡村地名,可以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最后,乡村地名具有地方认同和社会凝聚的作用。

乡村地名是乡村社区和村庄的标志和象征,是居民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源泉。

乡村地名代表着乡村居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是乡村社会凝聚力和社区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乡村地名,可以增强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我认同,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地名对于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保护乡村地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乡村社会的历史和文化,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和乡村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地名标注文化(新语)
管璇悦
“东直门,挂着匾,隔(jiè)壁儿就是俄罗斯馆。

俄罗斯馆,照电影,隔壁儿就是四眼井。

四眼井,不打钟,隔壁儿就是雍和宫。

雍和宫,有大殿,隔壁儿就是国子监……”这首《东直门挂着匾》创作于民国初年,是老北京小时候常哼唱的歌谣。

每句唱一个地名,串起的不仅是日常生活的记忆,还有这座城市的文化历史。

小到台站港场、街巷里弄,大到城市名称、行政区划,都属于地名的范畴。

城市发展对地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显示,近30年来,我国有6万多个乡镇名称和40多万个建制村名被弃。

一批批老地名在冲击中消失,一个个新地名也在进程中产生。

最近,杭州市就为主城区的51条道路和32座桥梁取了新名字。

这次取地名,不是政府自己拍脑袋,而是让市民一起出主意。

梦蝶街、紫箫巷、忆音路,新地名被称赞“既好听又有内涵”,在地名乱象常被诟病的当下,实属难得。

今日的新地名就是明日的老地名。

变迁之下,保护老地名固然重要,取好新地名也是件马虎不得的事。

往小了看,地名与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家长里短、离合悲欢,都在这里发生,一旦开始没有取好,整治修改代价很大,叫惯了的百姓可能还不买账。

往大了说,地名是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体现与记录,承载的是一方乡愁。

萧乾惦记着小时候住过的菊儿胡同,鲁迅忘不了家乡绍兴,故乡的地名往往烙印在人的记忆深处。

取好地名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取好地名不能有名无实。

春秋战国时期曾有过名实之辩,如果说组成地名的简单音节是名,那么实应当是名背后蕴含的风土、历史、民俗、变迁等等。

用某某三路、某某四路简单命名,建设路、解放街比比皆是,给建筑物冠上洋名字……地名有了,内涵却丢了。

取好地名不能只靠政府。

与地名打交道最多的是市民,他们在这里生活,和城市一起成长,熟悉这片土地,也了解自己的需求。

让他们帮忙,集思广益,自然能诞生好听、实用,又有当地特色的名字。

取好地名不必局限于向历史找补。

若是正好有历史典故可以化用其中当然好,但若没有也不必牵强刻意。

不是无视过去,而是尊重当下。

时代在变化,城市也在生长,在理解过往的同时,不妨赋予它新的内涵。

这些新内涵,或许就是后人想要追溯的曾经。

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曾将地名比作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好地名没有固定的标准,名实兼顾却是必需的。

但城市的人文历史内涵不能光靠地名来担,取好新地名,留住老地名,保护老建筑,修缮老街区,为它们在新时代找到新活法,方能共同守护城市的回忆与温度。

《人民日报》( 2016年02月18日 14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