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孤独的成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外出务工而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照顾的一类特殊群体。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孤独的成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成因分析1.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通常长期在外务工,无法陪伴孩子成长,导致孩子长时间处于缺乏亲子关系的状态。

父母的缺席给孩子带来了孤独感,孩子缺少家庭温暖和关爱。

2. 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缺席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往往受到较大影响。

在老人的照料下,留守儿童可能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缺乏自律性、责任感和良好的价值观。

3. 缺少社交圈子留守儿童在农村留守的情况下,一般没有接触到外界的多样化社交圈子,缺乏朋友或同龄人的交往。

这种情况容易引发孩子的孤独与自闭,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对策措施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引导父母关注孩子的成长等方式,提高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2.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建立相关机构和组织,为孩子提供心理咨询、情感疏导等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

3. 创设社交平台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儿童夏令营、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方式,为留守儿童创设社交平台,帮助他们与同龄人交流互动,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4. 关注父母的心理健康尽管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父母的心理健康。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务工父母的心理疏导和关爱,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从根源上减轻孩子的孤独感。

5. 增加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度,鼓励更多的爱心人士和机构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中来,共同努力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应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多角度施策,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社会实践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实践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实践中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引言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一方父母在外地工作,将子女留在家乡或
他人照顾下的儿童。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关爱,留守儿童普
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实践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
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 缺乏父母关爱: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提供足够的关爱和
支持,导致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和无助。

2. 心理空虚感:留守儿童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朋友圈,常常
感到孤立和寂寞。

3. 情感失调:留守儿童常常面对父母的长期分离,缺乏稳定的
情感依托,容易产生情感失调和焦虑情绪。

4. 学业压力:由于家庭关系不稳定和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留
守儿童在学业上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导致学习困难和自卑心理。

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1. 加强家庭关系:父母应尽量减少长期分离的时间,与子女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亲密关系,提供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 建立健康的社交圈:学校和社区应提供更多的社交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友谊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心理疏导和辅导: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和解决问题。

4. 学业指导和支持:学校和社会可以提供额外的学业辅导和关注,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

结论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关系、建立健康的社交圈、提供心理疏导和辅导以及学业指导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远离家乡,或父母离异、生病、失踪等原因而不能与孩子共同生活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面临着较为特殊的心理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成因涉及到家庭因素、社会环境、个体性格等多方面的因素。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成长,应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1. 家庭因素留守儿童的父母离开家乡去务工,无法和孩子共同生活,成为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

这种家庭因素导致了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无法建立稳固的家庭关系,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2. 社会环境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常常相对贫困,生活条件不佳,教育资源匮乏,社会环境恶劣,这些因素都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3. 个体性格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有些孩子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更难以适应,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父母务工原因导致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所以建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关心。

2. 提供心理疏导学校、社会组织等机构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焦虑和孤独感。

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加孩子的社交圈,促进社交能力的培养。

3.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于父母离异、生病、失踪等原因而无法与孩子相伴的情况,家庭成员应该团结一心,尽量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

4. 增加教育投入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和扶持力度,改善他们的教育条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追求自我价值的能力。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留守儿童因家庭状况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5. 提高社会关注度提高留守儿童问题在社会的关注度,制定更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加大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宣传和宣传,促使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问题多一份关心和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学习和心理上难以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鼓励和引导,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等。

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关怀也相对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指导,加上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动力不足、成绩不佳的情况。

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自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5、安全隐患较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保护,在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欺凌、拐卖等威胁,同时也可能会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使得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象。

2、户籍制度限制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如高额的借读费、入学门槛高等,这也导致了许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家,留守在农村家中的儿童。

这一群体在中国农村地区并不少见,他们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其中心理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原因、表现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背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其背后存在着诸多复杂的社会原因。

首先,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无法照顾孩子,使得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家庭关爱的状态。

其次,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缺乏家长的指导和关爱更是加剧了其心理问题的发展。

此外,农村社会环境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也使得留守儿童缺乏社交和情感交流的机会,导致心理问题的滋生。

二、农村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抑郁、自卑、孤独等。

在家庭缺乏关爱和支持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往往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同时,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指导,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影响其自尊心的建立。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在社交和情感交流方面存在困难,缺乏朋友和亲密关系,使得其孤独感更加突出。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个人成长和发展,也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心理问题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使其在学业和社交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机会。

其次,心理问题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产生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对社会治安和稳定构成威胁。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会影响其家庭和社会关系,加剧家庭矛盾和社会不稳定。

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和社会福利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和服务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独自在农村留守,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出发,对其进行浅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一、心理问题分析1. 孤独与无助感农村留守儿童通常是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农村,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与他人的交往,导致孤独感和无助感。

这种心理问题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对外界的不信任感,缺乏安全感。

2. 情感缺失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缺乏家庭关爱和温暖的情感,容易产生情感缺失的问题。

他们很难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系,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3. 情绪不稳定长期的孤独和无助感容易导致留守儿童的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4. 社交问题由于长期独自在家,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和沟通,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较差,容易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表现为内向、孤僻等。

二、应对策略1. 家庭关爱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最重要的是获得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力度,鼓励父母亲回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尽量减少与孩子的分离时间,建立稳定的家庭关系。

2. 心理辅导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学校、社区和家庭可以共同合作,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留守儿童缓解心理问题,树立积极的心态。

3. 社会支持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组织志愿者进入农村,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4. 扶持教育扶持农村教育,提高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是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途径,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技能。

5. 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父母更好地照顾和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由其他亲戚或祖辈照看的儿童。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们则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往往导致了他们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和教育问题展开讨论。

一、心理发展问题:1.1 缺少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关爱与温暖,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缺乏家庭关爱会导致留守儿童心理上的不稳定,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

长期以往,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延续到成年,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1.2 社交能力欠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导,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往往比较欠缺。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学习社交技能的最好教师,留守儿童由于缺乏这样的教导,容易出现社交能力不足、交往困难等问题。

1.3 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心理压力较大。

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逆反心理、抑郁、自闭等问题。

在成长过程中,这些心理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人格和性格产生负面影响。

二、教育问题:2.1 学业成绩低下由于缺乏父母的教导和督促,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往往较差。

在家长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他们接受的教育资源也相对匮乏,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

2.2 教育观念淡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观念也往往较为淡薄。

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也相对较差。

2.3 缺乏家庭教育在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长不在的情况下,孩子的家庭教育也无法得到保障,这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解决对策:3.1 增加父母回乡务工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一些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农村,吸引一些务工人员回乡务工。

同时可以建立以父母为中心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通过政府、学校、社区和家庭多方面的合作,吸引父母回乡,争取农村留守儿童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中国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外流走向城市,因而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群体。

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而无法陪伴在身边,他们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

如何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提升他们的健康成长,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以期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并提供帮助。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孤独焦虑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他们缺乏亲情的关怀和陪伴,长期处在没有父母关爱的环境中,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往往受到严重影响。

二、自卑自闭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很容易受到伤害,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和否定,导致自卑自闭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失落无助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关怀和教育,导致他们在生活中产生一种失落感和无助感。

他们往往无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问题,导致心理健康的隐患。

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一、建立亲情关怀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建立起健全的亲情关怀体系。

通过专门的儿童服务机构和志愿者团体,为留守儿童提供定期的关爱和陪伴,帮助他们缓解孤独焦虑,增强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加强心理辅导学校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自卑自闭和失落无助的心理问题。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三、促进家庭教育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指导,帮助父母增强对子女的教育意识和责任感。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父母选择就近务工,减少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分离时间,促进家庭和睦关系,保障留守儿童的正常成长。

四、提供精神康复服务对于那些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我们需要及时提供精神康复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亲属照看的儿童。

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留守儿童常常面临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缺乏情感支持和安全感。

他们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对社会规则和价值观缺乏正确认知,容易形成叛逆行为。

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他们性格孤僻、不善交往,社会适应能力较差。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家庭教育,提升亲属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力度;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三是加强学校教育,引导留守儿童正确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增强留守儿童的心理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积极向上的人才做出贡献。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这些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1. 孤独与孤立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长期处于孤独与孤立状态,容易产生心理隔阂。

2. 情感缺失:家庭成员长期分离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缺乏安全感和亲情支持,容易产生情感上的空虚和缺失。

3. 心理压力: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家庭状况不稳定,农村留守儿童常常承受着来自学业、生活和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和心理问题的产生。

4. 自我认同困惑:缺乏父母的指导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产生困惑,不清楚自己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影响到自我认知和发展。

5. 教育与成长障碍:缺乏家庭的教育与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成长过程中会面临诸多困难,包括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差等问题,影响到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未来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出发,探讨应对策略,为关注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建议。

一、心理问题1. 孤独感: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常常感到孤独、无助。

2. 自卑感:由于家庭状况的影响,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对自己缺乏信心。

3. 抑郁情绪:长期的孤独和无助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抑郁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4. 焦虑情绪:担心父母的安全、担心未来,留守儿童常常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5. 学习压力: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监督和指导,容易产生学习压力。

以上这些心理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需要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关注和帮助。

二、应对策略1. 加强社会支持:政府、学校、社会组织等应加强力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社交活动等服务,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2. 家庭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和帮扶工作,引导父母亲身离家务工的也要重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3. 学校干预:学校是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等服务,鼓励留守儿童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人际关系。

4. 心理咨询: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问题,树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方式。

5. 建立亲子活动:在留守儿童的家乡社区或学校,开展亲子活动,吸引父母亲返乡参与,增进他们和孩子的感情,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家庭关爱和陪伴。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应该齐心协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原因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1、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怠工、敌对等消极心理问题。

2、在情感和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他们人际关系的发展,不爱交际,人际关系非常敏感,不愿意与他人接触。

3、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差,纪律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低,成绩不理想。

容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如厌倦、逃学和缺乏学习动力。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有: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

老一辈的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去教育现代的儿童是行不通的;还有的是由亲朋好友、老师看管或兄弟姐妹之间互相照顾,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

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3、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4.社会因素。

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

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对策有: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期在农村家乡与父母分离的儿童。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是最为突出的。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很多,首先是家庭因素。

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陪伴,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感到孤独和无助。

家庭教育水平低下,家长往往无法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和教育指导,使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其次是社会环境因素。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不足,留守儿童面临着学习条件差、社交机会少的问题,容易感到自卑和焦虑。

此外,农村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缺少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和指导。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家庭应该加强亲子关系建设,父母要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家长应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学习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指导和服务。

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为他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增加他们的社交机会。

同时,加强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条件,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除了家庭和社会的关注与支持,留守儿童自身也需要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和适应能力。

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和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教师和社工人员也应该接受专业培训,提高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很多,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

这一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人,占全国未成年人的21%。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焦虑等。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自卑心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在学校表现不佳,成绩普遍较差,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和担忧。

他们还可能因为长相、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而受到同龄人的歧视和排挤,进一步加重自卑感。

2.孤独心理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远离父母的环境中,缺乏亲情关爱和陪伴。

他们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容易感到孤独无助。

他们还可能因为与同学沟通不畅、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而感到孤独。

长期的孤独心理可能导致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

3.焦虑心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他们不仅要承担学习任务,还要照顾年迈的祖父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兄弟姐妹。

这种生活压力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心理,对未来充满担忧。

他们还可能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和保护而感到害怕,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恐惧。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投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意识。

家长要学会关爱和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完善学校教育体系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还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3.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

二、对策思考
3、优化社会环境:社会应该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环境,避免对其产生歧 视和偏见。同时,政府、企业和社区等各方应共同参与,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 公益服务和支持。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热线,方便留守儿童寻求帮助。
二、对策思考
4、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 的情绪和感受,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 压力和困难,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建议和对策
3、加强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以帮助他们 改善生活条件。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来保护留守儿童的权益。
谢谢观看
二、相关因素
2、社会因素:社会支持、社会文化、社区环境等也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的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成长环境,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三、建议和对策
三、建议和对策
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应该尽可能的陪伴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 和支持,以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建议和对策
2、提供心理支持:政府和社会应该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以帮助他们解 决心理问题。此外,学校也应该提供心理辅导,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压力和 其他问题。
二、对策思考
二、对策思考
1、完善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尽可能多地与 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家长还 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对策思考
2、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教 师应当具备基本的心理辅导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此外,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自卑感、焦虑感、抑郁感等。

1.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导致孩子在性格、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社会交往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孤独感。

(3)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应对能力,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研究2.1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1)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村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社会各界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积极开展关爱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和生活帮助。

2.2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1)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

(2)社区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1)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2)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三、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措施,我们相信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得到有效改善,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导言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和参考。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农村就业状况和教育资源的限制,父母出去打工或迁往城市而长期留在农村的儿童。

他们常年独自生活,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

他们面临着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孤独感、自卑感、情感疏离等。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孤独感1.: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使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往往感到无助和失落。

焦虑和抑郁2.:长期面对父母的缺失和不确定性,留守儿童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

自卑感3.: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和良好的成长环境,留守儿童常常感到自卑,缺乏自信心。

情感疏离4.:由于缺乏亲情关怀,留守儿童在情感上与父母和亲人疏离,影响其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学业压力5.:留守儿童在学业上往往缺乏家庭支持和指导,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家庭教育1.: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机制,鼓励父母与孩子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关爱。

完善留守儿童支持体系2.:建立起政府、学校、社区等多方合作的留守儿童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3.: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4.: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种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增加社交圈子,减轻孤独感。

建立合理的学校教育机制5.:改变传统的农村学校教育方式,注重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加强社会关爱和参与6.:社会各界要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积极参与到解决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难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农村务工的同时,把孩子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父母很少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这个问题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引发了许多心理问题并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1. 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父母陪伴,与其他同龄人接触较少,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他们渴望与父母进行亲密的交流,但却无法满足这个需求,往往感到内心的空虚与孤立。

2. 自卑心理由于缺乏父母的关注和夸奖,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无法获得应有的重视和认同,从而对自己失去信心。

3. 情感压抑农村留守儿童面对的生活环境相对封闭,很难表达内心的情感。

他们往往抑制自己的情感表达,不善于沟通,导致情感发展受限,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4. 忧虑与焦虑农村留守儿童因为与父母长期分离,容易陷入忧虑和焦虑中。

他们担心父母的安全和健康,担心自己会被遗弃或忘记。

这些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1. 家庭关系建设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与他们保持密切的亲子关系。

父母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增强孩子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2. 心理辅导与关爱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同时,老师和义工也可以定期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庭,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传递温暖和关爱。

3. 亲子活动开展学校和社区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与父母互动的机会。

活动可以包括亲子游戏、亲子读书等,既增进了亲子关系,也促进了留守儿童的情感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4.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概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不在家,导致孩子长时间单独在家或由长辈照看,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尤其是随着城乡差距的加大和劳动力外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面临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面临着孤独、焦虑、自卑、不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长期缺乏父母陪伴也容易导致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困难,社交能力欠缺,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才能确保这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走出心理困境,积极融入社会。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1.2 介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时间在农村家乡生活的未成年人。

他们通常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与父母的分离让他们面临着心理问题的困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依恋感,心理上易感到孤独和沮丧。

受到外界环境影响,部分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攻击性和冲动行为。

长期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规矩意识和自律能力,易受不良风气和负面影响,增加了他们走向犯罪的风险。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心理援助和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他们由于长期独自留在农村家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孤独和焦虑感。

在学习方面,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和缺乏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和成绩往往较差,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孩子们面对亲人的长期离家,缺乏安全感和依恋对象,容易导致心理上的不稳定和抑郁情绪。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辅导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长期留在农村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的儿童。

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将就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相应的辅导对策进行探讨。

一、心理问题1. 孤独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他们很少有机会与父母交流,长期处在一个没有亲人陪伴的环境中。

2. 自卑感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

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幸运,常常与其他孩子隔离。

3. 情感障碍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常常表现出情感障碍,不愿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人际关系产生困难。

4. 心理焦虑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焦虑,对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感。

5. 学习困难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指导和鼓励,留守儿童在学业上会出现困难,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辅导对策1. 建立心理辅导机构政府和社会应该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问题。

2. 家庭教育鼓励父母在家庭中多花时间与孩子交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学校辅导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心。

4. 社会支持社会各界应该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培养社会的关爱意识,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困境。

5. 增加陪伴家庭成员、亲戚和邻居都可以增加与留守儿童的陪伴时间,多陪伴孩子,关心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并给予积极的正向反馈。

6. 丰富课外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各种社交和兴趣类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7.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引导留守儿童主动学习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挑战。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村级组织
父母/监护人
学校教育
1. 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实施帮扶制度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讲座、个别辅导3. 优先保障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需求4.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成长
学校
社会支持
1. 政府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2. 动员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提供物质与精神帮助3. 村级组织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搭建服务平台4. 推进城乡服务保障体系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人际交往能力
与人交往能力不足,社交圈狭窄
普遍现象,影响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问题
如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患有心理疾病的比例远高于普通儿童
二、教育对策
对策方向
具体措施
实施主体
家庭教育
1. 父母或监护人树立科学教育理念,注重引导式教育2. 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关注成长变化3. 关注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状况,及时疏导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问题描述比 Nhomakorabea/情况孤独感
长期缺乏父母关爱和陪伴,导致情感缺失
普遍现象,约43.8%的留守儿童与其监护人情感交流少
自卑感
因家庭状况、父母不在身边等原因产生自卑心理
普遍存在,影响性格发展
心理压力
担心家庭经济、学习压力等
较高,影响心理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论文
论文题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工作单位:宁乡县回龙铺中心小学
姓名:龙永贵
联系: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宁乡县回龙铺镇中心小学龙永贵
【摘要】:留守儿童在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在他们身上多出现“三多”和“三缺”问题:隔代监护多溺爱、寄养监护多偏爱、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指导。

我们该怎样呵护这群缺乏父母之爱的孩子的心灵,这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对策
前言: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也变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

这些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爱护和管教。

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形成人格上的缺陷,造成各种心理问题。

儿童成长阶段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心理沟通,在学习和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照顾,磨练他们的坚强意志,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其健康的心理。

一、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1、逆反心理强
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与人有一点摩擦就较真,觉得别人看不起他,欺负他,故而跟人相处充满警惕甚至敌意。

因此,在学校中他们容易违纪,迟到、逃学、不完成作业、顶撞老师,甚至与人打架斗殴。

2、自卑心理和无望感严重
我们发现许多留守儿童看到别的孩子和爸妈在一起时感到很羡慕,时间久了,在心理留下阴影,情感淡漠,情绪低迷,心理承受力差,存在抑郁自卑的思想,甚至存在厌世嫉俗的心理。

3、厌学心理
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有效地辅导孩子的功课,一些孩子学习时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

4、人际交往关系障碍
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得偏激、易怒,与人交往没有礼貌,怨恨父辈导致亲情缺失。

有些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没能耐,才要出去打工挣钱,吧自己丢在家里,产生怨恨情绪。

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让亲子关系冷漠。

在于其他孩子进行交往时,不受欢迎和重视。

处在情感孤岛上的这些孩子们,逆反和自卑心理会日益加重。

二、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监护现状堪忧
由于父母长年外出,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

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

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

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
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

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二是祖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

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

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辈接受。

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真是力不从心。

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

二是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

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

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

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向的性格。

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2、学校及教师教育责任缺失
一些教师对留守儿童学生采用一种“只要不出事,遵守学校纪律,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态度,放任这些学生的行为。

这就可能使儿童对学校产生消极情感,在学校环境中表现退缩,与老师、同学关系
疏远,以及攻击性行为等,从而影响其学业行为和成就,进而造成辍学、心理障碍等现象。

3、社会的不良环境、成人的不良影响
社会上的不良场所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目前农村
小集镇上的一些公开的和隐蔽网吧,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为了赚钱,而大量招徕在校学生,甚至引诱学生。

小学儿童自控力本身就不强,而“留守儿童”又缺乏父母的监管,网吧对他们的不利影响就更大。

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也带来了不良影响时下,农村的“闲人”太多,赌博风盛行。

无事干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赌博,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过问孩子的情况。

这种“潜移默化”对孩子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学校应该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完备的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容:留守儿童个人的爱好特长;身体状况;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气氛,家长的教育方式与态度,与父母和监护人的关系;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性格类型及特征,气质类型及特征,个性心理有哪些特征,个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质等。

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建立和完善寄宿制,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健康成长。

政府应吸引多方社会力量的介入,支持在学校建立寄宿制,尽量为双
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留守儿童提供住宿
便利,以唤起其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增强集体归属感,保证他们的安全。

建立“代管家长”制度。

学校可以把留守儿童按比例分配给各个授课老师,由老师担任孩子们的“代管家长”。

“代管家长”要对所管孩子进行全方位的照顾,要“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管心理”。

孩子有了“代管家长”,学习成绩自然可以提高,人也就变得活泼了。

在学校设立“亲情热线”,弥补留守儿童感情上的需求。

开设亲情,向留守儿童及其家长、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公开校长、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交流,有条件的地方可开设专线或电子。

借助“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话,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

3、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发现、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校的少先队、共青团的力量,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积极鼓动“留守儿童”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享有与其他儿童同等的待遇。

4、寻找合适的监护人,并提高监护人的素质
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5、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
作用。

不同的自我体验,不同的自我控制,都会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发展,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

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其中,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恰当的认识自我,实事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因此,“留守儿童”应该正确的认识自我,看到自己优秀的地方,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进行合理的自我调节,完善自己的人格。

改善“留守儿童”的自我体验。

自我体验能伴随自我评价,激励适当的行为,抑制不适当的行为。

因此,“留守儿童”应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用道德的标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增强法制、纪律观念,用纪律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用愉快的情感体验来驱赶不愉快的情绪,学会自我排解、自我安慰;确保拥有良好的自我体验,制止产生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行为。

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意志力。

“留守儿童”应正确对待挫折,认真分析挫折原因,不盲目采取情绪化行为,提高自己的耐挫力。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时期。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留守儿童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他们有憧憬,有梦想。

教会他们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实现梦想,给他们坚定的信念、温暖的关怀是父母、老师和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