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于1894(甲午年)年7月至1895年3月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战争的过程包括双方海军以及陆军的数次交战。海上交战中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六,清政府花费数百万两白银打造的北洋水师在与日本联合舰队的一系列激烈交战后,全军覆没!陆军交战中,清军从朝鲜,辽宁和山东节节败退,导致京城危急,最后清政府被迫派李鸿章与日军谈判,签订了马关条约。
从甲午海战中双方参战鱼雷艇的总体实力对比可以看出,日军占有一定优势。日军鱼雷艇数量为16艘,总吨位和平均航速高于北洋水师,平均舰龄不足3年。中国鱼雷艇数量为13艘,平均舰龄将近8年。但就个体而言,“福龙”号与“左队一号”的作战能力较强,日本方面惟有“小鹰”号与之相当。从双方的训练管理程度和技术战术水平方面来看,中国也逊色于日本。
战争之初,日骗满清政府出兵朝鲜平乱。日本得知清廷出兵朝鲜的消息后,欣喜若狂。从1894年6月8日起,日本一方面派先遣队400人以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在朝鲜仁川登陆;另一方面,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令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得施行认为适当之临机处分”,授权大鸟挑起衅端,找寻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全州和议达成以后,朝鲜政府要求清日两国撤兵,但清朝要求日本军队先撤兵。大鸟圭介也向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口头表示撤兵。然而日本援军反而不断增多,直至10000多人,果然,大鸟圭介开始不断挑衅,一会儿否认朝鲜是清朝藩属国,一会儿又提出中日两国一道“协助”朝鲜“改革”内政。清朝和朝鲜都严正驳斥和拒绝了日本的这些无理要求。但日方的目的已经达到——它一面使自己的军队以“协助朝鲜改革内政”为名赖在朝鲜不走,一面又拖住了驻朝清军,为战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同时,日本也终于找到借口,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期间,日本发动战争的阴谋已经愈发明显,中国国内舆论和清军驻朝将领纷纷请求清廷增兵备战,朝廷里也形成了以光绪帝载湉、户部尚书翁同龢(光绪帝老师)为首的主战派(帝党),然而慈禧太后并不愿意其六十大寿为战争干扰,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也企图和解。这些人形成了清廷中的主和派(后党)。李鸿章明知日本的狼子野心,却并未认真备战,而是一味寄希望于美、英、俄等欧美列强调停。由于前述的各国利害关系,美、英、俄只是对日本表示“谴责”而已,调停均告失败。
中日甲午战争大致过程:
1. 1894年7月丰岛海战。
1894年7月23日凌晨,日本军队突袭汉城王宫,挟持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日本嗾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控制了朝鲜政府后,1894年7月25日(农历甲午年六月二十三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北洋水师的战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海战中日本联
合舰队第一游击队的“浪速”舰悍然击沉了清军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制造了高升号事件。至此日本终于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
2. 1894年9月,平壤战役,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3. 黄海海战,邓世昌以身殉国,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4. 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辽东半岛之战,包括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旅顺大屠杀,屠杀中国居民2万余人)。
5. 1895年1月-2月,威海卫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6. 清朝战败,中日双方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
满洲清国和日本的日清战争,导致满洲清国的垂死挣扎彻底失败,不得不再次搜刮中国人的民脂民膏,向日本支付巨额战争赔款。日本依靠两亿两白银的赔款,实现了原始积累,迅速现代化,称为和欧洲并驾齐驱的列强,为日本进一步四处扩张奠定了基础。而满洲清国对外出卖主权和领土,对内加紧了剥削中国人,最终激发了民族主义大起义。中国人在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下推翻了满洲清国政权,各地纷纷光复,然后合为“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