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草的开发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雪草的开发研究
王翕+李早慧+孙旭
摘要:对积雪草的提取、化学成分、生理活性、加工生产等方面进一步的开发研究。
本文依据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综合调查积雪草的产地、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提取方法等内容,发现积雪草对皮肤组织有很好的修复作用,并能消肿解毒、防治皮肤水肿,其开发利用空间较大。
关键词:积雪草;积雪草苷;生理功能;提取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2.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10.14025/ki.jlny.2017.13.043
积雪草,学名Centella asiatica (L.)Urban,别称:铜钱草、马蹄草、钱齿草、崩大碗等,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
《本草纲目》记载,其全草入药,性甘、辛、凉,主要功效用于止痛、活血化瘀、促进皮肤生长、暑泻、痢疾,有醒脑提神等。
1积雪草的产地
世界上存在20种积雪草类植物,在南、北半球的热带地区存在较多,南非、印度、马来西药、澳大利亚等国家为主要产地。
积雪草在我国仅存1个品种,华南、华东、中南及西南地区为主要的分布地区,主要产地为江苏、江西、福建、四川、陕西、云南等省区,其主要生长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路旁、田边和草地等处,大多生于阴湿的草地或水沟旁。
2积雪草的化学成分
积雪草所含化学成分中三萜类、黄酮类、多炔烯烃类,以及挥发油类成分占绝大部分。
2.1三萜皂苷类
积雪草中含量比较丰富的化学成分为为三萜皂苷类。
这类属于五环三萜皂苷类,包括羟基积雪草苷、异参枯尼苷、积雪草苷和波热米苷等。
除此类外,还包括马达积雪草酸、积雪草酸、波热米酸和羟基积雪草酸等一些处于游离状态的三萜酸。
近几年,随着对积雪草的研
究逐步加深,还发现了其他三萜类的成分,如:28-O-α-L-吡喃鼠李糖基-(1→4)-O-β-D-吡喃葡糖基-(1→6)。
-β-D-吡喃葡糖酯、2α,3β,6β-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等[1]。
2.2多炔烯烃类
在对积雪草的进一步研究中,还发现了14种多炔烯烃类组成的化合物,通过仪器分析与结构的鉴定,主要分为C19H28O3,C16H21O2,C17H21O3,C19H27O和C15H20O2。
2.3挥发油类
目前,已检测鉴定的挥发油种类超过45种,主要有石竹烯、长叶烯、法尼烯、榄香烯等。
其中,含量相对比较高的成分为石以竹烯和长叶烯[2]。
3积雪草苷的提取方法
积雪草各种提取物中都有一定的药理活性,积雪草苷为主要作用的代表成分,经过现代药理学研究,积雪草苷对皮肤组织有修复作用,能治疗皮肤溃肠、促进伤口愈合、抗焦虑免疫调节等。
常见的积雪草苷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醇提法提取
李涛等[3]采用乙醇回流法及正交试验设计获得积雪草苷的最优提取工艺,最终确定提取条件为积雪草粉碎粒度140目,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0(克/毫升),提取时间为6小时。
提取条件稳定,有实践意义。
但所得的积雪草苷提取物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
3.2超声法提取
侯文砚等通过超声提取法与传统的提取方法比较,最终确定积雪草粉碎至80~100目,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2,超声时间1小时,浸泡时间10小时,在经过重结晶纯化,所得的积雪草苷纯化至97.94%[4]。
3.3酶提取法
由于传统提取法,水、酸、碱、有机溶剂等提取方法需要使用大量溶剂,时间长,产率有限。
韩伟等[5]采用酶提取法及正交试验,对酶的种类,用量、料液比、pH值等因素进行考察,最终确定提供工艺
为纤维素酶:底物(1∶50)、料液比1∶25、pH值为6.0,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1.5小时。
此法提取率高,提取温度低,重复性好、工艺稳定。
4积雪草的药理作用
4.1 促进创伤愈合
Jeong-Hyun Lee 等通过实验研究表明,积雪草苷主要是通过干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积来改变细胞的粘附和迁徙,使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产生增殖,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6]。
LUL等通过在体外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上试验和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基因表达谱,实验结果表明负责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基因,在不同的时间点上调、编码I 型和III型的胶原蛋白mDNA 水平和蛋白水平也明显增加[7]。
4.2 抑制皮肤疤痕的形成
研究发现,积雪草苷浓度在0.1~1.0毫克/毫升时能使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也会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其主要原理是积雪草苷抑制成纤维细胞来减少肉芽组织与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从而减少瘢痕形成[8]。
王德坚[9]等通过对21例痤疮瘢痕的病人采取积雪草苷的治疗,观察症状及体征变化,发现积雪草苷有较好的抑制瘢痕增生和软化瘢痕的作用。
4.3 抗肿瘤的作用
在对积雪草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发现,积雪草中的药效成分积雪草苷可以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阻断肿瘤细胞DNA的合成以及减少肿瘤细胞的增殖[9]。
王锦菊等[10]曾对积雪草苷的抗肿瘤作用进行初步的试验,主要是观察积雪草苷对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和CNE细胞的增殖的影响,以及移植S80细胞和荷瘤小鼠生存时间,其结果表明,积雪草苷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L929细胞和CNE细胞增殖,对移植S80细胞也存在抑制作用,并能够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说明积雪草苷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4.4 抗纤维化的作用
王策等通过干预大鼠心梗后的模型,发现积雪草苷可改善心梗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胶原的表达,使细胞外基质聚积减少,从而使抗
心肌间质纤维化发挥作用。
究其原因是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質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来实现[11]。
4.5 抗炎及肺脏保护
Jing Yuan Wan等将脂多糖注射到大鼠体内制作发热及炎症模型,并给予积雪草苷干预,发现其具有退热和抗感染的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 的水平,环氧合酶-2及前列腺素E2炎症前因子的表达,经过研究发现其抑制机制为调节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
其主要试验流程为血红素氧合酶-1的抑制剂ZnPPIX干预,发现该阻断剂能阻断积雪草苷的退热作用,部分改变积雪草苷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12]。
5 积雪草的利用价值
5.1地被植物
积雪草可以用来当做茶园杂草,是一种有益的、能够覆盖茶园和土壤的植物,可以达到防治土壤侵蚀的目的,是一种很好的地被植物。
5.2食用性
积雪草其口感较好,可以直接生食,味道与薄荷相似。
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地,也常将积雪草作为蔬菜食用。
我国南方也常将其作为茶饮。
5.3草坪植物
积雪草也可当做观赏植物来使用,主要是因为其叶优美、草层平整,可用于草坪建植中,具有较高的美化和净化环境的作用。
6结语
积雪草含有多种类的化学成分,并且具有多种多样的药理活性,因此是一味很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中药,在对多种疾病及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作用表现良好。
且中药本身具有创伤小,对患者毒副作用小的特点,能够有效改善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目前,在我国对积雪草的研究和应用还应该增加深度和广度,对其进行开发利用还有待提高,为积雪草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益麒,裘生梁,毛水龙,戚益铭,王冰清. 积雪草主要化学成
分和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J]. 北方药学,2013,(01):45-46.
[2]殷林虹. 积雪草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化工管理,2015,(17):48-49.
[3]李涛,朱慧娟. 正交试验优化乙醇回流提取积雪草苷的工艺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16,(02):71-74.
[4]侯文砚. 积雪草苷的提取和分离[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5]韩伟,陈惠丹,樊亮,王春丽. 酶法提取积雪草苷[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18-22.
[6]Lee JH, Kim HL, Lee MH, et al. Asiaticoside enhances
normal human skin cell migration,attachment and growthin vitro wound healing model[J]. Phytomedicine, 2012,19 (13):1223.
[7]Lu L, Ying K, Wei S, et al. Asiaticoside induction for cell - cycle progression, proliferation and collagen synthesis in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J]. Int J Dermatol, 2004,43 (11):801.
[8]李珊珊,王瑋蓁,曾宪玉.积雪草苷对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I、III 胶原和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05):310.
[9]王德坚,车斌,黄超芬.积雪甙治疗痤疮后疤痕的临床观察[J]. 海峡药学,2003,(06):62-63.
[10]王锦菊,王瑞国,王宝奎,余祥彬. 积雪草甙抗肿瘤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J]. 福建中医药,2001,(04):39-40.
[11]黄云虹,张胜华,甄瑞贤,等.积雪草甙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增强长春新碱的抗肿瘤作用[J].癌症,2004, 23(02):1599.
[12]王策,积雪草苷对心梗大鼠心肌纤维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08):19.
作者简介:王翕,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新药的研究与开发。
通讯作者:李早慧,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药现代给药系统和中药新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