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讲义全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讲义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138f5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8.png)
答案 深;固;难;差
名师解惑
一、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气的反应越容易进行, 则其金属性越强。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其金 属性越强。 (3)金属元素的单质与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置换反应,若A 置换出B,则A的金属性强于B。 (4)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者的金属性强于后者。 (5)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弱, 元素的金属性越弱(注:Fe的阳离子仅指Fe2+)。
3.Ⅷ族包括周期表中第8、9、10三个纵行,其余15个 纵行,每个纵行为一族,因此周期表18个纵行共16个族。
4.周期表中族的排列方式 1~7纵行:ⅠA→ⅡA→ⅢB→…→ⅦB 8、9、10纵行:Ⅷ 11~18纵行:ⅠB→ⅡB→ⅢA→…→ⅦA→0 5.过渡元素包括所有的副族元素和Ⅷ族元素,且都是 金属元素。
自学导引
一、碱金属元素
1.原子结构
元素
元素
核电
名称
符号 荷数
锂
Li
3
碱
金
钠
Na
11
属
钾
K
19
元
素
铷
Rb
37
原子结构 示意图
最外层 电子数
1
1
1
1
电子
原子
层数 半径/nm
2
0.152
3
0.186
4
0.227
5
0.248
铯
Cs
55
1
6
0.265
相同点: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 不同点: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 径递增。 2.化学性质 (1)钾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及其与钠的比较 ①钾的保存及取用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https://img.taocdn.com/s3/m/29b8b2f0f61fb7360b4c6580.png)
须 加 热
光照或 点燃爆 炸化合
Mg(OH)2 Al(OH)3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弱酸 氧化物
中强 酸
强酸
最强 酸
稀 有 气 体 元 素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化学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电子(K 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 (3)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电子; 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电子; (4)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 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 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 理)。
练习:
1、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A、 B、 +12 2 10
氟里昂的发现与元素周期表
米奇利还分析了其它的一些规律, 最终,一种全新的致冷剂CCl2F2终 于应运而生了。 8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氟里昂会破 坏大气的臭氧层,危害人类的健康 的气候,逐步将被淘汰。人们又将 在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去寻找新一 代的致冷剂。
例1.下列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 C
A. 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 次增多,其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B. 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对应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增强 C. 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 Na、K、Rb氧化物的水化物碱 性依次增强
2Al + 6HCl = 2AlCl3 + 3H2
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doc](https://img.taocdn.com/s3/m/e6e8cdd2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0d.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doc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第1节化学反应的概念1.1 化学反应的定义1.2 化学反应的产物1.3 化学反应的宏观表现第2节化学方程式2.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2.2 化学反应的条件2.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2.4 化学方程式的实际意义第二章酸、碱和盐第1节酸和碱1.1 酸和碱的基本概念1.2 酸碱指示剂1.3 酸、碱和中性溶液的判断第2节盐2.1 盐的概念2.2 盐的制备与性质2.3 盐的应用第三章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第1节化学平衡1.1 化学平衡的概念1.2 平衡常数1.3 影响平衡的因素第2节化学动力学2.1 化学反应速率2.2 反应机理2.3 反应的速率常数第四章化学反应的热学过程第1节热能转化和热力学1.1 热能的转化1.2 热力学1.3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基础第2节化学反应的热力学计算2.1 热力学定律2.2 热力学计算2.3 热力学图第五章化学制品和工业生产第1节化学合成与分解1.1 化学合成的概念1.2 化学反应的分解第2节化学工业的基本概念2.1 化学工业的概念2.2 化学工业的分类2.3 化学工业的发展历程第3节化学制品3.1 塑料制品3.2 合成纤维3.3 人工合成橡胶3.4 化妆品3.5 日用化学制品第六章电化学和电解过程第1节电化学和氧化还原反应1.1 电化学基本概念1.2 氧化还原反应1.3 电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第2节电解过程2.1 电解基本概念2.2 电解过程的实际应用第七章元素的性质和周期律第1节元素的性质1.1 元素的基本概念1.2 元素的性质1.3 元素的同位素第2节周期律2.1 周期律的概念2.2 周期律的基本规律2.3 周期律的实际意义第八章化学分析和化学计量第1节化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1.1 化学分析的基本概念1.2 化学分析的方法1.3 化学分析的步骤第2节化学计量2.1 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2.2 元素的化学计量2.3 化合物的化学计量以上就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的全文。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3d7ca03968011ca300919b.png)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一、原子结构 ................................................................................................................................................................二、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周期律 (2)四、化学键 ....................................................................................................................................................................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一、烃 ............................................................................................................................................................................二、烃的衍生物 ............................................................................................................................................................三、基本营养物质 ........................................................................................................................................................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精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e31d4c6b8f67c1cfbd6b80c.png)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共2课时) 第1课时 乙醇 第2课时 乙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共2课时) 第1课时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第2课时 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共2课时) 第1课时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第2课时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 资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1课时)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期中综合检测(word) 模块综合检测(word)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共3课时)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第3课时 核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共3课时)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第三节 化学键(共2课时) 第1课时 离子键 第2课时 共价键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课时)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课时)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共2课时)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共2课时) 第1课时 甲烷 第2课时 烷 烃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共2课时) 第1课时 乙烯 第2课时 苯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讲义(全)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讲义(全)](https://img.taocdn.com/s3/m/6ff01bb4d5bbfd0a795673ab.png)
子序数为x+1的元素不可能处在( )
A.ⅢA族
B.ⅠA族
C.镧系元素
D.ⅢB族
解析 原子序数为x的元素位于ⅡA族,而与之相邻原子
序数为x+1的元素可能位于ⅢA族或ⅢB族,其中镧系属于
ⅢB族。
答案 B
跟踪练习2 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
是( )
A.16 B.26 C.36
D.46
答案 D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叫做周期。 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其中,第一、二、三周期称为短周期,其他周期均为长周期。 (2)族 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称为族。 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A 副族:元素的族序数后标B Ⅷ族:第8、9、10纵行 0族:稀有气体元素 思考题 某同学总结ⅡA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2 , 由 此 得 出 原 子 最 外 层 电 子 数 为 2 的 元 素 就 一 定 是 ⅡA 族 元 素。你认为正确吗?
3.Ⅷ族包括周期表中第8、9、10三个纵行,其余15个 纵行,每个纵行为一族,因此周期表18个纵行共16个族。
4.周期表中族的排列方式 1~7纵行:ⅠA→ⅡA→ⅢB→…→ⅦB 8、9、10纵行:Ⅷ 11~18纵行:ⅠB→ⅡB→ⅢA→…→ⅦA→0 5.过渡元素包括所有的副族元素和Ⅷ族元素,且都是 金属元素。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三维目标
答案 不正确;0族中的He元素和某些副族元素(如Zn)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也为2。
名师解惑
一、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
1.第七周期属于长周期,因目前尚未排满也称不完全 周期,若排满应包括32种元素。
2.0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元素为2),因化学 性质不活泼,把它们的化合价定为0,叫做0族,在元素周期 表的第18纵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99388773cf84b9d528ea7a5d.png)
解析:K层即是第一层,只有1个电子的是氢原子,A项 正确;原子M层上有电子,说明L层已排满8个电子,此时M 层上电子数为L层的4倍,为32个,与最多有2n2即18个相矛 盾,B项错误;M层、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上的4倍,即 为“2、8、8”电子排布,则S2-、Cl-、K+、Ca2+均满足, C项正确;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项正 确。
名师点睛:判断10电子微粒的方法:
10电子微粒是高考的热点,因此高一就要夯实基础,但 死记硬背不利于知识的灵活应用。以下是快速确定10电子微 粒的有效方法。
(1)
(2)H+电子数为零,故与其他粒子结合,原粒子的电子 数不增也不减。则:
变式应用 2.下列微粒中,核外电子数相同的是( )
解析:F-中含10个e-,Na+中含10个e-,Ne中含10个e -,K+中含18个e-,⑤为Mg2+,含10个e-。故①②③⑤中 电子数相同。
(7)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是H、Be、Al。 (8)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Ca。 (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是He、C、S。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变式应用
1.已知A、B、C三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A<B< C,且都小于18,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 数的2倍;B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 C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1个。试推断:
3.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 是( ) C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011年山东临沂模拟)下列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 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 D.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doc](https://img.taocdn.com/s3/m/2dc78d7f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52.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doc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速率第一节反应速率的概念1.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1.2 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的关系第二节反应速率的表示与计算2.1 反应速率的表示2.2 反应速率的计算第三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1 温度的影响3.2 浓度的影响3.3 催化剂的作用第四节反应机理4.1 反应物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碰撞的角度4.2 过渡态和活化能第五节化学平衡5.1 化学平衡的概念5.2 平衡常数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5.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第二章化学反应热力学第一节热、功、内能1.1 热的传递1.2 功的传递1.3 内能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2.2 等压过程与等容过程2.3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第三节热力学第二定律3.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3.2 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第四节化学反应焓变4.1 焓的概念4.2 化学反应焓变的定义4.3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4.4 化学反应焓变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关系第三章化学电量与电解第一节化学电量的概念1.1 物质的电离与电解1.2 化学电量的定义1.3 化学电量的实验测定第二节电解质溶液的导电2.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特性2.2 电离度和离子强度第三节电解过程3.1 电解过程的分类3.2 阳极和阴极的作用第四节化学电池4.1 化学电池的构成和电化学符号4.2 原电池和反电池4.3 活化度和电动势第四章化学反应动力学第一节反应活性1.1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1.2 化学反应中的分子碰撞1.3 离子反应与自由基反应第二节反应速率常数及其温度关系2.1 反应速率常数的概念2.2 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2.3 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第三节反应级数和速率方程3.1 反应级数3.2 速率方程第四节反应速率规律的应用4.1 化学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4.2 化学反应的单分子反应过程4.3 化学反应的复合反应过程第五节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应用5.1 化学工业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5.2 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反应动力学5.3 化学反应动力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全册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d8c8d1bceb19e8b8f6ba63.png)
入盛有 KI 溶液的试管中,振 荡后加 CCl4,振荡,静置
色
Cl2+2KI= 2KCl+I2
c.将少量溴水加入盛有 KI 溶液的试管中,振荡后加 CCl4,振荡,静置
溶液分上下两层,下层呈紫红 色
Br2+2KI= 2KBr+I2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结论
―F―2――C―l2――B―r2――I→2 逐渐减弱
自学导引
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史
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已知的元素按照相对 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 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随着化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 序依据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
3.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 数。原子的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三维目标
思维激活
纵观化学史,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中,不论是拉瓦 锡的最初尝试,还是德贝莱纳、纽兰兹、门捷列夫等人的具 体探索,无不浸透着科学家对化学的探究。这些探究不仅表 现在元素周期律的外部形式之上,而且深入到了它的内部联 系之中。科学家的探究途径中化学实验贡献甚大,化学实验 是化学基石,是检验化学理论的标准。那么,如何通过实验 来探究元素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呢?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同步练习及答案: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元素周期律](https://img.taocdn.com/s3/m/eea75f8b9e31433238689356.png)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同步练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单选题1.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A. 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B. 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C. 原子半径:F<Mg<KD. 稳定性:PH3>H2S>HCl2.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分子式是H4RO4,则其氢化物的分子式是()A. RH3B. H2RC. RH4D. HR3. a R3−和 b M n+的核外电子数相等,则a值等于()A. b+n+3B. b+n−3C. b−n+3D. b−n−3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 金属性:Al>MgB. 稳定性:HF>HClC. 酸性:HClO4>H2SO4D. 碱性:NaOH>Mg(OH)25.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①Cl2与H2S溶液发生置换反应②受热时H2S能分解,HCl则不能③单质硫可在空气中燃烧,Cl2不能④HCl是强酸,H2S是弱酸.A. ①④B. ①②C. ③④D. ②④6.关于二氧化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②硅、碳原子最外层都有4个电子,故SiO2的物理性质与CO2类似③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也能和氢氟酸反应,是两性氧化物④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胶状沉淀生成,说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A. ②③B. ③④C. ②④D. ①④7.下列各组性质比较中,正确的是()①沸点:HF>HCl>HBr>HI②离子还原性:S2−>Cl−>Br−>I−③酸性:HClO4>HBrO4>HIO4④金属性:K>Na>Mg>Al⑤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⑥半径:O2−>F−>Na+>Mg2+A. ①②③B. ③④⑤⑥C. ②③④D. ①③④⑤⑥8.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
1.2.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
![1.2.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学设计(含解析)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二](https://img.taocdn.com/s3/m/0fd340cc10a6f524cdbf8508.png)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景导入】我们已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那么这张表又有何意义呢?我们能否从其中总结出元素的某些性质规律,以方便我们应用,解决新的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活动一、电子的能量及电子层【思考】阅读教材P13页内容,思考在多电子原子中的电子的能量与运动区域有何关系?【交流投影】【讨论】阅读教材P13页第二自然段内容,回答电子层及其与能量有何关系?【交流1】(1)科学研究证明,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它们分别在能量不同区域内运动。
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并分别用符号K、L、M、N、O、P、Q来表示。
【交流2投影】(2)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
这就相当于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离引力中心越近,能量越低;越远,能量越高。
如下表:各电子层(由内到外)序号(n)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与原子核的距离近→远能量低→高【交流3投影】(3)电子层模型示意图【问题探究】在理解核外电子排布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交流1】(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18个电子,而当它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8个电子。
【交流2】(2)电子不一定排满M层才排N层,如K和Ca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分别为。
【典例1】某短周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那么该原子()A.有3个电子层B.有2个电子层C.最外层电子数是8 D.核电荷数是10【答案】 B【解析】第一层排满为2个电子,第二层排满为8个电子,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多排8个电子,若该原子有3个电子层,依题意可知最外层(第3层)要排到24个电子,这不可能,则该原子只有2个电子层,第一层为2个电子,第二层为6个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https://img.taocdn.com/s3/m/b54257ee1eb91a37f1115c87.png)
2. A原子L层上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上的电子 数也等于电子层数,A是 Be 。
3. B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 则B是 Si 。
4.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
倍。则C是 B 。
5.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4。 则D是 Ne 。
导学案{思考交流}
总结:与稀有气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
1.原子核外的电子由于能量不同,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通常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__近__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 离核_远___的区域运动。
2、电子层的表示方法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能量逐渐升高)
内
外
K LMNO P Q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运动,也称分层排布。
10 氖 Ne
18 氩 Ar
36 氪 Kr
54 氙 Xe
86 氡 Rn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电
子层排布
核电 元素 元素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荷数 名称 符号 K L M N O P
2 氦 He 2
10 氖 Ne 2 18 氩 Ar 2 36 氪 Kr 2 54 氙 Xe 2
8 88 8 18 8 8 18 18 8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能量最低原理
能量最低
1→2→ 3→ 4→ 5→6→ 7
K→L→M→N→O→P→Q
3、各电子层排布规律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1
氢
H
1
2
氦
He
2
3
锂
Li
2
1
4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整套讲义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2整套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b7258e7a98271fe900ef90d.png)
化学必修二讲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归纳与整理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归纳与整理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归纳与整理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归纳与整理结束语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核素1、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带负电的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也就是说,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荷,其正电荷数由所含质子数决定。
(1)原子的电性关系: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3)离子指的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
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阳离子,带正电荷; 当质子数(核电核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负电荷。
(4)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2、核素和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原子叫核素。
如如氢元素有11H 、21H 、31H 三种不同核素。
(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①同位素中“同位”的含义:指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据同一个位置的意思。
如氕、氘、氚,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②同位素的性质: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各种同位素原子个数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同一种元素的各种不同的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因为各同位素原子结构几乎相同(除中子数)。
(精品)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课件
![(精品)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64452f77232f60ddcca189.png)
[解析] 95 号元素镅、115 号元素、113 号元素,原子 序数都大于 86 而小于 118,所以都在第七周期;115 号比 118 号原子序数少 3,应在第 VA 族,113 号元素在第ⅢA 族;113 号元素和 115 号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 ①③
D. 仅③
答案:A
解析:不要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下面展开的镧系、锕系是 周期表的两行,它们应分别处于周期表的第 6 和第 7 横行。 周期表中的 8、9、10 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其余则是每个纵行 各为一个族。
2.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而成的 B.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其所在周期的周期序数 C.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所在族的族序数 D.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18 列,16 个族
0 族元素原 子序数
2 10 18 36 54 86 118
元素名称
氦 氖 氩 氪 氙 氡 X(未知)
2. 根据要求推断元素所在周期 确定它与参照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从而推断它所在的
周期。例如,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 0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 0 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原子序 数大的 0 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
行、____1_6___个族。 (2)特点:每一族中的最外层电子数__相__同____。
(3)分类及表示方法: 族可分为_主__族_____、__副__族____、__第__Ⅷ__族__和__0__族____, 其中__主__族____元素的族序数后标 A,__副__族____元素的族序数 后标 B。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书课件新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书课件新](https://img.taocdn.com/s3/m/0c8449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e.png)
C: 6C 6C 6C
O: 8O 8O 8O
Cl: 17Cl 17Cl
1
2
3
12
13
14
16
17
18
35
37
234
235
238
4、注意事项:
①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与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无关;
1. 定义:象Na+与Cl-之间,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一、离子键
4.离子化合物: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阴、阳离子
静电引力
2. 构成离子键的粒子:
3. 作用力:静电作用
斥力
思考
哪些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的非金属 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
如:KCl、Na2O、MgCl2、 NH4Cl 、NaOH等
断开1molH-H键和1molCl-Cl键吸收的总能量为(436+243)kJ =679kJ
形成2mol H-Cl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为862kJ
1mol H2和1molCl2反应放出能量(862-679)kJ=183kJ
放出能量183kJ
点燃
小结2
微观: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第三节 化学键
第三节 化学键
1.概念要点:
a. 相邻
b.原子之间
c.强烈作用
——相邻的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化学键主要类型:
a.离子键
b.共价键
化学键
钠在氯气中燃烧
现象: 剧烈燃烧, 黄色火焰, 大量白烟。
思考:Na与Cl是如何结合成NaCl的呢?
Na+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第二节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第二节1](https://img.taocdn.com/s3/m/6740ccf4da38376baf1fae5d.png)
二、元素周期律
科学探究
教材P14--P15表格
(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1、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由1—8的周期性变化(H、He除外)
2、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半径呈现由大→小经过稀有气体后,又重复出现 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3、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的最高正价呈现+1→+7(O、F除外);最低负价呈现 -4→-1→0的周期性变化。
r 例如: S 2- > rCl - > rK + r > Ca 2+
r F
-
> rNa +
> rMg 2+
1、X元素阳离子与Y元素阴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中正 确的是()D A.X原子比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 B.X原子序数比Y原子序数小 C.X离子半径比Y离子半径大 D.X原子半径比Y原子半径大
Na
与水 反应
与冷水剧烈反应
与酸反应 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 氢氧化物与 NaOH反应
氢氧化物 碱性强弱
结论
反应很剧烈 NaOH
强碱
Mg
与冷水微弱反应, 滴入酚酞,溶液 为浅红色,加热 后产生大量气泡, 溶液红色加深
反应剧烈
Al
与水反应很困难 反应不太剧烈
Mg(OH)2
Al(OH)3
沉淀不溶 中强碱
碱性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减弱
高中化学课件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核距离:由近远 划分依据
电子能量:由低高 电子层 电子层数(n):1234567……n
电子层符号:KLMNOPQ……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7ecf142240c844768eaee1e.png)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一、原子结构 ................................................................................................................................................................二、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周期律 (2)四、化学键 ....................................................................................................................................................................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一、烃 ............................................................................................................................................................................二、烃的衍生物 ............................................................................................................................................................三、基本营养物质 ........................................................................................................................................................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19b841a3968011ca30091d6.png)
(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阳离子半径比较规律——“数大径
小”。 带电荷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小。如r(Fe3+)<r(Fe2+)<r(Fe)。
4.同结构——“序大径小”: (1)规律: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 (2)举例:r(O2-)>r(F-)>r(Na+)>r(Mg2+)>r(Al3+)。
数和核外电子数分别是17和18,这是17Cl-的结构示意图,正确。
【变式备选】在原子的第n电子层中,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 的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n为次外层时,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比(n-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多10。则n层是( )
A.N层B.M层C.L层D.K层
【解析】选B。当n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8,则(n-1)
(2)原子的第三个电子层(M层)在不同情况下容纳电子的最大值
分别是多少?
提示: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知:
①当M层作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8个; ②当M层作次外层时,最多不超过18个; ③当M层作倒数第三层时,由于M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32=18, 故最多不超过18个,而不是32个。
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变式训练】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
【解析】选B。A中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是8,这是8O的原子 结构示意图,正确;B中核电荷数为11,这是Na的原子核,钠原子 的核外有11个电子,钠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1价,Na+的核外应 有10个电子,而图中核外只有9个电子,错误;C中核电荷数和核 外电子数都是17,这是17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D中核电荷
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2、8、18、3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三维目标
元素周期律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和原子结构
知识与技能 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由图表数据总结、归纳、抽象、形成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体验发现和应用规律的快乐,体会对待自然
与价值观 规律的正确态度
思维激活
1 2 3 4 5 6 7 2 1 2 3 4 5 6 7 8 1 2
8
三、结构示意图
结构示意图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圈”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 数,“弧”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 电子数,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
在离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相
可排2×32=18个,但作为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
二、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殊性 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K。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Ca。 3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Be 、 Ar。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 8.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9.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3 (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倍: 2 1 : 2
__________、__________。 (3)C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就能与水剧烈反应,产生的气
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的质量很小(9.1095×10-31 kg),运动的空间范围很 小(直径约为10-10 m),运动的速度极快(接近光速),核外电 子运动没有确定的路线,不能测量或计算出它在某一时刻所 处的位置,也不能准确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那么核外电子
是如何排布的呢?
自学导引
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在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 动,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 低,在离核较远 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 高,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 的壳层,也称作 电子层 ( 如右图 ) 。电子总是先从 内 层排起, 这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其关系如下表:
典例导析
知识点1: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 例1 某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和L电子层的电子数的关系 是(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 解析 当M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当M 层不是最外层时,电子数最多不超过 18个。 L层电子数一定 为8个,所以它们实际容纳的电子数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答案 D 跟踪练习1 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 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1/6,则该元素的符号是______,原子 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答案
Mg;
知识点2:粒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例 2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指 出错因,并改正。
答案
①不正确;K层最多排2圈内应为核电荷数,不能写元素符号,应
改为 。 ③不正确; Na+ 为 Na原子失去最外层的 1个电子而得到 的粒子,应改为 。
④不正确;K层最多排2个电子,L层最多排8个电子, 应改为 。
⑤不正确;Cl-的核电荷数为17,应改为
。
⑥不正确;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应改为
。
⑦不正确;圆圈内“+20”的“+”不能省略。
⑧不正确;次外层最多排18个电子,应改为
。
跟踪练习2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知识点3: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例3 现有X、Y两种原子,X原子的M层比Y原子的M层 ) B.硼原子和氦原子 D.碳原子和铝原子 少3个电子,Y原子L层的电子数为 X原子 L层电子数的 2倍, 则X和Y分别是( A.硅原子和钠原子 C.氯原子和碳原子 解析
等。 思考题 Mg2+、Cl-。 答案 、 、 、 试 用 结 构 示 意 图 表 示 下 列 粒 子 : Na 、 S 、
名师解惑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 .核外电子总是最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 后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n代表电子层)个电子。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不超过2个)。 4 .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 [特别提醒] 以上四条规律相互联系和制约,一般以少为准,如 K 原 子为 而不能写成 ,因为尽管第三层最多
本题考查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识的运用。由于 Y
原子的M层比X原子的 M层多 3个电子,说明 Y的 M层的电子
数至少为3个,那么Y的L层必为8个电子,X的L层只有4个电
子,M层无电子。由此推出Y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3,X的核外 电子总数为6。所以X、Y的核电荷数依次为6和13,应选D。
答案
D
跟踪练习3 根据下列叙述,分别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其 原子结构示意图。
1 (4)D 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 4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硅;
(2)硼;
(3)氟;
(4)氖;
电子层 (n) 符号 离核 远近 能量 高低 1 K 2 L 3 M 4 N 由近到远 由低到高 5 O
6
7
P
Q
二、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核电 荷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元素 名称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元素 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K 1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L M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