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 太平天国灭亡真相

合集下载

《太平天国运动》天京陷落:天国梦碎

《太平天国运动》天京陷落:天国梦碎

《太平天国运动》天京陷落:天国梦碎1864 年 7 月 19 日,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是一个黑暗至极的日子。

这一天,清军的炮火轰开了天京的城墙,曾经辉煌一时的太平天国都城沦陷,也标志着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走向了失败的深渊。

太平天国运动,自金田起义始,一路势如破竹,席卷大半个中国。

它的兴起,源于广大农民对清朝腐朽统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洪秀全所提出的“拜上帝教”教义,给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带来了精神上的寄托和反抗的勇气。

起初,太平军的发展极为顺利。

他们在杨秀清、萧朝贵等将领的指挥下,多次击败清军,攻城略地。

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克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此时的太平天国,达到了军事上的鼎盛时期。

他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然而,这一制度在实践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最终未能实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天国内部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

洪秀全沉迷于宗教和权力,杨秀清则居功自傲,试图凌驾于洪秀全之上。

1856 年,“天京事变”爆发,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天国的实力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此后,尽管洪秀全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年轻将领,但太平天国的形势已经日益严峻。

清军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率领下,组建了湘军和淮军,对太平天国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中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保卫天京,太平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然而,由于长期的围困和清军的猛烈攻击,天京的物资匮乏,人心惶惶。

1864 年 6 月 1 日,洪秀全病逝。

他的离世,让本就艰难的局势更加雪上加霜。

7 月 19 日,清军终于攻破了天京的城墙。

李秀成护送幼天王出逃,但最终失败。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内部来看,领导集团的腐败和内部斗争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

洪秀全等人在取得一定成就后,开始追求个人的权力和享受,失去了最初的革命精神。

1864 太平天国灭亡真相

1864  太平天国灭亡真相

1864 太平天国灭亡真相1864年6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落下帷幕,一种“反传统”的意识形态归于失败。

个中原因,后世总结颇多。

但最关键之处却极少被人提及——导致天国由顶点急速坠落的“天京事变”背后,是一场赤裸裸的披着权力斗争外衣的意识形态路线斗争。

宗教领袖洪秀全与世俗领袖杨秀清之间的血腥内斗,有着极复杂的内涵和极深刻的教训。

洪秀全本只是个纯粹的“精神领袖”洪秀全在1864年6月死于困城南京。

一个月后,曾国藩把他从地下挖掘出来,所看到的是:“头秃无发,须尚全存,已间白矣,左股胯肉犹未脱”。

此后一个多世纪,这位“天国之子”在史书中的形象一直诡异地摇摆于妖魔、伟人、神棍之间。

他的“天国”,也不断摇摆于“伟大农民起义”和“极端邪教集团”之间。

这种“天上人间”式的标签暴力,其实不过是中国近代以来对历史长期做暴戾化处理的结果——孙中山自号“洪秀全第二”时,对“天国”的史料丝毫没有接触;苏曼殊刊布《太平天国翼王夜啸图》时,同样对石达开一无所知。

习惯于借历史之峥嵘,浇时事之块垒的结果,是历史的本相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脸谱化、标签化。

天国亡于洪秀全。

但追溯起来,洪并不是天国的创造者。

《李秀成自述》里说:“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换言之,“开国者”,冯云山也。

1844年,冯云山囊空如洗进入紫荆山,三年后,当地信徒已达2000余人。

期间,被冯云山终日念叨的“教主”洪秀全,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

直到金田起事前夕,洪一直都未曾在教众面前露面。

李秀成说“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实为天国高层共识。

长期以来,洪只是一尊宗教偶像。

起事后,战争成为太平军日常事务。

军事领袖地位上升,宗教领袖地位下降,是必然之事。

来自广东的洪秀全和冯云山不得不在领导班子排序上向广西本土实力派杨秀清和萧朝贵们妥协。

结果是:教主洪秀全仍居一把手,冯云山则由二把手退居四把手,杨秀清、萧朝贵分别上升为二、三把手。

太平天国起义清朝的灭顶之灾

太平天国起义清朝的灭顶之灾

太平天国起义清朝的灭顶之灾太平天国起义:清朝的灭顶之灾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农民起义运动。

起义始于1850年,由洪秀全领导,旨在推翻清朝的统治。

然而,虽然起义规模庞大,持续时间长达十余年,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给清朝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起义原因、起义过程以及最终结果等方面来探讨太平天国起义对清朝的灭顶之灾。

一、历史背景19世纪上半叶,清朝内外交困。

在国内,兵源枯竭、财政困难、天灾人祸不断,社会矛盾激化;在国外,列强入侵、侵略扩张,使得清朝的统治面临空前压力。

这一时期,一些秘密会社相继涌现,为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二、起义原因1. 社会经济危机:清朝统治下的农民受尽剥削,生活状况恶化,饥荒频发。

这些农民渐渐觉醒,纷纷加入秘密会社,寻求改变现状的途径。

2. 外族压迫:清朝以满族为统治阶级,对于汉族以及其他民族持歧视态度,不断加重的满洲化政策引发了广泛不满。

3. 宗教信仰:洪秀全的天理教在广西广泛传播,为农民提供了精神寄托和反清的动力,为起义铺就了思想基础。

三、起义过程1850年,洪秀全领导的起义力量在广西发动起义,很快蔓延至湖南、江西等地。

太平天国军队在起义初期凭借神秘宗教色彩和激昂的声势,迅速吸引了大量农民和一些地主资本家的支持。

在战争发展过程中,太平天国逐渐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不断向外扩张势力范围,最终威胁到了清朝的统治。

然而,太平军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起义军长时间与清朝军队展开殊死战斗,农民起义军缺乏军事经验和正规训练,无法与清朝军队抗衡;其次,太平军内部也存在腐败和权力斗争等问题。

此外,清朝政府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通过组建“捻军”等方式来打击太平天国,增加了起义军的困难。

四、最终结果太平天国运动虽然规模浩大,影响深远,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1856年,太平天国与清朝发起了长达16年的武装冲突,太平天国军队在内外夹击下逐渐式微。

1864年,最后一位“天王”被清朝军队击毙,太平天国起义宣告结束。

历史趣谈悲哀!太平天国最后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

历史趣谈悲哀!太平天国最后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悲哀!太平天国最后为什么会以失败告终?导语:太平天国是清朝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1850年洪秀全等发动起义,1851年攻克南京并定都,1864年南京陷落,18太平天国是清朝中后期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也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

1850年洪秀全等发动起义,1851年攻克南京并定都,1864年南京陷落,1872年太平军部队败走,太平天国就此终结。

看到这不禁有读者想,此次起义运动规模之大怎么会失败的呢?太平天国最强盛之时,已经具有一定的实力与清朝政府一决雌雄,为何没有向北直捣清政府老巢北京城呢?1854年,太平天国军队人数超过六十万人,太平天国的西征军在湖南遭遇湘军顽强抵抗,在翼王石达开的率领下大败湘军,后太平军又克扬州,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清军统帅向荣在自杀。

太平军另一只北伐军队以区区数万人在途径安徽、河南等省份,一路所向披靡,一度打到天津,让清朝廷大为惊恐。

遗憾的是,太平军最后陷入数十万清军的重重包围,时值冬季,军队物资匮乏,而援军迟迟不到,最后只能选择冒险突围,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最终全军覆没。

太平军北伐首领林凤祥、李开芳被押解到北京,凌迟示众。

由于当时信息传递很慢,北伐军队即将要突围的时候,洪秀全才收到求援,并立马手准备援军。

并命曾立昌将军率一万军队出发增援,而清军也做好对付太平天国援军的准备,曾立昌部队在中途即遭到清军埋伏堵截,曾立昌认为北上增援已是徒劳,最后选择放弃增援,向南撤兵,最终曾立昌一万余众全被清军剿杀,曾立昌跳河自尽。

其实,洪秀全手握数十万大军,而只让一只几万人的小部队北伐,其实就是一次试探性军事行动。

可见洪秀全不愿意将所有的鸡蛋放在生活常识分享。

太平天国灭亡内因之我见

太平天国灭亡内因之我见

太平天国灭亡内因之我见摘要:十九世纪的中国,爆发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鼓舞了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推进了时代的发展。

而历时14年的太平天国最终走向了没落,其灭亡与其内部的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内因一.战略指挥及其失误太平军与清军前期作战时,力量大致均衡。

在此情况下,战略指挥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太平军并未做好这一点,导致后期连续溃败,领土沦陷,天津北魏,政权覆灭。

让我们回顾史实:定都天京后,杨秀清负责统领调度全军,进行战略指挥。

他首先采取分兵出击战略,镇守宁镇扬,北伐、西征。

这违背了集中优势兵力的军事基本准则,导致各个战场太平军与清军相比无明显力量优势,难以达到快速剿灭清军的目的。

进而给了清政府动员汉族地方官僚、绅士参战的时间,曾国藩就是在这是组建了湘军。

1855~1856年,杨秀清反思前期的失败又作出了调整,集中优势兵力与主战场,与清军进行阵地战、拉锯战。

紧接着,太平军就取得了九江、湖口大捷,力挫湘军;后又在天京破围,击溃了清军江南、江北大营,夺取了战略主动。

但就整体而言,太平军仍旧处于包围之中,四面受敌。

集中兵力与某地,对兵力不足的太平军来说,必然削弱了其他占领区的防务,使机动兵力变为防兵,清军随时都可能以这些地方为突破口打穿太平军的防线。

后期,清军四处起事,太平军不得不转战各地,终究未摆脱被动局面。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大打折扣。

洪秀全启用李秀成、陈玉成,但仍未解决两线作战的问题。

前期,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围困天京,湘军进犯皖北。

这时,关于进攻的方向,天国内部出现了分歧。

后来先决定由苏南进攻上海,东线取得胜利。

但西边湘军借此机会进入安徽,围困安庆。

太平军又迅速西征,但此时太平军内部已分化明显,李秀成故意消极迎敌,致使陈玉成孤军奋战,最后败亡,西征未果。

后期,形势危急,天京处于中外联军包围之中,洪秀全急召李秀成及各王援京,但各王心系封地,有所保留,未能解天京之围,天京陷落,洪秀全服毒自杀。

历史趣谈清朝最大规模太平天国运动结束是天京的陷落?

历史趣谈清朝最大规模太平天国运动结束是天京的陷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最大规模太平天国运动结束是天京的陷落?
导语: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自从湘军攻破天京城的那一刻起,太平天国就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自从湘军攻破天京城的那一刻起,太平天国就结束了。

即从1851年——1864年。

其实,天京陷落后,长江南北,依然有数十万太平军在浴血奋战。

长江以南的太平军余部,以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部队为主,自广东入福建,在漳州一带坚持斗争。

但好景不长,1865年漳州陷落。

余部谭体元部向广东方向突围,在1866年初于广东梅州被肃清。

它的失败,标志着太平天国力量在长江以南的丧失殆尽。

长江以北的太平军余部,扶王陈得才自西北回救天京的梦想落空,在安徽霍山兵败。

当时。

陈得才部队中,遵王赖文光部仍大致完整,赖文光与捻军合作,将余部太平军和捻军合并为新太平军。

赖文光被推为首领。

采用易步为骑,灵活机动的战术,将新太平军改变为一支凶悍的骑兵部队。

该部队于1865年杀清军名将僧格林沁。

后来,东捻军于1868年1月5日在扬州东北瓦窑铺覆灭,赖文光英勇就义。

西捻军于1868年8月16日在山东徒骇河被李鸿章淮军消灭,梁王张宗禹渡徒骇河不知所终。

它的失败,标志着太平天国力量在长江以北的消失殆尽。

史料记载,最后一只太平军是1872年4月,石达开余部李文彩部在贵州大塘覆灭。

此部的覆灭应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结束的标志。

生活常识分享。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下面分享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一起来了解吧。

1、太平天国的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用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

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和运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

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性文件,但或者是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注定了不可能实现,或者是由于其他主客现条件决定了无法实行。

太平天国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而他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

2、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性不明确,大多是迫于贫困,希望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

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

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

1840; 1850年,广东、广西和全国许多地区,水灾、旱灾、蝗灾,连年不断,广大农民家破人亡,陷入绝境。

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太平天国的主要领导人中,洪秀全和冯云山虽都是自小饱读诗书,但青年时有屡试不第。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与历史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与历史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与历史评价
太平天国是中国清朝末期的一场重要历史事件,其兴起、发展和覆灭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历程以及历史评价,带您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太平天国的兴起
太平天国运动始于1851年,由洪秀全等人创建,提倡平均分田地、反对封建统治等口号,吸引了广大农民参与。

太平天国军在南方迅速扩张,占领了一些重要城市,形成对清朝的威胁。

太平天国的发展与覆灭
太平天国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但由于内部分裂、军事失利和外部压力等因素,太平天国政权最终在1864年被清朝军队攻破,洪秀全被迫逃亡,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有影响力的农民起义,对封建统治提出了挑战,推动了社会变革。

然而,由于其内部组织混乱、政治纲领模糊等问题,最终以失败告终。

历史学界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多有争议,有人认为其是一场具有革命意义的起义,也有人认为其失败在于领导者的理想主义和实践能力不足。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其影响却深远而持久。

我们应当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探究其兴起、发展与覆灭的原因,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珍惜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其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不可忽视,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珍惜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为国家的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太平天国灭亡的故事有哪些

太平天国灭亡的故事有哪些

太平天国灭亡的故事有哪些太平天国灭亡之后,洪秀全儿子的供词让世人瞠目结舌,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店铺一起来看看AA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太平天国灭亡的故事介绍1862年5月底,曾国藩挥军进围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

几十万人互相厮杀,激战两年,于1864年7月19日,湘军一鼓作气,用炸药炸裂了天京城墙,汹涌而入。

洪秀全已死,十六岁的洪秀全儿子幼天王几经逃窜后最终落入清军手里,还妄想着可以“坦白从宽”,先后写了八份乞命求饶的亲笔供词。

这些供词述说了太平天国南京生活的许许多多细节,原汁原味,成为了后世研究太平天国的重要史料文献,且让我们摘其中一二,看一看,里面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幼天王文化水平低,粤语系的人,语言功底差。

为保证原汁原味,也因接近白话,这里不作详细翻译,但做了详细注解):洪天贵福亲书自述之一(节选)四月初十老子起病。

是天,他出来坐殿,我乃看见,后我总未见他了。

十九日老子死毕,是遣妇官来葬的。

葬在新天门外御林苑东边山上。

(小编注:从洪天贵这份自述里,很容易看出,洪秀全并不是曾国藩所说的投环自绝于天下,而是无疾而终。

)六月十六日午时,官兵攻破城池,我在楼望见。

我乃下楼出到荣光殿,忠王乃入朝带我出。

他从垅口到芳山被擒了(小编注:从这儿可以查知李秀成被捕地点)。

尊王带我从淳化镇到广德。

总是养王吉庆元带路。

吉庆无带我们走,他欲带我去建平,我知是错路。

又被我晓得到广德,昭王在四安,是日昭王即上来见我。

后几天,干王、恤王从湖州来见我(小编注:洪天贵文化水平低,但这段叙述好歹是交待清楚了他从天京出逃后的逃跑路线)。

洪天贵福亲书自述之二(节选)老天王死毕,埋在新天门外御林苑东方岭上,不用棺木(小编注:不用棺木,是洪秀全自己制订的殡葬制度),是使女官葬的。

老天王的父亲名叫洪镜扬,有个细亚妈在南京未出。

老天王有八十八个妻(小编注:够荒淫无度!)。

我有两个弟,一个光王洪天光,一个明王洪天明。

我有三个伯,王长兄信王洪仁发在西门跳水死,王次兄勇王洪仁达未出城,来到垅口被官兵拿了。

新太平天国灭亡真相讲解

新太平天国灭亡真相讲解

新太平天国灭亡真相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也是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这场运动建立了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的政权。

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从起事到覆灭仅仅维持了十一年的时间。

这其中的教训实在太多,比如没有明确的纲领,领导集团决策失误,没有长远眼光,领袖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和决断力、领导层尔虞我诈、贪腐、好色、好杀戮等等,然而,导致这个政权迅速瓦解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腐败。

太平天国官员的腐败是前所未有的。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太平军进入天京(今南京)后,就广为宣扬两句话:“正是万国来朝之候,大兴土木之时。

”其实当时根本没有一国来朝,而大兴土木却是从大军进城第二个月就开始了。

自洪秀全以下,各个封王纷纷大造宫殿,一个赛一个奢侈。

以洪秀全的天王府为例。

整个宫殿群以原两江总督署为基础,拆毁万余间民宅,向外扩展十里。

每天参与工作的建筑工人达万余,主要是征用没有随军的妇女、老人,工匠则是专门从安徽、湖北招募来的且都是无偿劳动。

天王府一共修建了两次。

第一期工程半年即建成,可惜被突起的大火烧毁了一部分。

于是,次年正月又开始了第二期工程。

两期工程所用的砖石木料都是从明故宫、庙宇、民房拆取搬来的,可谓劳民伤财。

本来还有第三期的天王府工程,计划扩建到周围的二十里,但因局势动荡未能实施。

天王府的防卫甚是严格,四周有三丈高的黄墙环绕的宫殿群,宫墙外面是一道深宽各二丈的御沟,沟上有三孔石桥称五龙桥供行人进出往来。

过桥迎面第一道大门为天朝门,门外悬挂着十余丈的黄绸,上有天王洪秀全御笔手书五尺大的朱字诏令:“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云中雪。

”意思是说,大臣等闲杂人等,到了天朝门时就别往前走了,有天王的诏书才可以进去,否则就别怪我杀人了。

云中雪是太平军形容“杀头”的隐语。

天王宫的装修极为华丽。

据史料记载,这座宫殿内雕梁画栋,用黄金作装饰,绘以五彩,门窗用绸缎裱糊,墙壁用泥金彩画,取大理石铺地。

天王所用王冠、浴盆、夜壶等许多器皿俱以金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和历史作用茅家琦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日期:2007-4-15 点击:501(一)在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能否取得像刘邦、朱元璋所领导的农民战争那样的一种胜利,推翻清王朝?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能不能取得像刘邦、朱元璋所领导的农民战争那样的一种胜利,推翻清王朝,“改朝换代”?长期以来,有一种意见认为:到了太平天国时代,甚至连这样的一种胜利也是不可能的了。

这种意见的根据是:在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军的敌人不过是腐败的封建地主,革命的农民曾经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在军事上打败这种敌人;“到了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他们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在最后遭到失败。

对这种观点,管见不敢苟同。

上述观点之所以值得商榷,是因为它对19世纪50年代中国客观形势的估计不符合历史事实。

在那时,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并没有和中国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太平天国的对手仍然是一个腐朽的清封建王朝。

只要认真研究一下近代中外关系史,人们就可以看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迫使清朝廷签订《南京条约》,可是,由于清王朝力图维护自己的“大国体面”,和对外国资本主义存在许多疑虑,直到50年代,清王朝并没有完全屈服于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炮舰政策”。

1850年9月29日,巴麦尊说:“我清楚地看到,我们被迫再打击一下中国的时刻正在迅速到来。

……口头警告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他们很少注意言语。

在他们接受意见以前,不仅要看到手杖,而且要让手杖打到他们的肩膀上”(1)。

1853年8月4日,文翰给克拉兰敦的报告中说:“和清朝皇帝打交道,我们会发现他和从前一样傲慢自大,反对和我们扩大中外关系。

(2)”在这样的情况下,绝对不可能说:资本主义列强已经和清朝廷结合在一起了。

从资本主义列强看,克里米亚危机在加深,在远东,英、法也需要有一个不承担义务的政策。

1851年12月侵略性很强的巴麦尊离开了英国外交部,他的继任者克拉兰敦批准了文翰提出的“中立”政策。

对近代史的思考

对近代史的思考

一太平天国覆灭的真正原因1851年,洪秀全率领萧朝贵,石达开,杨秀清等人在广西金田宣布起义,经过“永安建制”、“南京定都”以后,太平天国运动达到了顶峰。

但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最终却被镇压,其真正的原因真的只是中外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吗?洪秀全原名洪仁坤,7岁开始攻读孔孟之道,以期有一天能考取功名,怎奈四次赴试四次落第。

于是他一气之下撕毁书本,并创立“拜上帝教”,并将自己改名为洪秀全,同时组织乡里民众准备起义。

从洪秀全的名字入手,我们可以发现“秀全”二字拆开便是“禾乃人王”,“禾”在文言文中具有“我”的意思,所以“秀全”包含的意思便是“吾乃人王”,洪秀全起义的动机可见一斑。

同时洪秀全起义后,攻下一个乡便建国“太平天国”,这下性质直接从普通的农民暴动升级为造反,一下子便吸引了清政府的注意力,导致起义伊始便受到了清政府的大规模围剿。

即便如此,洪秀全暂时打退了清军后,仍迫不及待自称为“天王”,可见,洪秀全起义的真正动机便是自己称王,统治国家。

这一点从洪秀全攻下南京后挥金如土,过着一种极度奢靡的生活中也能看出。

从根本上讲,就算起义成功,中国实行的仍然是封建帝制,没有丝毫进步,无怪乎马克思根本不看好这场运动,只认为“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另外,虽然洪天王读过诗书,但自身的文化素养却着实令人不敢恭维。

他将士人、儒生和当时的基督教徒、巫师等人一并归为“妖人”,并大肆杀戮,致使一些胸怀天下的有志之士根本不敢投靠太平天国。

失去了大量的潜在智囊团,在军师冯云山、东王杨秀清死后,洪秀全起义失败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而在“天京事变”的前后,也充分体现了洪秀全的不成熟。

首先,他将天朝事务全权交由杨秀清打理,自身则沉湎于后宫的声色犬马之中。

这直接导致杨秀清权势滔天,气焰极度嚣张,并为之后“天京事变”的发生埋下了深重的祸根。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三:结果
天京失守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1864年7 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 太平门附近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 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缘梯而入,城内太平军或战死,或自焚, 无一降者。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但分散在 长江南北各个战场上的数十万太平军,仍英勇顽强地抗击 清军的进攻。 余部斗争 天京城破后,李秀成带幼天王突围而出,不久失散。1864年7月22日,李秀成被俘,8月7日被害。 幼天王在江苏 东坝与 洪仁玕相遇,经浙江进入江西,10月分别被俘,11月在南昌遇害。 活动于江苏、浙江、安徽南部的太平军,在侍王 李世贤、康王 汪海洋等带领下,转战于江西、福建、广东, 最后于1866年2月在广东嘉应州(梅州)被清军击灭。 远征陕西的陈得才、 赖文光等部太平军,在回救天京途中,于1864年11月在湖北、安徽境内为清军所败,余 部由赖文光率领与捻军合编,坚持反清斗争,直至1868年失败。
思考? 为什么太平天 国会失败呢?
一:背景 ①国际上:19世纪中期,亚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解放运 动的高潮。太平天国运动同波斯,印度尼西亚,印度等 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共同 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②国内:鸦片战争后,清政府 将大笔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部转嫁给劳动人民,导致阶 级矛盾激化。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 ,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 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失去生计。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 更为严重。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 。
材料1 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2 “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3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回答: (1)材料1、2所述之事各发生在哪一年?在这两年中,太平天国进行了哪些重要活动? (2)材料3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什么? (3)“翼王远征”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今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 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材料三 “兹本大臣恭奉王命,莅临斯土,催办钱漕,兼取贡税。田赋虽未奉其定制,尔粮户等亦宜谨遵天定,暂依 旧例章程,如数如期完纳。” ——太平天国1855年告示 材料四 “至于业户,固贵按亩输粮,佃户尤当照额完租。兹值该业户粮宜急征之侯,正属该佃户租难拖久之时,倘 有托词延误,一经控迫,抵租与抗粮同办。各宜禀遵无违。” ——太平天国1861年指示 请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说明太平天国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 (2)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基于什么出发点,实行不同的土地租税政策的? (3)这种变化,从所有制方面来看,其实质是什么? (4)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论太平天国之成败尤因

论太平天国之成败尤因

论太平天国之成败尤因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它的兴起为以后的反帝反封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借鉴作用。

并且在它的成败过程中,引发了很多令人深思的东西。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后建国号“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号称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

因清朝推行薙发易服,太平天囯均不剃发、不结辫,披头散发,故太平军一众均被称作“长毛”。

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陷落,洪秀全之子兼继承人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虏。

1872年,最后一支打着太平天囯旗号作战的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

由此太平天国彻底消亡。

太平天国运动发起于清朝末年,当时的清政府在经受鸦片战争后,被索要大量战争赔款,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清政府的捐税,年年增加,使农民不堪重负。

统治更加腐败。

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

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而当时的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由于五口通商,外国的工业产品涌进中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排斥了中国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使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同时,地主加紧了对农民的盘剥,土地兼并更为严重。

西方列强的入侵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了首要的第一的矛盾,人们并不甘心受外强欺负,所以社会矛盾的两个就是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并且当时自然灾害严重。

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本来就地瘠民穷再加上水、旱、虫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而且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于是,发生了1850年代的太平天国,这也为太平天国赢得了人名群众的支持,拥护。

太平天国为何会灭亡胡乱册封有2700多个王爷一万多个丞相

太平天国为何会灭亡胡乱册封有2700多个王爷一万多个丞相

太平天国为何会灭亡胡乱册封有2700多个王爷一万多个丞相太平天国曾一度盛极一时,但却是一个特殊的国家。

在太平天国之前,几乎没有国家有过如此庞大的丞相和两千多位王爷的怪异组合。

这样的场面令人震惊,如果天上掉下一块板砖,可能也会砸出几位手握重权的丞相和身份显赫的王爷。

珍稀的物品才更加珍贵,但这句话在太平天国中并不适用。

太平天国的存在就像昙花一现,短暂而耀眼。

相比衰落时期的清朝,太平天国差了不少火候。

因此,后世人们对太平天国的灭亡原因,往往将目光投向当时国内的内部问题,尤其是过于混乱的册封规矩。

那时太平天国中的王爷和丞相数量为何如此之多呢?其实道理很简单,积少成多。

当时的太平天国领导者并不懂得制衡之道。

大量的王爷和丞相井喷式地涌现,每月所需的俸禄和赏赐是无法估量的。

滴水穿石的道理谁都懂,几个丞相和王爷并不会拖垮太平天国的国库和精力。

然而,洪秀全为了夺取江山、赢得声望,在广西一带公然宣称自己是天选之子。

在那个时候,太平天国的雏形已经形成。

随后太平天国迅速夺取了永安,洪秀全的野心逐渐显露出来。

作为最高统治者,他自然需要有一些得力干将来辅助处理重要事务。

洪秀全认为册封几个王爷并不是什么大事,对他和太平天国来说微不足道。

于是在潦草的决定下,洪秀全先后册封了五个王爷为五军主将。

王爷与一军主将的差距是天差地别。

主将是人臣,是洪秀全对抗外敌的利刃,而王爷则完全不同。

王爷几乎是半个皇室人物,手握的权力不小。

然而,洪秀全一次性册封了六个王爷,引起了后世人的好奇。

这一事件后来被称为著名的永安封王事件。

然而,最终能够善终的王爷却是寥寥无几。

建国和治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王爷和丞相的存在是应该的,但数量过多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或许负面影响不会立即显现,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多微小的因素无法承受长时间的积累。

洪秀全沉迷于册封的喜悦和众人的吹捧之中,并没有考虑到,一旦被册封的群体无限扩大,国家是否能够承受得住。

正因如此,洪秀全后来看到数以万计的丞相和近三千位王爷时,也感到困惑。

自毁长城——辉煌“天国”的兴衰

自毁长城——辉煌“天国”的兴衰

自毁长城——辉煌“天国”的兴衰十九世纪中叶,全球资本扩张,中国内忧外患,广西地区更是动乱不安,在这一大环境下,一个名为“拜上帝会”的组织在广西这片土地上应运而生,其后拜上帝会的首领洪秀全带领该组织一路发展,从建号“太平”到金田起义,从永安建制到定都天京,拜上帝会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政权,成为了真正的辉煌“天国”,同时也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但在随后的短短十一年间,辉煌一时的太平天国却迅速走向衰亡。

1864年6月1日,洪秀全于天京被围以野草充饥多日后病逝;同年7月19日天京失守,清军屠城;1872年4月,最后一支可以查证的使用太平天国旗号的反清武装石达开余部李文彩部在贵州大塘覆灭,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曾经强盛一时,对清王朝构成强大威胁的太平天国为何会如此迅速的衰败直至殒落?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比较常见的说法是:主观上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战略上的失误;客观上是中外政府的联合绞杀。

但除了以上原因外,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那就是自毁长城——天国内部的腐败与倾轧。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以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为首的统治阶级日益腐败,脱离民众。

据《中国近代史》上记载: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拆毁了大批民房,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工,“半载方成,穷极壮丽”,旋因大火烧毁。

1854年又在原址复建,周围十余里,宫殿林苑,“金碧辉煌”、“侈丽无匹”。

东王府的修建也是“穷极工巧,聘心悦目”。

至如冠履服饰、仪卫舆马等,都备极奢华。

此外,天王洪秀全还不断选取民间秀女入宫,据他儿子在供词中说洪有妻妾一百零八人,还有宫女一千多人,专供他一人享乐。

洪秀全还给无功、无才、无德的洪氏族人大肆封王,引起他人的强烈不满,互相攀比,纷纷要求封王。

几个“王兄”封王后还仗势卖官鬻爵,随便滥封,结果总共封了两千七百多个王,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特权阶层,这么多的王爷需要大量的杂役服侍,于是就抓兵拉夫,招降纳叛。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41412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41412

在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下封建统治的腐败和沉重的剥削依旧没有改变,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加之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以创立拜上帝教为开端,秉着推翻清朝统治的宗旨,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经过了13年的抗战与发展,这场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农民运动的最高峰的伟大运动,最终还是躲不过失败的结局。

于1864年它的征途戛然而止,不再延续了。

它的失败激起了无数人对它的深虑与思考。

从容现上来说,主要由于太平天国发生在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时代,它所要对付的敌人,不但有掌握全国政权、作为封建势力中心的清朝统治者,而且还有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

因此所遇到的敌人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在清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双重围剿下,失败是迟早的事。

在错的时间里遇到对的敌人,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悲哀。

这给它前进的路上设置了一层层阻碍与一个个深渊,它的失败是在情理之中的。

从主观上来看,太平天国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在封建社会中,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他们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这是一种争取独立自由的权利与无谓的精神。

但是农民毕竟是分散的小生产者,他们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这个纲领来团结所有的革命群众;他们不可能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借以集中自己的力量战胜强大的敌人;他们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并用这些经验来指导革命实践的能力。

虽然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在当时属于先进的思想和制度理论。

但由于其绝对平均主义方案太过夸大以及其他主客现条件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新理论得不到完整地实施,同时太平天国又提不出一个切实可行而又能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的纲领,这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因此它就不能把战争引向胜利。

太平天国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首脑诸王到天京后迅速腐败。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确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首要原因。

太平天国在初期从上到下都保持严格的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他们提出要建立一个“天下为公”、“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并实行全体衣食皆由圣库开支、一律平均分配的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64 太平天国灭亡真相
1864年6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落下帷幕,一种“反传统”的意识形态归于失败。

个中原因,后世总结颇多。

但最关键之处却极少被人提及——导致天国由顶点急速坠落的“天京事变”背后,是一场赤裸裸的披着权力斗争外衣的意识形态路线斗争。

宗教领袖洪秀全与世俗领袖杨秀清之间的血腥内斗,有着极复杂的内涵和极深刻的教训。

洪秀全本只是个纯粹的“精神领袖”
洪秀全在1864年6月死于困城南京。

一个月后,曾国藩把他从地下挖掘出来,所看到的是:“头秃无发,须尚全存,已间白矣,左股胯肉犹未脱”。

此后一个多世纪,这位“天国之子”在史书中的形象一直诡异地摇摆于妖魔、伟人、神棍之间。

他的“天国”,也不断摇摆于“伟大农民起义”和“极端邪教集团”之间。

这种“天上人间”式的标签暴力,其实不过是中国近代以来对历史长期做暴戾化处理的结果——孙中山自号“洪秀全第二”时,对“天国”的史料丝毫没有接触;苏曼殊刊布《太平天国翼王夜啸图》时,同样对石达开一无所知。

习惯于借历史之峥嵘,浇时事之块垒的结果,是历史的本相越来越模糊,越来越脸谱化、标签化。

天国亡于洪秀全。

但追溯起来,洪并不是天国的创造者。

《李秀成自述》里说:“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换言之,“开国者”,冯云山也。

1844年,冯云山囊空如洗进入紫荆山,三年后,当地信徒已达2000余人。

期间,被冯云山终日念叨的“教主”洪秀全,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

直到金田起事前夕,洪一直都未曾在教众面前露面。

李秀成说“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实为天国高层共识。

长期以来,洪只是一尊宗教偶像。

起事后,战争成为太平军日常事务。

军事领袖地位上升,宗教领袖地位下降,是必然之事。

来自广东的洪秀全和冯云山不得不在领导班子排序上向广西本土实力派杨秀清和萧朝贵们妥协。

结果是:教主洪秀全仍居一把手,冯云山则由二把手退居四把手,杨秀清、萧朝贵分别上升为二、三把手。

但一把手洪秀全实际上从未掌握实权,杨秀清总揽了军政大权。

日后出师北伐,檄文《奉天讨胡檄》上,居然也只用了杨秀清和萧朝贵的名义,见不到洪秀全的名字。

换言之,洪只是“虚君”。

进入南京城,洪一头扎进深宫寻欢作乐,不坐朝,也不处理政务。

后世对此颇有指责,但洪作为“虚君”,作为“精神领袖”,并无政务可以处理,也是事实。

天国这种诡异的权力格局,给清廷情报人员造成了极大的迷惑,他们报告说:“其实不存在洪秀全这么个人,喜庆节日大殿上坐着的,只是个木偶。

”(《贼情汇纂》)——这是思维惯势使然:中国历史上不乏宗教起事,但其精神领袖多非活人,像元末明教,精神领袖是弥勒佛。

天国的精神领袖洪秀全,是一尊供在香烛间的木偶,也合情合理。

但是,洪秀全并不甘心只做“精神领袖”;杨秀清们也不可能让洪真的拥有“精神领袖”的实质号召力。

冲突,于是不可避免。

杨秀清与洪秀全之间的意识形态路线斗争
和洪秀全不同,冯对阐释钻研教义不感兴趣,利用宗教起事只是一种手段,远在广东、能力平庸的洪秀全被其借用作为教主,有明确的现实目的:一则,可以增加神秘性吸引教众;二则,可以借广东教会的势力威吓当地官府。

金田起事之后,冯云山承认了杨秀清搞的天父下凡的把戏——杨在1848年春以“上帝附体”方式发言,从此取得了天父代言人的地位,平时位次洪秀全,但当“天父附体”时则超越洪秀全,所说的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杨的把戏同样是实用性的,与宗教无关。

实用派、实力派宗教领袖冯云山的过早战死,改变了太平军中教权与军权之间的比重——
偶像派宗教领袖洪秀全在失去冯云山的支持之后,面对军事领袖杨秀清和萧朝贵一而再再而三的“天父下凡”把戏,毫无还手之力,发展至极端,杨秀清甚至敢借“天父下凡”当众打洪秀全的屁股。

杨、萧等人实无真的宗教信仰,当年冯云山运动他们入伙,即丝毫不曾提及宗教。

因此,太平军内部,在宗教领袖洪秀全和军事领袖杨秀清等人之间出现路线之争,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一路线之争的明朗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853年太平军攻克武昌。

进入武昌后,杨秀清曾去拜谒了当地的孔庙。

这显然会让高呼“打倒孔妖”的宗教领袖洪秀全相当尴尬。

由此,也就开启了杨秀清所主导的儒家路线与洪秀全所主导的上帝教路线之争。

这场意识形态路线之争,其实是世俗权力之争的延伸。

缺失了军政事务决策权的洪秀全,自起事之后,便只能将精力转注于宗教领域。

作为精神领袖,操纵意识形态是洪秀全对付杨秀清最后的杀手锏。

故而,他领导下的删书衙,对当时主流文化儒家学说大加挞伐,对其他宗教甚至民间宗教也严厉打击。

“敢将孔孟横称妖,经史文章尽日烧”。

建都南京后,洪秀全领导下的意识形态控制变本加厉。

经其批准,天国于1853年内出版了一本论文集《诏书盖玺颁行论》,其中一篇由高级官员黄再兴写的论文说:“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明确宣布禁绝、焚除儒学经籍和诸子百家书籍。

这一举措随即被曾国藩充分利用,在1854年正月发表的《讨粤匪檄》里,曾指责太平天国“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以致“士不能读孔子之经”,“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所痛哭于九原”。

洪的这些过激行为,在天国底层民众中造成了思想混乱,其严厉的排他性,更给总理政务的杨秀清,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阻力。

杨的反弹方式是借“天父附体”斥责洪秀全。

1853年5月,洪秀全禁绝儒学焚烧古书刚刚拉开大幕,杨秀清就借“天父附体”传达指示说: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以及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此事尚非妖话,未便一概全废。

”(《贼情汇纂》卷十二)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出自《中庸》,“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出自《论语》。

杨秀清认为这些话不是妖言,不宜全部废除,实际上是敲打洪秀全,对其意识形态工作表示不满。

但洪秀全无视了“天父”的旨意,一意孤行,禁绝儒学和焚烧古书的运动愈演愈烈。

1854年正月二十七日傍晚,杨秀清“天父附体”传达旨意的语气变得强硬起来,明确指示:“千古英雄
不得除,流传全仗笥中书”;“千古流传之书不可毁弃”;“真心忠正的臣僚传述总要留下”。

杨秀清显然已经相当愤怒,几个小时后,“天父”再度下凡,指示说:
“前曾贬一切古书为妖书。

但四书十三经,其中阐发天情性理者甚多,宣明齐家治国孝亲忠君之道亦复不少。

故尔东王奏旨,请留其余他书。

凡有合于正道忠孝者留之,近乎绮靡怪诞者去之。

至若历代史鉴,褒善贬恶,发潜阐幽,启孝子忠臣之志,诛乱臣贼子之心,劝惩分明,大有关于人心世道。

再者,自朕造成天地以后,所遣降忠良俊杰,皆能顶起纲常,不纯是妖。

所以名载简编,不与草木同腐,岂可将书毁弃,使之湮没不彰?今又差尔主天王下凡治世,大整纲常,诛邪留正,正是英雄效命之秋。

彼真忠顶天者,亦是欲图名垂千古,留为后人效法。

尔众小当细详尔天父意也。

”(《天父天兄圣旨》,第102—103页)
语气里已经没有了任何商量的余地,杨秀清借天父之口,勒令洪秀全必须停止他疯狂的意识形态运动。

杨的威吓起到了预想中的震慑效果,此后,再未见洪秀全有大规模焚书的记载,而是代之以删改四书五经的妥协政策。

斗争并未终结。

具体的过程不再重要,结局是:1856年,洪秀全策划“天京事变”,血洗了杨秀清和他的东王府势力。

这位天国“精神领袖”,终于心满意足地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政教合一”。

但正如杨秀清所评价的那样,洪教主的平庸和短视是致命的——
意识形态之争的实质是权力之争
1864年,南京城破前夕,洪秀全于弥留中下达了最后一道天王诏旨:“大众安心,朕即上天堂,向天父天兄领到天兵,保固天京。

”——洪秀全未必不知道“上帝教”已然破产,但他的权力基础
完全建筑于此,自然决定了他无法像早期的冯云山、中期的杨秀清、以及晚期的李秀成那般,从现
实出发,重新与儒家意识形态达成和解甚至合作。

洪很明白,对传统秩序的批判愈极端,他所能够
获得的政治权力也就越大,也就越能在与杨秀清等世俗领袖的斗争中占据优势。

临终之际的洪教主
仍念念不忘他的“天父天兄”,不是因为死不悔改,而是因为:一旦否认了这些,洪本人的生命和
权力,也都将失去依托。

或许,天国的悲剧从他们起事的那一刻就已注定——他们错误地在尘世给自己找了一个“宗教
偶像”,一个“精神领袖”,此后10余年,这位“精神领袖”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阻碍天国回归
常识,回归传统秩序,相反,日趋一日地将天国拖入了邪教的泥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