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家庭变革走向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及其社会影响
2015年第6期第36卷N orthwest population一、引言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产生的社会生活组织,是最亲密的社会群体[1][2]。
家庭内部的组织方式或结构类型发生变化,会促使家庭功能以及家庭成员的关系模式发生改变,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婚育观、养老观发生变化,当前中国的家庭结构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征。
我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如何?家庭结构的变迁又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这方面问题的研究对我国当前人口管理政策的制订,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
人口学家、社会学家一直非常关心家庭结构的发展问题。
早期的研究多是通过直接调查一个或几个小地区的家庭类型,进而对大范围的家庭结构状况加以推测[3][4]。
也有少部分学者采用历史档案汇总的方法,去研究某一时期的家庭结构特征[5]。
随着近些年全国人口普查内容的细化,尤其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数据库中包含了较为详尽的家庭成员关系方面的信息,为大范围研究家庭结构的发展特征奠定了基础。
而最新的“六普”数据还首次纳入对外籍人口的登记,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普查力度,在长表中还与时俱进地考虑到老龄化、房屋安全等问题。
因此,对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对比分析,是揭示当前我国家庭结构发展特征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则主要以近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为基础,并参考既往研究中与我国家庭结构分布有关的数据,通过各家庭结构类型的纵向比较,把握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趋势,同时就家庭结构的变迁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展开讨论。
二、我国家庭结构的主要变化趋势1.家庭小型化是中国现代家庭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家庭的小型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家庭户规模大幅下降。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婚育观的转变,我国的生育率持续下降,家庭户规模大幅缩减。
“五普”、“六普”两次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仅为1.22和1.18。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家庭变迁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家庭变迁分析一、引言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动对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以及这些变动对家庭的影响。
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1. 城乡差距的拉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农村居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
这导致了城乡人口结构的扭曲,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2. 职业结构的转变传统的农业劳动逐渐被工业与服务业取代,职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向城市,从事技术和服务行业的工作,而传统的农业工作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
3. 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脱离了贫困,成为了中产阶级。
这个群体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着整个社会。
三、当代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表现1. 结婚观念的变化在传统观念中,结婚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然而,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推迟结婚,或者选择单身。
家庭结构的单一化和多样化成为了新常态。
2.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
但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承担起了照料年长亲属的责任。
3. 亲子关系的变迁抚养子女的方式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
传统的大家庭方式逐渐被核心家庭所取代,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更加密切。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四、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动与家庭变迁的关联1. 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家庭变迁。
城乡差距的拉大导致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家庭更加稳定。
同时,经济独立的能力也让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推迟结婚或选择单身。
2. 教育因素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机会,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与家庭价值观的演变研究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与家庭价值观的演变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从传统的大家庭到现代的核心家庭,中国的家庭结构经历了许多转变。
同时,家庭价值观也在不断演变和重塑。
本文将从社会背景、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些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看社会背景对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推进导致了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并且城市中的就业机会更多。
这对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由于经济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立生活,核心家庭得以形成。
对于这些城市家庭来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帮助和支持变得更为重要。
这一点在传统大家庭中并不常见。
其次,家庭结构的变迁也直接影响了家庭价值观的演变。
以前,传统的中国家庭结构是多元的,包括大家庭、联合家庭等。
在这种家庭结构下,家庭中的亲密关系和亲属关系相对比较松散,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利益相对重要。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和经济的变革,核心家庭的出现,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这种关系的紧密性推动了家庭成员间的团结和互助意识的提高,以及更强的家庭凝聚力的形成。
这也使得家庭在教育子女方面的责任感变得更加重要。
最后,随着社会环境和家庭结构的变革,家庭价值观也逐渐发生了演变。
以前,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强调顺从和传承,以父权制为主导。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个人主义和自我价值变得越来越重要,家庭成员在思想上的独立和自由意志的追求也成为家庭中的一个重要变化因素。
同时,家庭成员间的平等和尊重更加受到重视。
以前,子女对长辈的绝对尊重和顺从逐渐被相互理解和尊重取而代之。
综上所述,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和家庭价值观的演变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结果。
社会背景的变化推动了家庭结构的变迁,而家庭结构的变迁又进一步塑造了家庭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的变化是不可逆转的。
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变迁
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变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在当代中国,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转型。
这些变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家庭关系。
本文将探讨社会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变迁,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一、从传统家庭到现代家庭传统家庭通常以父母与子女为核心,注重家族的延续和子女的教育成长。
然而,在社会转型中,现代家庭的特点开始显现。
现代家庭更加重视个体的需求和发展,婚姻观念的变化使得离婚率上升,并带来了许多单身家庭和同居家庭的出现。
除此之外,同性婚姻合法化也改变了传统家庭的定义。
二、家庭责任的转变在传统家庭中,夫妻之间的角色分工相对固定,男性负责家庭经济支持,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务和照顾子女。
然而,社会转型中,家庭责任的变化引起了家庭关系的改变。
随着女性在职场的崛起和家庭地位的提升,夫妻间的责任分工开始变得更加平等。
现代家庭中的男性也逐渐承担起了更多的家务和子女照顾责任。
三、子女独立性的提升在传统家庭中,子女通常被视为父母的延续,具有明确的角色和责任。
然而,社会转型使得子女独立性不断提升。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机会的增加,子女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
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制定自己的生活规划,而不再完全依赖父母。
四、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传统家庭中,父母的教育观念通常是严厉教育、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然而,社会转型中,家庭教育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家庭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强调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父母更加重视培养子女的个性特长,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
五、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传统家庭中,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关系相对固定。
然而,社会转型带来了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同居家庭、单亲家庭、多代同堂等多种家庭形式的存在使得家庭关系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元化。
这种变化带来了更广阔的亲情空间和个体的自由空间。
总之,社会转型对家庭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转变、家庭责任的转变、子女独立性的提升、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和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和包容性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关系经历着深刻的变迁。
中国家庭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家庭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一对相互影响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家庭的结构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中国家庭通常以集体为单位,祖孙三代同堂,父权制度严格,男性在家中担任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和决策者角色,而女性则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子女。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中国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首先,家庭规模减小。
随着一孩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甚至只有夫妻两人组成。
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大大降低了家庭负担,提高了家庭的生活质量。
其次,家庭责任的分工也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男性承担着家庭的经济支撑责任,而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务劳动和照顾子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逐渐加入到社会劳动力中,开始承担起经济责任。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在职场中有了较高的地位和收入,家庭责任的分工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男性和女性开始共同承担经济和家庭责任。
此外,家庭关系的变化也导致了家庭结构的改变。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通常看重血缘关系,亲情关系更为紧密。
然而,随着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疏远冷漠,家庭联系不再仅仅依赖于血缘关系,而是更加注重自由、平等和合作。
婚姻观念的改变、离婚率的提高以及更多的单亲家庭的出现,也使得家庭结构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
这种家庭结构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首先,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动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对女性而言,她们有更多的机会进入职场,实现自我价值和家庭经济的双赢。
这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家庭的生活水平。
其次,教育和医疗的发展改变了家庭的职能和责任。
过去,家庭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教育和医疗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不断增加,家庭不再需要承担过重的教育和医疗负担,这使得家庭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关注自己的发展。
最后,社会观念的改变也推动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
当代中国家庭变迁与家庭政策重构一、本文概述1、简述中国家庭变迁的背景和重要性中国家庭变迁的背景,深深地根植于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巨变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这种转型对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家庭模式正在被新的家庭形态所替代。
经济改革带来的职业结构变化和人口流动,使得家庭成员的地理分布和职业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
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工作,这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如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等新型家庭形态的出现。
社会观念的转变也对家庭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
传统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观念正在逐步淡化,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婚姻观念的变化,如晚婚、不婚、离婚率的上升等,都反映了现代人对婚姻和家庭的新认识。
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也对家庭变迁产生了影响。
互联网、移动设备等现代科技使家庭成员间的沟通方式发生了变革,同时也改变了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家庭变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变迁不仅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轨迹,也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家庭变迁的规律,制定适应家庭变迁的家庭政策,以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2、阐述家庭政策重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深刻变革,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分配,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家庭政策的重构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家庭政策重构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家庭结构和功能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核心家庭成为主流,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关系日趋复杂。
这些变化要求家庭政策能够适应新的家庭形态,为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育率的下降,家庭养老和子女教育等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及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男 大当婚、女大当嫁”观念逐渐被打破,人们更加注重个 人的幸福感和婚姻质量。
政策法规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了家庭子女的数量,这使得家庭结 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社会保障政策的影响
随着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家庭对子女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这 也影响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通过深入探究家庭结构变迁的 原因和机制,揭示家庭结构与 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 丰富和发展家庭社会学理论提
供新的理论依据。
现实意义
通过准确把握家庭结构变迁的 趋势和规律,为政府制定相关 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促 进家庭和谐与社区发展,推动 人口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
方法论意义
通过应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方法 和模型,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 准确性,为家庭社会学领域的 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及发展 趋势研究》
2023-10-29
目 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历程 • 中国家庭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 中国家庭结构发展趋势预测 • 研究结论与建议
01研究背景与意义源自研究背景01家庭结构变迁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这与社会发
住房政策的影响
中国的住房政策对家庭结构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住房按揭贷款政 策使得年轻人能够独立承担房屋按揭款,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 结构。
05
中国家庭结构发展趋势预 测
家庭规模小型化
总结词:随着生育观念的转变和人口老 龄化的加剧,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明显 。
3. 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家 庭代际关系的调整也促进了家庭规模的 小型化。
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演变与变革
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演变与变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一变化体现在家庭结构、性别角色、婚姻观念和子女教育等方面。
本文将分别从这四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演变与变革。
首先,家庭结构是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中国家庭通常以多代同堂为主要形式,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组成,世世代代相互依存。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以及城市化的推进,核心家庭成为主流,多代同堂的家庭结构逐渐减少。
这种变化带来了家庭角色和责任的重定义,亲密关系的变化也成为了一个普遍关注的议题。
其次,性别角色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的变化也不容忽视。
传统观念中,男性通常扮演着家庭的经济支柱和决策者的角色,而女性则主要负责家务劳动和照顾子女。
然而,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社会的开放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性别角色的分工逐渐模糊。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融入职场,争取自我实现和独立经济,而且在家庭决策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家庭中的男性也逐渐开始承担起家务劳动和照顾子女的责任。
第三,婚姻观念的变化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演变。
在过去,由父母安排的相亲和包办婚姻是中国传统的婚姻方式。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个人自由意识的增强,自由恋爱和自主决策的婚姻方式逐渐流行起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自己的伴侣,并且重视彼此的感情和价值观的契合度。
在婚姻观念方面,家庭的幸福和和谐被认为比传统的面子和荣誉更为重要。
最后,子女教育是中国传统家庭观念中又一个重要的变革方面。
过去,中国家庭强调孝道和家族荣誉,教育目标通常是将子女培养成社会上受人尊敬的人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家庭教育更加注重培养个体的多元发展,并鼓励子女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发个人潜能。
总之,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演变与变革是与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密切相关的。
当代中国社会变迁
我眼中的的当代中国家庭变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我国的传统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迁之中,而作为人类社会基本细胞的家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变。
与此同时,我国亦由一个传统的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加速向城市社会转型。
城市,作为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经济、政治、文化的集中点,必将在整个社会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主导作用。
在这社会发生巨大变迁之际,我国社会的婚姻与家庭,尤其是城市中的婚姻与家庭所存在的变化及其引发的问题,以引人瞩目的态势日益凸显出来。
把家庭变革置于社会转型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依据社会变迁来分析家庭变革,再透过家庭变革揭示出社会变迁的深度和广度,这不仅对解决人们的实际生活问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转型和家庭变革1.什么是社会转型?就当代中国而言,它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由以农业经营为主向以非农经营为主、以农村人口为主的社会向以城市工商业人口为主的社会的转化。
西欧国家的这一转变始于18世纪末期的工业革命,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多数国家已经完成这一转变。
中国社会的真正转型则是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20世纪80年代中期显露端倪,现在尚处于转型的初期。
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
一个是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社会结构变动,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三是社会形态的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
2.什么是家庭变革?家庭变革可从多个角度认识。
但若将其与社会转型结合起来,在我看来,最能体现家庭变革的内容是家庭成员的生存方式、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结构等。
家庭成员的生存方式是家庭存在和维系的核心问题;家庭成员关系主要指具有血缘表现的亲子关系、兄弟关系,具有姻缘形式的夫妇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等扩展表现;家庭结构指同一时期、同一地区各种家庭的类型特征和构成比例。
中国家庭的变化
中国家庭的变化篇一:中国当代家庭功能的变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任何家庭都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受社会的制度规范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环境和制度发生改变,20 世纪末期中国的家庭功能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家庭生育功能减弱,性与情感满足的功能加强;家庭生产功能有复归的趋势;家庭的经济功能减弱,家庭的抚育功能也越来越弱。
今天我们就家庭的功能中的生育功能,性与情感功能的改变进行简略的分析和总结。
家庭是人类生育和繁衍的基本场所,生育仍然是中国现有家庭的最基本的功能!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家庭的生育功能正在逐渐的减弱。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优生幸福一生”,政府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所以中国家庭的生育子女数量普遍减少,生育率降低!我们来一组数据,1995年全国出生人口为2065万人,与1900相比减少了328万人,到1999年,出生人口为1909万人,与1995年相比减少了154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们人口的总出生率从1970年的5.8降至目前的1.8左右,降低了4个百分点,接近4亿人。
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的看到,计划生育的实施对家庭生育功能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2.避孕技术的发明和推广使得家庭单纯的性行为与生育活动产生了分离,也使的性与情感功能增强。
据统计,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以婚龄人口的避孕使用率在1990年就已经达到了89%的水平,而且除了1994年以外为93%以外,一直维持在90%左右的水平,基本上达到了避孕使用率的最高水平。
可以说,避孕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生育功能。
3.人们观念的变化。
与西方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流行趋势相似,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些自愿不育的夫妻组成丁克家庭意为“双收入,无子女”家庭。
据上海人口情报中心的一份资料显示:1979-1989年上海市区的丁克家庭约占全市家庭夫妇总数的2%--3%,人数估计超过5万人。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与社会文化变革
中国家庭结构变迁与社会文化变革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许多社会文化的变革。
其中,家庭结构变迁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家庭结构经历了从大家庭到小家庭的转变,这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的演变。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传统家庭结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
大家庭结构长期占主导地位,多代同堂是普遍现象。
尊老敬老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观。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家庭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这导致了中国家庭结构发生了轻松家庭转向小家庭的变化。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也为这种变化做出了贡献。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变得更加重要,父母可以更加细心地照顾孩子的成长。
小家庭结构的出现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变革。
首先,小家庭结构带来了新的家庭关系模式。
父母和独生子女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孩子也更加可爱而受宠。
这改变了过去的尊老敬老的价值观,尊重和关心孩子的成长变得更加重要。
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重要,他们需要相互扶持和关心。
家庭的亲密程度可能会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可能变得更加密切。
其次,小家庭结构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小家庭只有少数几个人,这意味着家庭的经济压力小,同时也有更多的资源和时间去投资孩子的教育。
孩子们可以有更好的教育机会和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
这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小家庭结构也为妇女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她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
尽管小家庭结构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家庭关系的亲密程度可能会下降。
由于家庭成员较少,亲密的关系可能会减少。
孩子们也可能变得更加孤僻和自我中心。
其次,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愈发凸显。
没有多个子女来照顾他们,他们可能更依赖社会养老服务。
此外,小家庭结构也可能导致家庭责任分摊问题,夫妻间的关系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
中国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和现代变革
中国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和现代变革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的家庭价值观一直被人们所尊重和遵循。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家庭的传统价值观正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和重塑。
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父权制度占据了主导地位。
男性在家庭中拥有决策权和经济支配权,而女性则在家务劳动和子女抚养方面承担着主要责任。
然而,随着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现代中国女性呼吁平等和自主,开始追求事业和个人发展。
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中国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延迟结婚和生育,争取更多自由和平等的机会。
这种现象使传统的家庭观念面临巨大的挑战。
除了性别角色的变化,中国家庭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
在过去,孝道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孩子们被教育要无私地照顾和尊敬他们的父母,包括在父母年老体弱时照料他们。
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年轻一代价值观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人发展和自由,而放弃一些传统的孝道观念。
这对中国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在现代中国,核心家庭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上,核心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祖父母承担着照顾子女的重任。
然而,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生子女的生活方式,或者随着人们的迁移和就业地点的改变,父母常常无法居住在一起。
这些变化使得传统家庭观念面临着颠覆和挑战。
然而,尽管中国家庭正在经历革新,传统价值观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家庭的凝聚力和亲情依旧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在中国,尊老爱幼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人们还是会努力追求和谐家庭关系。
虽然家庭结构在变化,但人们对家庭的价值和意义依然重要。
要理解中国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和现代变革,我们需要审视历史和社会的变迁。
过去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家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面对这些变化,中国家庭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平衡,尊重家庭的核心价值观的同时,也包容了新的观念和价值。
总而言之,中国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和现代变革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主题。
中国家庭儿童教育的趋势与调整
中国家庭儿童教育的趋势与调整中国作为一个传统乡村社会,家庭中的教育一直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家庭儿童教育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家庭儿童教育的趋势与调整。
1. 家庭教育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使孩子能够在激烈竞争的世界中胜出,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倾向于将孩子送往各种培训班,强化其学习能力和竞争力。
然而,这种趋势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过度的培训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过分注重学习的家长也可能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其他方面,如品德教育、生活习惯的养成、人际关系的建立等,这些方面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因此,在儿童教育中,要避免单一的做法,而是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并在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方面进行适当引导,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 家长角色的转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早期,父母通常会亲自教育孩子,但如今的父母已经开始逐渐转变为孩子的伴侣、朋友和辅导员。
家长不再是刻板的教育者,而是在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的同时,通过交流和互动帮助孩子成长。
然而,家长角色的转变同样需要注意,要避免打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权威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依然需要起到榜样和引导者的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给他们自由地探索和学习。
3. 重视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一直注重道德教育,强调孝顺、谦虚、诚实、忠诚等传统美德。
然而,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压力下,很多家庭开始忽视了道德教育,更加注重物质生活和学业成绩。
随着社会的变化,道德教育正在受到重新重视。
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品德修养,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
比如,一些社区、学校和家庭都开展了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等,让孩子了解公益事业的重要性,提高其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试论当代中国的家庭变革
试论当代中国的家庭变革马克思曾说:除了家庭之外,没有一种社会组织对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如此敏感,能够如此明显地反映社会历史进步、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与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我国传统婚姻家庭的生存模式及道德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婚姻生活趋向自由自主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家庭关系包含着婚姻关系。
传统的婚姻主导者是家长,婚姻中很少考虑个人的意愿和情感,婚姻的目的和功能主要在于满足生儿育女和维持经济生活的需求。
现代婚姻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为了传宗接代,延续家族传统,而主要是满足男女双方生理、心理多方面的需求,求得个人的全面发展。
婚姻自由,追求婚姻质量已成为时尚。
缔结婚姻的感情含量在上升,情爱、性爱、责任的统一,是当事人对婚姻的理性选择,也是人们对婚姻的道德评价。
青年人追求婚姻的方式大有改变,中介人或中介机构仅仅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父母亲友的意见只有参考价值。
据广东省妇联的一项调查,由男女双方自己决定或与父母共同商量决定的婚姻高达87.4%。
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等地电视媒体相继出台了男女谈婚论嫁的专栏,青年的报名率很高。
这些现象表明,人们的婚姻观念极具时代气息,体现了青年男女寻求高质量婚姻的内在需求。
与婚姻自由互为形影的是人们对离婚自由的认同。
过去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规范强有力的控制,中国人对离婚持保守态度,婚姻关系一直处于稳定持久的状态,离婚率非常低。
现在,人们不再视离婚为丑恶、羞耻,甚至支持死亡婚姻的解体,尤其是知识阶层,离婚率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离婚的原因,除经济因素外,更多的是感情纠葛,如性格不合、无共同语言、性生活不和谐、第三者插足等。
妇女在离婚问题上的主体意识增强,由女方提出离婚的比例升高。
离婚的方式趋向文明,一方宁死不离,企图拖垮对方的现象逐渐减少,好聚好散,和平分手,文明解决的观念逐渐成为离婚者的共识。
中国家庭教育的转型与改革
中国家庭教育的转型与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家庭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转型与改革。
在以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通常是以严格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采取更加开明、自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本文将探讨中国家庭教育的转型与改革,包括时代背景、原因、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
一、时代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的家庭结构和家庭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三代同堂式家庭逐渐被分核式家庭所取代,家庭成员的角色和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家庭教育的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去的教育模式是以父母为中心的,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意识到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他们希望孩子自己主导学习和生活,培养独立、自由的个性。
二、原因中国家庭教育的转型与改革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社会发展和人口变化的需求使得家庭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
其次,传统教育模式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孩子需要更加自由、开放和创造性的教育方式。
第三,教育部门的改革和政策的出台也给家庭教育的转型与改革提供了支持。
三、现状在中国,家庭教育的转型与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越来越多的父母愿意听从孩子们的意见,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这种方式已经取代了以前的严厉教育方式,父母不再强调“门当户对”、“升学第一”等传统观念,而是更加注重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此外,家庭教育的改革还包括普及性教育的意识提高、性别平等的关注、以及对家庭暴力和虐待的预防和制止等方面。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未来,中国家庭教育的转型和改革将继续深入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意识逐渐提高,家庭教育中更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将变得更加普遍。
与此同时,家庭教育还将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总之,中国家庭教育的转型与改革是必然趋势,这种转型反映了社会变革的需求以及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和要求。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23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23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家庭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中国家庭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后,正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对中国家庭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和展望,希望能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家庭结构的变化1.1 传统家庭模式的改变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对家庭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的核心家庭模式逐渐被拓展和改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取了小家庭、单亲家庭、同性伴侣家庭等非传统模式。
这种转变引发了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模式的调整。
1.2 婚姻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中国人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追求,对婚姻的看法逐渐从婚姻是义务和责任的角度转变为追求个人幸福和共同成长的选择。
二、家庭教育的变革2.1 教育观念的更新中国家庭教育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子女的学业和成绩,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中国家庭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现在的父母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他们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化发展。
2.2 共育模式的兴起过去,中国家庭教育主要由父母负责,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了共育模式,即父母和外部教育资源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分担父母的教育压力,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三、老龄化与养老问题3.1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社会支持和养老服务,这对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2 养老模式的变革传统的中国家庭养老模式主要依靠子女抚养和照顾老年人,但是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这种模式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因此,养老院和社区养老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四、家庭消费与理财4.1 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中国家庭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呈现出三种状态:1.相对稳定的家庭类型。
三代直系家庭是其代表;城镇三代直系家庭的维系得益于家庭内部管理的松弛,在农村则与独子比例增大有关。
2.明显上升的家庭类型。
夫妇核心家庭提高幅度显著,实行20余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是这一家庭类型的主要推动力量;隔代直系家庭增长率最高,它既是中国社会转型阶段的重要现象,又是社会发展具有缺陷的反映;单人家庭也有增长,青年人晚婚和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丧偶比重提高是主要影响因素。
3.以下降为表现形式的家庭类型。
缺损核心家庭明显减少,标准核心家庭有所下降。
后者的降低主要是夫妇核心家庭上升所致,或谓核心家庭内部不同类型调整的结果。
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的家庭结构总体上将持续这种状态,一些家庭类型将发生进一步的变动。
当代家庭的结构简化和规模缩小使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员关系方式发生改变,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五普"长表数据;家庭结构;夫妇核心家庭;三代直系家庭;隔代直系家庭作者:王跃生,195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评论和建设性意见。
伴随着中国社会已经或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中国的家庭结构也在发生变动,不同类型家庭成员的生存条件和关系方式亦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社会及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只有跟上和适应这种变化,才能通过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满足家庭及其成员的基本需求,从而使家庭真正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
本文即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并结合对第三、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比较,揭示当代社会变革背景下中国家庭结构的状态、特征和趋向。
一、简单说明家庭结构分析为不少学者所关注,但其研究尚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相关数据获取不易。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家庭结构总体状况的了解。
以往一些学者有的通过具体调查一个或几个村落、社区的家庭类型,进而对区域等大范围的家庭结构状况加以把握①「费孝通:《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乔健主编《中国家庭及其变迁》,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暨香港亚太研究所,1991年;王跃生:《华北农村家庭结构变动研究——立足于冀南地区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沈崇麟、杨善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
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国家庭结构也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过去,中国家庭结构主要以大家庭为主,多代同堂的生活方式常见于农村。
然而,如今,城市化的推进和人们观念的改变,使得中国家庭结构发生了显著的转变。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作机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立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和单身人士。
他们更愿意追求自己的事业和个人发展,而不是传统的结婚生子。
这种趋势导致了独居人口的增加,他们自主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享受独立和自由。
其次,婚姻观念的变化也影响了中国家庭结构的演变。
过去,结婚和生育被视为一种责任和义务。
然而,现在的年轻一代更倾向于自由选择自己的伴侣,而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婚姻关系越来越多地建立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而不再是从属关系。
此外,对于婚前和婚姻期间的个人发展和追求个人兴趣的需求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夫妻选择延迟生育或选择不生育。
此外,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还受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改革开放带来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离开家乡,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机会。
这种现象导致了农村家庭的崩溃和城市家庭的重组。
许多家庭面临分离和孤独的困境,而城市家庭则加强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依赖关系。
另外,女性地位的提高也对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过去,女性通常扮演着家庭的主要照顾者和家务劳动者的角色。
然而,随着女性自身的教育程度提高和就业机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进入职场,并与丈夫共同分担家庭责任。
这种改变导致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巨大转变,使得中国家庭结构更加平等和自由。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家庭结构的变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的发展,婚姻观念的改变,改革开放政策以及女性地位的提高,都对中国家庭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变化使得独立生活和个人追求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家庭结构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自由。
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例如老年人照顾和社会关系的转变。
中国近现代婚姻家庭文化
中国近现代婚姻家庭文化
在中国近现代,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婚姻家庭文化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以下是一些中国近现代婚姻家庭文化的特点:
1.结婚自由:在20世纪以来,随着个人权利和自由意识的
提升,中国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婚姻的自由选择权,尤其是年轻一代更加注重自己的婚姻幸福,并更多考虑自己的意愿和爱情。
2.男女平等:近现代中国婚姻家庭文化中,男女平等的观念
逐渐被接受。
在法律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女性逐渐获得了平等的地位和权益。
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更加注重平等、互相尊重和共同发展。
3.父母的影响减弱:相对于传统的父母包办婚姻,现代的婚
姻观念更加注重个人选择和自主意识。
父母在子女婚姻中的影响逐渐减弱,子女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4.多元化的家庭形态: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的家庭形态也
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核心家庭,单亲家庭、同性婚姻、再婚家庭等各种形式的家庭也逐渐被接纳和尊重。
5.婚姻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以婚姻为原则的家庭观念逐渐转
变为以幸福婚姻为核心的家庭观念。
人们更加注重夫妻感情的亲密和相互支持,婚姻的目的也从传宗接代转变为共同发展和共同幸福。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的婚姻家庭文化经历了从传统的家族统治和父权婚姻到自由和平等的婚姻观念的转变,强调个人的选择权和婚姻幸福。
这种变革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现在的中国家庭趋势
现在的中国家庭趋势现在的中国家庭趋势与过去相比出现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在过去,中国家庭通常是一个多代同堂的大家庭,爷爷奶奶、父母和子女住在一起。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家庭正朝着核心家庭模式发展,即只有父母和子女一代居住在一起的小家庭。
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家庭观念的变化等。
首先,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家庭结构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把家庭成员留在农村,被称为“留守儿童”。
这种情况往往导致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长期分离,因此小家庭成为了较为常见的家庭形式。
其次,经济发展也对家庭产生了重要影响。
过去,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生活方式比较传统。
大家庭可以共同合作劳动,分担生活压力。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工作,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生活质量,因此选择小家庭能够更方便地照顾自己的需要,并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另外,家庭观念的变化也是中国家庭趋势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独立和个性发展。
传统的大家庭模式往往意味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受到限制,因为每个人要按照家庭的整体利益来行动。
然而,在小家庭中,个人更有自主权和选择权,可以更好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其他一些社会变革也导致了中国家庭趋势的发展。
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她们更独立,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目标。
这使得女性更倾向于选择小家庭,以便更好地平衡事业和家庭。
此外,传统家庭观念的冲击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也影响了家庭结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结婚或晚婚,或者选择非传统的伴侣关系。
这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尽管中国家庭趋势向小家庭发展,但多代同堂的大家庭仍然存在,并且在一些农村地区比较普遍。
在农村地区,家庭结构更加保守,更注重家族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此外,一些家庭也会因为经济困难或特殊原因而选择多代同堂的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实 2000.10社会学研究当代中国家庭变革走向周智娟 康祥生(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03) [摘 要]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传统婚姻家庭的生存模式及道德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婚姻生活趋向自由自主,家庭关系趋向民主平等,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多样,家庭消费趋向优质高档。
[关键词]婚姻生活;家庭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消费[中图分类号]C91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00)10-0030-02[收稿日期]2000-08-28[作者简介]周智娟,女,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文史教研室副教授。
康祥生,男,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教授。
马克思说过:除了家庭之外,没有一种社会组织对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如此敏感,能够如此明显地反映社会历史进步、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与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外文化的频繁交流,我国传统婚姻家庭的生存模式及道德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婚姻生活趋向自由自主家庭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
一般来说,家庭关系包含着婚姻关系。
传统的婚姻主导者是家长,婚姻中很少考虑个人的意愿和情感,婚姻的目的和功能主要在于满足生儿育女和维持经济生活的需求。
现代婚姻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为了传宗接代,延续家族传统,而主要是满足男女双方生理、心理多方面的需求,求得个人的全面发展。
婚姻自由,追求婚姻质量已成为时尚。
缔结婚姻的感情含量在上升,情爱、性爱、责任的统一,是当事人对婚姻的理性选择,也是人们对婚姻的道德评价。
青年人追求婚姻的方式大有改变,中介人或中介机构仅仅起着牵线搭桥的作用,父母亲友的意见只有参考价值。
据广东省妇联的一项调查,由男女双方自己决定或与父母共同商量决定的婚姻高达87.4%。
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等地电视媒体相继出台了男女谈婚论嫁的专栏,青年的报名率很高。
这些现象表明,人们的婚姻观念极具时代气息,体现了青年男女寻求高质量婚姻的内在需求。
与婚姻自由互为形影的是人们对离婚自由的认同。
过去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社会规范强有力的控制,中国人对离婚持保守态度,婚姻关系一直处于稳定持久的状态,离婚率非常低。
现在,人们不再视离婚为丑恶、羞耻,甚至支持死亡婚姻的解体,尤其是知识阶层,离婚率高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离婚的原因,除经济因素外,更多的是感情纠葛如性格不合、无共同语言、性生活不和谐、第三者插足等。
妇女在离婚问题上的主体意识增强,由女方提出离婚的比例升高。
离婚的方式趋向文明,一方宁死不离,企图拖垮对方的现象逐渐减少,好聚好散,和平分手,文明解决的观念逐渐成为离婚者的共识。
此外,老年再婚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出现了晚辈为长辈、子女为父母牵线搭桥、举办婚礼的新风尚。
二、家庭关系趋向民主平等在当今家庭,传统家长制的权威正在消失,男尊女卑的观念得到根本转变,父母打骂子女的现象越来越少。
家庭成员之间有事互相商量,共同讨论,尊重真理,民主决策,呈现民主平等化的趋势。
家庭生活的民主平等趋势,集中表现在男女平等上。
男女平等的观念在全社会逐步确立。
在以往的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始终低于男性,妇女和男性不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性别的角色差异进一步缩小,男女平等观念日益得到了社会认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男女平等的内涵不仅是政治、法律方面的平等,并且是“现代人”概念下的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平等,从而大大促进了妇女的解放。
男女平等还表现在基本实现男女平等地参加工作和劳动的权利。
在城市家庭,成年男女一般都有一份工作,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勤奋劳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并得到相应的报酬。
在农村,根据男女的能力、特长和生理心理特点,全家人共同决策,或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或抚养儿童、赡养老人,齐心协力地经营美好家庭。
在家庭经济生活方面,大多数家庭坚持男女平等,实行民主管理。
据1998年城市青年状况调查,52%的人赞成“婚前财产公证”,70.6%的人主张“婚后夫妻3收入统一管理”。
涉及买房、盖房、购置大型电器和家具等主要经济活动,家庭成员共同商量,集体决定。
家庭的民主平等意识还表现在隐私问题上,一项调查表明,69.2%的青年认为夫妻之间可以保留隐私,40.1%的青年认为,保留隐私有利于夫妻之间的和谐生活。
三、家庭结构趋向小型多样当今中国社会的家庭结构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二是主干家庭,由一对夫妻和一个已婚子女组成;三是联合家庭,由同一代中两对以上夫妻及其子女组成;四是单身家庭,未婚、丧偶或离异而无子女者。
此外,还有由父亲或母亲一方领着子女生活的单亲家庭,只有夫妻双方而无子女的“丁克家庭”,以及老人独居或老年夫妇共居的“空巢家庭”等。
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
从历史资料看,联合家庭即大家庭从未在历史上占主导地位,而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从来都是占优势的。
明末清初的的思想家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指出:子女婚后与父母分家生活的(即核心家庭)十之六七,子女婚后仍和父母生活的(即主干家庭)十之三四。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家庭小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材料表明:我国“四世同堂”的家庭已基本成为历史。
1995年我国家庭户数增长了16.3%。
五年间,全国家庭平均规模减少了0.26人。
从家庭代际结构看:一代户为15. 74%,两代户为64.8%,三代户为12.98%,四代户为0. 23%。
城镇家庭平均人口3.27人,农村为3.84人。
小家庭人口少,规模小,人际关系简单,父母和子女成为家庭关系中的稳定三角,比起大家庭来是较为稳固的家庭类型。
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的重心发生转移。
传统家庭的重心是血缘关系(父子关系),男性是家庭生活的主宰,家庭谱系和事业是父子继承,各种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依次是父子、兄弟、夫妻,血缘重于姻缘。
现在家庭的重心已转移到姻缘关系(夫妻关系),夫妻是家庭生活的主持者,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是对外活动的代表。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基础,其它关系如血缘、亲缘关系都是夫妻关系派生的,一切家庭活动都是围绕着夫妻关系这一中心来扩展和运转的。
四、家庭消费趋向优质高档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消费单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由于收入逐年增加,由于旧的思想禁锢被解除,由于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其消费观念和消费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
总的情况是消费趋向优质高档,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一是追求多样。
人们不仅追求改善物质生活,而且追求精神生活,追求社会交往方面的生活。
从物质生活上说,大多数人已经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吃讲营养,住讲宽敞,用讲高档”,这已成为社会上消费心理的新动向。
从精神生活上说,人们在解决温饱以后,追求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学习多种知识,欣赏艺术作品,参加文体活动,从事旅游观光,涉足网络生活,开始成为时尚,书籍、报刊、影视以至手机、电脑等成为基本的生活资料。
从社会活动来说,人际交往、单位之间的交往,社团组织活动,友谊与爱情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费支出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
二是注重求新。
由于社会发展上台阶,生活方式在转型,我国人民生活需求发生着质的变化。
进入小康的城市居民已不再停留在家电、美食这样的物质消费,教育、医疗、养老保险、休假、娱乐等消费越来越上升为新的基本需求。
假日旅游热就是这种基本需求质变的直接反映。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今年全国“五一”出游的人数达4600万左右,出国旅游约10万人,大大超过今年春节和去年国庆旅游的人数。
以家庭、个人消费为主体的度假旅游态势已经形成,中国人正在追求更有质量更有品位的生活。
三是讲求保健。
随着社会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延年益寿,老年人尤其如此。
现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的国家行列,60岁以上的老人约为1.3亿,占人口总数的10.7%。
目前城市老人基本都有退休金,有一定的积蓄,较少依赖子女。
老年人在物质、精神生活满足以后,更加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用于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方面的支出日益增多,营养滋补品、保健产品一类市场日趋繁荣兴旺。
四是关注后代。
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倡一胎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到21世纪,将出现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共同养育一个娃娃的“四二一”家庭结构。
这些“独根”、“独苗”,不仅是父母的宝贝,也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
他们在家庭中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是家庭投资的重点,吃、穿、用、玩、学、营养、健康,都是家庭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据调查,独生子女父母最关心孩子三件事:一是孩子的营养是否充足;二是孩子的身体是否健康;三是孩子的智力是否正常。
相当多的家庭把对孩子培养教育的投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用于孩子的费用往往高于成年人。
据国家统计局所属美兰德信息公司1998年对北京、上海、成都、广州、西安五市的调查,每月每户为孩子花钱平均为672元,北京居首位,花764元,其次是上海,736元。
其中服装、食品消费占60%。
“子骑父当马,父愿子成龙”,“宁让父母受罪,不叫孩子吃苦”,是相当多的父母心理的真实写照。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当今中国家庭变革的走向,其总的趋势是健康的。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由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消极东西的干扰,在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变革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一是离婚率逐年上升。
离婚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但离婚率不断上升则是值得注意的不正常趋势。
在各类婚姻家庭案件中,离婚案居首位,离婚总对数1979年为32万对,1995年为105.5万对,1999年达119.9万对。
二是婚外情增多。
性自由、形式夫妻、第三者现象,被一些人视为时髦。
据某省调查,在40-60岁年龄组中,有婚外情的占三分之一。
三是家庭弱势群体利益受到侵害。
老年人由于权威地位的丧失,实力地位的下降,已成为家庭中的弱势群体。
一些家庭敬老不足,爱幼有余,啃老、弃老、虐老、干涉老人再婚的现象时有发生。
尤其令人忧虑的是,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空巢”率已经达到26. 6%,成为老人问题中的最突出的问题。
四是新中国早已绝迹的丑恶现象死灰复燃。
如吸毒、赌博、纳妾、嫖娼卖淫、拐卖妇女儿童的现象屡禁不止。
五是家庭消费走入误区。
一些家庭存在盲目消费、人情消费、迷信消费等现象,使家庭资产大量流失。
六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一些家庭教育重物质轻精神,重智育轻德育,不讲理想信念,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滋长,国家意识、民族自尊、社会责任感淡化。
遵照十五大精神,加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