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粕类饲料原料的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危害与消除方法-zb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饼粕类饲料原料的抗营养因子

的种类、危害与消除方法

2013年6月9日

-赵必圣

摘要:为了更进一步了解什么是抗营养因子,为了更清晰的了解抗营养因子的种类与危害以及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方法。本文特地针对饼粕类饲料原料中出现的所有已知的抗营养因子种类、危害与消除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抗营养因子;饼粕;危害;种类;消除

1 抗营养因子的概念及其作用

饲料是动物生产的物质基础,现今配合饲料中90%以上的组成成分为植物性饲料,包括大豆、豆粕、谷物、玉米、油脂、肉骨粉等。1O余种的饲料原料植物性饲料中都含有一种或多种抗营养因子(Antinutritional factors.ANF)。抗营养因子是指饲料中所含的一些对养分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的物质以及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能力的物质的统称不但影响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适口性而且给动物的健康生长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抗营养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其作用主要表现为降低饲料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动物的健康水平。通过科学的技术去除抗营养因子的影响,从而有利于饲料营养价值的充分发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抗营养因子的分类

饼粕类饲料原料中含抗营养因子的主要是大豆粕、菜籽粕、棉籽粕、花生粕。根据不同的抗营养作用可以把抗营养因子分为6大类:(1)抗蛋白质消化和利用的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植物凝集素、酚类化合物、皂化物等。(2)抗碳水化合物的营养因子,如淀粉酶抑制剂、酚类化合物、胃胀气因子等。(3)抗矿物元素利用的营养因子,如植酸、草酸、棉酚、硫葡萄糖苷等。(4)维生素拮抗物或引起动物维生素需要量增加的抗营养因子,如双香豆素、硫胺素酶等。(5)刺激免疫系统的抗营养因子,如抗原蛋白质等。(6)综合性抗营养因子,对多种营养成分利用产生影响,如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单宁等。

3 大豆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处理方法

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大豆粕以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比较平衡而成为全世界最主要的植物蛋白质饲料原料,广泛使用于饲料加工。大豆饼粕中含有某些生长抑制因子和抗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胰蛋白酶抑制剂、血凝集素、皂甙、植酸、雌激素、胃胀气因子、抗维生素因子、脲酶等抗营养因子。蛋白酶抑制剂对动物的危害主要是抑制动物的生长和引起胰腺肥大。大豆血球凝聚素能够凝聚A型红细胞,还对肠壁、肠道微生态环境以及免疫机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皂甙能抑制胰凝乳蛋白酶和胆碱脂酶活性并有溶血作用。3.2 处理方法

3.2.1 物理方法

物理处理法主要包括膨化、加热、机械加工等。大豆中的部分抗营养因子对热不稳定,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血凝集素、脲酶、致甲状腺肿因子和抗维生素因子通过充分加热即可使之变性失活。Cupta(1987)证实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与加热时间成负相关。席鹏彬等(2000)实验指出通过湿法挤压加工(125~140℃)可显著降低生大豆的脲酶活性和抗胰蛋白酶活性,同时适度的加热也可使蛋白质分子键断裂使之易于被动物体内的蛋白酶水解吸收。机械加工法主要通过脱壳去表皮,以减少抗营养因子作用。

3.2.2 化学方法

用乙醇处理,使大豆蛋白的结构改变,以降低大豆蛋白中抗营养因子的活性。Sissons(1989)用65%~70%的乙醇在70℃~80℃下处理大豆后,大豆的抗原性明显降低。侯水生等(1996)用Na2S2O5处理生大豆粕可使胰蛋白酶抑制活性下降45%。研究表明,用5%尿素和2O%水共同处理大豆粕30d的效果较好,脲酶活性降低90%。

3.2.3 生物方法

在大豆中添加酶制剂对营养物质的影响较小。Meijer和Spkking(1993)研究发现,添加特异性酶来灭活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有一定的效果。Barcelona Autonoma大学用肉仔鸡进行试验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酶制剂使日粮的代谢能提高了5%,氮存留率提高了10%以上。

3.2.4 育种方法

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如转基因技术、嵌合体技术等培育出优良品种。通过选中选育,培育出低胰蛋白酶抑制剂、低皂甙和低植酸等低抗营养因子的新品种。

4.菜籽饼粕中的抗营养因子及处理方法

菜籽粕中蛋白质的含量虽然不如豆粕,但质量优于大豆粕。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有植酸、单宁、芥子碱、硫葡糖甙及水解产物。植酸作为一种很强的螯合物它能与钙、镁、锌等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降低了这些元素的利用率,动物对植酸磷的利用率很低。单宁是一种多元酚化合物,有苦涩味,影响适口性,且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被氧化并产生聚合作用从而使菜籽粕颜色变黑,并产生不良气味。多酚化合物还能与蛋白质结合使其营养价值显著降低。硫葡糖甙是一种含硫化合物,含硫越高毒性越大。硫葡糖甙本身无毒但在其加工过程中在共存的硫葡糖甙酶作用下会使其水解成恶唑烷硫酮(OZT)和异硫氰酸酯(ITC)。OZT 是菜籽粕中主要有毒成分,OZT的主要毒害作用是阻碍甲状腺素的合成,引起腺垂体促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导致甲状腺肿大故又被称为致甲状腺肿因子。ITC多数不溶于水具有挥化性因而去毒方法只能采取加热、日晒等方法而不能用水洗除去。氰为ITC进一步分解的产物,能抑制动物生长引起动物的肝和肾肿大。芥子碱能溶于水,不稳定容易发生非酶催化的水解反应,生成芥子酸和胆碱,芥子碱有苦味是引起菜籽粕适口性差的主要因素。芥子碱与腥味蛋的产生有关。

4.2 处理方法

4.2.1 物理方法

油菜籽中大部分抗营养因子主要集中在油菜籽的壳中,因此油菜籽经脱壳处理后可以减少大部分抗营养因子,提高菜籽粕的营养价值和利用价值。水浸法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脱毒效果。

4.2.2

化学方法:常采用加碱、氨和硫酸亚铁等进行处理。碱处理法可破坏硫葡糖甙和绝大部分芥子碱,通常采用加NaOH、Ca(OH)2和Na2CO3且以Na2CO3去毒效果最好。氨处理多同时进行加热氨可与硫葡糖甙反应生成无毒的硫脲。硫酸亚铁处理法的作用在于铁离子与硫葡糖甙及其降解产物分别形成螯合物从而使它们失去毒性。

4.2.3生物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