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的常见检查方式

合集下载

婴儿肠套叠如何识别和处理

婴儿肠套叠如何识别和处理

婴儿肠套叠如何识别和处理婴儿肠套叠,是指小肠在大肠内部发生滑动,造成肠道阻塞和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病症。

婴儿肠套叠常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如果不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婴儿肠套叠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婴儿肠套叠的症状。

婴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包括剧烈的腹痛、呕吐、便血和肠声增强等。

婴幼儿可能会展现出哭闹不安、抱腹反应强烈以及吸吮不安的表现。

这些症状一般会突然发作,而且难以缓解。

当婴幼儿出现这些症状时,家长应该立即带其就医。

识别婴儿肠套叠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X射线检查、B超、以及临床诊断等。

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观察肠道内是否有气体和液体积聚、肠壁是否增厚以及套叠部位是否明显,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肠套叠。

B超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肠道的病变情况,对于婴幼儿来说更为适用。

此外,临床诊断也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通过询问症状、体格检查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存在肠套叠。

一旦婴幼儿被诊断出患有肠套叠,那么接下来就是急需处理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处理肠套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非手术治疗,另一种是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通常是使用放气法和钡剂灌肠法。

放气法是通过将气体引入直肠,帮助婴幼儿排除肠道内的积气,从而解除肠套叠。

钡剂灌肠法则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将一种含有钡剂的液体通过灌肠管放入婴幼儿的肠道内,通过观察钡剂在肠道内的流动情况,医生可以判断出套叠的位置和程度,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然而,非手术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婴幼儿肠套叠病例,对于一些病情较严重或症状较长时间的患儿来说,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

开腹手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在腹部做切口,将套叠的肠段取出并进行修复。

腹腔镜手术则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在腹部做小切口,使用腹腔镜来进行手术操作。

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恢复快、疼痛小等优势。

肠套叠ct诊断标准

肠套叠ct诊断标准

肠套叠ct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通常发生在婴儿和幼儿身上,但也有可能在成人中发生。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肠套叠可能导致肠壁组织坏死、出血甚至穿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诊断肠套叠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在CT图像上,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肠道的形态、位置以及可能存在的套叠部位,从而帮助确定诊断。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肠套叠CT诊断的标准,以便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诊断效率。

一、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1. 肠管肥厚:在CT图像上,肠管呈现肥厚、增粗,这是肠套叠的直接表现之一。

通常,肥厚的肠管与套叠部位相连,形成明显的肠壁厚实的“环形征”。

2. 肠套叠部位的闭塞征象:肠套叠引起的梗阻会导致套叠部位局部的闭塞,CT图像上可见该部位的肠管扩张,并出现积液或积气,形成“套叠征”。

3. 肠道血供减少:在CT血管造影后的图像上,套叠部位的肠壁会显示出血供减少的表现,表现为肠壁强化程度减弱,呈现为“充血性肠套叠”征象。

以上是肠套叠CT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通过观察这些征象,医生可以在图像上明确地看到肠套叠的存在,有助于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

二、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除了直接征象外,肠套叠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一些间接征象来进行综合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套叠CT间接征象的诊断标准:1. 肠管内积气:受到套叠部位阻塞的影响,患者肠道内的气体不能正常排出,从而在CT图像上显示为肠管内积气,呈现为“积气征”。

2. 肠系膜肿块:肠套叠引起的肠道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导致附近肠系膜的肿胀和增厚,CT图像上呈现为肠系膜的肿块,有助于诊断肠套叠的可能性。

3. 肠周积液:在肠套叠的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轻度的肠管积液,这是肠套叠造成的肠内液体滞留的表现之一。

CT图像上可以看到肠周区域有一定程度的液体密度影像。

肠套叠症状简介及治疗方案

肠套叠症状简介及治疗方案

肠套叠一、手术适应证、禁忌证1、手术适应证:有灌肠禁忌症者;灌肠复位失败者;肠套叠复发达3次以上,疑有器质性病变者,疑为小肠套叠者。

2、首选非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法)2.1.适应症:病程不超过48小时,便血不超过24小时;全身状况好,无明显脱水、酸中毒及休克表现,无高热及呼吸困难者;腹不胀,无压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象。

2.2.禁忌症:病程超过48小时,便血超过24小时;全身情况不良,有高热、脱水、精神萎靡及休克等中毒症状者;腹胀明显,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或疑有肠坏死者;反复套叠,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继发性肠套叠;小肠套叠;空气灌肠时,逐步加压至13.3 KPa,套叠影不移动,形态不改变者,应放弃加压注气。

二、诊断、鉴别诊断需要完善的检查检验腹部X线检查、超声检查、腹部CT、血常规、生化全项。

三、术前评估需完善的检查检验血尿便常规、生化全项、凝血五项、术前四项、血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入院前查血常规,肺部平扫CT,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

术前评估:营养评估、心理评估、伴发病评估、依从性评估、并发症评估、医者能力评估。

四、治疗方案肠套叠治疗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空气灌肠复位法成功率90%以上1.1.诊断性空气灌肠压力为6.6-8KPa,复位治疗压力为12-13.3 KPa。

灌肠复位征象:X线透视下见肿块逐渐变小消失,气体突然进入回肠,继之中腹部小肠迅速充气;拔出气囊肛管,大量气体和暗红色粘液血便排出;患儿安然入睡,不再哭闹,腹胀减轻,肿块消失;口服1g活性碳,约6h后由肛门排出黑色炭末。

1.2.空气灌肠治疗主要的并发症是肠穿孔。

复位过程中,肿物消失,荧光屏上突然出现闪光改变,随即见膈下游离气体,表明出现肠穿孔,即刻停止注气,用注射器针头刺入剑突和脐之间部位,让大量进入腹腔内的气体迅速排出。

准备急诊手术。

2、手术治疗:就诊较晚的患儿,尤其是全身情况差或空气灌肠失败者应行手术治疗。

儿童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儿童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儿童肠套叠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摘要】目的讨论儿童肠套叠的诊疗。

方法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急性肠套叠复位是一个紧急的过程,一旦确诊需立即进行。

【关键词】儿童肠套叠诊断治疗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3个月~6岁期间引起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

常伴发于中耳炎、胃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诊断】(一)症状1.急性肠套叠(1)腹痛:既往健康的孩子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肠绞痛,哭闹不安,屈膝缩腹、面色苍白、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后,腹痛缓解,安静或入睡,间歇10~20分钟又反复发作。

阵发性腹痛系由于肠系膜受牵拉和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

(2)呕吐:初为乳汁、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晚期可吐粪便样液体,说明有肠管梗阻。

(3)血便:为重要症状。

出现症状的最初几小时大便可正常,以后大便少或无便。

约85%病例在发病后6~12小时排出果酱样黏液血便或做直肠指检时发现血便。

(4)腹部包块:多数病例在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有轻微触痛的套叠肿块,呈腊肠样,光滑不太软,稍可移动。

晚期病例发生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出现腹胀、腹水、腹肌紧张和压痛,不易扪及肿块,有时腹部扪诊和直肠指检双合检查可触及肿块。

(5)全身情况:患儿在早期一般情况尚好,体温正常,无全身中毒症状。

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常有严重脱水、高热、嗜睡、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2.慢性肠套叠年龄愈大,发病过程愈缓慢。

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痛时上腹或脐周可触及肿块,不痛时腹部平坦柔软无包块,病程有时长达十余日。

由于年长儿肠腔较宽阔可无梗阻现象,肠管亦不易坏死。

呕吐少见,便血发生也较晚。

(二)体征(1)注意发作时间表现,是否四肢乱动、阵发性剧烈哭闹,发作后有无精神萎靡、哭闹无力、呻吟、由烦躁转为嗜睡。

在发作后进行腹部触诊,腹部柔软。

可在右上腹或右中腹扪及腊肠样肿块,长4~5 cm,光滑有弹性,可活动,边界不清楚,有轻压痛。

肠套叠的护理查房

肠套叠的护理查房

肠套叠的护理查房肠套叠概要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通常发生在小儿身上,但也可能发生在成人身上。

它是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导致肠腔阻塞。

肠套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肠套叠常见于小儿,而继发性肠套叠则多发生于成人,通常与息肉、炎症或其他肠道病变有关。

护理查房重点病情观察1. 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及意识状态和面部表情。

2. 腹部情况:观察患者的腹部形状、硬度和压痛部位,以及是否有腹膜刺激征象。

3. 排便情况:观察患者的排便次数、性状和颜色,以及是否有血便。

4. 呕吐情况:观察患者的呕吐次数、性状和内容,以及是否有胆汁。

辅助检查1.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凝血功能等。

2. 影像学检查:腹部X线、B超、CT等。

3. 肛门指诊:必要时进行。

治疗原则1. 保守治疗:适用于轻度肠套叠,无明显并发症的患者。

主要包括禁食、补液、抗生素治疗等。

2. 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肠套叠、保守治疗无效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

手术方式包括肠套叠复位术、肠切除术等。

护理措施1. 一般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给予患者舒适体位,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2.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3.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禁食、流质饮食等。

4. 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并保持导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 并发症护理:如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腹膜炎等,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健康教育1. 疾病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肠套叠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知识。

2.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在恢复期间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刺激性食物。

3. 复诊指导:告知患者及家属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变化。

总结肠套叠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护理查房时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辅助检查结果和治疗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肠套叠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套叠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套叠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肠套叠是肠管逆行蠕动造成肠管的一部分逆行套入邻近肠腔内形成,虽然听起来可能有些陌生,但并不罕见,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以6-12婴儿最常见的月份。

肠套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春夏较多。

肠套叠有几个主要症状:哭闹、呕吐、血便、腹部肿瘤,其中婴儿哭闹是肠套叠最早、最重要的症状,表现为突发、剧烈、节奏。

原本健康的宝宝突然哭了,脸色苍白,紧握拳头,屈膝缩腹,手脚乱动,拒绝进食和牛奶,持续发作3-5分钟后自行缓解,间隔10-20几分钟后重新发作。

有些婴儿很好,表现为阵发性弓背,而不是哭泣。

哭闹发作后不久,呕吐发生。

它最初是牛奶和食物残渣,然后是胆汁。

在后期,它吐出粪便样液体,哭泣开始后8-12婴儿小时出现血便、红色果酱样便或血便、脓血便。

以上是肠套叠的早期症状。

如果你带宝宝去看医生,有经验的医生也会发现宝宝腹部有肿块,也就是肠套叠。

在发病后期,你甚至可以看到肿块从肛门脱落。

腹部肿块在肠套叠诊断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婴儿的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及时就医X片及腹部B确定超检。

1.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肥大,小肠系膜较长,新生儿回肠盲肠直径比1:1.成年人1:23.5.提示回肠盲肠发育速度不同。

婴儿90%回肠瓣呈唇样突入盲肠,长达1cm此外,该地区淋巴组织丰富,炎症或食物刺激后容易引起充血、水肿和肥厚。

肠蠕动容易将盲瓣向前移动,拉动肠管形成套叠。

2.饮食变化:生后4~10个月是补充食物和增加牛奶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的高峰期。

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功能障碍,导致肠套叠。

3.病毒感染:急性肠套叠与肠内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4.肠道痉挛和独立神经紊乱:由于各种食物、炎症、腹泻、细菌毒素等刺激肠道痉挛,导致肠道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反向蠕动,导致肠套叠。

有些人还提出,由于婴儿交感神经发育迟缓,独立神经系统活动障碍引起的套叠。

5.遗传因素:临床上发现部分肠套叠患者有家族史。

病例分析--肠套叠

病例分析--肠套叠
• 急性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亚急性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 两者多见于2-3岁幼儿。
• 慢性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多见于成年人,较少发生血 便,常自行复位而又复发。
超声诊断要点
• 腹部包块特点:
• 横切面“同心圆”或 “靶环”征。
• 纵切面“套筒”或“假肾”征。
超声诊断要点
• 肠套叠声像图分型:
(1)回结型:多位于右上腹、右侧腹,“同心圆”外圆 直径较大。(3.7-6.4cm)
• (2)与正常胃腔及胃肠道肿瘤鉴别
• (3)寻找继发性肠套叠的原发灶
肠套叠合并肾癌
临床病史
• 患者,男,60岁
• 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1周,停止排气排便1日。腹痛呈阵 发性,右下腹触痛明显
• 面容消瘦,近半年体重下降10kg
• 血常规:WBC:11.44×109/L,HB:158g/L,PLT: 236×109/L,N%:85.11%,L%:10.02%.
超声表现
纵切呈“同心圆征”
超声表现
纵切呈“套筒征”
超声表现
纵切呈“套筒征”
超声表现
CDFI:观察血运情况
超声表现
同一个患者,左肾占位(Ca)
超声表现
同一个患者,左肾占位
超声表现
同一个患者,左肾占位
其他检查及病理
CT:肠梗阻征象
CT:肠套叠征象
其他检查及病理
同一个患者,CT增强示:左肾占位
评述—疾病概述
(2)小肠型:多位于腹部除了右上腹、右侧腹以外的各 个部位,外圆直径较小(1.8-2.9cm)
超声诊断要点
• 肠套叠声像图分型:
(3)结结型:位于上腹部,外圆及中心圆直径均较大 (外径4.0-6.5cm,中心园径1.5-3.4cm)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意义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意义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意义于兵;姜德云【摘要】目的总结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探头以脐周为中心,发现病变部位后进行纵、横、斜切多方位扫查,观察包块位置,形态,大小及内部回声特点,注意观察包块周围有无其他异常回声及其相邻脏器关系,应用彩色多普勒等方法监测血流情况.结果 98例中继发性肠套叠12例;原发性肠套叠86例,其中回回结型65例,回结型9例,回盲型8例,小肠型4例.B超诊断准确率87.8%.86例中包块位于右侧腹73例,位于左上腹10例,位于左下腹3例.75例经盐水灌肠复位成功,23例手术治疗.结论超声诊断可直观地显示小儿腹腔内部层次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年(卷),期】2015(007)003【总页数】2页(P264-265)【关键词】肠套叠;超声影像学;诊断;儿童【作者】于兵;姜德云【作者单位】116400 辽宁庄河,庄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116405 辽宁庄河,庄河市栗子房镇中心卫生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3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着的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的一种肠梗阻,引起肠套叠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肠痉挛及肠管蠕动紊乱有关。

绝大部分肠套叠为顺行性,即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根据套叠程度可分为单套叠和复套叠两种[1]。

超声检查作为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在以往的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病程及有无血便是判断小儿肠套叠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但有时很难准确判断,有一定的盲目性[2]。

近几年来,超声检查小儿肠套叠的准确诊断,逐渐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和广泛应用。

现将本院98例小儿肠套叠患儿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意义,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2010-01/2013-12庄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共收治小儿肠套叠患儿98例,其中男56例,女42例;年龄4~6个月21例,>6~12个月48例,>12~24个月29例。

肠套叠手术都要做什么检查

肠套叠手术都要做什么检查

肠套叠手术都要做什么检查
一、概述
肠套叠是一种在小孩子身上极易发生的胃肠道疾病,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从而导致肠内容物的通过障碍,患上肠套叠后患者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身体十分的难受。

肠套叠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通过手术可以使套叠的肠管分开,手术后患者的饮食要极其的注意,不能吃的食物一定不要再吃了,手术后当日患者要禁饮禁食,那么肠套叠手术都要做什么检查。

二、步骤/方法:
1、首先肠套叠手术3000元左右,但是还是建议患者去医院进行咨询,这样的话才能更好的确定病情的严重性以及需要如何治疗。

才能确定价格,希望患者重视这个问题,希望患者快点康复。

2、另外还要说的就是患者的饮食方面,多吃新鲜的食物,少吃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

不要让自己出现暴饮暴食等情况发生,一定要以清淡为主,这样的话就可以达到一定的改善,希望患者注意。

3、最后还要说的就是患者的生活方面,多关注自己的身体,让自己好好的休息。

建议患者平时要科学的喂养,不要让患者出现太饿以及太饱等情况发生,更不要随意更换食物。

吃一些不好的食物。

三、注意事项:
最后还要说的三、注意事项就是患者的身体方面,禁止让自己吃生、冷等等的食物。

希望患者每天保持心情愉快,良好的心情有助于
你保持身体的健康。

肠套叠的鉴别诊断

肠套叠的鉴别诊断

#肠套叠的鉴别诊断
肠套叠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也可见于成人。

它是一种疾病过程中出现一段肠管滑入另一段肠管的情况,通常出现在小肠和大肠交界处。

肠套叠的诊断需要仔细的鉴别,以便确定最合适的处理方案。

以下是肠套叠的鉴别诊断要点:
##1. 体格检查腹部触诊: - 肠套叠时可出现压痛、脓性分泌物和腹围增大等症状。

- 注意检查腹壁是否紧张,有无腹部包块或腹部扭转等体征。

其他部位触诊: - 注意检查肛门直肠部位是否有肿块或其他异常。

- 注意检查腹股沟区域是否有明显疼痛或包块。

##2.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 - 肠套叠常表现为空气水平肠管内可见“鱼饼样”或“浓缩咖啡样”病灶。

- 腹部X线平片可显示肠套叠引起的胆气扩张和液平面。

超声检查: - 腹部超声可以明确观察到肠套叠的情况,并帮助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

##3.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 - 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增高,提示炎症可能存在。

- 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检查有助于评估体内炎症水平。

尿液检查: - 尿液分析可排除泌尿系统问题对腹痛的影响。

##4. 其他检查胃镜检查: - 对于怀疑有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的患者,胃镜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胃肠问题。

CT扫描: - 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肠套叠诊断信息。

综上所述,对于疑似肠套叠的患者,医生应该综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确保做出准确的诊断。

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肠套叠引起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肠套叠护理查房

肠套叠护理查房

心理护理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焦 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增强信心
向患者介绍肠套叠的相关知识, 帮助其了解病情,增强治疗信心。
家庭支持
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关爱和支 持,共同应对疾病。
04
肠套叠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饮食调整
避免过饱过饥,减少油腻、刺 激性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 维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注意饮食卫生
教育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 毒和感染。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肠道通畅, 预防便秘。
生活护理
规律作息
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适当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 慢跑等,以促进肠道蠕动。
注意保暖
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 加重病情。
手术前后护理
术前护理
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 者的焦虑和恐惧,同时做好手术前的 准备工作,如备皮、配血等。
术后护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 情变化,做好伤口的护理和引流管的 护理,同时注意患者的饮食和活动指 导。
03
肠套叠患者的日常护理
饮食护理
饮食调整
根据肠套叠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 理的饮食计划,包括适当控制进食量、 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等。
复查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不适症状,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病情。
同时,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
05
肠套叠护理查房常见问 题及解答
问题一:肠套叠患者如何进行饮食调整?

肠套叠名词解释

肠套叠名词解释

肠套叠名词解释肠套叠是指肠道中出现的一种疾病,也称为肠梗阻。

它是由于肠道发生异常扭曲或折叠而导致减少或阻塞了肠腔内的通畅度。

肠套叠通常发生在小儿和婴儿身上,但也可能发生在成人身上。

肠套叠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肠套叠是指肠道本身发生了异常折叠,通常是由于肠道壁内的肌肉层发生过度收缩或异常收缩引起的。

继发性肠套叠是指肠道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压迫或扭曲,例如肿瘤、炎症、手术后的瘢痕组织等,这些因素导致肠道的异常扭曲和折叠。

肠套叠通常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和便血。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肠道的损害程度和是否发生了肠坏死。

腹痛通常是周期性的,间歇性的,而且通常伴随着呕吐和腹泻。

便血是肠套叠的一个典型症状,是由于肠道的折叠和扭曲导致肠道黏膜的破裂和出血。

肠套叠的诊断通常是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如X光和超声来确认。

在X光检查中,肠套叠通常表现为梨状或细长的肠道气泡,称为“腔鼓泡征”。

超声检查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肠道的异常折叠和扭转。

肠套叠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来处理。

保守治疗通常包括肠道内的洗胃和排气,以减轻肠道的扭曲,并通过输液和营养支持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需求。

但是对于严重的或不可逆的肠套叠,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切除或解除肠道的异常折叠,以恢复肠道的通畅度。

肠套叠虽然在小儿和婴儿中较为常见,但在成人中也是一种罕见的疾病。

它可能与遗传因素、肠道异常发育、肠道肌肉层的过度收缩以及肿瘤等因素有关。

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肠坏死和其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出现上述症状的个体,应及早就医。

肠套叠患儿护理常规

肠套叠患儿护理常规

肠套叠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引起肠梗阻症状,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多发于2岁以下小儿,尤其是4~10个月婴儿多见,男女要之比为3:1。

【临床表现】阵发性腹痛、反射性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腊肠样肿块、晚期可表现腹膜刺激征和中毒症状。

【特殊检查】直肠指诊、钡灌肠、空气灌肠、X线摄片有助诊断。

【治疗要点】可通过空气灌肠复位。

若空气灌肠不能复位的,可通过手术复位,严重的须行肠切除吻合术。

二、术前护理1、按小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发病时间<24h,生命征稳定、基本情况良好者,可行空气灌肠复位。

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

严重者即刻行剖腹探查术。

3、饮食禁食,并按医嘱给予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4、心理护理向患儿及家属说明选择治疗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解除家属心理负担,争取家属对治疗和护理的支持。

三、术后护理(一)护理诊断1、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有限的代谢代偿调节有关。

2、体液不足与疾病所致呕吐和摄入量不足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所致摄入量低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易感性增加有关。

5、父母角色冲突对疾病治疗认识差异,对预后感到担心有关。

(二)护理措施1、按小儿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后的表现(1)患儿安静入睡,不再哭闹,停止呕吐。

(2)腹部肿块消失。

(3)立即口服活性碳0.5g,于6~8h后可见大便内炭末排出,肛门排气,排出黄色大便,或先有少许血便,继而变为黄色:如患儿仍然烦燥不安,阵发性哭闹,腹部包块仍存在,应怀疑是否套叠还未复位或又重新发生套叠,应立即通知医生作进一步处理。

3、卧位与活动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清醒后根据病情改变体位,术后4h未清醒,应报告医生。

4、饮食护理术后48~72h,肠蠕动恢复可逐渐恢复喂养。

5、引流管护理适当约束患儿,严防拔出引流管,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质。

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

小肠型
常见病理型
回盲型
回结型
多见占70%—80%
分型
结肠型
复杂性或复套型
常见为回回结型 占10%—15%
多发型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临床表现
婴儿肠套叠 (2岁以内)
临床表现
儿童肠套叠
临床表现
阵发性哭闹 呕吐
腹部肿块
婴儿肠套叠
(多为原发性)
果浆样血便 肛门指检 全身状况
钡灌肠:可见到钡剂充盈套入部的远端,钡柱的远端呈杯形或新月形充盈缺
损,在钡柱的压力下,套入部向回盲部退缩。 复位的标准为:钡剂充盈盲肠及末端小肠一定高度,并可见钡剂和气体混和 价值:由于钡灌肠对小肠型套叠、复杂型套叠诊断率低,复位率不如空气灌肠, 而且有穿孔的危险,目前已少用,价值不大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
儿童 肠套叠
与前上相比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不全肠梗阻, 起病缓慢。
诊断(Diagnosis)
1. 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便血 、 腊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诊断
2.辅助检查:
B超:在其横断面上呈大环套小环的特征,即“同心圆征”。表现为:外圆为均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随套入肠段的延伸从肠壁的增厚,出现特征性的层状结构:外筒在cT影像上表现为较簿的膜状结构,中筒为较厚的软组织密度层,越 靠近套叠颈部越厚,这 一 现象是由于肠壁翻转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和套人部肠管的轴向蠕动加压所致;
分类
慢性肠套叠:
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且慢性肠套叠多为肠道存在器 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套叠,因为发生率占小儿肠套叠的 0.8%。

犬肠套叠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内容

犬肠套叠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内容

犬肠套叠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内容犬肠套叠是犬病中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临床上常常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来确认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犬肠套叠的临床检查内容。

1.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对犬肠套叠患者进行初步评估的重要步骤。

医生会仔细观察犬的一般状况,包括精神状态、食欲、体重变化等。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犬的腹部,寻找腹痛、腹胀、压痛等症状。

体格检查还包括观察犬的呼吸频率和心率,以判断犬的呼吸系统是否受到影响。

2.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诊断犬肠套叠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规血液检查可以了解犬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帮助医生了解犬的炎症程度和全身状况。

此外,还可以进行血气分析,以评估犬的血氧饱和度和酸碱平衡情况。

3. X线检查:X线检查是诊断犬肠套叠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腹部X线拍片可以观察到肠道的异常扩张、积气和液体积聚等征象。

医生可以根据X 线片的结果来判断肠道是否套叠,套叠的位置和程度,并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4. 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犬的腹部器官,包括肠道、肝脏、脾脏等。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肠道的套叠位置和程度,评估肠道的血液供应情况,以及判断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如肠坏死等。

5. 造影检查:造影检查是一种特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于确定肠道套叠的类型和位置。

医生会在犬的肠道内注入一种特殊的造影剂,然后使用X线或腹部CT扫描来观察造影剂在肠道内的分布情况。

这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套叠的部位、程度和形式,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6. 行为观察:犬肠套叠患者常常表现出痛苦、焦躁和呕吐等症状。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犬的行为表现来判断其疼痛程度和病情严重程度。

此外,行为观察还可以了解犬的食欲、排便和尿液排泄情况,以评估犬的消化功能和一般健康状况。

7. 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根据病情需要,医生还可以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犬的心脏和呼吸系统的状况,判断犬是否适合手术治疗。

肠套叠-影像学

肠套叠-影像学

MRI检查的优缺点
01
缺点
02
检查费用较高;
03
04
检查时间较长;
需要使用造影剂,存在过敏风 险。
05
CATALOGUE
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
无创、无痛、无辐射
腹部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对婴幼儿 和年老体弱者较为适宜。
实时动态监测
腹部超声检查可以实时动态监测肠套叠的情况,观察套叠的部位 、程度和范围。
超声检查的优缺点
优点
无创、无痛、无辐射,实时动态监测,诊断准确率高。
缺点
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对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且在肠道气体的干扰下可能影响诊断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肠梗阻
肠套叠会导致肠道梗阻, 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肠道 扩张和气液平面等梗阻表 现。
影像学在肠套叠诊断中的价值
确诊依据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肠套叠 的主要依据,通过观察特 征性的影像表现,可以明 确诊断。
评估病情
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肠套 叠的严重程度,了解套叠 的部位、长度以及是否有 肠坏死等并发症。
指导治疗
肠套叠-影像学
目录
• 肠套叠的影像学概述 • X线检查 • CT检查 • MRI检查 • 超声检查
01
CATALOGUE
肠套叠的影像学概述
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钡剂灌肠
通过向肠道内注入钡剂,然后进 行X线检查,可以观察到钡剂在肠
道内的流动情况,从而判断是否 存在肠套叠。
超声检查
通过高频超声探头对腹部进行扫描 ,可以观察到肠套叠的特征性影像 ,如“同心圆”或“靶环”征。
应用
02
主要用于进一步明确肠套叠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以及鉴别诊

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是什么

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是什么

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是什么
一、概述
某同事的宝宝两周岁了,昨天宝宝突然大哭不止,大概持续了15分钟后,停止了哭,看着平静了,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大哭起来,宝宝的这种反应可把某同事吓坏了,某同事赶紧带他来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肠套叠,某同事怎么也想不到会是那个,医生说这个病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大部分孩子发生肠套叠的时候,家长以为孩子哭闹不听话,那么怎么判断宝宝是不是肠套叠呢?下面大家就来听听医生的意见吧。

二、步骤/方法:
1、孩子发生了肠套叠疾病要想确诊,需要做血液检查,通过这样的检查可以发现外周血可有血象白细胞增高,如果是重症休克,脱水者就会有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

还要注意做大便潜血试验,如果是此病的话检查结果就会呈现阳性结果。

2、还有就是做胸部的平片检查,发生了此病的病人有半数以上病例,在做腹部平片的时候,有可疑表现,如腹部包块影、气体及粪块分布异常、结肠充气减少、出现肠梗阻时的液气平面。

以上均为非特异性表现。

3、最后就是钡或气灌肠检查,通过X线透视下,可以看到钡柱或者是气体在结肠的套入的部分受阻,出现杯状影。

这样的话就可以作为明确诊断的标准。

如果是患儿有典型的疼痛发作,排果酱样大便,
应直接采用空气或液体灌肠复位。

三、注意事项:
宝宝一旦不适,大家做家长的也应该予以重视,一就应该及时处理,发现的越早越能更快的恢复,及时救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减轻疾病对孩子的危害。

肠套叠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肠套叠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肠套叠的诊断与处理方法肠套叠(intestinal intussusception)是指肠管的一段向内套入另一段肠管,形成一个肠壁嵌入肠腔内的病变。

肠套叠常见于婴幼儿和幼儿,但也可发生于成人。

本文将介绍肠套叠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一、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患者的症状、起病情况以及有无腹痛、呕吐等症状。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检查腹部是否有明显压痛、包块或充气肠管听诊音。

2.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检查是最常用的初级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波可以诊断肠套叠,并确定套叠部位、肠管壁的厚度和充血情况。

对于疑难复杂的病例,CT扫描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辅助检查方法。

CT扫描可以显示肠套叠的详细情况,包括套叠的大小、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

3.其他检查:小儿肠套叠中,造影检查是肠腔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给患儿灌服透视剂,可以实时观察套叠部位和腹部肠段的状态。

二、处理方法1.非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诊断、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

这包括经肛门给气或药物治疗。

经肛门给气是通过将一根直径较小的软管插入肛门向肠套叠处送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肠套叠脱套。

这种方法适用于肠套叠程度较轻的患者。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镇痛药、抗炎药和抗生素来减轻症状,并促进肠套叠的脱套。

然而,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存在争议,且有可能出现复发。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

开腹手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通过切开患者的腹腔,找到肠套叠的位置,并进行脱套或切除。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在腹壁上插入腹腔镜,观察肠套叠的情况,并进行脱套或切除。

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

无论是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切除坏死肠段,并在必要时进行吻合。

三、后续护理与康复肠套叠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后续护理与康复。

肠套叠

肠套叠

临床表现
较晚再次呕吐,甚或吐出物为粪臭液体,说明套叠所致之肠梗 阻已十分严重。 (3)便血: 套入部肠壁血循环障碍,肠腔内渗出血液与肠黏膜分泌液混 合可出现便血。便血常于腹痛后4~12h发生,起初混有黄色便, 很快即排出暗红色果酱样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也可仅为少 许血丝。回结肠型套叠早期即有便血,小肠型肠套叠便便血发 生较迟,较大儿童往往缺乏肠套叠便便血症状,或在发病数天 后才发生。若患儿无自行排便,肛门指诊可见手套染血。
临床表现
腹部肿块在疼痛发作时可出现或变硬,并可见到肠型,疼痛间 歇期恢复原状,若套叠自行复位,则腹块可完全消失。 Felix报道,慢性肠套叠症状中痉挛性腹痛75%,恶心呕吐68%, 腹胀45%,压痛60%,肠蠕动改变34%;25%~50%可触及肿块, 30%~60%有血便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3.亚急性肠套叠 典型的痉挛性腹痛,腹块和黏液血便不显著, 病初有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易被误诊为肠炎、阿米巴结肠炎、 菌痢,扪及腹部肿块者又被误诊为肠蛔虫症,接受多种诊疗未 能及时明确诊断和正确处理,直到套入部肠管血运发生障碍成 为绞窄性肠梗阻。
发病机制
肠套叠大多为近侧肠管套入远侧肠管内,远侧肠管逆行套入 近侧肠管者罕见,占0.2%~0.5%,多处同时发生的肠套叠称为 多发性肠套叠。 肠套叠的解剖结构,由鞘部和套入部组成,套入部分又分为 头部与颈部。由3层肠壁组成的肠套叠称为单式套叠,单套全 部套入相连的远端肠管形成5层肠壁的套叠为复式套叠。 肠套叠可发生在小肠或大肠的任何部位,按套入肠的顶端和 外鞘、颈部肠段的不同分为5型(图3): ①小肠型,多为小肠顺行套入小肠(空—空、空—回、回—回 肠套叠);②回盲型,从回盲瓣端起套入结肠;③回结型,末端 回肠套入结肠;④结肠型,结肠套入结肠。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

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法小儿肠套叠是指婴幼儿在肠道内部发生的一种嵌套现象。

肠道的一部分嵌入到另一部分中,导致肠道的阻塞和腹痛。

如果不及时治疗,小儿肠套叠可能会引起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后果。

空气灌肠是一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小儿肠套叠的症状和原因,以及空气灌肠的手法和注意事项。

一、小儿肠套叠的症状和原因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

其主要症状包括剧烈腹痛、呕吐、消化道出血、腹泻等。

肠套叠的原因不太清楚,但是一些因素可能会导致肠套叠的发生,如近期的肠道感染、肠内结构异常、肠道壁肿物、畸形等。

二、空气灌肠的手法空气灌肠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

在进行空气灌肠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麻醉和镇痛:由于婴幼儿无法合作,所以需要施行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

镇痛剂可减轻病人的疼痛,提高手术成功率。

2、选择灌肠剂:常用的灌肠剂有气体、水和对比剂。

其中,气体灌肠是最常用的方法。

因为在X光下,气体的密度比较低,所以容易被观察到。

同时,气体还可以增加肠道内的压力,帮助推出嵌套在肠道内的部分。

3、准备设备:空气灌肠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设备,如灌肠器、探子、气压计等。

在操作前需确认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接下来是空气灌肠的具体手法:1、让儿童侧睡:为了便于检查和操作,需要将儿童侧躺在检查床上。

2、引入探子:在进行灌肠前,需要将探子引入肠道内,以便于将气体灌入。

这一过程需要特别注意,需要采取温和的方法,避免伤害儿童的肠道。

3、灌入气体:在将探子插入肠道后,需要用灌肠器逐渐地将空气灌入肠道,直到达到一定程度的膨胀,这样可以增加肠道内的压力,有助于解开嵌套。

4、X光检查:在灌入气体后,需要进行X光检查,以确定肠套叠的情况。

如果肠道内未发现异常情况,可以通过揉捏肚子等方法帮助排出气体。

一般来说,空气灌肠可以在症状缓解后进行,以便于治疗已经发生的肠套叠。

三、注意事项在进行空气灌肠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在进行灌肠前应对手术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病情和手术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套叠的常见检查方式
急性肠套叠时,粪便检查可见暗红色黏液血便,镜下以红细胞为主;慢性肠套叠,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反应。

肠套叠的检查包括以下几种:
1.肛门指诊
为本病的常规检查,可见指套染血或排出血便,个别肠套叠严重时套入顶点可达直肠,此时直肠指检可扪及子宫颈样肿块。

2.X线检查
(1)腹部平片:肠套叠多无可靠征象,完全性梗阻时腹部平片可见部分肠管积气积液和持续扩张的小肠袢,并发肠坏死,腹膜炎者,有肠麻痹,腹腔积液征象,偶可在腹部平片见到肠套叠直接征象,如在右下或右腹部见到一段充气结肠内有腊肠样软组织肿块,肿块近侧结肠影缺如,有时肿块影四周有一薄层壳样气体包围。

(2)钡餐检查:用于诊断小肠套叠,成人慢性和空肠-胃吻合口套叠,以及少见的十二指肠套叠。

(3)空气灌肠检查:空气灌肠检查肠套叠,是随着水压灌注进行整复成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空气灌肠是借透亮气体,把套入部衬托为密度高的软组织包块影,不仅能早期确诊,且有整复作用,因而具有双重临床意义,以空气灌肠器做结肠注气,压力为6~8kPa,在萤光透视下由肛门缓慢注入空气,开始时空气注入肠腔比较容易,到达套叠头部时突然停滞不前,由于套叠头部向充气结肠内突出,气柱前端形成明显之杯口状影,在无空气灌肠器时,亦可采用低压钡灌肠方法。

3.内镜检查: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空肠吻合口套叠可行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内镜可见充血水肿的小肠黏膜经吻合口向胃内突出,慢性小肠型套叠可采用纤维小肠镜来诊断,同时可取活检,有助于确定病理性质,累及结肠的套叠根据情况可选用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

4.超声检查:
肠套叠声像主要为肠梗阻,套叠局部和肠壁缺血等特征表现。

(1)肠梗阻的表现:套叠部位以上的肠管扩张,内充满液性或半液性内容物。

(2)套叠部位的表现:套叠部位超声呈现一实质性团块,横切面时表现由多层叠肠壁形成的“同心圆”征,纵切面时呈“套筒”征,当套叠靠近腹壁或小儿患者肠套叠时,应用5~7.5MHz的高分辨率探头,可使该征象显示更清晰。

(3)肠壁缺血坏死表现:
①腹腔积液,腹腔内出现游离无回声区,可在肝肾间隙,肠管间探及。

②套叠内积液,表现为套叠反折处两层肠管浆膜层之间出现新月形液性暗区。

③套叠附近肠管运动减弱,动态观察无蠕动或极少蠕动,肠内容物静止不动。

④彩色多普勒检查:如肠管内血流信号缺少或消失,尤其是动脉信号,消失时提示肠壁缺血。

5.CT:
肠套叠表现为腹腔内分层状软组织肿块,其形态因层面与肿块呈平行,垂直或斜行关系而不同。

6.MRI:
应用报道较少,表现为套叠近端肠管明显扩张,积气及气-液平面,套叠肠管区可见同心圆状长/短T1长/等T2软组织肿块信号,腹腔内可有少量游离液体呈长T1长T2信号。

原文链接:/86ctd/2014/0807/189888.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