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地球知识点总结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地球在宇宙中1.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是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2.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3.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1)距离太阳不远不近——温度适宜,且能保存液态水;(2)自身体积和质量不大不小——吸引稳定的大气;(3)安全的宇宙环境。
二、人类的太空探索1.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人类在太空观测、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和成就。
2.我国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与空间站建设、月球和火星探测、太空观测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和成就,为人类探索太空贡献了中国力量。
3.太空探索的意义有: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也体现了人类的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4.宇航员在月球上需要克服的困难有(1)低重力对身体的影响;(2)大气稀薄,太空辐射强;(3)剧烈的温度变化;(4)没有水、氧气食物、能源等生存必需资源。
【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认识过程:①天圆地方—②太阳和月球形状推测—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④地球卫星影像证实。
2.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大小: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4.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轴:穿过地球中心(不存在的轴)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3.经线:连接两极4.纬线:与地轴垂直三、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1.经、纬线的特点:特点经线纬线形状特征半圆圆长度特征相等不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2.经、纬度的特点:特点经度纬度初始度数0°经线(本初子午线)0°纬线(赤道)变化规律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方向增大从赤道向南北方向增大字母表示东经(E)/西经(W)北纬(N)/南纬(S)半球划分20°W和160°E赤道0°-30°低纬度30°-60°中纬度60°-90°高纬度四、利用经纬网定位1.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七年级地理地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地球知识点总结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也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基础,因此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至关重要。
在七年级地理科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地球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近似于一个椭球,是一个略带扁扁的球体。
地球的赤道周长为40000公里,极半径为6357公里,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
因此,地球的直径为12756公里,表面积为510072000平方公里,体积为1.08321×10¹²公里。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地球的分带和各个带的特点。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具有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称为地球的日(24小时)。
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称为一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
了解地球的运动,还需谨记太阳光的影响和地球气候的季节性变化。
三、地球的地理位置地球位于太阳系的第三位,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496亿千米。
地球上的经纬度是人们衡量地理位置的基本参数。
四、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的大气、水、土壤等方面。
同时,由于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快速变化,显示出了一个全球性的气候变化趋势。
我们应了解地球环境的状况,积极为地球环境的保护贡献力量。
五、地球的资源开发地球上的资源包括陆地资源和海洋资源两大类。
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我们的人类世界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地球资源开发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石油、煤炭、钢铁、光伏等方面的知识点。
总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了解地球知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到地球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之中,共同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季节性气候变化
季节性气候变化:地球的公转导致四季更替,使得地球表 面的气候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季节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动物迁徙和人类生活等方面 都有重要影响。例如,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夏季是作物生 长的季节,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冬季则是休眠的季节。
地球的偏转力
地球的偏转力:地球自转产生的偏转 力会对地球表面的运动物体产生影响 ,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由于地球的 自转,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在地球上某一特 定地点,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就会经历一次昼夜交替 。
四季变化现象
总结词
四季变化现象是由于地球公转造成的, 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倾斜 角度和距离太阳远近的变化,导致太阳 辐射在地球上的分布不均,从而形成四 季变化。
公转的பைடு நூலகம்期
总结词:一年
详细描述: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一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回归年。这个周期是地球公转的 基本单位,对于地球的气候、季节变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0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昼夜交替现象
总结词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时,不同地区会经历昼夜交替。
详细描述
月相的变化
总结词
月相的变化是地球公转和自转共同作用的证 据,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导致月球在地球 上的位置和形状不断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月 相。
详细描述
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地球也在自转,这导 致从地球上观察到的月球形状和位置不断变 化,形成了不同的月相,如新月、上弦月、 满月、下弦月等。通过对月相变化的观察和 记录,可以证明地球的运动。
02 地球的公转
公转的定义
七年级地理第一单元所有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第一单元所有知识点地理是研究地球的事物和现象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
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主要围绕着地球和人类展开,通过学习地理知识点,可以深入了解地球各个方面的情况,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积累宝贵的知识储备。
下面就七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的所有知识点进行详细解读。
一、地球运动和地理时区地球的运动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和绕着太阳公转两个运动。
地球绕着自己的轴旋转一周叫做一天,而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周称为一年。
由此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和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上的24个时区是根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来设定的。
每隔15度经度,就会有一个新的时区开始计算。
二、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地球由内向外可以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个部分。
地幔和外部地壳组合成了地球的表层,并形成了我们所处的大陆和海洋。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的外部地壳板块在地幔上运动的现象。
板块运动会引起地震、火山喷发、地质构造等现象,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气候和自然灾害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等要素。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和地球自转、公转、地形、大气层等都有着紧密的关系。
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不可预测性,自然灾害也随之而来。
如台风、洪水、地震等都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
四、人口和城市世界人口以亿计,而人口的增长受到地域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城市化也带来了各种问题,如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城市环境污染等。
五、资源和可持续发展能源、水、矿物等资源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反过来,人类的活动也会对这些资源产生影响,如过度开发和污染。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求而不牺牲未来的需求,保持自然环境的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共存。
以上就是七年级地理第一单元的所有知识点的关键内容。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地理初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地理初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第四章知识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以自身中心为轴线,进行的日复一日的旋转运动。
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24小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天。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小时约1670公里。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当地球的一个半球面对太阳时,该半球就会出现白天;而当该半球背向太阳时,就会出现黑夜。
因此,地球上的不同地方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时区。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进行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一周所用的时间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由于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同,所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也会有所变化。
地球的公转造成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公转到离太阳最近的位置时,我们就会感受到夏季的炎热;而当地球公转到离太阳最远的位置时,我们就会感受到冬季的寒冷。
在公转过程中,地球的倾斜也会导致不同地区的季节不同。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转造成了昼夜的交替,让我们可以有充足的休息和工作时间;公转造成了季节的变化,让我们能够种植农作物、进行旅游等活动。
同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也为地理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
和探索地球这个宇宙中的家园。
总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现象,它们对人类的生活和地理科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转造成了昼夜的交替,公转造成了季节的变化。
我们应该珍惜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保护环境,共同呵护地球的未来。
七年级全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全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构造与运动地球的构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
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外部由大气层、海洋和陆地组成。
地球的运动有自转和公转两种。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线一周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周的运动。
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地球的地理坐标系,公转决定了四季变化和地球的离心率。
二、地球上的气候和环境气候是指某地区在长时间内的温度、降水量、风等条件的总和。
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海洋和大陆形态。
环境是指某地区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综合效应。
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大,例如城市化、大气污染、土地利用改变等。
三、地理信息与技术地理信息是指关于地球表面的数据和信息,例如地图、空照图、卫星影像等。
地理信息技术则是用来收集、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各种技术手段。
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农业乡村发展等领域。
例如,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的调查和管理。
四、地球上的不同文化和人口地球上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种族。
不同地区的历史、地理和气候条件都对当地文化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的长城就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而建造的。
全球人口也分布不均。
人口分布受到环境、经济发展、政治因素等的影响。
例如,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相对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则经常面对人口过剩的问题。
五、地球上的资源分布和利用地球上的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资源等。
资源的分布也受到地理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资源的利用方式也因地区和历史原因而不同。
例如,发展中国家常常面临着资源开采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
总之,在全球化的时代,地理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了解地球的构造、文化和资源分布,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
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博客
七上地理知识点总结博客一、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是宇宙中具有生命的唯一行星。
地球的形状呈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表面被大片的水覆盖,分布着丰富的植被和动物。
地球是一个有限的资源空间,保护地球环境和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二、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每天绕地轴自西向东运动一周。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在椭圆轨道上运行。
地球的自转公转造就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四季更替等自然现象。
三、地球的自然环境1. 气候气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的天气变化规律。
地球是一个气候多样化的星球,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地形、纬度和海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世界各地气候差异巨大。
例如,赤道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干燥。
2. 地形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包括山脉、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貌。
地球上的地形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形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和资源分布。
3.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生态平衡。
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种类繁多,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
生态系统的平衡非常脆弱,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保护。
四、人类活动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十分巨大。
我们通过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方式利用地球资源改造环境。
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和生物灭绝等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七年级地理知识的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综合性学科,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并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大家都能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让地球变得更加美好。
七年级地理1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1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1单元主要涉及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地貌特征等方面。
下面我将为大家简单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1. 地球的构造
地球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构成。
其中,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由铁和镍等重金属组成;地幔则由硅酸盐和镁铁等组成;地壳则由岩石、矿物等构成。
2. 地球的运动
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一是自转,即地球绕自己的轴自西向东旋转;二是公转,即地球绕太阳的轨道运动。
自转决定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公转则决定了四季的变化。
3. 地球的地貌特征
地球的地貌特征包括陆地和海洋两部分。
陆地上的地貌特征主要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沙漠等;海洋上的地貌特征主要有大洋、海岸、海湾、海峡等。
4. 地理坐标
地球球面上的坐标分为经度和纬度两个方向。
经度是指从东向西的角度,以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两侧各180度,东经为正,西经为负,表示为度数;纬度则是指从南向北的角度,以赤道为基准,向两侧各90度,北纬为正,南纬为负,表示为度数。
5. 气候和天气
气候是指长时间内某一地区的温度、降水、气压、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平均值和变化规律;而天气则是指短时间内某一地区的气象状况。
气候和天气都受到地球的自转、公转、地形、纬度等因素的影响。
6.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台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1单元的知识点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球自转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许多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如昼夜交替、气候的变化等。
下面是关于地球自转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地球自转是地球绕着自身轴线由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也就是我们观察星空时看到星星和太阳似乎是从东向西移动。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在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最快,约每小时1667公里,而在极地地区的自转速度最慢,接近于零。
这是因为赤道地区离地球自转轴最远,所以自转速度最快,而极地地区离轴最近,自转速度最慢。
二、地球自转的影响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地球不断地旋转,使得地球上的各个地区都会经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当太阳照射到地球的某个地区时,就是白天,而当太阳照射不到地球的某个地区时,就是黑夜。
2. 自然现象地球自转也影响了很多自然现象,例如风、水流动方向的影响就与地球自转有关。
地球自转还导致了地球的略微扁球形状、离心效应等现象。
3. 大气环流地球自转也导致了大气环流的产生。
地球上由于热力的不均匀分布导致了大气环流。
而地球的自转则加重了大气环流的不规则性和多样性。
4. 天文现象地球的自转对于天文现象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地球自转使得星空和太阳看起来是从东向西移动的。
三、地球自转的重要性1. 作为计时标准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因此地球自转成了计时的基本单位,也就是一天24小时的由来。
2. 影响气候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非常明显。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气候的季节变化,例如昼夜温差的产生、风向的变化等。
3. 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使得地球呈现出稍微扁球形状,南北极相对赤道地区而言凸出。
这对地球的气候、地质和生物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上就是关于地球自转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地球自转是地球上许多现象和规律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地球自转的了解,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还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地球自转
白昼黑夜交替: 地球自转导致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变化 。 地球自转引发的现象: 如日出、日落等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 结果。
地球轨道
椭圆轨道: 地球绕太阳并非圆形轨道,而是椭圆 形轨道。 近日点和远日点: 地球轨道上距离太阳最近的点为近日 点,最远的点为远日点。 轨道倾角: 地球轨道与黄道面的夹角为23.5度。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CONTENTS
• 地球的运动概述 • 昼夜变化
01 地球的运动概述
地球的运动概述
地球公转: 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自身轴自西向东旋转。 地球轨道: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公转
静止不动的地球?: 地球并非静止,而是以每年约365天旋转一周。 为何有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不同季节,如春夏秋冬的变化。 日照时间长短: 地球公转导致日照时间长短不同。
THE END
THANKS
02 昼夜变化
昼夜变化
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 日影现象: 日影的形成和变化。
昼夜交替
昼夜长度变化: 春秋两分点昼夜等长,夏至昼长夜短,冬至昼短夜长。 极昼和极夜: 在南北极地区,存在极昼和极夜现象。 昼夜变化规律: 昼夜变化受季节影响,不同时间长度不同。
日影现象
日影投射: 地球自转时,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形 成日影。 日照角度: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太阳光线入射角度 不同,导致日影长度变化。 日晕和日狭: 日影长度变化导致日晕和日狭现象。
2024年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本
2024年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范本____年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在初一的地理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
以下是对____年初一地理知识点的总结,以便回顾和巩固学习成果。
一、地球和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主要运动有自转和公转两种。
自转是地球绕其自身的轴线旋转,引起了昼夜的交替;公转是地球绕太阳作椭圆形轨道运动,导致了季节的更替。
二、地球的大地形和海洋分布1. 大陆与海洋: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是不平均分布的。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中纬度地带,而海洋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和南北极附近。
2. 地球的大地形特征:地球的大地形主要包括山脉、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地貌特征。
三、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1. 气象和气象因素: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气象要素(温度、气压、湿度、风向和风速等)和气象变量(气温变化、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
2. 气候和气候带: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较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地球上的气候主要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三大气候带。
四、地球上的河流和湖泊1. 河流和河流的形成:河流是地球表面的水流,由降水形成,并通过地形的影响形成河道。
2. 湖泊和湖泊的分类:湖泊是地表蓄水的天然水域,根据湖泊的成因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常年湖、季节湖和内流湖等。
五、地球上的天然资源和人类活动1. 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和能源矿等,它们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
2. 农业和工业:农业是指人们利用土地和水资源进行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的活动;工业是指人们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加工和生产的活动。
六、中国的地理1.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东西横跨亚洲,北边靠近东北亚,南边靠近东南亚,陆地面积居世界之首,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通过北极和南极的一条假想直线,又被称为地轴。
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
3.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不是均匀的,随着纬度的增加,自转速度逐渐减小,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大约为1670公里/小时。
4.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也是引起地球上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称之为椭圆轨道。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
2.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
4.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性质和自转轴的倾斜,使得地球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章动:地球的自转轴会不断变动,这种变动称为章动。
由于章动的存在,太阳和其他星体在地球上的视运动产生了复杂的变化。
3.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完全的椭圆,而是稍微扁平的椭圆。
这个扁平度称为地球的偏心率,偏心率的大小影响着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影响着季节的强度。
4.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在太阳系中不断向前移动,这是地球的前进运动。
地球的前进运动还会受到其他行星和恒星的引力影响。
6.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和地壳运动: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重新分布所产生的。
地壳运动则是指地球地壳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总结起来,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包括自转、公转、岁差运动、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的旋进运动等。
这些运动不仅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也为人类提供了时间的度量和导航的基础。
七年级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轨道的偏心率非常小,约为0.0167,这意味着地球公转轨道接近于圆形。
轨道倾角
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存在一定的倾角,称为黄赤交角,约为23.5度。
公转的周期
01
02
03
公转周期
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 间称为公转周期,也称为 一年。
恒星年
恒星年是地球真正绕太阳 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5 天。
自转的方向
总结词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详细描述
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因此从地球北极上方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 旋转;从地球南极上方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自转的周期
总结词
地球自转的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
详细描述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非常准确,平均为23小时56分04秒,称为恒星日。然而,由于地球自转轴的进动,恒星日 与太阳日之间存在微小的差异,太阳日比恒星日大约长3分56秒。
约每24小时会发生一次。
时差的产生
总结词
时差的产生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不同地区正午时刻的不同。为了统一时间标准,人们 通过时区制度来调整时间。
详细描述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不同地区会依次面向太阳并迎来正午时刻。为了统一时间标准, 人们根据经度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时区。每个时区之间的时间相差一小时。当某个地区 迎来正午时刻时,相邻的时区则正好相反。这种时间上的差异即为时差。通过调整时间,
回归年
回归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 点在赤道两侧往复运动一 周的时间,约为365天。
03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四季的形成
总结词
四季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 轨道之间的倾角导致阳光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 之间移动,从而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阳光照 射的强度和时间不同,进而形成四季变化。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要点一:地球的自转1.定义:地球围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2.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顺时针。
3.自转的周期[来源:学科网]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4.自转产生的现象(1)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这样就产生了昼夜现象。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更替。
(2)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东面的地点总是要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面地点的时间总是早于西面地点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差异,可以总结为东早西晚。
(3)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每天我们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实际上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5.晨昏线(圈)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叫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
其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到夜的界线为昏线,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下图中AB为晨线。
[来源:学科网ZXXK]【例题1】地球的自转产生了()A.昼夜交替B.四季变化C.五带的形成D.昼夜长短的变化[来源:Z+xx+]点拨: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射的一面是白天,另一面是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只是产生不同地区的时间差异,不会造成四季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五带的形成。
答案:A要点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2.地球公转的特征地球公转的特征有两个:①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北极始终指向天空中的北极星附近(这也是北极名称的来历)。
②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公转轨道和地轴之间存在着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度数是 66.5°。
如图所示:3.方向:自西向东。
4.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约为365天)。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地球”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必背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大小: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1.纬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
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2.经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特点:形状:半圆状。
长度:相等。
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 “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 “W”为代号。
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经线圈的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0度和180度除外)。
三、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
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四、地球的运动1.自转定义:地球绕着地轴的旋转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周期:一天(约24小时)。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2.公转定义: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产生的现象:季节变化:春分 (3月21日前后)、夏至 (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变化: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平分。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
1、地球的组成以及构造:地球是由固态地壳,薄的流体地幔和火球核组成,属多层构造。
2、地球及其运动:
(1)地球的运动:地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称为每日自转;地球每年绕太阳自转一周,称为每年公转。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结果: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更替。
3、地球的表面特征:地球由六大陆和四大洋组成,共有五大洋十二大海;地球上有许多陆地特征(如:山脉、盆地、平原、河流、湖泊、岛屿等)。
二、气候
1、气候的定义:气候是由一定的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量、风向等)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
2、气候类型:
(1)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较大,出现明显的四季分明,旱季和雨季极为明
显。
(2)热带雨林气候: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出现四季不分明,一年四季温差不大,降水多,终年风大。
3、气候变化:气候受地球表面物理条件和大气结构条件的双重影响,维持着海洋大气中有机物动态平衡,随着气候变化,全球气候温度都在变化。
七年级地理超全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超全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以地球表面地域分布和自然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门必修学科。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作为必修课程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升综合素养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七年级地理超全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形状:地球呈不规则的椭球形。
2. 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每转一圈为一日,转速为每小时15度。
3. 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转一圈为一年,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4. 地球的倾斜角度:地轴相对于公转轨道面的倾斜角度为23.5度。
5. 地球的气候带:分为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二、经纬度与时区1. 经度:经度为东西方向上圆周的长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2. 纬度:纬度为南北方向上圆周的长度,以赤道为基准,最大值为90度。
3. 时区:按照经线的不同,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三、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由大气、水圈、岩石圈和地球核四部分组成。
1. 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外层,对保障生命和生物的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2. 水圈:包括地球表面和地下的水库,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很大的作用。
3. 岩石圈:地球最外层的硬壳,是人类活动和生物生存的场所。
4. 地球核:分为外核和内核,是地球内部的最深处,其中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
四、中国地理1.特征: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中国地形多样,横跨东、中、西三大地域。
2.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是世界五大洲中唯一接壤陆地全部都在亚洲的国家。
3.地理条件:中国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和植被条件也非常多样化。
五、自然灾害1. 干旱:气温高、降水少,导致土地极度干旱,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2. 洪水:暴雨或大雨季节过多,造成河流水位过高、水灾等问题。
3. 地震:板块活动引起地震,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4. 台风:猛烈的风暴和降雨,导致水灾、风灾,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危害。
总结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地理
总结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是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下面将围绕这两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1.地球运动地球运动指地球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运动。
公转一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自转一天24小时。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是地球形成的基本原因,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大气层和气象大气层是包裹在地球表面的气体层,在大气层中发生的天气现象称为气象。
地球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其中氮气和氧气的比例最大,水蒸气含量不断变化。
3.水文地理水文地理是研究地球上水文环境的学科。
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水三个方面。
地表水指降雨和融雪后形成的水在地表上的汇集和流动。
地下水指地面以下岩石裂缝或土壤中的水。
大气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的形式存在。
4.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地貌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壳最外层,由岩石、水和气体组成,包括陆壳和海壳。
地幔是地球内部的中间部分,由炽热的熔岩组成,厚度约为2,900千米。
地核由金属铁和镍组成,是地球内部最中心的部分。
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能量释放造成的震动,可以导致地表上的地形发生变化,形成地震地貌,如断裂、地裂缝、滑坡等。
二、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居住的人口总数。
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和分布特点会影响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
城市是指人口聚集、经济发达、文化交汇,具有地区性和社会功能的人口聚居地。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与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2.海洋经济和港口海洋经济是指在海洋上进行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
港口是海岸线上自然或人工形成的可以进行装卸运输的地方。
港口的发展和运营对于国家经济和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
3.旅游资源和旅游业旅游资源是指供人们休闲和观光的各种资源。
如自然风景区、人文景观等。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讲解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讲解初中地理的知识点以供同学们参考,下面是关于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讲解的讲解,需要同学们认真掌握下面的知识。
一.地球的进动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是顺时针旋转。
二.地球的太阳1.地球的公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2.四季的构成:南北半球季节恰好相反①春季: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春分日。
3,4,5月为春季。
②夏季: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照射北回归线,这一天为夏至日。
6,7,8月为夏季。
③秋季: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为秋分日。
9,10,11月为秋季。
④冬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照射至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冬至日。
12,1,2月为冬季。
3.五带的划分⑴五带的分割的依据: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原产状况,把地球表面分割为五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①热带和北温带的界线是北回归线。
②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就是南回归线。
③北温带与北寒带的界线是北极圈。
④南温带与南寒带的界线就是南极圈。
⑵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的现象。
⑶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显著,并无阳光照射,也并无极昼极夜现象。
⑷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现象。
坚信通过上直面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传授的传授内容,同学们都能够较好的掌控了吧,后面我们展开更多的知识点内容传授自学哦。
热烈欢迎写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①
地球运动:自转 /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 /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 约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
(66.5deg;N--90deg;N)、北温带(23.5deg;N--66.5deg;N)、热带(23.5deg;N--23.5deg;S)、南温带
(23.5deg;S--66.5deg;S)、南寒带(66.5deg;S--90deg;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deg;--30deg;;中纬:30deg;--60deg;;高纬:60deg;--90deg;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由精品小编提供的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
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