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精讲系列 《诗经》山有枢

合集下载

《诗经:山有枢》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山有枢》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经:⼭有枢》原⽂翻译及赏析《诗经:⼭有枢》原⽂翻译及赏析 《诗经:⼭有枢》 ⼭有枢,隰有榆。

⼦有⾐裳,弗曳弗娄。

⼦有车马,弗驰弗驱。

宛其死矣,他⼈是愉。

⼭有栲,隰有杻。

⼦有廷内,弗洒弗扫。

⼦有钟⿎,弗⿎弗考。

宛其死矣,他⼈是保。

⼭有漆,隰有栗。

⼦有酒⾷,何不⽇⿎瑟? 且以喜乐,且以永⽇。

宛其死矣,他⼈⼊室。

注释: 枢:树名,即刺榆树。

译⽂: ⼭上长着刺榆树,榆树长在洼地中。

你⼜有⾐⼜有裳,为何不穿在⾝上? 你⼜有车⼜有马,为何不乘⼜不坐? 到你死去那⼀天,别⼈占有尽享乐。

拷树⽣长在⼭上,镱树长在洼地中。

你有庭院和房屋,为何不洒⼜不扫? 你⼜有钟⼜有⿎,为何不击⼜不敲? 到你死去那⼀天,别⼈占有乐陶陶。

漆树⽣长在⼭上,栗树长在洼地中。

你⼜有酒⼜有⾷,何不弹琴⼜⿎瑟? 姑且⽤它寻欢乐,姑且⽤它遣时光。

到你死去那⼀天,别⼈占有进室中。

赏析: 钱财皆为⾝外之物,⽣不带来,死不带⾛。

我们是⾚条条来到这世上,也是⾚条条离开这世上,既⽆什么可以羁绊,也⽆什么可以留恋。

然⽽,偏偏有⼈想不开这个极其明显的理⼉,⼀头钻进钱眼⼉⾥,⼀头扎进财货中,做钱物的奴仆,变作挣钱聚财的机器。

收集邮票之类的爱好⼀样吗?纯粹的'爱好和实⽤态度⼤不相同。

物充分发挥其使⽤效益。

它们的使⽤效益,说穿了就是满⾜⼈的⽣存需要,仅此⽽已。

对钱 ⼈各有志,不能勉强,守财奴有守财奴的活法,若痛恨他们,不相来往就⾏了。

物以类聚,⼈以群分嘛。

贪得⽆厌也是⼀种活法,我们⽆法剥夺贪得⽆厌者的⽣存权,顶多在舆论上加以谴责,在道义上加以抨击。

当然也有像仙李⽩那样的活法:五花马,千⾦裘,呼⼉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安大简《诗经》“侯六”“魏九”浅析

安大简《诗经》“侯六”“魏九”浅析

安大简《诗经》“侯六”“魏九”浅析作者:王化平来源:《北方论丛》2020年第01期[摘要] 通过分析《毛诗·魏风》《唐风》诸篇的诗旨和安大简自身的特点,认为安大简《侯》《魏》两部分内并无“误置”现象。

又从战国初期的历史背景出发,并结合诗旨、春秋战国时期的“用诗”特点,赞成安大简《魏》之所以抄写《毛诗·唐风》中的诗篇,当与战国时期魏国国力强盛、占有晋国故地相关。

由于抄写《唐风》诗篇的部分被称为“魏”,因此,抄写《魏风》的部分就不能再称为“魏”,必须改题。

从《毛诗》诸国风的命名逻辑看,“侯”极可能是地名。

不过,若考虑到安大简的特点,“侯”为爵位也未尝不可。

从安大简《侯》《魏》的特殊安排看,它无疑是一个改编本,其底本与《毛诗》应该非常接近。

[关键词] 安大简《诗经》《魏风》《唐风》[中图分类号]I20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20)01-0016-07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安大简”)《诗经》共有六部分,分别是《周南》《召南》《秦》《侯》《甬(鄘)》《魏》,每一部分在最末一首诗之后题有名称。

其中,《魏》共抄写10首诗,9首见于《毛诗·唐风》。

此部分的最末简,即117号简上题写有“魏九葛娄”,“葛娄”即《葛屦》无疑。

用一组诗中的首篇篇名标示组别,这在《左传》中就出现过,而在安大简中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之前人们对《左传》相关语句的理解是正确的。

《侯》在此前的文献中从未见提及,在《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的“前言”中,整理者据黄德宽的意见,推测《侯》相当于《毛诗·王风》。

不过,整理者又注意到“侯”这个题名之前的诗篇中没有任何一篇与《毛诗·王风》相关[1]2。

《侯》内抄写6首诗,均见于《毛诗·魏风》。

对于安大简《侯》《魏》的特殊安排,子居先生認为:“魏继有唐地,并且又称晋……安大简《诗经》将‘唐’风称为‘魏’风较易理解”,“由于唐风已改称‘魏’,所以可以推知,安大简《诗经》称‘魏风’为‘侯’风,并非是因为三家受封为侯的缘故。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译文及鉴赏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译文及鉴赏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译文及鉴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时女子对男子的戏谑、俏骂的诗歌。

全诗二章,每章四句。

全诗充满了调侃、戏谑的意味,笑骂中蕴含着深厚的爱,清新活泼。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国风·郑风·山有扶苏》的译文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先秦:佚名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译文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娇美的荷花。

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轻狂之人。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水荭。

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狡狯少年。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注释扶苏:树木名。

一说桑树。

隰(xí席):洼地。

华:同“花”。

子都:古代美男子。

狂:狂妄的人。

且(jū居):助词。

一说拙、钝也。

桥:通“乔”,高大。

游龙:水草名。

即荭草、水荭、红蓼。

子充:古代良人名。

狡童:姣美的少年。

《国风·郑风·山有扶苏》鉴赏《山有扶苏》为《郑风》的第十首。

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在与情人欢会时,怀着无限惊喜的心情对自己恋人的俏骂。

就是这样一首明白易懂的情歌,却因历代说诗者的刻意求深而蒙上重重烟雾,仿佛诗中真有什么深意似的。

《毛诗序》说,“刺忽也。

所美非美然。

”郑玄笺说:“言忽所美之人实非美人”,“扶胥之木生于山,喻忽置不正之人于上位也。

荷花生于隰下,喻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

此言其用臣颠倒,失其所也。

”以为是讥刺郑昭公忽的,这种解说完全是曲解了诗意。

今人陈子展《诗经直解》以为“疑是巧妻恨拙夫之歌谣。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犹云‘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也”。

高亨《诗经今注》以为这诗写“一个姑娘到野外去,没见到自己的恋人,却遇着一个恶少来调戏她。

”二说似乎都较牵强。

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写一位女子找不到如意对象而发牢骚的诗。

经典诗歌诗经5篇加赏析

经典诗歌诗经5篇加赏析

经典诗歌诗经5篇加赏析作为歌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抵是形容词性质,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经诗歌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诗经·魏风——《十亩之间》1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注释:桑者:采桑的人。

闲闲:从容不迫的样子。

泄泄:同闲闲,十分悠闲的样子逝:往。

赏析:《十亩之间》描写采桑女子劳动之后,结伴同归的情景,表现了劳动的快乐。

诗经·魏风——《伐檀》2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注释:坎坎:砍伐权树木的声音。

廛:音“蝉”,古制百亩。

县:通“悬”。

特:三岁的野猪,此代指野兽。

漘:音“纯”,河坝。

囷:音“逡”,粮食囤。

素飧:熟食。

赏析:《伐檀》描写一群在水边的劳动者砍伐树木,一边劳动,一边唱歌,发表议论。

揭露和讽刺了不劳而获的“君子”,表达了他们的愤怒与憎恶。

诗用对比,揭露“君子”不参加生产劳动,却囤积着大量的粮食和大量的猎物。

但是,伐木人已经不是一般的描述,而是用质问表示强烈的抗议。

末尾三节都重复用反语,表示嘲讽,又显示了伐木人的幽默。

诗经·魏风——《硕鼠》3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注释:硕鼠:肥大的老鼠。

山有枢唐风国风诗经注释译文赏析注音版

山有枢唐风国风诗经注释译文赏析注音版

注释二
• 7.愉:(yú于)《论语·乡党》:“愉愉如也。”《礼记·祭义》: “其进之也,敬之愉。”《庄子》:“桀之治天也,使天下瘁瘁焉, 人苦其性,是不愉也。”《吕氏春秋》:“上称三皇五帝之业,以愉 其意。”《史记·司马相如传》:“心愉于内。”《说文》:“愉, 乐也。”《广雅》:“愉,喜也,说也。”这里用为愉快之意。
• 10.考:假借为“攷”。《庄子·天地》:“金石有声,不考不鸣。” 宋苏轼《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这里用为敲、 击之意。
• 11.保:通“宝”。《淮南子·俶真》:“其形虽有所小用哉然未可以 保于周室之九鼎也。”《史记·周本纪》:“展九鼎保玉。”这里用 为珍贵之物之意。
译文
• 山上长着刺榆树,榆树长在洼地中。 你又有衣又有裳,为何不穿在身上? 你又有车又有马,为何不乘又不坐? 到你死去那一天,别人占有尽享乐。
赏析
• 《花凋》里,川嫦把脚伸入皮鞋里试了试,说:“这种皮看上去倒很 牢,总可以穿两三年。”她死在三个星期后。就算没有突如其来的灾 难,相对于人类的愿望,生命还是太短。死亡是一个早晚过不去的关 隘,等在生命的正前方。在这事实面前,“将来”这样的词是无力的。 假如将来是一个虚拟存在,“眼下”的委曲求全是多么荒谬,善于审 时度势的我们当然得调转头去,关怀可以确定的现在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意识到死亡并不是件坏事,它使你自由了, “将来”是一个无形的镣铐,挂在驴子鼻子前的那串胡萝卜,意识到 死亡,使你终于能够将那虚妄的诱惑一脚踢开,放肆地活在现在。 《诗经》里那首《山有枢》,就嘲笑那些想不开的人: 山有枢,隰有 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唐风 山有枢
—诗经 国风
山有枢

山有枢,隰有榆。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国学诗经之《国风·郑风·山有扶苏》译文和注释

国学诗经之《国风·郑风·山有扶苏》译文和注释

【导语】《⽑诗序》以为这⾸诗可以看作是对齐⼥⽂姜的讽刺之诗。

另⼀种说法是,此诗并⾮为讽刺郑昭公⽽作,“郑风”在历被当作“靡靡之⾳”的代名词,当时郑国男⼥的交往是⽐较开放和⾃由的。

诗中的“狂且”、“狡童”并不是真实意义的讽刺,⽽是⼀种开玩笑式的嬉闹。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这⾸诗,欢迎阅读! 国风·郑风·⼭有扶苏 ⼭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都,乃见狂且。

⼭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充,乃见狡童。

译⽂ ⼭上有茂盛的扶苏,池⾥有美艳的荷花。

没见到⼦都美男⼦啊,偏遇见你这个⼩狂徒。

⼭上有挺拔的青松,池⾥有丛⽣的⽔荭。

没见到⼦充好男⼉啊,偏遇见你这个⼩狡童。

注释 扶苏:树⽊名。

⼀说桑树。

隰(xí席):洼地。

华:同“花”。

⼦都:古代美男⼦。

狂:狂妄的⼈。

且(jū居):助词。

⼀说拙、钝也。

桥:通“乔”,⾼⼤。

游龙:⽔草名。

即荭草、⽔荭、红蓼。

⼦充:古代良⼈名。

狡童:姣美的少年。

鉴赏 《⼭有扶苏》为《郑风》的第⼗⾸。

这⾸诗写⼀位⼥⼦在与情⼈欢会时,怀着⽆限惊喜的⼼情对⾃⼰恋⼈的俏骂。

就是这样⼀⾸明⽩易懂的情歌,却因历代说诗者的刻意求深⽽蒙上重重烟雾,仿佛诗中真有什么深意似的。

《⽑诗序》说,“刺忽也。

所美⾮美然。

”郑⽞笺说:“⾔忽所美之⼈实⾮美⼈”,“扶胥之⽊⽣于⼭,喻忽置不正之⼈于上位也。

荷花⽣于隰下,喻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

此⾔其⽤⾂颠倒,失其所也。

”以为是讥刺郑昭公忽的,这种解说完全是曲解了诗意。

今⼈陈⼦展《诗经直解》以为“疑是巧妻恨拙夫之歌谣。

‘不见⼦都,乃见狂且’,犹云‘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也”。

⾼亨《诗经今注》以为这诗写“⼀个姑娘到野外去,没见到⾃⼰的恋⼈,却遇着⼀个恶少来调戏她。

”⼆说似乎都较牵强。

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写⼀位⼥⼦找不到如意对象⽽发牢骚的诗。

”有⼀定道理。

⽽宋儒朱熹则认为《⼭有扶苏》是“*⼥戏其所私者。

”此说倒⽐较接近诗旨。

所谓“戏”,即俏骂之意。

《诗经》学习第8《郑风山有扶苏》(全)

《诗经》学习第8《郑风山有扶苏》(全)

《诗经》学习第8《郑风山有扶苏》(全)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原文阅读】山有扶苏,隰xí有荷华。

不见子都dū,乃见狂且jū。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译文参考】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

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偏遇见你这小狂徒。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的水荭。

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偏遇见你这小狡童。

【字词注释】(1)扶苏:树木名。

一说桑树。

(2)隰(xí):洼地。

(3)华:同“花”。

(4)子都:古代美男子。

(5)狂:狂妄的人。

(6)且(jū):助词。

一说拙、钝也。

(7)桥:通“乔”,高大。

(8)游龙:水草,即荭草、水荭、红蓼。

(9)子充:古代良人名。

(10)狡童:姣美的少年。

【诗歌赏析】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在与情人欢会时对恋人的俏骂。

对这首明白易懂的情歌,历代说诗者依然有各种不同解读。

《毛诗序》说,“刺忽也。

所美非美然。

”郑玄笺说:“言忽所美之人实非美人”,“扶胥之木生于山,喻忽置不正之人于上位也。

荷花生于隰下,喻忽置有美德者于下位。

此言其用臣颠倒,失其所也。

”以为是讥刺郑昭公忽的,似乎过于牵强。

陈子展《诗经直解》以为“疑是巧妻恨拙夫之歌谣。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犹云‘燕婉之求,得此戚施’也”。

高亨《诗经今注》以为这诗写“一个姑娘到野外去,没见到自己的恋人,却遇着一个恶少来调戏她。

”二说似乎也比较牵强。

程俊英《诗经译注》说:“这是写一位女子找不到如意对象而发牢骚的诗。

”有一定道理。

朱熹则认为《山有扶苏》是“淫女戏其所私者。

”所谓“戏”,即俏骂之意。

至于称诗中女主人公为“淫女”,完全出于道学家的偏见,因为在他看来,《郑风》中的所有恋爱诗都是“淫奔之诗”。

今人袁梅《诗经译注》“这是一位女子与爱人欢会时,向对方唱出的戏谑嘲笑的短歌”之类的说法,即脱胎于朱熹之说,但扬弃了朱说的糟粕。

我们来看诗中所写的情景。

“山有扶苏”,扶苏就是棠棣树,一种高大的、华叶纷披的树,一般长在山地、高处。

诗经《国风·唐风·山有枢》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国风·唐风·山有枢》原文翻译赏析

【导语】《诗经》的语⾔不仅具有⾳乐美,⽽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下⾯是⽆忧考分享的诗经《国风·唐风·⼭有枢》原⽂翻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国风·唐风·⼭有枢》 先秦:佚名 ⼭有枢,隰有榆。

⼦有⾐裳,弗曳弗娄。

⼦有车马,弗驰弗驱。

宛其死矣,他⼈是愉。

⼭有栲,隰有杻。

⼦有廷内,弗洒弗扫。

⼦有钟⿎,弗⿎弗考。

宛其死矣,他⼈是保。

⼭有漆,隰有栗。

⼦有酒⾷,何不⽇⿎瑟?且以喜乐,且以永⽇。

宛其死矣,他⼈⼊室。

【翻译】 ⼭坡上⾯有刺榆,洼地中间⽩榆长。

你有上⾐和下裳,不穿不戴箱⾥装。

你有车⼦⼜有马,不驾不骑放⼀旁。

⼀朝不幸离⼈世,别⼈享受⼼舒畅。

⼭上长有臭椿树,菩提树在低洼处。

你有庭院和房屋,不洒⽔来不扫除。

你家有钟⼜有⿎,不敲不打等于⽆。

⼀朝不幸离⼈世,别⼈占有⼼舒服。

⼭坡上⾯有漆树,低洼地⾥⽣榛栗。

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奏乐器。

且⽤它来寻欢喜,且⽤它来度时⽇。

⼀朝不幸离⼈世,别⼈得意进你室。

【赏析】 《⼭有枢》通篇⼝语,可以将这⾸诗理解为⼀位友⼈的热⼼劝勉,他看到⾃⼰的朋友拥有财富却不知享⽤,也许是斟为节俭,抑或是因为⽣性吝啬,⼜或者是因为忙于事务没有时间,⽆法过上悠游安闲的⽣活,⽆法真正地享受⼈⽣,因此,不禁怒从中来,⾔语激烈,严厉警醒,⼀⽚⾚诚。

第⼀涨中“⼭有……,隰有……”是起兴之语,与后⽂中所咏对象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即兴式的起兴。

⾸章⾔友⼈有⾐服车马,但没有⽤正确的⽅式使⽤,作者以为应该⽤“曳”、“娄”、“驱”、“驰”的⽅式,尽情享⽤它们,否则⾃⼰死去之后,只能留给别⼈。

这⾥的“曳”、“娄”,是⼀种⾮同⼀般的穿⾐打扮⽅式,不同于⽇常,“驱”、“驰”所指的也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赶路,⽽是郊游等娱乐活动,代表⼀种安闲的⽣活⽅式。

第⼆章与第⼀章相似.只是把笔触转向房屋钟⿎,说它们需要“洒扫”、“⿎考”。

可见主⼈并不是吝啬,⽽⾜节俭或太忙,因为越是吝啬的⼈,越会对⾃⼰的财物爱惜得⽆以复加,⼀定会把它们收拾得整齐⼲净,不会“弗洒弗扫”再结合主⼈空有编钟⼤⿎,却从来都不敲不击,可以推测出主⼈真的灶忙。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先秦:佚名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译文】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娇美的荷花。

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轻狂之人。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水荭。

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狡狯少年。

【赏析】本诗为先秦时代郑国华夏族民歌。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时女子对男子的戏谑、俏骂的诗歌。

全诗二章,每章四句。

全诗充满了调侃、戏谑的意味,笑骂中蕴含着深厚的爱,清新活泼。

又因为全诗出自少女之口,不失其天真、善良。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描写的尽是山中的树,低谷的花,并未见一人。

其实这并不是情侣约会的地点和景色的描写,因为在《诗经》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风·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

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起兴,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即这里的兴只从语势或韵脚上引出下文,使诗篇的开头委婉含蓄,与后文的故事并不相关。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两句是赋,为女子的调笑之辞。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孟子·告子上》)。

“子都”,似为传说中古代美男子名,这里泛指俊美的男子。

有论者认为“都“姝”古本双声,都”为“姝”的假借。

《说文解字》云:“姝,美也”,故子都就是子美。

女子称所爱为“狂且”,与美男子“子都”对举,明明是双方相约而来,偏说对方非己所爱,心爱叫冤家,可见其性格的爽朗善谑。

第二章开头两句仍以草木起兴引起下文。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反复调侃,增强语势,感情也层层递进。

“子充”泛指美男子。

论者认为“充”,古韵在东部,“姝”,古韵在区部,区东能够对转,“充”即“姝”的对转,故子充与子都实为同指。

古诗山有枢翻译赏析

古诗山有枢翻译赏析

古诗山有枢翻译赏析《山有枢》收录于诗经风、雅、颂中,其古诗词如下:山有枢,隰有榆。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

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前言】《山有枢》,《诗经·唐风》的一篇。

为先秦时代晋地汉族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全诗三章,每章八句。

《毛诗序》认为是讽刺晋昭公,说晋昭公“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埽,政荒民散,将以危亡,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国人作诗以刺之也”。

这一说法毫无史实根据,不足为信。

从诗歌本身来考察,认为它该是嘲讽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统治者的作品,郝懿行《诗问》云:“《山有枢》,风(讽)吝啬也。

”可谓一语破的。

也有人以为这首诗是“刺俭而不中礼”之作(如季本《诗说解颐》、方玉润《诗经原始》),这与“讽吝啬”说相去不远,但似较拘牵,不及前一说那么圆通无碍。

至于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为答前篇《蟋蟀》之作,“盖以答前篇之意而解其忧”,“盖言不可不及时为乐,然其忧愈深而意愈蹙矣”。

也可聊备一说。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注释】1、枢、榆(余yú)、栲(考ǎo)、杻(扭niǔ):皆为树木名。

2、《集传》:“枢,荎(池chí),今刺榆也。

”陈藏器《本草拾遗》:“《诗》之枢,即刺榆;《诗》之榆,即大榆,白榆。

”3、曳:拖。

娄:即“搂”,用手把衣服拢着提起来。

《正义》:“曳娄俱是着衣之事。

”4、宛:通“菀”,萎死貌。

5、《毛传》:“栲,山樗(初chū,臭椿)。

杻,檍(亿yì)也。

”《传疏》:“山樗与樗不同。

……叶如栎木,皮厚数寸,可为车幅,或谓之栲栎。

”6、廷:指宫室。

7、埽:通“扫”。

8、考:敲。

趣读《诗经》“乔木”知多少

趣读《诗经》“乔木”知多少

趣读《诗经》“乔木”知多少一、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gān)兮。

河水清且涟猗(yī)。

——《魏风·伐檀》《伐檀》是伐木工人的劳作之歌。

他们一边辛勤砍伐檀木,一边发出疑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这一发问表达了下层劳动者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不满。

檀木是我国古老的树种之一,有青檀、黄檀、紫檀等类别。

诗中的“檀”指的是哪一种呢?有人认为是青檀,有人认为是黄檀,也有人认为是两种兼有。

青檀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它有一个响亮的别称——摇钱树。

青檀茎干枝条的纤维是制作书画宣纸的优质原料。

二、榆山有枢(ōu),隰(xí)有榆(yú)。

子有衣裳,弗曳(yè)弗娄。

——《唐风·山有枢》“山有枢,隰有榆”是起兴之语,其中“榆”即榆树,又名春榆、白榆。

榆树是一种落叶乔木,与南方的榉木并称“北榆南榉”。

榆木坚韧,纹理清晰,是一种优良的木材,它的坚硬的树根被称为“榆木疙瘩”,比喻人思想顽固。

榆树的果实、嫩叶和树皮都可以食用,其果实就是“榆钱”,是荒年的重要食物来源。

三、松松桷(jué)有梴(chān),旅楹(yíng)有闲,寝成孔安。

——《商颂·殷武》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油松、雪松、白皮松等。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为岁寒三友之一,松树在我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

在后世诗歌中,松是意蕴丰富的意象之一,可表现为品性坚定、气节高傲,可用以象征人才,抒发不遇之伤,也可表达志趣高洁,或祝祷长寿。

四、桐其桐其椅(yī),其实离离。

岂(kǎi)弟(tì)君子,莫不令仪。

——《小雅·湛露》桐树有泡桐、梧桐和法桐等,此处的“桐”应指泡桐。

泡桐是落叶乔木,树姿优美,花朵清香,除老枝外均被绒毛,可吸附灰尘,清洁空气,是一种优良的绿化树种。

泡桐木质均匀,不易变形,是制作乐器的好材料。

此外,泡桐的叶、花、果和树皮均可入药,可清热解毒。

《诗经》全文讲解大全

《诗经》全文讲解大全

《诗经》全⽂讲解⼤全《诗经》全⽂讲解⼤全 《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后来孔⼦加以整理。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尊“诗”为经典,定名为《诗经》,并沿⽤⾄今。

《诗经》⽬录: 国风: 第⼀节周南 关雎、葛覃、卷⽿、樛⽊、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汝坟、麟之趾; 第⼆节召南 鹊巢、采蘩、草⾍、采苹、⽢棠、⾏露、羔⽺、殷其雷、摽有梅、⼩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驺虞; 第三节邶风 柏⾈、绿⾐、燕燕、⽇⽉、终风、击⿎、凯风、雄雉、匏有苦叶、⾕风、式微、旄丘、简兮、泉⽔、北门、北风、静⼥、新台、⼆⼦乘⾈; 第四节鄘风 柏⾈、墙有茨、君⼦偕⽼、桑中、鹑之奔奔、定之⽅中、蝃蝀、相⿏、⼲旄、载驰; 第五节卫风 淇奥、考盘、硕⼈、氓、⽵竿、芄兰、河⼴、伯兮、有狐、⽊⽠; 第六节王风 ⿉离、君⼦于役、君⼦阳阳、扬之⽔、中⾕有蓷、兔爰、葛藟、采葛、⼤车、丘中有⿇; 第七节郑风 缁⾐、将仲⼦、叔于⽥、⼤叔于⽥、清⼈、羔裘、遵⼤路、⼥⽈鸡鸣、有⼥同车、⼭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衿、扬之⽔、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第⼋节齐风 鸡鸣、还、著、东⽅之⽇、东⽅未明、南⼭、甫⽥、卢令、敝笱、载驱、猗嗟; 第九节魏风 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亩之间、伐檀、硕⿏; 第⼀〇节唐风 蟋蟀、⼭有枢、扬之⽔、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有杕之杜、葛⽣、采苓; 第⼀⼀节秦风 车邻、驷驖、⼩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渭阳、权舆; 第⼀⼆节陈风 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出、株林、泽陂; 第⼀三节桧风 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 第⼀四节曹风 蜉蝣、候⼈、鸤鸠、下泉; 第⼀五节豳风 七⽉、鸱鸮、东⼭、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雅: 第⼀节⿅鸣之什 ⿅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天保、采薇、出车、杕杜、鱼丽; 第⼆节南有嘉鱼之什 南有嘉鱼、南⼭有台、蓼萧、湛露、彤⼸、菁菁者莪、六⽉、采芑、车攻、吉⽇; 第三节鸿雁之什 鸿雁、庭燎、沔⽔、鹤鸣、祈⽗、⽩驹、黄鸟、我⾏其野、斯⼲、⽆⽺; 第四节节南⼭之什 节南⼭、正⽉、⼗⽉之交、⾬⽆正、⼩旻、⼩宛、⼩弁、巧⾔、何⼈斯、巷伯; 第五节⾕风之什 ⾕风、蓼莪、⼤东、四⽉、北⼭、⽆将⼤车、⼩明、⿎钟、楚茨、信南⼭; 第六节甫⽥之什 甫⽥、⼤⽥、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弁、车舝、青蝇、宾之初筵; 第七节鱼藻之什 鱼藻、采菽、⾓⼸、菀柳、都⼈⼠、采绿、⿉苗、隰桑、⽩华、緜蛮、瓠叶、渐渐之⽯、苕之华、何草不黄; ⼤雅: 第⼀节⽂王之什 ⽂王、⼤明、緜、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王有声; 第⼆节⽣民之什 ⽣民、⾏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 第三节荡之什 荡、抑、桑柔、云汉、崧⾼、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昂、召旻; 颂: 第⼀节周颂·清庙之什 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 第⼆节周颂·⾂⼯之什 ⾂⼯、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雝、载见、有客、武 第三节周颂·闵予⼩⼦之什 闵予⼩⼦、访落、敬之、⼩毖、载芟、良耜、丝⾐、酌、桓、赉、般 第四节鲁颂·駉之什 駉、有駜、泮⽔、閟宫; 第五节商颂 那、烈祖、⽞鸟、长髪、殷武。

《诗经》全文《诗经》的趋向动词

《诗经》全文《诗经》的趋向动词

《诗经》全文《诗经》的趋向动词趋向动词是一个特殊的动词小类,其数量有限,相对封闭,用法复杂。

趋向动词的范围、发展演变,趋向补语的产生等都是学界近年来非常关注的问题。

先秦趋向动词的研究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诗经》中该类动词共见到38个,占所有单音动词的39.4%,不重复出现347次,占所有单音动词出现次数的8.21%。

其使用情况如下:往15;来57;出40;陟19;入17;适10;逝9;于25;徂;还;下5;上2;之2;流1;退5;升4;降29;零6;迈1;乘1;跻3;至3;归44;复5;皇1;就1;即3;征1;输2;旋1;去4;舍1;行1;进2;离1;落2;陨3;起2。

对347处趋向动词的用法进行逐―分析,可将其句式归为以下几类1、(A)v趋B①式这类句式中主语往往承前省略,A或不出现,或为副词或形容词修饰V趋作状语,B一般为名词性短语。

如:(1)陟彼南山(《周南・草虫》)(2)毋逝我梁(《邶风・谷风》)其中例(1)中V趋前并无其它词修饰,例(2)中有表禁止的否定副词“毋”修饰v趋。

2、AV趋B②式这类句式中A为主语,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V趋作谓语,B为宾语。

如:(1)他人人室(《唐风・山有枢》)(2)叔于田(《郑风-叔于田》)3、(A)v趋B③式其中A或不出现,或由副词或形容词充当状语修饰V趋,V趋作谓语,B为动词或短语作宾语。

如:(1)匪来贸丝(《卫风・氓》)(2)徂赉孝孙(《小雅・楚茨》)(3)来献其琛(《鲁颂・泮水》)例(1)中“匪”作否定副词修饰V趋“来”,“贸丝”为动宾式动词性短语作宾语,例(2)、(3)可做类似分析。

4、(A)V趋B④式这类句式中A为主语,可出现或承前省略,B为介宾短语作补语。

如:(1)或降于阿(《小雅・无羊》)(2)我入自外(《邶风・北门》)5、AV趋⑤(构成主谓结构)如:(1)我行不来(《小雅・采薇》)(2)之子于归(《周南・桃夭》)(3)之子归(《召南・江有汜》)该类主要构成主谓结构,其中例(2)“之子于归”在《诗经》中共出现12次,且全部位于“风”类诗中,专表“出嫁,归省”义,“于”无实意,可简化为“之子归”,与例(3)句式互证。

诗经《国风·唐风·山有枢》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国风·唐风·山有枢》原文翻译赏析

诗经《国风·唐风·山有枢》原文翻译赏析《国风·唐风·山有枢》先秦:佚名山有枢,隰有榆。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

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翻译】山坡上面有刺榆,洼地中间白榆长。

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装。

你有车子又有马,不驾不骑放一旁。

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享受心舒畅。

山上长有臭椿树,菩提树在低洼处。

你有庭院和房屋,不洒水来不扫除。

你家有钟又有鼓,不敲不打等于无。

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占有心舒服。

山坡上面有漆树,低洼地里生榛栗。

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乐器。

且用它来寻欢喜,且用它来度时日。

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得意进你室。

【赏析】《山有枢》通篇口语,可以将这首诗理解为一位友人的热心劝勉,他看到自己的朋友拥有财富却不知享用,也许是斟为节俭,抑或是因为生性吝啬,又或者是因为忙于事务没有时间,无法过上悠游安闲的生活,无法真正地享受人生,因此,不禁怒从中来,言语激烈,严厉警醒,一片赤诚。

第一涨中“山有……,隰有……”是起兴之语,与后文中所咏对象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即兴式的起兴。

首章言友人有衣服车马,但没有用正确的方式使用,作者以为应该用“曳”、“娄”、“驱”、“驰”的方式,尽情享用它们,否则自己死去之后,只能留给别人。

这里的“曳”、“娄”,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穿衣打扮方式,不同于日常,“驱”、“驰”所指的也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赶路,而是郊游等娱乐活动,代表一种安闲的生活方式。

第二章与第一章相似.只是把笔触转向房屋钟鼓,说它们需要“洒扫”、“鼓考”。

可见主人并不是吝啬,而足节俭或太忙,因为越是吝啬的人,越会对自己的财物爱惜得无以复加,一定会把它们收拾得整齐干净,不会“弗洒弗扫”再结合主人空有编钟大鼓,却从来都不敲不击,可以推测出主人真的灶忙。

《诗经》原文(word不能上传,只好用pdf)

《诗经》原文(word不能上传,只好用pdf)

《诗经》原⽂(word不能上传,只好⽤pdf)诗经原⽂引⾃/guwen/shijing.aspx分段参考《诗经全译》《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收⼊⾃西周初年⾄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今。

国风周南关雎葛覃卷⽿樛⽊螽斯桃夭兔罝芣苡汉⼴汝坟麟之趾召南鹊巢采蘩草⾍采蘋⽢棠⾏露羔⽺殷其雷摽有梅⼩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襛矣驺虞邶风柏⾈绿⾐燕燕⽇⽉终风击⿎凯风雄雉匏有苦叶⾕风式微旄丘简兮泉⽔北门北风静⼥新台⼆⼦乘⾈鄘风柏⾈墙有茨君⼦偕⽼桑中鹑之奔奔定之⽅中蝃蝀相⿏⼲旄载驰卫风淇奥考槃硕⼈氓⽵竿芄兰河⼴伯兮有狐⽊⽠王风⿉离君⼦于役君⼦阳阳扬之⽔中⾕有蓷兔爰葛藟采葛⼤车丘中有⿇郑风缁⾐将仲⼦叔于⽥⼤叔于⽥清⼈羔裘遵⼤路⼥⽈鸡鸣有⼥同车⼭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衿扬之⽔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齐风鸡鸣还著东⽅之⽇东⽅未明南⼭甫⽥卢令敝笱载驱猗嗟国风·魏风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亩之间伐檀硕⿏唐风蟋蟀⼭有枢扬之⽔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有杕之杜葛⽣采苓秦风车邻驷驖⼩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渭阳权舆陈风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出株林泽陂桧风桧风·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曹风蜉蝣候⼈鳲鸠下泉豳风七⽉鸱鸮东⼭破斧伐柯九罭狼跋⼩雅⿅鸣之什⿅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天保采薇出车⼩雅·杕杜鱼丽南陔(今佚)⽩华(今佚)华⿉(今佚)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南⼭有台由庚(今佚)崇丘(今佚)由仪(今佚)蓼萧湛露彤⼸菁菁者莪六⽉采芑车攻吉⽇鸿雁之什鸿雁庭燎沔⽔鹤鸣祈⽗⽩驹⼩雅·黄鸟我⾏其野斯⼲⽆⽺节南⼭之什节南⼭正⽉⼗⽉之交⾬⽆正⼩旻⼩宛⼩弁巧⾔何⼈斯巷伯⾕风之什⾕风蓼莪⼤东四⽉北⼭⽆将⼤车⼩明⿎钟楚茨信南⼭甫⽥之什甫⽥⼤⽥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弁车舝青蝇宾之初筵鱼藻之什鱼藻采菽⾓⼸菀柳都⼈⼠采绿⿉苗隰桑⽩华绵蛮瓠叶渐渐之⽯苕之华何草不黄⼤雅⽂王之什⽂王⼤明绵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王有声⽣民之什⽣民⾏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荡之什荡抑桑柔云汉崧⾼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卬召旻周颂清庙之什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天作昊天有成命我将时迈执竞思⽂⾂⼯之什⾂⼯噫嘻振鹭丰年有瞽潜雝载见有客武闵予⼩⼦之什闵予⼩⼦访落敬之⼩毖载芟良耜丝⾐酌桓赉般鲁颂駉有駜泮⽔閟宫商颂那烈祖⽞鸟长发殷武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山有枢》原文及翻译

《山有枢》原文及翻译

《山有枢》原文及翻译语文网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诗经中《山有枢》原文,《山有枢》原文翻译,诗经的来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一、《山有枢》原文山有枢,隰有榆。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

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二、《山有枢》原文翻译山坡上面有刺榆,洼地中间白榆长。

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装。

你有车子又有马,不驾不骑放一旁。

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享受心舒畅。

山上长有臭椿树,菩提树在低洼处。

你有庭院和房屋,不洒水来不扫除。

你家有钟又有鼓,不敲不打等于无。

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占有心舒服。

山坡上面有漆树,低洼地里生榛栗。

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乐器。

且用它来寻欢喜,且用它来度时日。

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得意进你室。

三、诗经由来《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

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提示:以上是诗经中《山有枢》原文,《山有枢》原文翻译,诗经由来,语文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唐风山有枢诗经

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唐风山有枢诗经

感谢您的关注
赏析
• 清陈继揆《读诗臆补》评此诗为“危言苦语,骨 竦神惊”,直接从诗的语言看,似乎并不怎么危 苦,但四“有”字、八“弗”字的“互相激 宕”(陈震《读诗识小录》),后人读来确也有 “愈旷达,愈沉痛”(吴闿生《诗义会通》)的感 觉。陈继揆以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年不满 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等 篇,“是祖述此意(指劝人及时行乐)者”,虽然 对《山有枢》的诗旨理解不在“讽吝啬”而在 “劝行乐”,与笔者的观点有异,但从接受美学 的角度说,他的意见名,即刺榆树。 ②隰(Xi):潮湿的低地。榆:树名。 ③曳:拖。娄:牵。曳、拖在这里是指穿着。 ④宛:死去的样子。 ⑤栲(kǎo 考):树名,即山樗。 (6)杻(nǐu 纽):树名,即镱树。 (7)廷内:庭院和房屋。 (8)考:敲击。 (9)保:占有,据为己有。 (10)漆:漆树。 (11)栗:栗子树。
译文
• 山上长着刺榆树,榆树长在洼地中。你又有衣又有裳,为何不穿 在身上? 你又有车又有马,为何不乘又不坐?到你死去那一天,别人占有 尽享乐。 拷树生长在山上,镱树长在洼地中。你有庭院和房屋,为何不洒 又不扫? 你又有钟又有鼓,为何不击又不敲?到你死去那一天,别人占有 乐陶陶。 漆树生长在山上,栗树长在洼地中。你又有酒又有食,何不弹琴 又鼓瑟? 姑且用它寻欢乐,姑且用它遣时光。到你死去那一天,别人占有 进室中。
读解
• 钱财皆为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们是赤 条条来到这世上,也是赤条条离开这世上,既无什么可以 羁绊,也无什么可以留恋。然而,偏偏有人想不开这个极 其明显的理儿,一头钻进钱眼儿里,一头扎进财货中,做 钱物的奴仆,变作挣钱聚财的机器。 或许有人会辩解说,挣钱聚财是一种个人爱好,一种 寄托和追求。想来也是。挣钱聚财不也像收藏古董、收集 邮票之类的爱好一样吗?纯粹的爱好和实用态度大不相同。

《诗经》目录及经典篇目赏析

《诗经》目录及经典篇目赏析

诗经篇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

《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国风:第一节周南本节包括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第二节召南本节包括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驺虞;第三节邶风本节包括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第四节鄘风本节包括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第五节卫风本节包括淇奥、考盘、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第六节王风本节包括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第七节郑风本节包括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萚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第八节齐风本节包括鸡鸣、还、着、东方之日、东方未明、南山、甫田、卢令、敝笱、载驱、猗嗟;第九节魏风本节包括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第一〇节唐风本节包括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本节包括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第一二节陈风本节包括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第一三节桧风本节包括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第一四节曹风本节包括蜉蝣、候人、鸤鸠、下泉;第一五节豳风本节包括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小雅:第一节鹿鸣之什本节包括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杕杜、鱼丽;第二节南有嘉鱼之什本节包括南有嘉鱼、南山有台、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六月、采芑、车攻、吉日;本节包括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斯干、无羊;第四节节南山之什本节包括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第五节谷风之什本节包括谷风、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信南山;第六节甫田之什本节包括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弁、车辖、青蝇、宾之初筵;第七节鱼藻之什本节包括鱼藻、采菽、角弓、菀柳、都人士、采绿、黍苗、隰桑、白华、绵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大雅:第一节文王之什本节包括文王、大明、绵、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第二节生民之什本节包括生民、行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第三节荡之什本节包括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昂、召旻;第四节鲁颂本节包括駉、有駜、泮水、閟宫;第五节商颂本节包括那、烈祖、玄鸟、长髪、殷武。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原文译文赏析

诗经《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原文译文赏析《国风·郑风·山有扶苏》先秦:佚名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译文】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娇美的荷花。

没见到子都美男子啊,偏遇见你这轻狂之人。

山上有挺拔的青松,池里有丛生水荭。

没见到子充好男儿啊,偏遇见你这狡狯少年。

【赏析】本诗为先秦时代郑国华夏族民歌。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约会时女子对男子的戏谑、俏骂的诗歌。

全诗二章,每章四句。

全诗充满了调侃、戏谑的意味,笑骂中蕴含着深厚的爱,清新活泼。

又因为全诗出自少女之口,不失其天真、善良。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山有乔松,隰有游龙”,描写的尽是山中的树,低谷的花,并未见一人。

其实这并不是情侣约会的地点和景色的描写,因为在《诗经》中,“山有…...,隰有......”是常用的起兴句式,如《邶风·简兮》‘中有:“山有榛,隰有苓”,《唐风·山有枢》中有“山有枢,隰有榆”,“山有漆,隰有栗”等。

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起兴,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诗非兴会不能作,或因物以起兴,或因时而感兴,皆兴也”,即这里的兴只从语势或韵脚上引出下文,使诗篇的开头委婉含蓄,与后文的故事并不相关。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这两句是赋,为女子的调笑之辞。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孟子·告子上》)。

“子都”,似为传说中古代美男子名,这里泛指俊美的男子。

有论者认为“都“姝”古本双声,都”为“姝”的假借。

《说文解字》云:“姝,美也”,故子都就是子美。

女子称所爱为“狂且”,与美男子“子都”对举,明明是双方相约而来,偏说对方非己所爱,心爱叫冤家,可见其性格的爽朗善谑。

第二章开头两句仍以草木起兴引起下文。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反复调侃,加强语势,感情也层层递进。

“子充”泛指美男子。

论者认为“充”,古韵在东部,“姝”,古韵在区部,区东可以对转,“充”即“姝”的对转,故子充与子都实为同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有枢
【原文】
山有枢,隰有榆。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子有车马,弗驰弗驱。

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

子有廷内,弗洒弗扫。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

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栗。

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注释】
(1)枢〔shū〕:树木名,即刺榆。

(2)隰〔xí〕:低湿的地方。

(3)榆:榆树,又名白榆、大榆。

(4)弗曳弗娄〔lóu〕:曳,拉。

娄,敛。

二词连用表穿戴。

(5)弗驰弗驱:驰,骑马跑。

驱,策马跑。

二词连用表策马疾驰。

(6)宛:死亡貌,一说好像、似乎。

(7)栲〔kǎo〕:树木名,即山樗。

(8)杻〔niǔ〕:古树名,叶发白,似杏叶,树干红色。

(9)廷:通“庭”,庭院。

一说宫廷。

(10)弗洒弗埽〔sǎo〕:洒,洒水。

埽,古同“扫”,打扫。

二词连用表打扫、清理。

(10)弗鼓弗考:鼓,击鼓。

考,假借为“攷”,敲击。

(11)保:占有,拥有。

(12)漆:树木名,即漆树。

(13)栗:树木名,即栗树。

(14)永日:消磨时日。

永,长久,此指度过、消磨。

【译文】
山坡上面有刺榆,洼地中间白榆长。

你有上衣和下裳,不穿不戴箱里装。

你有车子又有马,不驾不骑放一旁。

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享受心舒畅。

山上长有臭椿树,菩提树在低洼处。

你有庭院和房屋,不洒水来不扫除。

你家有钟又有鼓,不敲不打等于无。

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占有心舒服。

山坡上面有漆树,低洼地里生榛栗。

你有美酒和佳肴,怎不日日奏乐器。

且用它来寻欢喜,且用它来度时日。

一朝不幸离人世,别人得意进你室。

【解读】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晋昭公,说晋昭公“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埽,政荒民散,将以危亡,四邻谋取其国家而不知,国人作诗以刺之也”。

这一说法毫无史实根
据,不足为信。

我们从诗歌本身来考察,认为它该是嘲讽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统治者的作品,郝懿行《诗问》云:“《山有枢》,风(讽)吝啬也。

”可谓一语破的。

也有人以为这首诗是“刺俭而不中礼”之作(如季本《诗说解颐》、方玉润《诗经原始》),这与“讽吝啬”说相去不远,但似较拘牵,不及前一说那么圆通无碍。

至于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为答前篇《蟋蟀》之作,“盖以答前篇之意而解其忧”,“盖言不可不及时为乐,然其忧愈深而意愈蹙矣”。

也可聊备一说。

全诗分三章,每章起首两句都用“山有×,隰有×”起兴,以引起后面所咏之词。

有些诗的起兴与所咏之词有一定的关联,但本诗的起兴与所咏的对象则没有什么必然联系,这与现代许多即兴式的民歌相似。

《诗经》本是音乐文学,往往随意借物起兴,取其易于顺口吟唱而已。

三章诗句文字基本相近,只改换个别词汇。

一章的衣裳、车马,二章的廷内、钟鼓,三章的酒食、乐器,概括了贵族的生活起居、吃喝玩乐。

诗歌讽刺的对象热衷于聚敛财富,却舍不得耗费使用,可能是个悭吝成性-的守财奴,一心想将家产留传给子孙后代。

所以诗人予以辛辣的讽刺。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诗中为什么没有提到田地?难道田地在贵族死后不也是被他人(包括子孙)所占有的吗?这可能田地只是贵族吃用享受的资金来源,而不是可供玩乐的直接对象;也可能分封的土地只享有租税权而无所有权,贵族死后土地便将被王室收回。

更主要的是文学作品只须提出若干典型性的事物以概括一般,而不必面面俱到、巨细无遗地罗列一切。

这是欣赏文学作品必须注意的地方。

清陈继揆《读诗臆补》评此诗为“危言苦语,骨竦神惊”,直接从诗的语言看,似乎并不怎么危苦,但四“有”字、八“弗”字的“互相激宕”(陈震《读诗识小录》),后人读来确也有“愈旷达,愈沉痛”(吴闿生《诗义会通》)的感觉。

陈继揆以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等篇,“是祖述此意(指劝人及时行乐)者”,虽然对《山有枢》的诗旨理解不在“讽吝啬”而在“劝行乐”,与笔者的观点有异,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说,他的意见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