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内容七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内容七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内容(篇1)教学目标:1、自主学会本课。
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蕴含的美,抄写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内容,发现课文在叙述上的特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学习文章插叙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从直接描写葛利格语言、行为的语句中,以及描写音乐的句子中感受这位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
3、初步感受音乐家崇高的人格和爱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金色的童年,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记忆,童年时代的每一次生日,也一定让同学们记忆犹新,每一次生日,陪伴你的是什么呢能讲讲你们的幸福时光吗?2.当我们沉浸在幸福时光中时,我们一定要想到是父母之爱,长辈之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带给我们快乐和甜蜜。
今天,我们将走入文本,去分享另一个小姑娘的幸福。
(生读课题)3.引导生对课题质疑(守林人的女儿是谁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为什么要献给她……)二、整理字词,丰富词库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妮、菩、咆、哮、枞、抑、曙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你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生自学生字,词)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关于“爱德华·格里格”的资料。
3、小组合作,理清文章的结构。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初步解决:什么是守林人,谁把什么献给守林人的女儿等疑问。
四、达标检测,巩固课堂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内容(篇2)【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

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5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12个生字。
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情感。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家毕淑敏的资料,阅读有关独立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__。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对乌塔的敬佩之情。
2、谈话导入:在中国有位著名女作家,她为了锻炼儿子学会看病,竟然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作家写的这个故事。
3、揭示课题。
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检查交流预习成果:1、用卡片认读十二个生字。
2、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各自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⑴说说你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的看法等等。
)四、再读课文,体会母爱1、各自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
3、全班讨论:⑴你从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
)⑵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读有关句子。
)五、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朗读课文。
3、说说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六、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4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文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把故事的内容演一演。
3.了解课文的内容及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请大家观看一个短篇,边看边思考: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3.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难生字词的读音。
(2)根据课文预习的提示,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3)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l)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班上交流。
(2)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学习课文,突破重难点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晏子使楚教案卢嘉颖-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对应出示三次斗智的重点句子,并相机板书。
)4.小结:楚王仗势欺人,想显显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指导朗读课文。
四、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学生快速测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本文的写作顺序,小组间可以补充)。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相应的点拨并小结同时板书:六、布置作业1.摘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写生字:“洛”。
能正确读写“洛阳”、“匆匆”等词语。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优秀8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材课型、课时】本篇课文是S版语文教材第五单元里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我打算用三课时完成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读熟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理出课文条理,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中的词句的含义,学习王承书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课时:交流读书笔记,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设计】(一)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王承书的资料及其他像王承书一样为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资料。
2.了解自己姓名的内涵、意义。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本篇课文作者采用插叙的方法为我们描述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
语言虽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感情,可谓意味深长;人物虽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却表现出令人惊叹的高尚品质,值得品味学习。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在这篇课文中被很好的统一和体现了出来。
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遵循“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起来的原则,采用“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品情,学习方法,学会做人”的方法进行学习。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高尚品质。
另外,通过长期的了解,发现现在大多数农村孩子受家长的误导,他们总认为自己念书是为了考大学,考大学是为了挣大钱,挣大钱就能生活的好,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然是不正确的。
为此,本课教学中,我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讨论:王承书这样的人生算不算成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七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七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体会《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二、重难点: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体会作者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的情感,体会意境,这也是这首诗的难点所在。
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首先出示PPT:“同学们,请观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将所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呢?自己考虑后自由发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们学过的那些古诗?”(《静夜思》《泊船瓜洲》)“这两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思念家乡”。
)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学倡导循序渐进,温故而知新,此环节,我以明月为引,通过学生的联想而引出思乡主题,回顾所举例诗的写作手法,为学生初步感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打下了伏笔】(二)新课讲授1、解诗题,知诗人。
首先让学生分别介绍了有关张籍的资料。
师总结:张籍的老家是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幼时家境贫寒,10岁的时候就离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开始四处游历做官,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正独自一人居住在洛阳。
又是一年秋风至,望着萧瑟的秋风,诗人不禁感慨万分,挥笔写下了这首《秋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12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斤斤计较、大失所望、熙熙攘攘、门可罗雀、无拘无束、邂逅、矜持”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边读边思,了解书的不同性格,以及不同性格的书的阅读方法。
3、了解书架上性格迥异的书,体会藏书、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二、重点和难点1、能准确理解“门可罗雀、熙熙攘攘、邂逅、矜持、蛰居”等词语的意思。
2、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了解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性格,应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体会藏书、读书带来的各种乐趣。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5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学五年级语⽂教案 教学⽬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字,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能有感情的⽤⾃⼰的语⾔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感受祖国⼭河的壮丽。
3、培养学⽣对⼤⾃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导⼊,激发学⽣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林是什么颜⾊的吗?你见过其他颜⾊的树林吗?激发学⽣兴趣。
2、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新课⽂《红树林》(板题,⽣齐读课题) ⼆、初读全⽂、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课⽂,把⽣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多读⼏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的情况。
3、师:你喜欢海南的红树林吗? 4、⼩结。
三、学习课⽂,理解重点部分。
1.指读课⽂,想⼀想:作者是从哪⼏个⽅⾯来写红树林的?请你把有关的句⼦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理由吗? 3.练读:请你选择⾃⼰喜欢的段落读⼀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美读 四、总结全⽂ 1、学完课⽂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摘抄⽣字新词,背诵⾃⼰喜欢的段落。
2、课外阅读 第⼆课时 ⼀、总体把握: 1、熟读课⽂,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的句⼦。
2、结合课⽂,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探讨: 你喜欢海南岛琼⼭的红树林吗?为什么? 作者是从哪⼏个⽅⾯描写红树林的?试着写出课⽂的提纲。
三、听写⽣字⽣词,纠错 四、⼩练笔:描写⾃⼰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红树林 神奇 美丽 奉献2.⼩学五年级语⽂教案 教学⽬标: 1、能正确认读“摄”等4个⽣字新词;正确读写“抵”等9个字和“⼨草不⽣”等9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理解词义。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2024年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册课本的基础知识,包括生字、词语、句子、段落等。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4.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交际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教学。
2.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写作能力的培养。
4.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5.美育教育。
三、教学难点1.长篇课文的理解与分析。
2.写作技巧的掌握。
3.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过程第一单元:古诗积累1.课时安排:4课时2.教学内容:选取本单元的四首古诗,进行讲解、背诵、默写。
3.教学方法:以讲解、讨论、背诵、默写为主。
4.教学重点:古诗的背诵、默写。
5.教学难点:古诗的理解与分析。
第二单元:散文阅读1.课时安排:8课时2.教学内容:选取本单元的四篇散文,进行阅读、分析、讨论。
3.教学方法:以阅读、讨论、分析为主。
4.教学重点:散文的阅读理解。
5.教学难点:散文的写作技巧。
第三单元:小说阅读1.课时安排:10课时2.教学内容:选取本单元的五篇小说,进行阅读、分析、讨论。
3.教学方法:以阅读、讨论、分析为主。
4.教学重点:小说的阅读理解。
5.教学难点:小说的写作技巧。
第四单元:文言文阅读1.课时安排:6课时2.教学内容:选取本单元的三篇文言文,进行阅读、分析、讨论。
3.教学方法:以阅读、讨论、分析为主。
4.教学重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5.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
第五单元:写作训练1.课时安排:8课时2.教学内容:根据本册课本的写作要求,进行写作训练。
3.教学方法:以写作、修改、讨论为主。
4.教学重点:写作技巧的掌握。
5.教学难点:写作内容的创新。
第六单元:口语交际1.课时安排:4课时2.教学内容:根据本册课本的口语交际要求,进行口语训练。
3.教学方法:以口语表达、讨论、表演为主。
4.教学重点: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2024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2024年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套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典故及文言文的基本句式。
2. 领略古诗词的韵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成语故事的寓意。
2. 教学重点:诗词的朗读与赏析,论语的学习与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成语故事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生词和不懂的地方。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
6.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课后习题。
六、板书设计1. 诗词部分:课文、作者、重点词语、诗句翻译。
2. 成语故事部分:成语、故事梗概、寓意。
3. 论语部分:论语篇章、重点句子、实践建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课文中的诗词,并抄写其中一首。
(2)翻译课文中的成语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
(3)选择一篇论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2. 答案:(1)略。
(2)略。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论语等,拓宽知识面。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3)课后调研: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成语、谚语、俗语,了解其来源和寓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于经典诗词、成语故事和论语的学习。
小学五年级优秀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优秀语文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四个生字、正确书写五个汉字。
2、在阅读中体会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3、激发学生对科学事业的崇敬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1、了解激光的特点和用途。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什么是激光?通过预习你对激光有了哪些了解?老师这儿有一段《激光舞》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什么感受?激光在我们的生活中用途非常大,相信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对激光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激光的世界,去探索一下激光的奥秘吧!二、初读感知:1、同学互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这种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做科学的说明、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的文章,是什么体裁?(说明文)你还记得那些说明方法?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每一自然段都写了什么?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激光的特点?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激光的用途。
三、理解课文:(一)小组合作交流:你认为课文分几段进行分析比较好?(二)研读课文第一意义段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1、2自然段,说说激光有哪些特点?请你划到相关的句子。
请看大屏幕两组图片,说说激光、日光灯和灯光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
(激光的特点:①方向性强。
②亮度高。
)2.哪些句子分别写激光的这两个特点,请你把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指名回答:“比如说,太阳、电灯发的光都是向四面八方照射的,散的;手电筒和探照灯虽然能将光集中起来向一个方向发射,然而经过一段距离,还是向四面八方散射开去。
激光却能始终集中向一个方向发射。
” 这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3.为什么说激光是最亮的光,你能用充分的理由说明吗?“如果我们眼睛盯着电灯看,会感到刺眼;盯着太阳看,会感到发晕;如果眼睛对着激光看,就会造成严重的损伤乃至失明。
” 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是什么?4.激光在军事上有什么用途,你还了解到那些?(三)小组学习第二、三意义段。
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6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16篇)五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3、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4、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孔明借箭的内容资料。
2、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
文章或相关资料。
3、船模型及相关的演示材料。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
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
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
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
课文通过孔明借箭一事,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二、自读课文。
1.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请教老师和同学,读通课文。
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优秀教案5篇

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优秀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2023小学五年级语文优秀教案1《迟到》知识与技能1. 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齐读课题)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三、精读,理解感悟。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5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联系作者生平,感受作者故地重游时别样的心情。
3、认识本课3个生字,抄写课文中描写花买美的句子。
课前准备:课外了解季羡林生平轶事,阅读季羡林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外引入,揭题质疑1、出示一张德国哥廷根的照片:这是德国的城市哥廷根。
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
这个大学已经孕育了三十位诺贝尔奖的得主。
早在职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歌廷根大学。
其中一位就是我们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季羡林——当时他才二十五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至1945年才回归祖国。
1980年,三十五年后,当他再次踏上古地—第二故乡,感慨万千。
后来,季老先生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读课题,质疑问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季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指名读通课文,对学生读得不准,或没有读通的地方进行指导。
3、想一想: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景色?4、自由交流,让学生通过第二、三两段句子进行自悟,不求完备。
三、细读课文,感悟“美丽”:1、1980年,当季老先生在阔别哥廷根三十五年后,迎接我们的主人问他:“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季老先生是怎么回答的?2、出示季老先生说的话:“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3、自由读,季老先生说的“美丽”并没有改变指什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花之美?4、读第二自然段。
哪里看出德国人爱花?他们爱花的独特之处是什么?请读这一段,好好体味体味。
5、交流指导:“真切”、“脊梁”是什么意思?哪些行为说明人爱花之“真切”?德国人爱花仅在于此吗?当你和季老先生一样看到这奇异的异国情调时,会怎么说?会怎么想?引出描写女房东的话:“莞尔一笑”是怎么样一种笑?6、补充材料:当时,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的房子,房东姓欧朴尔。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7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7篇】大家见过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真读文,进一步感悟散文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当时的写作意境及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6个一类生字,4个二类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抓住课文所描写的具体景物,感悟作者所展开的联想,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联想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抓住作者所描写的具体景物展开的联想,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
教学准备:搜集茅盾的资料。
教学时数:三课时。
基础知识:喇(lǎ) (喇叭)(喇嘛)叭(bā) (喇叭)鸥(āu) (海鸥)(鸥群)燥(zào) (干燥)(燥热难当)轰(hōng) (轰动)(轰鸣)(轰轰烈烈)叠(dié) (重叠)(堆叠)(峰峦叠嶂)焰(yàn) (焰火)(气焰)(势焰)溶(róng) (溶洞)(溶解)(溶液)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什么?(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画面……)大作家茅盾笔下的黄昏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一起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2.指名读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基础知识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分清段落。
(1—4,5—13)2.读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浪头、白鸥、风、夕阳、白鸽、笳声)3.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认真读一读。
4.了解作者生平,学生汇报课外查阅的资料。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认真读文,通过作者对所见景物展开的联想,进一步感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通用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7篇

通用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7篇通用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7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需要用到教案,那么作为五年级的语文老师,自然也要写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谈话导人。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
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
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
在自己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二、日积月累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
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
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三、课外书屋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
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
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
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
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己感兴趣的漫画。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2教材分析:一、课文简析作者在阔别母校十多年后回到母校,触景生情,勾起了作者对自己童年学习生活的甜蜜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母校无比热爱之情。
课文以作者行进的地点:进校门--到操场--出校门为线索分为三大段。
第二段为重点内容,第一段与第三段前后呼应为点题之笔。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即作者回到母校时的所见所闻及由此引起的回忆与感想,随着所见所闻的变化,作者产生多种感情,先是兴奋,后是喜悦,最后是留恋。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优秀8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学习目标: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
有感情读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搜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搜集关于“花山”的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自由读课文,认清生字生词。
让学生自主提出不懂的问题。
比如:a.毛主席为什么要请群众回来碾米?还给群众沏茶喝?b.毛主席说服警卫员的那段话怎么理解?c.怎样理解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d.这篇课文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优良作风?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课文主要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喝,帮母女俩推碾子。
)b.再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句子。
(建议:画出毛主席对警卫员说的一段话和课文结尾的那一句话,留待再读时深入理解;其余语句可以引导学生自己体会理解。
)c.进一步自学课文,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练习朗读。
解决问题麓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从毛主席让警卫员请群众回来碾米和给群众沏茶,替母女俩推碾子这三件事中可以看出来,他不愿意为自己一个人的工作而耽误全村群众吃饭,还给群众沏茶喝,帮他们推碾子,充分表现出毛主席关心群众、把自己视为群众中普通一员的好作风。
)(毛主席教育警卫员的那一段话讲了三层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持,二是革命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这也说明毛主席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
)(理解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老人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
)d.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送你一片绿荫》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
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爬山虎的自述绘声绘色地为我们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和作用,显得亲切自然。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白话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优秀8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小学语文教案篇一复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在复习中可采用填空、接力赛,分角色和表演背诵等方法来进行检查。
2.复习本单元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进一步巩固对偏旁部首的认识。
3.区别形近字、同音字,能根据它们的字形,字义的不同分别组词。
复习过程:1、《雨后》(1)背诵诗歌《雨后》(2)《雨后》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什么情景?(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要是你也在孩子中你会做什么?(5)从诗歌中你体会到什么?(6)默写《雨后》。
2、《谁的本领大》(1)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2)当太阳赢了时,他会想什么?说什么?(3)当太阳又提出比赛时,他又会怎样想,怎样说?风会怎样想怎样说?(4)阳光强烈船夫会又什么感觉他会怎样说?(5)当风赢了时,太阳会怎样说?(6)学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7)用“觉得”造句3、《蜗牛的奖杯》(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要是你得了冠军你会怎样做?蜗牛的心情怎样?它会怎样说?(3)唯恐与生怕可以调换吗?为什么?(4)你想对没有翅膀的蜗牛说些什么?(5)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4《狐假虎威》(1)题目是什么意思?(2)老虎一愣它在想什么?(3)老虎松开了爪子,它会怎样想?狐狸又会怎样想呢?(4)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在想什么?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在想什么?(5)当老虎看到小动物的表现它会怎样想?(6)当老虎知道了真相它会怎样想怎样做?(7)续编故事《老虎与狐狸再次相遇》(8)学习了本课你知道了什么道理?5、习作训练(1)学会劝阻(2)《老虎与狐狸再次相遇》(3)写出你在雨后玩耍的情景小学语文教案篇二【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为我们编选了4篇课文,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
小学五年级优秀语文教案(优秀8篇)

小学五年级优秀语文教案(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
背诵诗歌2、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本首诗歌。
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图片、实物投影仪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名字叫《登幽州台歌》。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自由读诗,学习生字词。
二、自学古诗自由读读古诗,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都读准了。
三、整体感知,理解古诗:1、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2、指名读诗,及时正音。
3、交流。
四、借助画面,理解诗意,感情朗读。
1、(实物投影仪:插图)请学生观察,师讲解诗意,并进行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朗读。
3、指名诵读,指导朗读。
4、全班齐读。
五、指导背诵。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案篇二【教学与学法设计】一、彩用从整体到部分,先粗后细的教学方法,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不露退迹、不动声色的绝妙办法。
二、教给学生找关键词语的方法:(一)是找与前后内容不相一致的词;(二)是找表面看似乎多余的词;(三)是找描写人物异常表现的词。
三、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2、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读书——展示3、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二、小组生字学习,并汇报三、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小组交流——集体讨论1、(1——9)调查情况了解原因2、(10——一三)惩治首恶教育百姓3、(14)开渠引水兴修水利四、重点词语朗读并讲解荒芜——田地因无人看管而长满野草。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地里。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
形容很害怕。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五、探究学习分段学习1—9自然段。
出示:西门豹向老大爷问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了哪几个问题呢?1、学生读懂题意2、读课文1—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边用笔画一画,小组讨论3、汇报了解了“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与真相。
小学五年级优秀语文教案优秀4篇

小学五年级优秀语文教案优秀4篇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1)熟读古诗(2)理解诗意(3)想象意境(4)练习背诵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三、解题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
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课件展示地图)四、指导自学课件展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小学五年级优秀语文教案优秀5篇

一、教学目标:1、通过讲评,进一步学会根据人的思想品质选择人的语言和行动,通过写人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其中一方面特点(思想品质)。
2、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要反映人物其中一方面的特点写好他的语言和行动。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明确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3分)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我最熟悉的人》的习作训练,谁能说说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是什么?(小黑板出示,并齐读。
)除了明确本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外,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还学懂了什么?(板书:根据其中一方面品质,写好人物的语言、行动)2、本堂课,我们要评一评同学们的习作,重点看看是否根据人的思想品质写好了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如果没写好,那我们又该怎样来修改?(二)讲评学生习作一,感知感悟根据人物的思想品质写好人物的品质。
(15分)2、逐组(逐篇)交流。
4、学生交流成功的习作片断(抓住人物其中一方面品质写好人物的言行。
)。
(三)讲评学生习作二,引导学生修改没能通过人物的言行反映人物品质的有关习作,培养学生自该作文的能力。
1、修改习作二(1)。
(15分)(1)学生自读习作,发现习作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2)全班讨论怎样修改,提出修改的方向。
(3)学生动手修改习作。
(4)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2、提出修改习作二(2)(3)的修改方向。
(5分)习作二(2):应重新选择合适的材料写过。
应选择一件爸爸在酒宴上大显身手的事来写。
习作二(3):应去掉其中的一件事与一方面品质,把留下的品质通过言行反映出来,再写具体些。
3、小结: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只要同学们根据习作的要求认真修改,人人都会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习作,读读、想想哪些地方不和习作要求、哪些句子不够通顺、明白、哪些字写错了,请认真修改。
要重写的请重写。
习作已符合要求的同学,可以再给自己的习作加工,使之变得更优秀;也可写写另外熟悉的人。
(四)学生自改习作。
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教学目标:2、理解井水清、甜、凉这三部分在段式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导仿写一段话。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篇1)学习目标:知识: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行体会课文所要论述的含义。
情意:养成读书的正确习惯。
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战略: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身阅读,通过默读、朗读,理解重点词句,使他们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明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教学准备:有关课外知识。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达成目标一、导入揭题谈话,导入在学习中,假如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激发学习兴趣二、点拨自学课文自读课文阅读课文,借助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点句理解课文。
1、学生带着任务读课2、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多种形式学习3、讨论、交流,读课文。
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三、汇报自学情况,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1、什么叫“拦路虎”?2、面对“拦路虎”绕着走的原因和危害是什么?3、你是如何消灭读书时的拦路虎的?4、如何查字典?(一)、要有耐心。
(二)、要有恒心。
抓住重点句,谈感受;就自身如何解决“拦路虎”发表见解;抓住重点句,理解全文。
使学生懂得,读书遇到“拦路虎”不能饶着走,应该迎难而上,勇于战胜它。
四、总结延伸5、熟读积累:采用多种形式练读全文。
找出自身最喜欢的反复朗读。
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受。
采用打擂台、师生比试、小组竞赛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交流读你喜爱的段落;齐读全文。
感情朗读深化理解教学反思心理学实验标明:许多人在一起共做,可以促进提高个人活动(学习和工作)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引发学生学习乐趣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气氛活跃的小组中学习热情高,每个人畅所欲言,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板书设计:12、读书莫放“拦路虎”迎难而上面对“拦路虎”勇于战胜小学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篇2)教材简析:这是一篇介绍读书方法的略读课文,主要讲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不能绕着走,要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
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
(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
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
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
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
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饥饿喝上难过不吃咽下走出
威胁鱼汤激动鱼汤鱼汤草地
老班长合不喜出语重皱起皱纹壮烈
拢眼望外心长眉头舒展牺牲
终于革命、舍己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