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常见语言文字错误
公文存在问题的词语
公文存在问题的词语
以下是一些在公文中可能存在问题的词语:
1. 模糊不清的用词:如“大概”、“或许”、“可能”等,这些词语使公文的内容不够明确和准确。
2. 含混不清的表述:使用过于笼统、模糊或不具体的语言,使读者难以理解公文的确切含义。
3. 主观判断的语言:使用个人观点、偏见或情感色彩较浓的词句,影响公文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不准确的术语:使用错误或不恰当的专业术语,导致理解困难或歧义。
5. 冗余的表述:过多地重复相同或类似的内容,使公文显得冗长和啰嗦。
6. 过时或不恰当的用语:使用已经过时或不再适用的词语,或者使用不适合公文场合的口语化表达。
7. 语法和拼写错误:存在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或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问题,影响公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撰写公文时应尽量使用准确、清晰、简洁的语言,避免模糊性和主观性,确保术语正确,并对公文进行仔细的编辑和校对,以提高其质量和可读性。
公文常见语言文字错误
《公文写作》课程
2、“倍”的运用
• “倍”虽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词,但在公文写作中误 用的情况却是多见的。
• 一是与“增加了”合用时的误用。“增加了”是在原数基础 上,向上增加若干个原数。 • 二是与“增加到”合用时的误用。“增加到”是包括底数, 指增加后的总数。 • 三是把“倍”用在降低、减少上。如有的公文中出现“降低 ×倍”或“减少×倍”的提法,这是不妥的。因为“倍”只 能用于增加,不能用于降低或减少。
《公文写作》课程
4、“以至”与“以致”的运用
• “以至”即到,直到。用于时间、数量、范 围的延伸或扩大。 • “以致”即弄得,由此而造成,用于下半句 的开头,表示结果。
《公文写作》课程
二、词汇使用不当
• ①滥用与领导同志有关的专用词汇。
• 如X领导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这要看用 于哪一级的领导,对中央领导可以用,对其他级别 的领导则不能用,这是上级有明确规定的。 • 同样的道理,地方领导到基层检查工作不能用“视 察”一词,只能和“考察或检查工作”、“检查工 作”、“指导工作”或“调查研究”等,中央领导 同志下基层才可用“视察”。
《公文写作》课程
④用词不当。
• 这个毛病在许多文稿中俯拾即是,好象也“约定俗 成”了。 • 如“公开曝光”,曝光本来就是公开的意思,难道 还有什么不公开的曝光? • 又如“严格会议纪律”,严格后边缺了睦动词,应 加上“遵守”一词。 • 还有如“强化(领导)”应为“加强”、“增进 (认识)”应为“提高”或“深化”、“提高(本 领)”应为“掌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公文写作》课程
(4)说明文字不合事物特性。
• 公文中使用说明文字说明某一事物特性时, 表达得不准确。 • 如有一份文件说:“大李庄乡实行生产承包的 第一年,粮食总产量比任何一年都高。” • “任何一年”的讲法按理既含过去、也含将来, 实际文件讲的是过去,由于缺乏“过去”两个 字,所以不合所表述的事物特性。
行政公文中的常见用语错误分析与纠正
行政公文中的常见用语错误分析与纠正行政公文是政府机关处理日常事务、传达决策、执行任务的重要工具。
然而,由于用语不当可能会导致理解的混乱、传递信息的偏差,甚至影响行政机关的形象和工作效率。
因此,分析常见用语错误并进行纠正,对于提高行政公文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行政公文中常见的用语错误,并提供相关的纠正方法和建议。
一、用语模糊不清1. 用语低效:在行政公文中,有时候会出现用词比较模糊、言辞不够明确的情况。
例如,“可能”,“或许”,“大概”等词语,在表达观点或传递信息时会使读者产生困惑,无法准确把握发文机关的意图。
正确做法:应该选择准确、明确的表达方式,使用确定性的词语来代替模糊性的词汇。
例如,“将会”,“必须”,“必然”等词语。
2. 用词不当:在行政公文中,有时候会使用不适当的词汇或术语,导致信息理解不准确。
例如,在正文中使用俚语、口头语或方言,容易使读者困惑,并且不符合公文的严肃性。
正确做法:应该使用专业、标准的用语,避免使用与行政公文不相符的俚语或方言。
需要涉及专业术语时,应确保读者对其含义有一定的了解,或提供相应的解释。
二、用语语法错误1. 语法错误:在行政公文中,有时候会出现语法错误,例如错用动词、名词、形容词,或者主谓不一致,造成读者困惑。
正确做法:在撰写行政公文时,应该注意语法规范,避免常见的语法错误。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语法书籍或参考语法指南来提高写作的语法水平。
此外,审校和修改也是避免语法错误的重要手段。
2. 冗长句子:在行政公文中,有时候会出现冗长的句子,使得读者阅读困难,理解困难,甚至难以准确把握作者的意图。
正确做法:应该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句子,避免累赘的修饰语和复杂的句式。
同时,可以采用分句、段落等方式,合理组织结构,使行文更加清晰和易读。
三、格式错误1. 日期格式错误:在行政公文中,日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有时候会出现日期格式错误的情况。
例如,使用了非标准的日期格式或没有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日期。
公文常见4种用词禁忌
公文中常见的几种用词禁忌在一些公文中的用词上有时会产生是是而非的感觉,甚至会出现明显的语病,亦称“用词不当”,这些不仅影响公文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还影响执行、落实和实施效果。
用词不当是指对词的基本含义、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语意轻重等了解不够而造成的使用不当,主要是由于混用同义词造成的。
认真辨别并掌握同义词的词义和用法,使文章的表达更贴切、更细致、更严密。
每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内容,即词的基本意义、引申意义、比喻意义。
如果对该词的词义了解不够,就可能出现语病。
用词准确、庄重,是公文用语的基本要求。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用词禁忌,以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增强驾驭语言的能力。
禁忌之一:词义不明措施:识别词的不同义项。
大多数词语的概念意义都不止一个。
同义词之间,除了相同的义项外,还有不同的义项。
如:1.法律法规和公文统用“其他”不用“其它”,相应用“他们”不用“它们”2.像的使用。
根据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象不再是像的简化字,仍然各司其职。
我们每一个同志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那样;像浙江----。
3.账与帐的使用。
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个人账户、挂账、台账;帐专指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
4.法规和公文中“以上”和“以下”均含本数和本级,无须注解说明。
5.按照与遵照的用法:按照法律法规或文件等的规定或要求;遵照上级或长辈的指示、教导等。
6.公布与发布的用法:公布适用于行政法规,发布适用于决定、命令。
相继制定和公布《统计法》等法律法规。
市政府发布了《关于----的决定》。
7.制定与制订的用法:制定适用于路线、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制订适用于方案、规划、计划。
8.增长与增加的用法:增长一词后接百分比,增加一词后接具体数量。
地方财政收入由1997年的1702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5638万元。
增长幅度达50%,而不是增长速度达50%。
9.截止与截至的用法:截止到2000年或截至2000年,而不是截止2000年。
行政公文的常见错误与避免方法
行政公文的常见错误与避免方法行政公文是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组织机构用于对内对外传达命令、通知、意见等内容的书面文件。
在日常工作中,行政公文的撰写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然而,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繁琐的内容要求,常常会出现一些与行政公文相关的错误。
下面就行政公文的常见错误以及避免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常见错误之一是文法错误。
在撰写行政公文时,由于缺乏审慎和仔细,容易出现错别字、词语搭配不当、句式混乱等问题。
这不仅会影响行文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还可能导致读者误解或产生负面印象。
因此,在撰写行政公文时,一定要认真校对,注意语法结构、词语使用和句子的连贯性,避免出现文法错误。
其次,格式错误也是行政公文中常见的问题。
行政公文的格式要求十分严格,包括信头格式、文种格式、字体大小、段落格式等,一旦格式出错,就会影响整篇文章的整体效果和规范性。
为了避免格式错误,撰写行政公文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同时注意调整文字段落的长度和对齐方式,确保整篇文章的格式整齐划一。
此外,用词不当也是行政公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些公文写作者为了显得用词高雅、语言华丽,往往使用一些生僻词汇或长句,造成文笔晦涩难懂,影响公文的理解和传达效果。
因此,在撰写行政公文时,要力求用词简洁明了,适当运用常用词汇和短句,确保文章简洁清晰,容易被读者理解。
另外,语气不当也是行政公文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行政公文在表达命令、提醒或通知时,语气过于生硬、强势或缺乏礼貌,容易让接受者感到不满或抵触。
因此,在撰写行政公文时,要注意表达语气的控制,适当运用客套语或礼貌用语,确保语气温和、得体,让接受者感到尊重和友好。
最后,排版错误也是行政公文中常见的问题。
排版错误不仅会影响公文的整体美观性和专业性,还可能影响读者对公文内容的理解和领会。
为了避免排版错误,撰写行政公文时应注意页面设置、段落间距、标点符号等排版要素,确保整篇文章排版整齐、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行政公文中常见的语言错误及如何避免
行政公文中常见的语言错误及如何避免行政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具有规范性、严肃性和正式性。
在撰写行政公文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确保信息的传达和理解。
然而,在实际撰写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语言错误。
本文将列举一些行政公文中常见的语言错误,并提供一些避免这些错误的方法。
一、语法错误:1.主谓不一致:行政公文是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要求语句结构完整、完善。
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主谓不一致的情况,例如:例:该问题被解决方案解决了。
改:该问题已由解决方案解决。
避免该错误,需要对语句结构进行仔细审查,确保主谓一致。
2.时态错误:时态错误在行政公文中尤为常见,特别是过去时和现在时的混用。
正确的时态使用有助于准确表达事实和信息。
例:该安全措施将会在下个月实施。
改:该安全措施将于下个月实施。
避免该错误,需要在文中明确使用正确的时态表达。
二、语词错误:1.用词不当:行政公文要求规范、严谨,因此需要使用合适的词汇。
有时,人们因为词汇储备不足或理解模糊,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况。
例:请速速回复。
改:请尽快回复。
避免该错误,需要在写作前仔细考虑每个词语的准确意义,确保使用合适的词汇。
2.错用短语:有时,行政公文中还会出现对短语的错误使用,破坏了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例:给您添麻烦了。
改:给您带来不便。
避免该错误,需要对短语的使用进行仔细考虑和辨别,确保使用正确的词组。
三、辞章错误:1.长句过多:长句虽然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但在行政公文中,过多的长句会导致阅读困难和理解障碍。
例:依据目前情况以及我们部门的要求和计划,我们认为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并且在三天之内向上级汇报。
改:基于目前情况和部门要求,我们建议立即采取措施并在三天内向上级汇报。
避免该错误,需要进行句子的简化和分割,使其更易于理解和阅读。
2.重复冗长:在行政公文中,有时候一些表达冗长或多次重复导致了辞章错误。
例: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部门决定决策制定和发起一个新的计划。
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言错误
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言错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文的拟制、办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并且指出,公文应当做到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
在实际工作中,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言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词汇、文字等方面。
一、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义重复现象及辨析语义重复是指在某个中心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与中心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出现句中某个成分多余,从而导致语义的重复。
语义重复通常的表现形式有:主语重复,谓语重复,宾语重复,定语重复,状语重复,补语重复等。
在此,作者列举20例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义重复现象,并进行简要辨析。
1.例句:此次事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波及到很多地方。
“波及到”。
《现代汉语词典》对“波及”的释意为“牵涉到;影响到”,其本身已经含有“到”的意思,把“波及”和“到”连用的现象很常见,属于语义重复。
2.例句:事件的调查一旦有新的进展,我们将及时公诸于众。
“公诸于众”。
从古音看,“诸”和“之”同音,而“诸”和“于”有时叠韵,“诸”即之于或之乎的合音,已经包含“于”的意思。
可以说“公之于众”,而不能说“公诸于众”。
3.例句:我们要避免一些不良陋习。
“不良陋习”。
“不良”是不好的意思;“陋习”是指不好的习惯。
如果要表达某种行为或习惯不好,用“陋习”即可,无需在“陋习”前面加上“不良”“不好”“坏”等字词修饰,造成语义重复。
4.例句:这些简直就是不必要的浪费。
“不必要的浪费”。
“浪费”是指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使用不当或没有节制,其本身就含有不必要的意思,既然是“浪费”,就一定没有必要。
“不必要的浪费”的言外之意误导人们以为还有“必要的浪费”。
5.例句:他真是一位好楷模啊。
“好楷模”。
“楷模”表示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榜样,是对行为主体的赞扬,已经包含“好”的意思,使用时无需用“好”来修饰。
6.例句:他不仅对她没有怜悯之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以摧残。
公文处理中常见错别字及语法、标点
公文处理中常见错别字及语法、标点符号误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2002年3月31日试行)注:1.后面的词语是错别字2.红色词语为公文写作中出错较多的词语按语-案语、辈分-辈份、本分-本份、编者按-编者案、标志-标识、秉承-禀承、参与-参预、徜徉-倘佯、车厢-车箱、成分-成份、出谋划策-出谋画策、瓷器-磁器、赐予-赐与、搭档-搭当、搭挡、担心-耽心、担忧-耽忧、耽搁-担搁、凋零-雕零、订单-定单、订婚-定婚、订货-定货、订阅-定阅、端午-端五、发人深省-发人深醒、分量-份量、分内-份内、丰富多彩-丰富多采、干预-干与、告诫-告戒、股份-股分、关联-关连、轰动-哄动、弘扬-宏扬、纪念-记念、寄予-寄与、嘉宾-佳宾、简练-简炼、精彩-精采、就座-就坐、刻画-刻划、连贯-联贯、连接-联接、联翩-连翩、录像-录象、录相、模拟-摹拟、谋划-谋画、内讧-内哄、纽扣-钮扣、披星戴月-披星带月、漂泊-飘泊、凭空-平空、牵连-牵联、热衷-热中、人才-人材、入座-入坐、杀一儆百-杀一警百、神采-神彩、图像-图象、推诿-推委、乌七八糟-污七八糟、毋庸-无庸、稀奇-希奇、相貌-像貌、小题大做-小题大作、信口开河-信口开合、义无反顾-义无返顾、与会-预会、缘故-原故、再接再厉-再接再砺、辗转-展转、账本-帐本、直截了当-直接了当、指手画脚-指手划脚、装潢-装璜、姿势-姿式、佐证-左证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2005年6月1日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委员会发布)现将常见的词语、词组和成语中一些较难界定的别字择要列举如下(括号里的字是错的):(部分)注:红色词语为公文写作中出错较多的词语安(按)装,酒吧(巴),明辨(辩)是非,辨(辩)析,针砭(贬)时弊(zhēn biān边shíbì),治标(表)不治本,濒(频)临,赌博(赙),脉搏(博、膊),按部(步)就班,战略部(布)署,兴高采(彩)烈,璀璨(灿),检察(查)院,察(查)言观色,惊诧(咤),一刹(霎)那,万古长(常)青,相形见绌(拙),川(穿)流不息,串(窜)门,吹毛求疵(次),虎视眈眈(耽),担(耽)心,耽(担)误,殚(惮)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真谛(缔)zhēn dì,大名鼎鼎(顶),装订(钉)书籍,度(渡)假村,举一反(返)三,成绩斐(蜚)然(chéng jì fěi rán),省份(分),年份(分),股份(分),水分(份),分(份)量,名分(份),分(份)内,分(份)外,辈分(份),竹竿(杆),麦秆(杆),诡(鬼)计多端,震撼(振憾),引吭(亢)高歌yǐn háng gāo gē,随声附和(合),内讧(哄),变幻(换)莫测,《黄(皇)帝内经》,彗(慧)星,融会(汇)贯通,候(后)补委员,不假(加)思索,汗流浃(夹)背,佼佼(姣)者,挖墙脚(角),尽(仅)管,不胫(径)而走,抉(决)择,诀(决)别,中肯(恳),再接再厉(励),寥寥(廖)无几,鳞(麟)次栉比lín cìzhìbǐ,流(留)芳百世,螺(罗)丝钉,贸(冒)然,甜言蜜(密)语,弥(迷)天大谎,墨(默)守成规,唯唯诺诺(喏),呕(沤)心沥血,抨(评)击pēngjī,平(凭)添,大器(气)晚成,山清(青)水秀,屈(曲)指可数,威慑(摄),革命圣(胜)地,旅游胜(圣)地,各行其是(事),招工启事(示),神气十(实)足,追溯(朔),鞭挞(鞑)biān tà,煤炭(碳),提(题)纲,铤(挺)而走验,走投(头)无路,高品位(味),任人唯(为)贤,趋之若鹜(骛)qū zhī ruòwù,安详(祥),销(消)声匿迹,通宵(霄)达旦tōng xiāo dá dàn,别出心(新)裁,锦绣(秀)河山,栩栩(诩)如生,寒暄(喧),主旋(弦)律,徇(循)私,赝(膺)品yànpǐn,神采奕奕(弈);优(忧)柔寡断,给予(于)jǐ yǔ,予(于)以表扬,左右逢源(圆)、世外桃源(园),雍容(荣)华贵,膨胀(涨),欠账(帐),缜(慎)密zhěn mì,旁征(证)博引,养殖(植)业,学以致(至)用,文绉绉(诌),编纂(篡)。
公文写作十大常用错误格式
公文写作十大常用错误格式
1. 字号字体格式错误:公文中使用的字号和字体不正确,如标题可能使用了错误的字号或字体。
2. 段落格式错误:公文中的段落没有正确缩进或对齐,使得文中的内容显得杂乱无章。
3. 表格错误格式:若公文中包含表格,表格的格式可能存在错误,如单元格大小不一致或表头格式不统一等。
4.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文中的标点符号可能使用错误,如逗号和句号的使用位置不正确。
5. 冗余或累赘的措辞:公文中的表达可能存在冗余或累赘的措辞,使得读者难以理解公文的意思。
6. 词语用词错误:公文中使用的词语可能不准确或不恰当,导致表达不明确或产生歧义。
7. 句子结构错误:公文中的句子结构可能不正确,如句子过长或断句位置不准确等,影响了句子的流畅性。
8. 拼写或用字错误:公文中可能存在拼写错误或用字错误,如错别字、错用字等,影响了公文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9. 语法错误:公文中可能存在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动词时态错误等,使得公文的表达不准确或不流畅。
10. 上下文连贯性错误:公文中的段落或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可能存在错误,使得公文内容不连贯或逻辑不清晰。
公文常见的文字错误
公文中常见的错误一、格式方面的常见错误1.结构层次序数使用不当。
一般而言,结构层次序数分“一”、“(一)”、“1”、“(1)”四个层次。
只有两个层次时,可分别用“一、”“1.”标识。
其中,数字序号后用小圆号“.”,而不能用顿号“、”,如为“1.”而不是“1、”;“(一)”和“(1)”括号外面不带标点符号。
在一段文字内部常使用“一是、二是、三是……”或“首先、其次、第三……”等。
2.标点符号运用不当。
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正文中的标题,如果单独一段,在末尾不用句号、冒号等标点符号。
并列短语各项之间有比较长的短语或有较大的停顿,中间应使用逗号。
3.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汉字与符号运用不统一。
如kV、KV、Kv和千伏,kVA 和千伏安,MW和万千瓦,km和公里、千米等混用。
一般而言,公文中数量单位应用汉字,且同一份公文或材料中应相对统一。
4. 人名、地名、日期、单位名称使用不规范。
年份一律使用公历年份的全称,如1999年、2010年不能略为99年、10年。
单位名称一般先用全称,并注明规范简称,或用约定俗成的简称,如外部用广德独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内部可以用“广德独山南方”一般不用“独山南方”等简语。
5.文件引用不规范。
引用公文应先引发文机关(有时可省略)、标题,后引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中标注年份应采用六角括号…‟,而非中括号[ ]或【】。
6.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字处,注明附件的顺序和名称。
附件不加书名号,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如“附件:1.××××××”。
7.公文如有联系人等附注,应在成文时间下空1行、居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加圆括号标识。
一般而言,在上行文的“请示”等文种中,应当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
8.关于附件的格式问题。
一般A4纸,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个字,页面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标题为二号小标宋体或二号宋体加粗,正文为3号仿宋体(有时第一层标题可用黑体,第二层标题可用楷体,其他用仿宋),单倍行距或行间距31磅。
公文常见语文差错(5类48例)
“补充”;
7. “泄漏”跟“泄露”用法有别。例如: (17)不准以案谋私、办人情案,不准跑风漏气、泄漏 工作中的秘密。
“泄漏”指液体、气体、放射线等因为封闭不严密而从 容器或管路中漏出。例如: (18)这艘运输船触礁后,硫酸泄漏,造成海水污染。
• “泄露”则是“泄密”的意思,也就是把不该让他 人知道的计划、材料等机密透露了出去。所以,例 (17)中的“泄漏”宜写成“泄露”。
4. 不因句子长而丢掉宾语。例如: (4)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以及通过信息网 络传播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思想……
• 这句话宜在“极端主义思想”后面添上宾语 “行为”(或“行径”等)。
二、词语运用中的常见差错 1. “标志”“标识”不宜连用。例如: (5)尽快完善车站标志标识系统。
例(5)中的“标志”“标识”用一个“标识” 即可。“标识”常用来指帮助人们识别事物的图形。 “地铁站的引导标识”“完善交通标识标线”等说 法是正确的。
(38)上个月已经印发了《市委办公室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6. 不宜将比例号误写成冒号。例如: (41)工业投资与产量增量的投入产出比为1:3。
• 例(41)中的“1:3”宜写成“1∶3”。前者是冒 号,居于中下部;后者是比例号,上下居中。 7. 破折号宜写成二字线。例如: (42)已经确定了会议主题— —贯彻落实中共国
公文常见语文差错(5类48例)
近年来,笔者应邀到多家机关单位讲公文写作中的语 言文字问题。每次讲之前,都先阅读该单位一定数量 的文件,以增强针对性。本文列举的是其中若干常见 语文差错,希望引起广大秘书工作者的关注,并在写 作中注意避免。
一、句子中的常见差错
行政公文中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行政公文中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在日常工作中,行政公文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它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和形象。
然而,由于工作繁忙或者疏忽大意等原因,常常出现一些错误,影响了公文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下面就介绍一些行政公文中常见的错误以及避免方法:首先,常见的错误之一是格式错误。
行政公文的格式十分重要,表现在信头、标题、正文、署名等方面。
在编写行政公文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来编辑,必须正确搭配信头、标题和署名等要素,不能随意更改或省略。
否则容易造成公文不规范,影响文件的正式性和权威性。
其次,错误的语言表达也是行政公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有些人在写公文时过于啰嗦,语言表达冗长,缺乏简洁性和明了性,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而有的人又过于简略,使得内容理解起来困难。
因此,在撰写行政公文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清晰,表达内容要准确明了,切忌冗长、啰嗦。
另外,格式和内容的不一致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有时候,行政公文的格式虽然规范,但内容却存在错误或者不当。
比如,标题不符合实际内容,或者正文和标题、主题不符,这样容易让读者误解公文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因此,写行政公文时应结合格式和内容,保证他们之间的一致性。
包含过多的主观情绪也是行政公文中应该避免的问题。
有些人在写公文时,喜欢在信中表达过多的主观情绪,甚至使用夸张的措辞。
这样不但让人感觉不严谨,也会影响公文的形象和公信力。
所以,在写公文时应注意客观、中立的语调,注重言简意赅,不要附加私人情感。
最后,不遵循规范流程也是一个常见的错误。
在处理行政公文时,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流程,比如审批、签署、分发等。
如果不按流程进行操作,容易导致错漏,造成文件不完整或者延误。
因此,处理行政公文时一定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流程来进行,确保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处理行政公文时要注意以上几个常见错误,并采取相应的避免方法,比如严格遵循格式、注意语言简洁、确保内容和格式的一致性、避免主观情绪和规范流程等。
公文常见错误一览表
公文常见错误一览表公文常见错误一览表1. 语法错误:包括拼写错误、语句结构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
例如,错误的使用了单复数形式、主谓不一致、错误的使用了冠词等。
2. 用词不当:使用不确切的词汇或错误的表达方式。
例如,使用了含糊不清的词语、使用了不规范的词语、使用了不常用的词汇等。
3. 惯用语错误:错误使用了一些固定搭配的词语。
例如,使用了错误的成语、错误的俗语、错误的谚语等。
4. 行文不连贯:文章中逻辑关系不清晰、思路不连贯。
例如,文章缺乏自然过渡、句与句之间没有合适的连接词等。
5. 表达不准确:文章表达的意思不明确或与原意相悖。
例如,使用了错误的引用、曲解了原文的意思、错误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等。
6. 冗长繁琐:文章内容冗长、过于复杂,使读者难以理解或疲于阅读。
例如,使用了过长的句子、过多的修辞手法、使用了复杂的词语等。
7. 语气不当:文章中使用了不适当的语气或态度。
例如,文章过于武断、过于主观、使用了过度修辞等。
8. 格式错误:文章格式不规范或与要求不符。
例如,标题格式不正确、文字段落不整齐、缺乏必要的标点符号等。
9. 杂乱无章:文章结构混乱、内容杂乱无章,使读者难以理解。
例如,文章缺少段落、缺乏层次结构、篇章布局不清晰等。
10. 写作风格不统一:文章中使用了不一致的写作风格,造成整体不协调。
例如,在正式公文中夹杂了口语化的表达、在严肃的文章中使用了幽默的语言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公文写作错误,我们应该在写作时尽量避免这些错误,以确保公文的准确性、清晰度和专业性。
同时,我们可以借助语法工具、查阅参考书籍以及请他人进行审读来检查和纠正这些错误。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提高公文写作的质量和水平。
在公文写作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常见的错误,以确保公文的准确性、清晰度和专业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错误的详细讨论。
首先是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是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
这些错误包括拼写错误、语句结构错误和标点符号错误等。
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言错误
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言错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公文的拟制、办理、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并且指出,公文应当做到内容简洁、主题突出、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精练。
在实际工作中,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言错误或不规范的地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词汇、文字等方面。
一、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义重复现象及辨析语义重复是指在某个中心词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一个与中心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出现句中某个成分多余,从而导致语义的重复。
语义重复通常的表现形式有:主语重复,谓语重复,宾语重复,定语重复,状语重复,补语重复等。
在此,作者列举20例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义重复现象,并进行简要辨析。
1.例句:此次事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会波及到很多地方。
“波及到”。
《现代汉语词典》对“波及”的释意为“牵涉到;影响到”,其本身已经含有“到”的意思,把“波及”和“到”连用的现象很常见,属于语义重复。
2.例句:事件的调查一旦有新的进展,我们将及时公诸于众。
“公诸于众”。
从古音看,“诸”和“之”同音,而“诸”和“于”有时叠韵,“诸”即之于或之乎的合音,已经包含“于”的意思。
可以说“公之于众”,而不能说“公诸于众”。
3.例句:我们要避免一些不良陋习。
“不良陋习”。
“不良”是不好的意思;“陋习”是指不好的习惯。
如果要表达某种行为或习惯不好,用“陋习”即可,无需在“陋习”前面加上“不良”“不好”“坏”等字词修饰,造成语义重复。
4.例句:这些简直就是不必要的浪费。
“不必要的浪费”。
“浪费”是指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使用不当或没有节制,其本身就含有不必要的意思,既然是“浪费”,就一定没有必要。
“不必要的浪费”的言外之意误导人们以为还有“必要的浪费”。
5.例句:他真是一位好楷模啊。
“好楷模”。
“楷模”表示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榜样,是对行为主体的赞扬,已经包含“好”的意思,使用时无需用“好”来修饰。
6.例句:他不仅对她没有怜悯之心,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以摧残。
公文中常见的语病
公文中常见的语病公文是正式的文件,用于传达领导、组织或机构的决策、通知、指示等事项。
公文应当严谨、准确、明确,以便于有效地传达信息。
然而,在实际写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语言上的错误,即语病。
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公文语病,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措辞不当1.口气过重公文常常涉及权威、责任等重要性,但过分强调这些因素往往会产生紧张的氛围。
在写公文时应注意适度的措辞,既能传达信息,又能维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修改建议:将措辞调整为平缓、友好的语气。
2.使用难懂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公文的目标读者往往是广大群众,因此应尽量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修改建议:使用通俗、简单的词汇和句式,方便读者理解。
二、表达不清晰1.句子过长长句容易疲劳读者,并且容易导致语义混淆。
修改建议:尽量将句子进行分割,使句子简洁明了。
2.空泛指代有时候在公文中可能会用到代词来代替前文提到的人或事物,如果指代不明确,则会导致读者无法理解。
修改建议:在使用代词时,明确指明代指的对象,以免引起歧义。
三、格式错误1.标点符号错误标点符号的错误会导致句子意思的歧义。
修改建议: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避免产生歧义。
2.段落格式错误段落格式是公文中各部分之间进行衔接的重要方式,如果段落格式不当,将会影响文档的整体结构。
修改建议:注意划分段落,使整个文档结构清晰。
四、信息不准确1.数据错误公文中常常包含大量的数据,如果数据错误,则会导致整个公文的信誉受损。
修改建议:仔细核对数据的准确性,避免错误信息的传递。
2.事实不清楚有时公文中可能会提到某些事实,但是表述不清楚,导致读者难以理解。
修改建议:明确说明事实,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以使读者能够理解。
以上是公文中常见的语病及改进建议。
通过改进措辞、提高表达准确性、遵守格式规范以及核对信息的准确性,可以有效避免各种语病,进而提高公文的传达效果和质量。
公文常见语文差错(5类48例)
公文常见语文差错(5类48例)近年来,笔者应邀到多家机关单位讲公文写作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每次讲之前,都先阅读该单位一定数量的文件,以增强针对性。
本文列举的是其中若干常见语文差错,希望引起广大秘书工作者的关注,并在写作中注意避免。
一、句子中的常见差错1. 并列成分的结构宜保持一致。
例如:(1)这个连队的战士今年多次参加救灾、扶贫、共建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创建等活动。
这个句子中“参加”后并列的“救灾”“扶贫”“共建精神文明”都是动宾结构的,唯独后面的“和谐社会创建”是主谓结构的,宜将其改为“创建和谐社会”,以便跟前面几项并列的成分在结构上保持一致。
2. 两个联合关系的词语宜按照事理顺序排列。
例如:(2)支持主任、副主任和其他同志的工作,增进和维护新成立的秘书处的团结。
句子中两个联合关系的动词宜按照事理顺序排列,而不宜颠倒过来。
例如“保持和发扬”“巩固并提高”“继承和发展”。
因此例(2)中的“增进和维护”宜写成“维护和增进”。
3. 不丢失介词“与”。
例如:(3)这些人员享有外出执勤的工作人员同等的保护条件和福利补助。
这句话宜在“享有”后加介词“与”,构成“与外出执勤的工作人员”这一完整的介词结构。
4. 不因句子长而丢掉宾语。
例如:(4)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以及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思想……这句话宜在“极端主义思想”后面添上宾语“行为”(或“行径”等)。
二、词语运用中的常见差错1. “标志”“标识”不宜连用。
例如:(5)尽快完善车站标志标识系统。
例(5)中的“标志”“标识”用一个“标识”即可。
“标识”常用来指帮助人们识别事物的图形。
“地铁站的引导标识”“完善交通标识标线”等说法是正确的。
2. “篡改”跟“窜改”用法有别。
例如:(6)不得伪造、篡改、隐匿、销毁证据,故意夸大或缩小案情。
(7)必须惩治伪造或篡改环境监测数据等违法行为。
例(6)至(7)中的“篡改”宜写成“窜改”。
“窜改”表改动、删改,其对象一般是文字、词语、成语、文件、古籍、账目等,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等。
公文写作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公文写作中的语言文字问题一、若干词语问题1.涉及/涉及到“涉及”的意思是“关涉到”,这里的“及”就是“到”的意思。
“涉及到”相当于“涉及及”。
因此最好说“涉及”。
2.作/做先看例子: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和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在词语中,使用“作”还是“做”拿不准时,可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来确定。
“zuò”充当动词且后面带宾语时,用“作”还是用“做”呢?例如写“作报告”还是写“做报告”呢?我以前回答时说,如果后面的宾语是动名词时用“作”,是名词时用“做”。
据此可写“作报告”“作调查”等。
但是,近年来,出版行业对“作”跟“做”充当动词时的用法提出了更为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只要带宾语,就写成“做××”,而不管充当宾语的词语是动词性的还是名词性的。
例如:做准备、做广告、做生意、做贡献、做事情、做手术、做检查、做父母、做宣传、做文章、做实验、做朋友、做斗争、做游戏、做动作、做报告、做调查、做处理、做表率、做实事、做节目、做决定、做解释、做衣服、做保证、做交易、做医生、做介绍、做保障、做抵押、做临时工此外,跟在动词后,表示“成,成为”时,写成“作”。
例如:比作、变作、称作、化作、算作、用作、解释作、理解作3.制订/制定“制订”跟“制定”的区别主要在于:“制订”侧重于事情的过程,而“制定”侧重于事情的结果。
也就是说,“制订”强调“草拟”,而“制定”强调“定出”。
例如宾语同样是“方案”,说“你们先制订一个方案,然后大家讨论,最后经上级审批后公布”中,宜用“制订”;说“有关方案已经制定好了,马上就会公布”中,宜用“制定”。
4.必须/应当“必须”是“一定要(怎样做)”或“非这样(做)不可”的意思,强调行为的必要性。
“必须”是副词,只做状语,例如:(1)我们必须做好这项工作。
(2)他必须把事情说清楚。
(3)在这个问题上,你必须理智,决不能感情用事。
(4)现在看来,必须你去才能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用词不当。
• 这个毛病在许多文稿中俯拾即是,好象也“约定俗 成”了。 • 如“公开曝光”,曝光本来就是公开的意思,难道 还有什么不公开的曝光? • 又如“严格会议纪律”,严格后边缺了睦动词,应 加上“遵守”一词。 • 还有如“强化(领导)”应为“加强”、“增进 (认识)”应为“提高”或“深化”、“提高(本 领)”应为“掌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公文写作》课程
②滥用副词。
• 不少文稿为了加重语气、强调某项工作的重要,加 上一大堆副词, • 如“进一步坚决落实”,又是“进一步”,又是 “坚决”,其实“坚决”本身就已经很确定、很有 力度了,所以要么用“进一步”,要么用“坚决”, 不宜将二者重叠起来使用。 • 当然,有时可以重叠运用某些副词,但要根据需要, 而且要用得恰当,比如某项工作过去要求“加强”, 但进展的情况不太理想,就可以用“进一步加强”。
•
《公文写作》课程
五、公文表述错误
• (1)语不对体。 • 指公文的用语不符合公文的语体要求。公文语体以实用为目 的,这就决定了它的语体风格是:平实、简明、庄重。 • 如果用语不符合上述要求,即属“语不对体”。比如写某一位 领导同志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时:“渤海湾的每一座钻 井台上都留记着他的脚印”;写某一位模范人物的高尚品格 时:“他的风格之高高过喜马拉雅山,他的精神之美美过富 春江”;叙述某一干部的基本状况时:“王×,他的媳妇名叫 李×英,他有一个儿子,一个闺女……”等,均属语不对体。 前两点均属文艺用语,显得不平实;后一点,使用了一些口 语,又欠庄重。
《公文写作》课程
例如
• ××县档案局,根据× ×县档案工作的需要,请批 准县档案馆下设三个股。 • 为了说明这一主旨,也即为了说明编委能批准县档 案馆下设三个股,撰稿在请示里写了三个方面的材 料: • (一)档案工作的性质和作用;(二)县档案馆的 任务;(三)有关中央文件的精神和县档案馆工作 的需要。这三个方面的材料都和主旨有关系,但密 切程度却不一样。
《公文写作》课程
二是语言粗疏、浮华。
• 有些地方实际上是在卖弄文笔。 • 如“贵校府高庭阔、物实人济,且具宽大为怀、救 人之危的美德”,就是堆砌词藻,说好话,本意是 奉承而迹近嘲讽。 • 如此曲曲折折遮遮掩掩,把光明正大明明白白的事 情搞得如雾中观花,实在很不必要,实际上徒增办 事的难度。
《公文写作》课程
《公文写作》课程
主 要 问 题
• 一是叙述事情说明问题不是直陈其事。 • 此函有主旨是请求对方帮助解决进修教师的住宿问题。 • 这是很一般的事情,大可直说其事。然而撰稿者却故设曲 折。开头一段,先感谢对方对自己办学的支持。然后带出 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这也未尝不可,什么问题?接 下去该说了吧,可是撰稿者又不这样做,而在第二段开头 以“事情是这样的”绕开去用补叙的方法说我校办学中遇 到“师资力量很差”的困难,再说到派教师去进修,再说 到派教师进修的“住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到此, 本来就要向对方提出要求了,可是撰稿者又绕开去就教学 质量与师资的关系问题插入文中,然后再绕回来向对方提 出帮助解决进修教师住宿问题的要求。到此,函应该结束 了,可拟稿者又来一个“狗尾续貂”,问对方有什么困难 要帮助。最后,才以再次感谢结束全文。这样远远道来东 弯西绕、节外生枝,本来三几句话即可说完的事,却写出 一大篇。直是冗长繁杂,废话连篇。
《公文写作》课程
“片言居要”
• 即将每一部分的内容的观点用一句精辟的话概括出 来,并置于相应部分文章的开头,然后再陈述相关 事项,这样,不仅可以使读者较容易地理解和掌握 每一部分内容的观点,而且也使整篇文章显出有纲 有目、纲目清楚、纲举目张的格局。这自然有利于 有关单位在“通知”要求的明确指导下去办理事务。
《公文写作》课程
分析
•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对县编委最具说服力的材料是(三)方 面材料,不是(一)(二)方面的材料。 • 但撰稿者却在500字左右的请示中用近400字详写(一)(二) 方面的材料,只用不到100字写(三)方面材料,从而使可 以简短明了的请示,变得罗里罗嗦,冗长不堪,把本来明确 的主旨掩盖在无关紧要的材料中。 •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对选择材料的要求缺乏认识外,主 要是撰稿者生怕别人不了解他们工作的重要性。修改的方法 是把(一)(二)方面大部分材料删除。 • 另外,县档案馆和县编委不是隶属关系,因此,这篇公文的 文种改“请示”为“函”较恰当。
《公文写作》课程
• 函
例
• ××大学校长: • 首先让我们以××电子工业学校的名义,向贵校表示衷心的 感谢。感谢你们为我校办学给予的很大帮助。目前我校又面临一 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 事情是这样的:我校开办不久,师资力量很差,决定派×× 位年轻教师到贵校旁听进修一年。我校与贵校有关部门多次商量。 但××位年轻教师进修住宿问题,至今也没有得到解决。提高教 学质量的关键是师资。为提高我校教育质量,恳请贵校设法解决 我校进修教师的住宿问题。贵校府高庭阔、特实人济,且具宽大 为怀、救人之危的美德,以上区区小事,谅贵校不难解决。我们 不知贵校还有什么实际困难,如果这些困难我校能帮助解决的话, 请尽管提出,我校会竭力去办。再说一句,贵校如能解决我校进 修教师的住宿问题,我们以我校领导的名义向贵校领导深深地表 示谢意。万望函复。 • ××电子工业学校 • 一九××年×月×日
• 函
修 改 如 下:
• ××大学办公室: • 我校派12名年轻教师到贵校进修一事,贵校在 ×月×日的复函中表示可以安排。可是我们和贵校 有关部门多次联系,都因这些教师的住宿问题而使 此事未能落实。我校所派出进修的12位教师,都是 准备下学年度开设新课的,不落实它们的进修问题, 我校下学年将有12门课不能开出。因此,恳请贵校 设法解决我校进修教师的住宿问题,条件差一点也 不要紧,所需费用,我校负责支付。 • 给贵校添麻烦了,请谅。望函复。 • • ××电子工业学校 • 一九××年×月×日
《公文写作》课程பைடு நூலகம்
三、运用材料错误
• 材料是撰文者确立和表达主旨的基础,也是 读者理解和把握主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没 有足够的材料,撰文者难于确立和表达明确 的主旨,同样没有足够的材料,读者也难以 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有了明确主 旨后,就要认真地在材料的选择上下功夫, 就要把主旨需要的、确实的、有概括力和代 表性的材料选择出来并写到文章里。
《公文写作》课程
(4)说明文字不合事物特性。
• 公文中使用说明文字说明某一事物特性时, 表达得不准确。 • 如有一份文件说:“大李庄乡实行生产承包的 第一年,粮食总产量比任何一年都高。” • “任何一年”的讲法按理既含过去、也含将来, 实际文件讲的是过去,由于缺乏“过去”两个 字,所以不合所表述的事物特性。
《公文写作》课程
(3)论述语言违反逻辑。
• 公文的论述用语要遵守逻辑规则,违反了即属违反 逻辑。 • 例如在一篇公文中,先提出“对挥霍公款大吃大喝、 屡教不改的,应当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并承 担一定的经济损失”, • 这一论题是正确的,但文中又说:“……对少数检查 态度较好的,可不必再承担经济上的责任”,前后矛 盾,违背了逻辑。
《公文写作》课程
修 改 如 下 :
• • •
•
• 关于请求批准县档案馆设立股的函 县编委: 档案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和及时准确地提供档 案材料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 随着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我县档案馆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艰巨,为了进一 步做好档案工作,更有效地为“四化”建设服务,根 据中委[1985]29号文件精神,和我县档案工作业务分 工的需要,我们拟在档案馆下设三个股:业务指导股、 档案管理股、编研股。 以上请求,恳请批准。 • ××县档案局 • 一九八六年五月八日
《公文写作》课程
4、“以至”与“以致”的运用
• “以至”即到,直到。用于时间、数量、范 围的延伸或扩大。 • “以致”即弄得,由此而造成,用于下半句 的开头,表示结果。
《公文写作》课程
二、词汇使用不当
• ①滥用与领导同志有关的专用词汇。
• 如X领导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这要看用 于哪一级的领导,对中央领导可以用,对其他级别 的领导则不能用,这是上级有明确规定的。 • 同样的道理,地方领导到基层检查工作不能用“视 察”一词,只能和“考察或检查工作”、“检查工 作”、“指导工作”或“调查研究”等,中央领导 同志下基层才可用“视察”。
《公文写作》课程
(2)叙述事实滥用文学语言。
• 公文的叙述用语要十分精确,与所叙述对象的实际 情况保持严格一致,因此,文学艺术用语不可用, 否则,即属滥用文学语言。 • 比如一份反映公路上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的简报, 在谈到事故发生当时情形时写到:“……卡车翻下公 路边的大沟内,如坠万丈深渊……车内鬼哭狼嚎、 滚作一团。” • 这里的“如坠万丈深渊”、“ 鬼哭狼嚎”均属文学用语, 放在公文中显得有失准确。
《公文写作》课程
四、公文结构错误
• 结构又称布局谋篇,是文章内容的排列组合的构造 形式,是写作中有了明确主旨、恰当的材料之后, 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 主旨和材料,即文章的内容只有根据一定的原则, 按一定的要求,用一定的形式体现出来,其意义才 可能让人理解,其作用才能发挥。也就是说要遵循 事物的规律,按照主旨的需要,划分好层次、段落, 确定详写、略写,安排好先说后说,谋划好开头、 结尾、过渡、照应。
• 一是与“增加了”合用时的误用。“增加了”是在原数基础 上,向上增加若干个原数。 • 二是与“增加到”合用时的误用。“增加到”是包括底数, 指增加后的总数。 • 三是把“倍”用在降低、减少上。如有的公文中出现“降低 ×倍”或“减少×倍”的提法,这是不妥的。因为“倍”只 能用于增加,不能用于降低或减少。
《公文写作》课程
③用时髦词汇。
• 时代在前进,知识在更新,公务文稿的常用词汇也需要不断 注入新鲜气息,如WTO、知识经济等都已经走进我们的公文 了,但新词汇也有一个潜移默化、约定俗成的过程,不能过 于“前卫”,否则就会“曲高和寡”,让人不知所云。 • 如把“网络时代”说成“宽带时代”就不适宜,因为除了业 内人士,基层干部没有多少人能懂。还有一些同志喜欢“引 进”港澳台的某些词汇来改造自己的词汇,如改“提高”为 “提升”、“通过”为“透过”、“本次”为“今次”等就 不好了,好象他们的词汇是貌美女郎,自己用惯的词汇是丑 陋的,其实又有多大必要呢?领导讲话稿写得好不好,关键 不在于新词汇多不多,而在于写作功力深不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