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英国著名的“著名的曼彻斯特调查报告”指出:“教育成功的主要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会与学校两方面教育的总和。”

所以,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键环境。家庭氛围、父母教养方式、父母的性格特征、父母的处事方法等无时不在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

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建议家长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理解孩子,调节期望水平

每个孩子都有长处与不足,作为家长要因势利导,使孩子发挥最大的潜能和优势。一方面,不可对孩子期望过高,否则会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导致自己和孩子产生失败感,失去信心,形成家庭不良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不可对孩子期望过低。对孩子期望过低,家长容易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容易使孩子潜力不能真正得到开发,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

要做到期望水平适当。家长可按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应全面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志向、兴趣、能力,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期望。对孩子提出期望时,不应该“人云亦云”,要知道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各行各业都能够铸就辉煌,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在此理念之下,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才能提出适当的期望水平。例如:王云的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和孩子商量后,给孩子提出的期望是:孩子在年级上的名次只要是学生总人数除2就可以了,学生很有信心。学习起来也非常用功。他们没有盲目的要求孩子进入年级前10、前50。结果是孩子学有动力,成绩和各方面都在进步。

其次,尊重和理解孩子,相互沟通。只有通过深层的沟通,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才会知道孩子的能力和兴趣,才能真正做到理解孩子行为和思想。

再次,和孩子共同制定目标,从他们的实际出发,鼓励孩子一个一个实现,对孩子多进行正面强化,减少严厉的惩罚措施。更多的是要减少打击式的、讽刺式的、嘲笑式的言语,要站在孩子本身的知识水平上和能力水平上对孩子进行理解,同样的十个题目,不能因为其他孩子做出来了,自己的孩子没有做出来,就说自己的孩子“笨”。我们要减少孩子之间的横向比较,多进行纵向比较,这样做才能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才会给他更多鼓励性的言语。才能看到自己孩子的希望,才不会灰心丧气,对孩子悲观失望。

最后,多与学校沟通,严密配合,共同提高。教师毕竟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在加上他们的实践经验,可以处理许多的问题。当家长发现学生的问题,自己又不知道要如何解决时,可以将问题提出来去和老师进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要坚信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绝不可轻言放弃。

(2)正确对待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

家长应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对自己好一点。家长也应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识与才能。通过自身的行为,展示自己的才华;通过别人的评价和自我的反思来认识自己,对自已优缺点有正确、恰当的评价。并努力改正自己的一些缺点,“活到老学到老”,不要认为自己是家长就无需改变。

在生活中,客观现实和环境往往不尽如人意,再加上个人片面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常常会引起家长自己的心理波动,如晋级、下岗、遇到特殊事情等。这时,家长要有理智的反应,先接受现实的自我,而后再创造理想的自我,避免心理冲突。(所谓“接受现实的自我”,就是要面对已经出现的困难,分析清楚自己目前的现状,坚信“明天的太阳还会升起”;“再创造理想的自我”,就是要看到自己过去的成绩,要知道自己不是一无是处。在某些方面自己

还是有能力的。要坚信自己终有成功的一天。)绝不能把不良情绪和烦恼带回家,迁怒到孩子和家人身上,甚至把孩子及家人作为出气筒。

同时,情绪不好还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家长培养良好的情绪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家长以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现实,不断充实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在产生不良情绪时要学会宣泄、转移,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保持良好的心境。

(3)扬长避短,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世界上找不到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注意自己性格的长处和短处,发挥自己性格的优势,保持心理气氛和睦、融洽,对孩子性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事实表明,团结、祥和、温馨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阴冷、紧张、恶劣的家庭气氛是孩子的性格、品德正常发展的极大障碍。因此,家长应各自注重扬长避短,着力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气氛。只有在这样良好的家庭气氛中,孩子才会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否则,只会给孩子的性格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直接地说,家长要努力避免家庭成员之间的“战争”。(“家庭成员”是指夫妻之间,老人之间,孩子之间,老人与夫妻之间,老人与孩子之间,夫妻与孩子之间。“战争”是指激烈的争吵,互不理睬的冷战,指桑骂槐、冷嘲热讽暗吵,大打出手的战斗……。)要使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包容,互相尊敬。

(4)保持理智,持之以恒

“理智”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品质,它家长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就要做到遇事要有理智。

表现在能够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控制自己不必要的激情和冲动。这种心理品质对任何人都是重要的,而对富有教育责任的家长来说则尤为重要,因为培养子女的工作是极其复杂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肯定会有让自己“怒发冲冠”的时候,只有自己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冷静下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不散失任一个对子女教育的机会(因为孩子每一次犯错,都是一次极好的教育机会。)在家庭中,往往很多问题容易带感情色彩,自觉不自觉地出现感情用事的现象是很正常的。当孩子犯错误时,有的家长很难控制自己的感情。一旦感情失控,就容易出现言语过激,甚至动手打孩子的现象,这种行为自然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因为盛怒之下的父母很难给孩子分析清楚他到底是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以及要怎么样进行改正。孩子在不明白错在哪里的情况之下,遭到谩骂和体罚,肯定是心不甘,情不愿。自尊心自然会受到伤害。同时,还有可能形成“强权决定一切”的错误观念。当孩子有了成绩时,家长容易过分夸奖,同样是不理智的。有的家长夸奖孩子言过其实,给孩子浑身不自在;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奖励都是进行物质奖励,这是非常不对的。其实,微笑、拥抱、抚摸或亲吻这些简单的动作对孩子都是很好的奖励。要想使自己遇事不出现感情失控,就要善于冷静地分析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妥善处理。

对孩子还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不能只凭三分钟热情。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家长应该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应该把教育内容融会到日常生活之中,不能凭一时的冲动和热情。尤其在面对孩子错误和不足时要有足够的准备,解决孩子的问题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要靠滴水穿石。

参考文献:

《关注老师的心理成长:有效师生关系的心理促进》,刘晓明主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出版。

2013年1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