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与超级海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蝴蝶效应与超级海嘯
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和美属萨摩亚群岛附近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
自古以来,人类始终笼罩在海啸的阴影下。
“你看云霞的海上,何等明媚;风雨的海上,又是何等的阴沉!”
这是冰心在《往事》里,对大海的喜怒无常所发出的感慨。
其实,更令人恐怖的是:我们不知道阴沉的大海何时会暴怒咆哮,也无法预料大海啸乃至超级大海啸能否发生。
从蝴蝶效应说起
1979年12月,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作了一次演讲。
他说,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扰动;这种扰动如果“凑巧”把各种因素都交互叠加在一起,经过气流的多次反复放大,就可能导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由此轰动全球。
“蝴蝶效应”来自混沌或非线性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切混沌系统或日非线性系统的演化,对于初始条件十分敏感。
换句话说,初始值的微小变化或偏差,因各种因素的交互叠加,往往导致大范围长期结果的巨大差异。
这一结果随机性强,不可预测。
事实上,“蝴蝶效应”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决定海啸
发生与否的地壳一海洋一大气系统,正是最典型的非线性系统。
也就是说,海啸乃至超级大海啸能否发生,只能用混沌或非线性理论来求解。
按照这一理论,答案既不可预测,一切又皆有可能。
至于海啸中的极品——超级大海啸会在何时何地发生,抑或多少年才发生,只有上帝才知道。
也许千年万年才会发生,也许须臾之间即至。
海啸与巨浪异曲同工
海啸的术语为“Tsunami。
据说1946年4月,阿拉斯加突发海啸。
一个日本人目睹着巨浪大呼“津波”。
在场的西方人听到后,也跟着其发音叫成了“Tsunami”。
这种叫法此后不胫而走。
在1963年的国际学术会议上,“Tsunami”最终为学术界所公认。
其实自古以来,日本人一直沿用中国的海啸一词。
日语的“津波”本是指“港边大浪”,与海啸并不相干。
1963年之后,日本词典中才顺势把“津波”引伸为“海啸叫并寄生巨浪的现象”。
海啸的大小,可以用东京帝国大学今村明恒教授的方法,按规模分为一1、O、1~4共6级。
4级时,波高在30米以上,被害区域达沿岸500千米以上。
3级时,波高超过10 - 20米,被害区域迭沿岸400千米以上。
2级时,波高超过4~6米。
以下依次渐弱。
但海啸的突发性极强,波高的
测量又非常困难,事发后公布的级别报告不多。
事实上,海啸本就是一种海浪。
至于超级大海啸,人们常在灾难片中见到,不过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现实世界中超级大海啸也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海啸发生时,滔天大浪可迭十几米以上,顷刻就会席卷大片土地乃至一座城市。
我们常说的巨浪也可能高达十几米以上,导致惨重的灾难。
虽然海啸和波浪都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但两者又有着本质区别。
常见波浪源自风。
大洋上强劲的风或风暴构成风场。
风场里的风或风暴持续作用于海面,必然掀起波浪,是为风浪。
这时,风能转换为波浪能。
无论风息与否,波动都要传向远方,是为涌浪。
涌浪传播到海岸,因水变浅,波速减慢波高则急剧增大,最后波峰倒卷,是为拍岸浪。
所以,风浪、涌浪和拍岸浪等常见波浪都是海面浪——只在海面起伏,涉水不深;一般能量不大而且衰减较快;波长则较短。
但海啸则不同,它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抖动”,携带的能量惊人而且几乎不衰减地传播。
其波长很大,可达500~750千米;而且波速很高,可达500~1000千米/小时。
它进入浅水区后,波高突然增大,往往形成几十米高、势不可挡的水墙,颇有泰山压顶之势。
海啸一般是由海底50千米内、6.5级以上的浅层强地震、火山爆发、山崩滑坡、核爆炸等海底因素或地外陨石及天体
的撞击造成。
海啸必须在大洋中形成,才能“抖动”起足够深的水体。
旋即以巨大的能量神不知鬼不觉迅速传播数千千米,然后以迅疾之势,不可阻挡地摧毁一切。
因此,它的“业绩”常常骇人听闻。
海啸之最
翻翻历史,可知地球人对于海啸从来就不陌生,今后再次赴汤蹈海的机会也必定多多。
请看海啸的若干世界之最:关于海啸的最早记载始自国人。
在《汉书·天文志》中,记录了7次“海溢”。
其中因地震导致的“海大溢”有4次。
“海大溢”即海啸。
公元前47年和公元173年,分别发生在莱州湾和黄县海域的两次海啸相当严重。
欧洲有史以来死亡最多的海啸发生在意大利。
1908年12月28日,墨西拿的7.5级地震造成12米高的海啸,死难8.2万人。
开创“人工海啸”先河的是美国人。
1954年夏天,在比基尼岛的核试验激起了60米高的巨浪,引发了15米高的海啸。
1960年5月22日,智利沿海发生群震,最大震级8.4级。
海啸高25米,瓦尔迪维亚半数建筑被夷为平地。
沿岸百余座防波堤倒塌、2000余艘船只被毁,万余人丧生。
该海啸同时以六七百千米的时速横跨太平洋,在日本冲走住宅千
余所,淹没良田两万亩,15万人无家可归。
这是迄今唯一一个“孪生”海啸。
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湾的海啸创造了浪高70米的历史记录。
有史以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由印度洋地震引发。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海底的9.3级地震引发大海啸。
灾难涉及印度洋周边11国,致使29.2万人罹难。
日本“关东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最为惨烈。
1923年9月1日11点58分,相模湾连续发生7.9级双中心地震和7.3、7.2级地震,随之是大海啸。
海啸高12米,时速750千米。
灾难中共死亡、失踪14万余人、伤10万余人,房屋倒塌受损12万余间、烧毁44万余间。
地震时,3000多人在横滨湾海中避难。
不料油库爆炸,10万吨石油漂浮海上。
不幸又爆燃大火,大海瞬间变火海,避难者皆被烧死。
日本列岛会因海啸沉没吗
“关东大地震”前,东京帝国大学地震权威大森房吉教授与其助手、前面提过的今村明恒曾经有过两次激烈辩论。
今村判断东京有地震和海啸的危险,大森则极力否认。
后来地震之时,大森正在悉尼天文台地震室访问。
亲眼见到地震仪的记录笔疯狂摆动,知道东京果真发生了强震和海啸,羞愧万分。
其实今村所依据的,便是日本地震和海啸的史料分析。
世上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发生在日本的就占了48%左右。
可见日本不啻是地震、火山和海啸灾难的“大”国。
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处于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点上。
四大板块随时都在激烈碰撞。
日本的西面是日本海盆,水深在2000米以上;东面则是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沟,水深在8000米以上。
弧形的日本列岛平均只有70千米宽。
恰巧日本海盆又在不断地扩张,把日本列岛往太平洋里压。
太平洋板块又在不断地向东北方向后退,速度为10厘米/年。
于是,日本列岛坍塌的风险必然存在。
那么,如果这个地震、火山和海啸灾难大国凑巧再次发生超级大海啸,加之“蝴蝶效应”,那么窄窄的日本列岛,会不会一头栽到马里亚纳海沟里去?或者说,日本列岛会沉没吗?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布鲁斯-阿尔伯茨的回答是肯定的。
世事难料,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