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县基本经济情况
泸县产业方向发展趋势如何
泸县产业方向发展趋势如何泸县位于巴山蜀水之间,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得天独厚。
近年来,泸县的产业方向发展趋势逐渐明确,积极推进现代化农业、旅游与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对泸县的产业发展进行详细探讨。
第一部分: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是泸县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泸县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基础,具备发展高效农业的优势。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农业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首先,在种植业方面,泸县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如瓜果蔬菜、中药材等。
借助“泸县农产品品牌”打造和营销,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同时,结合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节水灌溉、有机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其次,在养殖业方面,泸县可以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
畜牧业可以发展肉牛、肉羊、禽类养殖等,通过加强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养殖效益。
水产养殖业可以发展鱼、虾、蟹等水产品养殖,通过提高养殖技术和加工水平,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最后,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泸县可以发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产业。
通过农产品的初加工,可以提高附加值,延长产品的保鲜期,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精深加工方面,可以利用农产品原料开发高附加值的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二部分:旅游与服务业泸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泸县位于川东南旅游黄金带,周边景点众多,如庐山、屈原故里等,形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首先,在旅游基础设施方面,泸县应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
建设高水平的酒店、度假村、景区接待中心等,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同时,要注重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增加旅游项目的可玩性和互动性。
其次,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泸县应加强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
开发主题旅游线路,如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泸州简介介绍
06
泸州城市发展与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
泸州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等 多种交通方式。
公共设施
泸州建设了多个公共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以满 足市民的文化和体育需求。
市政设施
泸州市政府重视市政设施建设,包括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的 基础设施,保障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经济增长速度
近年来,泸州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
主要产业
01
02
03
制造业
泸州拥有较为完善的制造 业体系,涵盖机械、化工 、食品等多个领域。
服务业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泸 州服务业逐渐壮大,包括 物流、金融、旅游等。
农业
泸州农业资源丰富,以粮 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 为主。
经济发展战略与规划
城市规划与设计
规划理念
泸州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注重生态 、人文和经济发展的融合,致力 于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
空间布局
泸州的城市空间布局合理,注重 功能分区和景观设计,实现城市 的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建筑设计
泸州的建筑设计风格多样,既有 传统的建筑风格,也有现代的建 筑风格,展现出城市的独特魅力 。
泸州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多雾, 春秋两季气候宜人,是旅游和居住的 好地方。
02
泸州历史人文
历史沿革
01
泸州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川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02
泸州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
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通枢纽。
泸州曾是古代巴蜀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古
03
代“蜀南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
泸州市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泸州市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泸州市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泸州市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的第二大城市。
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商业中心,泸州市的产业结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泸州市的历史背景、产业特点、产业结构的演变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泸州市的历史背景和产业特点泸州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素有“川东门户”之称。
早在唐代,泸州就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素有“小川倾城泸水绿”的美誉。
随着时间的推移,泸州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
泸州市的主要产业包括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
其中,泸州石化是泸州市的支柱产业,以炼油、化肥、合成树脂等为主导。
泸州市还是四川省的著名白酒产地,以泸州老窖闻名于世。
此外,泸州市还拥有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主要涵盖电子元器件、电子设备制造和软件开发等。
二、泸州市产业结构的演变1.工业化时期的起步阶段(1949-1978年)新中国成立初期,泸州市的经济处于初级阶段,农业占据主导地位。
工业方面主要以少数国营企业为主,以泸州制酒厂、泸州石化等为代表。
此时期的泸州市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是以初级加工业为主。
2.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1978-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泸州市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泸州市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石油化工产业在泸州市迅速崛起,泸州石化成为泸州市的龙头企业;其次,泸州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开始兴起,成为泸州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此外,泸州市的装备制造业也开始崭露头角。
3.新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以后,泸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更加明显。
首先,泸州市的石油化工产业迅速崛起,泸州石化连续多年位居中国石化行业前列,成为泸州市的支柱产业。
其次,泸州市加大了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此外,泸州市还加大了对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力度,通过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提高泸州市的装备制造业水平。
泸州市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最新整理)
根据泸州市十二五规划,在十二五末,四大支柱产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200亿元,这就需要泸州市在财政、土地、社会保障上向四大产业倾斜,转变发展模式,保障四大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尽快完成重大结构性基础设施建设。
泸州市现阶段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不完善的对外交通,导致出现泸州经济被边缘化的危机。
如何依托泸州港,以水道、公路、铁路、航空四大通道为重点,完善交通网络,是泸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泸州港的升级、泸渝高速公路、川黔高速公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泸州段等3条高速公路的建设、泸州进港铁路专用线、叙(永)大(村)铁路和隆(昌)黄(桶)铁路叙(永)织(金)段的完善、泸州航空港的扩容是关系泸州川南经济地位的重大交通规划。
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命脉,特别是全国普遍缺电的情况下,古蔺煤矸石电厂、叙永煤矸石电厂和泸州电厂二期工程的建设以及相应电网的组建是接下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应该抓紧利用地方资源优势促进重要能源项目的建设。
(三)放开新兴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新兴产业现阶段,受制于财力和劳动力素质,泸州市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和效益都不具有优势,几乎没有特别明显有潜力的新兴产业。
并且因为紧邻产业吸铁石重庆,其新兴产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这样的情况下,强行发展新兴产业显然是不明智的,可以采取先放后收的政策,以市场为主体,在税收和土地政策上适当的放开对新兴产业的束缚,让新兴产业自由发展。
在未来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政府再合适的时机介入,配合市场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从中选取新的支柱产业。
在泸州十二五规划中,泸州市提出了成套工程施工机械、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对这些产业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内坚决实行放开的政策,等待其成熟之后再介入。
(四)保障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公平与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特别是我国稳定压倒一切的国家战略影响之下,地方社会结构的稳定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四川省2018年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及排序统计(二十六)
《内江统计年鉴2019》
工业化率(%) 实绩
46.5 45.9 55.4 40.1 29.9 31.6 49.9 48.2 33.7 42.9 48.7 48.7 50.0 41.5 35.4 32.1 16.2 15.4 30.2 17.8 25.0 32.4 45.2 39.8 46.7 48.1 32.1 29.0 26.4 37.7 26.1
8.0
24284
144
7.1
25012
139
7.9
50648
55
8.0
26062
134
9.2
摘编自《内江统计年鉴2019》
.区)主要经济指标及排序统计(二十六)
城镇化率(%)
排序
实绩
75
75.8
140
69.8
70
78.5
149
41.8
153
41.1
124
34.9
55
32.4
94
70.2
27
40.9
排序
44 45 18 62 108 99 30 34 89 54 31 31 27 58 85 96 151 153 107 147 129 94 46 64 42 37 96 115 125 74 127
31
8.1
92313
13
7.1
51511
50
8.3
37382
86
8.4
25528
136
8.3
24990
140
7.7
36545
91
7.6
24975
141
8.0
27808
125
10.3
四川各县市最新经济排名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四川各县市最新经济排名01金牛区 Jinniu 267508102锦江区 Jinjiang 235237203青羊区 Qingyang 217701304武侯区 Wuhou 215456705双流县 Shuangliu 195518306成华区 Chenghua 189219007涪城区 Fucheng 1730865 (绵阳)08翠屏区 Cuiping 1625389 (宜宾)09东区 Dongqu 1336714 (攀枝花)10新都区 Xindu 128880511旌阳区 Jinyang 111247412绵竹市 Mianzhu 100095113江油市 Jiangyou 99253114龙泉驿区 Longquanyi 98219815什邡市 Shifang 91746616西昌市 Xichang 85896117郫县 Pixian 85538318都江堰市 Dujiangyan 83844519青白江区 Qingbaijiang 83839020江阳区 Jiangyang 82698421温江区 Wenjiang 81710822仁寿县 Renshou 81492523自流井区 Ziliujing 81303124广汉市 Guanghan 79111525简阳市 Jianyang 77785726雁江区 Yanjiang 775205 (资阳)27彭州市 Pengzhou 77315428射洪县 Shehong 76286329东坡区 Dongpo 75580730中江县 Zhongjiang 75084631广安区 Guanganqu 704726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泸县基本概况
基本概况泸县,史称江阳,建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1913年改名为泸县,1949年设川南行署,1950年建泸州市实行市县分治,自此泸县无县城,县级机关寄住泸州市小市。
1960年隶属宜宾专区,1983年隶属泸州市,1996年区划调整后定福集镇为新县城。
“川南鱼米之乡”泸县,面积1532平方公里,系泸州旅游北大门;与恐龙之乡、重庆动物园、福宝国家森林公园一衣带水。
泸县,吸龙之灵气,吐龙之英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堪与赵州桥和芦沟桥媲美;有“东方活龙”之称的中国泸州雨坛彩龙数度进京献艺,获多项大奖,饮誉海内外;有“川南第一大道”之誉的新县城--龙城,以其碧水、蓝天、花园城的典雅、靓丽、浪漫、抒情和中西合璧,倾倒中外游客;有“川南第一湖”美称的玉龙湖,劲舞旅游大县之彩练。
泸县,步蟾之神韵,育蟾之精灵;有“川南明珠”芳名的玉蟾山,以其天造地设的生态自然和鬼斧神工的人文内涵,抚一城,望一塔,环三水,连诸桥;醉倒华夏政坛军界代代宿帅,神州墨客骚人批批鸿儒……泸县,交通四通八达,经高速公路直上成渝、隆纳线;旅游区宾馆、饭店、旅游产品一应俱全,旅行社,旅游车,接待体系完善。
龙神蟾韵,山水桥城;大县、新城、热土--泸县拥抱你!自然地理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长江和沱江汇合处,界于东经105°10′50″至105°45′30″,北纬28°54′40″至29°20′00″之间。
泸县境内地势由东北向西南缓倾,绝大部分属丘陵地带,海拔高度218米至757.5米。
沿河台阶、浅丘宽谷、中丘窄谷、低山深谷类型地貌各占5.5%、60.5%、27%、7%。
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次为三叠系,沿河谷零星分布第四系松散积层。
泸县属长江水系,长江、沱江从泸县南边经过,过境长度分别为12.3公里和24.2公里。
境内溪河密布,水域广阔,水利资源丰富。
濑溪河及其支流九曲河、马溪河纵贯泸县西部,过境长度83公里。
泸县工业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泸县工业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今年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7亿元,增长45.6%,规模以上工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55 %,超过了一、三产业,成为了县域经济的主体。
今年,泸县响亮提出,要致力打造一个园区,发展三大产业,做大工业总量,优化工业质量。
以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为突破口,泸县对引进项目实行“并联式”审批和全过程跟踪服务,对园区内企业实行收费目录管理制度。
加快了泸州神仙桥港的建设督促力度,引进了一批具有产业带动功能性强的大项目到城西工业园,加大对城南工业园区技改投入,规范了城北工业园区管理,并集中抓好酒业、纺织、机械三大产业。
坚持把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工业目标考核,除将工业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核外,还对各镇工业发展、酒业发展进行单项考核,促进全县全民推进工业发展。
同时,泸县抓住扩权强县试点机遇,认真规划、上报项目,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和帮助,新建企业28户,计划投资2.15亿元,已完成0.75亿元,工业技改企业61户,计划投资7.5亿元,已完成1.9亿元。
抓住我县属川南经济区的重点开发区的机遇,重点狠抓产业集群、产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大企业培育、品牌创建等,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 1.94 亿元,比去年同期203万元增长近10倍。
泸州神仙桥港目前正积极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有望今年完成开发区的申报和规划,并启动项目,泸县人即将拥有自己的“出海口”。
目前,泸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已具规模,入驻工业企业80户,完成产值15亿元,园区工业产值已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今年1-3月,工业发展速度、经济总量、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均取得新突破:酒业、纺织、机械三大产业完成产值12亿元,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6%,总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增速列全省27个试点县第一位,列泸州市四县三区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0户;实现产销率98.11%,同比提高2.1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230万元,同比增长1.62倍。
泸 县 基 本
泸县基本情况泸县,始建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
地处川南,与重庆市和自贡市接壤。
北邻隆昌、荣昌,东毗合江、永川,西临富顺,南接龙马潭区。
泸县福集镇是县城所在地,紧靠219省道、濑溪河与九曲河两河交汇。
全县幅员面积1532平方公里,辖19个镇,人口104.49万人;是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技工作先进县、建筑劳务输出基地县、商品粮基地县、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四川省小康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双拥模范县、文化先进县、敬老模范县、劳务开发基地县;是全省20个百万人口大县之一,中国西部百强县之一,是全省首批27个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
境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龙脑桥,堪与赵州桥、卢沟桥媲美;省级风景名胜区玉蟾山和玉龙湖,被誉为“川南明珠”和“川南第一湖”;有“东方活龙”之称的中国泸州雨坛彩龙数度进京献艺,获多项大奖,饮誉海内外。
2006年生产总值过60亿元大关,达到6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5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4亿元,增长12.3%。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泸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
2006年全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达56.1%。
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32元。
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高考蝉联泸州市十七连冠,县城所在地的泸县二中系国家级示范高中;县人民医院系国家级二等甲级医院;县城系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城。
泸县属于中亚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较为明显。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湿度大,冬季寒冷少雨、干旱且多寒潮;春季温暖、风高物燥多干旱;夏季炎热、雨水集中、夏旱突出,春旱连夏伏旱连秋旱等常有发生;秋季多雨、湿度大,常发生秋绵雨。
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雨季自5月开始至10月下旬,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2%左右,而12月到次年3月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7%左右。
三季度泸州工业小幅回落,保持全省平均水平
三季度泸州工业小幅回落,保持全省平均水平--前三季度泸州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市场低迷,全市酒类制造业和煤炭行业两大支柱行业受政策大环境影响,发展前景尚不明朗,泸州经济面临着严峻考验。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8.4亿元,同比增长11.0%,与全省增速持平,较1-8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
一、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一)工业增速小幅回落,与全省平均增速持平1-9月,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增加值338.4亿元,同比增长11.0%,较1-8月回落了0.1个百分点,与全省增速持平,工业经济整体运行平稳。
(二)四大产业增速低于全市平均增速前三季度,全市29个行业大类中,仅12个行业增幅高于全市平均。
四大产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84.0亿元,增长10.7%,拉动全市增长9.0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2.1%。
其中,酒的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22.5亿元,同比增长11.9%;化工行业实现增加值24.9亿元,同比增长8.0%;机械行业实现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12.2%;能源行业实现增加值23.3亿元,同比下降3.7%。
(三)大中型企业增速放缓,轻重工业差距加大前三季度,大中型企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207.0亿元,同比增长10.4%,低于全市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长6.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7.4 %,全市轻工业增长12.6%,重工业增长6.3%,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6.3个百分点,两者发展差距加大。
(四)各种经济类型平稳增长全市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中,股份合作企业增速最高,达到24.5%,但因量小,对全市工业拉动作用甚微。
集体企业、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11.9%、11.8%、11.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速相对较低,只有8.6%,低于全市2.4个百分点;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速最低,仅增长8.4%,低于全市2.6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突出问题(一)主要支柱行业形势不容乐观1、白酒行业形势仍不明朗,部分酒企上报数据得不到认可自去年年底以来,受政策、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白酒制造业销售受阻,效益急剧下滑,行业整体进入低潮期,我市白酒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
四川省2018年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及排序统计(三十八)
184.76
104.26
101
33.25
204.09
45
175.70
161.32
67
99.56
179.20
57
94.26
511.18
4
472.65
174.79
60
104.15
114.62
95
76.54
105.62
100
177.44
64.38
117
65.57
70.80
116
47.75
40.67
140
20.33
426.44
73
152.80
32
320.61
37
294.50
47
251.69
88
118.19
94
101.12
6
522.46
26
344.65
102
80.92
25
351.62
60
208.18
62
196.02
2
898.44
97
96.51
74
151.16
28
339.45
77
146.51
95
100.78
104
42.90
137
17.45
191.11
50
167.60
254.50
31
165.53
42.11
138
24.47
46.97
133
20.40
77.62
115
46.82
44.09
135
21.80
80.74
112
四川183个区市县哪里最有钱?看看你的家乡排第几邛崃居然排在
四川183个区市县哪里最有钱?看看你的家乡排第几,邛崃居然排在......2015年四川完成GDP30103.1亿元,跃居全国第六。
四川各区市县的经济表现也不错,龙泉驿区GDP在四川182个区市县中第一个突破1000亿元(不含成都高新区),下面是四川前十的县域经济体。
邛崃区排54名。
1.龙泉驿区【1002.10亿元】过去,靠龙泉水果打天下的龙泉驿区,近十年来抓住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位列全省前列,今年更是随着汽车产量突破百万辆,成为全省第一个破千亿的县域经济体。
2.金牛区【875.40亿元】坐拥荷花池,五块石等物流中心的金牛区曾经连续19年位列成都gdp第一名,随着成都北改的进行,金牛区又开始了经济发展的第二春。
3.双流区【871.53亿元】成都的空港城,没改区之前一直都是“西部第一县”。
双流经济的起飞,得益于双流机场,也得益于成都的向南发展的战略。
双流已渐渐成为成都的副中心。
4.青羊区【868.10亿元】青羊区,政治地位高,是西部地区和四川省党政军机关的集中地,中共四川省委机关、西部战区机关和四川省政协机关的驻地均位于辖区内。
得益于良好的区位优势,文化旅游产业十分发达。
5.武侯区【795.20】国务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区”、“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区”,是“中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特色示范区”、“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教育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十分发达。
6.锦江区【768.20】成都的商业中心,有红星路-大慈寺与春熙路-盐市口两大商圈,是成都市规模最大、零售业态最齐全、高端品牌最丰富、商业服务功能最完善的现代化商业区。
7.成华区【693.20亿元】改革开放以后,成华区因为有大量的国企包袱,经济在成都市五城区中一直垫底,不过随着北改的进行,以及东郊大量老厂的迁出,成华区经济开始逆市上扬。
8.涪城区【619.79亿元】十强经济体中第一个非成都的行政区,区内有中国西部科技城,因此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牢牢锁住了绵阳第一区的地位。
泸州市年产值标准
泸州市年产值标准一、泸州市年产值的发展现状泸州市地处川东北经济区,长期以来因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泸州市逐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和引导,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全市年产值持续增长。
根据泸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泸州市的年产值达到了4165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8.2%。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260亿元、1880亿元和2025亿元,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泸州市年产值总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泸州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提高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
其次,泸州市积极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了产业的附加值,从而拉动了年产值的增长。
再次,泸州市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改善了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增加了农业年产值。
综上所述,泸州市年产值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市政府的积极促进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二、泸州市年产值的发展趋势泸州市年产值的增长态势保持了连续的稳定增长,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增长趋势,并且有可能加速增长。
首先,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优化和落实,泸州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方面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提升了泸州市的经济竞争力。
其次,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泸州市将受益于政策的倾斜,有望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流入,推动经济全面发展。
再次,泸州市在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助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泸州市年产值的发展趋势将持续向好,并且有望实现更高速度的增长。
三、泸州市年产值的发展挑战尽管泸州市年产值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挑战。
首先,泸州市的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部分传统产业仍占据较大比重,增速有所放缓,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减弱。
其次,泸州市的人口结构还不够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人口过多,农村缺乏劳动力,这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泸县工业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泸县工业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今年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7亿元,增长45.6%,规模以上工业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55 %,超过了一、三产业,成为了县域经济的主体。
今年,泸县响亮提出,要致力打造一个园区,发展三大产业,做大工业总量,优化工业质量。
以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为突破口,泸县对引进项目实行“并联式”审批和全过程跟踪服务,对园区内企业实行收费目录管理制度。
加快了泸州神仙桥港的建设督促力度,引进了一批具有产业带动功能性强的大项目到城西工业园,加大对城南工业园区技改投入,规范了城北工业园区管理,并集中抓好酒业、纺织、机械三大产业。
坚持把工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工业目标考核,除将工业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核外,还对各镇工业发展、酒业发展进行单项考核,促进全县全民推进工业发展。
同时,泸县抓住扩权强县试点机遇,认真规划、上报项目,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和帮助,新建企业28户,计划投资2.15亿元,已完成0.75亿元,工业技改企业61户,计划投资7.5亿元,已完成1.9亿元。
抓住我县属川南经济区的重点开发区的机遇,重点狠抓产业集群、产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大企业培育、品牌创建等,规模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 1.94 亿元,比去年同期203万元增长近10倍。
泸州神仙桥港目前正积极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有望今年完成开发区的申报和规划,并启动项目,泸县人即将拥有自己的“出海口”。
目前,泸县中小企业创业园已具规模,入驻工业企业80户,完成产值15亿元,园区工业产值已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今年1-3月,工业发展速度、经济总量、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均取得新突破:酒业、纺织、机械三大产业完成产值12亿元,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6%,总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增速列全省27个试点县第一位,列泸州市四县三区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0户;实现产销率98.11%,同比提高2.1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230万元,同比增长1.62倍。
泸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区域经济与发展
DECISION—MAKING&CONSULTANCY
2008 年的 20.8:48.6:30.6 调整为 2018 年的 11.2:52.1:36.7,第一产业降低 9.6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 三产业分别增加 3.5 和 6.1 个百分点。各县(区)“二三一”产业发展格局特征明显,传统工业向现代服务业 转型升级趋势增强,其中,合江县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增幅最大,达 10.1 个百分点。
渊总第 52 期冤20渊总19第年5第2四期期冤2019 年区第四域期经 济 与 发 展
泸州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音 杨陈静
摘要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 基础支撑作用。泸州县域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多数县仍属“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经济弱 县、财政穷县”。为夯实全市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基础,打造“两中心、一高地、一门户、 一枢纽”,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建议进一步加快解放思想,科学实施规划编制;加强分类指导, 构建竞相发展格局;厚植比较优势,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强化要素保障,做强县域非公经济;促 进城乡统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差异 考核评价。
一尧泸州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泸州下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
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三区四县。近年来,泸州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践 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发展总基调,主动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应对各种风 险和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 民生、防风险等各项重点任务,全市县域经济发 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 展[3]。
泸州2021经济工作总结
泸州2021经济工作总结2021年,泸州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下面就对泸州2021年经济工作进行总结。
一、经济增长稳步提升。
2021年,泸州市GDP总量持续增长,经济增速稳步提升。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泸州市成功实现了经济增速的正向增长,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泸州市在2021年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壮大,为泸州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城乡经济全面融合。
泸州市在2021年积极推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
农村经济得到了有效激发,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外贸合作不断拓展。
泸州市在2021年加大了对外贸易合作力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举办贸易洽谈会等方式,泸州市成功拓展了外贸合作渠道,为本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机遇。
五、民生保障工作取得新成绩。
泸州市在2021年加大了民生保障工作力度,不断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市人民营造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总的来看,泸州市在2021年的经济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泸州市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突破。
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泸州市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泸州2021经济工作总结
泸州2021经济工作总结2021年,泸州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密团结,攻坚克难,全力推动经济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在这一年里,泸州市经济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泸州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全国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泸州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泸州市坚持稳住经济基本盘,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泸州市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泸州市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泸州市企业的竞争力和核心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再次,泸州市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泸州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拓展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提升开放水平。
通过扩大开放,泸州市加强了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最后,泸州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善民生。
在经济工作中,泸州市注重改善民生,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改善民生,泸州市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归属感,为全市经济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基础和动力支持。
综上所述,泸州市2021年经济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泸州市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县概况
一、基本情况
泸县地处川南,位于泸州北部,古称江阳,始建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中国龙文化之乡”,拥有龙桥、龙舞、宋代石刻“三大国宝”。
全县幅员面积1532平方公里,辖19个镇、251个行政村,人口109万,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科技进步先进县、法治示范县、平安建设先进县,西部经济百强县,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列西部百强县第80位。
二、主要指标
(一)生产总值: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1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5.6亿元,第二出产业99.1亿元,第三产业36.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0.8:58.0:21.2。
(二)财政总收入:201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6.2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1.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亿元,其中税收性收入4.5亿元。
在税收收入11.2亿元中,第二产业贡献4.7亿元,第三产业贡献3.5亿元。
(三)其他主要指标:2011年,全社会会固定资产投资
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21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36万元
(四)主要产业
1、工业经济
酒业:酒类产业是泸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有生产性酒类企业134户,生产性窖池1万余口;注册商标136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件,四川省著名商标5件,四川省名牌产品7件,泸州市知名商标6件;规模以上酒类企业35户,其中泸州市酒业“小巨人企业”7户。
2011年,全县酒类产业实现产量44万千升;销售收入100亿元。
煤炭业:现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企业26户,销售收入36亿元。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户,销售收入10.2亿元。
医药制造: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户,销售收入7.5亿元。
2、农村经济
以水稻为主的种植业,产值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3%。
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为3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7%。
3、服务业
服务业主要以传统的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行业。
三、金融情况
全县有县政府金融办、县人民银行、县银监办等监管部门3个;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元通村镇银行、交通银行(正在筹建)等金融机构9户,服务网点138个,从业人员900余人;正浩小贷、立行小贷、泸发小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钜洋融资担保、银丰融资担保、国元投资服务部、丰硕典当等金融组织7户;保险公司或营销服务部16户。
2011年,存款余额142.4亿元;剔除农业发展银行、工商银行消化政策性挂账2亿元,贷款余额52.4亿元,其中金融机构贷款余额50.1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保费收入3.5亿元。
2012年9月末,存款余额166亿元,贷款余额55.2亿元,存贷比为33.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规模小,资产少,融资途径和手段少。
2、中小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财务制度不健全,抵押物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