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能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刘禹锡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

2. 诗歌内容:详细解读《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每一句诗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3. 诗歌赏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如对仗、押韵、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自读、齐读诗歌,教师指导朗读技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朗读。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意境。

4. 赏析: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如对仗、押韵、意象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交流: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总结。

6. 背诵:学生背诵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诗歌内容:逐句解读诗意,展示诗歌结构。

3. 艺术特点:对仗、押韵、意象等。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2. 摘抄诗歌中的优美词句,进行积累。

3.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古诗三首 (部编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古诗三首 (部编版)

4古诗三首本课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和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这三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诗人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

《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表明诗人对枫林的喜爱。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诗人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句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4 古诗三首》,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课题:《4 古诗三首》2. 课型:新授课3. 课时:2课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古诗,让我们一起感受古诗的魅力吧!b. 出示课题:《4 古诗三首》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读音和停顿。

b. 学生互相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3. 合作交流a.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b. 教师点评,总结诗句的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 朗读与背诵a. 学生齐读三首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b. 学生自由背诵三首古诗。

5. 拓展延伸a. 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b. 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古诗资料,互相交流。

6. 课堂小结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谈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4 古诗三首》2. 诗句及作者3. 诗句意思4. 作者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三首古诗,默写诗句。

2. 拓展作业:收集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2. 学生反思:自己是否掌握了诗句的意思,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是否对古诗产生兴趣。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2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2课时)(教案)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朗读感悟等方式,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4. 教学时间:2课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引导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古诗资料(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导入新课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感知诗意(2)学生圈画出不懂的词语,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情况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2)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4.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3)学生自由朗读,尝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5. 赏析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从词语、句子、意象等方面赏析古诗(2)学生分享自己的赏析心得,互相交流(3)教师总结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6.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古诗的主题(2)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布置作业,鼓励学生课下继续学习古诗,积累文学素养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作者及朝代3. 古诗主题及意境4. 赏析要点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并背诵《古诗三首》,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

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

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著有《樊川文集》。

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努力把文章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4 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山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中的字词,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山行》,学生能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通过描绘诗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培养对古诗的热爱之情;通过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内容《山行》是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山行过程中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中的字词,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

2. 教学难点:《山行》中的一些字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生僻,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同时,如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山行》的朗读音频和展示诗中的画面。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教师播放《山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读,并指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

3. 理解: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山行》,解释生僻的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思。

4. 描绘: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画面,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描述,也可以让学生用彩笔进行绘画。

5. 背诵:教师指导学生背诵《山行》,并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山行》的美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山行》2. 作者:杜牧3. 诗的内容:教师将诗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配以相应的画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

2.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山行》中的画面。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三首》,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介绍《古诗三首》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2. 古诗解析:逐句解析《古诗三首》的诗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3. 古诗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三首》。

4. 古诗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古诗中的情感,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三首》,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以及如何运用古诗中的意境进行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古诗背景介绍:介绍《古诗三首》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

3. 古诗解析:逐句解析《古诗三首》的诗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内涵。

4. 古诗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三首》。

5. 古诗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验古诗中的情感,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观点。

7.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2. 重点内容:古诗的诗意、情感、朗读与背诵方法。

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学生课后自行朗读和背诵《古诗三首》。

2. 古诗解析: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解析和情感体验。

3. 创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古诗中的意境进行创作,如绘画、写作等。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案(公开课详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

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

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

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

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

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

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

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课件:岳麓山)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

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

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

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根据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介绍作者。

1.出示课件,介绍《山行》的创作故事。

(板书课题)2.课件出示岳麓山图片。

“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是哪座山?——湖南长沙的岳麓山。

3.杜牧简介。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诗文中多指陈讽喻时政之作。

有《樊川文集》。

代表作品有《清明》《阿房宫赋》等。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配乐范读。

要求:听准字音。

2.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准节奏,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教师正音:径.(jìng√jìn) 霜.(shuāng√shāng)3.说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为什么是“寒山”?“生”“坐”“于”各是什么意思?)4.结合画面,学生讨论交流疑难字词,教师释疑。

课件出示: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于:比。

三、再读古诗,品味诗意。

1.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生自由发言)2.学生先独立探究,然后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3)前两句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你认为第三句诗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出示秋天的枫树林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边欣赏枫树林边想象,此时我们与诗人一起来到了枫树林,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板书:枫林)(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你觉得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诗人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诗人仅仅是赞美枫叶的颜色红吗?你认为诗人赞美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呢?(点拨:注意“霜叶”的“霜”。

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山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感知古诗的韵律美,培养朗读能力。

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意,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行时所见的景色,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句子,感悟古诗的意境,培养朗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山林秋色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中的景色,引出《山行》这首诗的主题。

2. 朗读诗文:教师示范朗读《山行》,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气、语调,初步感知诗意。

3. 理解诗意: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读诗句,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进一步理解诗意。

4. 感悟意境: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诗中的画面,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5. 朗读与背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

6. 总结全诗: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全诗,总结诗中的景色、情感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山行》。

2. 将《山行》改编成一个小故事,写在日记本上。

3. 画一画《山行》中的景色,用彩笔描绘出诗中的意境。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板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首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4.育人目标: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3首古诗。

教学难点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并能默写《山行》。

教学策略教授法、朗诵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3.通过注释或者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径、斜”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教学难点通过注释或者图片理解古诗的意思,并感受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古诗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单元导读,“方法”引航1.对比第一单元,接受新变化。

课件出示第二单元篇章页。

2. 明确单元任务,揭示课题。

3. 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4.画出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交流:你认为“多种方法”是什么?设计意图:从三年级开始,教材每个单元都编排了篇章页。

关注、回顾篇章页的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有助于学生明确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教学环节二、精讲研读,认识方法1.猜一猜这3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让我们到诗中去找找答案。

3.读懂诗题。

4.读好诗文。

5.理解诗意。

(1)师:读诗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物?(2)出示一幅秋山幽径图,如果你行走在其中有何感受?6. 指名读,齐读。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三首(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三首(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理解诗句含义,感知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第2课时。

2. 课型:新授课。

3. 教学内容:学习《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含义,感知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2.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古诗的方法和心得。

(2)板书课题,揭示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三首古诗,注意读音、停顿、语气。

(2)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主学习的心得和感悟。

(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创作特点进行讲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品味古诗的韵味和意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

2. 结合诗句,描绘一幅诗意图。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山行》,使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山行》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山行》,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欣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山行》2. 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词语解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山行》。

2. 用自己的话描述《山行》中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搜集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三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三首(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学生能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表达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的学习,包括诗意理解、朗读指导、生字学习、诗句造句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音乐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指导: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把握古诗的节奏、韵律和语气,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3. 诗意理解: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生字学习:通过板书、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七、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

2. 用字词造句,每个字词至少造一个句子。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4,古诗三首》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4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第1课时:学习《山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的音、形、义。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4.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 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4课 古诗三首 教案

4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山行》。

(教学重点)3.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斜、霜”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背诵《山行》,默写《山行》。

3.通过借助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山行》的情感。

教具准备小学课件资源教学过程Ⅰ图片激趣,谈话导入1.欣赏四季图片,感受每个季节的景色特点。

师:你们喜欢哪个季节?说说它的特点。

预设1:春天,万物复苏,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预设2:夏天,有各种香甜的瓜果。

预设3:冬天,白雪皑皑,大地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2.谈话导入:古代有很多诗人也喜欢四季景色,他们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组这样的古诗。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出示古诗)请大家自由读古诗,思考这三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秋季)【设计意图】通过自由读三首古诗,思考古诗描写的季节,让学生对三首古诗有初步了解,使学习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3.现在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

(板书:山行)Ⅱ学习《山行》,感悟喜爱与赞美1.读懂诗题,了解诗人。

(1)齐读诗题。

(读准后鼻音“行”)根据字义,并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诗题。

学生由字到词,说说诗题的意思,“山行”是指在山中行走。

师: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2)你了解诗人杜牧吗?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杜牧的助读资料。

2.读通诗文,感受韵律。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交流易读错的字音,“斜”读xié;“径”是后鼻音,读jìng,注意与“经”区分开;另外要注意“生”和“枫”的读音。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古诗三首》,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并欣赏古典诗词的美,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 古诗《山行》- 古诗《枫桥夜泊》- 古诗《夜书所见》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并描述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 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句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案、PPT- 彩色图片或插图- 录音机、音箱- 黑板、粉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的朗诵录音,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 朗读与背诵:学生分组朗读古诗,并进行背诵比赛。

4. 意象解析:通过PPT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

板书设计- 课题:《古诗三首》- 1. 《山行》- 2. 《枫桥夜泊》- 3. 《夜书所见》- - 作者- - 背景- - 意象- - 情感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背诵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2. 小组作业:学生分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研究,制作PPT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能够流畅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并描述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讲解意象和情感时,可以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4《古诗三首》(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4《古诗三首》(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古诗三首》(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表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2. 课型:讲读课3. 课时:2课时4. 教学内容: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三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三首古诗,注意字音、停顿、语气,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

3. 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掌握生字的读音、写法、意义。

4. 理解诗意:通过讲解、讨论、想象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5. 背诵古诗:学生分组背诵古诗,互相纠正,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古诗,了解古诗的作者、背景、风格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2. 课型:讲读课3. 课时:2课时4. 教学内容: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5.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三首古诗,家长签字。

(2019新教材)统编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及练习及答案备课素材)【名

(2019新教材)统编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及练习及答案备课素材)【名

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

第4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
措施:
1.理解诗意: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朗读: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逐句理解诗文的意思,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
目标
1.通过预习、查工具书、写字软件等方式,认识“径、斜”等10个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字。
(1)师:读诗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秋天的景物,请大家拿起笔来圈一圈。
(2)交流圈画的词语,结合词语理解诗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荷尽
①出示两幅图片,一幅为“夏季荷花盛开”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夏季荷花,体会荷花的生机勃勃;一幅为“深秋荷叶衰败干枯”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秋之萧瑟。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吻合诗意,并说说理由。
难点:通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3首古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地读一读,猜猜这3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秋。
3.师追问留疑: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让我们到诗中去找找答案。先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赠刘景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第二课时赠刘景文【课时目标】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5.齐读。

6.指导背诵。

(二)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三)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30:)赠刘盖菊残君橙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皿”是“盖”。

减一减:“群—羊=君”。

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枝。

..犹有傲霜...,菊残..已无擎雨盖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1.(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菊残:菊花凋谢。

(4)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5)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板书设计】赠刘景文荷花荷叶图菊花图橙黄橘绿图【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这样的词语。

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

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

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不足之处: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

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第三课时《夜书所见》【教学目标】1.认识“挑”1个生字,会写“送、挑”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

..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一灯明。

...,夜深篱落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1.(1)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4)篱落:篱笆。

2.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板书设计】夜书所见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进行感悟。

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方法、步骤。

课堂上,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学这首古诗。

由于学生学习的目的明确,孩子们从学诗题、理解诗意到感悟诗情都很积极,教学过程进行得也较为顺利。

通过这节课,有几点需要说明:一是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要的。

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

二是在教学前,教师必须对教材充分钻研,正确把握教材内容,准确地设计教学中的提问,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

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只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

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作者介绍】杜牧(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苏轼(1037-1101年),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

生卒年不详。

曾任朝廷小官。

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词《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