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分析题(每题20分,共60分;4选3,如果全作,以前3题计分)
分析题1
材料:毛泽东诗词
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歌未竟,东方白。
问题:
(1)这首词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哪些重要原理?
(2)结合其中一个原理谈谈你的感受。
分析题2
材料1: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材料2: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材料3: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买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伦”。
问题:
(1)材料3是怎样理解认识的来源和认识的发展过程的?
(2)用材料3的观点对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分析题3
材料1:马克思指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交换不是资本和劳动之间的交换,而是“资本和劳动能力的交换”。“工人出卖的只是对自己劳动能力的定时的支配权”。资本家付给工人的是劳动能力这一商品的等价物。“工人的生产活动,亦即创造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能补偿工人所消费的东西,并且还使积累起来的劳动具有比以前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是两个不同的量。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时,正是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
材料2: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比较普遍的应用,机器大工业发展到自动化阶段。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王人大大减少,甚至出观了少数的所谓“无人工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据此指出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
问题:
(1)根据材料1阐述劳动力商品理论
(2)根据剩余价值来源的原理,分析材料壬的观点
分析题4
材料1: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并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
材料2:2004年5月,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乔舒亚·库珀·雷默首次提出了“北京共识”的概念,随后发表了题为《北京共识》的报告。该文指出中国20多年的经济改革,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了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种发展模式称为“北京共识”。
材料3:张维为指出,中国的崛起不只是经济总量、外贸总量、外汇储备总量、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公路总里程等,而且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及其背后的指导思想。这个模式并非十全十美,但是与西方主导的发展模式相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非洲推行的“结构调整方案”和美国在苏联推行的“休克疗法”),中国模式的效果要好得多。
问题:
(1)结合材料1分析为什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的?
(2)结合材料2、3分析“中国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答案填在表格里有效。
1. 马克思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写到:“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表明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该坚持
A.发展论
B.阶级论
C.理想论
D.过时论
2.划分哲学家是属于唯物主义阵营还是属于唯心主义阵营的依据是看其
A.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问题的回答
B.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回答
D.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回答
3.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主要是指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者在哲学上都具有“不彻底性”的缺陷,这是说
A.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史观
B.旧唯物主义否认自然界的物质性
C.旧唯物主义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D.旧唯物主义不否认唯物主义
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宿命论
B.唯意志论
C.唯心论
D.朴素唯物论
5. 唐代诗人杜荀鹤有一首诗《径溪》,诗中写道:“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反映了哲理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事物是普遍发展的原理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蕴含的哲理是
A. 普遍性就是特殊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
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7.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的含义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C.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D.科学和技术共同进步
8.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罗马教廷判处终生监禁。在“日心说”被证明的多年后,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公开为伽利略平反,承认350多年前对伽利略的审判是不公正的。这说明
A. 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C.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D.真理最终将战胜谬误
9.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关系本质上是
A. 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关系
10.衡量生产力水平状况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
B.生产资料
C.劳动者
D.劳动对象
11.判断一种经济制度是否先进的根据是看它
A. 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私制
B.是否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是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D.是实行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12.国家的实质是
A.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B.全体国民的代表
C.调和阶级矛盾的社会力量
D.整个社会的全权代表
13.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
A.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14.下列现象不属于社会存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