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合集下载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四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起)
(1)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12、北京) 1、内容: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伟大决策。P45 2、历史意义: 三大转折(思想路线、工作重点、体制);三个标志。P45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1840 2、总路线的内容:一化三改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一五”计划)
3、结果:
1949 1956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社 造会
主 义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特点(实质): A、时间的长期性;
B、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和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
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B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6.(2008宁夏,34)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
企 改
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制度
革 所有制: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
C、成效: 城市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极 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2)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A、原因: ①历史的经验教训: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 ②世界形势发展的要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B、过程: 1、1980年, 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2、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 技术开发区) 3、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 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88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4、1990年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C、格局: 经济特区(点)—沿海开放城市(线) ———沿海经济开放区(面)——内地(多方位) D、特点: 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介绍50-70年代中国历史的书

介绍50-70年代中国历史的书

介绍50-70年代中国历史的书介绍50-70年代中国历史的书籍这些书籍通常全面介绍20世纪50至70年代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等。

它们基于丰富的历史资料,结合分析和解读,为读者提供深入的历史视角。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重大的社会变革。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纪元的开始,随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然而,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也面临了诸多挑战和困难。

这些书籍在阐述这一时期的历史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层面:讲述我党的领导作用,以及政治体制的发展。

同时,也涉及一些重要的政治决策和事件。

经济层面: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工业化进程、农业政策以及经济规划等。

同时,探讨经济政策的影响和效果。

文化和社会层面:介绍教育、科技、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同时,也触及一些社会议题和挑战。

这些书籍力求全面、客观地呈现这一时期的历史,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脉络。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人们可以对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书籍简述书名:《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及相关历史文献内容概述:这本书主要聚焦于1978年至2008年的中国企业史,但其中也简要涉及了50至70年代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背景,为理解后续的企业和经济变革提供了基础背景。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50至70年代历史的读者,可以辅以其他历史文献,这些文献详细叙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土地制度的变革、国际关系的调整以及国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动态。

内容分析经济层面:50年代,中国实施了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随后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涉及到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性调整。

60年代面临经济困难,而70年代初经济有所恢复,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政治层面:此时期,中国的政治生活受到特定思想的影响,这也在一些重大运动中体现出来。

同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完美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完美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 PT(完 美版) PPT课 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毛泽东思想
1957年2月27日,《关于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 讲话。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 PT(完 美版) PPT课 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 PT(完 美版) PPT课 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 PT(完 美版) PPT课 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毛泽东思想
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 PT(完 美版) PPT课 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大力发展

社会主义
我国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
实质: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综合平 衡中稳步 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 PT(完 美版) PPT课 件ppt优 秀课件 ppt课 件下载p pt免费 课件pp t精品 课件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论十大关系》(1956) 是非关系
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革就命是和要反把革国命内的关外系一切积极因素调 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中业国服和务外。国的关系

第36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第36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3)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 工业国 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 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 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 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1)2019·海南卷,24:从职工人数猛增考查“大跃进”的盲目性 (2)2019·海南卷,25:从中央压缩公用经费中商品性支出考查三年经济困难 (3)2019·课标卷,33:从克服平均主义考查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 (4)2019·海南卷,24:从人民公社化体制考查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特点 、成就。 2.教材空白点:(1)统购统销。(2)新中国的 城市化问题。 3.备考策略:(1)新中国建立到“一五”计划 完成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时期,对于本 阶段的学习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从生产 力的角度,掌握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工业 化)发展的特点、成就、存在的缺陷。第 二、从国家经济体制的角度,认识计划经 济体制形成的背景、特点和影响。(2)“20 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实践”注意农村经济政策调整 的背景、内容和效果。从唯物史观看“大 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分析生产力要与 生产关系相适宜。(3)抓住探索中的重大 历史活动,全方位进行考查,注重角度灵活, 挖掘深入。从经济、政治、外交、学术 、教育等方面进行联系。
2.过渡时期(1949~1956年)我国社会的特点 (1)社会性质:从政权组织形式和经济基础而言,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从实质和发展 方向而言,是社会主义国家。 (2)经济结构: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社会主义成分占有很大 比重。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 (3)阶级结构:由多种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等)并存到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4)社会主要矛盾:三大改造前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三大改造完成后,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5)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起 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概述(PPT 33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概述(PPT 33页)
步一发汽展车制打造下厂了、良沈好阳的第基一机础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巩固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奠定基础) 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3、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4、进行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
项目
措施
农业
参加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 体化道路。
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3、制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制定依据? (2)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3)基本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3-1957年
观察图片,了解“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取得 的成就,并思考:“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哪一行业?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这一行业?
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八字”方针(1960年)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成效: 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4、十年建设成就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庆油田
成功试验第一 颗原子弹
包头钢铁基地 包兰铁路
兰新铁路
人工合成结晶 牛胰素岛
武汉钢铁基地
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
曲折发展的十年(56-66)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手工业
手工业者纷纷 参加手工业生 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 资本主义工商

业掀起全行业
公私合营的高
潮。
影响
存在问题
三大改造的基本 三大改造也 完成,实现了生 存在一些缺 产资料的私有制 点:过急、 向社会主义公有 过快、单一。 制的转变,是中 国历史上最深刻 的社会变革;它 标志着社会主义 制度在我国基本 建立;也标志着 我国开始进入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作用 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用一句话概括十年探索时期的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严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十年建设时期取得成就 F g h 乌鲁木齐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建 设成就
大庆油田
14
兰新铁路
大庆
包头钢铁公司
大港油田
1.东北地区资源非常丰富,交通发达 2.工业基础好 3.背靠苏联,便于接受援助
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
26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年代
上图反映了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 是什么?
27
就工业而言,正如副总理薄一波所说:“一九五八年的工业生产增 加百分之六十六,看起来这象是大跃进;但是如果分析一下这百分之六
陈晓卿《百年中国》
1967年的中国与世界
17






第三节 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
18
1966---------1971------1975-------1976
周恩
邓小

来进
平全
结束

行调
面整


全面整顿的实质: 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19
小数据:
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 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 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 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近代经济变化发展史

中国近代经济变化发展史
专题复习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的基本线索
特征: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等多种成分并存。 ①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到建国前仍占主导地位 ②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 19世纪末(甲午):资本输出—19末20初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侵略,日本扩大投资,独霸地位 特点:封建性、官僚买办性、资本主义色彩 概 况 ③洋务企业 民用企业;甲午战后破产 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具有两面性 ④民族资本主义 情况 19世纪60 –70年代产生 19世纪90年代初步发展 1912—1919年“短暂春天” 1840—19世纪70年代:商品输出
试题三(01年上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时间 1820— 1849年 1850— 1879年 1880— 1909年 1910— 1939年
乡民迁出 迁至他乡 迁至乡镇做 出国从 总人数 种田人数 工或经营小 事工商 商业人数 业人数 29 29 0 0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的基本线索(续二) ①没收官僚资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时期 (49_56年) ③50年上半年合理调整工商业 ④53-56年三大改造(公有制成为唯一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 制度) 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57-66年 曲折前进 的建设时 期 左倾错误蔓延至经济领域 也取得巨大成就
官僚资本主义
概念:是一种封建的、买办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依靠政 权、和英美等帝国主义的势力形成,带有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时代特征。在近代史的后期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分。
形成及演变: 27——37年十年对峙时期,通过整顿税务、控制 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建立起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 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 急剧膨胀;解放战时期,国民政府将大量社会财富消耗在战 场上,国统区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财政金融全面崩溃,农工 商纷纷破产,社会经济处于崩溃边缘;49—52年过渡时期, 没收官僚资本,直接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哪些成功 的探索,又有哪些严重的失误?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 启示?
1.成功与失误 (1)成功的探索:①《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开始;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 盾;③面对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 误,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主要的失误:①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经 济困难;②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严重干扰经济建 设。 2.原因 (1)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正确认识了国情,出现错误之后及时纠正。 (2)失误的原因:①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违背实事求是 的原则;②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估计不 足,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③民主集中制和集体 领导制得不到认真执行,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
内容:①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建设道路方面的初步成果。
3)严重失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 含义:是以大炼钢铁为核心 ,大幅度地人为地提高经济建设计划指标。 特点: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浮夸风。 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巨变




辛亥革命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第一次 帝制,建立了资产 中华民国 阶级共和国。 新中国的 结束了中国的半 成立和社 第二次 会主义制 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历史 度建立 十一届三 我国进入社会主 第三次 中全会的 义现代化建设的 召开 新时期

高一下学期历史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高一下学期历史专题三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增强综合国力(国防)的需要 重工业基础差 苏联经验
F g 乌鲁木齐 h
北京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飞机 鞍山钢铁公司 天津
兰州 武汉 上海
一五时期的主要 建设成就
(2)任务之二:三大改造 (1953—1956)
(变革生产关系)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F g 乌鲁木齐 h
兰新铁路 包头
大庆油田 大庆 包头钢铁公司 北京 大港油田 天津
东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兰州 包兰铁路 胜利油田 上海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武汉 武汉钢铁公司 贵阳 柳州
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 建设成就
黔桂铁路
铁人王进喜
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
大庆油田
1959年试制成功的中国第 一台大型快速通用数字计 算机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集 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集 体所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土 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53年
56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社会主义 改造时期
年代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建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
C、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完成
探究: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 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提示: 认 大跃进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清 国 人民公社化运动 情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 实 文革 防止阶级斗争扩 事 大化,以经济建 求 认清主要矛盾 设为中心 是

专题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专题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调整什么?
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 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 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
2、曲折失误 (1)表现: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指导思想) ②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标志) (2)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根本) 三年自然灾害; 苏联的背信弃义; 3、阶段特征:正确与失误、成功与挫折错综交织 4、启示: 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A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B
A
D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78起)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 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 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呈现趋势是: A、经济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B、初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 C、初期、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 D、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步得到纠正
(三)动乱的十年(1966-1976)
回忆归纳文革的发展过程 66------------71-----------73----------75----------76 爆 红卫兵运动 周恩来主持 邓小平全 结 发 全面夺权 (措施) 面整顿 束 (措施)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1、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直接损失5000亿元。

【2019-2020】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 新人教版必

【2019-2020】高中历史 第4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 新人教版必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2019-2020】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部门: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 1.掌握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活动。

2.理解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

3.分析探索建设道路中获得的经验教训。

[自主预习·探新知]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完成三大改造(1953~1956年)(1)过程①农业: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2)提出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严重失误(1)措施: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2)结果: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2“学思之窗”,思考:分析当时人们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建设的?你对这样的炼钢运动有什么看法?【提示】当时人们以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急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面貌建设社会主义。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九 第25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九 第25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建设 (含解析)

专题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展示2017-2019全国卷考查视角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19·全国卷Ⅰ(选择)“一五”计划与教育文化的关联2019·全国卷Ⅲ(选择)“一五”计划与社会政策、风尚2018·全国卷Ⅰ(选择)“一五”计划的侧重2018·全国卷Ⅱ(选择)“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2018·全国卷Ⅱ(非选择)1950年关税税率调整2018·全国卷Ⅲ(选择)中共八大2017·全国卷Ⅱ(非选择)“一五”计划时期的矿业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2019·全国卷Ⅰ(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业的发展2019·全国卷Ⅱ(选择)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2018·全国卷Ⅲ(选择)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019·全国卷Ⅰ(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业的发展2018·全国卷Ⅱ(选择)上海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019·全国卷Ⅰ(非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钢铁业的发展2019·全国卷Ⅰ(选择)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命题分析1.命题集中在过渡时期的“一五”计划和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2.突出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立意。

备考建议1.熟练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成就这一主干知识。

2.注重时空观念,将中国的经济建设置于当时时代环境中思考;关注社会热点,密切联系现实,做到学以致用,以史为鉴。

第25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经济建设一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措施。

(1)农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劳动互助合作。

(2)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3.意义。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

中国近现代各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变化【阶段特征】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1.19世纪40—80年代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同时,19世纪40年代,外国在华设立企业(这是中国大地上最早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展起来。

这些新现象又从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因此,19世纪60、70年代,中国产生了进步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通过资本输出,列强基本上控制了中国财政、铁路干线,霸占了许多矿山、土地资源,加强了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同时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清政府政策放宽,百日维新、清末新政以及20世纪初中国人民收回权利的斗争,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加上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之无产阶级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

“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经济便走下坡路。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要存在3种经济形态:原有的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自然经济经历了逐步瓦解的过程,但仍占中国社会的主体。

餐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由前期的商品输出为让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并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这样的3个阶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帝国主义列强如美国向中国扩大资本输出,倾销商品,尤其是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

(2)国民政府通过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建立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

(3)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受到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摧残,日益萎缩。

(4)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采取了消灭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规律与认识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规律与认识

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规律与认识1.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史知识体系:①外商企业: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设厂,第一次取得了合法地位。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大规模地对华资本输出。

本世纪50年代初,人民政府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②洋务派企业: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在“求强”、“求富”旗号下,先后举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也是中国近代化的标志,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兴起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它是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日益冲击着封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尤其突出。

1912~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新建厂矿600多家,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涌现了张謇、周学熙和荣氏兄弟等爱国实业家。

在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巧取豪夺下,民族工业日趋破产。

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已处于崩溃边缘。

新中国成立后,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

④中国官僚资本: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矗抗日战争时期急剧膨胀。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的财产。

⑤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活动: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革命战争的需要,领导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努力发展生产。

根据地的经济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方向。

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财产,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1956年中共“八大”又确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6 人民版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ppt6 人民版
1、基础条件:
土地改革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国营企业的壮大; 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对经济控制能力 的加强; 政府倡导的农民互助合作运动,成为向集体 化过渡的开端。
2、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翼)
2.特点:时间的长期性 3 .实质: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 就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 工业化放在首位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启示二: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 针”1960
1、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作用 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巩固练习
1、“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 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人们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 的矛盾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开始于 B A、1949 B、1956 C、1966 D、1978 3、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C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 望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文革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C A、经济机构处于瘫痪 B、国民经济严重滑坡 C、经济取得一定的成就 D、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制度被废除
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 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 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资料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资料

探 究
探究二:
2.三大改造
材料一 “姐姐你还不晓得吗?国民党时期的生意难做,钞票不值 钱,天天要动脑筋,一不小心 就要在市场上栽筋斗,不是我个 人的罪过。解放了,很多停工歇业的厂店都开门了,不瞒你 说, 我的债权人都愿意把福佑原来的那几间写字间租给我,允许我复 业。这是我出头的好机 会。” ------《上海的早晨》 材料二 北京开始搞公私合营了,香秀催景琦赶快把这事儿定下来。 这可是祖宗的基业,还要传给子孙呢,景琦并不乐意。董事会上,尽 管香秀努力争取,景琦还是决定“缓缓再说”。 ... ... ------《大宅门》
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6--1966年党 在社会主义建 设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宁师 历史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年份 比上年增 长百分比
1966~ 1967
1967~ 1968
1972~ 1973
1974~ 1975
-9.6%
- 4.2% 9.2%
11.9%
问题:上列数据说明了1966 ~1975年间国民经济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 1953--1956年 标志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造的起止时间: 社会主义改造的涉及哪些方面什么?(记住喔!)如 何进行改造的?为什么说改造结束后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如何评价三大改造?
1949--1956 年 ,过渡时期总 (2)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 路线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改造和进 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宁师 历史
高中历史· 必修3· 人民版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探索
第 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课件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课件
文革时期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周恩来、邓小平的调整与整顿(实质) (P50)
文 革 时 期 的 中 国 与 世 界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 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 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 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 也摆脱战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 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2)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极大破坏
(3)影响:②人民群众的 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折
大跃进;涉及生产力方面----违背经济建设 (4)实质问题;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涉及生产关系----片面变革生产
启示:
经济建设必须从基本国情出 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 律按经济规律办事。变革生 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
在极“左”思想指导下,1962年萧山全县农村实行“三级(公社、 大队、生产队)所有、 队(生产队)为基础”的生产分配体制,搞平 均主义、“大呼隆”,严重地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部分农民 出工不出力,部分农民出力 而得不到应有的报酬,致使劳动效率 低下,产量不高,农民连温饱问题也难以解决。
——《萧山百年百事》 •错误: 盲目提高公有化程度,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
“小(小高炉)、土(土法炼
钢)、群(群众运动)”。图为
河南信阳市郊的土高炉群 。
3000万 吨
大 跃



1070万吨
的 炼
535万



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 农业的发展遇到了什么困境?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如果村干部坐 不见新娘进凤牢阳杀。头,其他农户
保证把他们的小孩 —凤阳花鼓词养到18岁。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军 令 状 队 长 严 银 昌 一 家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
•加快经济建设速度
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思 邓小平南巡讲话
想 解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放 中共十四大召开
和 认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深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化 的
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
过 中共十五大召开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
伟 大 的 转 折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 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 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 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 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计划和设想
3、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B、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C、让世界认识中国 D、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最早进行对外开
放的省份是
A、广东、浙江
B、广东、广西
C、广东、福建
D、海南、福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明的儿子,我深情 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邓小平
1. 下列属于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的有①坚持党基 本路线不动摇 ②指出判断实践的标准 ③指出计划 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④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 制改革的目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2.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本质 是
凤阳地多不打粮, 说凤阳,道凤阳,
磙子一住就逃荒。 改革鼓点先敲响,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三年跨了三大步, 如今飞出金凤凰
不见新娘进凤阳。
—— “文革”时期凤阳花鼓 ——十一届三中全会凤阳花鼓词 词
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内容1增比:98加179过形了7年8程式3粮年::2食增小包%产加岗 产;量了尝 到棉达9试 户3花.到、—3产%4包中量,亿干央达农吨到肯到业户定,4—…总比19全…产1万9国值7吨8推达年,行 到46调76动亿农元民,生比产积19极78性年增加了近三倍。
1、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A.农村 B.城市 C.沿海地区 D.国营企业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凤阳粮食生产三年 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1981年产粮6.70亿 千克,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这段材料充分说明了: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
? 农业的发展遇到了什么困境?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如果村干部坐 不见新娘进凤牢阳杀。头,其他农户
保证把他们的小孩 —凤阳花鼓词养到18岁。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
军 令 状 队 长 严 银 昌 一 家
A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建立公有制
D 产品平均分配
3. 下列对于邓小平南方讲话意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使我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 中国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C 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次思想解放 D 促使香港的早日回归
4.概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
伟 大 的 转 折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 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 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强调提出,要 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 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作用:
根本上改变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基本任务: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改革成效: 到1987年,80%国企实行承包经营 责任制……
200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 中国18家企业入选
国际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国内政治经济低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到企业进行租赁、承包、联合、 兼并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试点,常常遇 到一些思想障碍,甚至误认为寻找公有制的实 现形式是搞私有化,走资本主义道路。
历史性的跨越
邓小平南巡讲话
中共十四大
•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 •社会主义的本质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
•加快经济建设速度
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思 邓小平南巡讲话
想 解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放 中共十四大召开
和 认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深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化 的
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具体化
过 中共十五大召开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

总值变化图




总 值
年代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 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遵循客观规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正确认识主要矛盾,保持安定团结; (5)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民主; (6)与外部世界相联系,抓住发展机遇。
十四届三中全会
既是社会主义的,又是市场经济的
必须坚持以公 •市场在国家宏观调空下
有制为主体
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具体化: 主体、方针、机制、制度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79年7月…… 1980年…… 1984年5月…… 1985年…… 1990年4月……
经济 特区
沿海开 放城市
沿海开 放区
内地
多层次 有重点 点面结合
浦东
珠海 海南
厦门
汕 头 深圳
1981年的深南中路
深圳
观沧桑巨变,话深圳发展
从小岗到深圳,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实事求是、敢闯敢干 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
200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 中国18家企业入选
2006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 中国23家企业入选
……
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 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1978-12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 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 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 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 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1978-12
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伟大转折 意义: 开辟中特道路 揭开改革开放
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为特征的人民公 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集中,排斥市场机制, 农民缺少自主权,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 缺乏内在激励机制。 材料二:到1978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人均粮食产量,粮食产量按每人平均计算,1958年303 公斤,1978年316.6公斤,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降, 每投入百元资金的纯收入,1956年为2.78元,1978年 下降为1.85元。
计划和设想
3、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B、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C、让世界认识中国 D、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最早进行对外开
放的省份是
A、广东、浙江
B、广东、广西
C、广东、福建
D、海南、福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