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44aca65ddccda38376baf6a.png)
定义:无产阶级领导 的,人民大众的,反 对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革命 。 任务:推翻帝、官、 封的反动统治,实现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标志新民主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开始事 件:1919年的五四运动,工人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革命的
对象: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和 官僚资本主义
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革命的领导权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性质: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
首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其次,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再次,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直接作用主要表现为以 下三个方面
:第一,指导中国共产党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完成民主革命,实现国家独立,扫除经济发展 障碍。 第二,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经济制度和基本 经济政策依据。为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最佳的桥梁。 第三,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分清了轻重 缓急,保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经济纲领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和国所有,
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容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 发展,实行“节制资本”;
文化纲领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
的文化,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文化。
新民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革命的过程 大革命(1919—1927年)、土地革命 (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 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 2.胜利的结果: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 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 解放的伟大胜利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ced04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f.png)
公共基础知识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二)开端:五四运动。
(三)新旧民族主义的区别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
2.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阶级。
3.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
4.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民族资产阶级。
5.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
6.中国经济现代化、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封建主义。
7.中国革命的对象之一:官僚资本主义。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 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经济纲领:主要内容、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阶级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特色)。
2.文化纲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一)19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
1.统一战线(1)1924-1927年,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2)1927-1937年,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3)1937-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1945-1949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1)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长期的武装斗争。
(2)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政治工作。
3.党的建设(1)思想建设是首位的,是最突出的特色;是最核心的内容。
(2)组织建设是民主集中制原则。
(3)作风建设,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延安整风运动1.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风运动开始。
2.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整风运动结束。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3eb26ba69dc5022aaea001e.png)
(前提)
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 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
(归宿)
决定
社会性质
影 响 决 定 决定
革命性质
革命任务、对象
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革命的任务是民族独立和民主;
•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 •革命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财产; •要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③帝国主义及其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 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 就必须将落后的农村发展成巩固的根据地,借 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敌人,借以在 长期的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农村是敌人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带
中国革命走上新道路的现实可能性(条件)
①中国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决定了他们虽然是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既不能充当革命 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半殖民地的中国的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集团 中,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才最没有狭隘性和自 私自利性,最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最有组织性,而 且也最能虚心地接受世界上先进的无产阶级及其政 党的经验而用之于自己的事业。因此,只有无产阶 级和共产党能够领导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而 使革命和战争走上胜利的道路。 —— 毛泽东
第一次提出概念基本内容: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文中初步概括其内容为: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无产阶 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
完整概括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一文中指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b7b4800de80d4d8d15a4f2b.png)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探索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这些富有独创性的新内容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早在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就已开始,并在次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新中国的构想”。
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也渗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阐述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的理论。
在此理论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认为中国在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不仅不存在武装夺取政权的问题,而且完全可能采取和平的手段来实现。
然而,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情况复杂特殊,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中所遇到的是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所没有的特殊而困难的任务,解决这一难题的方针、政策、路线,无论哪一样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马列主义规定了世界革命的基本原则,中国革命的具体做法还要我们在实践中创造,“要真正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必须紧密结合当时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寻找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和革命方略,并做出科学的理论概括。
这是关系中国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极为关键的问题,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极其复杂的新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总结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冲破党内教条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的错误指示,勇敢地探索中国民主革命的总路线,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中注入了新鲜活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b471ebc69dc5022aaea00cc.png)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两次飞跃,形成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即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者:李大钊提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1938年,毛泽东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1919年之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即孙中山领导的三民主义。
1919——1949年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1956年毛泽东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一)毛泽东思想与新民主主义革命:1.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及其内容: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1949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如何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但是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八七会议:“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1928《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35年,瓦窑堡会议,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联合民族资产阶级。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进行土地革命。
1940年前后,毛泽东发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完整理论体系。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具体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39年,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基本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基本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fb2907502768e9951e738c3.png)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基本内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 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官僚资本主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
具有两面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发展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新民主主义- 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从根本上说,反对封建主义,就是在经济上消灭以地主土地占有制为主要特征的封建剥削制度;从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和地主买办势力的集中代表——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
反对封建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土地革命时期-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抗日战争后,我们党将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的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893c19b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c.png)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主义革命=中国近代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 (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毛中特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神经网络: 毛中特—毛泽东思想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1.1 近代中国国情 (1)社会性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 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2)主要矛盾 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1.1 近代中国国情 (1)社会性质 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2)主要矛盾
第一,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 的矛盾。
命的一部分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反帝反封建
反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 课后真题+命题人1000题 单选: 11-12 多选: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d103a2a869eae009581becfa.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政治纲领:推翻压迫建共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经济纲领:两个没收一保护——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民族科学大众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一、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动的必要形式”。
1、“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是由各阶级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伪地位决定的。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必然成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是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人们在内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2、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就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采取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与新民主主义政权相适应的政体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3、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中,一定时期采取的国家形式,是一种过渡性质,却是“不可移易的必要形式”。
新民主主义政治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是过渡性的。
无产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军队等将保证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因此,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终极前途是社会主义。
二、经济纲领1.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根基,也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因此,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实现耕者有其田,既是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之一,也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生产的必要前提,同时还是调动革命主力军──农民起来参加革命、支持革命的首要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fb8f8d6e53a580216fcfef8.png)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力量的实践基础1.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旧-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
旧-失败;新-成功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38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指导路线。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8a0f1ac65ce0508763213f1.png)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
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中完整地表述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 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 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中
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
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为什么是从农村走向城市?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是反 动统治政权的薄弱环节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 大国----根本原因 国民革命的影响----必备的客观条件 继续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重要的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必要的主观条件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最重要的主 观条件
第三、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旧民主
主义革命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 部分。 第四、革命的目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 命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为最终目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 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然后再使之 发展,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
![新民主主义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ad0331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c.png)
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之一,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提出的一种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新民主主义理论强调中国革命的两个阶段性特征,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两个阶段。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毛泽东提出要以民主革命的目标为前提,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团结和人民解放。
他认为,要通过统一战线的形式,团结中国农民、工人、资产阶级及其他进步力量,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既符合中国国情又能满足人民根本利益的新型国家。
新民主主义理论强调人民群众的大众性、群众性和革命性。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的广大农民,而工人阶级则是农民的可靠朋友。
他主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通过农民农村、工人城市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削弱敌人的力量,夺取政权。
新民主主义理论还强调国家独立自主的原则。
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时代,中国的独立自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
毛泽东提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立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新型国家,并发展独立的国民经济。
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通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村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计划经济和工业化进程,城市实现了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通过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人民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
通过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和联合战线,国内进步力量得到了巩固。
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还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奠定了基础。
总之,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的一种革命理论,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的基本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实践取得了重要的胜利,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民主主义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efbe2c749649b6648d74790.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基本国情: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鸦片战争)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民主革命道路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两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农村根据地&中国革命道路理论;革命战争的实践&军事战略理论;党领导新民主民义革命历程&党的建设理论。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地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连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3fe65fcd6137ee06eff918f1.png)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 1.近代中国社会 (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及其理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 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一个是实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 国。 国体——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性质—— “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新的时代条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②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③新的革命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新的革命前途:通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的主要表现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革命阵线 民族资产阶级、小 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开明士 绅、农民等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三民主义”)
无产阶级
工人、农民、民族 资产阶级、小资产 阶级等
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民 建立新民主主义 主共和国 共和国
(2)步骤与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步过
渡到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简述中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内容
![简述中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475937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4.png)
简述中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内容
中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也就是所谓的“三个代表”,是毛泽东思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理论决策。
它指导着全国各族人民协同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代表中国本土发展要求。
毛泽东提出了“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把握中国本土因素”,提出要坚持以中国具体国情为基础进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确立民族自立、自力更生的正确发展战略,转变旧的政治体制,推动社会主义协同发展。
二、代表时代前进要求。
毛泽东主张建立全民所有制经济,在经济改革的基础上,实现政治发展的伟大目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时代发展向前迈进。
他要求全面深入坚持改革开放,逐步构建市场经济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完善国家政治制度,不断开拓人类历史进步。
三、为社会主义救亡图存责任。
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国全国性民族一体化,塑造有利于民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秩序,构建存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文明体系。
只有以这样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和主张为指导,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推动全人类的进步,铸就无比荣光。
总之,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道路,而且为人类历史发展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和积极探索。
简述中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内容。
![简述中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6691a2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ea.png)
简述中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内容。
简述中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是按照中国共产党本身发展和大国局
势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论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方法论。
核心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思想道路为准绳,加强共产党的执政和领导,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从理论上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的改革运动,以及为实
现和维护共产主义梦想而进行的革命活动。
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规律。
通过马列主义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分析,党详细界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和发展历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和实践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要改变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非社会主义的制度,构建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秩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普及和发展共产主义思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是将科学的观点和实践的
内容完美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产物,在当代时代积极指导和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内涵。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be89f5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9.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
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基本信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实践中反对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过程
中形成的。
它是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自主地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其总路线内容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精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精要](https://img.taocdn.com/s3/m/3f11048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e.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精要
1. 引言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彻底的民主革命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本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以及理论要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面临列强侵略和封建割据的双重压迫。
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冲破旧秩序,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涵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民主。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要点
•阶级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
•政治核心: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经济纲领:实行土地革命,完成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
•文化运动:进行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新文化运动,培养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6.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性特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7.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彻底消灭帝国主义侵略、封建主义剥削的统治树立了伟大的功勋。
结语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精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只有不断总结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才能够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665ef28e2bd960590c6778a.png)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客观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不懈探索的结果。
从1922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到1948年4月毛泽东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经过长达26年最终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
(1)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道路和基本经验1、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奠定了基础1、《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2、《井冈山的斗争》2、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1938,《战争和战略问题》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4、毛泽东对基本经验的集中概括1949,《论人民民主专政》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1、近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2、大革命失败后地我力量对比和分布决定到农村去积蓄力量3、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必要性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2、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
2、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3、党的建设1、思想建设内容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2、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3、必须坚持整风这一思想建设的有效形式思想建设是首要的2、组织建设
3、作风建设(三大作风)内容1、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2、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意义1、解决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殖民主义的斗争义基本纲领1、1940,《新民主主义论》,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2、1945,《论联合政府》,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政治纲领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决定国体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革命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进程必须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第二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民主主义政治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经济纲领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3、保护民族工商业原因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决定的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决定的
3、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表现所决定的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形成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转折点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资之间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本任务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是由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的
革命性质旧的: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的条件1、国际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其深入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3、阶级条件: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八七会议 1927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总路线
1、提出:1939,《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2、1948,《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总路线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对象1、革命的首要问题:分清敌友2、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
3、革命的主要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革命的动力1、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资资产阶级2、最基本动力:无产阶级3、主力军:农民贫农: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可靠的同盟军
4、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5、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
6、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革命性妥协性又斗争,又联合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工人阶级对农民的领导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中国革命的实质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1、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
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点1、从诞生起就受压迫2、分布集中,有利于团结,有利于思想传播3、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通过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性质和前途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