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及典型练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平行线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行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同学们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论知识。但我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讨论主题的引导。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和学习的机会。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突破方法:通过动态几何软件或实物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两条直线从不平行到平行的过程。
-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可能会在具体应用判定方法时感到困惑,尤其是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教案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判断直线之间的相交与平行关系。

3.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定义及特点。

2. 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

3. 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教学活动:1. 通过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

2. 利用几何工具(直尺、三角板)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几何工具,画出两条相交线和两条平行线。

2. 请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及推论,并加以证明。

第二章:相交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相交线的性质。

2. 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相交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相交线的判定方法。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相交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请学生总结相交线的判定方法,并加以证明。

第三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工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 请学生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加以证明。

第四章:平行线的应用教学目标:1. 掌握平行线的应用方法。

2. 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应用方法。

2. 实际问题解决。

教学活动:1. 通过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应用方法。

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2. 学会运用图形软件或手工绘制相交线与平行线;3. 能够解决与相交线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特点;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3. 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能力;2.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渗透“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数学中品味生活”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相交线1. 相交线的定义及特点;2. 相交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二节:平行线1. 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2.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3. 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2. 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难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2. 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特点;2.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 结合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相交线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相交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相交线;2. 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3.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相交线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 结合例题,讲解相交线在实际中的应用;5.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相交线的相关练习题。

第二节:平行线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及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3.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平行线的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结合例题进行讲解;5. 课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平行线的相关练习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相交线、平行线的定义与性质,并能应用相关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了解相交线、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应用相关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应用相关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例如:高速公路的车道、学校的操场等。

2. 引入通过介绍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相交线:两条线交于一点。

平行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3. 概念解释让学生观察两条相交线,然后给出相交线的性质:性质1:相交线的交点只有一个。

性质2:相交线的相邻两个角互补,即它们的和为180°。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条平行线,然后给出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平行线在同一平面上,永不相交。

性质2:平行线的对应角相等,即它们的度数相等。

性质3:平行线与一条横截线的任一条对应角互补,即它们的和为180°。

5. 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并总结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

6. 归纳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归纳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7.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8. 拓展通过拓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例如:如何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给出两条直线的方程,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9. 小结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五、课堂作业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定义2. 相交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性质七、教学反思通过引入和概念解释,将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引入学生的视野,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拓展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探究精神。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识别和绘制相交线与平行线。

3. 学生能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几何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培养解决问题、勇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

2.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绘制方法。

难点: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断与证明。

2. 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

2.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片或实物。

3. 练习题和答案。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笔。

2. 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绘制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4.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绘制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图形,并写上对应的性质。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平面上的相交线与平行线,还有哪些情况下的相交线与平行线?例如,在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相交线与平行线。

2.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进行解决,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布置课后反思题目,要求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效果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要点】1.两直线相交2.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3.对顶角(1)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或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两条线互相垂直。

5.垂线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直线a,b是平行线,可记作“a∥b”7.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注:(1)平行公理中的“有且只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在性;二是唯一性。

(2)平行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b,b∥c,则a∥c。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同一平面内)10.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补充:(5)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6)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典型例题】考点一: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性质与平行公理的区别等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对顶角相等;(2)相等的角是对顶角;(3)邻补角互补;(4)互补的角是邻补角;(5)同位角相等;(6)内错角相等;(7)同旁内角互补;(8)两直线不相交就平行;(9)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10)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1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1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相交线和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

相交线和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

15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梳理汇总一、知识结构图 余角 余角补角补角角 两线相交 对顶角同位角 三线八角 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 平行线的性质尺规作图二、基本知识提炼整理 (一)余角与补角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

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5、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1)01290(180),1390(180),∠+∠=∠+∠=则23∠=∠(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相交线与平行线(2)00001290(180),3490(180),∠+∠=∠+∠=且14,∠=∠则23∠=∠(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6、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是证明两角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对顶角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对顶角的性质在今后的推理说明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依据及重要桥梁。

5、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这三种角只与位置有关,与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

中考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专项复习教案(含例题、习题、答案)

中考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专项复习教案(含例题、习题、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小结小结1 本章概述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与平行.特别是垂直和平行关系是平面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这一章的内容是很重要的基本知识,是几何学习的重要阶段,要引起高度重视.教材在给出对顶角、邻补角、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的基础上又给出了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垂线的基本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最后给出平移的概念、性质以及利用平移绘制图案.小结2 本章学习重难点【本章重点】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的概念;掌握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掌握垂线、垂线段的概念;知道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以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本章难点】掌握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利用平移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小结3 中考透视中考所考查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顶角、邻补角、垂线、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的理解,对顶角、邻补角以及垂线性质的应用,包括实际应用.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含义,能由线找出角、由角说出线.3. 平行线的识别与特征,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简单命题的证明.知识网络结构图专题总结及应用一、知识性专题专题1 有关基本图形的问题【专题解读】本章中主要考查数图形的个数问题,构造基本图形以及基本图形的组合,如平行线与角平分线的组合,平行线与平行线的组合等.例1 如图5-132所示,直线AB,CD,EF都经过点O,图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分析数基本图形不能重复,不能遗漏.我们知道两条直线相交有两对对顶角,图中有3组两条直线相交,故对顶角有2×3=6(对).解:共有6对对顶角.【解题策略】数图形个数及书写时,应注意顺序性,这样不易例2 如图5-133所示,图中共有几对同旁内角?分析我们知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共形成八个角,其中有两对同旁内角.图形中有两个“三线八角”,即CD,EF被GH所截,形成两对同旁内角,AB,EF被GH所截,又形成两对同旁内角,所以共有4对同旁内角.解:图中共有4对同旁内角.【解题策略】注意观察同旁内角的特点.例3 如图5-134所示,AB∥CD,P为AB,CD之间的一点,已知∠1=32°,∠2=25°,求∠BPC的度数.分析此图不是我们所学的“三线八角”的基本图形,需添加一些线(辅助线)把它们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基本图形.解:如图5-134所示,过点P作射线PN∥AB.因为AB∥CD(已知),所以PN∥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所以∠4=∠2=2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PN∥AB(已知),所以∠3=∠1=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BPC=∠3+∠4=32°+25°=57°.【解题策略】构造基本图形就是将残缺的基本图AB所以GM∥H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题策略】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判定以及角平分线的综合应用.例5 如图5-136所示,已知AB∥CD,BC∥DE.试说明∠B=∠D.分析条件为直线平行,故可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说明.解:因为AB∥CD(已知),所以∠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BC∥DE(已知),所以∠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解题策略】此题重点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的应用.例6 如图5-137所示,已知AB∥CD,G为AB上任一点,GE,GF分别交CD于E,F.试说明∠1+∠2+∠3=180°.分析要说明180°问题,想到了“平角”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这两个知识点,故可用它们解决问题.解:因为AB∥CD(已知),所以∠4=∠2,∠3=∠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4+∠1+∠5=180°(平角定义),所以∠2+∠1+∠3=180°(等量代换).【解题策略】此题把说明∠2+∠1+∠3=180°转化为说明∠1+∠5+∠4=180°,应用等量代换解决了问题.例7 如图5-138所示,AB,DC相交于点O,OE,OF分别平分∠AOC,∠BOC.试说明OE⊥OF解:因为OE,OF分别平分∠AOC与∠BOC(已知),所以∠1=12∠AOC,∠2=12∠BOC(角平分线定义).所以∠1+∠2=12∠AOC+12∠BOC=12(∠AOC+∠BOC).又因为∠AOC+∠BOC=180°(邻补角定义),所以∠1+∠2=1×180°=90°,∠和°可说明∠1+∠2=90°.例9 如图5-140所示,在三角形ABC中,CD⊥AB于D,FG⊥AB于G,ED∥BC.试说明∠1=∠2.解:因为CD⊥AB,FG⊥AB(已知),所以∠CDB=∠FGB=90°(垂直定义),所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DE∥BC(已知),所以∠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1=∠2(等量代换).【解题策略】多次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说明∠1,∠2,∠3的关系.二、规律方法专题专题2 基本命题的计算与证明【专题解读】基本命题的计算与证明涉及的题型有(1)有关角的计算;(2)有关角相等的判定;(3)判定平行问题;(4)判定垂直问题;(5)判定共线问题.例10 如图5-141所示,已知∠4=70°,∠3=110°,∠1=46°,求∠2的度数.分析由∠3+∠4=180°,知AB∥CD,故∠2=180°-∠1.解:因为∠4=70°,∠3=110°(已知),所以∠4+∠3=180°,所以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2=180°-∠1=180°-46°=13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解题策略】此题考查由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直线平行,由两直线平行可行同旁内角互补,从而计算相关的角.例11 如图5-142所示,AB∥CD,EB∥DF.试说明∠1=∠2.解:因为AB∥CD(已知),所以∠1+∠3=∠2+∠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因为EB∥DF(已知),所以∠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所以∠1=∠2(等式性质).【解题策略】判定角相等的方法有:(1)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2)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3)对顶角相等;(4)角平分线定义;(5)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例12 如图5-143所示,DF∥AC,∠1=∠2.试说明DE=AB.分析要说明DE∥AB,可说明∠1=∠A,而由DF∥AC,有∠2=∠A.又因为∠1=∠2,故有∠1=∠A,从而得出结论.解:因为DF∥AC(已知),所以∠2=∠A(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因为∠1=∠2(已知),所以∠1=∠A(等量代换),所以DE∥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题策略】判定平行的方法有:(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例13 如图5-144所示,∠1=∠2,CD∥EF.试说明EF⊥AB.分析要说明EF⊥AB,可说明∠2=90°,而由CD∥EF,可得∠1+∠2=180°,又∠1=∠2,所以有∠1=∠2=90°,从而得出结论.解:因为CD∥EF(已知),所以∠1+∠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因为∠1=∠2(已知),所以∠1=∠2=90°,所以EF⊥AB(垂直定义).【解题策略】判定垂直的方法有:(1)说明两条相交线的一个交角为90°;(2)说明邻补角相等;(3)垂直于平行线中的一条,也必垂直于另一条.例14 如图5-145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OF平分∠BOD.试说明E,O,F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分析要说明E,O,F三点共线,只需说明∠EOF=180°.解:因为AB,CD相交于点O(已知),所以∠AOC=∠BOD(对顶角相等).因为OE,OF分别平分∠AOC与∠BOD(已知),已知的.例15 如图5-146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D平分∠AOE,且∠COA:∠AOD=7:2,求∠BOE的度数.分析欲求∠BOE,因为∠BOE与∠AOE互为邻补角,所以可先求∠AOE,而∠AOE=2∠AOD,所以只需求∠AOD即可,由已知条件可求得∠AOD.解:∵∠COA+∠AOD=180°,∠COA:∠AOD=7:2,∴∠COA=79×180°=140°,∠AOD=29×180°=40°.∵OD平分∠AOE,∴∠AOE=2∠AOD=2×40°=80°,∴∠BOE=180°-∠AOE=180°-80°=100°.【解题策略】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对顶角相等是在有关求角的大小的问题中常用的两个等量关系,要注意发现图形中的这两种角,它们常隐藏在直线条件的背后.2011中考真题相交线与平行线精选一、选择题1.(2011云南保山2,3分)如图,l1∥l2,∠1=120°,则∠2=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邻补角。

平行线与相交线教案

平行线与相交线教案

平行线与相交线知识要点一.余角、补角、对顶角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3=90°,则∠2=∠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B=18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0°.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0°,∠A+∠B=180°,则∠B=∠C. 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认识及平行线的性质7,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8,“三线八角”的识别: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位置相同,即“同旁”和“同规”;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9,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10,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1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1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1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14,平行线的判定: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三个条件都是由角的数量关系(相等或互补)来确定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的,因此能否找到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关键是能否正确地找到或识别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15,常见的几种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同位角的角平分线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组内错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平行.四.尺规作图16,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的作图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用尺规可以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利用这两种两种基本作图可以作出两条线段的和或差,也可以作出两个角的和或差.考点例析:题型一互余与互补例1(内江市)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12少20°.则这个角为()A.30° B.40°C.60°D.75°分析若设这个角为x,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补角是180°-x,于是构造出方程即可求解.解设这个角为x ,则这个角的余角是90°-x ,补角是180°-x .则根据题意,得12(180°-x )-(90°-x )=20°.解得:x =40°.故应选B .说明 处理有关互为余角与互为补角的问题,除了要弄清楚它们的概念,通常情况下不要引进未知数,构造方程求解. 题型二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例2(盐城市)已知:如图1,l 1∥l 2,∠1=50°,则∠2的度数是( )A.135° B.130° C.50° D.40°分析 要求∠2的度数,由l 1∥l 2可知∠1+∠2=180°,于是由∠1=50°,即可求解.解 因为l 1∥l 2,所以∠1+∠2=180°,又因为∠1=50°,所以∠2=180°-∠1=180°-50°=130°.故应选B .说明 本题是运用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解. 例3(重庆市)如图2,已知直线l 1∥l 2,∠1=40°,那么∠2= 度.分析 如图2,要求∠2的大小,只要能求出∠3,此时由直线l 1∥l 2,得∠3=∠1即可求解.解 因为l 1∥l 2,∠1=40°,所以∠1=∠3=40°.又因为∠2=∠3,所以∠2=40°.故应填上40°.说明 本题在求解过程中运用了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解.例4(烟台市)如图3,已知AB ∥CD ,∠1=30°,∠2=90°,则∠3等于( )A.60° B.50° C.40° D.30° 分析 要求∠3的大小,为了能充分运用已知条件,可以过∠2的顶点作EF ∥AB ,由有∠1=∠AEF ,∠3=∠CEF ,再由∠1=30°,∠2=90°求解.解 如图3,过∠2的顶点作EF ∥AB .所以∠1=∠AEF ,又因为AB ∥CD ,所以EF ∥CD ,所以∠3=∠CEF ,而∠1=30°,∠2=90°,所以∠3=90°-30°=60°.故应选A .说明 本题在求解时连续两次运用了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求解.例5(南通市)如图4,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两点,∠BEF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G ,若∠EFG =72°,则∠EGF 等于( )A.36° B.54° C.72° D.108° 分析 要求∠EGF 的大小,由于AB ∥CD ,则有∠BEF +∠EFG =180°,∠EGF =∠BEG ,而EG 平分∠BEF ,∠EFG =72°,所以可以求得∠EGF =54°.解 因为AB ∥CD ,所以∠BEF +∠EFG =180°,∠EGF =∠BEG ,又因为EG 平分∠BEG =∠FEG =54°.故应选B .说明等知识就能简洁获解.题型三 尺规作图例6(杭州市)已知角α和线段c 如图5所示,求作等腰三角形ABC ,使其底角∠B =α,腰长AB =c ,C A 图2 图1 F E要求仅用直尺和圆规作图,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分析 要作等腰三角形ABC ,使其底角∠B =α,腰长AB =c ,可以先作出底角∠B =α,再在底角的一边截取BA =c ,然后以点A 为圆心,线段c 为半径作弧交BP 于点C ,即得.作法(1)作射线BP ,再作∠PBQ =∠α;(2)在射线BQ 上截取BA =c ;(3)以点A 为圆心,线段c 为半径作弧交BP 于点C ;(4)连接AC .则△ABC 为所求.如图6.例7(长沙市)如图7,已知∠AOB 和射线O ′B ′,用尺规作图法作∠A ′O ′B ′=∠AOB (要求保留作图痕迹).分析 只要再过点O ′作一条射线O ′A ′,使得∠A ′O ′B ′=∠AOB 即可.作法(1)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 于点C 、D ;(2)以O ′为圆心,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交O ′B ′于点D ′;(3)以D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前弧交于点C ′;(4)过点O ′C ′作一条射线O ′A ′.如图7中的∠A ′O ′B ′即为所求作.说明 在实际答题时,根据题目的要求只要保留作图的痕迹即可了.例7、已知:如图: BD 平分∠ABC, ∠1=∠2 ,∠C=70°, 求∠ADE 的度数。

(完整版)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目标与要求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三、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四、知识框架五、知识点、概念总结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7.垂线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9.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

10.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2.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13.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一)相交线1、邻补角和对顶角(1)邻补角的定义: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种关系的两个角称为邻补角(2)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3)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称为对顶角(4)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2、垂线(1)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为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用符号“⊥”表示,如AB⊥CD读作“AB垂直于CD”,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2)垂线的性质:①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述为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垂线的画法:①已知直线l,有多少条直线与已知直线l垂直?——无数条②过点A画直线BD的垂线B ·A DA .D 图1 B在学生画出垂线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用直角三角板画垂线的基本方法,强调用两条直角边“一贴”:贴住已知直线,“一靠”:靠住已知点再画线,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画出的为何是已知直线的垂线?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相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2)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那么这两个角叫内错角。

(3)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那么这两个角叫同旁内角(二)平行线1、平行线定义(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用符号“∥”表示,如AB∥CD读作“AB平行于CD”(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1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从简单的具体实物抽象出相交线、平行线的能力.(2)学生认识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3)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出示剪刀图片,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教师深入学生中,指导得出几何图形,并在黑板上画出标准图形.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在具体图形中得出两条相交线构成四个角,根据图形描述邻补角与对顶角的特征.学生可结合概念特征找到图中的两对邻补角与两对对顶角.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关注:(1)学生画出两条相交线的几何图形,用语言准确描述.(2)学生能否从角的位置关系上对角进行分类.(3)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区分邻补角、对顶角.(4)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敢于发表个人观点.《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25.如图,直线EF∥GH,点B、A分别在直线EF、GH上,连接AB,在AB左侧作三角形ABC,其中∠ACB=90°,且∠DAB=∠BAC,直线BD平分∠FBC交直线GH于D(1)假设点C恰在EF上,如图1,那么∠DBA=_________(2)将A点向左移动,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那么(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假设成立,证明你的结论;假设不成立,说明你的理由(3)假设将题目条件“∠ACB=90°〞,改为:“∠ACB=120°〞,其它条件不变,那么∠DBA=_________(直接写出结果,不必证明)《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如图1,直线a,b相交于点O,假设∠1等于40°,那么∠2等于()A.50°B.60°C.140°D.160°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2、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3、通过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提高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4、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提高识图能力。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画出相交线与平行线;(2)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掌握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活动,加深对相交线与平行线概念的理解;(2)运用画图工具,提高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识别和画法;(2)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相交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等;2. 学具:每人一份练习纸、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已学过的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2)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提问:什么是相交线?相交线有哪些性质?2. 探究与展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究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2)每组派代表展示探究成果,并讲解;3. 练习与提高:(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3)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提高。

五、课堂小结2. 强调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做好学习笔记。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交线与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标志、建筑设计等;2. 引导学生思考: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其他领域有哪些应用?3. 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1)判断题:相交线一定有一条公共点,平行线没有公共点。

()(2)选择题: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A. 平行线B. 相交线C. 重合线D. 异面直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含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10.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定理都是真命题.12.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_______.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平移的性质: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全______. 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熟悉以下各题:13. 如图,,8,6,10,BC AC CB cm AC cm AB cm ⊥===那么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点B 到AC 的距离是_______,点A 、B 两点的距离是_____,点C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14. 设a 、b 、c 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a) 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b) 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c) 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15. 如图,已知AB 、CD 、EF 相交于点O ,AB ⊥CD ,OG 平分∠AOE ,∠FOD =28°,求∠CO E 、∠AOE 、∠AOG 的度数.16. 如图,AOC ∠与BOC ∠是邻补角,OD 、OE 分别是AOC ∠与BOC ∠的平分线,试判断OD 与O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7. 如图,AB ∥DE ,试问∠B 、∠E 、∠BCE 有什么关系.解:∠B +∠E =∠BCE过点C 作CF ∥AB ,则B ∠=∠____( )又∵AB ∥DE ,AB ∥CF ,∴____________( )∴∠E =∠____( )∴∠B +∠E =∠1+∠2即∠B +∠E =∠BCE .18. ⑴如图,已知∠1=∠2 求证:a ∥b .⑵直线//a b ,求证:12∠=∠.19. 阅读理解并在括号内填注理由:如图,已知AB ∥CD ,∠1=∠2,试说明EP ∥FQ .证明:∵AB ∥CD ,∴∠MEB =∠MFD ( )又∵∠1=∠2,∴∠MEB -∠1=∠MFD -∠2,即 ∠MEP =∠______∴EP ∥_____.( )20. 已知DB ∥FG ∥EC ,A 是FG 上一点,∠ABD =60°,∠ACE =36°,AP 平分∠BAC ,求:⑴∠BAC 的大小;⑵∠P AG 的大小.21. 如图,已知ABC ∆,AD BC ⊥于D ,E 为AB 上一点,EF BC ⊥于F ,//DG BA∠=∠.交CA于G.求证1222.已知:如图∠1=∠2,∠C=∠D,问∠A与∠F相等吗?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邻补角2. 对顶角,对顶角相等3.垂直 有且只有 垂线段最短4.点到直线的距离5.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6.平行 相交 平行7.平行 这两直线互相平行8.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9.平行 10.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11.命题 题设 结论 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题设 结论 真命题 假命题 12.平移 相同 平行且相等 13.6cm 8cm 10cm 4.8cm. 14.平行 平行 垂直 15. 28° 118° 59° 16. OD ⊥OE 理由略 17.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E ∥CF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8.⑴∵∠1=∠2 ,又∵∠2=∠3(对顶角相等),∴∠1=∠3∴a ∥b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⑵∵a ∥b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2=∠3(对顶角相等) ∴∠1=∠2. 19.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MFQ FQ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0. 96°,12°.21.,AD BC FE BC ⊥⊥90EFB ADB ∴∠=∠= //EF AD ∴23∴∠=∠ //,31DG BA ∴∠=∠ 1 2.∴∠=∠ 22. ∠A =∠F .∵∠1=∠DGF (对顶角相等)又∠1=∠2 ∴∠DGF =∠2 ∴DB ∥E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BA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C =∠D ∴∠DBA =∠D ∴DF ∥A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平行线与相交线一、知识概述一)引出角的概念角是指由两条线段或两条直线相交而形成的图形部分。

在台球桌面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角,如图所示。

在角的研究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互补和互余。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互补或互余的两个角,只与它们的和有关,而与其位置无关。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另外,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对顶角的本质特征是: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其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相交会形成四个有公共顶点的角。

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相交会得到八个角,这被称为“三线八角”。

不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且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这是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1.互为补角和互为邻补角的关系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

互为补角指两个角的和为180°,与它们的位置无关;而互为邻补角既与它们的和为180°有关,又与位置有关。

需要注意不要混淆这两个概念。

2.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可以灵活运用互余、互补等知识点以及对顶角的性质,列出方程进行求解。

这种代数法解题的方法十分实用。

3.当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时,需要明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的。

因为只有在这些条件确定的情况下,才能推出结论除截线外的另两条直线平行。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1.在理解平行线的特征时,需要注意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性质都是建立在“两直线平行”的前提条件下的。

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这些性质就不成立了。

2.平行线的识别和平行线的特征之间存在着“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关系。

在识别平行线时,需要通过数量关系来确定位置关系;而在使用平行线的特征时,则是通过已知的位置关系来推出数量关系。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解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及例题解析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例题解析知识点1【相交线】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1、相交线相交线的定义: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知识点2【对顶角和邻补角】两条相交线在形成的角中有对顶角和邻补角两类,它们具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

1、邻补角(1)邻补角的概念: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如图,∠1与∠2有一条公共边OD,它们的另一条边OA、OB互为反向延长线,则∠1与∠2互为邻补角(2)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和为180°。

例如:若∠1与∠2互为邻补角,则∠1+∠2=180°注意:①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互为邻补角;②相交的两条直线会产生4对邻补角。

2、对顶角(1)对顶角的概念: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图,∠3与∠4有一个公共顶点O,并且∠3的两边OB、OC分别是∠4的两边OA、OD的反向延长线,则∠1与∠2互为对顶角.(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注意:两条相交的直线,会产生2对对顶角。

3、邻补角、对顶角成对出现,在相交直线中,一个角对顶角只有一个,但邻补角有两个.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相对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一种位置关系.它们都是在两直线相交的前提下形成的.注意:如果多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那么产生的邻补角的数量是对顶角的2倍。

【例题1】如图所示,∠1的邻补角是( )A、∠BOCB、∠BOE和∠AOFC、∠AOFD、∠BOC和∠AOF【解析】】据相邻且互补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进行判断,∠1是直线AB、EF相交于点O形成的角,所以它的邻补角与直线CD无关,即它的邻补角是∠BOE和∠AOF,故选B【答案】B【例题2】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邻补角的是( )【答案】D【例题3】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考察对顶角的概念【答案】A【例题4】下列说法中:①因为∠1与∠2是对顶角,所以∠1=∠2;②因为∠1与∠2是邻补角,所以∠1=∠2;③因为∠1与∠2不是对顶角,所以∠1≠∠2;④因为∠1与∠2不是邻补角,所以∠1+∠2≠180,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填序号)【解析】对顶角、邻补角【答案】①【例题5】如图1,直线AB、CD、EF都经过点O,图中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解析】考察对顶角的概念。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四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2)电梯和靶子在运动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了吗?
2.平移的概 念
从上述问题中归纳:把图形上 所有的点都按同一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叫作平移.
3.上例中的平 移中的对应点A与A′,B与B′等等,原来的图形叫作原像,在新位置的图形叫作该图形在平移下的像.
4.平移的特点: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还不改变直线的方向.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另一对同旁内角也互补,并且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也相等.
三、实效训练:
1.练习P77练习第3题
2.如图:下列各对角是什么角,它们是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①∠2和∠3②∠1和∠4③∠1和∠3
2、如图,填写理由
已知:∠1=∠2
∵∠2=∠4( )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两条直线相交后产生了几个角?每两个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三条直线之间也可以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上节课是对相交的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四个角进行研究,今天我们就对三条直线相交后形成的八个角进行研究,简称为:三线八角
二、新课学习
1.讲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同位角:我们把具有∠1和∠5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1和∠5分别在直线AB和CD的同一方向,并且都在直线EF的同侧)
2.如右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AOD的对顶角是_____,
∠AOC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
∠COB=_______,∠AOE+∠DOB+∠COF=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C,若∠AOD-∠DOB=50°, 求∠EOB的度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
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
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
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
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
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
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
10.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___
______________.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
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
知事项,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定理都是真命题.
12.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
简称_______.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
平移的性质: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全______. 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
熟悉以下各题:
13. 如图,,8,6,10,BC AC CB cm AC cm AB cm ⊥===那么点
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点
B 到A
C 的距离是_______,点A 、
B 两点的距离是_____,点
C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
14. 设a 、b 、c 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
a) 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b) 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
c) 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15. 如图,已知AB 、CD 、EF 相交于点O ,AB ⊥CD ,OG 平分∠AOE ,∠FOD =28°,求∠COE 、
∠AOE 、∠AOG 的度数.
16. 如图,AOC ∠与BOC ∠是邻补角,OD 、OE 分别是AOC ∠与BOC ∠的平分线,试判
断OD 与O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17. 如图,AB ∥DE ,试问∠B 、∠E 、∠BCE 有什么关系.
解:∠B +∠E =∠BCE
过点C 作CF ∥AB ,
则B ∠=∠____( )
又∵AB ∥DE ,AB ∥CF ,
∴____________( )
∴∠E =∠____( )
∴∠B +∠E =∠1+∠2
即∠B +∠E =∠BCE .
18. ⑴如图,已知∠1=∠2 求证:a ∥b .⑵直线//a b ,求证:12∠=∠.
19. 阅读理解并在括号内填注理由:
如图,已知AB ∥CD ,∠1=∠2,试说明EP ∥FQ .
证明:∵AB ∥CD ,
∴∠MEB =∠MFD ( )
又∵∠1=∠2,
∴∠MEB -∠1=∠MFD -∠2,
即 ∠MEP =∠______
∴EP ∥_____.( )
20. 已知DB ∥FG ∥EC ,A 是FG 上一点,∠ABD =60°,∠ACE =36°,AP 平分∠BAC ,求:
⑴∠BAC 的大小;⑵∠PAG 的大小.
21. 如图,已知ABC ∆,AD BC ⊥于D ,E 为AB 上一点,EF BC ⊥于F ,//DG BA 交
CA 于G .求证12∠=∠.
22. 已知:如图∠1=∠2,∠C =∠D ,问∠A 与∠F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邻补角
2. 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3.垂直有且只有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平行相交平行
7.平行这两直线互相平行
8.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9.平行1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1.命题题设结论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题设
结论真命题假命题12.平移相同平行且相等13.6cm 8cm 10cm 4.8cm. 14.平行平行垂直15. 28°118°59°16. OD⊥OE理由略
17.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E∥CF(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8.⑴∵∠1=∠2 ,又∵∠2=∠3(对顶角相等),∴∠1=∠3∴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⑵∵a∥b∴∠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2=∠3(对顶角相等)∴∠1=∠2. 19.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MFQ FQ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0. 96°,12°.
21.,AD BC FE BC ⊥⊥Q 90EFB ADB ∴∠=∠=o
//EF AD ∴23∴∠=∠ //,31DG BA ∴∠=∠Q 1 2.∴∠=∠ 22. ∠A =∠F.∵∠1=∠DGF (对顶角相等)又∠1=∠2 ∴∠DGF =∠2 ∴DB ∥E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BA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C =∠D ∴∠DBA =∠D ∴DF ∥A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