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全国通用版)模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通用版)模拟卷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模拟试题语文2020.2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云南民族体育文化源于人民的劳动和生产,发展于特定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的变迁,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的体育文化因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而逐渐被破坏,乃至消失。

传统的一些体育运动项目也随着生活环境、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濒临灭绝或退化变异的状况。

从目前来看,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成熟、学科体系不健全、基本概念表述不全面、传统运动项目的挖掘和保护不科学、特色体育文化村寨开发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云南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导致了民族体育文化越来越不受到重视,人民传承的意识越来越淡薄,人民在参与体育活动时过于追求现代化的运动项目,阻碍了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人民在传承云南民族体育文化过程中缺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性,很多人眼中只看到了外国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的优越性,在参与体育运动中过多地选择西方体育运动项目,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认识,缺乏对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价值的理解,导致民族体育文化在发展、传承中失去了原有的体育文化价值,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 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关系之
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
“关联思维 ”、 “关联宇宙
论”、“有机宇宙哲学 ”或“有机主义宇宙观 ”,今人所说的 “系统思维 ”,实际上就是 “整体思维 ”。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 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
年,中国登山队重回珠峰 ,在这里架起了举世闻名的 “中国梯 ”但,当时 ,队员们只能用最原始的
“人梯 ”方式战胜困难。冰雪太滑 ,登山队员屈银华便脱下鞋子 ,赤脚踩在队友身上向上攀登。 与电影 《攀登者》 中的曲松林一样 ,受伤的屈银华最后不得不截去了双脚十个脚趾。 电影《攀
立论的理论依据, 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 实践化。 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
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

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因此 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 日月之行。 在临床治疗中, 中医反对单纯的 “头痛医头,
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得天而未始遗人, 《易》所谓不遗、 不流、
不过者也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 ·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 “民胞物与 ”思想,
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 将儒家的天人观、 物我观、 知行观提升至新的
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 亦以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等思想观念为
脚痛医脚 ”,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所说 “治病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一)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在这个书法艺术大繁荣、书法教育渐火热的时代,书法教育的层次提升当是题中之义,专业教师的扩容也当是时势所趋,都是值得欣喜的好事,本应无所非议如果“导师”确实是在有责任地“导”,切实传导了中国艺术精神,承担了立德育人大任,的确值得欢欣鼓舞问题是,有些所谓“导师”似乎未能让书法教育取得高质量提升,书法“专业化”对推促书法创新的贡献堪忧。

目前,书法领域“尚技”之风依然盛行,这是书法发展中的非正常现象,其产生与伪导师顺应“展厅时代”之势指导学生密切相关。

在书法教育领域,一些院校的书法专业把培养书法家当成主要任务,想成名成家就要“入展”“入会”,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学子如果不具备足够的文化修养,极易从专业修炼之路误入一味追求技术和效果的歧途社会上一些业余书法培训机构,为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更是把“入展”“入会”作为唯一目标,对“尚技”之风推波助澜,成为培养“书法技术工人”的“流水线”作坊还有一些针对青少年开展的书法教育,唯“高端”是瞻,贻害更甚这种以尚技、炫技为荣、为本的现象,背离了书法的艺术之道、审美之道、人文之道,与中国书法优秀文化传统相悖。

当下,书法界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也与伪导师相关,即盲目追逐市场和价值市场经济时代,书法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无可厚非,体现了时代进步。

但是,当某些书法家的书法行为渐成逐利行为,将书坛视为名利场,便需要警惕了。

这种现象的形成,与伪导师不无关联有些伪导师以炫耀润格为尊,以靠书法获利为荣弟子们则上行下效,一些年轻书家、初有成绩的学子,迫不及待地构想、铺设谋取利益的捷径,早早制定、公布自己的作品价位,并借助网络等平台兜售作品。

,币伪导师们通过“导师班”“高研班”等培训课程谋利之手法,也为年轻人所追捧这种逐利氛围对书法艺术健康的肌体从上至下的侵蚀作用,不能不令人忧虑!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

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卷(一)

语文·全国卷(一)第1页(共8页)语文·全国卷(一)第2页(共8页)2020 届高考模拟卷(一)语文【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智慧城市是新型城市的升级版,是未来城市的高级形态,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城市发展的智慧化,使城市具有智慧感知、反应和调控能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从战术层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务必把握内在逻辑规律。

第一,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万物互联。

当前我们正步入物联网时代,5G 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让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可能,推动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深度融合,从而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逐步扩大到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

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即将到来,智慧城市正是以智慧为支撑的城市形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全面掌握并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思维,更加主动推动城市与智慧的融合。

第二,智慧城市建设可分阶段循序渐进。

从大逻辑来讲,智慧市建设起码要经历四个步骤:一是让城市各种各样的物能够“说话”;二是让物与物之间能够“对话”;三是让物与人能够“交流”;四是让城市会“思考”。

这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有四个版本:1.0版是数字化,这是智慧城市的初级形态,目的是让我们生活的世界可以通过数字表述出来,让物能够“说话”;2.0版是网络化,通过网络将数字城市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交互,物和物之间能够对话;3.0版是智能化,在网络传输基础上实现智能反应与调控,如智能设备、智能交通、智能工厂,等等;4.0版是智慧化,借助万物互联,使城市各部分功能在人类智慧的驱动下优化运行。

第三,智慧城市建设要自下而上,由点到面地推进。

智慧城市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它很难先有一张施工总图,然后照图推进,其建设只能自下而上,各个领域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积少成多。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

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

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

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

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

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

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例如,“梅”这个词表示一种客观的事物,它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象。

当诗人将它写入作品之中,并融入自己的人格情趣、美学理想时,它就成为诗歌的意象。

由于古代诗人反复地运用,“梅”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了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意象可分为五大类:自然界的,如天文、地理、动物、植物等;社会生活的,如战争、游宦、渔猎、婚丧等;人类自身的,如四肢、五官、脏腑、心理等;人的创造物的,如建筑、器物、物饰、城市等;人的虚构物,如神仙、鬼怪、灵异、冥界等。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II卷】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全国II卷】

绝密★启用前【新课标II】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模拟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含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含解析)

试卷第1页,总9页绝密★启用前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卷(含解析)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共9题,共5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这是我的读书观。

研究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有那么多书,每本书、每句话,都要求“甚解”,可能吗?我认为陶渊明这句话对研究哲学的人来说,后面的“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更重要。

我们常把汉人对经典的注释叫“章句之学”,每章、每句都要详加解释,《汉书·儒林传》谓“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儒师秦延君释“尧典”二字,十余万言;释“曰若稽古”四字,三万言。

至魏晋风气一变,注经典多言简意赅,倡“得意忘言”,例郭象注《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谓“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并批评那种一字一句注解的章句之学为“生说”(生硬的解释),他说:“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

自不害其宏旨,皆可略之耳。

”我想,这就是“会意”。

读哲学书,重要的在“会意”,不在“曲与生说”。

“会意”才能对古人的思想心领神会,才能有所创新。

据日本人林泰辅说,《论语》的注解有三千余种,元朝的杜道坚说《道德经》的注也有三千余种。

不管有多少种《论语》《道德经》的注解,我们能说哪一种对《论语》或《道德经》“甚解”了呢?没有吧?!杨伯峻先生在注孔子说的“六十而耳顺”一句时说:“耳顺——这两个字很难讲,企图把它讲通的也有很多人,但都觉牵强。

译者姑且作如此讲解。

”我认为,杨先生的这种态度是对的,他只是“姑且”给一种解释,并没有说他的解释就是唯一正确的解释。

在我的一篇文章中,为了说明我对“真、善、美”的看法,我就给孔子说的“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个新解,认为这几句话是孔子说他自己追求“真”“美”“善”的过程。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卷(附参考答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

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

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

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

《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

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

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

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

2020版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两套,附解析)

2020版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两套,附解析)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两套,附解析)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zhēnɡ)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fù),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

B.民营企业通过机械设备向四川灾.(zāi)区运送捐赠的救灾物资工作灼有成效,但也要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工作突出的给.(jǐ)予一定的荣誉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

C.他们终日以慢下来享受生活为由窝在躺椅上,把原本跌宕起伏的生活过得像一滩淤塞.(sè)的死水,他们就像被圈.(juàn)养惯了的绵羊,不思进取,整天浑浑噩噩地混吃等死。

D.体验农村生活、关爱留守儿童、奉献炽.(zhì)热爱心……大学生们尝到了“象牙塔”里不曾感受过的辛酸苦楚.(chǔ),但他们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为自己的人生刷上了更斑斓的色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甲]苏州拙政园,以山水为中心,厅榭精美,山水萦绕,花木葱郁。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

当时御史王献臣因受朝中特务机关诬陷解官还乡,在此置地建宅,费时十六年始建成这座花园。

[乙]此后,明崇祯四年,侍郎王心一又于花园东侧购地,建成私家园林“归园田居”。

此两园随时势变迁多次易主,迁延..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归国有,合为一园,即今之拙政园。

全园一分为三:即东园、中园和西园。

[丙]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精美华丽,西花园奇园美宅。

整体布局严谨..,局部风格各异。

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所有建筑,形神兼备....,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相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体现幽雅淡薄、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其景致之秀美,冠绝全国。

让你目不交睫....,徜徉其间,渐入佳境。

专题15 写作-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训练(学生版)

专题15 写作-2020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语文分类训练(学生版)

专题15:写作【2020年高考】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0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2020年高考新课标Ⅲ卷】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在这个书法艺术大繁荣、书法教育渐火热的时代,书法教育的层次提升当是题中之义,专业教师的扩容也当是时势所趋,都是值得欣喜的好事,本应无所非议如果“导师”确实是在有责任地“导”,切实传导了中国艺术精神,承担了立德育人大任,的确值得欢欣鼓舞问题是,有些所谓“导师”似乎未能让书法教育取得高质量提升,书法“专业化”对推促书法创新的贡献堪忧。

目前,书法领域“尚技”之风依然盛行,这是书法发展中的非正常现象,其产生与伪导师顺应“展厅时代”之势指导学生密切相关。

在书法教育领域,一些院校的书法专业把培养书法家当成主要任务,想成名成家就要“入展”“入会”,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学子如果不具备足够的文化修养,极易从专业修炼之路误入一味追求技术和效果的歧途社会上一些业余书法培训机构,为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更是把“入展”“入会”作为唯一目标,对“尚技”之风推波助澜,成为培养“书法技术工人”的“流水线”作坊还有一些针对青少年开展的书法教育,唯“高端”是瞻,贻害更甚这种以尚技、炫技为荣、为本的现象,背离了书法的艺术之道、审美之道、人文之道,与中国书法优秀文化传统相悖。

当下,书法界存在的另一个问题也与伪导师相关,即盲目追逐市场和价值市场经济时代,书法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无可厚非,体现了时代进步。

但是,当某些书法家的书法行为渐成逐利行为,将书坛视为名利场,便需要警惕了。

这种现象的形成,与伪导师不无关联有些伪导师以炫耀润格为尊,以靠书法获利为荣弟子们则上行下效,一些年轻书家、初有成绩的学子,迫不及待地构想、铺设谋取利益的捷径,早早制定、公布自己的作品价位,并借助网络等平台兜售作品。

,币伪导师们通过“导师班”“高研班”等培训课程谋利之手法,也为年轻人所追捧这种逐利氛围对书法艺术健康的肌体从上至下的侵蚀作用,不能不令人忧虑!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工智能技术许多突破是在智商领域产生的。

从AlphaGo到自动驾驶,我们正亲历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

前不久,科学家研发出在专业麻将平台上晋升十段的人工智能系统。

与棋类活动相比,麻将具有更复杂的隐藏信息和不确定性,更为困难。

如果我们把围棋视为人类智商的旗帜,那么艺术创作则是人类情感的凝聚。

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能否取得同样的成功?一直以来,人们坚信艺术创作是人类独有的能力。

然而,艺术果真是人类独有的天赋吗?人们普遍认为:艺术创作之所以为人类独有,不仅仅出于技艺的娴熟,更因为人类创作者有完整的人生经历。

一个创作者的生平际遇越丰富,他的创作就可能越深厚,作品越能够与创作者有机联系在一起。

人工智能显然没有人生经历。

然而,“失忆者假说”有力挑战了这种看法。

假设一个人类失忆者突然醒来,属于他的过往“人生经历”已全部在头脑中丧失,他只能依靠过往的音视频资料和他人讲述,复原自己的人生经历。

“经历”于他只是一个既不真实、也很有限的数据集。

这个失忆者是否还算是一个有资格的创作主体?对于尝试艺术创作的人工智能系统而言,它的境况与上述人类失忆者极为相似。

该假说使我们能够尝试为人工智能构建虚构的人生经历,而不必拘泥于这“经历”是否有限。

人们的经历总是或多或少重合的,通过类似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去推定并补全一个有限的集合。

在中央美院最近举行的一场画展上,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创造了7个人工智能画家,“他们”都有各自的人生背景。

观众不仅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画家丰富的人生背景,并且能够观察到7位画家各自作品的一致性。

与人类一样,这些画家并非随机创作,而是能够将人生与情感贯穿在其生成的每一幅作品中,观众能够通过作品进入创作者的“人生”之中。

利用人工智能,我们有机会为许多人类艺术家保留他们创作巅峰时期的能力,并辅助他们延长创作期长度;通过对历史上著名艺术家的学习,我们有机会让数百年前的艺术家“复活”,去创作具有当代命题意义的新作;我们甚至有望通过融合不同艺术家的技法,去创造全新的艺术创作能力。

唯一令科学家沮丧的是,尽管观众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人工智能创作者的“心情”,但这些“创作者”自己并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

我们做不到,也无意于去创造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人类是人工智能的全部意义。

摘编自李笛《人工智能新创作主体带来新艺术可能》材料二:在传统观点里,写作被看作一种天赋。

但2014年德国的神经科学家的一项研究挑战了这种看法。

该研究通过对比职业写手和业余写手的大脑状态发现:职业写手大脑里的“左尾状核”区域会更频繁地被点亮,这个区域已经被之前的研究证明和音乐家、职业运动员的专业技能密切相关。

这一研究说明:职业化写作也是一种经过刻意练习训练出来的技能。

它提示我们: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也可能具备写作能力。

深度学习的核心在于:即便算法并不了解做某一件事的具体方法,但是通过极其复杂的计算,它能算出不同策略达成目标的概率,最终找到最优策略。

深度学习算法已经在一些需要刻意练习的领域实现了巨大突破:通过自己跟自己下棋,AlphaGo打败了人类顶尖围棋手;AlphaStar通过自己跟自己打游戏,打败了人类顶尖电竞玩家。

类似的思路,或许也能用在写作上。

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开发了一款叫GPT-2的人工智能写作程序。

在没有人类指导的情况下,GPT-2用1个小时处理了《纽约客》杂志从2007年开始到今天全部的非虚构文章。

如果让一个人读完这些内容,至少需要两周。

根据这些数据,GPT-2把《纽约客》文章的特征进行了分门别类,如常用词汇、叙事性的修辞以及文章行文节奏等。

然后,实验者让GPT-2写一篇海明威的人物特写,这篇作品让资深记者都拍案叫绝。

不过,GPT-2也有一些明显的缺陷,如缺乏常识、无法区分非虚构和虚构等。

当实验者让GPT-2基于它已经写下的文字进行下一步创作时,发现算法生成的文字越来越乱,最终变成了无法辨认的胡言乱语。

基于以上考虑, OpenAI公司暂时拒绝发布全能版GPT-2。

摘编自邵恒《作家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材料三:近日深圳交响乐团演奏了全球首部AI交响变奏曲《我和我的祖国》。

据了解,研究团队为训练出具备乐曲创造能力的AI,专门为其打造了歌曲库、创作规则库和乐器声源库等六大数据库,囊括百万量级的作曲素材,让AI通过结构性、系统化的算法训练最终创作成功。

不少业内专家都期待,未来5-10年AI能够成为音乐行业的重要编曲手段,为广大听众创作出足以传世的音乐佳作。

其实,AI作曲就早已经渗透到了音乐行业之中。

2016年,索尼公司就用一款叫Flow Machines的软件,创作了一首披头士风格的旋律。

作曲家Benoit Carre据此制作成一首完整的流行歌曲《Daddy's Car》。

2018年《中国好声音》中,清华博士宿涵演唱的《止战之殇》的主歌歌词,便是由人工智能写出的。

现阶段音乐发展正面临着两大困境:其一,音乐创作专业性太高,不是人人都能够搞创作的;其二,音乐市场被某一种风格作品占领后,模仿之风便瞬间刮起,音乐的个性化逐渐受到限制。

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应对上述问题。

一旦人工智能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了音乐创作技术,这种能力就可以帮助更多人能够按照自己喜好的风格进行创作,从而丰富音乐的类型和风格。

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对人类音乐创作者带来威胁,这或许是多虑的。

毕竟人工智能创作能力的获取和发挥都离不开人本,其背后的活跃因素依然是人。

不过鉴于人工智能所创造的音乐作品确实能够弥补人类的不足,未来人与人工智能的“模仿与被模仿”竞争关系也将不断升级。

摘编自中国智能制造网《人工智能对音乐的影响,尚需期待和观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相较于智商领域,人们传统观念认为:以艺术为代表的人类情感领域更神秘、更依赖天赋,人工智很难取得成功。

B.帮助AlphaGo打败人类的智能算法,在特定情境下,同样可以在音乐、写作等人类的传统优势领域中达到很高水平。

C.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运用,可以降低创作门槛,使更多人可以自由地参与到绘画、写作、音乐等艺术创作中。

D.人工智能在绘画、写作、音乐领域的成功案例,让一部分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对人类艺术创作者带来挑战与威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把围棋视为人类智商的旗帜”,这说明在人类诸多智力活动中,围棋是其中难度最大的一种。

B.“微软小冰”的实践说明:人工智能创作者也能具备完整人生经历,可以将人生与情感贯穿在其生成的作品中。

C.GPT-2 一个小时处理的文字量超过一个自然人两周的工作量,这种优势是人工智能可能赶上人类的重要条件。

D.GPT-2存在缺乏常识等诸多缺陷,这说明材料二作者认为,人工智能很难在写作领域赶上并超越人类。

3.下列说法中,能够支撑“艺术可能并非人类独有的天赋”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央美院画展上,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创造了7个人工智能画家,“他们”都有各自的人生背景。

B.对比职业写手和业余写手的大脑,职业写手在进行写作时大脑里的“左尾状核”区域会更频繁地被点亮。

C.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在深度学习算法的帮助下,通过自己跟自己下棋,打败了人类顶尖的围棋选手。

D.研究团队为训练出具备乐曲创造能力的AI,专门为其打造了歌曲库、创作规则库和乐器声源库等六大数据库。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相同的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分)5.你认为在未来,人工智能能否在艺术领域取得其在智商领域的同等水平的成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白鸟之国秋田雨雀在一个湖边,住着一对白鸟夫妇。

“世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鸟类,但是比我们夫妇更优雅漂亮的,恐怕不会有了。

”丈夫用他那红红的长嘴温柔地抚弄着翼上的绵毛。

“这是肯定的。

孔雀虽然号称百鸟之王,但是她那身粗毛,不知有多么难看。

跟她比起来,我们的雪白的羽毛,才是无上佳品。

”妻子一边伸长脖颈饮着湖水,一边对丈夫的话表示赞同。

不错,这对白鸟夫妇的羽毛的确很美,颈子也长得恰到好处。

然而,这对白鸟夫妇都只有一只眼睛,他们却丝毫也不觉得自己是独眼。

因为丈夫所看到的,同妻子所看到的一样;妻子所看到的,也同丈夫所看到的一样。

他们俩都相信,世上再也没有象他们看东西看得这样准确的了。

白鸟夫妇产了四个卵。

他们盼望着早一点将卵孵化,生出和自己一样美丽的白鸟。

不久,四只可爱的白鸟被孵化出来。

白鸟夫妇说不出的高兴。

“多漂亮的小鸟啊。

但愿他们早点长大,等到自己会捕鱼捉贝就好了。

”父亲说。

“是啊,但愿如此。

他们生活在这湖边,不知会感到多么幸福呢。

何况我们又这样疼爱他们。

”母亲说。

白鸟爸爸接着说道:“这帮小家伙,生下来既不是低贱的野鸭,也不是粗鲁的鹜鸟,他们不知多么庆幸呢。

”然而有一天,白鸟夫妇发现这四只可爱的小白鸟,都多生了一只眼睛。

“哎呀!这如何是好?……”母亲说道,接着发出一声哀鸣。

“可不,眼睛生得是有些怪呢?——不过,不知道长大以后怎么样。

或许我们生出来的时候,也都是生着两只眼睛的吧。

”父亲毕竟是个男子汉,说话有份量,白鸟妈妈的精神又振作起来了。

但是白鸟夫妇因为自己是独眼,生了四只两个眼睛的白鸟,便以为它们是残废,总耿耿于怀,觉得窝囊。

“趁它们还小,索性把一只眼睛弄瞎了吧。

”白鸟爸爸虽然这样想,但并没有这样做的决心。

四只小白鸟却一点儿也不关心这些事,他们一天天长大了,疏松的乳毛变成绵毛,绵毛又逐渐变成纺绸一般的羽毛。

等到羽毛丰满了,两只眼睛看东西也分明了。

他们飞到湖中,随意捉些鱼儿、蚌儿来吃。

全然不理会双亲对他们安全的忧虑。

小孩子们的眼睛看到什么东西都是新鲜的。

他们看到了湖上的各种情景,有和自己同类的鸟儿,翱翔在高空,整天唱着悦耳的歌声;有伸着可怕的嘴的大鸟;有外形同自己类似,但衣裳非常粗糙的丑鸟;也有终生都站在湖水中默默地看着人世的鸟儿。

小白鸟们觉得这世上十分有趣。

“这就是所谓世界吧!”小白鸟们这样想。

他们天天都滑动着红红的蹼,在湖上到处游玩。

一天,白鸟父亲对白鸟母亲说:“咱们的孩子为什么这样野呢?白鸟的孩子决不该整天和这样粗野的东西为伴,一定是因为眼睛有毛病吧。

”白鸟母亲说:“一准是这样吧。

因为此外他们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和我们不同。

不知道怎样才能治好孩子们的眼睛呢!”她将修长的脖颈贴在胸口,悲伤地深深一叹。

恰好就在这时,一只饥饿的老鹰,拍着双翅,发出可怕的声响,从他们头上掠过。

白鸟夫妇大吃一惊,连忙躲进草丛深处。

“要是给这只饿鹰看见,可不得了啊。

不知咱们的孩子们此刻在哪儿?”白鸟父亲低声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