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三中全会主题

合集下载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主题召开。


这次重要的会议中,与会者从几个重大方面做了深入研究,讨论了学习思想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法路线、深化改革的措施和实施重大政策的安排、保十万年稳定的经验与做法,以及整体国家局势和国际形势。

这次会议发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充分解放思想,大胆实事求是,深入推进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坚决把新形势下的工作抓实抓对,凝聚战斗力。

此外,各地区政府及全社会应团结一致,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加强和调整社会治理,确保加快推进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有效处理社会热点问题,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会议指出,必须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导向作用,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机制,坚持真
实客观公正,自觉向积极健康的舆论方向发展,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基于此,各级政府和社会更加注重宣传思想,整合众多领域及产业力量,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全民国家观念,持之以恒深化改革,竭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尊严尊崇的宏伟愿景。

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重要新理念,对为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梦开创了新的前程。

要想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就要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为指导,实现理想的实现与现实的结合,团结国家各族人民,着力加强国家政治制度,集中力量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家上下紧密协作,把国家越发迈上新台阶。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
哎呀呀,要说历届三中全会内容,这可真是很重要的事儿呢!就像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一起聊天,聊到了一些政策和变化。

我们就开始讨论起来,说以前的那些三中全会都做出了好多影响深远的决定呀。

比如说,十一届三中全会那可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就好像是给我们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大门。

从那以后,咱们的生活就一点点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然后呢,每一届三中全会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目标。

有的是推动经济发展,有的是关注民生问题。

就好像是一个一个的接力棒,不断地推动着我们国家向前奔跑。

再看看现在,我们享受着这么多的成果,都是历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呀。

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哎呀,真希望以后的三中全会也能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灿烂哟!
嘿嘿,我这说得可能不太全面,但就是这么个意思啦,希望能让你对历届三中全会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权威资料哦。

党的历次三中全会主题

党的历次三中全会主题

党的历次三中全会主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三届三中全会适逢新旧两种体制转换,因此治理和整顿了经济秩序;
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党的各次全会的主题

党的各次全会的主题

党的各次全会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历次全会的主题如下:1.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成立和发展党的组织。

2.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明确党的纲领和章程,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3. 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决定党在国共合作中的地位和任务,并制定联俄、联共、联农的总方针。

4. 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决定发动和指导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5.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讨论和决定党的纲领和动员方针,并决定党的组织在军事上领导地位。

6. 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决定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和任务。

7. 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决定党的军事、政治路线,统一全党力量奋斗,实现全面胜利,重建中国。

8. 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大跃进”。

9. 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决定对文化大革命的总结,实行“上山下乡”运动。

10.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继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11. 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进行经济改革开放。

12. 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3. 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14. 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15. 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6. 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制定党的基本纲领。

17. 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提出科学发展观,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最新-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 精品

最新-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 精品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篇一: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专题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历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历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历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历届三中全会就像是一个个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灯塔,不断为国家这艘巨轮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那可是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一次会议。

在那之前,中国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行者,虽然有着坚定的信念,却总是有些迷茫。

这次会议就像是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往光明大道的大门。

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就好比一个家庭原本总是纠结于一些琐事的争吵,突然意识到赚钱养家过上好日子才是最要紧的事儿。

家庭的重心一变,所有成员都朝着致富奔小康的方向努力,整个家庭就有了新的活力。

这一决策让中国从封闭、半封闭走向了对外开放,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逐步探索。

这一转变,就像一只被束缚了翅膀的鸟儿突然被解开了绳索,可以自由地在广阔的天空翱翔。

农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经营,小商小贩们也能光明正大地做起生意。

中国大地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各个角落都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再看十二届三中全会,这时候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起色,就像一个孩子开始学会走路了,但是还需要更多的指引。

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这就好比告诉那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走路的时候不仅要大胆地迈出去,还得有点小技巧,有个小规划。

这个决定让企业开始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是听指挥行事,而是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

企业就像是一群被松开缰绳的马,虽然还是朝着国家发展这个大方向,但是有了自己奔腾的空间,可以根据脚下的路况,也就是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步伐。

十三届三中全会面对的是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问题,这就像一个人跑得太快,有点气喘吁吁、脚步虚浮了。

于是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

这就好比给这个跑得太快的人一个调整呼吸、重新整理步伐的机会。

这一举措是为了让中国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摔倒。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关键词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关键词
说明
1.三农问题,始终是重点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甚至专门研究该问题;“发展”、“改革”“现代化”“市场”则是这些年最受关注的词汇。

2.一些词,则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如“民主”,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革教训,用了很大篇幅强调民主,提出“在人民内部的思想政治生活中,只能实行民主方法,不能采取压制、打击手段。

要重申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

”“民主”一词,在公报中出现19次,系历届之最。

3.改革开放初期,全社会“摸着石头过河”,一切都是变动的、不确定的,因此,80年代的两次三中全会公报都没有出现“稳定”一词。

之后随着社会发展,矛盾增多,“稳定”越来越重要,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出现9次之多。

4.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姓资姓社争论结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式提出。

“市场经济”首次出现在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并在之后的历届三中全会公报都有体现,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历史上的三中全会

中共历史上的三中全会

中共历史上的三中全会作者:来源:《晚晴》2013年第10期策划 / 执行:田花“三中全会”,一个烙在我们民族意识中的记忆与想象,温暖而深刻。

除了一至五届以及九届党代表大会后没举行三中全会外,中国共产党一共举行了11次三中全会。

今年11月,即将召开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

纵观中共党史,历次三中全会往往具有特殊意义,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性的决策,多是在三中全会上做出。

六届三中全会:结束立三路线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于1930年9月24日至28日在上海召开。

会议由瞿秋白主持。

向忠发作了《中央政治局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传达国际决议的报告》,指出:“中央的错误不是路线上的错误,而是在正确路线之下个别的策略上的错误。

”李立三对中央过去的策略与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作了检查发言,他从对中国革命形势的估量,党的总路线,苏维埃区域,党内斗争等九个方面,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以后,坚决表示“要分析自己的错误,才能够得到教训。

”会议通过了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7月对中国问题议决案的《关于政治状况和党的总任务议决案》、《对于中央政治报告的决议》、《组织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议决案》等。

会后全会还补发了共产国际东方部作出的《苏维埃政权的经济政策》和《苏维埃苏区土地农民问题议决案》。

全会批评了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停止了组织全国总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恢复了党、团、工会的独立组织和经常工作,基本上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对全党的统治。

七届三中全会:为财政好转而斗争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于1950年6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召开的中央全会。

这次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了七届二中全会以来即新中国成立前后一年多的工作。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确定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

党的历次全会主题

党的历次全会主题

党的历次全会主题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会的主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党的建设:包括党的组织、纪律、作风、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

2. 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的总结和发展。

3. 经济发展:包括国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的战略思考和政策部署。

4. 社会建设:包括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

5. 党的外交和军事:包括党的对外工作、外交政策、国防建设等方面的战略思考和政策部署。

6. 地方和基层工作:包括党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工作。

7. 民生改善:包括扶贫、脱贫、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善和发展。

8. 党风廉政建设:包括党风建设、党的纪律建设、反腐败等方面的工作。

每次全会的主题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情况而有所不同,但都与党的建设和国家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历届党的全会主题

历届党的全会主题

历届党的全会主题
1. 第一届党的全会主题:确立党的路线和纲领
2. 第二届党的全会主题:加强组织建设和党内纪律
3. 第三届党的全会主题:深化经济改革和推进现代化建设
4. 第四届党的全会主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5. 第五届党的全会主题:推进文化大革命和阶级斗争
6. 第六届党的全会主题:稳定和发展经济,加强党的领导
7. 第七届党的全会主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8. 第八届党的全会主题: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9. 第九届党的全会主题: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领导
10. 第十届党的全会主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1. 第十一届党的全会主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 第十二届党的全会主题:加强党的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13. 第十三届党的全会主题: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
14. 第十四届党的全会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 第十五届党的全会主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16. 第十六届党的全会主题: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7. 第十七届党的全会主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8. 第十八届党的全会主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19. 第十九届党的全会主题: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0. 第二十届党的全会主题: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历次全会主要内容

历次全会主要内容

历次全会主要内容
历次全会的主要内容有:
中共历次全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七届三中全会:1950.6,争取国家经济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一届人大:1954秋,在北京召开,首要任务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七千人大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共十九届历次全会:
十九届一中全会:2017年10月25日。

十九届二中全会:2018年1月18日至19日。

十九届三中全会:2018年2月26日至28日。

十九届四中全会: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

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

十九届六中全会:2021年11月8日至11日。

十九届七中全会:2022年10月9日至12日。

每次全会都有重磅内容。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篇一: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专题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内容:通过,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9、全国土地会议——1947年内容:制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试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其内容和历史意义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次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1. 会议时间和地点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扎赉诺尔召开,这是我国自建党以来的一次重要会议。

2. 会议背景七届三中全会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背景,那时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许多艰难和挑战,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

3. 会议主题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决定全党加强和改进对农村工作的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基本方针。

4. 会议决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农村互助合作社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发展农村生产力、加强农业集体化建设的方针。

5. 会议成果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最终成果是确定了农村改革的方向,为我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二、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1. 推动我国农村改革此次会议确定了农村改革的方向,为我国农村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2. 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为后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深远影响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举行,为我国党和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我国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会议是我国党和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总的看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本文细致地评估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历史意义,可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个主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重要历程:1978年以来中共历届三中全会一览

重要历程:1978年以来中共历届三中全会一览

重要历程:1978年以来中共历届三中全会一览发布时间:2013-11-13 10:09:19 来源:路透社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改革可以说是历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

周二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改革进行整体系统部署,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

会议公报称,中央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以下为中国历届三中全会重要内容一览:* 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9-12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改革进行整体系统部署,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多方面。

公报指出,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税制度,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 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12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14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首次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并明确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非公有经济都可以进入,以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农村改革等。

*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14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并强调要长期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

*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14日)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时间:1984年10月20日全会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十三届三中全会时间:1988年9月26~30日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全会讨论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决议。

十五届三中全会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十六届三中全会时间:2003年10月11~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十七届三中全会时间:2008年10月9~12日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时间:1984年10月20日全会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十三届三中全会时间:1988年9月26~30日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全会讨论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决议。

十五届三中全会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深远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深远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深远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大的会议,全会以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题,全面审议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了当时的改革方向。

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
一是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党的根本任务,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党的最终目标,把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际情况中去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是提出了改革发展经济的重要思想,指出要把改革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路线,以改革发展经济为中心,把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逐步推进市场经济的建设。

三是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思想,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主义法治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法制的科学性、权威性和稳定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在于: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实际情况中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行动。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主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主题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

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在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全会还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决定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开始”,这是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研究者的共识,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掀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

在此后的六年间,即从1978年12月到1984年10月,中国的改革进入了启动阶段。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战场是在农村。

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为发端,在整个农村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农村体制改革的浪潮,也就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农村改革的同时,城市里的工商企业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试点,即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

“在这一阶段整个体制还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导,而市场调节的部分刚刚开始萌生”,常修泽长期从事体制转轨研究,他认为,这一阶段的改革特点在于正逐步摆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探索一种全新的体制模式。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十二届三中全会于1984年10月20日在北京召开。

历次三中全会主题

历次三中全会主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十三届三中全会适逢新旧两种体制转换,因此治理和整顿了经济秩序;
●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次三中全会主题
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都具有纲领性意义,分别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四个阶段,即改革的启动阶段、改革的展开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阶段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届三中全会适逢新旧两种体制转换,因此治理和整顿了经济秩序;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7次三中全会中,有两次是关于农村改革,有3次关于基本经济制度。

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35年后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承担着改革攻坚的重要使命,历经35年改革,中国走上了富裕之路,但也进入了社会矛盾高发期,如何通过下一步改革,实现稳固发展、公平正义、真正富强,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拨乱反正
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98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了道路。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

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2008年十七届三中全会
推进农村改革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改革决策,都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上做出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从党的十四大以来,一中全会和二中全会主要是人事工作方面的部署安排,而三中全会则是出台重要改革政策和体现新一届领导施政纲领的会议。

七中全会则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

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序幕
例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之后以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为开端,中国农村掀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体制改革浪潮。

自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社会建设新时期。

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明确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并强调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由此,中国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背景下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体化,提出了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等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等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须遵循的方针。

中国加入WTO后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其中规划了今后十年的经济改革蓝图,提出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并明确了“国有制不等于公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特别是股份制也是公有制”,以及“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非公有经济都可以进入”。

从此,中国改革进入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十七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制定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针,提出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逐步缩小征地范围等原则,中国农村改革迈上了新征程。

竹立家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都具有标志性意义,诠释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启动、展开,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