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主要议程和意义
回 眸 年 历 届 党 的 三 中 全 会
在我国,推进工业化、城镇 化的大 背景下,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 突出,这次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 干重大问题决定的形成,标志着全党对 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 深刻了,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自觉性 更高了。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1988 年 9 月 26 日~30 日,十三届 三中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原则通过了 《关 于 价 格 、 工 资 改 革 的 初 步 方 案》和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 治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
这次会议是在一个特殊时期召开 的。当时,中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的 转换时期,并因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其 中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秩序混乱、物价上 涨过快,并由此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
十七届三中全会 : 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三次全体会议 于 2008 年 10 月 9 日 至 12 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 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决定》的核心内容就是 按 照 科 学 发 展 观 的 要 求 ,深 化 改 革 ,创 新 发 展 ,走 现 代 化 农 业 发 展 的 道 路 ,解 决“ 三农”的 深层 次 矛 盾 问 题,推 进 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七届三中全会 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 和 发 展 作 出 了大 力 推 进 改 革 创 新,加 强农村制度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 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等重大部署。
最新-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 精品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篇一: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专题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
关于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可以从历史背景、议程安排、理论创新等三
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历史背景
1956年10月1日,经过一系列斗争,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工农两个群众的支持下,在很多共产党外的力量的武断阻挠下,展现出了团结、无畏、果敢和统一行动,实现了自强自立、自力更生的伟大业绩,不仅开创了新中国工农两族在改革中的新局面,而且也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二、议程安排
从会议的安排来看,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订定了各项方针政策,确定了未来改革的方向,划定了伟大的转型历程,大力宣传了“四个现行”的理论,明确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重视工人阶级和联系农民、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第一要务。
三、理论创新
议案上各项政策经受“四条河流抵触”的洗礼,形成了一整套社会分工和社会管理,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的政治经济方针和目标,成为新中国重新塑造发展历程的重要文献。
三中全会根据中国当时的实际,充分发挥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精华,从理论上确立了一大批发展的原则和方针,为新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动力和解决方案,催生出许多伟大的事迹。
总之,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变革的重大转折,从而开启了中
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纪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斗争经验,从战略高度把握新十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奠定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基础,筑起了未来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通向梦想的基石,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取得历史性的提升,意义重大。
三中全会精神宣讲ok
《决定》中,对户籍制度改革进行了明确部署, 并出台“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 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 接入城镇社保体系”等配套制度。
45
============民生=============
4
生育政策作出调整,“单独两孩”启动实施
“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 个孩子的政策”——15日公布的《决定》提出启 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这是我国人口政策适 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作出的又一重大调整。
56
四、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们 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结 语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勾画出新的蓝图,这 些天来,对中国未来的期待,点燃了全社会的热 情。 革命先驱李大钊曾说过:“不驰于空想,不 鹜于虚声”。
期待“中国梦”美梦成真!
66
谢谢!
2014年2月
46
============民生=============
5
《决定》明确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 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 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 榄型分配格局。
47
============行政=============
1
《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 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 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今后将不能再唯“GDP”论英 雄。
2、美欧日经济发展缓慢
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下滑,欧元 区一直处在负增长的状况。 西方国家为了摆脱危机搞贸易保护,特别是针 对中国的贸易保护。 美国的经济恢复并没有拉动全球经济的快速增 长,并没有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动力。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
哎呀呀,要说历届三中全会内容,这可真是很重要的事儿呢!就像我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们一起聊天,聊到了一些政策和变化。
我们就开始讨论起来,说以前的那些三中全会都做出了好多影响深远的决定呀。
比如说,十一届三中全会那可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
就好像是给我们的生活打开了一扇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大门。
从那以后,咱们的生活就一点点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然后呢,每一届三中全会都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目标。
有的是推动经济发展,有的是关注民生问题。
就好像是一个一个的接力棒,不断地推动着我们国家向前奔跑。
再看看现在,我们享受着这么多的成果,都是历届三中全会带来的呀。
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哎呀,真希望以后的三中全会也能继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进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灿烂哟!
嘿嘿,我这说得可能不太全面,但就是这么个意思啦,希望能让你对历届三中全会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如果你还需要更深入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的权威资料哦。
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
历届三中全会主题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的人民日报全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会议重点:●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资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时间:1984年10月20日两个决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关于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决定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十三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时间:1988年9月26~30日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重大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重要讲话: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全会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时间:1998年10月12~14日重大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时间: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重要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解读:权威人士解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国企改革步入实质内容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在改革中追求社会公正十六届三中全会解读:使体制完善为中国定型公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意义:十六届三中全会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新华网专题: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至14日)会议将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问题。
历届三中全会时间一览
历届三中全会时间一览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一22日)
否定“两个凡是”,开展“真理问题大讨论”,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邓小平为核心的党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
改革由农村走向城市,确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日一30日)
治理和整顿经济秩序。
(4)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一14日)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一14日)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6)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一14日)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举措。
(7)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一12日)
通过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完善土地流转,激活农村金融。
(8)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11月9日一12日)
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历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历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历届三中全会就像是一个个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灯塔,不断为国家这艘巨轮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那可是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一次会议。
在那之前,中国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行者,虽然有着坚定的信念,却总是有些迷茫。
这次会议就像是突然打开了一扇通往光明大道的大门。
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就好比一个家庭原本总是纠结于一些琐事的争吵,突然意识到赚钱养家过上好日子才是最要紧的事儿。
家庭的重心一变,所有成员都朝着致富奔小康的方向努力,整个家庭就有了新的活力。
这一决策让中国从封闭、半封闭走向了对外开放,从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逐步探索。
这一转变,就像一只被束缚了翅膀的鸟儿突然被解开了绳索,可以自由地在广阔的天空翱翔。
农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经营,小商小贩们也能光明正大地做起生意。
中国大地开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各个角落都涌动着发展的热潮。
再看十二届三中全会,这时候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起色,就像一个孩子开始学会走路了,但是还需要更多的指引。
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这就好比告诉那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走路的时候不仅要大胆地迈出去,还得有点小技巧,有个小规划。
这个决定让企业开始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不再像之前那样只是听指挥行事,而是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自己的生产和经营。
企业就像是一群被松开缰绳的马,虽然还是朝着国家发展这个大方向,但是有了自己奔腾的空间,可以根据脚下的路况,也就是市场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步伐。
十三届三中全会面对的是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问题,这就像一个人跑得太快,有点气喘吁吁、脚步虚浮了。
于是提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
这就好比给这个跑得太快的人一个调整呼吸、重新整理步伐的机会。
这一举措是为了让中国经济能够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摔倒。
三中全会
综上: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到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不断 探索执政规律的艰辛历程,也彰显了我们党不同 寻常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在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仍是我们国 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根基, 而改革开放仍是我们的强国之路,是实现我国现 阶段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大看点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 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3、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 国家安全。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 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 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5、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 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 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 相适应的制度。
通过以上对历届三中全会的简要梳理,可以看出 无论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主题,还是作为一场范 围广大无所不在的社会实践,改革无疑都是这35 年中国无可争议的核心价值,也是考量中国社会 发展进步当之无愧的重要坐标。 当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深化各重要领域 的改革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极大地考验着新 一代领导集体的政治勇气和智慧。
谢谢!!!
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到三中全会,人们很容易想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因为,1978年12月18日—22日举行十一届三中全 会以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这是建国以来党的 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 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 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摘录
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 2 0 1 3 年 1 1 月 1 2日)
重 大决定 : 发布《 中共 中央关 于全 面深化改革若 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 , 明确 了全 面深化改革 的重大意义 。 会议重点 : 审议通过了《 中共 中央关 于全面深化改革
作 ,讨论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和修改宪
法部分 内容的建议 。
重要 意义: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 对现代化建设意义重
大。
搞活经济 、 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 , 加快 以城市为重点 的整 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会议 重点 : 中共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决定。关于 召开党的全 国代表会议的决定。 重要 意义: 改革从农村走 向城市 。
革发展 问题 。 重要 意义 : 推进农村改革。
案》 , 确定治理经济环境 、 整顿经济秩序 、 全面深化改革的
指导方针 。
会议重 点 : 确定 了治理经济环境 、 整顿经济秩序 、 全 面深化改革 的指导方针 ,要求把明后 两年改革和建设 的 重点 , 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 、 整顿经济秩序上 。全会 同意 中央政治局对我 国当前政治经济 形势 的分析 ,批准 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 出的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
明和谐 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 国家 、实现 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
整理 摘 自光 明 网、 半月 谈 网
理覆育 2 0 1 4 年第1 - 2 期
信 息 网 页
王 云 改革开放 以来历届三中
十 一届 三 甲 全 会 ( 1 9 7 8 年1 2月 1 8 ~2 2日)
重大决定 : 全会确定 了解放思想 、 实事 求是 、 团结一
历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主题和意义
历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主题和意义迄今最重要的一次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当时邓小平带领下的中国第二代核心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并使中国的焦点从内部斗争及革命转为发展和开放。
并审查和解决了中共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这一次的三中全会,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不是计划经济,而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全会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这些大问题上,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澄清了在许多人中间存在的模糊认识,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那一年,中国开始允许公司发行股票。
198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
当时,中国正处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换时期,并因此带来一系列问题。
其中突出的问题是经济秩序混乱、物价上涨过快,并由此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
为了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得以深入下去,这次会议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扫清了道路。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要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即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宏观调控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改革、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科技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
历次全会主要内容
历次全会主要内容
历次全会的主要内容有:
中共历次全会: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七届三中全会:1950.6,争取国家经济基本好转的三个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一届人大:1954秋,在北京召开,首要任务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七千人大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共十九届历次全会:
十九届一中全会:2017年10月25日。
十九届二中全会:2018年1月18日至19日。
十九届三中全会:2018年2月26日至28日。
十九届四中全会: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
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
十九届六中全会:2021年11月8日至11日。
十九届七中全会:2022年10月9日至12日。
每次全会都有重磅内容。
历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
1978-2013历届三中全会改革之路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时间:1978年12月18~22日中心议题: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重点:拨乱反正。
全会否定“两个凡是”,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事实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
作出把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此后六年间农村掀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体制改革浪潮。
二、十二届三中全会会议时间:1984年10月20日中心议题: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会议重点: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全会指出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改变企业的领导体制,在国营企业中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三、十三届三中全会会议时间:1988年9月26~30日中心议题: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会议重点: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全会通过的《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五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在考虑物价上涨因素的同时组织实施该方案。
全会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建设的重点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四、十四届三中全会会议时间:1993年11月11~14日中心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会议重点: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议题、成果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议题、成果及意义作者:陆颖来源:《上海人大》2013年第11期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主要议题: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在经济建设问题上从纠正急于求成的错误倾向和全党要注意解决好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出发,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措施,对陷于失调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对过分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着手认真的改革。
取得的成果: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否定了中共十一大沿袭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等“左倾”错误观点;审查和解决了中共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强调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决定加强党的领导机构,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陈云为第一书记。
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主要议题: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取得的成果: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个决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现了党在经济理论上的突破,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最新-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 精品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重点篇一:中共历次重要会议时间、内容、意义《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专题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党的生日为7月1日)上海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上海内容: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内容: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5、遵义会议——1935年遵义内容:①解决博古等人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瓦窑堡内容: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洛川内容: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延安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新闻背景 改革开放后的七次三中全会
新闻背景:改革开放后的七次三中全会中新社北京11月8日电(记者石岩)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日开幕。
倘若用一根主线串起改革开放35年来的中国路径,三中全会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1978年至今,中共召开过7次三中全会,这其中有彪炳史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亦有针对农业和农村改革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及十七届三中全会。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梳理这些历史性的节点,或可推开一扇观察中国变革轨迹、解读中国发展奇迹的窗口。
人们常把三中全会视为“改革”的代名词,乃是因为在历次三中全会中,“深化改革”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不变主题。
具体而言,这7次三中全会,有5次议题直接与深化全局改革相关,其中最引人瞩目、关系中国整体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4次分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届三中全会、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
这4次会议都具有纲领性意义和时代性色彩,分别标志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4个阶段,即改革的启动阶段、改革的展开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阶段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最常被提及的三中全会,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次会议,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具体而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和重大历史的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的开始以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形成。
中共中央第一个关于改革的系统性文件,则是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这次会议,标志着改革开始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展开阶段。
其时,解放思想冲破了“左”的干扰,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然而城市还是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各种弊端不断凸显。
此时,农村改革的倒逼机制开始发力,迫切要求城市改革。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主要议程和意义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主要议程和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22日关键词: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这也是一次历史意义深远的转折,它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始。
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年10月20日关键词: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全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之际召开的,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全会对促进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历史转折性意义。
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26日-30日关键词: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五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根据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妥地组织实施。
全会还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11日-14日关键词:勾画市场经济基本框架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全会认为,《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全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十五届三中全会1998年10月12日-14日关键词: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会议集中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回顾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回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全会确定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98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确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
这次会议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扫清了道路。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市场经济根本框架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框架,提出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政策方向。
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提出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根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21年21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开展、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等。
2021年年十七届三中全会推进农村改革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立;积极开展现代农业,进步农业综合消费才能;加快开展农村公共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改革决策,都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上做出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从党的十四大以来,一中全会和二中全会主要是人事工作方面的部署安排,而三中全会那么是出台重要改革政策和表达新一届指导施政纲领的会议。
七中全会那么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
【历届三中全会内容回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及会议主要议程和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
关键词: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这也是一次历史意义深远的转折,它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开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始。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关键词: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全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之际召开的,讨论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全会对促进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历史转折性意义。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30日
关键词: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向这次全会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和措施,原则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建议国务院在今后五年或较长一些时间内,根据严格控制物价上涨的要求,并考虑各方面的实际可能,逐步地稳妥地组织实施。
全会还原则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
全会确定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要求把明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14日
关键词:勾画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全会认为,《决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是20世纪90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
全会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日-14日
关键词: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会议集中研究农业和农村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坚持的方针。
全会高度评价农村改革二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创造的丰富经验。
一致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日-14日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踏上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