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鹿邑方言“可”语法现象
河南方言大全
![河南方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c710c1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0.png)
河南方言大全湖性——很牛很拽的意思木牛——没有的意思偶——就是牛,奶牛的牛怼——dui,万能动词可张——慌张的意思圣人蛋——狂妄自大的意思七孙——骂人的话赖爪——赖种去球——完了日龙——搞砸的意思不老盖——膝盖哥老只儿——腋窝夜黑——昨晚的意思不枪中——不行的意思跟盖——旁边的意思姑堆——蹲的意思布住——抱着的意思空壳篓、木任啥——没有的意思出儿出儿油——蟋蟀各意人——恶心人突鲁——下滑的意思咣揩——咣揩,你不能了吧,很难解释,看看的意思吧个寥——古怪气蛋——烦人个一蛋——怎么解释呢?很讨厌吧得劲——舒服,爽的意思,全省通用,河南的代表方言光嘟,撤都儿——不穿衣服光屁股芫荽(yan sui)——香菜摸出——动作缓慢,墨迹的意思老末——最后的意思愚活——绣逗,迷瞪枯楚——有皱纹,不平展,多用于纸张,人物面部白动——别动天树杆——甘蔗墩儿——板凳阿(a音或e音)杂——龌龊摆置——收拾乌拉——形容说话不清楚毒气——狠的意思幺火,协活——喊短——说谁谁短,应该是不仗义的意思水货——东西不是正版的,人也不地道清倒切——早晨老渣皮——不时髦马几妞——知了晒百,朔白,成脸子——故意挑衅,不好解释出奇,出样——新鲜,与众不同出绿——跑的意思拉虎——邋遢马虎瞪——迷瞪鬼觉——臭美的意思嗑衬——恶心/做事冲撞布拉——用手拍拍的意思,比如衣服脏了,布拉布拉糊肚——有点稠的粥摸嘟儿——最后的意思烧包——指人不踏实爱炫耀扑狼鹅——蛾子扁嘴——鸭子花大姐——瓢虫绑张——排场虚湖不虚湖——注意没注意片叉,片汤糊涂叉——不怎么地住贵——贵重滴瞎儿——刚下雨的时候老鳖一——吝啬这帮那帮,这腔那腔——这边那边挨口,挨爽——被批评的意思长虫——蛇楚喘——蚯蚓花椒——本是一种调味品,现指嘲笑讽刺的意思熊样,熊货,熊脸——骂人的词信球——白痴,傻瓜欣——我去给你欣点青菜回家下面条,指白拿,白要的意思欣——你家的闺女欣下了没有?指出嫁的意思猫——骗人大鬼小鬼,大毛小毛——扑克牌里的大小王库券(ku quan)——通常是形容人弯身吧不份儿——不服气的意思拾捣——收拾,修理坷拉蛋——小石头当门——客厅揉(rou)夕——傍晚左接吧右接吧——左胳膊右胳膊斜色,和色——发抖的意思吝蛋——烦人搁住老——不值得,犯不上掏劲——使劲掉板---丢脸。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228511c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e.png)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笔记
河南方言是中国汉语方言之一,分布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区。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区别。
以下是一些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方面的区别:
1. 词汇方面
- 河南方言中有很多方言词汇,与普通话不同。
例如,“家伙”在普通话中表示“人”,但在河南方言中表示“东西”;“走油”在普通话中表示“发炎”,但在河南方言中表示“油炸”。
- 河南方言对一些词汇进行了简化和省略。
例如,“吃饭”在普通话中是“吃饭”,但在河南方言中可以简化为“饭”。
2. 语法方面
- 河南方言在语序上比普通话更加灵活。
例如,在普通话中,“我吃饭”比“饭我吃”更加常见,但在河南方言中,“饭我吃”更加常见。
- 河南方言中有一些词语在表达上与普通话不同。
例如,“厉害”在普通话中表示“凶猛”,但在河南方言中表示“能力强”。
- 河南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语法结构。
例如,“不叫”表示“不叫做”,“不喊”表示“不叫做”。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都有一些区别,需要学习者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掌握。
在学习和运用河南方言时,需要注意方言词汇和语法结构,并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练习。
中原官话商阜片方言研究综述
![中原官话商阜片方言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61644f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d.png)
中原官话商阜片方言研究综述李笑笑【摘要】从片区划分、语音、词汇、语法4方面梳理商阜片方言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研究较少涉及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变异现象;语音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是音系整理和语音特征分析;语法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是词汇系统(代词、副词、形容词等)词法研究和特殊句式研究;词汇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是词汇描写、词源研究等.缺少对方言特征词的研究;缺乏片区内外多个方言点之间的比较.【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7)004【总页数】8页(P30-37)【关键词】商阜片;语音;词汇;语法【作者】李笑笑【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贺巍(2005)[1]136-137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年版,第1版)的基础上,根据语音特点,对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5省境内的中原官话的分片做了新的调整,分为8片,分别是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漯项片、商阜片、信蚌片、兖菏片、徐淮片。
2008年版和2012年版《中国语言地图集》[2]对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6省境内的中原官话进行划分,把中原官话A图范围内的中原官话分为9个片区,即把原[B3]图中为汾河片河南省西部的灵宝市、陕县、三门峡市,现改为关中片。
熊正辉、张振兴(2008)[3]97-108也进行了相关说明。
以此为基础,本文拟从片区划分、语音、词汇、语法4方面梳理商阜片方言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商阜片界定商阜片是中原官话核心区的一个分支,包括23个县市。
这些县市主要分布于河南省东部、安徽省西北部,分别是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太康县、宁陵县、柘城县、虞城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市(原永城县)、郸城县、沈丘县;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原亳县)、濉溪县、宿州市(原宿县)、灵璧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界首市(原介首县)、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
河南方言特色总结汇报
![河南方言特色总结汇报](https://img.taocdn.com/s3/m/3841287f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37.png)
河南方言特色总结汇报河南方言是中原地区最为典型的方言之一,它独具特色,深受河南人民喜爱和使用。
下面就河南方言的特色进行总结汇报。
一、语音特色:1. 声母发音:河南方言中的声母发音刚猛有力,清音变浊、浊音变清的现象较为常见。
如“饭”读作“番”,“在”读作“咱”。
2. 舌尖音:河南方言中的“舌尖音”比较明显,如“四”读作“肆”,“十”读作“拾”。
3. 长短音:河南方言中有较多的长短音的区分,如“亲”读作“勤”,“床”读作“幢”。
二、词汇特色:1. 特殊词语:河南方言中有许多特殊的词语,如“汤勺”读作“蚕钩”,“脑袋”读作“注耳”。
2. 动宾调换:河南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动宾调换现象,如“打破碗”读作“砸磨”。
3. 方位词:河南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方位词,如“前面”读作“左手”。
三、语法特色:1. 反意疑问句:河南方言的反意疑问句表达方式较为特殊,常常使用“是不是”、“不是吗”等短语结尾,如“你不是要去吗,是不是?”2. 重复句:河南方言中常常使用重复句的表达方式,如“你干啥干啥,我心疼。
”四、语气特色:1. 否定词:河南方言中的否定词使用较为频繁,常常使用“不”、“毋”等词语进行否定,如“不去”读作“不带去”,“毋是”读作“不是”。
2. 助词使用:河南方言中助词的使用也有一定的特点,如“啦”、“嘞”等词语经常出现在语句的末尾。
3. 语气词:河南方言中的语气词使用较为丰富,如“嘛”、“呗”、“呗子”等。
五、口语特色:1. 简洁直接:河南方言的口语表达方式简洁直接,语言通俗易懂,有时甚至直接用方言词语代替普通话进行交流。
2. 幽默幽点:河南方言中常常使用幽默幽点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得对话更加生动活泼。
综上所述,河南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语气和口语等特色,这些特色使得河南方言极具辨识度和个性,深受河南人民的热爱和使用。
河南周口沈丘方言中的“管”及其语法化过程
![河南周口沈丘方言中的“管”及其语法化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29eea0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3.png)
河南周口沈丘方言中的“管”及其语法化过程卢君【摘要】In modern Chinese, the word"Guan(管)"not only has the function as a noun, a quantifier and a verb, but also has other parts of speech, such as a preposition, a conjunction, and an auxiliary verb and a modal adverb and other usages in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This paper firstly describes the Shen Qiu dialect word "Guan(管)"having all these seven parts of speech above with dialect examples , and then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and related literatures, trying to tease out its grammaticalization process from a noun to a verb,from a verb to a modal adverb,etc. In this paper,we are going to discuss how the word "Guan(管)"was mainly going through such a process: a noun - a verb - a adverb - a modal adverb. Inthe meantime, the motivation behind the grammaticalization"Guan(管)"there are not single, but multiple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is change. Semantic change, the change of syntactic position, metaphor mode and the principle of drop classes are the important motiv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this grammaticalization process.%在现代汉语中,“管”字不仅具备名词、量词、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了介词、连词、助动词和语气副词等用法。
河南方言详细资料大全
![河南方言详细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ed7f23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f.png)
河南方言详细资料大全河南方言主要流行于河南及河南周边地区。
由于河南人口众多,历来的政治、战争、经济、运动原因,人口的流动性导致河南境内以外的很多地区也有大量以河南话为主的群体。
河南方言代表文字是“中”字,有不偏不倚、正适合、舒服、好、可以、中心、中庸等多种含义。
除河南以外的使用河南方言的集群地区有:河北省南部2个市县、山东省西南部31个市县、山西省西南部汾河谷地28个市县、安徽省淮河以北22个县市和淮河以南的凤阳县、蚌埠市、霍邱县、金寨县、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东海县、赣榆区、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
(详见配图以及百科具体内容。
)基本介绍•中文名:河南方言•外文名:The Henan dialect•语言分类:汉藏语系—汉语—官话—中原官话•地位:北方官话•分布:河南大部及周围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1.06亿•标准音:郑州话方言系分支,形成发展,方言现状,讹音错意,方言危机,与国语关系,基础用语,方言举例,影视作品,方言情怀,参见,方言系分支河南方言包括河南省17个省辖市、21个县级市、89个县、48个市辖区、河北省南部二个市县、山东省西南部三十一个市县、山西省西南部汾河谷地二十八个市县、安徽省淮河以北亳州、阜阳等二十二个县市和淮河以南的凤阳县—蚌埠市—霍邱县—金寨县、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连云港市东海县赣榆县、陕西省宝鸡、安康市白河县。
除西安道北的河南方言外,河南的移民往往在异乡形成自己的方言,如南水北调工程初期从河南淅川移民到湖北柴湖的河南人,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些移民还是讲著河南方言,如果以语言和文化认同来区分人群,他们无疑成为湖北籍的“河南人”。
河南方言河南方言分布在河南省淮河干流北部的广大地区。
而淮南的信阳方言分布在信阳中东部的信阳县南部、罗山、光山、新县、潢川、固始、商城一带属于中原官话信蚌片。
在河南省内,又可根据淮河划出淮北方言和淮南方言。
淮北方言即河南方言,比较普及,不管是豫北的鹤壁,豫西的洛阳,还是豫南的南阳,豫东的开封等地,皆用淮北方言。
河南信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可”
![河南信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可”](https://img.taocdn.com/s3/m/0da9dd5f25c52cc58ad6be0e.png)
河南信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可”作者:刘敏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8期内容摘要:“可”作为副词时,大多数学者虽然承认能表达程度深的意思,但更倾向于将其归入语气副词。
在信阳方言中,“可”主要是程度副词,而且作为程度副词时,有别于语气副词“可”。
论文首先论证“可”在信阳方言中归入程度副词的依据;然后分析“可”做程度副词时的语音特点(即重读)和句法分布;最后简析一下程度副词“可”的语法特征。
关键词:信阳方言“可” 程度副词句法分布语法特征一、程度副词“可”的界定“可”在现代汉语中属于常用词,副词“可”在口语中更属于高频词汇。
关于副词“可”,学者们更倾向于将其归入语气副词,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侯学超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等都将“可”看作副词,表强调语气;武克忠主编的《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则明确表示“可”是语气副词,《虚词例释》则进一步具体化了“可”所表示的语气类型。
指出“可”属于程度副词的学者是黄伯荣,黄先生认为:“可”在方言中是很常用的程度副词,由于一些方言中没有“很、更、十分、非常、最”等副词,所以由“可”来表示。
由此可见,前人们对“可”是否属于程度副词还没有定论。
其实,“可”在信阳方言中更倾向于作程度副词,表示程度深,而且具有主观肯定性的语义倾向,语气是从语用的角度划分的,程度则是从语义角度来划分的。
我们认为“可”具有程度副词的性质是根据程度副词中典型成员的一般语法特点来界定的,张谊生认为,程度副词的基本句法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从成句单用功能看,程度副词的粘附性较强,所有的程度副词都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只能和中心词构成偏正结构或中补结构后再共同充当句法成分。
如:天儿一热,人就可容易浮躁。
其次,从组合搭配功能看,只有具有程度或者量度意义的词语,主要是性质形容词和心理动词才能被程度副词修饰。
如:小丽今儿打扮得可好看;他可喜欢看足球赛。
最后,从连用共现功能看,程度副词一般出现在语气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之后,也就是可以根据“可”在句子中和其他副词共现时的顺序来判断“可”的副词性质。
河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探究
![河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b2cd5aefd0a79563d1e7201.png)
河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探究【摘要】河南省属于北方方言区,河南方言虽然与普通话已经比较接近,但是其中某些词类的用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表示高量级的程度副词。
这些程度副词在河南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但在普通话中却很少见,常用的程度副词有“镇、恁、可、怪、太、精、血”等。
【关键词】河南方言;程度副词;用法程度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家族中举足轻重的一个词类,其基本用途是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动词,使用频率较高但是数量并不多,经常使用的有“非常”、“极”、“最”、“太”、“很”、“比较”、“稍微”、“有点儿”、“略微”等,具有粘着性强、定位性强等特点。
河南省地域广袤,北接陕西、山西,南邻湖北、安徽,除了信阳市外方言内部差异并不大。
河南省最南部的信阳市由于和安徽、楚北交通密切,所以逐渐相成了以江淮官话、西南官话、中原官话、小部分客家话结合的方言,已经与河南其他地区的方言有很大差异,所以信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在河南方言中表示“很、非常”的意思且用来修饰限制形容词的副词与普通话中的有很大不同,以上提到的也会有使用,但经常用到的有:镇、恁、可、太、怪、精、血等。
本文中所讨论的程度副词是根据大多数人的读音写出来的,并不代表本字一定是这个字。
一、镇[t??n53]—恁[n?n52]“镇”属于高量级副词,意思大致相当于“这么”,大多用在口语中,书面语中很难见到。
“镇”后面既可以跟形容词也可以跟动词。
今年的冬天咋镇冷哩!这房子忙活了快一个月,为啥装修出来镇不好看。
以前没听你说起过,没想到你对这整件事情镇了解。
你咋镇着急,非得今晚上就走?“恁“也是高量级副词,意思大致为“那么”,用法和“镇”大致一样。
例如:他那个人咋恁懒哩!没想到他这么大的人恁胆小。
人家那孩子咋恁聪明,17岁就上了大学!有人曾问:“老马,你生活并不富裕,帮助别人咋恁大方呢?”“镇”和“恁”都属于高量级副词,大多用在口语中,并且在语义上多带感叹、惊奇或者不满的主观色彩。
语言学概论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学概论 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https://img.taocdn.com/s3/m/e4b4d64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f.png)
Ø语言风格变体的存在增加了社会方言的丰富性 和多样性。
(二)地域方言
• 地域方言,通常指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区的变体, 也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 分支。
• 地域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 尤以语音差别最突出,汉语普通话和地域方言最大的差 别是在语音上。
Ø听得懂、听不懂不能作为划分方言的标准。
• 如斯拉夫语族的国家,操俄语、乌克兰语、白俄 罗斯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的人相互间可以通 话,但却是不同的语言。
• 汉语的北方方言与吴、湘、赣、客、粤、闽方言 之间的差别比较大,相互间很难通话,但却是同 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
5. 确定是语言还是方言的标准:
• 6.商阜片:商丘市区、睢县、鹿邑等,f和sh不分,如“喝 水”称作“喝fei”。
• 7.信蚌片:信阳市区、淮滨、罗山、安徽蚌埠,“俺爸俺 妈”听起来像“阿爸阿妈”,且无翘舌音。
• 8.汾河片:三门峡市、渑池、灵宝等,如“脖子”叫“婆航”、 “膝盖”叫“哭气盖”。
3.方言岛
• 方言岛,是语言学的一个术语,由于历史上大规 模移民,使外来的方言势力占据了原来某方言区, 形成被原方言区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孤岛。 • 如美国的唐人街就是英语包围汉语的方言岛,四 川官话区域中的湖南话小区,就是方言岛。
Ø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不允许一下子 发生大的变化。所以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 方式,不允许突变。 如斯大林所说:“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 过爆发,不是经过消亡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 言,而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也就是经过 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淅川话中几个特殊副词在日常交际中的运用
![淅川话中几个特殊副词在日常交际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e8826c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c.png)
淅川话中几个特殊副词在日常交际中的运用侯林果【摘要】淅川方言中存在一些特殊副词,如“恁”“可”“都”“精”等.这些副词的功用各不相同,通过在具体语境中的对比,总结出它们之间一些细微的不同之处,从而发掘在日常交际中具体运用这些词汇时所包含的个人情感.【期刊名称】《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2)003【总页数】4页(P311-314)【关键词】淅川方言;副词;日常交际【作者】侯林果【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必然带有社会时代环境和社会群体心理影响的烙印;同时,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就某一个地方的方言来说,这些方言中所存在的一些特殊词汇不仅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保留和创新,而且是对事物的不同描写、不同比喻、不同说明,也是某一地域群体习惯和社会心理的一种表现。
本文将以淅川话为例,分析其特殊词汇在交际中的运用。
淅川县位于豫西南山区,由于西接陕西商洛地区,南与湖北襄樊地区相邻,全县基本都说淅川方言,但各乡镇在部分调值、词汇上亦有细微差异,可差异并不明显。
淅川方言大体上与整个河南方言相同,但是也有很细微的差别。
例如它不像以郑州话为代表的河南方言中有那么多的儿化音。
下面就对淅川方言中经常运用的几个特殊副词作具体分析。
1 恁(音nèn)“恁”在许多方言中都存在,如温州话、山东话等,它可以用来表示“你”、“您”、“那么”、“这样子”、“那样子”等意思。
在河南许多方言小片中,“恁”表示一种第二人称的代词,意为“你”,是一个略带亲昵感的中性词。
但是“恁”在淅川话中表示的是“这么”或“那么”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恁”在淅川方言中的几种语法功能。
(1)“恁”用在形容词前,起到修饰形容词性中心语的作用。
例如:才几年没见都长恁高了。
走了恁长一截子路脚都没知觉了。
恁大一碗饭都吃完了。
他一个儿没好长时间就花恁些钱。
(2)“恁”用来修饰否定副词“不”。
河南鹿邑方言的可
![河南鹿邑方言的可](https://img.taocdn.com/s3/m/36387b73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2.png)
作者: 王战领[1]
作者机构: [1]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上海200234
出版物刊名: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8-134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鹿邑方言;"可";句法功能;语法化
摘要:河南鹿邑方言中的"可"有多种用法,能作构词语素、动词、助动词、介词、副词等.与共通语相比,"可"的方言特色表现为:作构词语素时,其在"可莫""可莫可"等词中的义项,与古汉语中表"大约"义一脉相承;作动词时,它直接支配身体部位名词,表示主宾语的"(大小)相适";作介词时,它常常同"喽"共现,与空间、时间名词构成前置介宾小句,来说明谓语动词的活动范围;而作为疑问副词,其组成的"可VP"反复问句在鹿邑话的疑问句中处于显赫地位.。
河南周口议婚习俗方言词语释例
![河南周口议婚习俗方言词语释例](https://img.taocdn.com/s3/m/1b24a1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00.png)
河南周口议婚习俗方言词语释例1. 引言1.1 介绍河南周口议婚习俗方言词语释例河南周口地区的议婚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周口方言词语也承载着这些习俗的独特特点。
周口婚礼习俗丰富多彩,包括婚礼仪式、嫁妆准备、迎亲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方言词语与之相对应。
在周口地区的婚礼仪式中,人们常常会使用一些特定的方言词语来表示祝福和祈愿。
“燕子”在周口方言中代表着祝福新人百年好合,“和气生财”则寓意着夫妻和睦相处,共同创造财富。
这些方言词语不仅展现了周口地区人们对婚姻的尊重和祝福,也反映了他们对家庭幸福美满的向往和追求。
在周口地区的婚礼习俗中,还有许多特殊的方言词语用于描述婚礼准备和仪式过程。
“簪花”指的是新娘盘发时用来点缀的花朵,“拜堂”则是新人进入结婚仪式场所进行祈福的仪式。
这些方言词语不仅体现了周口地区人们对传统婚礼习俗的尊重和传承,也凸显了周口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河南周口议婚习俗方言词语的丰富多彩,不仅反映了当地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也展现了周口方言在文化传承和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方言词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周口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方言在维系家庭和社区关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 正文2.1 周口地区的婚礼习俗周口地区的婚礼习俗是河南省内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周口人在举办婚礼时,会遵循一系列传统习俗,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祝福之情。
婚礼的筹备工作十分繁琐,需要家族亲友的共同努力,以确保一切都能顺利进行。
在周口地区,举办婚礼的时间通常会选择在农历的吉祥日子,以求婚姻美满和幸福。
在婚礼当天,新郎需要先到新娘家中迎亲,这一步被称为“迎亲”。
迎亲的过程中,会有一系列的仪式和文化表演,以展现新人间的感情和家族间的融洽关系。
接着是婚礼的正式仪式,新人要进行交杯酒、拜堂、敬茶等环节,以示对彼此的承诺和对双方家庭的尊重。
在婚礼结束后,新人还会举办喜宴,邀请亲友共同分享这份喜悦。
中原官话的语法特点
![中原官话的语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81d3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5.png)
中原官话的语法特点
中原官话,又称河南话,是中国汉语官话方言中的一种,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河北省南部和山西省、陕西省等地。
作为一种地方方言,中原官话具有独特的语法特点,这些特点对于研究汉语语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原官话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声调:中原官话的声调比较复杂,共有八个声调。
其中,三声和四声比较常见,而二声和五声则相对较少。
这种复杂的声调系统,使得中原官话在发音上具有独特的韵味,也方便人们进行交流。
2.短促快速:中原官话的语速相对较快,短促快速是它的主要特点。
这种语速使得中原官话在交流中更加直接、紧凑,更能够体现人们的说话速度和精力。
3.重音:中原官话的重音相对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词语的末尾。
这种重音使得中原官话在发音中更加富有感染力,也更加能够凸显说话者的情感。
4.特殊词缀:中原官话中有一些特殊的词缀,如“的”、“地”、“得”等,这些词缀在句中起到了不同的语法作用。
它们的出现,使得中原官话的语法更加丰富、多样化。
5.语法结构:中原官话的语法结构相对较为复杂,有许多复杂的语法现象。
例如,名词和动词在形态上存在差异,动词还有时态、语态等变化。
这些复杂的语法结构,使得中原官话更加富有变化、有趣。
综上所述,中原官话的语法特点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原官话在汉语中的地位,也使得中原官话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通过对中原官话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的语法结构,为语言教学和应用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论依据。
河南鹿邑方言“可”语法现象
![河南鹿邑方言“可”语法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8c0749d9b7360b4c2f3f64bc.png)
河南鹿邑方言“可”语法现象摘要:在现代汉语中,“可”具有动词,助动词,副词等用法。
本文就鹿邑方言词“可”做语气副词和程度副词做了详细阐述,指出它的独特性。
关键词:鹿邑方言;可;语气副词;程度副词河南省,因为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所以称为河南,简称豫。
鹿邑,古称鸣鹿、真源、苦县、谷阳、仙源,位于河南省东部、豫皖交界处。
鹿邑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郑曹片,其方言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副词“可”有着丰富的词类和语法意义。
一、河南鹿邑方言“可”的历史演变《说文可部》:“可,肯也,从口、丂、丂亦声。
”本义为当歌以助劳,是“歌”的初文。
《汉字源流字典》p104,“可”的演变过程是由本义引申为“肯定、许可”,用作意动表示以为客,适合,后再此基础上引申为尽着,虚化为虚词,是“能够”之意。
用作连词表示转折之意,后又做语气副词,表示强调之意,出乎意料、反问、劝导、疑问。
最后又做数词,表示“大约”。
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可”的用法有以下几个方面:可1:动词,同意。
可2:动词,适合,符合。
可3:助动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可4:助动词,值得。
可5:副词,可着。
可6:介词,可着。
可7,连词,表转折。
可8:副词,表示强调;用在反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疑问。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可”不仅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还产生了助动词、介词、连词、副词的语法功能。
通过对鹿邑方言实例的搜集,我们发现鹿邑方言“可”有着丰富的语法意义,本文是从“可”第8个意义出发来分析,即“可”做程度副词和语气副词时的用法。
二、可”做程度副词《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吕叔湘先生提出,“可”做副词时表示强调语气,程度从轻到重,多用于口语。
在鹿邑方言中,“可”用于一般陈述句中,表示出乎意料的结果。
这时语调要是低声调,具有较强的主观个人色彩。
如:(1)他这人可好嘞。
(2)这个饭可好吃了。
(3)那个狗看着可凶,我都快吓毁了。
上述例子“可”主要修饰形容词,形容词多是评价性的词,表示主体对客体或者某一事物的评价,有着较强的个人感情色彩。
新县方言的置换假设标记“把”及其来源
![新县方言的置换假设标记“把”及其来源](https://img.taocdn.com/s3/m/fede775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6.png)
新县方言的置换假设标记“把”及其来源韩启振;韩文萍【摘要】语料显示,新县方言中“把”能做置换假设标记.考察汉语史发现,置换假设标记“把”由给予义动词“把”语法化而来,并且在湘语中也有分布.【期刊名称】《许昌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8)001【总页数】4页(P87-90)【关键词】“把”;新县方言;置换假设标记;语法化【作者】韩启振;韩文萍【作者单位】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许昌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6.3河南新县位于河南省最南部的大别山腹地,邻近湖北麻城、红安等市县,方言分区上属于江淮官话黄孝片。
黄孝片方言中存在表被动的“把”和表处置的“把”[1]128-141,然而在新县方言中“把”还能做假设标记,本文拟考察其用法和来源。
一、新县方言“把”的假设标记用法新县方言“把”有五种用法,除假设标记之外,还能做名词、动词、量词和处置标记,不能做被动标记。
名词“把”[pA213]指农具等工具的柄。
例如:(1)锄把镰刀把菜刀把动词“把”[pA35]表示给予义。
新县方言中给予义动词是“把”,而不是“给”。
“把”还有个形式是“把得[pA35d]”。
两者都能后接双宾语,或者单宾语,例如:(2)爸,你把点钱我,我要买个本。
(3)甲:钱把得他冇?乙:把他了。
(4)甲:电锯还你佬儿冇?乙:还冇,我明朝就把得他。
典型给予义表示事物由一个处所转移到另一个处所,由此引申出“把”的“添加(柴火、水)”的意义,因为这也是一个事物的处所转移过程。
例如:(5)灶里么冇得火呢,把点儿柴!(6)把点水锅里,锅快烧干了。
农村嫁女儿也可以说“把人家”,因为嫁女儿就是把女儿从自己家转移到别人家。
给予义“把”还能作为语素出现在复合词里,例如农村老人去世后家人去亲戚家告知信息叫“把讯”。
量词“把”[pA35]的用法跟普通话差不多,应该来自历史上的握持义“把”,适用的名词都是表示一手能握持的事物。
商丘方言消极感受极性构式“x得够够的”
![商丘方言消极感受极性构式“x得够够的”](https://img.taocdn.com/s3/m/c528d0cf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5.png)
商丘方言消极感受极性构式“x 得够够的”摘要:河南商丘方言“X 得够够的”是表消极感受的极性程度构式,是高频使用的特殊表达结构——其构式义可概括为主体对反复经历的事件或行为动作产生了极不好的感受与强烈的厌烦情绪;进入构式的选择变项“X ”的语义特征要基本符合[+动作][+模糊态度][+支持感知][+忍受],隐喻与转喻的认知作用下,常项“够够的”的语义生成与“够”和构式义紧密相关;该构式还具有消极性、非现实性及主观夸大性等语用性质。
关键词:商丘方言;消极感受;极性构式;“够够的”中图分类号:H17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0)08-0070-04(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所上海200234)“X 得够够的”是商丘方言中表达说话者的消极情绪几近达到极限的特殊用法,它常常出现在人们为一直做某事而痛苦地抱怨时,语义对象是自身感受,语义程度是极高的,语用效果也是极尽夸张来强调。
例如:(1)我看这书看得够够的!(我看这本书看得受不了了)例(1)这句体现了商丘方言极性构式“X 得够够的”的两个特点——其一是程度范畴锁定在感受上,而非评价:程度范畴是人类语言表达中重要的认知范畴之一,其在汉语中的表达形式十分丰富[1],是“人类对事物、行为或性状发展变化状况等客观程度因素进行描写、说明、评价的主观手段集合(蔡丽2012)”对商丘方言“X 得够够的”而言,高程度的语义范畴限定在感受上,如例(1)便是说话人在抒发感受,并不是对于书内容好坏的程度作出评价;其二是说话人借助该构式所表达的感受一定是消极或负面的:例(1)中说话人抒发的感受一定是他由于种种原因而感到极度不适或近乎崩溃的,也许是长期进行“看”这个动作致使,也许是因为“看”的重复令人不想再看,甚至可能是因为书本内容的不适合。
“够”字本身表示“充足”“满足”之意,现代汉语中的搭配组合常是“够朋友”“够义气”“够热闹”等积极、正面类的。
河南周口议婚习俗方言词语释例
![河南周口议婚习俗方言词语释例](https://img.taocdn.com/s3/m/7a7f327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1.png)
河南周口议婚习俗方言词语释例【摘要】河南周口的议婚习俗方言词语是当地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周口地区特有的婚俗相关词语及其解释,以及结婚风俗习惯和婚礼流程。
通过分析传统习俗演变和地域特色,可以了解周口地区议婚习俗的独特魅力。
这些方言词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承方面,也反映了当地人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聚焦于议婚习俗的当代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通过深入了解议婚习俗方言词语,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周口地区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当地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婚俗、周口、方言、词语、议婚、习俗、风俗、婚礼、流程、传统、演变、地域特色、重要性、研究未来方向。
1. 引言1.1 介绍文章内容河南周口议婚习俗是中国传统婚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丰富多彩的方言词语和独特的风俗习惯。
本文将对河南周口议婚习俗中的方言词语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在传统婚礼中的重要性。
通过深入了解周口地区的传统习俗演变和地域特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为保护和传承河南周口议婚习俗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和文化保护措施。
1.2 提及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河南周口地区的议婚习俗,重点关注方言词语的释例。
通过对婚俗相关词语的解释,结婚风俗习惯的介绍,婚礼流程的梳理,传统习俗演变的分析,以及地域特色的探讨,旨在深入了解周口地区的婚俗文化,并通过方言词语的解释,展示当地独特的语言特色和文化内涵。
通过研究议婚习俗方言词语的重要性,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周口地区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为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望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周口地区的婚俗文化,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方言词语,并促进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正文2.1 婚俗相关词语解释婚俗相关词语解释部分主要围绕着周口地区特有的议婚方言词语展开,这些词语反映了周口地区独特的婚俗文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周口议婚方言词语及其解释:1. 求婚礼:指男方向女方提亲的仪式,男方要派人送礼物到女方家,表示诚意。
周口方言声调实验分析
![周口方言声调实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85f347579563c1ec4da7161.png)
周口方言声调实验分析一、周方言简介周口位豫东中南部,东临安徽省阜市,西依漯河、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接壤,北与开、商丘相连;总面1195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的7%;总人口1006,居河南省第二位;有汉、、满、蒙古等34民族;行政管辖八县市一区:沈丘、郸城、鹿邑、淮、太康、商水、西华、沟八县,项城市,汇区。
周口方言属于北方言中的中原官话,作为中原官的一种,它有中原官话一些普遍特点,但和普通话相,在声韵调方面又有所不同周口方言内部,语法词汇差异不大,语音差异相对稍突出,根据语音的差异,口可分为东、西两个方言区。
东区括沈丘、郸城、鹿邑,区包括项城、淮阳、太康、商水、华、扶沟和川汇区。
在中原官话里东区归商阜片西区归漯项片。
东、西两区之间差异体现在语音方。
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果来看,与普通话相比,口方言与普通话的声调方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调值的不同上。
体地说周口方言和普通话一样,都四个声调,调类名称完全相同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有四个调值,具体调值为阴平24,阳平42上声44,去声53。
二发音人,实验材料实验法方法1、发音人军岩,女,硕士,生于1985年,现年25岁,周口市太康县人。
8岁教育后会说普通话,没有受过他方言影响,平时的语环境仍为周口方言。
父均为周口太康县人。
2、实材料实验表的设计明:实验材料是根据言调查字表和本方言点的单音材料设计的。
在设计实验字时,遵循的原则是尽量使各个调类韵母一致,以避免不同韵由于发音方法和发音位不同而引起声调的变化其次,韵母韵母全部选用单韵母,为复韵母中标声调的字母会受到前字母发音的影响。
第三该字表所有字的声母都是清塞。
因为塞音的发音在语图上表现出直条,切音、标注时容易辨认。
而,以清塞音开始的带音音段人们为了区分不同调位而有意识去变化音高频率的,有位意义。
原则上,为每个调类选了十个样字,每字读遍,即每个调类有十个本。
该字表的样本采样率是22050,单声道,采样度16位。
3、实验方法和实数据发音发音人将实验表的每个字读一遍,每字间隔1-2秒,用AdobeAudition件将其录入电脑,并该软件进行切音,将录入的语音切分为一个个的音进行保存。
河南固始方言中的两种特殊语法现象
![河南固始方言中的两种特殊语法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aa323e3c856a561252d36fee.png)
河南固始方言中的两种特殊语法现象固始方言是河南信阳方言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其归属于北方方言的中原官话。
由于特殊的区域文化背景,它兼有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特征,呈现出交融性的特点。
本文试从称代词、助词“的”两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标签:固始方言称代词助词“的”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地区最东部,与安徽省接壤。
商周之际中原部族南进,与当地土著部族融合,形成诸侯国蓼(固始又称为蓼城);到春秋战国之交,蓼被楚所灭,因而在文化上受荆楚文化的影响较大。
[1]由于该地区正处于南北过渡地带,鄂豫皖三省的交界处,所以语言上虽属中原官话,但却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
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固始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信蚌片。
本文分两个部分举例分析固始方言的特殊语法现象。
一、称代词称代词包括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固始方言中的疑问代词具有中原官话的共性。
本文主要分析固始方言中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中的典型现象。
(一)人称代词固始方言与中原官话的人称代词大致相同,但是在“咱”“俺”的用法上有不同之处。
“咱”“俺”是中原官话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人称代词,在中原官话中有严格的区分:“咱”指代说话双方,“俺”指代自身。
在固始方言中“咱”“俺”之间的界限较模糊,很多用“咱”的场合可以用“俺”来代替。
如:(1)——姐,你刚才说啥?——俺(咱)爸叫你。
但是,用“俺”的场合绝不能用“咱”来代替,如:(2)俺(我)知道错了。
(3)俺们(我们)明天去北京。
(二)指示代词普通话中的指示代词是二分的,“这”表近指,“那”表远指。
固始方言中的指示代词是三分的,在“这”“那”之外还有一个“聂”字,是介于“这”“那”之间的中指代词,当多个指代事物出现时,才用“聂”,如“这个不好,聂个还差不多,那个也不错”。
“这个”指代最近的事物,“那个”指代最远的事物,“聂个”指代比“这个”远,比“那个”近的事物。
它的读音也具有中和性,取远指“那”的声母,近指“这”(固始话中发jiè音)的韵母,声调三者一致。
中原人讲话把X变S的例子
![中原人讲话把X变S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f16956c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5.png)
中原人讲话把X变S的例子
一人说:“亲家,你先‘死’(洗)。
”另一人说:“亲家你先‘死’(洗),你‘死’(洗)了我才‘死’(洗)。
”亲家母见了,就再打一盆水,跟他们说:“你们不要客气,两个一起‘死’(洗)嘛!”这是流传在XX的一段XX方言,听不懂的人一头雾水,听懂了之后哈哈大笑。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来自不同地域的人说着不同的方言,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同的语言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形成了一种新的顺应时代的文化现象。
举个例子,XX话习惯将x读成s,如“星子”读成“山子”。
无独有偶,XX县北部的XX话也有类似发音,XX人将“鸡”读成zi、“妻”读成ci、“洗”读成si。
“其实,这种表达与XX方言在内的XX方言说‘隧洞’为‘序洞’类似,同样的读音表达还有‘棉絮’说成‘棉睡’,‘虽然’说成‘须然’,而这种读音在晚唐五代的敦煌文献中已经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鹿邑方言“可”语法现象
发表时间:2018-10-22T16:20:50.09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0月作者:杨方圆[导读] 本文就鹿邑方言词“可”做语气副词和程度副词做了详细阐述,指出它的独特性。
长沙理工大学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可”具有动词,助动词,副词等用法。
本文就鹿邑方言词“可”做语气副词和程度副词做了详细阐述,指出它的独特性。
关键词:鹿邑方言;可;语气副词;程度副词
河南省,因为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所以称为河南,简称豫。
鹿邑,古称鸣鹿、真源、苦县、谷阳、仙源,位于河南省东部、豫皖交界处。
鹿邑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郑曹片,其方言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副词“可”有着丰富的词类和语法意义。
一、河南鹿邑方言“可”的历史演变
《说文可部》:“可,肯也,从口、丂、丂亦声。
”本义为当歌以助劳,是“歌”的初文。
《汉字源流字典》p104,“可”的演变过程是由本义引申为“肯定、许可”,用作意动表示以为客,适合,后再此基础上引申为尽着,虚化为虚词,是“能够”之意。
用作连词表示转折之意,后又做语气副词,表示强调之意,出乎意料、反问、劝导、疑问。
最后又做数词,表示“大约”。
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可”的用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可1:动词,同意。
可2:动词,适合,符合。
可3:助动词,表示许可或可能。
可4:助动词,值得。
可5:副词,可着。
可6:介词,可着。
可7,连词,表转折。
可8:副词,表示强调;用在反问句中加强反问语气;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疑问。
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可”不仅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而且还产生了助动词、介词、连词、副词的语法功能。
通过对鹿邑方言实例的搜集,我们发现鹿邑方言“可”有着丰富的语法意义,本文是从“可”第8个意义出发来分析,即“可”做程度副词和语气副词时的用法。
二、可”做程度副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吕叔湘先生提出,“可”做副词时表示强调语气,程度从轻到重,多用于口语。
在鹿邑方言中,“可”用于一般陈述句中,表示出乎意料的结果。
这时语调要是低声调,具有较强的主观个人色彩。
如:(1)他这人可好嘞。
(2)这个饭可好吃了。
(3)那个狗看着可凶,我都快吓毁了。
上述例子“可”主要修饰形容词,形容词多是评价性的词,表示主体对客体或者某一事物的评价,有着较强的个人感情色彩。
(4)这段时间你表现的可不赖嘞。
(5)今儿天可好了。
(6)你手打得可疼了。
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可构成的短语可以做状语,这时短语可以重叠形成“可~可~”。
这种形式的“可~可~”表示的程度意义更为深刻。
例如。
“可疼可疼”,“可好可好”。
三、“可”做语气副词
在鹿邑方言中,“可”做语气副词时,通常是读升调或者降调,不同的声调表达的意思不同。
“可”读升调时,一般表示疑问语气。
举例如下:
(7)你可来了?(你还来不来了?)
(8)你可吃饭了?(你还要不要吃饭?)
“可”读降调时,一般表示盼望的事终于发生了。
(9)你可来嘞。
例(9)语调是降调时,表达的意义是谢天谢地,你终于来了。
“可”放在谓语动词前,表达意思为强调,用作祈使句中,有劝导的意思。
(10)人家都这样帮咱了,咱可得好好谢谢人家啊。
(11)你可别走,我害怕。
(12)你可别忘了。
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例(10)“可”放在动词前,表示一定要谢谢人家,强调“谢谢”。
例(11)和(12)“可”与“别”连用时,强调意味加强。
在鹿邑方言中,“可”还经常与“都”连用,表示对某事的惊异诧异。
(13)天还黑喽嘞,你可都睡了啊。
(14)这客还都没来嘞,这菜可都上齐了呀。
“可...都”还可表示感慨之义。
(15)这才几年没见,你可都老了。
“可”用于陈述句中,也可以表示否定之意。
如:
(16)他恁孬,我可搭理他嘞。
(意思是我不搭理他。
)
(17)那地恁远,我可去嘞。
(意思是我不去。
)
四、结语
通过对鹿邑方言的实例搜集,我们可以看出,“可”在做程度副词和语气副词的时候,多是表强调、肯定疑问、否定的意思。
“可”做程度副词时多与评价类的形容词连用,表示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
在做语气的副词的时候,“可”用于陈述句,祈使句,表达否定、疑问的意思。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9:334.
[2]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04.
[3]王玉丽.鹿邑方言中程度副词“生”的语义研究[J],科教文汇,2007,12.
[4]张雪平.“可”的程度意义及其来源和演变[J],天中学刊,2005,12.
[5]邓凤灵.商水方言语气副词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