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口发送接收程序

串口发送接收程序
串口发送接收程序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a;

uchar code table[]="welcome to the ZUST";

void init();

void delay(uint z);

void main()

{

init();

while(1)

{

a=0;

while(table[a]!='\0')

{

SBUF=table[a];

while(!TI);

TI=0;

a++;

}

delay(1000);

}

}

void init()

{

SCON=0x50;//允许串行接收;串口模式1(SM0=0,SM1=1)PCON=0x80;//串口倍率选择模式

TMOD=0x20;//定时器工作方式2

TH1=0xf3;//波特率4800

TL1=0xf3;

TR1=1;//定时器1打开

EA=1;//开总中断

ES=1;//开串口中断

}

void delay(uint z)

{

uint x,y;

for(x=z;x>0;x--)

for(y=250;y>0;y--);

}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BEEP=P1^4;

//unsigned char b;

void init();

void main()

{

init();

while(1)

{

if(RI)//RI接收中断标志

{

RI=0;//消除RI接收中断

//b=SBUF;

P2=SBUF;

}

}

//BEEP=b;

}

void init()

{

SCON=0x50;//REN=1允许串行接收;串口工作模式1(SM0=0,SM1=1)TMOD=0x20;//定时器工作方式2

PCON=0x80;//(SMOD=0,串口倍率模式选择0)

TH1=0xf3;//波特率4800,(12M晶振)

TL1=0xf3;

TR1=1;//定时器1打开

EA=1;//开总中断

ES=1;//开串口中断

//BEEP=1;

}

rs串口verilog代码

UART是通用异步收发器的简称,其中有一种电平规范较RS232规范,它用-3~-15V表示正逻辑,3~15V表示负逻辑,通过FPGA芯片实现RS232通信首先要解决的就是FPGA电平和RS232电平之间的矛盾,通常采用MAX3232作为物理层的电平接口,根据MAX3232提供的标准配制方式把物理电路设计好后,接下来的通信就是要实现逻辑的接收和发送…… 设计最简单的RS232通信逻辑,FPGA实现将接收到的数据会发出去,总共两个数据传输引脚,一收一发。将此通信模块分为三个部分:接收模块,波特率控制模块,发送模块。 工作原理:此模块接收MAX3232传过来的串行数据,对齐进行判断采样,校验,最后将数据流中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八位并行数据,将此八位数据储存,或送给发送模块发送出去。根据RS232通信标准器串行数据分为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停止位,空闲时为高电平,起始位通常为低电平,数据位通常为8位,校验位分为奇校验、偶校验等,停止位一位或两位且为高电平。FPGA接收模块对此数据进行异步接收,首先就要检测其数据传输开始标识,当然就是检测开始位,于是要有下降沿检测电路,检测到下降沿是输出一高脉冲,此电路可以用两个D触发器加上基本门电路实现,脉冲触发开始进入接收状态,输出接收状态标志位,使其为1,此标志位使能波特率控制模块输出采样脉冲,此计数脉冲触发接收模块中的计数器计数,加到相应的位就把当前的串行总线上的值赋给缓冲器,或对其判断,当计数完成11次计数后,已将8位串行数据转成并行数据到缓冲器中,且进行了校验的判断和停止位的判别,这是接收状态结束,接收状态位置0,计数器清零。对于波特率产生模块用于控制采样数据脉冲的周期,其周期就为串行数据传送一个bit所用的时间,根据此时间和时钟周期设置计数值。当接收模块完成工作时,接收状态位为0时可以触发发送模块,发送模块检测接收状态的下降沿,由此产生一高脉冲,与发送模块类似,根据波特率控制模块产生的计数脉冲将并行数据转成串行数据,并加上开始位、校验位、停止位。由此完成整个串行通信模块。 要熟悉:下降沿检测程序设计,并转串设计等。 顶层模块图如下所示: 各模块的程序如下: //本程序实现rs232通信中的串行数据接收模块 module rs232_rx( //input clk,//50M的时钟输入 rst_n,//低电平复位信号输入 rx_cnt_pluse,//采样脉冲输入,总共11个采样脉冲,一个时钟宽度的高电平 rs232_in_s,//串行数据输入,空闲时为高电平,1bit低电平作为起始位,接着8bit数据位LSB传输模式,接着偶数校验位,接着1bit低电平作为停止位

串行通信接收接口(LED)

串行通信接收接口(LED) 基本要求:掌握RS232串口的协议,运用DE2的串口进行接收PC的数据。波特率为9600,8位数据位,无奇偶校验,一个停止位。 硬件验证要求:在PC机通过“串行通信调试助手”软件 发送数据,DE2通过串口接收数据,完成接收数据后在LED上面进行显示。 在完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拨码开关来选择奇偶校验的类别。 分频模块流程图: 分频模块的程序 module clk_div (clk_in,nreset,clk_out); input clk_in; input nreset; output clk_out; reg clk_out=0;

reg [8:0]cnt=0; parameter T = 217; always @(posedge clk_in or negedge nreset) begin if(nreset == 0) begin cnt <= 0; clk_out <= 0; end else if(cnt == T) begin clk_out <= ~clk_out; cnt <=0; end else cnt<=cnt+1; end endmodule 发送模块的程序: module rx(clk,nreset,rxd,data); input clk,rxd,nreset; //clk=0.1152MHz output [7:0] data; reg [3:0] t; reg [3:0] s; reg [7:0] data0; reg [7:0] data;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nreset ) //baud=9600hz if(nreset ==0) begin data <= 8'h00; s <= 0; t <= 0; data0 <= 8'h00; end else begin case(s) 0:if(rxd==1) begin s<=1;t<=0;end 1:if(rxd==0) begin s<=2;t<=t+1;end 2:if(t==6)begin if(rxd==0) begin s<=3;t<=0;end

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发送与接收(可编辑修改word版)

51 单片机的串口,是个全双工的串口,发送数据的同时,还可以接收数据。 当串行发送完毕后,将在标志位TI 置1,同样,当收到了数据后,也会在RI 置1。无 论RI 或TI 出现了1,只要串口中断处于开放状态,单片机都会进入串口中断处理程序。在中断程序中,要区分出来究竟是发送引起的中断,还是接收引起的中断,然后分别进行处理。 看到过一些书籍和文章,在串口收、发数据的处理方法上,很多人都有不妥之处。 接收数据时,基本上都是使用“中断方式”,这是正确合理的。 即:每当收到一个新数据,就在中断函数中,把RI 清零,并用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 收到了新数据。 发送数据时,很多的程序都是使用的“查询方式”,就是执行while(TI ==0); 这样的语句来 等待发送完毕。 这时,处理不好的话,就可能带来问题。 看了一些网友编写的程序,发现有如下几条容易出错: 1.有人在发送数据之前,先关闭了串口中断!等待发送完毕后,再打开串口中断。 这样,在发送数据的等待期间内,如果收到了数据,将不能进入中断函数,也就不会保存的这个新收到的数据。 这种处理方法,就会遗漏收到的数据。 2.有人在发送数据之前,并没有关闭串口中断,当TI = 1 时,是可以进入中断程序的。 但是,却在中断函数中,将TI 清零! 这样,在主函数中的while(TI ==0);,将永远等不到发送结束的标志。 3.还有人在中断程序中,并没有区分中断的来源,反而让发送引起的中断,执行了接收 中断的程序。 对此,做而论道发表自己常用的方法: 接收数据时,使用“中断方式”,清除RI 后,用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收到新数据。 发送数据时,也用“中断方式”,清除TI 后,用另一个变量通知主函数,数据发送完毕。 这样一来,收、发两者基本一致,编写程序也很规范、易懂。 更重要的是,主函数中,不用在那儿死等发送完毕,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查看其它的标志。 实例: 求一个PC 与单片机串口通信的程序,要求如下: 1、如果在电脑上发送以$开始的字符串,则将整个字符串原样返回(字符串长度不是固定的)。

verilog串口程序

串口通信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一种通信方式,主要是用于计算机和外部的通信。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串口通信的原理: 串口用于ASCII码字符的传输。通信使用3根线完成:(1)地线,(2)发送,(3)接收。由于串口通信是异步的,端口能够在一根线上发送数据同时在另一根线上接收数据。其他线用于握手,但是不是必须的。串口通信最重要的参数是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奇偶校验。对于两个进行通行的端口,这些参数必须匹配:a,波特率:这是一个衡量通信速度的参数。它表示每秒钟传送的bit的个数。例如300波特表示每秒钟发送300个bit。当我们提到时钟周期时,我们就是指波特率例如如果协议需要4800波特率,那么时钟是4800Hz。这意味着串口通信在数据线上的采样率为4800Hz。通常电话线的波特率为14400,28800和36600。波特率可以远远大于这些值,但是波特率和距离成反比。高波特率常常用于放置的很近的仪器间的通信,典型的例子就是GPIB设备的通信。b,数据位:这是衡量通信中实际数据位的参数。当计算机发送一个信息包,实际的数据不会是8位的,标准的值是5、7和8位。如何设置取决于你想传送的信息。比如,标准的ASCII码是0~127(7位)。扩展的ASCII码是0~255(8位)。如果数据使用简单的文本(标准ASCII码),那么每个数据包使用7位数据。每个包是指一个字节,包括开始/停止位,数据位和奇偶校验位。由于实际数据位取决于通信协议的选取,术语“包”指任何通信的情况。c,停止位:用于表示单个包的最后一位。典型的值为1,1.5和2位。由于数据是在传输线上定时的,并且每一个设备有其自己的时钟,很可能在通信中两台设备间出现了小小的不同步。因此停止位不仅仅是表示传输的结束,并且提供计算机校正时钟同步的机会。适用于停止位的位数越多,不同时钟同步的容忍程度越大,但是数据传输率同时也越慢。d,奇偶校验位:在串口通信中一种简单的检错方式。有四种检错方式:偶、奇、高和低。当然没有校验位也是可以的。对于偶和奇校验的情况,串口会设置校验位(数据位后面的一位),用一个值确保传输的数据

RS232串行接口实现GPIB接口的发送和接收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利用一台电脑RS232串行接口实现GPIB接口的发送和接收,并有能力跟RS232及周边设备的GPIB进行连接。其主要特点在于串行通信的波特率可以由用户和被自动化的数据流调整。 1、引言 如今,越来越多的测试和测量仪器可连接到通用接口总线(GPIB),这使该技术的掌握和交流更为容易。所以,必须有一个GPIB接口。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该仪器是基于个人计算机(PC ),则现有的PCI-GPIB卡或USB接口的GPIB卡都可以使用,但成本较高。此外,有大部分是基于微控制器上的,它有RS232接口但不具备PCI或USB接口。因此,RS232 - GPIB接口是一种扩大GPIB的功能的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尽管还有一些的RS232- GPIB卡,我们证实简化RS232 - GPIB接口架构和加快串行通信的速度可以来满足更高的要求。 2硬件设计研究的RS232 - GPIB接口 2.1硬体架构的界面 该RS232 - GPIB接口,其核心部分是8051单片机,有两个端口,一个是RS232端口另一个是GPIB的端口。它不仅可以通过RS232串口端口连接PC,而且还可以连接其他设备来扩大GPIB接口。串行设备为了满足不同波特率的串行传输,可以由用户来设置波特率。此外,在数据量和处理速度的基础上数据流可以自动控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除微控制器外最重要的部分是RS232 - GPIB接口的TNT4882 GPIB接口芯片。 2.2 TNT4882使用范围 国际TNT4882提供了一个单片机向GPIB发送/接收的接口。它有三个不同的内部硬件架构:单芯片模式,涡轮7210模式,与Turbo 9914模式。其中第一个芯片的模式是最简单和最快的TNT4882体系机构,其中先入先出(先进先出)缓冲器的TNT4882是直接连接到GPIB 的。它可以很容易地接到任何16 或8位微处理器。除了一个40 MHz的时钟电路外,TNT4882可以直接连接到GPIB的。 在设计方面,bus B(D7类- 0 )的TNT4882是用于8位输入/输出通道,连接到8051数据总线。32个寄存器分别位于8051外部数据存储器和32字节输入/输出内存0x00 ? 0x1f 。该TNT4882可以中断处理器断言其中断信号INTR以及哪些是活跃高的。因为8051的IRQ线是低作用的,所以INTR以及信号TNT4882必须倒置,然后连接到一个可用的中断线路。因此,一个通用阵列逻辑(GAL器件)芯片是用来锁存地址总线信号,并产生了积极的CSN和中断信号。此外,max708是用来复位的8051微控制器和TNT4882 。 2.3波特率调整和串行通信的流量控制串行通信 RS232 - GPIB接口可通过一个RS-232C电缆连接到串口设备。由于串行通信设备的波特率相关性,连接到8051单片机端口1的一组交换机的波特率可以从1200到115200中设置。 作为核心部分的RS232 - GPIB接口,8051单片机串行通信提供与RXD (串行输入端口)边和TXD脚发送(串行输出端口)密码的功能。无流量控制线定义了RS232系列的标准,当在处理时间内接收缓冲区满或没有接收准确的数据时,数据可能会丢失。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免插脚的8051采用硬件握手方式,以允许或拒绝转让信息请求。硬件握手功能始终活跃在串行数据传输。该p1.0的8051 ,被作为RTS的信号线来连接到一级转换芯片的RS232连接器的CTS线9针的标准。当RTS的路线是中断的,它表明RS232 - GPIB接口准备好从串行设备中接收数据。同时,以串口设备接收和发送的信号作为CTS的信号。如果

Verilog串口通讯设计

1 串口通信基本特点随着多微机系统的应用和微机网络的发展,通信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串行通信是在一根传输线上一位一位地传送信息.这根线既作数据线又作联络线。串行通信作为一种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所用的传输线少,并且可以借助现存的电话网进行信息传送,因此特别适合于远距离传送。在串行传输中,通信双方都按通信协议进行,所谓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的一种约定。约定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异步起止式的祯信息格式为:每祯信息由四部分组成:a.1位起始位。b.5~8位数据位。传送顺序是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依次传送。c.一位校验位,也可以没有。d.最后是1位或是2位停止位。FPGA(Field Pm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在数字电路的设计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将以前需要多块集成芯片的电路设计到一块大模块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大大减少了电路板的尺寸,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设计的灵活性。本文详细介绍了已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的基于FPGA的串口通讯设计。本设计分为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最后用仿真验证了程序设计的正确性。 2 系统的硬件设计本方案的异步串行通信的硬件接口电路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RS-485数据发送模块、FPGA串口模块、MAX3223和DB9。各部分功能简述如下:RS-485数据发送模块是将前续电路的数据发送到FPGA,供本电路处理,亦即本电路的输入。RS485是符合RS-485和RS-4225串口标准的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件,有3.3V和5V两种,在本设计中选用了3.3V的器件SP3485。SP348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本设计中。485的7脚和8脚与前端信号相连接,用于接收输入的数据。数据格式是这样的:一帧数据有25位,报头是16个高电平和1个低电平,接下来是 8位有效的数据。传输速率为700k波特率。2脚是使能端,与FPGA的I/O口相连,由FPGA提供逻辑控制信号。1脚和4脚也与FPGA相连,由 FPGA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 图1异步串行通信硬件接口功能框图 图2 SP348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FPGA串口模块是将由RS-485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8位有效数据,并按异步串口通讯的格式要求输出到MAX3223的12脚。FPGA选用Xilinx 公司的Spartan II系列xc2s50。此部分为该设计的主体。如上所述,输入数据的传输速率为700k波特率。为了使FPGA能够正确地对输入数据进行采样,提高分辨率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采样时钟必须选用比波特率更高的时钟,理论上至少是波特率时钟的2倍。在本设计中选用4倍于波特率的时钟,利用这种4倍于波特率的接收时钟对串行数据流进行检测和定位采样,接收器能在一个位周期内采样4次。如果没有这种倍频关系,定位采样频率和传送波特率相同,则在一个位周期中,只能采样一次,分辨率会差。比如,为了检测起始位下降沿的出现,在起始位的前夕采样一次之后,下次采样要到起始位结束前夕才进行。而假若在这个周期期间,因某种原因恰恰使接收时钟往后偏移了一点点,就会错过起始位。造成整个后面位的检测和识别错误。针对本设计,FPGA的软件共分了三个模块: 1.时钟分频模块。模块的功能是用来产生所需要的数据采集时钟和数据传输时钟。系统主频是40M的。数据采集时钟是2.8M的,发送时钟是11.2k。 2. 提取数据模块。由RS485发送过来的数据共有25位,其中只有8位是有效数据。为了发送这8位有效数据。必须先将其提取出来。提取的办法是这样的:通过连续检测到的16个高电平和一个低电平。判断8位有效数据的到来。然后按照串行数据传输的格式,在加上起始位和停止位后,将其存储于输出缓冲寄存器中。在这里,我们的串行数据输出格式是这样规定的,一位起始位,八位数据位,一位停止位,无校验位。 3.串行数据输出模块。这一模块相对比较简单,波特率选为11.2k,模块的

串行通信技术-模拟信号转换接口

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6 实验9 串行通信技术 实验10A 模拟信号转换接口 实验报告

实验九串行通信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异步串行通信原理; 2. 掌握MSP430异步串行通信模块及其编程方法; 二、实验任务 1. 了解MSP430G2553实验板USB转串口的通信功能,掌握串口助手的使用 (1)利用PC机的串口助手程序控制串口,实现串口的自发自收功能 为实现PC串口的自发自收功能,须现将实验板上的扩展板去下,并将单片机板上的BRXD和BTXD用杜邦线进行短接,连接图如下所示: 由此可以实现PC串口的自收自发功能。 (2)思考题: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的收/发双方是怎么建立起通信的 首先在异步通信中,要求接收方和发送方具有相同的通信参数,即起始位、停止位、波特率等等。在满足上面条件的情况下,发送方对于每一帧数据按照起始位数据位停止位的顺序进行发送,而接收方则一直处于接受状态,当检测到起始位低电平时,看是采集接下来发送方发送过来的数据,这样一帧数据(即一个字符)传送完毕,然后进行下一帧数据的接受。这样两者之间就建立起了通信。 2. 查询方式控制单片机通过板载USB转串口与PC机实现串行通信 (1)硬件连接图

(2)C语言程序 采用SMCLK=1.0MHz时,程序如下:

其中SMCLK=1MHz,波特率采用的是9600,采用低频波特方式,则N=1000000/9600=104.1666…,故UCA0BR1=0,UCA0BR0=104,UCBRS=1; 当采用外部晶振时,时钟采用默认设置即可,程序如下:

也是采用了低频波特率方式,所以关于波特率设置的相关计算和上面是一样的。 (3)思考:如果在两个单片机之间进行串行通信,应该如何设计连线和编程? 由于在上面的连线中将单片机上的P1.2和BRXD相连,P1.1和BTXD相连,所以若要在两个单片机之间进行通信,首先应该将两个单片机的P1.2和P1.1交叉相连,并根据上面的程序进行相同的关于端口和波特率相关的设置即可实现两个单片机之间的通信。 3. (提高)利用PC机RS232通信接口与单片机之间完成串行通信 (1)硬件连接图 在实验时,采用了将PC机的串口com1直接连接至MSP430F149的孔型D9连接器上,G2553单片机的输出引脚P1.1和P1.2分别与F149单片机上的URXD1和UTXD1相连接,连接图如下所示:

FPGA模拟串口自收发-Verilog

实现功能,FPGA里实现从PC串口接收数据,接着把接收到的数据发回去。波特率可选9600bps,可调1bit起始位,8bit数据,1bit停止位,无校验位。 参考《VHDL硬件描述语言与和数字逻辑电路设计》 模块介绍如下 一、串口数据接收模块:特别注意一个数据位占4个clk_bps_4时钟周期。 串口数据接收控制 当数据接收端rxd出现起始位低电平,启动接收控制计数器rx_cnt,置位为8’b0111_00(28), 即rx_cnt[5:2]== 4’b0111(7),rx_cnt*1:0+ == 2'b00(0);一个计数周期开始,伴随clk_bps_4, rx_cnt加1(每一个数据位加4) 串口接收数据移位控制(关键采样点的选取) 每当rx_cnt[1:0] == 2'b01,为了保证在rxd一位数据靠近中间位置采样;每4个clk_bps_4, rx_cnt[5:2]加1当rx_cnt[5:2] == 8,9,10….15,完成8位的数据采样,串并变换 置位标志位rxdF数据接收标志 rxd出现起始位低电平, rxdF置1,表示数据接收开始;当rx_cnt计数到8’b1111_11(63),数据接收完成,rxdF置0 置位标志位rdFULL;//接收锁存器满标志 空闲时rdFULL置0,当数据接收完成,数据锁存到do_latch,同时rdFULL置1,向上层模块表示数据以准备OK,可以来读取;rd置0,表示上层模块开始读取数据,rdFULL置0,表示数据已读走 二、串口数据发送模块:数据发送依赖于wr(低电平有效) 空闲时wr置1,数据发送时wr产生低电平脉冲,wr上升沿将数据锁存到din_latch; 串口数据发送控制: wr由0跳变为1后,启动发送控制计数器tx_cnt,置位为8’b0111_00(28), 即tx_cnt[5:2]== 4’b0111(7),tx_cnt[1:0] == 2'b00(0);一个计数周期开始,伴随clk_bps_4, tx_cnt加1(每一个数据位加4)

串口通信测试方法

串口通信测试方法 1 关于串口通信的一些知识: 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串行接口标准,用来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计算机和外设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PC机系统中都装有异步通信适配器,利用它可以实现异步串行通信。而且MCS-51单片机本身具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接口,因此只要配以电平转换的驱动电路、隔离电路就可以组成一个简单可行的通信接口。 由于MCS-51单片机的输入和输出电平为TTL电平,而PC机配置的是RS-232C 标准串行接口,二者电气规范不一致,因此要完成PC机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必须进行电平转换。 注明:3)RS-232C上传送的数字量采用负逻辑,且与地对称 逻辑1:-3 ~-15V 逻辑0:+3~+15V 所以与单片机连接时常常需要加入电平转换芯片: 2 实现串口通信的三个步骤: (1)硬件连接 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计算机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计算机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我们采用了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我们采用了三线制连接串口,也就是说和计算机的9针串口只连接其中的3根线:第5脚的GND、第2脚的RXD、第3脚的TXD。电路如下图所示,MAX232的第10脚和单片机的11脚连接,第9脚和单片机的10脚连接,第15脚和单片机的20脚连接。 使用MAX232串口通信电路图(9孔串口接头) (2)串行通信程序设计 ①通信协议的使用 通信协议是通信设备在通信前的约定。单片机、计算机有了协议这种

约定,通信双方才能明白对方的意图,以进行下一步动作。假定我们需要在PC 机与单片机之间进行通信,在设计过程中,有如下约定:

STM32串口中断接收方式详细比较

本例程通过PC机的串口调试助手将数据发送至STM32,接收数据后将所接收的数据又发送至PC机,具体下面详谈。。。 实例一: void USART1_IRQHandler(u8 GetData) { u8 BackData;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RXNE) != RESET) //中断产生 {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1,USART_IT_RXNE); //清除中断标志. GetData = UART1_GetByte(BackData); //也行GetData=USART1->DR; USART1_SendByte(GetData); //发送数据 GPIO_SetBits(GPIOE, GPIO_Pin_8 ); //LED闪烁,接收成功发送完成 delay(1000); GPIO_ResetBits(GPIOE, GPIO_Pin_8 ); } } 这是最基本的,将数据接收完成后又发送出去,接收和发送在中断函数里执行,main函数里无其他要处理的。 优点:简单,适合很少量数据传输。 缺点:无缓存区,并且对数据的正确性没有判断,数据量稍大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实例二: void USART2_IRQHandler() {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2,USART_IT_RXNE) != RESET) //中断产生 {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2,USART_IT_RXNE); //清除中断标志 Uart2_Buffer[Uart2_Rx_Num] = USART_ReceiveData(USART2); Uart2_Rx_Num++; } if((Uart2_Buffer[0] == 0x5A)&&(Uart2_Buffer[Uart2_Rx_Num-1] == 0xA5)) //判断最后接收的数据是否为设定值,确定数据正确性 Uart2_Sta=1; if(USART_GetFlagStatus(USART2,USART_FLAG_ORE) == SET) //溢出 { USART_ClearFlag(USART2,USART_FLAG_ORE); //读SR USART_ReceiveData(USART2); //读DR } } if( Uart2_Sta ) { for(Uart2_Tx_Num=0;Uart2_Tx_Num < Uart2_Rx_Num;Uart2_Tx_Num++)

基于verilog的串口通信实验指导和源程序

自己看了很多材料以后,精心整理的串口通信实验原理和指导,在网上找了很多代码,大部分因为没有很好的注释,看起来很头疼,于是自己写了一份,附带详细的注释,在modelsim仿真器上已经得到验证,现在传上来,仅供参考。 PS1:最后部分给出了一个测试文件,写的非常简单,只是验证了功能,不是很好的测试; PS2:代码部分看上去有点乱,因为在word中代码的层次结构无法清晰显示,如有需要,下载后把代码copy到notepad++这种类似的专用变成工具里面,就很清晰的显示代码和注释了。 第一部分:实验原理串行通信要求的传输线少,可靠性高,传输距离远,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外设的数据交换。通常都由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来实现串口通信的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只需要UART的几个主要功能,专用的接口芯片会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提高。随着FPGA/CPLD的飞速发展与其在现代电子设计中的广泛应用,FPGA/CPLD功能强大、开发过程投资小、周期短、可反复编程、保密性好等特点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其资源,在芯片上集成UART功能模块,从而简化了电路、缩小了体积、提高了可靠性,而且设计时的灵活性更大,周期更短。

UART简介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短距离串行传输接口。常常用于短距离、低速、低成本的通讯中。8250、8251、NS16450等芯片都是常见的UART器件。 基本的UART通信只需要两条信号线(RXD、TXD)就可以完成数据的相互通信,接收与发送是全双工形式。TXD是UART发送端,为输出;RXD是UART接收端,为输入。 UART的基本特点是: (1)在信号线上共有两种状态,可分别用逻辑1(高电平)和逻辑0(低电平)来区分。在发送器空闲时,数据线应该保持在逻辑高电平状态。 (2)起始位(Start Bit):发送器是通过发送起始位而开始一个字符传送,起始位使数据线处于逻辑0状态,提示接受器数据传输即将开始。 (3)数据位(Data Bits):起始位之后就是传送数据位。数据位一般为8位一个字节的数据(也有6位、7位的情况),低位(LSB)在前,高位(MSB)在后。 (4)校验位(parity Bit):可以认为是一个特殊的数据位。校验位一般用来判断接收的数据位有无错误,一般是奇偶校验。在使用中,该位常常取消。 (5)停止位:停止位在最后,用以标志一个字符传送的结束,它对应于逻辑1状态。 (6)位时间:即每个位的时间宽度。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的位宽度是一致的,停止位有0.5位、1位、1.5位格式,一般为1位。 (7)帧:从起始位开始到停止位结束的时间间隔称之为一帧。

串口通信发送接口-(LED)

硬件描述语言设计报告设计题目串行通信接收接口(LED)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班级电子101 姓名梁嘉诚 学号1011002006 设计时间2013年1月7~11日

引言: 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和微机网络的发展,通信功能越来越显的重要。这里所说的通信是只计算机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因此,通信既包括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也包括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由于串行通信是在一根传输线上一位一位的传送信息,所用的传输线少,并且可以借助现成的电话网进行信息传送,因此,特别适合于远距离传输。对于那些与计算机相距不远的人-机交换设备和串行存储的外部设备如终端、打印机、逻辑分析仪、磁盘等,采用串行方式交换数据也很普遍。在实时控制和管理方面,采用多台微机处理机组成分级分布控制系统中,各CPU之间的通信一般都是串行方式。所以串行接口是微机应用系统常用的接口。 许多外设和计算机按串行方式进行通信,这里所说的串行方式,是指外设与接口电路之间的信息传送方式,实际上,CPU与接口之间仍按并行方式工作。 RS-232C标准的全称是EIA-RS-232C标准(Electronic Industrial Associate-Recommended Standard 232C)是美国EIA(电子工业联合会)与BELL等公司一起开发的1969年公布的通信协议。232标准与CCITT的V.24基本相同。 它适合于数据传输速率在0~20,000bit/s范围内、传输距离在15m以内的通信。由于通信设备厂商大都生产与RS-232C制式兼容的通信设备,因此,它作为一种标准,目前已在微机串行通信接口中广泛采用。 RS-232C标准最初是为远程通信连接数据终端设备DTE与数据通信设备DCE而制定的。因此,这个标准的制定,并未考虑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要求。但目前它又广泛地被借来用于计算机(更准确地说,是计算机接口)与终端或外设之间的近端连接标准。很显然,这个标准的有些规定及定义和计算机系统是不一致的,甚至是相矛盾的。 RS-232C标准中所提到的“发送”和“接收”,都是站在DTE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DCE的立场来定义的。由于在计算机系统中,往往是CPU和I/O设备之间传送信息,两者都是DTE,因此双方都能发送或接收 通常 RS-232 接口以9个引脚 (DB-9) 或是25个引脚 (DB-25) 的型态出现,一般个人计算机上会有两组 RS-232 接口,分别称为 COM1 和 COM2。 RS-232 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波特。 RS-232 标准规定,驱动器允许有2500pF的电容负载,通信距离将受此电容限制,例如,采用150pF/m的通信电缆时,最大通信距离为15m;若每米电缆的电容量减小,通信距离可以增加。传输距离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属单端信号传送,存在共地噪声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扰等问题,因此一般用于20m以内的通信。 设计原理: 串行通信是指使用一条数据线(另外需要地线,可能还需要控制线),将数据一位一位地依次传输,每一位数据占据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其只需要少数几条线就可以在系统间交换信息,特别使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外设之间的远距离通信。使用串口通信时,发送和接收到的每一个字符实际上都是一次一位的传送的,每一位为1或者为0。

VCMSComm串口发送与接收上位机制做总结

VC++MSComm串口发送与接收上位机本设计用VC编写的一个简单的上位机软件,实现功能为:简单的串口数据发送与接收。 具体步骤如下: 一.建立应用程序工程“串口通信_韩季方01” 1.打开VC++6.0—》建立对话框MFC应用程序:串口通信_韩季方01—》 添加基本控件如图1.0。 图1.0 2.添加MSComm控件:Add To Project—》Components and Controls…打开如图1.1,双击“Registered ActiveX Contronls”项—》出现如图1.2—》选择“Microsoft Communications Control,version 6.0”控件—》点击“Insert”—》提示“…”确认即可—》弹出图1.3—》点击“OK”—》再点击“Close”。 下一步,将对话框资源控件中的电话状控件托到对话框中即可,如图1.4。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3.编辑控件及其属性设置:如表1.0

4.添加变量及其类型方法如图1.5 图1.5 二.初始化串口:设置MSComm控件属性 打开Class Wizard—》Member Variables—》选IDC_MSCOMM1—》点击“Add Varialbe…”—》添加变量m_ctrlComm。如图1.5。 之后,在工作空间打开文件如图2.0—》在函数OnInitDialog中添加代码如图2.1。

图2.0

图2.1 三.添加串口事件消息处理函数OnComm() 打开Class Wizard—》Member Maps—》Class Name中选择C_01Dlg—》在Object Ids中选择IDC_MSCOMM1—》在Message中选中OnComm—》单击“Add Function”按钮—》将函数名改为OnComm(好记而已)—》单击OK,完成后如图3.0 同理在函数OnComm()中添加代码如图3.1

Verilog实现串口接收多帧数据

`timescale 1ns / 1ps ////////////////////////////////////////////////////////////////////////////////// // Company: // Engineer: // // Create Date: 19:50:45 04/19/2015 // Design Name: // Module Name: Serial_Decoder // Project Name: // Target Devices: // Tool versions: // Description: // // Dependencies: // // Revision: // Revision 0.01 - File Created // Additional Comments: // ////////////////////////////////////////////////////////////////////////////////// module Serial_Decoder( input wire clk_seri, //串口时钟,用于从串口发送命令给FPGA input wire rst, input wire RxD, output reg[1:0] modu_sel, //BPSK,QPSK,8PSK选择 output reg[13:0] ser_asf, //由串口发过来的asf output reg[31:0] ser_ftw, //由串口发过来的ftw output reg cmd_done, //上位机给FPGA发送指令结束 output reg[31:0] dina, //ROM存储器,用于存储外部PN码 output reg wea, output reg[1:0] addra ); reg cmd_rdy;//指令接收完成 reg [3:0] instr_code;//用于分辨命令,是asf还是ftw还是外部PN码 reg [31:0] cmd_data; //接收从上层发过来的命令 wire RxD_data_ready;

串口接收、发送数据OK

//接收数据 procedure TFrm_https://www.360docs.net/doc/7c14299090.html,m1ReceiveData(Sender: TObject; Buffer: PAnsiChar; BufferLength: Word); var i:integer; rbuf,sbuf:array[1..21] of byte; tmpstr,tmphex,tmpview:string; begin tmpstr:=''; tmphex:=''; move(buffer^,pchar(@rbuf)^,bufferlength); for i:=1 to BufferLength do begin tmpstr:=tmpstr+char(rbuf[i]); //字符型 tmphex:=tmphex+inttohex(rbuf[i],2); //16进制型 end; if trim(tmpstr)<>'' then viewstring:=viewstring+tmpstr; if tmphex='0A' then begin //Memo1.Lines.Add(viewstring); if Edit1.Text<>viewstring then Edit1.Text:=viewstring; viewstring:=''; end; end; //发送数据 procedure senddata; var i:integer; commflg:boolean; begin viewstring:=''; commflg:=true; for i:=1 to high(sbuf) do begin if not https://www.360docs.net/doc/7c14299090.html,m1.writecommdata(@sbuf[i],1) then begin commflg:=false; break; end; //发送时字节间的延时 sleep(5); viewstring:=viewstring+inttohex(sbuf[i],2)+' '; if not commflg then messagedlg('发送失败!',mterror,[mbyes],0); end; viewstring:='发送'+viewstring; Form1.memo1.lines.add(viewstring); Form1.memo1.lines.add(''); end; procedure TForm1.sentcustom(); var str11:string ; i,j,k:integer; tmpstr:string; begin if Edit1.Text<>'' then begin str11:=Trimplace(Edit1.Text); //替换字符串中的所有空格 i:=round(length(str11)/2); //获得字符串长度,除2取整后加1 setlength(sbuf,i+1); //重新设定发送数组范围 for j:=1 to i do begin tmpstr:=copy(str11,j*2-1,2); if tmpstr='' then tmpstr:='00'; sbuf[j]:=byte(strtoint('$'+tmpstr)); //将变量转换为byte数组end; end else begin sbuf[1]:=byte($53); //帧头 sbuf[2]:=byte($54); sbuf[3]:=byte($2C); sbuf[4]:=byte($47); sbuf[5]:=byte($53); sbuf[6]:=byte($2C); sbuf[7]:=byte($2B); sbuf[8]:=byte($20); sbuf[9]:=byte($20); sbuf[10]:=byte($20); sbuf[11]:=byte($30); sbuf[12]:=byte($2E); sbuf[13]:=byte($30); sbuf[14]:=byte($30); sbuf[15]:=byte($20); sbuf[16]:=byte($6B); sbuf[17]:=byte($67); sbuf[18]:=byte($20); sbuf[19]:=byte($20); sbuf[20]:=byte($0D); sbuf[21]:=byte($0A); end; end;

串口通讯设计之Verilog实现

串口通讯设计之 V e r i l o g实现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串口通讯设计之V e r i l o g实现 FPGA串口模块是将由RS-485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8位有效数据,并按异步串口通讯的格式要求输出到MAX3223的12脚。FPGA选用Xilinx公司的SpartanII系列xc2s50。此部分为该设计的主体。如上所述,输入数据的传输速率为700k波特率。为了使FPGA能够正确地对输入数据进行采样,提高分辨率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采样时钟必须选用比波特率更高的时钟,理论上至少是波特率时钟的2倍。 1 串口通信基本特点随着多微机系统的应用和微机网络的发展,通信功能越来越显得重要。串行通信是在一根传输线上一位一位地传送信息.这根线既作数据线又作联络线。串行通信作为一种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所用的传输线少,并且可以借助现存的电话网进行信息传送,因此特别适合于远距离传送。在串行传输中,通信双方都按通信协议进行,所谓通信协议是指通信双方的一种约定。约定对数据格式、同步方式、传送速度、传送步骤、纠错方式以及控制字符定义等问题做出统一规定,通信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异步起止式的祯信息格式为:每祯信息由四部分组成: 位起始位。 ~8位数据位。传送顺序是低位在前,高位在后.依次传送。c.一位校验位,也可以没有。d.最后是1位或是2位停止位。 FPGA(Field Pm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在数字电路的设计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将以前需要多块集成芯片的电路设计到一块大模块可编程逻辑器件中,大大减少了电路板的尺寸,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设计的灵活性。本文详细介绍了已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的基于FPGA的串口通讯设计。 本设计分为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最后用仿真验证了程序设计的正确性。 2 系统的硬件设计 本方案的异步串行通信的硬件接口电路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四部分组成:RS-485数据发送模块、FPGA 串口模块、MAX3223和DB9。各部分功能简述如下: RS-485数据发送模块是将前续电路的数据发送到FPGA,供本电路处理,亦即本电路的输入。RS485是符合RS-485和RS-4225串口标准的低功耗半双工收发器件,有和5V两种,在本设计中选用了的器件SP3485。 在本设计中。485的7脚和8脚与前端信号相连接,用于接收输入的数据。数据格式是这样的:一帧数据有25位,报头是16个高电平和1个低电平,接下来是 8位有效的数据。传输速率为700k波特率。2脚是使能端,与FPGA的I/O口相连,由FPGA提供逻辑控制信号。1脚和4脚也与FPGA相连,由 FPGA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 FPGA串口模块是将由RS-485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8位有效数据,并按异步串口通讯的格式要求输出到MAX3223的12脚。FPGA选用Xilinx公司的Spartan II系列xc2s50。此部分为该设计的主体。如上所述,输入数据的传输速率为700k波特率。为了使FPGA能够正确地对输入数据进行采样,提高分辨率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采样时钟必须选用比波特率更高的时钟,理论上至少是波特率时钟的2倍。在本设计中选用4倍于波特率的时钟,利用这种4倍于波特率的接收时钟对串行数据流进行检测和定位采样,接收器能在一个位周期内采样4次。如果没有这种倍频关系,定位采样频率和传送波特率相同,则在一个位周期中,只能采样一次,分辨率会差。比如,为了检测起始位下降沿的出现,在起始位的前夕采样一次之后,下次采样要到起始位结束前夕才进行。而假若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