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28张PPT)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共28张PPT)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1.中华文化之文学艺术篇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中国古代浪漫主义 神魔小说的最高峰
英雄好汉的 忠义悲曲
“说不尽 ”的奇书
章回小说的 开山之祖
唐诗 宋词 元曲
绘画
书法
China 瓷器
1.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1)作用:
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 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有独特的作用。
的原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义 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 成分。 (2)包容性的意义
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 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包容性的表现 ①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②中华文化长期吸取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明; ③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为对诸家学说采取兼容并蓄的学术主张 。
中华民族是 多民族的共同体 ,中华文化呈现 多种民族文化的 丰富色彩。既有 中华文化的共性 ,又有自己的民 族特性。
1.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①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云 冈 石 窟





汉 族
②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优秀的民族文学
《格萨尔王传》 藏 族 《江格尔》 蒙古族 《玛纳斯》 柯尔克孜族
博大精深的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从纵向角度跨越千年 ,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博大精深则是从内涵视角呈现中 华文化的厚重底蕴。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共49张PPT)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共49张PPT)
—— 你能体会出两句相同文字的不同句意么? 1.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 多少穿多少。 2.剩女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谁都看 不上,二是谁都看不上。 3.地铁里听到一个女孩大概是给男朋友 打电话,“我已经到西直门了,你 快出来往地铁站走。如果你到了, 我还没到,你就等着吧。 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 你就等着吧。” 4.单身人的来由:原来是喜欢 一个人,现在是喜欢一个人。
●农学篇
从先秦时代开始,中国就出现农家学派和农书,流传至今的 《吕氏春秋·上农》四篇(公元前239 年),就是他们的代表。 到汉代则出现了《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这样两部著名 的农书。北魏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农学著作,被称为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贾思勰 所著的《齐民要术》(公元532 -544年),同时也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以前的农书都是以北方农业技术为主要写作物 件,在《齐民要术》的出现之后六百余年,才出现了第一部反映 南方水田农业技术的农书,这便是南宋的陈旉《农书》(公元 1149年)。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 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 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古巴比伦
公元前3500年
烟消云散 雅利安化 面目全非 源远流长
古印度
公元前3000年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古代中国
公元前2100年

忆一忆 ——中华文化的发展
殷周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确立 儒学 地位 独 尊 儒 术 隋唐 宋元明 清 文化 宋明 西学 繁荣 理学 东渐 全 盛 时 代 延 续 辉 煌 面临 工业 文明 冲击
●医学篇
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 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 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 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 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 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文新人教必修3.ppt

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第1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文新人教必修3.ppt
1.知识目标 (1)识记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和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 证。 (2)理解古代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全面的、历史的观点分析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增强民族自 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1.收集资料的方法 建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和分析有关人类古代文明源 流、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汉字、史学典籍等方面的材料,加深 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征的理解。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照搬,可见③说法错误。故选 C。
1.人类其他古代文明或消失、或停滞,几乎无一善终,只 有中华文明得以延续至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成为延续至今、
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是因为( ) A.国家的存亡对文明存续至关重要 B.中国在历史上没有遭到过外族的入侵 C.外族的入侵只是经济上的掠夺,不会导致一国文明的异化 D.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强。④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了近代自然科 学的基础。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 展开了殖民掠夺与扩张,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 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①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 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②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 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③人们 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谈薄。④以中国为中心的 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⑤西学大量传入中国,西学东渐现象不 断发展,冲击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答案]D [解析]A 项说法正确,但它不是中华文明没有中断的原因。 B 项与历史不符。外敌入侵会对一国文明有破坏,甚至导致文 明的异化(如伪满洲国时期的日化教育),可见 C 项说法错误。 中华文明虽然历经战乱却仍能延续至今,正得益于中华文化的 顽强生命力。故选 D。 2.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时指出,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 理工作。之所以要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是因为史书典籍 ()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共18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共18张PPT)

A
B
中华文化 的力量
表现
对外:顽强生命力和无穷 魅力
对内:熔铸在民族的生命 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 结奋斗的不竭动力

易混易错知识
Perspicacious knowledge
易混易错知识
1.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 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 中华文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文化自信
4.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没有什么区别。(区域文化和民族 文化各有侧重,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含民族文化。)

记忆知识过关
Memory
knowledge
记忆知识过关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的表现)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内容;前提;表现;意义) 3.中华文化的力量(原因;表现)
目 录

基础知识梳理
Carding of basic knowledge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 历史悠久 • 绵延不断
•汉 字 • 史书典籍
互为因果 互相促进
侧 重 点
表 现
博大精深
• 内涵丰富 • 底蕴深厚
•独 特 性Biblioteka •区 域 性 •民 族 性肆
课堂巩固训练
Class consolidation training
课堂巩固训练
1.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期间,举办了“翰墨千秋,金石永
年——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篆刻作品展”“金石说故事”等
系列活动。两岸学者、专家、艺术家共聚一堂,温饶“汉字艺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六 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 文化六  PPT课件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发展时期 殷周时期 春秋战国 秦 汉 隋唐时期 宋元明 明清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思想、“敬 德保民” 思想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 的发展 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影响和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 深刻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 化思想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 时代意义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 进入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 并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 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 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 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近代西方文化传入
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西方工 业文明的冲击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1)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2)中华文化在近代经历了衰微的过程(中国封建统 治的日渐衰落+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2.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 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序: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 槃 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 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 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信步三百米甬道,阅历五千 年沧桑。社稷千秋,祖宗百世;几多荣辱沉浮,几度盛衰兴亡。圣贤典籍,浩 如烟海;四大发明,寰球共享。缅怀漫漫岁月,凝聚缕缕遐想。 回首近代,百年三万六千日,饱尝民族苦难,历尽变革风霜。烽火硝烟, 江山激昂。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春风又绿神州,华夏再沐朝阳。 登坛远望: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看乾坤旋转:乾 恒动,自强不息之精神;坤包容,厚德载物之气量。继往开来,浩浩荡荡。立 民主,兴文明,求统一,图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东 方。 世纪交汇,万众景仰;共襄盛举,建坛流芳;昭示后代,永世莫忘。”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①表现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 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 其它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 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②见证:汉字和史学典籍
汉字
作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 用 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
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 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 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发展时 殷商 春秋 期 时期 战国


隋唐
宋元 明
明清
文化
天命 神权
诸子蜂 起、百
促进统 一的民
独 尊
思想
“敬 德保 民”
家争鸣 族文化 发展
儒 术
思想
在中华 文化发 展史上 的影响
▪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4)意义
台湾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怎样? 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 关系:①台湾文化是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而 形成的具有台湾区域特征的地方文化,它是 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
▪ ②台湾文化根源于中华文化,它与中华文化 之间是个性与共性、叶与根的关系。台湾文 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中华文化的 共性。
作用
对早期 中华文 化产生 深刻影 响
形成古 代中华 文化思 想的雏 形
具有 儒家
划时 思想
代意
成为 正统ຫໍສະໝຸດ 义 思想古代 中华 文化 高度 发展
进入 气度 恢弘 的全 盛时 代
产生 宋明 理学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共33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共33张PPT)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1、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猜猜下面的古代文明分别是什么? 古 巴 比 伦 遗 址 古 埃 及 文 明 遗 址
印 度 河 流 域 古 城 遗 址
探究:放眼世界,考问昨天。
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追溯古巴比伦、古 埃及、古印度文明为什么最终消失在人类文 明的长河之中? 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这些古代文明要 么由于外族入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要 么被外族文化所同化。 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这些古代文明最 终消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文明 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身的生命力衰竭、创造
还有一个文明古国是什么,猜猜下面是什么 文明成果?
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哪个一直延续至今?
2、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汉 隋唐 宋元明 发展 殷商 春秋 秦 时期 时期 战国 天命神 诸子 统一的 独 古代中 产生 文化 权“敬 蜂起、民族文 尊 华文化 宋明 百家 化形成 儒 高度发 理学 思想 德保民” 思想 争鸣 并不断 术 展 发展 在中 对早期 形成古 具有 对后期 进入 宋明理 中国社 气度 学对后 华文 中华文 代中华 划时 会产生 恢弘 化发 化产生 文化思 期封建 重大影 的全 代意 展史 深刻影 想的雏 社会影 响 义 盛时 响较大 上的 响 形 代 影响 作用 明清 近代 西方 思想 文化 传入 中国 传统 文化 面临 冲击
“古代印度尽管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印度社 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 史”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 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连续不断, 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马克思
——黑格尔
“中国于各中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 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2017年高考政治复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共29张PPT)

2017年高考政治复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共29张PPT)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与包容性的关系
三、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 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 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 文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 骄傲。
课前堂堂练 • 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考情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 化的贡献。
考情:1.从内容上看,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基本 特征是高考的重点,尤其是博大精深的表现如独 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等知识点每年都有所涉及。 2.从形式上看,往年高考中(三年22考),既有大 量的选择题,也有一定比例的非选择题。选择题 以古诗文、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以及热点材料 为考查背景,非选择题往往以文化热点材料为考 查背景。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 中华文化 一种。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 与民族文 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 化 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区域文化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 与民族文 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 化 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 鲜明而独特。 ②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①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 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 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B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练习
3.(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 ①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D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1)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 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 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 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发展时期殷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隋唐时期宋元明时期明清文化思想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吸收外域文化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产生宋明理学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在中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作用对早逐渐形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练习
用响
会影响
较大
练习: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课件

展示 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和审美意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解析] 文字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不是汉字标志着人 类进入文明时代,①不选;我们应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 原则,不应认为自身的文化具有优越性,优于其他民族文化, ②不选;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正确;汉字具有 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 D。
长的特征,深刻理解中华文 化源远流长这一特点的理解。
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 2.素养提升:体会中华文化源远流
字和史书典籍。
长的基本特征和强大生命力,增强
3. 了 解 中 华 文 化 衰 微 的 原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明确实现中
因,深入思考如何再创中华 华文化的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
文化新的辉煌。
党的领导。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问题探究| (1)结合材料一,谈谈汉字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样的 作用? (2)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古代史官的设置有什么作用?史 书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起到什么作用? (3)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思想政治 必修3 RJ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3)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①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②要面向 世界、博采众长,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以我为主、 为我所用,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③要立足社会实践,着 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共13张PPT)

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 与区域文 化 中华文化 与民族文 化 区域文化 与民族文 化
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从内部看:中 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 现文化的“多元”化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 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 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2)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 思想、 殷周 ___________ 时期 “敬德保民”思想 春秋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战国 秦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 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 确立至尊 ___________ 地位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 响、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 思想的_______ 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 划时代 的意义 _________ 儒家思想开始形成统治地 位

文化思想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 响、作用
隋唐 时期
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 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进入气度恢弘的_______ 全盛 时代
宋元 明时 期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 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有巨大 宋明理学对后期的封建社 的成就。同时产生了影响后期 会影响较大 宋明理学 封建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 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趋融合有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 民族性 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 贡献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
源远流长 角度 博大精深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考总复习政治PPT教学课件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考总复习政治PPT教学课件
文学艺术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丰富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
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
人【1、,注国年 】际少①背初鞠景学:,皆专,欲尽擅②权荐,:独纷连乱续特诸③事覙性。缕"于:是逐天独独条子陈后树领述亦疏一风之,帜骚不用,其议,而科乃以绚学贾生丽技为长的术沙王内曾太傅涵长。 、期鲜处明于而世独界特前的列风,格具等有;
传统文化是相对于现代文化而言的, 中华文化与传 中华文化是相对于外来文化而言的,
统文化 中华文化既包含传统文化,也包含 现代文化
命题点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2018·江苏卷)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
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
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展示
1.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 性 3.中华各民族对中 华文化的贡献
素养链接
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中华文化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树立文 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增强政治认 同 2.科学精神:通过对中华文化包容 性的理解,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和外来文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 历程的把握,促使学生自觉投身到 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 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2)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 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 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 又体现时代性。

高中政治必修三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三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内心修养
道家思想注重内心修养和 精神追求,通过修炼内心 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
法家思想
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来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重刑轻赏
法家思想认为重刑可以遏制犯罪,轻赏可以激励 人们遵守法律。
强化君权
法家思想强调君主的权威和权力,认为君主应该 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佛教思想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它强调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追求个人与宇宙的统一。
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还是一种生活实践。它要 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关注社会、 关爱他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XX
PART 03
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
REPORTING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音乐艺术
1 2 3
音乐艺术概述
中国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音乐艺术的流派
中国音乐艺术流派丰富多样,主要有古典音乐、 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 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音乐艺术的代表人物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如冼星海、聂耳、阿炳等,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不 同时期的音乐艺术高峰。
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概述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强调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绘画艺术的流派
中国绘画艺术流派众多,主要有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每种 画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
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顾恺之、张择端、徐悲鸿 等,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绘画艺术高峰。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3张PPT)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3张PPT)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重点点拨特别提醒:(1)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学典籍的延续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略)。

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准确把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1)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要从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特点等方面理解。

(2)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要从区域文化的成因、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三个角度理解。

(3)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要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内在联系、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方面理解。

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历程上阐明中华文化的特征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特色、程度上阐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联系(1)二者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也是中华文化的特点全面理解包容性(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

知识拓展:1、如何理解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参考《学习指导》P492、正确理解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参考《学习指导》P521、(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题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
识记: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之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和史书典籍
古代文明: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
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 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 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 到17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玛雅 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 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
➢ 滇黔文化较吴越文化更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思考
1、为什么会出现区域文化差异?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 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各地区受到不同的历史、地 理等因素的影响。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 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2、中国文学艺术独树一帜
A、特点
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B、地位 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高度称赞我国
四大发明:“我们若要观察新发明的力量、效 能和结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 指南针了......历史上没有任何帝国、宗教或显 赫人物能比这三大发明对人类的事物有更大的 影响力。”
3、海洋性与延展性并重。闽南文化浸染了海洋 文化、商业文化的色彩。妈祖信仰充分体现 了其地域特征。闽南文化对外的延展十分显 著。其中以对台的影响最为深刻。
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点)
1. 中华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⑴ 闻名中外的石窟艺术 ⑵ 优秀的民族文学 ⑶ 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

高中政治必修三 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三  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南北朝菜肴一瞥
• 崔浩《食经》有个菜叫胡羹,做法 如下:“用羊胁六斤,又肉四斤, 水四升,煮;出胁,切之。葱头一 升,胡荽一两,安石榴汁数合,口 调其味。”
南北朝菜肴一瞥
• 《齐民要术》之鸭煎法:用新成鸭 子极肥者,其大如雉,去头烂,治 却腥翠五脏,又洗净,细剉如笼肉 。细切葱白,下盐豉汁,炒令极熟 ,下椒姜末,食之。
立足点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么样
.
主体 59
主要途径
.
——景差《大招》11
秦汉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国内各地各 民族的饮食文化的交流。 长寿等道术→促进食疗理论的发 展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 和《山海经》等著作。
蔬菜: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 、胡荽等 水果: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 调味品:胡椒、沙糖等 烹饪方法:乳酪、胡饼、羌煮貊炙、胡 烧肉、胡羹等
一单元
二单元
三单元
四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特文化
文化及其 作用
纵横角度论 文化发展
普遍性
中华文化的 历史沿革
中华文化的 现实走向
特殊性
理性认识 .
实践操作 1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到了清代初期,鲁菜( 包括京津等北方地区的风味菜 )、苏菜(包括江、浙、皖地 区的风味菜)、粤菜(包括闽 、台、潮、琼地区的风味菜) 、 川菜(包括湘、鄂、黔、滇 地区的风味菜),已成为我国 最有影响的地方菜,后称“四 大菜系”。
四大菜系
鲁菜、苏菜、粤菜、川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4
43
4.中国有修史的传统,“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
继承这一传统,有利于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B.统领世界文化
C.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答案] A
2021/2/4
44
[解析]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和原 因,所以中国修史的传统成就了中华文化的绵延不绝,故选 A 项。B 项说法错误。D 项与修史无直接联系。C 项中“传承文 明”符合题意,但“开拓创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②我们应变革教育方式,以开放的心态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③我们应学会对自己民族语言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④国家应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21/2/4
33
[解析] 材料给我们传递的信息是中国学生忽视汉语教育 的问题,它给我们的应该是一种反思,与此对应,①③符合题 意;②的说法是错误的,我们不能全面接受外来文化,④的说 法在材料中未体现,这里讲的不是文化遗产的问题。
2021/2/4
28
[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发展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 要不断创新,融入时代精神,C 项符合题意;A 项强调对传统 文化要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显然不符合题意;B 项强调文 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符合题意;D 项强调要尊重 文化多样性,与题意不符。故应选 C 项。
[答案] C
[答案] C
2021/2/4
31
汉语作为我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承载着中国 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与国外“汉语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 社会外语风潮蔓延,许多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而写出的汉 语文章却错误连篇,这与多年来中国学生忽视汉语教育是分不 开的。对此( )
2021/2/4
32
①国家应加强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功能
二、源远流长 1.汉字 2.史书典籍 三、1.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2.精神家园
2021/2/4
16
探究提示
2021/2/4
17
1.教材 P62“探究问题” 提示:图中的古巴比伦城遗址和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分别 发源于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这些古代文明由于外族入 侵相继衰落、中断、湮灭;只有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 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 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2021/2/4
18
2.教材 P63“探究问题” 提示:“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和“嫦娥一号”、“嫦娥二 号”“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得 以实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在高新科技领域的创造力和 自强不息的风貌,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民族能创造出辉煌的过 去,也一定能创造出辉煌的未来。
强。④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了近代自然科
学的基础。⑤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
展开殖民掠夺,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
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021/2/4
20
(2)①清王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进步思 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②中国传统科技进 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逐渐落于世界发展潮流之后。 ③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④以中国为 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衰微。⑤西学大量传入中国,西学东渐 的态势不断发展,冲击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3)①国家衰落使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 文化的衰微。国家衰落是文化衰微的决定性因素。②文化衰微 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于国家发展。
2021/2/4
21
疑难突破
2021/2/4
22
1.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中华 文化 的基 本特 征之

源远流长是相对于两河流域文化、古埃及和古印 度文化的断代而言的,是从纵向角度说的。中华 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并延续至今的 古老文明 世界上只有古老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代埃 及、古代印度和古代两河流域的古老文化只是源 远却没有流长,这是从文化的发展轨迹上说的
2021/2/4
38
2.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方言区,但从古至今,使用汉语的各方言区都使
用汉字。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时
候,但这些朝代也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同时有很多史实都用
汉字记录下来,编写成史书典籍,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下来,
源远流长。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其最主要的见证是( )
2021/2/4
19
3.教材 P65“探究问题”
提示:(1)①在政治上:欧洲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
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②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爆发了工业革命,开始对封建自然经济造成冲击。③思想上:
继文艺复兴后的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
封建统治的思想,冲击了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
11
朝代 汉 ________
宋元明
明清
历程 ________确立了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 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____ 延续________的辉煌,产生了影响后期封 建社会发展的______ 随着______________的传入,中国传统文 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021/2/4
25
(2)从文化的历史使命看 中华文化曾经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到了近代却日渐衰微。 要想推动中华民族社会的发展,政治、经济的振兴,必先振兴 文化,实现文化的伟大复兴。 (3)从文化自身与现实的关系看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中华文化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
重要 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中国自夏商以来,
见证 留有丰富史书典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
重要见证
2021/2/4
24
2.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必要性 (1)从文化与民族的关系看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蔓延和发展的标志。民族文化在民族 成长和壮大中始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与民族的兴衰息 息相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 盛。一个民族的觉醒,总是始于思想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 的沉沦,往往始于文化的衰落。
2021/2/4
41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 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汉字文化的丰富内涵 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
[答案] C
2021/2/4
42
[解析] 文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文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 进入文明时代,故 A、B 说法错误,D 不符合漫画的主旨。C 符合题意。
5
学海导航
2021/2/4
6
1.了解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2.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识记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的主要见证:汉字和史学典籍。(重点、难点) 3.了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表现,懂得如何创造中华 文化新的辉煌。
2021/2/4
7
导学线索
2021/2/4
8
2021/2/4
2021/2/4
45
二、非选择题 5.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独特的语言和文字是其民族文 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的语音、语法, 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 们的根基。但随着“E 时代”的到来,诸如“东东”“斑 竹”“偶”“大虾”“菜鸟”“MM”……这类“网语”正迅 速地成为“现代汉语”,进入“普通话”,一些中国人现在甚 至已经说不好中国话、写不好中国字了。 请运用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现象。
9
主干知识梳理
2021/2/4
10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
历程。
朝代
历程
________ 中华文化萌发时期
春秋战国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_______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 ________
化史上具有________的意义
2021/2/4
2021/2/4
46
[答案]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源 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许多“网语”成为“现代 汉语”,一方面丰富了汉字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汉 字使用的规范性。维护汉字的规范使用,就是维护我们民族的 文化。
2021/2/4
23
中华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并不意味着中华文化的发展一帆
文化 风顺,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衰微和现
的基 代再创辉煌的过程
本特 征之 一
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 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一定会再创辉煌
①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大
2021/2/4
47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规范汉字的使 用,继承和发扬汉字的民族特点,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 时俱进、不断创新,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2021/2/4
12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________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________是中华文明的重 要标志。 2.________,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021/2/4
13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文字吗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 入文明时代。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我们必须分清,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 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