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论语选读》真题汇编(教师版)

合集下载

浙江省高三语文最新试卷精编--论语阅读专题

浙江省高三语文最新试卷精编--论语阅读专题

浙江省高三语文最新试卷精编--论语阅读专题浙江省2009届高三语文最新试卷精编—论语阅读专题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3.22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14.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14.17子贡曰:“管仲非与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2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2分)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3.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在维护天下一统方面的贡献,肯定其为“仁者”,由此可以窥见孔子怎样的仁爱观?(3分)答:22、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2分,两处错扣1分,三处错扣2分)23、孔子否定管仲“知礼”,是指管仲超越了一个臣子的本分,也像国君一样建“三归”、“反坫”、“塞门”(国君享有的建筑),在孔子看来,是违背了“礼”的等级。

但是孔子不否定管仲是个“仁者”,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九合诸侯,匡正天下,使华夏民族免于衰落。

由此看来,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则为前提,即保证国家稳定、百姓安生,不能违背此原则。

而具体则应从小事做起,落实到个人的一切行为中。

(3分)浙江六校联考语文试卷(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浙江省高考语文0918高考论语题集锦.doc

浙江省高考语文0918高考论语题集锦.doc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2009——2018年考题及评析2009高考真题(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呢?”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答: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样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

(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

(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浙江)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四《论语》选读考题展示1.〔近·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2.〔近·浙江高考〕《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考向分析近年浙江卷延续近年的材料加主观题的题型和固定的分值〔小题分值略有不同,近、近年4分,近、近年5分〕。

与前两年相比,近、近年的《〈论语〉选读》分值由4分增加到5分。

所选材料和近年一样依然是一则来自课内,一则来自课外,然后进行理解对比分析评价等。

立足课内,掌握《〈论语>选读》10篇必读课文的思想文化内涵最为关键。

在文言字词理解的基础上着重考查《论语》的文化价值观,是该题的特点。

《论语》题一般设置两个题目,第1题较基础,第2题要求相对较高。

自有《论语》题以来,《论语》题设题角度变化较大。

近年采用《论语》两则材料,要求概括一个成语,再概括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近年的材料是欧阳修的《朋党论》中一个句子,然后要求写出《论语》中意思相仿的一句话,再分析它所表达的思想。

将考查的材料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近年围绕为政观列出了《论语》和韩非子相关的两则材料,要求考生分析。

近年围绕孔子的仁爱观设题。

但不管怎样,考查的都是《〈论语>选读》的思想文化内涵,所以,立足课内文化层面的知识是关键。

〔近·浙江高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2题。

【经典文档】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经典文档】浙江高考《论语》题汇编

浙江论语高考题【2009 年6 月】(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 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 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24. (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 1 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 分)25.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评分参考〗24. (1)举一反三(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略。

25.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10 年6 月】(三)(4 分)24.《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 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2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评分参考〗2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25.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2011 年 6 月( 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 题。

(5 分)子曰: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完整word)浙江省高考语文09-18高考论语题集锦

(完整word)浙江省高考语文09-18高考论语题集锦

浙江省高考语文《论语》选读2009——2018年考题及评析2009高考真题(三)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译文】孔子说:“我不想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传述什么呢?”孔子说:“上天说了什么呢?春夏秋冬四季照常运行,众物照样生长。

天说了什么呢?”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答:举一反三(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答: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2009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样卷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2.赞成孔子的观点。

①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②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

③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才有希望。

2022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版)二轮——IB自选模块综合训练 Word版含答案

2022版高考语文(浙江专用版)二轮——IB自选模块综合训练 Word版含答案

ⅠB自选模块综合练习一、“《论语》选读”模块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②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

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③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论语·公冶长》)(1)文中最能体现孔子“忠恕”思想的是哪一句话?你认为孔子“忠恕”思想的核心是什么?答:(2)在现代社会中,“忠恕”思想有何乐观意义?答: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文后题目。

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②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③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1)孔子认为益友有哪些品质?答:(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孔子认为在与伴侣交往中应当怎么做。

答:二、“外国小说观赏”模块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庙内,庙外[印度尼西亚]金梅子古庙内,香火缭绕,朝拜的香客很多。

一脸慈善的庙祝方伯坐于一侧,在为一位新来的少女解析问题。

“你求什么呀?”他问。

“求姻缘。

”少女答,声音很细,带点大方。

方伯点点头:“求姻缘,放生最好,明日是观音圣诞,多放生,多行善,良缘自然会来。

”少女面呈喜色:“我要放生。

”“那好,”方伯说,“我们这里每逢观音圣诞都会进行放生会,庙外卖鸟雀的摊子很多,你可以买些放生。

”“需放多少只呢?”少女问。

“当然愈多愈好,先发一个愿,五百只,一千只,随你意,你也听说过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鸟雀也是生灵,与人一样,它们也需要自由呀。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真题汇编(学生版)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真题汇编(学生版)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真题汇编一、(09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二、(10浙江)《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三、(11浙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1)(2)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3分)。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含解析)苏教版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含解析)苏教版

(浙江专用)2021届高考语文《论语》选读单元测试(含解析)苏教版专题规范练十六《论语》选读专题规范练第45页一、(2021・杭二中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公孙丑问曰:“夫子(孟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或问乎曾西(曾参之子)曰:‘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朱熹注:桓公独任管仲四十余年,是专且久也。

管仲不知王道而行霸术,故言功烈之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孔子、孟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孔子肯定管仲的功业,赞赏他为“仁者”。

孟子否定管仲的功业,对他很不屑。

解析:第一段写孔子的观点是比较明确的,而第二段写孟子的观点则绕了点弯子,需要仔细体会。

孟子喜欢用比方,当公孙丑问孟子对管仲的评价时,孟子也是用打比方来回答的。

假借曾西的话批评管仲“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结合朱熹的注释,便可理解孟子对管仲是不认可的。

2.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孔子、孟子为什么对管仲有不同的评价。

参考答案:在孔子看来,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匡正天下,维护华夏统一,是大节大信。

孟子认为,管仲辅佐齐桓公行霸术却不知王道。

解析:所谓分析,就是要从材料出发,看孔、孟对管仲评价的出发点、标准。

孔子是从对老百姓是否有益,对整个国家是否有利的角度看问题的;而孟子则是从是实行霸道还是实行王道来说的。

二、(2021・杭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

浙江省历年高考试卷中《论语》题汇编

浙江省历年高考试卷中《论语》题汇编

浙江省历年高考试卷中《论语》题汇编1.【2009.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默写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论语》)2.【2010.浙江】(1)《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选3小题)(1)谨庠序之教,,。

(《孟子》)3.【2011.浙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题。

(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4.【2012.浙江】《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1) (2)(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浙江高中语文《〈论语〉选读》(11—15)同步测试卷(教师版)word版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浙江高中语文《〈论语〉选读》(11—15)同步测试卷(教师版)word版含参考答案及解析

《论语》选读综合练习卷一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狂狷.(juàn)粗犷.(kuàng)载.(zǎi)歌载舞强.(qiǎng)人所难B.讪.(shàn)上慰藉.(jiè)绿.(lù)林豪客翘.(qiáo)首以待C.窒.(zhì)息桑梓.(zǐ)锲.(qiè)而不舍自怨自艾.(ài)D.攻讦.(jié)愀.(qiǎo)然越俎.(cǔ) 代庖刚愎.(bì)自用1.B【解析】A粗犷(guǎng),载(zài)歌载舞;C自怨自艾(yì);D越俎(zǔ) 代庖。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和言悦色侃侃而谈怨天犹人欲罢不能B.用行舍藏因才施教无动于衷文质彬彬C.一隅三反一言蔽之仰之弥高举一反三D.既往不究色厉内荏门墙桃李理曲词穷2.C【解析】A和言悦色—和颜悦色,怨天犹人—怨天尤人;B因才施教—因材施教;D既往不究—既往不咎,理曲词穷—理屈词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5分)[甲]说到吴国灭亡,自然会想起西施,可不知为什么,在《国语》《史记》中却一句也没有提到西施。

先秦载籍中,《墨子·亲士》曾这样说:“西施之沉,其美也。

”这当是最早提到西施名字的史料,但西施为什么会因美而被沉在水中,没有明说。

这以后,西施便成为美女的共名。

[乙]《孟子·离娄》的“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而过之”,西子之称,自此始。

《庄子·天运》有西施病心而颦,邻居丑人效之的故事。

说明在先秦时,西施已成为美人的典型,并且有故事在留传..着。

西施作为美人计的始作俑者....,始于后汉人赵烨的《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丙]“乃使相者国中,得宁罗山鬻薪之女西施、郑旦,临于都巷三年,学服而献于吴,吴王大悦曰:‘越贡二女,乃勾践之尽忠于吴之证也’。

(完整word版)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

(完整word版)浙江省高考《论语》选读部分模拟试题

浙江《 <论语 >选读》练习优选(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 4 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为政以德》)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为政以德》)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克己复礼》)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表现出孔子如何的治国思想?( 1 分)2.面对相同的问题,孔子为何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谈谈你的理解。

( 3 分)(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 4 分)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为政以德》)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能否相同?为何?(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边的问题。

( 4 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克己复礼》)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实理解孔子的话了吗?( 3 分)2、为何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 分)(四)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回答下边的问题。

( 4 分)(《知其不可认为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徳之衰?往者不可以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浙江新高考专用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浙江新高考专用

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浙江新高考专用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高中语文复习:《论语》选读试题精编(浙江专用)(一)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

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1分)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3分)(一)1.取信于民,为政以德,讲究礼节。

(回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

)2.因为“问政”的对象不同。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齐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

?(二)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季氏将伐颛臾……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二)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高考《<论语>选读》真题汇编
一、(09浙江)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4.(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

(1分)
(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

(3分)
参考答案:(1)举一反三
(2)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评析示例:我认为这一教学原则符合教育教学规律。

首先,教师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这能使学生要模仿和学习中得到教育;其次,言传有时不如身教,高尚的行为比单调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教学原则1分;评析2分:对教学原则简要分析1分,对教学原则的价值进行恰当的评价1分。


解析:句(1)之意是要发奋读书,举一反三。

句(2)之意是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

苍天还需要说话吗?言外之意是学生要主动学习。

学生要根据教师教的自己探索。

即学生主体原则、注重身教原则。

二、(10浙江)《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

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4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朋党论》)
答案示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

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
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写出名句1分,具体分析3分。


解析:这是一道有创新的题目,实际上是将古诗文默写与评析相结合的一道题。

首先要根据给出的例句写出《论语》中与之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注意是“它们”,也就是既要涉及《论语》所引句子,也要联系所给的《朋党论》的句子,还要就共同点进行分析。

三、(11浙江)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①也,而用②其不得为非也。

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③;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

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

(《韩非子》)
【注】①为吾善;自我完善。

②用:使。

③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

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

(1分)
孔子: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

(4分)
参考答案: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
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

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分析2分,评论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论语·乡党》:“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

’,问马。


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

(2分)
(1)
(2)
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3分)
参考答案:23.(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
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

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