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 物理1章末
芜湖市第一中学高考物理复习 第一章 第讲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一、知识清单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2. 自由落体运动 (1)特点①从 开始,即初速度为零. ②只受 作用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基本公式:v = ,h = ,v 2= 。
(3)公式说明:①知一求一; ②h 、t 必须从静止开始计算。
3. 自由落体运动的推论和比例 (1)两个推论:① 逐差法Δh=gT 2;②平均速度 v = Δx/Δt =(v 0+v )/2=v t/2(2)两个比例:①相等时间位移之比1:3:5……;②相等位移时间之比1:(2—1):(3—2 )…… 4. “由局部求整体”方法 方法一、基本公式法h gt t t g Δ21)Δ(2122=-+ 解得t.t=? O vtg Δhg ΔtΔh方法二、基本公式法2Δ21Δ)(Δt g t gt h⋅+= 解得t 。
方法三、中间时刻速度法 )2Δ(ΔΔtt g t h v +==解得t 。
方法四、平均速度法2)Δ(ΔΔt t g gt t h v++==解得t.5. 自由落体曝光的径迹问题由于曝光时间很短,可以近似地将AB 段当匀速运动,则AB 段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A 点的瞬时速度v=Δh/Δt ,再结合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v 2/2g ,便可以估测下落的距离h 或曝光时间Δt . 6. 滴水问题(1)水滴1下落时间为(n —1)Δt ,则水滴2下落时间为(n-2)Δt 、……水滴(n-1)下落时间为Δt ;(2)多体等时差自由落体,可等效看成单体自由下落,在间隔相同时间内留下的点迹。
可用逐差法和中间时刻速度法;若最上面的水滴此时速度为零,水滴间距离之比为1:3:5…… 7. 铁链问题铁链下端自由下落到观察点的时间ght21=铁链上端自由下落到观察点的时间gh L t )(22+=所以,整条铁链通过观察点的时间Δt ΔtΔt12 n-1n …… OvtΔt=? g LhL h 观察点v a g v 0vghgh L t 2)(2Δ-+=8. 自由落体多过程运动问题画出v-t 图,中间速度很关键,方程:av v g v H 2-222020+=;avv g v t-00+=9. 两体先后下落问题 (1)同高先后下落:①速度差Δv=g(t+Δt)-gt=gΔt ,为一定值;②位移差Δh=½g(t+Δt)2-½gt 2=½gΔt(2t+Δt),随t 增大而增大。
202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常考考点复习指导 实验十四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
实验十四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学中的物理量实验目的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目的1.学会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定值电阻。
2.学会用多用电表测量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并据此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
3.学会用多用电表探测简单黑箱中的电学元件。
1.直流电流挡:直流电流挡的几个挡位实际是由同一表头并联不同电阻改装而成的几个量程不同的电流表。
2.直流电压挡:直流电压挡的几个挡位实际是由同一表头串联不同电阻改装而成的几个量程不同的电压表。
3.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电子元件,它有两根引线,一根叫正极,另一根叫负极,二极管的表示符号是,当二极管的正极接高电势点,负极接低电势点,即加正向电压时,二极管电阻很小(与加反向电压比较),处于导通状态,相当于一个接通的开关;当给二极管加反向电压时,二极管的电阻无穷大,相当于一个断开的开关,这种特性叫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已被广泛应用。
4.欧姆表的原理及使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实验器材多用电表、电学黑箱、直流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二极管、定值电阻(大、中、小)三个。
1.观察:观察多用电表的外形,认识选择开关的测量项目及量程。
2.机械调零: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指在表盘刻度左端的零位置。
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进行机械调零。
3.将红、黑表笔分别插入“+”“-”插孔。
4.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1)按图甲所示连好电路,将多用电表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压挡,测小灯泡两端电压。
(2)按图乙所示连好电路,将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流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5.测量定值电阻(1)根据被测电阻的大约阻值,选择合适的挡位,把两表笔短接,观察指针是否指在欧姆表的“0”刻度,若不指在欧姆表的“0”刻度,调节欧姆表的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欧姆表的“0”刻度处。
(2)将被测电阻接在两表笔之间,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3)读出指针在刻度盘上所指的数值,观察选择开关所对应的欧姆挡的倍率,用读数乘以倍率,即得测量结果。
新高考适用2025版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6物理实验第2讲电学实验及创新
第一部分专题六第2讲基础题——学问基础打牢1. (2024·新课标Ⅰ卷)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一阻值为几十欧姆的电阻R x,所用电压表的内阻为1 kΩ,电流表内阻为0.5 Ω.该同学采纳两种测量方案,一种是将电压表跨接在图(a)所示电路的O、P两点之间,另一种是跨接在O、Q两点之间.测量得到如图(b)所示的两条UI图线,其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回答下列问题:(1)图(b)中标记为Ⅱ的图线是采纳电压表跨接在_O、P__(填“O、P”或“O、Q”)两点的方案测量得到的.(2)依据所用试验器材和图(b)可推断,由图线_Ⅰ__(填“Ⅰ”或“Ⅱ”)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结果为_50.5__Ω(保留1位小数).(3)考虑到试验中电表内阻的影响,需对(2)中得到的结果进行修正,修正后待测电阻的阻值为_50.0__Ω(保留1位小数).【解析】(1)若将电压表接在O、P之间,I=UR V +UR x则U=R x R VR x+R V·I依据一次函数关系可知对应斜率为R x R VR x+R V若将电压表接在O、Q之间,电流表分压为U A=IR A依据欧姆定律变形可知R x=U-IR AI解得U=I(R x+R A)依据一次函数可知对应斜率为(R x+R A),对比图像的斜率可知kⅠ>kⅡ所以Ⅱ图线是采纳电压表跨接在O、P之间.(2)因为待测电阻为几十欧姆的电阻,通过图像斜率大致估算待测电阻为50 Ω左右,依据1 kΩ50 Ω<50 Ω0.5 Ω说明电流表的分压较小,电压表的分流较大,所以电压表应跨接在O、Q之间,所以选择图线I得到的结果较为精确.依据图像可知R x=3 V-1 V59.6 mA-20 mA≈50.5 Ω.(3)考虑电流表内阻,则修正后的电阻为R x′=R x-R A=50.5 Ω-0.5 Ω=50.0 Ω.2. (2024·四川成都二诊)为将一只毫安表A(量程3 mA,内阻约几十欧姆)改装成量程为1.5 V的电压表,试验室供应了下列器材:电源E(电动势约6 V,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1(0~50 Ω);滑动变阻器R2(0~5 kΩ);电阻箱R(0~999.9 Ω);开关两个、导线若干.某同学先按图示电路连接线路,测量表A的内阻.他的操作步骤如下:a.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S1后调整变阻器的阻值,使表A的指针满偏;b.闭合S2保持变阻器的阻值不变,调整电阻箱R的阻值,使表A的指针偏转到量程的1 2位置;c.登记R的阻值为30.0 Ω.(1)上述试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R2__(选填“R1”或“R2”).(2)表A的内阻测量值R A=_30.0或30__Ω.此测量值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表A内阻的真实值.(3)若取表A内阻的测量值R A进行计算,为达成改装的目的,可将表A与电阻箱R_串联__(选填“串联”或“并联”),且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到_470.0或470__Ω.【解析】(1)毫安表A的量程3 mA,则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3 mA,电路的最小电阻为R=EI g =63×10-3Ω=2 000 Ω,故滑动变阻器应选用R2.(2)试验中用半偏法测电表的内阻,所以R的阻值即为电表的测量值,则表A的内阻测量值R A=30 Ω,由于闭合S2,电阻箱R并入电路,电路的总电阻变小,干路电流变大,而流过毫安表的电流为满偏的一半,所以流过电阻箱R的电流大于满偏的一半,依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电阻箱R的阻值小于毫安表的内阻,即测量值小于表A内阻的真实值.(3)应把毫安表与电阻箱串联,改装成电压表,量程为1.5 V,则有U=I g(R A+R),则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到R=470 Ω.3. (2024·新课标Ⅱ卷)某同学要探讨一小灯泡L(3.6 V,0.30 A)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电流表A1(量程200 mA,内阻R g1=10.0 Ω),电流表A2(量程500 mA,内阻R g2=1.0Ω)、定值电阻R0(阻值R0=10.0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 Ω)、电源E(电动势4.5 V,内阻很小)、开关S和若干导线.该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a)所示.(1)依据图(a),在图(b)的实物图中画出连线.(2)若I1、I2分别为流过电流表A1和A2的电流,利用I1、I2、R g1和R0写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_I1(R g1+R0)__,流过小灯泡的电流I=_I2-I1__.为保证小灯泡的平安,I1不能超过_180__mA.(3)试验时,调整滑动变阻器,使开关闭合后两电流表的示数为零.逐次变更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并读取相应的I1和I2.所得试验数据在下表中给出.I1/mA325585125144173I2/mA1712292993794244701_11.6__Ω(保留1位小数).(4)假如用另一个电阻替代定值电阻R0,其他不变,为了能够测量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所用电阻的阻值不能小于_8.0__Ω(保留1位小数).【答案】(1)见解析图【解析】(1)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2)①依据电路图可知灯泡两端的电压为电流表A 1和R 0的总电压,故依据欧姆定律有U =I 1(R g1+R 0 );②依据并联电路特点可知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I =I 2-I 1;③因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6 V ,故依据题目中已知数据带入①中可知I 1不能超过180 mA.(3)依据表中数据可知当I 1=173 mA 时,I 2=470 mA ;依据前面的分析代入数据可知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U =3.46 V ;流过小灯泡的电流为I =297 mA =0.297 A ;故依据欧姆定律可知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R =U I =3.460.297Ω=11.6 Ω.(4)要测量完整的伏安特性曲线则灯泡两端的电压至少要达到3.6 V ,而电流表A 1不能超过其量程200 mA ,此时结合①有3.6=0.2×(10+R 0),解得R 0=8 Ω,即要完整的测量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所用电阻的阻值不能小于8 Ω.4. (2024·新课标Ⅲ卷)已知一热敏电阻当温度从10 ℃升至60 ℃时阻值从几千欧姆降至几百欧姆,某同学利用伏安法测量其阻值随温度的变更关系.所用器材:电源E 、开关S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为20 Ω)、电压表(可视为志向电表)和毫安表(内阻约为100 Ω).(1)在所给的器材符号之间画出连线,组成测量电路图.(2)试验时,将热敏电阻置于温度限制室中,记录不同温度下电压表和毫安表的示数,计算出相应的热敏电阻阻值.若某次测量中电压表和毫安表的示数分别为5.5 V 和3.0 mA ,则此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为_1.8__kΩ(保留2位有效数字).试验中得到的该热敏电阻阻值R 随温度t 变更的曲线如图(a)所示.(3)将热敏电阻从温控室取出置于室温下,测得达到热平衡后热敏电阻的阻值为2.2 kΩ.由图(a)求得,此时室温为_25.5__℃(保留3位有效数字).(4)利用试验中的热敏电阻可以制作温控报警器,其电路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E 为直流电源(电动势为10 V ,内阻可忽视);当图中的输出电压达到或超过6.0 V 时,便触发报警器(图中未画出)报警.若要求起先报警时环境温度为50 ℃,则图中_R 1__(填“R 1”或“R 2”)应运用热敏电阻,另一固定电阻的阻值应为_1.2__kΩ(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 (1)见解析图【解析】 (1)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电压表可视为志向表,所以用电流表外接.连线如图.(2)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得R =U I = 5.53×10-3Ω≈1.8 kΩ.(3)由图(a)可以干脆读该电阻的阻值为2.2 kΩ对应的温度为25.5 ℃.(4)温度上升时,该热敏电阻阻值减小,分得电压削减.而温度高时要求输出电压上升,以触发报警,所以R 1为热敏电阻.由图线可知,温度为50 ℃时,R 1=0.8 kΩ,由欧姆定律可得E =I (R 1+R 2),U =IR 2,代入数据解得R 2=1.2 kΩ.5. (2024·全国乙,23,10分)一同学探究阻值约为550 Ω的待测电阻R x 在0~5 mA 范围内的伏安特性.可用器材有电压表V(量程为3 V ,内阻很大),电流表A(量程为1 mA ,内阻为300 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4 V ,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可选10 Ω或1.5 kΩ),定值电阻R 0(阻值可选75 Ω或150 Ω),开关S ,导线若干.(1)要求通过R x 的电流可在0~5 mA 范围内连续可调,将图甲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试验电路的原理图.(2)试验时,图甲中的R 应选最大阻值为_10_Ω__(选填“10 Ω”或“1.5 kΩ”)的滑动变阻器,R 0应选阻值为_75_Ω__(选填“75 Ω”或“150 Ω”)的定值电阻.(3)测量多组数据可得R x 的伏安特性曲线.若在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则此时R x 两端的电压为_2.30__V ,流过R x 的电流为_4.20__mA ,此组数据得到的R x 的阻值为_548__Ω(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1)见解析图【解析】 (1)电流表内阻已知,电流表与R 0并联扩大电流表量程,进而测量通过R x 的电流,电压表测量R x 两端的电压;滑动变阻器采纳分压式接法,满意通过R x 的电流在0~5 mA 内连续可调的条件,电路图如下.(2)电路中R 应选最大阻值为10 Ω的滑动变阻器,便利电路的调整,测量效率高、试验误差小;通过R x 的电流最大为5 mA ,须要将电流表量程扩大为原来的5倍,依据并联分流,即并联电路中电流之比等于电阻的反比,可知5 mA -1 mA 1 mA =300 ΩR 0,解得R 0=75 Ω.(3)电压表每小格表示0.1 V ,向后估读一位,即U =2.30 V ;电流表每小格表示0.02mA ,本位估读,即读数为0.84 mA ,电流表量程扩大5倍,所以通过R x 的电流为I =4.20 mA ;依据欧姆定律可知R x =UI≈548 Ω.6. (2024·浙江1月高考)小明同学依据图1的电路连接器材来“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试验时多次变更合金丝甲接入电路的长度l 、调整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使电流表的读数I 达到某一相同值时记录电压表的示数U ,从而得到多个U I 的值,作出U Il 图像,如图2中图线a 所示.(1)在试验中运用的是_0~20_Ω__(选填“0~20 Ω”或“0~200 Ω”)的滑动变阻器. (2)在某次测量时,量程为3 V 电压表的指针位置如图3所示,则读数U =_1.32(1.31~1.34)__V.(3)已知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为7.0×10-8m 2,则合金丝甲的电阻率为_1.1×10-6(0.90×10-6~1.3×10-6)__Ω·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4)图2中图线b 是另一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丝乙与合金丝甲并联后采纳同样的方法获得的UIl 图像,由图可知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_小于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合金丝乙的横截面积.【解析】 (1)由试验原理可知R x =U I ,而由U Il 图像可知待测电阻最大约为8 Ω,为了使电压表有明显的读数变更,则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不能太大,故选0~20 Ω比较合适.(2)量程为 3 V 的电压表,精度为0.1 V ,估读到0.01 V ,则电压为 1.32 V(1.31~1.34).(3)依据电阻定律有U I =R x =ρS ·l 则U I l 图像的斜率为k =ρS可得合金丝甲的电阻率为ρ=kS =7.4-3.60.44-0.20×7.0×10-8(Ω·m)≈1.1×10-6(Ω·m).(4)另一根长度相同、材料相同的合金丝乙与合金丝甲并联后,电阻率不变,而横截面积变为S′=S+S乙由图2中图线b可得S′=ρk b=1.1×10-62.2-1.00.44-0.15≈26.6×10-8 m2解得S乙=S′-S≈19.6×10-8 m2>S故合金丝甲的横截面积小于合金丝乙的横截面积.7. (2024·贵州押题卷)李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电表的改装原理,将量程为0~3 V~15 V的电压表底座拆开后,展示其内部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中a、b、c是该表的3个接线柱,李老师已依据图甲画出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1)依据图乙可以推断,当须要选择0~3 V的量程时,应接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是_b、c__.(2)若电压表的表头内阻为200 Ω,满偏电流为600 μA,则可以计算出R1=_20_000__Ω,R2=_4_800__Ω.(3)某同学受到启发后,接着探讨量程为0~0.6 A~3 A的电流表.拆开电流表底座后,发觉其内部结构如图丙所示,其中“-”为电流表的负接线柱,d、e为其余两个接线柱.在所给的器材符号之间画出连线,组成该电流表的电路图;(4)已知电流表中R4=0.22 Ω,表头与电压表的表头相同,则R3=_0.88__Ω.【答案】(3)见解析图【解析】(1)电压表量程越大,与表头G串联的总电阻越大,所以当须要选择0~3 V 的量程时,表头G只与R2串联,应接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是b、c.(2)依据串联电路规律有I G(R2+r G)=3 V,I G(R1+R2+r G)=15 V,联立解得R1=20 000 Ω,R2=4 800 Ω.(3)依据题图丙作出电路图如图所示.(4)电流表量程越大,分流总电阻越小,所以e接线柱对应0.6 A量程,d接线柱对应3 A量程,依据串并联电路规律有I1=I G+I G r G+R5R3+R4=0.6 A,I2=I G+I G r G+R3+R5R4=3A,联立解得R3=0.88 Ω.应用题——强化学以致用8. (2024·全国高考甲卷)某同学用图(a)所示电路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所用器材有:小灯泡(额定电压2.5 V,额定电流0.3 A)电压表(量程300 mV,内阻300 Ω)电流表(量程300 mA,内阻0.27 Ω)定值电阻R0滑动变阻器R1(阻值0~20 Ω)电阻箱R2(最大阻值9 999.9 Ω)电源E(电动势6 V,内阻不计)开关 S、导线若干.完成下列填空:(1)有3个阻值分别为10 Ω、20 Ω、30 Ω的定值电阻可供选择,为了描绘小灯泡电流在0~300 mA的UI曲线,R0应选取阻值为_10__ Ω的定值电阻.(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_a__(填“a”或“b”)端.(3)在流过电流表的电流较小时,将电阻箱R2的阻值置零,变更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取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I,结果如图(b)所示.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0 mA 时,小灯泡的电阻为_0.7__ Ω(保留1位有效数字).(4)为使得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3 V ,该同学经计算知,应将R 2的阻值调整为_2_700_Ω__.然后调整滑动变阻器R 1,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U /mV 24.0 46.0 76.0 110.0 128.0 152.0 184.0 216.0 250.0 I /mA140.0160.0180.0200.0220.0240.0260.0280.0300.0增大__(大”“减小”或“不变”).(6)该同学观测到小灯泡刚起先发光时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60 mA ,可得此时小灯泡电功率P 1=_0.074__W(保留2位有效数字);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300 mA 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P 2,则P 2P 1=_10__(保留至整数).【解析】 (1)因为小灯泡额定电压2.5 V ,电动势6 V ,则滑动滑动变阻器时,为了保证电路平安,须要定值电阻分担的电压U =6 V -2.5 V =3.5 V ,则有R 0=3.5 V0.3 A≈11.7 Ω则须要描绘小灯泡在0~300 mA 的伏安特性曲线,即R 0应选取阻值为10 Ω. (2)为了爱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变阻器的a 端.(3)由图可知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0 mA 时,电压为7 mV ,则小灯泡的电阻为R =7×10-310×10-3 Ω=0.7 Ω. (4)由题知电压表满量程时对应于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 V 时,有3R 2+R V =0.3R V解得R 2=2 700 Ω.(5)由图(b)和表格可知流过小灯泡电流增加,图像中U I变大,则灯丝的电阻增大. (6)依据表格可知当电流为160 mA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6 mV ,依据(4)的分析可知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0.46 V ,则此时小灯泡电功率P 1=0.46 V×0.16 A≈0.074 W同理可知当流过电流表的电流为300 mA 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2.5 V ,此时小灯泡电功率P 2=2.5 V×0.3 A=0.75 W故有P 2P 1=0.750.074≈10.9. (2024·广西南宁二模)某物理试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采纳半偏法测量一电流计G 的内阻R g ,然后将该电流计G 改装为电压表,并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检验.(1)请依据图甲所示电路图,在图乙中用笔画线表示导线连接相应的实物电路:(2)测量R g的步骤如下:①按图甲所示连接好试验电路,将R1的阻值调到最大,闭合开关S1,调整R1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满偏;②闭合开关S2,调整R2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转到满偏刻度的一半处,登记R2的阻值并断开S1;③待测电流计内阻R测=R2.由于存在系统误差,按上述试验步骤测出的电流计内阻R测与电流计内阻的真实值R g相比较,R测_<__R g(选填“>”“<”或“=”).(3)该小组在上述试验中,测得电流计G(量程3 mA)的内阻为400 Ω.他们将此电流计与电阻R串联后改装成量程为6 V的电压表,然后利用一标准电压表,依据图丙所示电路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检验.①与电流计串联的电阻R=_1_600__Ω;②调整滑动变阻器,当标准电压表读数为4.10 V时,电流计G的读数为2.00 mA,则改装后的电压表实际量程为_6.15__V.该小组发觉改装的电压表量程不是6 V,通过分析,缘由是由于电流计G的内阻测量不精确造成的,此时不用做其他改动,要达到预期目的,只需将与电流计串联的电阻R换为一个阻值为_1_550__Ω的电阻即可.【答案】(1)见解析图【解析】(1)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图所示(2)③当R1保持不变时,再闭合S2时,这样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总电流将大于I g,当电流半偏时,电阻箱的电流比I g2大,所以电阻箱的电阻小于电流表,即测量值小于真实值.(3)①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须要串联一较大的分压电阻R =U I g -R g =63×10-3 Ω-400 Ω=1 600 Ω.②由题意,当微安表的示数为2 mA 时,理论上的电压U 理=I (R +R g )=2×10-3×(1 600+400)V =4 V但实际电压U ′有4.10 V .那么实际电流表G 的内阻R g ′=U ′I -R = 4.102×10-3 Ω-1 600 Ω=450 Ω实际量程为U 实=I (R g ′+R )=3×10-3×(450+1 600)V =6.15 V依据表头与分压电阻的串联关系,要达到预期6 V 的目的,只需将R 减小50 Ω即可,即换为1 550 Ω的定值电阻.。
高考理综物理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理综物理总复习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物理复题纲第一章:力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3、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
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可以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平动平衡是指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是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
如受力在三个以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第二章:直线运动一、运动: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
2、质点是研究物体比周围空间小得多时,任何物体都可以作为质点。
只有质量,没有形状与大小。
3、位移s是矢量,方向起点指向终点。
表示位置的改变。
路程是标量,质点初位置与末位置的轨迹的长度,表示质点实际运动的长度。
4、时刻是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如4s,第4秒。
时间是起始时刻与终止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
如4秒内,第4秒内。
ma速度v是一个矢量,表示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公式v=s/t计算,其中s为位移,t为时间。
常用的速度单位是米每秒,也可以用千米每小时表示。
在s-t图中,速度的大小可以用正切tgθ计算。
平均速度是变速运动中位移与对应时间之比,而瞬时速度是质点某一瞬间的速度,大小为速率,标量。
物理课件 人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 第1章知识点复习
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
方法。
4.通过实验,认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结合物理学史的相关内容,认识物理
实验与科学推理在物理学研究中的作用。
备考指导
1.本章公式、规律较多,熟练记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适用条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02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第一环节
必备知识落实
知识点一
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
1.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
略不计。
2.参考系
(1)定义:在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物体。
(2)选取:参考系可任意选取,但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运
24 h 37 min 22.6 s。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
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24 h 37 min 22.6 s”是指时刻
B.研究火星自转时可以将其看作质点
C.火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
D.比较火星、地球公转速度的大小,应当以太阳为参考系
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
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思维点拨题目中所给出的初、末速度大小分别是4 m/s和10 m/s,因方向
未知,因此速度可能为±4 m/s和±10 m/s,由此可求得不同加速度。
-0
解析: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a=
202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常考考点复习指导 实验十九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十九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目的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在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柱,保持空气柱的质量、温度不变,空气柱的压强与体积的倒数成正比关系实验器材铁架台、压力表、注射器、橡胶套、刻度尺1.按实验原理图安装好仪器2.使活塞处于适当的位置,安装好橡胶套,密封一定质量的空气。
提醒:密封的气体体积要适当大一些3.把柱塞缓慢地向下压或向上提,当柱塞稳定后读取空气的体积以及对应的气压计的示数,并记录到设计好的表格内。
4.实验完毕,整理实验仪器。
提醒:缓慢移动是为了保证密闭空气的温度保持不变以压强p为纵坐标,以体积V为横坐标作出pV图像,如图甲所示;再以体积的倒数1V为横坐标作出p1V图像,如图乙所示。
1.橡胶套密封不严会使空气柱的质量变化引起误差。
2.实验过程环境温度变化或柱塞向下压或向上拉得过快会使空气柱的温度变化引起误差。
3.空气柱体积、压力表的读数等引起的误差。
1.为保证气体密闭,应在柱塞与注射器壁间涂上润滑油。
2.为保持气体温度不变,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握住注射器有密闭气体的部位;同时,改变体积过程应缓慢,以免影响密闭气体的温度。
3.注射器内外气体的压强差不宜过大。
4.在等温过程中,气体的pV图像呈现为双曲线的一条,不便确定p与V的关系,要通过坐标变换画P1V图像,把双曲线的一条变为直线,以方便判断p和V成反比。
热点一教材原型实验【典例1】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
(1)实验中,为找到体积与压强的关系,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空气柱的横截面积;(2)关于该实验的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A.柱塞上应该涂润滑油B.应缓慢推拉柱塞C.用手握注射器推拉柱塞D.注射器必须固定在竖直平面内(3)测得多组空气柱的压强p 和体积V 的数据后,以p 为纵坐标,1V为横坐标。
成人高考物理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物理期末考试总复习资料成人高考物理复习资料(一)质点的运动一、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位移、路程、时间、时刻、平均速度、即时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圆周运动的规律。
在学习中要注意准确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特别应该理解位移与距离(路程)、速度与速率、时间与时刻、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不同。
二、基本方法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方法有:利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研究平抛运动的问题,这是将复杂的问题利用分解的方法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简单问题的基本方法;利用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图像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方法,这也是形象、直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这些具体方法中所包含的思想,在整个物理学研究问题中都是经常用到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加以体会。
三、错解分析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要领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大小、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矢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用出现混乱:在未对物体运动(特别是物体做减速运动)过程进行准确分析的情况下,盲目地套公式进行运算等。
成人高考物理复习资料(二)原子原子核一、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包括α粒子散射、能级、天然放射性现象、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核子、中子、质子、原子核、核能、质量亏损、裂变、链式反应、聚变等,以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半衰期、核反应方程、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等规律。
二、基本方法本章所涉及的基本方法,由于知识点相对分散要加强物理现象的本质的理解。
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根据已有的规律和事实、条件作出新的判断。
核能的计算对有效数字的要求很高。
三、错解分析在本章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各个概念、现象混淆;对多种可能性的问题分析浅尝则止;计算不过硬。
成人高考物理复习资料(三)电磁感应一、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自感现象、感应电动势、磁通量的变化率等基本概念,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等规律。
创新设计《高考物理总复习》第章
[高考导航]基础课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1)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3.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性质: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3)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知识点二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
[思考判断](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
()(3)物体运动必须有力的作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静止。
()(4)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5)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
()(6)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7)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答案(1)×(2)×(3)×(4)×(5)√(6)×(7)×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如伽利略斜面实验)基础上采用科学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物体不受外力是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条件,其实际意义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2.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及所处的位置无关,物体的惯性只与其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其惯性越大。
3.惯性的两种表现形式(1)物体的惯性总是以保持“原状”或反抗“改变”两种形式表现出来。
2025高考物理总复习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问题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考向2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
(多选)一熟透的苹果从O点自由下落,通过频闪照相得到一张 苹果自由下落过程中的局部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中没拍到O点)。已知 频闪仪每隔时间T闪光一次,a、b间的实际距离为l,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空气阻力,将苹果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3讲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多过程问题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பைடு நூலகம்航
1.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__重__力___作用下从__静__止___开始下落的运动。 (2) 运 动 性 质 : 初 速 度 v0 = 0 、 加 速 度 为 重 力 加 速 度 g 的 __匀__加__速__直__线___运动。 (3)基本规律 ①②速 位度 移与 与时 时间间的的关关系系式式::vh==____g__t__。__12_g_t2____。 ③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2=_2_g_h__。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1.物体从高处下落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 ) 2.同一地点,轻重不同的物体的g值一样大。( √ ) 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1 s内速度增加约9.8 m/s。( √ ) 4.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从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任意两个连续相等 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恒定。( √ ) 5.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速度为负值时,位移也一定为负值。 (×)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2.竖直上抛运动 (1)运动特点: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__匀__减__速___运动,下降阶段做 __自__由__落__体___运动。
2022届高三物理(江苏)一轮复习练习:必考部分 第1章 章末高效整合 Word版含答案
章末高效整合物理方法|思维转换法巧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思维转换法:在运动学问题的解题过程中,若按正常解法求解有困难时,往往可以通过变换思维方式、转换争辩对象,使解答过程简洁明白.1.转换思维方式——逆向思维法将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为零的过程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1-1所示,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0.4 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马上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做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g取10 m/s2)()图1-1A.1.6 m B.2.4 mC.3.2 m D.4.0 m【解析】由题图所示的情形可以看出,四个小球在空中的位置与一个小球抛出后每隔0.4 s对应的位置是相同的,因此可知小球抛出后到达最高点和从最高点落回抛出点的时间均为t=0.8 s,故有H m =12gt2=3.2 m,C正确.【答案】 C[突破训练]1.如图1-2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子弹以水平速度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个木块时的速度大小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时间之比分别为() 【导学号:96622021】图1-2A.v1∶v2∶v3=3∶2∶1B.v1∶v2∶v3=5∶3∶1C.t1∶t2∶t3=1∶2∶ 3D.t1∶t2∶t3=(3-2)∶(2-1)∶1D用“逆向思维”法解答,由题意知,若倒过来分析,子弹向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块木块厚度为L,则v23=2a·L,v22=2a·2L,v21=2a·3L,v3、v2、v1分别为子弹倒过来从右到左运动L、2L、3L时的速度.则v1∶v2∶v3=3∶2∶1.又由于每块木块厚度相同,则由比例关系可得t1∶t2∶t3=(3-2)∶(2-1)∶1,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D.2.转换争辩对象——将多物体的运动转化为单个物体运动从斜面上某一位置每隔0.1 s释放一颗小球,在连续释放几颗后,对斜面上正在运动着的小球拍下部分照片,如图1-3所示.现测得AB=15 cm,BC=20 cm,已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相同,求:图1-3(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球的速度;(3)C、D两球相距多远?(4)A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几颗?【思路导引】【规范解答】(1)由Δx=aT2得a=ΔxT2=BC-ABT2=0.20-0.150.12m/s=5 m/s2.(2)v B=AB+BC2T=0.15+0.202×0.1m/s=1.75 m/s.(3)由Δx=CD-BC=BC-AB得CD=BC +(BC-AB)=20 cm+5 cm=25 cm.(4)小球B从开头下滑到图示位置所需的时间为t B=v Ba=1.755s=0.35 s则B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三颗,A球上面正在运动着的小球共有两颗.【答案】(1)5 m/s2(2)1.75 m/s(3)25 cm(4)两颗[突破训练]2.A、B两车在同始终线上做同向匀速运动,A在前,速度为v A=8 m/s,B在后,速度为v B=16 m/s,当A、B相距x=20 m时,B开头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为避开A、B相撞,则刹车后B的加速度应为多大?【解析】选A为参照系,则B相对于A的速度为v B-v A,为避开A、B相撞,B刹车后应满足:(v B-v A)22a<x解得a>1.6 m/s2.【答案】B的加速度应大于1.6 m/s2数学技巧|数形结合破解运动学问题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物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其应用可分为两种状况:一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二是借助于形的几何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某种关系.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物体的运动,探寻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还原图象所描述的物理过程是解题的基本思路.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和B,两者用一轻质细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筋上有一红色标记R.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B和R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2l),(0,-l)和(0,0)点.已知A从静止开头沿y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加速运动;B平行于x轴朝x轴正向匀速运动.在两车此后运动的过程中,标记R在某时刻通过点(l,l).假定橡皮筋的伸长是均匀的,求B运动速度的大小.【思路导引】第一步:充分利用坐标系建立运动图景:A车由E点运动到H点,设H点坐标为(0,y A)B车由F点运动到G点,设G点坐标为(x B,-l)其次步:分析运动特征:A E到H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运动时间和B相同B F到G做匀速运动,求v B由题知:OE∶OF=2∶1由于橡皮筋均匀伸长,所以HK∶KG=2∶1由△FGH∽△IGK得HG∶KG=x B∶(x B-l)HG∶KG=(y A+l)∶2l联立得:x B=32ly A=5l第四步:利用运动学公式列方程:A车运动时间为t:y A=12at2+2lB车运动速度为v B:x B=v B t联立第三步结论可得v B=6al4. 第五步:表达规范,步骤严谨.【规范解答】A车的位移:y A-2l=12at2B车的位移:x B=v B t由几何学问得:HG∶KG=x B∶(x B-l) HG∶KG=(y A+l)∶2l由橡皮条均匀伸长,得:HK∶KG=2∶1 以上方程联立得B运动速度为:v B=146al.【答案】146al[突破训练]3.如图1-4所示,甲、乙两物体先后在图1-4A、C两地间由静止动身做加速运动,B为AC中点.两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2,且a1<a2.若甲由A到C所用时间为t甲,乙由C到A所用时间为t乙,则t甲与t乙的大小关系为()A.t甲=t乙B.t甲>t乙C.t甲<t乙D.无法确定B设甲在中点B的速度为v,点C的速度为v t,AB=BC=x,则v2-0=2a1x,v2t-v2=2a2x,解得v2t=2a1x+2a2x.同理可知,对乙亦有v2t=2a1x+2a2x,故甲、乙末速度大小应相等.作出两个物体的v-t图象,由于两物体在AB段、BC段加速度大小相等,两段图线分别平行,两段位移又分别相等,由图可看出,t甲>t乙,选项B正确.高考热点1|高考常考的三类图象问题物理图象能形象地表达物理规律,直观地表示物理过程,并能鲜亮地体现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图象问题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通过题目所给图象猎取信息解答相应问题(识图型);2.依据题目叙述的情景选择正确的物理图象(选图型);3.依据题中已知的物理图象选择给出的另一类对应图象(绘图型).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5所示,据此推断(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图1-5【规范解答】由图可知前两秒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两秒受力恒定,2~4 s做正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4~6 s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6~8 s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正,且恒定,故A错误,B正确;由于加速度a恒定,所以匀加速运动范围内位移x与时间是二次函数关系,且4 s末位移不为0,故C、D错误.【答案】 B[突破训练]4.(多选)有四个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 -t图象如图1-6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 -t图象如图乙所示..依据图象做出的以下推断中正确的是()甲乙图1-6A.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大B.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 mC.t=3 s时,物体C追上物体DD.t=3 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ABD由甲图看出:物体A和B的图象都是倾斜的直线,斜率都不变,速度都不变,说明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图线的斜率大于B图线的斜率,所以A的速度比B的速度大,故A正确.由甲图看出: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Δx=10 m-0=10 m.故B正确.由乙图看出:t=3 s时,D图线所围“面积”大于C图线所围“面积”,说明D的位移大于C的位移,而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头运动,所以物体C还没有追上物体D,故C错误.由乙图看出:前3 s内,D的速度较大,DC间距离增大,3 s后C的速度较大,两者距离减小,t=3 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故D正确.高考热点2|刹车避撞问题近几年高考命题围绕交通平安方面的问题较多,试题常瞄准考生对刹车避撞问题中常犯的错误,设置“陷阱”,使“想当然”的考生掉进陷阱,造成失误.为避开此类问题出错,要坚固把握以下三点:1.汽车刹车问题实质是物体做单向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速度减为零后,其加速度也为零.2.推断汽车在给定的时间或位移内的运动规律,当t≤v0a时,汽车始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移x≤v202a,若运动时间t>v0a,则汽车的位移x=v202a,汽车在整个过程中先匀减速直线运动后静止.3.两车同向行驶避开相撞的条件是,后车追上前车瞬间v后=v前.在某市区内,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大路上以速度v A向东匀速行驶,一位观光游客正由南向北从斑马线上横过大路,汽车司机发觉前方有危急(游客正在D处向北走)经0.7 s作出反应,从A点开头紧急刹车,但仍将正步行至B处的游客撞伤,该汽车最终在C处停下.为了清楚了解事故现场,现以如图1-7示之:为了推断汽车司机是否超速行驶,并测出肇事汽车速度v A,警方派一车胎磨损状况与肇事车相当的警车以法定最高速度v m=14 m/s行驶在同一大路的同一地段,在肇事汽车的出事点B急刹车,恰好也在C点停下来.在事故现场测得x AB=17.5 m、x BC =14.0 m、x BD=3.4 m.问:图1-7(1)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 A是多大?(2)游客横过大路的速度是多大?【思路导引】【规范解答】(1)以警车为争辩对象,则v2m=2ax BC将v m=14 m/s、x BC=14.0 m代入,得警车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 =7 m/s 2,由于警车行驶条件与肇事汽车相同,则肇事汽车的加速度也为7 m/s 2.所以肇事汽车的初速度v A =2ax AC =21 m/s.(2)肇事汽车在出事点B 的速度v B =2ax BC =14 m/s ,肇事汽车通过x AB 段的平均速度v ′=v A +v B 2=17.5 m/s ,肇事汽车通过x AB 段的时间t =x AB v ′=1 s .所以游客横过大路的速度v = 3.40.7+1 m/s =2 m/s.【答案】 (1)21 m/s (2)2 m/s [突破训练]5.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v A =10 m/s ,B 车在后,其速度v B =30 m/s ,因大雾能见度低,B 车在距A 车x 0=85 m 时才发觉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马上刹车,但B 车要经过180 m 才能停止,问:B 车刹车时A 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 车刹车后何时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导学号:96622021】【解析】 B 车刹车至停下来过程中,由0-v 20=2ax 得a B =-v 2B2x =-2.5 m/s 2假设不相撞,设经过时间t 两车速度相等,对B 车有 v A =v B +a B t 解得t =8 s此时,B 车的位移为x B =v B t +12a B t 2=160 m A 车位移为x A =v A t =80 m因x B <x 0+x A ,故两车不会相撞,两车最近距离为Δx =x 0+x A -x B =5 m. 【答案】 不会相撞 5 m。
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方略专题4电路与电磁感应第1讲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
第一部分专题四第1讲基础题——知识基础打牢1. (2022·四川自贡三诊)如图甲所示为一种自耦变压器(可视为理想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线圈均匀绕在圆环型铁芯上,滑动触头P在某一位置,在BC间接一个交流电压表和一个电阻R.若AB间输入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则( C )A.t=2×10-2 s时,电压表的示数为零B.电阻R中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50次C.滑动触头P逆时针转动时,R两端的电压增大D.滑动触头P顺时针转动时,AB间输入功率增大【解析】电压表的示数是交流电的有效值,则t=2×10-2 s时,电压表的示数不为零,选项A错误;交流电的周期为0.02 s,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2次,则电阻R中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0次,选项B错误;滑动触头P逆时针转动时,次级匝数变大,则次级电压变大,即R两端的电压增大,选项C正确;滑动触头P顺时针转动时,次级匝数减小,次级电压减小,次级消耗的功率减小,则AB间输入功率减小,选项D错误.2. (2022·四川成都三诊)发电站通过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给某用户端供电,发电机组输出交变电压的有效值恒定,输电线总电阻r保持不变.当用户端用电器增加后( A )A.若滑片P位置不变,则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变大B.若滑片P位置不变,则用户端电压升高C.若将滑片P上移,则用户端电压可能不变D.若将滑片P上移,则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可能减小【解析】若滑片P位置不变,当用户端用电器增加后,用户端总功率变大,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增大,输电线的电流变大,ΔU=Ir,输电线两端承担的电压变大,损耗的功率增大;发电机的输入电压不变,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的匝数不变,故用户端电压降低,A正确,B 错误;若将滑片P 上移,升压变压器的副线圈与原线圈的匝数比变小,发电机组输出交变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则副线圈两端电压变小.用户端用电器使用相同功率,则输电线上的电流会更大,输电线两端承担的电压更大,损耗的功率更大,则用户端的电压更小,故C 、D 错误.3. (多选)(2022·河南押题卷)图甲是一种振动式发电机的截面图,半径r =0.1 m 、匝数n =30的线圈位于辐射状分布的磁场中,磁场的磁感线沿半径方向均匀分布,线圈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12πT .如图乙,施加外力使线圈沿轴线做往复运动,线圈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丙中正弦曲线所示.发电机通过灯泡L 后接入理想变压器,对图乙中电路供电,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灯泡均正常发光,灯泡的阻值R L =1 Ω,电压表为理想电压表,线圈及导线电阻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 .发电机产生电动势的瞬时值为e =6sin 5πt (V)B .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3C .每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为2 WD .t =0.1 s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 V【解析】 由图丙可知,线圈运动的速度最大值v m =2 m/s ,速度变化周期为T =0.4 s ,则线圈运动的速度瞬时值v =v m sin 2πTt =2sin 5πt (m/s),发电机产生电动势的瞬时值为e =nB ·2πr ·v =6sin 5πt (V),A 正确;设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I ,则通过原线圈的电流I 1=I ,通过副线圈的电流I 2=2I ,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n 1n 2=I 2I 1=21,B 错误;根据能量关系可知,U 出I 1=3I 2R L ,其中U 出=E m 2=62 V =3 2 V ,I 1=I ,解得I = 2 A ,每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为P L =I 2R L =2 W ,C 正确;电压表示数为发电机两端电压的有效值,即电压表示数为U =E 2=62V =3 2 V ,D 错误.故选AC. 4. (多选)(2022·四川巴中一诊)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 1=R 4=3 kΩ,R 2=2 kΩ,R 3=R 5=12 kΩ,电容器的电容C =6 μF,电源的电动势E =10 V ,内阻不计,当开关S 1闭合电流达到稳定时,处在电容器中间带电量q =2×10-3C 的油滴恰好保持静止,当开关S 2闭合后,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BD )A .电容器上极板是高电势点B .带电油滴加速向下运动C .a 、b 两点的电势差U ab =8 VD .通过R 3的电量Q =4.8×10-5C【解析】 当开关S 2闭合后,由电路图可知,电容器上极板是低电势点,A 错误;当开关S 1闭合电流达到稳定时,处在电容器中油滴保持静止,而开关S 2闭合后,电容器上极板是低电势点,油滴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发生变化,故可得带电油滴加速向下运动,B 正确;由电路图可知,a 、b 两点的电势差为U R 5-U R 2=8 V -4 V =4 V ,C 错误;由开关S 1闭合电流达到稳定时,再到当开关S 2闭合后的过程中,通过R 3的电量为Q =Q 1+Q 2=4×6×10-6 C +(8-4)×6×10-6 C =4.8×10-5 C ,D 正确.5. (多选)(2022·天津南开二模)如图甲所示电路中,L 1为标有“4 V,2 W”字样的小灯泡,L 2、L 3为两只标有“8 V,6 W”字样的相同灯泡,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各电表为理想电表,当ab 端接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时,三只灯泡均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A .电流表的示数为1.5 AB .交变电压的最大值U m =28 VC .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3∶1D .电压表的示数为24 V【解析】 L 2、L 3的额定电流为I 23=P 23U 23=34A ,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I 2=2I 23=1.5 A ,故A 正确;通过原线圈的电流等于L 1的额定电流,为I 1=P 1U 1′=0.5 A ,所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n 1n 2=I 2I 1=31,故C 正确;副线圈两端电压等于L 2和L 3的额定电压,为U 2=8 V ,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即原线圈两端电压为U 1=n 1n 2U 2=24 V ,故D 正确;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可得U m2-U 1′=U 1,解得U m =28 2 V ,故B 错误.故选ACD.6. (多选)(2022·广西桂林模拟)在一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abcd 的面积为S ,匝数为n ,线圈总电阻为r ,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绕轴OO ′(从上往下看逆时针转动)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从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作为计时的起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矩形线圈与阻值为R 的电阻构成闭合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A .在t 1~t 3时间内,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大小为2BSB .在t 1~t 3时间内,通过电阻R 电流方向先向上然后向下C .t 4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大小为E 0D .在t 1~t 3时间内,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为2E 0R +r ω【解析】 由图乙可知t 1和t 3时刻,线圈的感应电动势都为0,可知这两个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一正一负,大小均为BS ,故此过程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量大小为ΔΦ=BS -(-BS )=2BS ,A 正确;由图乙可知,在t 1~t 3时间内,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不变,根据右手定则可知通过电阻R 电流方向始终向上,B 错误;由图乙可知,t 4时刻的感应电动势为E 0,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得E 0=n ΔΦΔt 可得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率大小为ΔΦΔt =E 0n,C 错误;在t 1~t 3时间内,通过电阻R 的电荷量为q =n ΔΦR +r =2nBS R +r,又E 0=nBSω,联立可得q =2E 0R +r ω,D 正确.故选AD. 7. (多选)(2022·河北秦皇岛三模)如图所示,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2∶1,原线圈的输入端接有正弦交变电流,开关S 闭合.已知L 1、L 2、L 3是相同的电灯且灯丝的电阻不随温度变化,灯丝不会被烧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 .L 1、L 2中的电流之比为1∶2B .L 1两端的电压与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2C .开关S 断开后,L 1、L 2中的电流之比为1∶1D .开关S 断开后,L 1两端的电压与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之比为1∶4【解析】 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之比为1∶2,由于开关S 闭合时L 2与L 3并联,因此L 1、L 2中的电流之比I 1∶I 2=1∶1,A 错误;设电灯的电阻为R ,由于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因此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 =2I 2R ,L 1两端的电压U 1=I 1R ,结合I 1∶I 2=1∶1,解得U 1U=12,B 正确;开关S 断开后,L 1、L 2中的电流与线圈匝数成反比I 1′∶I 2′=1∶2,C 错误;开关S 断开后,原线圈两端的电压U ′=2I 2′R ,L 1两端的电压U 1′=I 1′R ,结合I 1′∶I 2′=1∶2解得U 1′U ′=14,D 正确.故选BD. 8. (多选)(2022·辽宁鞍山预测)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n 1∶n 2=2∶1,定值电阻R 1和R 2的阻值分别为5 Ω和3 Ω,电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电源输出的电流如图乙所示,图中的前半周期是正弦交流的一部分,后半周期是稳恒直流的一部分,则( BD )A .电流表示数为2 AB .电压表示数为6 VC .R 1的功率为10 WD .R 2的功率为12 W【解析】 设电源输出电流的有效值即电流表示数为I 1,根据等效热值法可得I 21RT =⎝ ⎛⎭⎪⎫i m 22RT 2+i 2m ·RT 2,解得I 1= 3 A ,故A 错误;由于变压器不能对稳恒直流电进行变压,所以每个周期内有半个周期副线圈无电流,设副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为I 2,根据等效热值法有⎝⎛⎭⎪⎫n 1n 2·i m 22RT 2=I 22RT ,解得I 2=2 A ,电压表示数为U 2=I 2R 2=6 V ,故B 正确;R 1的功率为P 1=I 21R 1=15 W ,故C 错误;R 2的功率为P 2=I 22R 2=12 W ,故D 正确.故选BD.9. (多选)(2022·湖南押题卷)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的电路,闭合开关S 1和S 2后,带电油滴在电容器内部处于静止状态,R 1为滑动变阻器,R 2为定值电阻,二极管为理想二极管,电容器的下极板接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 .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 向右滑动,油滴向上运动B .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 向左滑动,油滴向下运动C .极板M 向上运动,M 板的电势升高D .断开S 2,油滴不动【解析】 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 向右滑动,则R 1阻值减小,回路电流变大,则R 2两端电压变大,则电容器要充电,此时电容器两板电压变大,场强变大,则油滴向上运动,选项A 正确;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P 向左滑动,则R 1阻值变大,回路电流变小,则R 2两端电压变小,则电容器要放电,但是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使得电容器不能放电,则使得电容器两板电压不变,则油滴仍静止,选项B 错误;极板M 向上运动,根据C =εr S 4πkd可知电容器电容减小,则带电量应该减小,但是由于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使得电容器不能放电,则两板间电量不变,结合E =U d =Q Cd =Q εr S 4πkdd =4πkQ εr S 可知两板间场强不变,则根据U =Ed 可知,两板电势差变大,则M 板的电势升高,选项C 正确;断开S 2,则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动势,即电压变大,电容器充电,两板间场强变大,则油滴向上运动,选项D 错误.故选AC.10. (多选)(2022·山东威海二模)如图所示为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升压变压器T 1、降压变压器T 2均为理想变压器,T 1、T 2的原、副线圈匝数比分别为k 1、k 2.输电线间的总电阻为R 0,可变电阻R 为用户端负载.U 1、I 1分别表示电压表V 1、电流表A 1的示数,输入电压U 保持不变,当负载电阻R 减小时,理想电压表V 2的示数变化的绝对值为ΔU ,理想电流表A 2的示数变化的绝对值为Δ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 .R 0=U 1I 1B .R 0=ΔU ΔI k 22C .电压表V 1示数增大D .电流表A 1的示数增加了ΔI k 2【解析】 设降压变压器T 2原线圈电压为U 3,副线圈电压为U 2,根据题意可知,电阻R 0两端的电压等于U R 0=U 1-U 3,则R 0=U 1-U 3I 1,故A 错误;设降压变压器T 2原线圈电压变化为ΔU 3,则ΔU 3ΔU =k 2,设降压变压器T 2原线圈电流变化为ΔI 3,则ΔI 3ΔI =1k 2,可得ΔI 3=ΔI k 2,根据欧姆定律得ΔU 3=ΔI 3R 0,即k 2ΔU =ΔI k 2R 0,解得R 0=ΔU ΔIk 22,故B 、D 正确;输入电压不变,升压变压器T 1原副线圈匝数比不变,则升压变压器T 1副线圈的电压不变,电压表V 1示数不变,故C 错误.故选BD.应用题——强化学以致用11. (多选)(2022·安徽合肥预测)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分别接有R 1=250 Ω与R 2=10 Ω的电阻.当原线圈一侧接入u =311sin 100πt (V)的交流电时,两电阻消耗的功率相等,则有( AC )A .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5∶1B .电阻R 1两端电压有效值是电阻R 2两端电压有效值的2倍C .电阻R 2消耗的功率为48.4 WD .1 s 内流过电阻R 2的电流方向改变200次【解析】 设原线圈电流为I 1,副线圈电流为I 2,由题意可知I 21R 1=I 22R 2,故n 1n 2=I 2I 1=R 1R 2=5,A 正确;电阻R 1两端电压有效值和电阻R 2两端电压有效值之比为U R 1U R 2=I 1R 1I 2R 2=5,B 错误;设原线圈输入电压为U 1,副线圈输出电压为U 2,故U 1U 2=n 1n 2=5,解得U 1=5U 2,又U R 1=I 1R 1,U 2=I 2R 2,又因为U =U R 1+U 1,外接交流电压有效值为220 V ,联立代入数据解得U 2=110U =22 V ,电阻R 2消耗的功率为P =U 22R 2=48.4 W ,C 正确;由题意可知,交流电的频率为f =ω2π=50 Hz ,变压器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一个周期内电流方向改变2次,故1 s 内流过电阻R 2的电流方向改变100次,D 错误.故选AC.12. (多选)(2022·湖北恩施预测)为了适应特高压输电以实现地区间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需要对原来线路中的变压器进行调换.某输电线路可简化为如图所示,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调换前后发电机输出电压、输电线电阻、用户得到的电压均不变,改造后输送电压提升为原来的5倍,假设特高压输电前后输送的功率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A .线路改造后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改变B .线路上电阻的功率变为原来的125C .特高压输电后,电压损失变为原来的125D .线路改造后用户端降压变压器匝数比不变【解析】 发电机输出电压不变,应改变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故A 项正确;根据线路上功率的损失ΔP =I 22r ,输送功率不变,电压提升为原来的5倍,输送的电流变为原来的15,线路电阻不变,损失的功率变为原来的125,故B 项正确;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为ΔU =I 2r ,输送功率为P 2=U 2I 2则输送功率不变,电压增为原来的5倍,电流变为原来的15,损失的电压变为原来的15,故C 项错误;用户端的降压变压器改造前后输出端电压U 4不变,输入端电压U 3变大,根据U 3U 4=n 3n 4,可得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一定变化,故D 项错误.故选AB.13. (多选)(2022·湖北襄阳模拟)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 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OO ′匀速转动,线圈的电阻为R ,线圈共N 匝,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2,定值电阻R 1=R ,当线圈转动的转速为n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 ,则( ACD )A .电流表的示数为2U RB .从线圈转动到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e =52U cos2πntC .线圈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线圈磁通量的最大值为52U 4Nn πD .当线圈转动的转速为2n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U 【解析】 依题意有I 2=U R 1=U R ,I 1∶I 2=2∶1则有I 1=2I 2=2U R,故A 正确;根据欧姆定律,发电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 m ,有E m 2=R ×I 1+U 1,U 1U =12,ω=2n π rad/s,从线圈转动到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为e =E m cos ωt =52U 2cos 2n πt (V),故B 错误;依题意有,线圈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线圈磁通量的最大值为Φm ,则有52U 2=NΦm 2n π,解得Φm =52U 4Nn π,故C 正确;当线圈转动的转速为2n 时,线圈中产生的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 m ′=NΦm 4n π,因52U 2=NΦm 2n π=E m ,所以E m ′=52U ,其有效值为5U ,假定电压表示数为U 2′,则有5U =I 1′R +U 1′=2U 2′R 1×R +U 1′=12U 2′+2U 2′=52U 2′,解得U 2′=2U ,当线圈转动的转速为2n 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U ,故D 正确.故选ACD.。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3讲自由落
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问题基础对点练题组一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2023上海浦东二模)如图为小球沿竖直方向运动的频闪照片,则小球()A.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B.一定做竖直上抛运动C.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下D.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上2.高空坠物非常危险,因此人们一定要有安全防范意识。
假设住宅某阳台上有一个1 kg的物体不小心掉下来,下落的高度为45 m,忽略空气阻力,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下落的时间为3 sB.物体下落的时间为4 sC.物体落地的速度大小为3 m/sD.物体落地的速度大小为40 m/s3.(2023广东卷)铯原子喷泉钟是定标“秒”的装置。
在喷泉钟的真空系统中,可视为质点的铯原子团在激光的推动下,获得一定的初速度。
随后激光关闭,铯原子团仅在重力的作用下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最高点后再做一段自由落体运动。
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下列可能表示激光关闭后铯原子团速度v或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4.(多选)(2024广东广州期末)科技馆中的一个展品如图所示,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在一种特殊的间歇闪光灯的照射下,若调节间歇闪光时间间隔正好与水滴从A下落到B的时间相同,可以看到一种奇特的现象,水滴似乎不再下落,而仿佛是固定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不动,不计水滴受到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对出现的这种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有()A.间歇发光的时间间隔是√210sB.根据条件可以求得水滴在C点的速度C.水滴在B、C、D点速度之比满足v B∶v C∶v D=1∶2∶3D.水滴在下落过程中通过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满足t AB<t BC<t CD5.(2024广东湛江第二中学期末)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
他每隔0.40 s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四个球,将球的运动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则球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从抛球点算起)是()A.4.8 mB.3.2 mC.2.4 mD.1.6 m6.在地面上以初速度kv0竖直上抛一物体A后,又以初速度v0在同一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B,若要使两物体能在空中相遇,则两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Δt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已知k>1,不计空气阻力)()A.Δt>kv0gB.Δt<(k+1)v0gC.kv0g <Δt<(k+1)v0gD.(2k-2)v0g <Δt<2kv0g题组二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多过程问题7.(多选)某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自制一枚水火箭。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直线运动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① v=v0+at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② x=v0t+at2。
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③ v2-=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④。
2.位移差公式:Δx=x2-x1=x3-x2=…=x n-x n-1=⑤ aT2。
可以推广到x m-x n=(m-n)aT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1)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⑥1∶2∶3∶… 。
(2)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x1∶x2∶x3∶…=⑦1∶22∶32∶… 。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⑧1∶3∶5∶… 。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⑨1∶(-1)∶(-)∶… 。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⑩ gt 。
(2)位移公式:h=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 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1)速度公式:v= v0-gt 。
(2)位移公式:h= v0t-gt2。
(3)速度位移关系式: v2-=-2gh。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1.判断下列说法对错。
(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加的。
(✕)(4)匀加速直线运动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1∶2∶3。
(✕)(5)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的高度与时间成正比。
(✕)(6)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上升阶段与下落阶段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2.(多选)(2019贵州师大附中月考)K111次列车正以180 km/h的速度行驶,前方为终点站贵阳站,司机开始制动减速,列车制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2.5 m/s2,则( )A.4 s时列车的速度为60 m/sB.4 s时列车的速度为40 m/sC.24 s内列车的位移x=480 mD.24 s内列车的位移x=500 m2.答案BD3.(多选)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学案 第1章 实验1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2023·浙江卷)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 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需要的实验操作有___A__C_D____(多选); A.调节滑轮使细线与轨道平行 B.倾斜轨道以补偿阻力 C.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静止释放 D.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考向1 实验数据处理的改进 (2023·全国甲卷)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
做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让小车左端和纸带相连。右端用 细绳跨过定滑轮和钩码相连。钩码下落,带动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 出纸带。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和相关数据如图(b)所示。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 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n=xn+2Txn+1。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4.利用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两种方法 (1)“ 逐 差 法 ” , 若 为 偶 数 段 , 如 6 段 , 则 a = x4+x5+x6-x1+x2+x3
特点
或总是偏小
小,而且偏大、偏小的机会相同
减小 校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 方法 和设计原理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核心考点·重点突破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1 教材原型实验 (基础考点·自主探究)
【跟踪训练】 (实验原理和数据处理)打点计时器是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实
高考一轮总复习 • 物理
3.计时方法的改进 采 用 频 闪 照 相 法 和 滴 水 法 获 得 两 点 间 的 时 间 间 隔 ―替―代→ 打 点 计 时 器。
2023版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题突破方略专题4电路与电磁感应第1讲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课件
命题热点•巧突破
考点一 直流电路的计算与分析
考向1 直流电路的动态分析
1.(2021·广东广州模拟)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变阻器R1的滑动触
头向上滑动时,A、B两灯亮度的变化情况为
(A )
A.A灯和B灯都变亮
B.A灯和B灯都变暗
C.A灯变亮,B灯变暗
D.A灯变暗,B灯变亮
【解析】 “串反并同”指的是在一个闭合回路中某一个电学元件 的阻值发生了变化,则与其并联的电学元件的电学量的变化趋势与其相 同,与其串联的电学元件的电学量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这里的并联是 指两电学元件之间没有电流的流进流出关系,串联指的是电流有流进流 出关系.当变阻器R1的滑动触头向上滑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增大, 根据“串反并同”规律可知A、B灯泡与之并联,则两灯都变亮,所以A 正确,B、C、D错误.故选A.
则下列描述电阻R两端电压UR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
【解析】 当电容器两端电压变化时,电容器由于充放电,电路中 会有电流 I=ΔΔQt =CΔΔtU,而充电放电时,电流方向相反,电阻 R 两端电 压 UR=IR=CΔΔtUR,由图(b)可知,(1~2)s 电容器充电,(3~5)s 过程电 容放电,且放电时电流为充电时的一半,故选 A.
( AD )
A.若将电容器上极板上移少许,则液滴的电势能增大
B.若减小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则液滴向下加速运动
C.闭合 S,则电路稳定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比原来增加C3E
D.闭合 S,若电路稳定后液滴还在板间运动,则其加速度大小为13g
【解析】 若将电容器上极板上移少许,和电容并联部分电路没有 发生改变,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 E=Ud 可知电场强度变小,则油 滴所受向上电场力变小,油滴向下运动,电场力做负功,油滴的电势能 增大,故 A 正确;若减小电容器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不改变极板间的电 场强度,则油滴所受向上电场力不变,油滴仍然静止,故 B 错误;
2025年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0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多过程问题(附答案解析)
第1页(共24页)2025年高考物理总复习专题01匀变
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多过程问题模型归纳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模型
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
量(包括已知量、待求量
和为解题设定的中间
量)
没有涉及的物理量适宜选用的公式v 0、v 、a 、t
x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 0+at v 0、a 、t 、x
v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12at 2v 0、v 、a 、x
t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 2-v 20=2ax v 0、v 、t 、x a [平均速度公式]x =v +v 02t 注:基本公式中,除时间t 外,x 、v 0、v 、a 均为矢量,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
一般情况下,我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与初速度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
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推论
推论
公式适用情境(1)物体在一
段时间内的平v =v =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第1章第3讲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多过程问题提能训练(含答案)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提能训练:第一章 第3讲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自由落体运动1.(2021·湖北卷)2019年,我国运动员陈芋汐获得国际泳联世锦赛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
某轮比赛中,陈芋汐在跳台上倒立静止,然后下落,前5 m 完成技术动作,随后5 m 完成姿态调整。
假设整个下落过程近似为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 2,则她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 B )A .0.2 sB .0.4 sC .1.0 sD .1.4 s[解析] 陈芋汐下落的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 =2Hg=2×1010s≈1.4 s,下落前5 m 的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 1=2h g=2×510s =1 s ,则陈芋汐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t 2=t -t 1=0.4 s ,B 正确,A 、C 、D 错误。
2.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通过光电门时球心位于光电门两透光孔的连线上,小球的直径为0.5 cm ,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s ,g 取10 m/s 2,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到光电门的距离为( D )A .0.25 mB .0.5 mC .1 mD .1.25 m[解析] 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很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v =xt=0.5×10-21.00×10-3m/s =5 m/s ,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h =v22g=1.25 m ,A 、B 、C 错误,D 正确。
3.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2 kg 的物体从足够高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物体在第5 s 内的位移是18 m ,则( D )A .物体在2 s 末的速度是20 m/sB .物体在第5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C .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是5 m/s 2D .物体在5 s 内的位移是50 m[解析] 根据运动学公式Δx =12at 22-12at 21=18 m ,代入t 2=5 s ,t 1=4 s ,解得a =4 m/s 2,选项C 错误;物体在2 s 末的速度为v 2=4×2 m/s=8 m/s ,选项A 错误;物体在5 s 内的位移为x 5=12×4×52m =50 m ,选项D 正确;物体在第5 s 内的位移为18 m ,故物体在第5s 内的平均速度为18 m/s ,选项B 错误。
高考物理总复习光的折射全反射
最大,则最大光程为s= 6 m
设光在冰中传播速度为v,则有n= ,可知时间t=
2 3
解得t= ×10-8
3
s.
返回目录
第1讲
光的折射、全反射
命题点3 光在玻璃砖中的折射和全反射问题
5. [2023湖北]如图所示,楔形玻璃的横截面POQ的顶角为30°,OP边上的点光源S到
顶点O的距离为d,垂直于OP边的光线SN在OQ边的折射角为45°.不考虑多次反射,
1. [多选]关于介质的折射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sin 1
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入射角θ1的正值成正比
sin 2
A. 由折射率公式n=
B.
由折射率公式n= 可知,介质的折射率与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成反比
C. 折射率由介质本身及光的性质共同决定
D. 玻璃的折射率大于1,水的折射率小于1
第十四章
光
学
第1讲 光的折射、全反射
目录
01
考点1 折射定律和折射率
Contents
02
考点2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综
合应用
03
考点3 光路控制及色散现象
04
练习帮
练透好题 精准分层
第1讲
光的折射、全反射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会测量材料的折射率.
2.知道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初步了解光纤的工作原理、光纤技术在生
1
的小,所以B光穿过玻璃砖所需的时间比A光长,故A、B错误;根据 sin C= 可知,
折射率越大,全反射临界角越小,所以光由玻璃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B光的临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人教版高三全册物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
(×)(2)匀加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均匀增大的。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速度一定小于该段时间内位移中点的速度。
(√)(5)物体由某高度由静止下落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6)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是向下的。
(√)(7)竖直上抛运动的速度为负值时,位移也为负值。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
突破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根本规律1.解答运动学问题的根本思路画过程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2.运动学公式中正、负号的规定直线运动可以用正、负号表示矢量的方向,一般情况下,规定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与初速度同向的物理量取正值,反向的物理量取负值,当v0=0时,一般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正方向。
3.多过程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衔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连接各段的纽带,应注意分析各段的运动性质。
[典例] (2017·孝感三中一模)如下列图,水平地面O点的正上方的装置M每隔相等的时间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当某小球离开M的同时,O点右侧一长为L=1.2 m的平板车开始以a=6.0 m/s2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平板车上外表距离M的竖直高度为h=0.45 m。
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小车左端离O点的水平距离;(2)假设至少有2个小球落在平板车上,如此释放小球的时间间隔Δt应满足什么条件?[审题指导]第一步:抓关键点关键点获取信息由静止释放一小球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忽略空气阻力平板车以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该小球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在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内,小车的左端恰好运动到O 点第二步:找突破口(1)小球下落的时间t 0可由h =12gt 02求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v0反向者方向为负.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例1】
一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与初速度方
向相反的恒力作用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v0= 20 m/s,加速度大小为5 m/s2,求:物体经多长时间后回 到出发点?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解析: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物体返 回出发点所需时间为 t,由题意可知 v0=20 m/s,a=-5 m/s2,x=0, 1 2 则由 x=v0t+ at , 2 1 得 0=20t+ ×(-5)t2, 2 解得 t=8 s.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相邻位
移之差为一恒量.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 相等时间间隔的条件,应优先考虑用它解题.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例7】
为了测定某辆轿车在平直公路上启动时的
加速度(轿车启动时的运动可近似看做匀加速运动),某人
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3所
木块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穿透第三块木块后速度恰好 为零,则子弹依次射入每块木块时的速度之比是________, 穿过每块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解析:子弹射入木块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静止.可 将其运动过程逆向看为:子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例6】
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同一直线一前一
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加速度刹车,
在它刚停车后,后车以与前车相同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
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距离为x0,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 情况下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应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 A.x0 C.3x0 B.2x0 D.4x0 )
答案:0.8 s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五、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是指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 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例5】
如图1所示,完全相同的三块木块并排地固
定在水平地面上,一颗子弹以速度v水平射入.若子弹在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例3】
以1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的汽车在第2 s末
关闭发动机,以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第3 s内的平均速
度是9 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
解析:由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知,第 3 s 内的平均速度 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2.5 s 末的瞬时速度.据题意可 知 v0=10 m/s,vt=9 m/s,t=0.5 s, vt-v0 得 a= t =-2 m/s2.知其大小为 2 m/s2
答案:2 m/s2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四、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问题与末速度为零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
运动重要特征的比例关系,用比例法求解. 【例4】 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它
通过第4 m所用时间为1 s,则它通过第6 m所用时间为多 少?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解析: 物体在 F1、 2 的先后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F 取 初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设撤去 F1 时物体的速度为 v1,则末 0+v1 速度 vt=-8 m/s,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有 x= t,-x= 2 v1+vt t, 2 联立解得 v1=4 m/s.
答案:2 m/s2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八、巧取参考系,将物体的运动简化
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性质一般不 同.有些情况下通过变换参考系,可将物体的运动简化.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例8】
有一些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
射装置.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有一舰载战斗机要去执行紧
第一模块 必修1
急任务,而该舰的弹射系统出了故障,无法在短时间内修
复.已知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5 m/s2,起飞速度为50 m/s,跑道长为100 m.经过计算发 现,在这些条件下,飞机根本无法安全起飞.航空母舰不 得不在海面上沿起飞方向运动,以使飞机获得初速度.为 达到安全起飞的目的,航空母舰行驶的速度至少为多大?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解析:画出两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两车至少应保持的距离为阴影部分的面积,
即Δx=2x0,答案为B.
答案:B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七、巧用推论Δx=x2 -x1 =x3 -x2 =„=xn -xn-1 = aT2解题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章末复习总结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知识框架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规律探究
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
一、一般公式法 一般公式指速度公式、位移公式和速度—位移关系 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要注意方向性.解题时一般 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v0同向者方向为正,
示.如果拍摄时每隔2 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 那么这辆轿车的加速度约为多少?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解析:由图可知该相片比例为 1∶3,则 x1=4×3 m=12 m,x2=6.7×3 m=20.1 m,T=2 s. x2-x1 2 由 Δx=aT 得 a= 2 =2 m/s2. T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解析:选航空母舰为参考系. 设航空母舰的行驶速度为 v, 则飞机开始加速时的相对初 速度为 v0=0,飞机起飞时相对航空母舰的末速度为 vt=(50 -v) m/s,相对位移为 x=100 m. 由公式 v2-v2=2ax, t 0 解得 v=18.4 m/s. 答案:18.4 m/s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解析: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通过连 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t2∶t3„∶tn = 1∶( 2 - 1)∶( 3 - 2 )„∶( n - 4- 3 t4 n-1),故 = , t6 6- 5 6- 5t4 解得 t6= =0.8 s. 4- 3
答案:8 s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二、平均速度法 v0+vt Δx 定义式 v = Δ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而 v = 只 2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2】
有一物体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今用恒力F1
使物体开始加速,经一段时间后撤去F1,同时加一与F1方 向相反的恒力F2,经相同的时间物体又回到出发点,此时 速度的大小为8 m/s,试求撤去F1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答案:4 m/s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三、中间时刻速度法 “任一时间 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 速度,即 v t = v ”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有
2
些题目应用它求解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用位移公式列出的含 有 t2 的复杂式子,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运动.用比例法求解可得
v1∶v2∶v3= 3∶ 2∶1, t1∶t2∶t3=( 3- 2)∶( 2-1)∶1.
第一模块 必修1
物理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新课标
六、图象法 利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变为较简单
的数学问题来求解.尤其是对图象做定性分析,可避免繁
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
第一模块 必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