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绿化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以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为例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是高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校的形象、改善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在实际的园林绿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益。
本文将分析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投入不足。
由于资金有限,很多高校在园林绿化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一些高校的园林绿化项目只停留在落实基本要求的层面,无法满足学生和教职工的需求。
2. 设计不合理。
一些高校在园林绿化设计上存在缺乏创新、重复和雷同的问题。
同质化的设计使得高校园林缺乏个性化和特色。
3. 养护不到位。
由于缺乏专业的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和充分的养护经费,一些高校的园林绿化存在着维护不及时、施肥不均衡等问题,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景观效果不佳。
4. 缺乏科学指导。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中,缺乏科学指导和专业技术支持,无法对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和养护进行科学的决策和操作。
二、对策与解决方法1. 提高投入。
高校应将园林绿化作为重要的环境建设项目,增加投入,确保园林绿化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社会资金等方式筹集更多的资金,并建立专门的绿化基金,用于园林绿化的建设和养护。
2. 强化设计创新。
高校在进行园林绿化设计时应加强创新意识,注重与校园文化和建筑风格的融合,打造具有特色和个性化的校园景观。
可以邀请专业的景观设计师参与设计,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3. 加大养护力度。
高校应加大对园林绿化的养护力度,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制度,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园林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维护。
高校也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园林绿化的养护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 引入科学指导。
高校应引入园林绿化管理的专业技术支持,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活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和技术指导。
可以与相关的研究机构、企业和专家进行合作,开展园林绿化管理的研究和交流。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着投入不足、设计不合理、养护不到位和缺乏科学指导等问题。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是保护校园环境、提高园林质量的重要工作。
目前在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绿化区域不足、植被种类单一、绿化设施维护不及时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绿化区域不足。
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建校区的增多,校园面积不断扩大,但是绿化面积未能相应增加。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绿化工程建设力度,合理规划绿化区域。
高校可以采用植被种植、草坪铺装等方式进行绿化,尽可能利用校园空地进行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使校园环境更加美观。
植被种类单一也是高校园林绿化管理的一大问题。
很多高校园内的植被种类单一,缺乏物种多样性,这不仅影响了校园环境的美观,也降低了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植物种类管理,引进适宜的植物品种。
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进行栽培,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提高植物抗病虫害的能力。
绿化设施的维护不及时也是高校园林绿化管理的一个问题。
园内的花坛、假山等绿化设施长时间不进行养护,造成设施损坏或者续费、更新不及时。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绿化设施维护管理。
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绿化设施维护队伍,定期对绿化设施进行保养和维修,及时检查设施是否存在损坏等问题,确保绿化设施的完好和持续使用。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还存在着与师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许多高校师生对园林绿化管理缺乏参与感,缺乏对校园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园林绿化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参与意识。
高校可以举办园林绿化知识讲座、主题活动等,增加师生对园林绿化的了解和参与度,激发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绿化区域不足、植被种类单一、绿化设施维护不及时和师生参与度不高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大绿化工程建设力度,合理规划绿化区域;加强植物种类管理,引进适宜的植物品种;加强绿化设施维护管理,建立专门的维护队伍;加强园林绿化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参与意识。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高校园区的绿化管理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种植结构不合理、绿化维护不到位、绿化资源浪费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教学和学习的环境质量,也影响了校园的形象和吸引力。
解决这些问题,提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种植结构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的园林绿化以观赏植物为主,辅以一些草坪和假山,缺乏多样性和生态性。
种植结构单一,缺乏景观特色,不能满足学生和员工对自然环境的需求。
2. 绿化维护不到位。
由于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绿化维护工作难以做到及时、全面、细致,导致园区内存在大量的杂草、垃圾,影响了园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3. 绿化资源浪费。
一些高校的园林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绿化,但由于管理不善,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一些观赏花木由于维护不当,很快就枯死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4. 缺乏科学规划。
很多高校的园林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导致园区内的绿化布局混乱、杂乱无章,影响了整体的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
二、解决对策1. 科学规划。
高校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时,应该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合理布局各个绿化区域,保证整体的视觉效果和使用功能。
规划时要考虑到景观的多样性和生态性,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形成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2. 增加维护人员。
高校应该增加绿化维护人员的数量,加强对园区内植物和草坪的日常管理,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及时清理杂草和垃圾,提高园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3. 加强科学管理。
高校应该建立科学的绿化管理制度,对园区内的植物进行分类管理,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4. 增加生态教育元素。
在园区内开展相关的生态教育活动,增加学生和员工的生态意识,培养大家对植物和环境的关注和热爱,提高对园区绿化的保护意识。
5. 引入智能化技术。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引入智能化的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对园区内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是指对大学校园内植被、景观以及相关设施的规划、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
然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植被养护不到位、景观设计缺乏创新、资源利用不充分等。
为了提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以下是一些解决对策。
首先,植被养护不到位是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许多高校园区内的植被常常没有得到有效的养护,导致植物的健康状况不佳。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植被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二是制定科学的植物养护计划,包括适时浇水、施肥、修剪等,确保每一棵植物都能得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
三是加大植物病虫害防治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植物的病虫害问题,避免其扩散和传播。
其次,景观设计缺乏创新是另一个问题。
许多高校园区内的景观设计过于简单和雷同,缺乏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性。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加强景观设计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是与学校的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对景观设计的需求和意见,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加强对同行和其他高校的案例学习和借鉴,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不足教训,使自己的设计更加出色和具有竞争力。
另外,资源利用不充分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许多高校园区内的资源利用不充分,导致浪费和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制定有效的资源利用计划,合理调配和分配各种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分配。
二是加强对资源的监控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使用。
三是加大对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和应用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综上所述,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植被养护不到位、景观设计缺乏创新和资源利用不充分。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如加强植被养护人员的培训、制定科学的植物养护计划、加强景观设计师的培养和引进、与师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加强资源的监控和管理、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等。
大学校园生态绿化规划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校园生态绿化规划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绿化的意识也越来越高,校园作为一个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场所,越来越受到关注。
因此,大学校园生态绿化规划也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在实际的规划和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缺少科学的规划理念在很多大学校园的绿化规划中,缺少科学的规划理念,过于注重景观效果,忽视了植物的生态需求。
这不仅影响了生态绿化的效果,还可能导致一些生态问题的出现,例如水资源的浪费、土壤缺乏养分等。
因此,在制定生态绿化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植物种植的生态要求,包括土壤的渗透性、植物的水分需求、生态群落的构成等。
同时,对于校内的植物种类应当有所限制,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的品种,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此外,应该注重绿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采用循环利用的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
二、缺少管理和维护在校园绿化建设后期,缺少管理维护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许多学校在绿化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却忽略了后期的管理和维护。
维护不到位,导致一些树木因为缺水、缺养分等原因死亡,影响了校园绿化的形象和效果。
因此,在实施绿化规划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后期的管理和维护。
学校可以委托专业绿化养护公司进行管理和养护,定期检查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此外,学生、教职工等也应该参与到校园绿化的管理和维护中来,营造出群策群力、良好合作的环境。
三、缺少生态教育大学校园是青年学生成长和教育的场所,应该发挥其教育资源的作用,通过校园绿化,向学生传递生态文明观念。
然而,在许多学校中,校园绿化事务常常成为学生们关注度较低的问题,而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意识也相对较低。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生态教育,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学校可以将校园绿化工作纳入到课程教学中,开设相关课程,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
同时,在校园绿化建设中,学生可以采取“点对点”、“一人一树”等形式来参与绿化行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是指对高校校园内的绿化景观进行规划、建设、养护与维护的工作。
它不仅能增添校园的美观和氛围,更重要的是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实践中,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景观多样性不足、养护不到位、资源浪费等。
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来改进高校园林绿化管理。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景观多样性不足。
由于学校的绿化工作主要由园林部门或专业公司负责,他们可能在设计时偏向于某种风格或种植某种植物,导致校园内的景观单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定期组织景观设计大赛或征集意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园林绿化设计中,从而增加多样性。
学校也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一些特色的植物园,种植一些珍稀植物,丰富校园的植物种类,提高景观的多样性。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养护不到位。
一些学校只注重绿化建设,而忽视了后期的养护工作。
导致校园内的植物长势不佳、病虫害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校园绿化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绿化养护技能。
建立完善的养护制度,明确责任人,定期进行巡查和保养,及时处理绿化中出现的问题。
学校可以与当地的园林养护公司或专业团队合作,共同进行校园绿化的养护工作,保障校园内绿化的质量和效果。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是资源浪费。
一些学校在进行绿化建设时,可能过度投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进行科学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适宜的绿化面积和种植品种。
要加强成本控制,合理利用资源,选择适宜的植物,降低养护成本。
可以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新材料,如智能灌溉系统、节水设施等,提高绿化的效率和节约资源的利用。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园林绿化是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提升师生的生活质量,还能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重作用。
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绿化工作的加大投入,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管理不规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状,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导致园林绿化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资源浪费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不少学校在园林绿化项目上投入大量资金,但因缺乏科学规划和细致管理,导致资源的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缺乏创新意识也是一个制约园林绿化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过于保守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使得园林绿化工作缺乏活力和创新性。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园林绿化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创新化,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背景介绍】结束。
1.2 问题意识在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中,我们需要意识到存在着一些问题。
目前的管理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导致一些园林绿化工作无法高效进行。
资源浪费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需要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缺乏创新意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园林绿化管理向前发展。
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寻找解决对策,从而提升高校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00字】2. 正文2.1 现行管理存在的问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现行管理存在的问题方面。
由于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机构之间信息不畅通,工作流程不清晰,导致管理不规范。
在实际操作中,各个管理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造成管理混乱,难以形成统一标准。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和利用,导致在绿化工程中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浪费,既增加了管理成本,也降低了管理效率。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缺乏创新意识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在面对新技术和新理念时,管理单位常常保持保守态度,缺乏对新思路的接受和应用,导致管理方式陈旧,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作为高校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师生营造健康、安全、美观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所必须的。
然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园林绿化建设不够专业、园林绿化维护不到位、园林建设规划不足等,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以下是我认为的一些解决对策。
园林绿化建设不够专业目前很多高校园林绿化建设存在着人云亦云、随意性强等问题,导致校园环境缺乏独特性,不能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应该加大对园林绿化建设的专业性要求,引入专业设计和运营机构,遵循科学管理原则,营造出更加美观、健康的园林环境。
园林绿化维护不到位园林绿化不仅要建好,还要维护好。
当前,很多高校在园林绿化建设后,没有及时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做好维护工作,导致草坪不平整、道路破损、花草枯死等问题频频发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园林绿化维护体系,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和标准,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并且适时调整和完善投入和预算,保证园林绿化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园林建设规划不足很多高校在园林绿化建设时缺乏长远规划,没有考虑到校园的发展方向和未来需求,结果园林绿化建设过多、过密,影响了校园的通行和人员流动,也会触犯国家规定的消防、环保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高校应该加强对园林建设规划的把控和管理,注重校园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合理规划园林绿化建设项目,严格参照有关标准和规定,确保园林绿化建设符合环保要求和国家规定,为师生提供宜人、安全的校园环境。
总之,高校园林绿化管理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高校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园林绿化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性,注重校园整体性和长远规划,加强园林绿化管理的投入和维护,使校园环境更加宜人、美观、安全,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城市中崛起。
为了提高校园环境的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园林绿化成为了高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绿化品种单一、管理不到位等。
为此,本文将从问题的角度出发,分析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问题分析1. 绿化品种单一在一些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绿化品种单一的现象。
由于学校经费有限或者管理者对绿化品种的选择缺乏专业知识,导致了校园内的植物种类重复、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美感。
这不仅影响了校园环境的品质,也使得学生对校园的美感产生疲劳感。
2. 管理不到位一些高校在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由于缺乏专业的园林管理人员或者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导致了校园内的植物无序生长、草坪管理不当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校园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二、解决对策1. 多样化的绿化品种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应该重视绿化品种的多样性,避免出现品种单一的现象。
为此,学校管理者可以请专业的园林设计师进行规划设计,合理选择植物品种,保证校园内的绿化植物种类丰富多样。
还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园指导,加强对绿化品种的选择和管理。
2. 健全的管理制度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到位。
学校管理者可以设立专门的园林管理部门,聘请专业的园林管理人员,制定详细的园林管理制度,规范园林管理工作。
学校管理者还应当加强对园林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责任心和专业水平,确保园林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3. 加强园林护理工作在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园林护理工作的重视,保证植物的良好生长和健康。
学校管理者可以加大对园林护理的投入,增加专业的园林护理人员和设备,提高园林护理水平。
还可以加强对园林护理人员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其工作态度和技术水平达到要求。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高校园林绿化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绿地利用率低、绿植品种单一、病虫害防治不力等。
为了提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以下是一些解决对策。
绿地利用率低是当前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很多高校的绿地面积较大,但实际利用率却不高,大片的绿地往往只是作为观赏用途,而没有更多的功能性。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可以将部分绿地用于科研和实验教学,让学生可以亲自接触和研究植物,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在绿地上建设健身设施和文化展示区,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和休闲健身场所。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中,绿植品种单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很多高校园林中的植物品种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这不仅影响了园林的观赏价值,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
可以加强园林植物的多样性规划和种植,引进更多适宜该地区的树种、灌木和草本植物,打造更丰富多样的园林景观。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中,病虫害防治不力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高校园林面积较大,并且很多园区周边环境较为潮湿,容易滋生各类病虫害,因此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病虫害防治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园林管理人员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加强园林绿化的日常管理,及时清除病虫害病源,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等环保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要加强高校园林绿化管理的综合管理能力。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工作需要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园林设计、植物养护、防治病虫害、绿地利用等。
需要加强园林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
可以组织相关培训和学习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可以与园林设计、植物病理等专业单位或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加强绿地利用、多样性规划、病虫害防治和综合管理能力。
通过以上解决对策,可以提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提升园林的观赏价值和生态效益,为师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是指对高校校园内的植被、景观等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工作。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症结分析和对策讨论两个方面,对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一、问题分析1. 规划不科学高校园林绿化规划不科学是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一方面,部分高校规划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对高校特殊的教学与研究环境了解不够,导致规划不合理;部分高校园林绿化规划存在问题的原因是由于规划时仅考虑了当前的需求,没有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2. 管理不到位高校园林绿化的管理不到位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
在一些高校校园中,存在着草坪不整洁、花卉植株瘦弱、设施损坏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维护管理和科学的养护措施。
3. 资金不足由于高校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部分高校的财力有限,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
这就导致了高校园林绿化建设无法按照规划进行,无法对植物进行及时养护和维修,从而影响了校园环境的美观和舒适度。
4. 缺乏师生参与在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中,师生的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问题。
在一些高校中,师生对园林绿化的管理和维护缺乏了解,没有形成参与的积极性和意识。
这导致了高校园林绿化管理的潜力无法得到发挥,也让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二、解决对策1. 完善规划设计高校园林绿化规划设计需要科学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校特殊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建议高校规划部门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规划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并与校园其他部门和教职工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校园需求和意见,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
2. 加强管理措施高校园林绿化管理需要加强措施,确保植被、景观设施等得到及时的养护和维修。
建议高校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定严格的养护计划和规章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可以引入专业的绿化养护公司进行外包管理,确保校园绿化的质量。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是学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然而,在人类开发和城市化进程中,园林绿化管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管理方面的不足也会导致园林绿化品质的下降。
本文将从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绿化植物单一。
一些学校采取了同样品种的树木和花卉,导致校园绿化文化单一化。
2. 绿化区域小。
一些高校绿化区域非常的小,中心区域紧凑,压缩了校园的绿色空间,也减少了学生的自然体验。
3. 绿化养护不到位。
一些高校在绿化养护方面缺乏法规和技术支持,缺乏科学的养护措施,导致园林绿化品质低下。
4. 绿化投入不足。
一些高校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投入高质量的园林绿化,导致园林绿化设施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解决对策1. 多样性规划。
学校园区内应有多样性的植物,例如湿地、树木、花卉等。
同时引入一些本地树种,以便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呈现土地本质。
2. 扩大绿化空间。
要扩大校园各区域的绿色覆盖面积和绿化空间,肯定大型绿化外围和绿沃网格等。
3. 制定科学的绿化养护标准。
学校应该有科学、合理、明确的园林绿化养护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开展统一的养护工作。
4. 加大资金投入。
对于高校的园林绿化,需要加强对经费的投入,并对校园园林绿化投入进行优先考虑。
同时提高学生意识,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总之,高校园林绿化管理需要多方联动,多方共同维护生态环境,从而为园林绿化管理的更好发展提供足够的条件。
通过制定科学的管理标准和养护政策,不断增加投入,合理利用和保护校园环境,最终实现绿色校园的目标。
浅谈校园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对策
浅谈校园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对策浅谈校园绿化存在的问题及设计对策【摘要】校园绿地是被使用频率较高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校区内有大量的管线、较多的设施,绿地时常被分割的很零碎,给造景、种植和养护作业增加了难度。
进而提出校园绿化要有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要选择适应性观赏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乔灌木与花卉的种类以及要重视校园绿化的小环境布局特色的对策与建议,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校园绿化发挥较好的生态效应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校园绿化存在问题设计对策一、引言近年来,各地学校绿地大幅度增加,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保护好现有绿化成果,更好地体现校园绿色文化内涵,持续、健康、充分地发挥校园绿地的生态、文化、美化、科普教育等重要功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及时总结校园绿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对策,对学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二、校园绿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学校是城市的有机组合部分,校园绿地是被使用频率较高的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校区内有大量的管线、较多的设施,绿地时常被分割的很零碎,给造景、种植和养护作业增加了难度。
校园绿地经常会为了某种功能要求而进行改造。
这种频繁的变动难有大树长成。
[1]因此,规划阶段就应该周全考虑今后使用功能,并留有变动的余地。
特别要注意合理地组织道路系统,使种植与道路系统协调。
同时,在设计道路系统是应充分考虑人们日常行走习惯,不要过于拘谨,使人们为寻求方便而“开辟新道路”,使美好的绿地遭到严重的损坏。
三、校园绿化的对策与建议1、要有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与设计理念绿化设计主导思想应该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建筑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使环境成为校园文化的延续。
其设计特点有:充分发挥绿地效益,满足大学学子的要求,创造一个幽雅的环境,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现代的生态环保型的设计思想。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高校园林绿化是提升校园环境质量和美化校园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休闲、学习和交往场所的重要空间。
然而在实际管理中,高校园林绿化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管理不规范、绿化品种不合理、资源浪费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管理不规范是高校园林绿化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很多高校中,绿化部门与物业部门的职责不明确,导致工作内容和责任边界不清晰。
绿化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也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人员和规范的管理流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完善高校绿化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减少部门之间的重复和冲突,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绿化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绿化品种不合理也是高校园林绿化管理的一个难题。
一些高校在绿化时追求花草品种的繁多和颜色的多样性,而忽视了树木的标准化和科学性。
这导致了校园内绿化品种的混乱,不仅影响了整体的视觉效果,还给后期的养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制定高校园林绿化品种的规划和管理方案,明确树木的数量、大小、种类等要求,并根据校园的特点和功能设置合适的绿化品种,增加树木的标准化和统一性。
还可以加强与园林专业机构的合作,借鉴其经验和建议,选择适合高校环境的绿化品种。
资源浪费是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资金、人力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高校园林绿化工作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投入,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果的不理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合理安排绿化工作的时间和顺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施工和养护工作。
可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争取外部资金和资源的支持,共同承担高校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责任。
还可以鼓励师生参与绿化工作,利用校内人力资源,共同建设美丽校园。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中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养护保洁不到位、绿化设施老化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加强日常巡查和养护工作,定期对绿化设施进行检修和更换,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园林绿化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高校作为学习和科研的场所,其园林绿化不仅仅是美化校园环境,更是为师生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实际管理中,高校园林绿化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景观建设不够精细、植物养护不够全面等。
为此,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高高校园林绿化管理的水平,创造更为宜人的校园环境。
一、问题分析1.景观建设不够精细高校园林绿化的景观建设往往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一些高校中,存在着景观建设不够精细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在规划与设计阶段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未能严格把控。
2.植物养护不够全面高校园林绿化所选择的植物种类繁多,需要进行全面的养护与管理。
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和相应的管理经费,导致植物养护不够全面。
一些植物长势不良、病虫害较多,严重影响了校园环境的美观性和舒适度。
3.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对于高校园林绿化管理,往往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和规范的管理程序,致使管理效率不高、资源使用不合理、管理成本较高等问题比较突出。
二、解决对策1.加强规划与设计高校在进行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之前,需要加强规划与设计工作。
首先要明确园林绿化的定位和功能,结合校园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园林景观的布局和植物的种植。
加强设计环节,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保证景观建设的精细和美观。
2.增加园林绿化管理投入高校需要增加园林绿化管理的投入,提高园林绿化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招聘专业的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和预防措施,提高植物的养护质量,确保校园环境的舒适度和美观性。
高校园林绿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可以设立专门的园林绿化管理机构或岗位,负责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校园园林绿化。
建立健全的园林绿化管理制度和标准,明确管理责任和权利,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
校园植物景观状况与改进
校园植物景观状况与改进校园植物景观状况与改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在校园中,植物景观不仅能美化校园环境,还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然而,在当前情况下,有些校园的植物景观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校园植物景观的现状大多数校园内的植物景观都只是单纯的树木和花草植物。
总体来说,形式单调、色彩单一,缺乏文化内涵。
此外,一些校园还存在以下问题。
1.校园内植物覆盖率不高具有良好植被覆盖率的校园,能显著减轻高温炎热时的不适感,提高学生的舒适感。
但很多校园内的建筑物过多,导致树木数量不足。
2.校园景观设计不够人性化有些校园景观设计单一,缺乏创意。
也有些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缺陷,如没有足够的供水、饲养奇特动物等,这使得学生很难对校园环境产生浓厚的兴趣。
3.校园内极少有本地特有植物很多校园地域差异较大,但许多校园内的植物景观却缺乏主题性。
校园内没有本地特有的植物,让学生的环境教育失去核心展示内容。
二、如何改进校园植物景观1.加强绿化校园绿化是一个重要而有力的方式来改善校园环境。
在绿色地带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但是对于一些缺乏土地的校园来说,可从屋顶、墙面、窗户等方向入手,提高绿化覆盖面积。
2.注重文化内涵对于校园,最简单也能有力的方式,是学习校园植物的历史和背景。
一些南方校园可在其内植入亚热带气息的植物,而北方校园则可注重展示北方特有树种,反映出归属感和地域文化特点。
3.科学合理设计在设计校园植物景观时,可选用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的做法。
例如,选择一些具美观性、可观赏性以及实用性的多年生植物,增加校园景观的层次感。
4.创新教育校园内植物景观既能造福学生生理和心理,又能使学生了解环境、土壤、气候及生态学等方面知识。
提高植物景观的教育性,开展植物知识讲座、植物栽培技术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三、结论校园植物景观,像人类一样需要时常照顾和关爱,只有以此维护好校园景观,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学校绿化环境改善方案
学校绿化环境改善方案一、现状分析1. 植被覆盖率:当前校园植被覆盖率较低,部分区域缺少绿化植物。
2. 生态多样性:校园内生态多样性不足,缺少多层次的植被配置。
3. 景观效果:部分区域景观效果较差,缺少美观的绿化节点。
4. 功能性:缺少具有功能性的绿化区域,如休息区、学习区等。
5. 维护管理:绿化维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浇水、修剪等工作需要加强。
二、改善目标1. 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绿化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
2. 增加生态多样性:引入多层次、多品种的植被,提高生态多样性。
3. 优化景观效果:打造美观的绿化节点,提升整体景观效果。
4. 增加功能性区域:设置休息区、学习区等,满足师生不同需求。
5. 提高维护管理水平:加强绿化维护管理,提高工作质量。
三、具体措施3.1 增加绿化植物1.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植物品种:确保植物的生长和存活。
2. 合理配置植物层次和颜色:打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3. 增加垂直绿化:利用墙面、栅栏等增加绿化面积。
3.2 提高生态多样性1. 引入本地特有植物品种:保护本地生态。
2. 增加野生动物栖息地:如设置鸟巢、昆虫屋等。
3.3 优化景观效果1. 打造特色绿化节点:如花坛、小景点等。
2. 利用园林艺术:如假山、水景等。
3.4 增加功能性区域1. 设置休息区: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
2. 设置学习区: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3.5 提高维护管理水平1. 定期浇水、修剪: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2. 加强病虫害防治:保护植物免受病虫害侵害。
3. 培训绿化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质量。
四、预期效果1.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植被覆盖率提高,生态多样性增加。
2. 校园景观更加美丽:绿化节点丰富,整体景观效果提升。
3. 师生体验得到提升:增加功能性区域,满足不同需求。
4. 学校形象得到提升:绿化环境改善,提升学校整体形象。
通过实施本方案,我们相信学校的绿化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更加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
高校校园园林植物的配置
浅谈高校校园园林植物的配置摘要:高校园林绿化是高校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不仅要体现育人功能,而且要表现一种校园精神和文化内涵。
随着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进一步规划建设的繁荣,迫切需要找到适合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园林植物,配置1、目前高校校园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1)配置缺乏合理的规划平面规划布置时,引起的配置土地预留不当,或者二次建设时的规划破坏,都会导致校园园林植物培植的难度和敷衍了事。
另外,由于植物配置时依然存在着重景观、轻生态和重效果、轻过程的思想,往往忽视了植物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2)植物选择尚不科学在校园植被配置时,没有结合校园实际,缺乏预见性,盲目引进外地树种,植被选择单一等。
与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风格、色彩等不一致,导致反复配置、多次设计和设置、翻建等问题。
(3)植物多样性不够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校园常用绿化树种较为单调,树种间的配置模式单一,大量重复,特色不够鲜明;已有人工植被群落大部分结构单一,往往是大树加草坪,缺乏中层灌木和下层地被,达不到垂直层次的丰富性,绿地的防尘减噪效果也有所降低。
2、高校校园园林植物选择上应注意的方面校园植物是以改善高校内的自然生态和生活环境为主要目的,主要供师生放松心情、自我调节、休闲娱乐的场所。
因此:(1)因地制宜、科学引种、增加校园植物的多样性根据各高校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土壤性质要求,选用适宜的园林植物以发挥其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
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和种植间距,组成各种形式的校园园林空间。
植物的多样性能体现功能目标的多样性,增强校园植物对气候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提高高校校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虽然较少的植植物种类易形成某一稳定的景观绿化框架,但显得过于单调,从生物多样性看,缺乏变化的少数植物的大范围使用也易产生病虫害。
还要根据校园植被的功能特点,突出植被的景观功能。
(2)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高校校园景观是建筑、道路、池塘、植物相结合构成的统一整体,复层结构应当成为植物配置的主旋律。
校园绿化类植物资产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校园绿化类植物资产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校园绿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可以美化校园环境,还能净化空气,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等。
校园绿化类植物资产管理问题也随之浮现,此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水土条件不佳校园绿化类植物种类繁多,但不同的植物喜欢的土质、水分、阳光等条件却不尽相同。
而且,校园绿化一般受到人工和汽车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土壤质量低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来解决:1.合理规划校园绿化,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为不同植物配置适宜的生长环境。
2.定期对土壤质量进行检测与改善,给土壤添加适量肥料和有机物,除草、松土、随时浇水并及时疏摘枯叶等,保证植物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3.对植物施肥的时候选择合适的肥料,不宜过量。
因为施肥过量,会影响到植物吸收和利用水分的能力,导致土壤的盐度升高,形成盐渍化。
二、缺乏科学的植物管理方法许多学校在绿化中的管理基本上是传统手工式管理,缺乏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不够科学、高效,也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校园环境需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推进绿化管理理念的创新,制定新的绿化管理标准,引进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植物管理体系,以提高绿化效果,同时提高校园植物的资产性价值。
三、校园绿化类植物遭盗伐现象频发如今,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大肆盗伐校园绿化类植物,给校园环境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1.建立校园植物保护体系,加强安保措施,提高校园出入口的监管力度,应用物联网等技术,加强对校园环境的监控。
2.加强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扩大社会监督力度,让盗伐者无处藏身的同时,也让环境保护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校园绿化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定的资产价值。
如何保护和管理好校园绿化类植物,已成为关系到校园环境品质和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
只有加强管理,保持绿色校园的美好环境,才能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学习、生活体验,让校园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宜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校园绿化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为例高小琴华侨大学是中国著名华侨高等学府,创办于1960年。
学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
华侨大学泉州校区位于中国著名侨乡福建省泉州市的丰泽区,泉州校区主要是以文科为主,在校学生12000人左右,学校占地面积1300多亩。
华侨大学泉州校区的植物相对种类丰富,整体绿化覆盖率高,其中乔、灌、藤、草本等都有很大比例,下面就泉州校区的植物种类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主要乔木有:芒果、龙眼、盆架子、白兰花、龙柏、重阳木、麻楝、刺桐、白千层、垂柳、南洋杉、假槟榔、洋紫荆、南花楹、大花紫薇、香樟、木棉、橡皮树等。
主要灌木有:一品红、虎刺梅、扶桑、变叶木、红背桂、毛杜鹃、海桐、软枝黄婵、夹竹桃、红花继木、垂花悬铃花、美蕊花、鸡蛋花、黄金榕、小叶女贞、龙船花、希茉莉等。
主要草本植物有:芭蕉、旅人蕉、美人蕉、鹤望兰、沿阶草、麦冬、合果芋、红花酢浆草、巴西花生藤、长春花、花叶良姜、蟛蜞菊、虎尾兰、鸢尾、蜘蛛兰、春羽等。
主要藤本植物有:紫藤、大花老鸦嘴、爬山虎、辟荔、龟背竹、绿萝、炮仗花等。
主要竹类植物有:孝顺竹、佛肚竹、绿竹等。
主要水生植物有:睡莲、荷花等。
一、校园植物配置现状分析校园的植物在绿化量方面基本能够满足师生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求,但在植物配置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植物配置时其生长特性与周围环境不匹配,对师生生活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泉州校区部分区域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只考虑初期的景观效果,并没有按照植物合理的生长空间来配置,间距太小,给人以堆砌植物的感觉,缺乏美感。
如:西区的某教工住房前不到2m列植高大的柠檬桉,学生宿舍后面、教学楼边列植高大的南洋杉,旧南区的部分教工住房前后不到4m种植树冠比较大的芒果树、凤凰木,实验楼墙体外不到2m种植高大的橡皮树等,高大常绿乔木临窗种植随处可见。
树荫浓密,不仅影响到室内的采光、通风,而且经常会有鸟屎,干枯的树叶,虫子等掉落到阳台、窗台等处,对环境卫生造成了一定影响。
2、校园植物季节变化不明显,花色相对比较单一,造成师生审美疲劳校园内植物季节信息和色彩感观不够强烈,树种大部分以常绿为主,落叶树种运用较少。
植物选用趋同,缺乏特色,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选择差异不大,主要以芒果、假槟榔、龙眼、盆架子等常绿乔木,小叶女贞、黄金榕、非洲茉莉等常绿灌木,合果芋、蟛蜞菊等地被植物为主,观花的有木棉、洋紫荆、凤凰木、大花紫薇、杜鹃等常见的种类,花色主要以红色为主。
配置方式上亦大同小异,以乔木—地被、乔木—灌木为主,很多植物品种在各个区域不断重复,区域的植物配置特色不显著。
3、乔灌木修剪不及时,裸露地表绿化得不到及时补充,影响校园绿化景观效果乔灌木修剪不到位导致植物徒长、不健壮,植株稀疏,达不到预期的景观效果。
树木枝条过于密集,虽然郁郁葱葱但导致林下地被植物以及草皮生长不良,很多已经露出泥土,一直得不到绿化补充,同时林下种植的地被植物也过于单调,主要是蟛蜞菊、合果芋等。
蟛蜞菊由于其独特个58高校后勤研究后勤产业2012年第5期性,有它在的地方,其他地被植物都将渐渐枯亡,其外来基因也影响本地的生态平衡,这样发展下来学校以后的地被植物就会逐渐被蟛蜞菊所代替。
树木枝条密集,影响树体自身的通风透气,容易发生病虫害。
灌木修剪造型过于单一,以球形为主,会造成师生的审美疲劳。
同时乔灌木的抹芽、除蘖、疏剪等不能够及时完成,也造成了树体营养的浪费。
4、绿地在进行组织引导时,选用的绿篱植物品种过于单一,配置方式过于死板布局本身就缺乏自然美,失去了绿地本身的利用价值,使得师生不能够直接进入绿地,缺乏亲近感。
如:行政楼周边的绿地、原机电学院楼周边绿地、数学学院周边绿地、教工住房周边绿地等大量使用了小叶女贞围合的绿篱。
不管是在色彩上还是造型上都让人觉得乏味,觉得有距离感。
随着绿篱的不断生长,高高的篱内杂草丛生,地被稀疏,也不易察觉。
5、校园内水中生物缺乏多样性,不利于水体净化泉州校区现有水体景观主要有三个:秋中湖、承露泉、南区教工宿舍楼后面池塘。
除了承露泉维护较成功外,其他两处水体均存在水质不稳定现象,经常会有水发黑发臭、蚊蝇滋生、藻类泛滥、湖底淤泥过厚等现象发生。
秋中湖的水生植物只有堆集在湖下游的睡莲,时间长久会导致淤泥沉积、河面的水草、垃圾堆积。
承露泉水质稳定,水体清澈见底,无水生植物。
主要靠经常补充自来水,加硫酸铜等杀菌剂,并定期清理池壁及鹅卵石。
南区教工宿舍楼后面池塘,种植少量荷花,夏季有青蛙等少量水生动物。
夏季池塘荷花绽放景色很美,其他季节就显得有些单调。
6、校园行道树品种选择过于重复,缺乏特色华侨大学泉州校区校内行道树品种主要以泉州常见的乡土树种居多,主干道行道树主要以芒果为主,其余次干道行道树主要有刺桐、橡皮树、盆架子、柠檬桉、洋紫荆、龙眼、白兰花、假槟榔、香樟等,通常采用“一板两带”的绿化形式,连续性好,由于生长年限比较长,故大部分行道树的胸径和冠幅比较大。
对于泉州这样一个夏季平均温度在35度左右的城市来说,校园的行道树无疑给全校的师生在炎炎夏日里遮阻了不少烈日的辐射,避免了日晒之苦。
同时由于学校大门口外就是国道324线,也降低了各种车辆带来的噪音和污染。
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芒果:适合本地区栽培,生态、环保效果俱佳的著名的乡土行道树。
不足之处有芒果花极小量大,落花对道路卫生有一定影响。
芒果树结果分大小年,果实掉落会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芒果汁难清洗。
在夏季还经常出现“滴油”现象,主要是扁喙叶蝉虫害影响,不仅会弄脏行人的衣物,车辆、地面等,而且没有及时得到防治,就有可能诱发煤烟病,严重时会引起植物死亡。
龙眼:树体高大,树荫浓密,适生性好,抗风能力强。
作为行道树的不足之处在于:植株常有病虫害发生,特别是椿象虫害,成虫和若虫吸食嫩芽、嫩梢、花穗和幼果汁液。
经常在阳台的衣物上产卵,需要经常喷药防治,造成环境污染。
龙眼挂果期,常有腐烂果实掉到地面,引来苍蝇蚊子,严重影响校园环境卫生。
橡皮树:虽有观赏性好、生长速度快、吸收尘土能力强、耐修剪、树荫浓密等优点。
但其根系过于发达,隆起的根部会破坏铺装路面、建筑物、地被植物,也会影响地下管网,造成管网断裂、堵塞等。
气生根从枝干上自然下垂,虽然美观,但对行人和车辆的通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刺桐:树冠大,遮荫效果好,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繁殖容易,耐修剪等优点。
但是枝条易被台风折断,易造成安全隐患。
刺桐姬小蜂为害,不易察觉,不易防治。
柠檬桉:树体高耸,树姿雄伟壮观。
树皮白色,独具一格,但其树冠散乱,绿荫小,遮荫效果不好,上部侧枝容易自然死亡,刮风时树枝易折断伤人,存在安全隐患。
故不宜作为行道树种植。
木棉:树姿雄伟壮观。
开花时,满树红花,甚为绚丽。
但不宜在人口密集的教学区、宿舍区种植,果实内壁有白色长绵毛,易让人打喷嚏,睁不开眼睛,细小的棉絮,容易引起呼吸道过敏,鼻炎、哮喘等疾病。
同时由于其花量多,花形大,开花期、落花期持续时间长,掉落的花影响道路卫生,故不宜作为行道树栽培。
二、关于当前植物配置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1、充分考虑植物生长空间,保持合理植物间距校园行道树其间距大小根据所选的树木类型68高校后勤研究后勤产业2012年第5期和设计之初的苗木规格而定,一般为5 8m。
以成年后树冠能形成较好的树荫效果,同时又不影响植株个体生长发育为宜。
其余栽植的乔灌木应注意树木与其他建筑物、构筑物保持合理的距离。
如小乔木离有窗建筑物的外墙合理距离为3 4m 以上,距无窗建筑物合理距离为2m以上;大乔木离有窗建筑物的外墙距离为5 6m以上,同时居住房屋、教室前应尽量选用落叶乔木,以保证冬季有充足的日照。
建筑物,尤其是各类实验室、学生宿舍、教工住房的北面,近距离内一般只宜栽植树干高耸、树冠小的棕榈科植物。
灌木种植的高度以不超过窗台为宜。
地下管道边、明暗排水沟边、离建筑物北面外墙6 7m距离之内,原则上不得栽植常绿大乔木,以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为准。
2、增加一些落叶乔灌木及观叶、观花特色植物品种,营造创造多姿多彩的区域小环境植物配置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之间的组合、构图、色彩、季相以及表达的园林意境等,既要满足校园各个小区域的功能性要求,又要考虑校园的整体绿化景观效果。
每个区域植物配置上要有特色有主题,根据植物形态、色彩、季相变化,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各种不同主题的多姿多彩的小环境。
植物品种上,应多增加观花植物如:火焰木、蓝花楹、腊梅、鸡蛋花、碧桃、蓝星花、葱兰、朱顶红等,观叶植物如:金脉刺桐、枫香、银杏、红叶石楠、红枫、红车、黄金宝树、彩叶草、冷水花、六月雪、朱蕉等。
3、根据植物生长需要,及时进行整形修剪不同的修剪,整形措施会造成不同的后果,不同的绿化目的各有其特殊的整剪要求。
有些上部枯死的树干,可以采取重截,重截后可以刺激剪口下方的侧芽萌发,抽发新梢,增加枝条的数量。
有些树种采用短截可以调整树体造型,改变枝条生长方向及夹角,进行枝条的疏剪,可以调节枝条均匀分布,为树冠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增加同化作用产物,使枝叶生长健壮。
4、改变绿篱种植方式,增加灌木、地被植物品种建议在一些高的挡土墙上方种植一些半蔓性灌木,如云南黄馨、紫花马缨丹等。
改变原有绿篱的种植方式,不需要采用围合式,尽量采用开放式、半开放式的种植方式,在引导师生行走路线的植物品种上,可以多种多样,如:紫雪茄花、栀子花、双色茉莉、假连翘、红花继木、驳骨丹、金脉爵床等,丰富的植物群落,可以更好的营造出生态良好、景色优美的环境。
通过各植物巧妙的搭配和修剪整形,利用矮篱、中篱、高篱、树林、道路、园林小品层层叠加、互相穿插,形成自然、灵活、宁静、开阔等丰富多样性的植物空间。
绿地草皮可以多增加一些耐践踏的品种,如狗牙根、高羊茅等。
根据绿地规划的需要,以及行人行走路线的便捷和习惯,适当铺设汀步,便于师生行走。
5、丰富水生植物种类,提高水体净化能力建议在秋中湖现有硬质护岸的下面,从湖底挖取一些泥土沿着护岸堆积一面斜坡,种植一些芦竹、旱伞草、香蒲、黄花蔺、荷花、再力花、水葱、梭鱼草等水生植物,品种多样的水生植物,放养一些观赏鱼类、乌龟、螺类等,创造一个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南区教工宿舍楼后面池塘,可以在原先种植荷花的基础上,加植少量水葱、睡莲、再力花等水生植物,丰富植物群落,使其在荷花凋谢后池塘能多一分绿意,多一分生机。
6、充分考虑树木特性,合理选择行道树品种校园的主干道的行道树在校园绿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校园绿化的骨架。
作为校园行道树要求树荫浓密,树形整齐,花、果、叶无异味,无毒无刺,耐修剪,可观赏性强、适应性强等特性。
如:火焰木、银桦、盆架子、桃花心木、台湾栾树、凤凰木、菩提树、香樟、蓝花楹等冠大荫浓的高大常绿或落叶乔木,可以作为今后主干道行道树的可选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