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备课资料文字素材6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一语文精品课件:3.10《游褒禅山记》(新人教版必修2)
5.词类活用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穷”用作动词:走到头) 唐浮图慧褒始舍 于其址(名词“舍”用作动词:筑舍定 . 居) 以故其后名 之曰“褒禅”(名词“名”用作动词:命名) . 火尚足以明 也(形容词“明”用作动词:照明) . 后世之谬 其传 而莫能名 者(形容词“谬”用作动词:弄 . . . 错。“传”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用作动词:识其 本名,说明白)
•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 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 为有补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 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 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著有《临川集》。 • 王安石反对因循保守,是中国十一世纪的 改革家。
3.古今异义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古义:不平凡。今义: .. 程度副词,很,十分) 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古义,是 .... 代词“所”和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缘故”;今 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 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于是 余有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 .. 词,这件事。今义:合用为连词)
• 1.了解王安石及相关背景知识;理解“阳、 穷、咎、极、非常、观、谬”等词语;归 纳“道、乃、然、盖、文”等多义词的义 项。 • 2.了解词类活用现象;进一步了解游记类 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体会其 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 3.正确处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 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 【赏析】 这首诗写于金陵,是李白赠给 送行朋友的。首句点明季节、时间。柳絮 飘飞的暮春时节,江南的一家小酒店里, 即将离开金陵的诗人满怀别绪,独坐饮酒。 “满店香”,柳花本无香味,这个“香” 既是春的气息,又是酒店酒香。次句写酒 店女主人捧出新压榨出来的酒劝客人品尝。 三、四两句写“金陵子弟”来为诗人送行, 欲行的诗人和相送的金陵子弟都喝尽了杯 中的酒,显示出他们之间情谊的深厚。最 后“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以绵长的情谊与流之不尽的长江水相比较,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山东省沂水县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沂水县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沂水县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游褒禅山记》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与课文,研习课文一、二两段。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今天学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板书)这篇游记与我们过去学习过的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的议论,记游实际上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学习这类游记有助于我们同学们提高思维的能力.为此我们共同来研习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二、简介作者及课文1、作家作品:王安石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被任命为参知政事。
他进行变法,推行以理财和整军为主要内容的新法。
由于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既得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失败。
然而王安石是个具有坚强毅力的改革家。
他认为“变法”对国家有利,就尽力推行新法,尽管受到种种阻碍,但毫不动摇退缩。
他决心推行新法,因此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还是一位有名的著述家,是唐宋八大散文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的政论性文章,立意超卓,切中时弊,结构谨严,说理透辟。
2、关于文体:“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分为四类:记游(《游褒禅山记》)、记事(《五人墓碑记》) 、记亭台楼阁(《岳阳楼记》)、记物(《核舟记》)。
宋朝人尚理——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3.10《游褒禅山记》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古代的高官大员,除了官职的名称合品位的登记以外,光地还按照他们的功劳大小授爵,作为恩宠。
古代典籍中经常出现的公、侯、伯、子、男等名称,就是爵位,还有食邑几百户等名称,这就是按爵位等级给予的特殊待遇。
它们与官职没有关系。
早在西周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就规定了爵位有五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爵位是世袭的。
当时,诸侯有封国,公爵称公国,侯爵有侯国,在封国内,世代掌握统治大权,只是定期向周天子朝贡述职,承担出军赋与兵役的义务。
诸侯友分赐他所属的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大小也按爵位等级而定,这叫做“采邑”,或称“采地”。
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地位,并对诸侯承担义务。
《汉书刑法志》说:卿、大夫的采地大约有一百里范围,几万户人家,戎马有四百匹,兵车有一百辆,称为百乘之家。
采邑原来是世袭的,卿、大夫世世代代以采邑内的收入作为食禄,所以采邑又称为“食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相互兼并,封国、采邑的范围发生变化,世袭制度也逐渐废弛。
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以军公授爵,公有二十级爵位:1公士;2.上造;3.僭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庶长;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
这二十个爵位中,1到4相当于士;5到9相当于大夫;10到18相当于卿;最后两级相当于诸侯。
其中有的原来是官职名称,如“庶长”原来是春秋时秦国掌军政大权的官职;“大上造”原来是春秋战国初期秦国的最高官职,又叫“大良造”;但定为爵位名称后,就只有荣誉称号,不再是实际官职名称了。
当时这些爵位是没有采邑的。
秦汉时代实行郡县制。
只是汉代初期仍有部分封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就全部实行郡县制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2《游褒禅山记》字词积累1.词[乃]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道]有碑仆道(路,道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何可胜道也哉(说,讲)策之不以其道(方法)[盖]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文]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文过饰非(掩饰)[然]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吴广以为然(对,正确)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2.活用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盖其又深,则其至义加少矣(到达的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的地方)画线的词可以视为形容词用作名词,但有的也可以看作省略(如可以认为“其至”“险远”后面分别省略“之人”“之地”),这三个词在理解上没有什么困难,只要学生理解就行了,不一定要讲它们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名,说出,说明。
这是“名”在文言中的通常用法,不是名词用作动词。
)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名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头。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命名,称呼。
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说清楚,说明白。
名词活用为动词)火尚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把……当作老师,名词的意动用法)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认为……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认为……有好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句式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高中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易中天品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帮了腐败的忙,司马光头号反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易中天品王安石:王安石变法帮了腐败的忙,司马光头号反对作者:易中天公元1067年,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年份。
这一年正月,三十六岁的宋英宗病逝,法定的接班人皇太子赵顼(音须)承嗣大统当了皇帝,是为宋神宗。
当然,神宗是他的庙号,死了以后才叫的。
在世的时候,我们大约只能唤他一声“当今圣上”。
神宗是北宋王朝的第六任皇帝,前面五任是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和英宗赵曙。
此后,则还有三任皇帝,即哲宗赵煦、徽宗赵佶和钦宗赵桓。
这时,北宋王朝已过去108年,算是步入中年,而新皇帝却很年轻。
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出生的赵顼,此刻正好二十岁。
年轻人血气方刚,总是想做些事情的,宋神宗也不例外。
于是,便有了著名的“熙宁变法”。
变法是宋神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头一把。
因为它是从赵顼登基的第二年即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开始的,因此叫“熙宁变法”。
后面的两把火,则是元丰年间的“改制”(改革官制和兵制)和“用兵”(进攻西夏)。
看来赵顼确实是一个很想有所作为的年轻人,只不过他的作为似乎效果都不怎么好。
变法是一再受阻,节节败退,对西夏用兵更是次次惨败,因此赵顼死后得到的庙号竟是“神宗”。
据谥法,“民无能名曰神”,也就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意思。
历史上叫做“神宗”的,还有一位明代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但万历皇帝是在位四十多年不理朝政,什么事情都不做的,竟然和这位独断专任大刀阔斧的赵顼享用同一个庙号,这也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不过话又说回来,宋神宗的变法,倒也不是自寻烦恼,无事生非,为政绩而政绩。
变法是有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有远见卓识的。
我们知道,一个成熟的王朝,如果顺顺当当地延续了上百年,那就几乎一定会出问题。
因为历代王朝实行的政治制度,即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其合理性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社会成员普遍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的。
正因为普遍贫穷落后,这才不但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且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实体(朝廷)或权力象征(皇帝)。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课件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名作动, 筑屋定居
死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和尚
当初
死后葬在那里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因为(这 名作动, 命 个)缘故 名, 称
……者……也, 判断句
那禅院
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
指慧褒的弟子 在慧褒墓旁盖 的房舍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也。南面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
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
至: 到达;于: 介词,引进处所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 幽深昏暗, 叫人迷惑的
懈
地方, 形容词作名词
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帮助
足够用来 那里 在
嘲笑
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
疑畏卒不敢取
终究
卒然边境有急
同猝, 突然
五万兵难卒合
同猝, 仓促
重点字词
• 舍: 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 • 名: 名词作动词,命名,起名。 • 东: 名词作状语,往东 。 • 乃;副词,表判断,有“为、是”
之意。
特殊句式
•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褒之庐冢也。 • 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 盖音
温故知新:由“记”谈起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 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 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
我们接触过的与 “记”有关的文章
游 褒 禅 王山 安记
石
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 世纪的改革 家”
王安石其人之政治篇
王安石(1021-1089), 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 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他 “少好读书”。1042年登进士第。 1061年上万言书, 提出变法主张, 1070年任宰相, 推行新法, 后因遭 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 于1074年 罢相, 次年再为相。1076年再次辞 去相位, 退居江宁(南京)潜心学 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 又 改封荆国公, 故世称“王荆公”。 1086年司马光执政, 废尽新法, 王 安石忧愤去世。卒谥文, 故又称 “王文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课件
不 可
游 褒 禅 山 记
记叙(1、2) 名的由来
前 后
游洞的经过
照
应
游华山洞的心得
议论(3、4)
者尽 ,吾 可志 以也 无而 悔不 矣能
至
以 不 深 思 而 慎 取 之
借仆碑抒发感慨
也
以 其 求 思 之 深 而 无 不 在 也
(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 游者的籍贯、姓名。
• 小结:作为一篇游记,作者并没有花大 量笔墨来写山水盛景、名胜古迹,而是 给我们记述了一般人容易忽略的景致和 一次半途而废的游览经历,从而引出游 山感慨。这些感慨既是游山之所得,又 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事业之道。
游褒禅山记
朗读课文 把握文意
• 高考常考文言知识点: • 通假字 • 词类活用 • 古今异义 • 特殊句式 • 虚词:“其”
• 始舍于其址
••其以其其 文乃漫华灭山,独之其阳为名文之犹也可识曰
• 其下平旷 • 然视其左右 • 问其深 •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 距其院东五里 •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 为了攻破冻土难题,在青藏高 原一呆就是32年,期间有好几 次差点进入鬼门关。 • 从事青藏铁路冻土研究的有一 百多人。只有张鲁新等几个人 苦苦坚持了下来。
“谁不坚持,谁就是历史的罪人。”
•“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 •“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
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享受过程,全力以赴,尽志无悔
山东一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诈骗电话而 被骗走9900元后伤心欲绝,花季少女不幸 离世……
虚假新闻层出不穷,要独立思考,认真辨 识。
只要一个人在思考,他就是自主的。——爱默生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
《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共3篇《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1《游褒禅山记》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一、导入部分说起中国文化,我们往往会想到它源远流长、积淀深厚,而禅宗文化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而禅的精髓,也体现在了诸多名篇之中。
今天,我想向同学们介绍的,就是其中一篇——《游褒禅山记》。
二、作者简介1. 洛阳纸贵一代才子——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篱,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内,是北宋名臣苏洵的次子。
他早年就读于洛阳附院,自幼聪颖,曾访求名士,涉猎经史,工书法、绘画、文学,以诗文、书法驰名。
1077年,他中进士,历任知制诰、集贤校理、端明殿学士等职。
时人称其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故被尊称为“东篱先生”。
2. 文学范畴——《东坡乐府》等苏轼的文学成就极高,主要表现为诗、散文和词。
他的诗以疏逸自然、情致深切著称,被誉为“唐宋之际第一大家”。
而在散文方面,他更是有“散文之神”之美誉。
最有名的莫过于《东坡乐府》,其中《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篇更是传诵千古。
三、作品简介1. 篇名与背景《游褒禅山记》,是苏轼在北宋中期所写下的游记散文。
褒禅山,位于今湖北省南漳县,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之一。
这一地区山峰陡峭,云雾缭绕,在古代有着禅修之地的盛名,吸引着许多闻名亲王、贵族、学问达士、僧侣访寻禅法。
2. 文章内容《游褒禅山记》以“携妓赏花”为主题,讲述了苏轼率领友人、妓女游览褒禅山的事。
在游山途中,苏轼零零散散地插入对历代人物的赞美、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以及对禅宗思想的探讨。
最后,他回思本次行程,慨叹人生短暂,如山间流水般流去,倡导抛弃浮华,回归本性,精修内心,含蓄地宣扬了“道、禅、性、理”的哲学思想。
四、文学价值1. 乐观风趣形式《游褒禅山记》采取游记形式,将妓女带上山,游览过程形式活泼,语气欢畅,给人以愉快的读后感。
同时,《游褒禅山记》还以诗人的敏捷流畅之笔,表现出一种豁达乐观之气,是苏轼文学风貌的一种重要表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册 游褒禅山记 PPT课件
动词,得到 名词,心得,收获 动词,能够 形容词,正确
名词,车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 连词,表原因,因为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盖 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动词,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慧褒始舍于其址
3.有泉侧出 4.入之甚寒,问其深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名→动,筑舍定居
首页
下页
知识卡片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1) 直称姓名(2)称字、号、斋名、谥号 (3)称官名、爵名(4)称籍贯。有时 几项兼称,这种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 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号。 宋仁宗登基第一年为至和元年。古代 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 表示,叫年号纪年法。
首页 下页
课堂小结
第四段: 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因为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 主谓之间 使动:弄错 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 名动:识其本名 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 ……的原因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判断句
首页
下页
第五段:补叙同游者。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 fǔ 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 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 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这篇游记写的是作者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历。 作者曾为自己轻易地放弃而懊悔不已。启示 是深刻的:其一,见世上之神奇雄伟、美丽 奇特景观,常在险远,故行事当 “尽志”无 悔;其二,感仆碑之“华山”音误,后世谬 传“何可胜道”,故治学当“深思慎取”。 作者借游褒禅山,说明无论是建功立业、治 学或是办其它事情,都要矢志不渝,人尽其 力,物尽其用,讲究方法,深思慎取以达致 成功。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境内,风景秀美。主要景点 是“一寺二洞”。前洞有“华阳”等石刻文字;后 洞又称“碑洞”。
首页
下页
高中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古代的高官大员,除了官职的名称合品位的登记以外,光地还按照他们的功劳大小授爵,作为恩宠。
古代典籍中经常出现的公、侯、伯、子、男等名称,就是爵位,还有食邑几百户等名称,这就是按爵位等级给予的特殊待遇。
它们与官职没有关系。
早在西周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就规定了爵位有五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爵位是世袭的。
当时,诸侯有封国,公爵称公国,侯爵有侯国,在封国内,世代掌握统治大权,只是定期向周天子朝贡述职,承担出军赋与兵役的义务。
诸侯友分赐他所属的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大小也按爵位等级而定,这叫做“采邑”,或称“采地”。
卿、大夫在采邑内享有统治地位,并对诸侯承担义务。
《汉书刑法志》说:卿、大夫的采地大约有一百里范围,几万户人家,戎马有四百匹,兵车有一百辆,称为百乘之家。
采邑原来是世袭的,卿、大夫世世代代以采邑内的收入作为食禄,所以采邑又称为“食邑”。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相互兼并,封国、采邑的范围发生变化,世袭制度也逐渐废弛。
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规定以军公授爵,公有二十级爵位:1公士;2.上造;3.僭枭;4.不更;5大夫;6.官大夫;7.公大夫;8.公乘;9.五大夫;10.左庶长;11.右庶长;12.左更;13.中更;14.右更;15.少上造;16.大上造;17.驷车庶长;18.大庶长;19.关内侯;20.彻侯。
这二十个爵位中,1到4相当于士;5到9相当于大夫;10到18相当于卿;最后两级相当于诸侯。
其中有的原来是官职名称,如“庶长”原来是春秋时秦国掌军政大权的官职;“大上造”原来是春秋战国初期秦国的最高官职,又叫“大良造”;但定为爵位名称后,就只有荣誉称号,不再是实际官职名称了。
当时这些爵位是没有采邑的。
秦汉时代实行郡县制。
只是汉代初期仍有部分封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就全部实行郡县制了。
汉代的封爵只有王、候两级。
高中语文 3.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游釜托寺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王安石游釜托寺据说王安石小时候读书过目不忘,写得一手好文章,20岁中了进士出任地方官,一做就做了20余年。
王安石官做的时间长了,名气也开始大了起来。
嘉佑年间,宋仁宗将他调至京城当一个管财政的官。
王安石到了京城,当即向仁宗递交了一份有关进行财政改革的奏章,长长万言。
宋仁宗一听改革就头痛,便将这万言书束之高搁。
王安石见仁宗没有改革意图,加之朝中老臣又不大能相处在一起,于时便怀念当地方官的日子来了。
正在此事,老家传来一个消息,说是他母亲去世了,于时他便借这个机会向仁宗辞职,告官回乡。
王安石回到家中为母亲守灵尽孝,可对国家的大事还是十分关注。
1067年,神宗即位,神宗立志对国家作些改革,他身边有个叫韩维的官员,时常能与他说一些很好的建议,使神宗很感兴趣,可韩维告诉他,这些建议都是我的好友王安石和我说的,并不是我自己的看法。
于时,神宗对王安石便刮目相看,当年便诏王安石重新出山,出任江宁知府。
王安石早从老友中得知,这神宗是个胸怀大略的人,他正在广招贤才,准备干一番大事。
于时他怦然心动,接诏后便从老家出发,前往南京上任。
这一天,王安石途经杭宣古道前往南京,快到独松关时,听当地人说附近有座百年古寺,名叫釜托寺,始建于公元912年。
对于釜托寺,王安石早几年在鄞县为官时就听朋友说起过,如今知道这座古寺就在附近,不由感了兴趣,于时便请人带路,前往釜托寺一游。
釜托寺建于梁代乾化年间,初建时名气很大,晨钟暮鼓,香火颇盛。
历经一百余年的沧桑,这釜托寺已大不如前了,僧人稀少,香火冷落,不少地方都只剩下遗址了。
王安石到釜托寺时,正好细雨蒙蒙,王安石冒雨游寺,兴致勃勃。
可这座前梁古寺,没有了昔日的繁华,显得十分冷落,一些大殿中的佛像上都积上了灰尘。
王安石不由十分感叹,心想:看来这寺院看来也与国家一样,需要改革,再不改革,这百年基业如何传承?正在此时,釜托寺的方丈得知王安石到此,闻讯前来迎接。
王安石当即告诉方丈,这百年基业要传下去,现在必须要想点办法了。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文档讲义 3.10游褒禅山记
10游褒禅山记本课话题——志向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志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强调了一个“志”字,他认为,只有胸怀大志,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
尽了自己的志向,尽管达不到理想的目标,也是可以无怨无悔的。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小草的志向是生长,所以他有了冲破岩石的力量;幼鹰的志向是飞翔,所以他有了跳下悬崖的勇气;小河的志向是大海,所以他有了百折不挠的毅力。
志向是一个人前进的马达,是黑暗中的火把,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志向与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这样生命才会有意义。
阅读——文学中的典故1.徐霞客志在远方。
明代旅游家徐霞客,幼年便勤奋好学,博览图地志。
从22岁开始出游,前后经过32年,足迹北至燕晋,南达云贵和两广,名山大川几乎没有不到过的。
在游历之时,他尝尽了千辛万苦,常常拿着一根几尺长的铁棍,去登山,去探寻险境。
终于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2.立志要趁早。
有一次莫扎特的父亲走进小莫扎特的房间,只见这个金发蓬松、天真无邪的孩子正专心致志地在五线纸上写着什么,就问:“莫扎特,你在写什么呀?”父亲随手拿起他写的东西一看,暗吃一惊。
儿子竟在谱写钢琴协奏曲,而且写得很合规范。
父亲故意跟他开玩笑说:“可是你要知道,你这个曲子是不能演奏的啊?”小莫扎特有点生气,说:“我知道,爸爸,可是你说过哪个曲子正式演奏之前,不要练习,不要修改的啊!”5岁的莫扎特就这样立下了坚定的志愿:要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将来当一名出色的音乐家。
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现在江西临川)人。
庆历二年进士,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节度判官公事、鄞县知县,舒州通判、江南东路刑狱。
治平四年,诏为知江宁府,又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提为参知政事,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讲义新人教必修2
游褒禅山记(一)作者简介白吃饭需要智慧王安石小时候,经常在离家不远的街口面馆吃面。
一天,老板有心考考他,就让他自己去厨房端面。
只见灶墩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滚烫的面汤快要溢流碗外。
大师傅笑眯眯地说:“这碗面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别多,如果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并保证不泼一滴汤,我就免费让你吃。
”王安石灵机一动,用筷子轻轻地把面条挑起来,碗内就只剩下半碗汤了。
就这样,王安石左手端着汤碗,右手拿筷子挑起面,顺顺当当地把一碗满满的热面条端到店堂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一)背景链接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
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平常人家的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游记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
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Ⅱ.文化常识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是梵语“佛陀”的音译。
因为“佛陀”与“浮屠、浮图”的声音相近,所以,翻译成汉语,便转为“浮屠、佛图、蒲图、休屠”。
古代称佛陀为“浮屠氏”,称佛教为“浮屠教”。
西晋初年,洛阳一带造立寺塔者不少,达官显贵多有舍宅为寺者。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之游褒禅山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游褒禅山记从容说课这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文章以议论为主,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记叙简明,议论深刻,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
本文采用文言文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作者介绍;把梳理文章思路、理解叙述议论表达方式的结合等内容与熟读、背诵结合起来,在熟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背诵体会。
“研讨与练习一”提供了思路,可以根据表格的内容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由事说理,循理布事的写法。
教学设想:第二课时: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重点弄清几个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如“其”“于”“以”等。
另外一些“研讨与练习”中没有涉及的重点实词,也要梳理积累,弄清“志”“力”“物”的具体含义,举一反三,拓展涵盖范围,并且由游山说开去,联系到为人、学习、做事,把文章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教学重点学习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1.了解借游记的即事明理,叙议结合,前后紧密相扣来抒发议论的写法。
2.掌握古文的字词句篇。
3.合作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和思想魅力。
4.探究与活动,在朗读中体悟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5.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已经先后跟随几位文学大师遨游了不少地方。
今天,我们的脚步仍不停歇,又将跟随北宋的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上路啦。
大家翻开书,先看题目——生(齐声)游褒禅山记。
师在初中我们学过用文言文写作的游记吗?生《醉翁亭记》……师没错,《醉翁亭记》是——生抓住景物特点,浓墨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与我们过去学过的那些游记不同,它不重在表现山水之美,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用酣畅的笔墨进行大量议论,记游实际上只是个引子,说理才是全文的中心。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2:《游褒禅山记》备课资料
《游褒禅山记》备课资料《游褒禅山记》是一篇游记,但这篇游记的重点不在记游,而是就游山时所见来抒写感受,发表议论。
文中阐述了两点见解颇有启发性。
其一,无论做什么事,要想成功,必须有不畏艰险、百折不回的精神。
其二,治学要有求实精神和严谨态度。
记议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前半篇记游,后半部分则是议论,记游是议论的根据,议论又是紧扣记游,由实而虚,前后呼应,结构严谨。
文脉梳理游褒禅山记(结构)褒禅山概况——山:亦谓华山记叙部分(1-2节)——院:慧空禅院(议论的基础)前洞夷以近-游者众游洞经过——洞:(平旷,有泉)后洞险以远-至者少——既出而悔(窈然,甚寒,不能穷)——碑:名“花山”文漫灭志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常在险远力尽志无悔议论部分(3-4节)物(记叙的深化)应深思慎取资料展板3、字音词义(1)字音:父(fǔ) 褒bāo 冢zhǒng 华huá禅chán相xiàng 谬miù窈yǎo(2)重点实词:址;指山脚;卒:死;咎:责怪;相:辅佐;阳:山之南,水之北;庐:屋舍;窈然:幽深的样子。
词语积累:实词部分①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屋舍,这里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② 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命名,动词,这里名之意为给它命名。
③ 有泉侧出:侧,侧面,这里当从侧面讲,名词作状语。
④ 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往往有得:得,这里当心得讲,作名词。
⑤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形容词,这里指幽暗的使人迷惑的地方。
形容词作名词。
⑥ 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错误,这里当弄错,致使错误,形容词作动词。
2、重要虚词理解之: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之,代词,它②褒之庐冢也之,助词,的。
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之,助词,这里起连接主谓语之间,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成为一个短语。
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之,代词,代同游者。
⑤石之铿然有声者之,代词,代同游者。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游褒禅山记》知识归纳 新人教必修2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归纳——人教必修二《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古今异义词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
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于是余又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
为单音词连用。
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6.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古义:周围;今义:左和右两方面、支配、表示概数等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达,达到,动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三、一词多义1.乃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②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③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④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2.道①有碑仆道(路,道路)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④何可胜道也哉(说,讲)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3.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4.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④文过饰非(掩饰)5.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然而,但是)6.舍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②而操舍鞍马,仗舟楫(动词,舍弃)③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排住宿)④客舍青青柳色新(名词,宿舍、旅店)7.以①由山上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介词,在、从)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并且)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顺承,就,便,或不译)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与“故”组成固定结构,表因果,因此)⑤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与“所”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的原因)8.其⑴始舍于其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备课资料课文指津《游褒惮山记》是王安石变法前在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任职时所写的名作。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篇游记,但细读全篇,便知不是以记游为重点,而是借记游写感想、发议论,是游记文的变格,又是议论文的特殊样式,可以说是一篇游记式的论说文。
作为一篇游记,本文按照游程的顺序,有层次地描写了山水景物和名胜古迹。
一开头,叙述褒惮山名称的来历,其次写游山洞及出洞后的心情,再次写游览的感想,最后补写零星体会和同游之人及游览日期。
作者根据自己敏锐的观察和亲身的体会,用生动的语言,精练的笔触,神形毕肖地把一般人容易忽视或遗忘的自然景色,图画般地再现出来,使读者产生一种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
但是作者意不止此。
但不是纯客观地描绘山水,而是在刻画奇妙景色的同时,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寄托于游山探奇的感受之中,使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契合无间地结合在一起,把记游与说理巧妙地熔于一炉。
答疑解惑本文是怎样把治学的道理寓于记游的过程中的?提示: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
这从文章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华山民、慧空祥院、仆碑由来的考释,即非一般的写景文字,而具有学人的实证精神。
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昏暗、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又写“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来,作乾遂一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游览之乐。
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
但作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达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
作者最后写倒在路边的碑,“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进而考究今人读音之误,与篇首相呼应,结构严丝合缝,脉络清晰。
资料剪辑关于“说”说,是古代议论明说一类文章的总称。
它和“论”没有大的差别,后人统称说理辩析类文章为论说文。
《文章辩体序说》云:“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已意述之也。
”如《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等,都是这类文章。
名作欣赏探湖遇险徐霞客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采。
高而展者,为板嶂岩[1]。
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峰[2]。
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
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3]。
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4],涧底石平如砥[5]。
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6],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7]。
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连云峰[8]。
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龙湫之瀑[9],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
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那观泉之所[10]。
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
下饭庵中,雨廉纤不止[11],然余已神飞雁湖山顶[12]。
遂冒雨至常云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绝磴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圮[13]。
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望去[14]。
再入一里,有云静庵,乃投宿焉。
道人清隐,卧床数十年,尚能谈笑。
余见四山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晨忧也。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
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
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
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
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15],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16],若可俯而拾也。
北瞰山坳壁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
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
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17],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
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
自念《志》云[18]:“荡在山顶[19],龙湫之水,即自荡来[20]。
”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润[21],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反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22],由旧路下。
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
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
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
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峰撩人[23],至是且无峰置足矣。
踊跃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
意可行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
望岩下斗深百丈[24],俗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
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
断复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
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
主仆衣履俱敝[25],寻湖之兴衰矣。
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
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26]。
十五日,寺后觅方竹数握[27],细如枝;林中新条,大可径寸[28],柔不中杖[29];老柯斩伐殆尽矣[30]!遂从岐度四十九盘[31],一路遵海而南[32],逾窑岙岭[33],往乐清。
注释:[1]板嶂岩:一名铁板嶂,石色深褐,方展如屏,故名。
[2]小剪刀峰:因山顶峰尖似剪,故名。
另有一峰与之相似而大,谓之大剪刀峰。
[3]马鞍岭:雁荡山东、西内谷的界岭。
[4]汤(shāng伤)汤:水大流急之貌。
[5]砥(dǐ底):磨刀石。
细者为砥,粗者为砺。
[6]常云峰:一名灵府山[7]介立:独立。
[8]连云峰:亦名连云嶂,著名的大龙湫瀑布即由此峰倾泻而下。
[9]龙湫之瀑:即大龙湫瀑布。
万斛飞瀑从连云峰190米高处喷涌下泻,轰雷喷雪,气势极为雄伟。
大旱之时,瀑水则如素练轻纱,飘忽崖际,秀美可爱。
清人袁枚有诗云:“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
五丈以上尚似水,十丈以下全是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10]诺讵那:亦译为“诺讵罗”,十八罗汉之一。
此指四川高僧罗尧运,相传他在晋永和中率弟子三百,东来雁荡,见大龙湫瀑布,叹为观止,遂坐化于此。
后人因而起塔建寺,尊为开山祖师。
[11]廉纤:形容细小。
[12]雁湖山:一名雁湖冈,海拔约1000米。
山顶之湖即为雁荡,一名平湖,为秋雁栖息之处,雁荡山亦由此得名。
[13]圮(pǐ痞):毁坏。
[14]望望:去而不顾之貌。
[15]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清澈。
语本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瑶界:琼玉世界,形容清润洁净。
[16]海:指东海。
玉环:岛屿名,今为浙江省玉环县。
岛上有玉环山,西北与雁荡山隔海相望。
一抹:犹言一长条。
[17]垤(dié跌):蚁封。
此泛指小土堆。
[18]《志》:指《大明统一志》。
[19]荡:指雁湖。
[20]这条记载是不确切的。
徐霞客本着“学务实效,经世致用”的精神,冒着葬身深壑的危险,二十年间两次攀登雁荡山顶,终于勘明大龙湫瀑布的源头和雁湖的确切位置,纠正了旧《志》的谬说。
[21]上湫:指大龙湫。
[22]莲舟:即《游天台山日记》中所述及的莲舟上人。
[23]向:从前。
撩:撩拨,挑弄。
[24]斗:“陡”的假借字。
[25]履(lǚ吕):鞋。
敝:破。
[26]能仁寺:宋初僧全了先建庵于此,咸平二年(999)始建寺,有“雁山第一刹”之称。
[27]方竹:亦称四方竹,茎呈钝圆角四棱形,可制手杖。
数握:几把。
[28]径寸:直径一寸。
[29]中(zhòng):适合,符合。
[30]柯:枝条。
殆(dài代):近,几乎。
[31]岐:同“歧”,岔路。
四十九盘:岭名,一名丹芳岭。
元人吴元梅有诗云:“雁荡之峰何邃幽,四十九折盘鸟道,三千余尺飞龙湫。
”[32]遵海而南:沿着(东)海边之路南行。
[33]窑岙(ào奥)岭:在乐清县东北。
【阅读鉴赏】读罢徐霞客的这篇游记,不能不叹服他追求科学的精神,感佩他一往无前的勇气,赞赏他坚忍不拔的毅力。
这篇游记写的是徐霞客首探雁荡的情况,时间在1613年,当年他27岁。
他在观赏完大龙湫瀑布惊心动魄的景观之后,想起《大明统一志》上说,大小龙湫的水都是山顶雁荡(雁湖)流下的,便抱“学务实效,经世致用”的原则,决心弄个究竟。
期间遭遇的困难是难以想像的:在山石嶙峋的高峰间攀登,在窄如刀背的山脊上行走,还用仆人的绑腿布连接起来从悬崖上吊下去探路,在攀回崖上时绑腿布被尖利的石头磨断,他几乎坠崖而死!此次探湖他的收获是,发现了《大明统一志》上记载的错误,雁荡山最高峰上非常狭窄,连一双脚都难以容纳,怎能容下一座雁湖?至于大小龙湫的源头和雁湖的确切位置,他此次并没有弄清,但他心中总装着这个问题,直到20年后再攀雁荡山才把它彻底弄清。
他的精神勇气和毅力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我们也钦佩徐霞客的文学功力。
《徐霞客游记》历经300余年,不但被保存下来,而且不胫而走,广为传诵,这应归功于作者的文学功底。
这篇游记正显示了徐霞客的文学老化和写作特色。
作品简洁、活泼、生动、传神,山山水水都显现出不同的风貌特征。
如写大龙湫瀑布,“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
“轰然”写其声势,“捣”写其威力,“岩势”三句写山势,下二句写瀑布形成的原因和形态,后句写主观感受。
短短26字,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景有理有趣。
写山:“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
”“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
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
”用比喻、夸张手法;“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17],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用拟人、对比手法。
均形象、逼真,令人叹为观止。
徐霞客确是一位描山绘水的高手。
难怪前人称他的文笔“天然旁趣,自然奇警”(清潘次耕语),赞美《徐霞客游记》“当为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思考探究】1、本文对探险路上的风景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认真阅读文章,看看作者的风景描写有什么特点?2、文题为《探湖遇险》,从文中来看,作者一行遇到了哪些险?最险处在哪里?3、作者根据自己的行踪,把一路的风景记了下来,这种写法在游记中是常见的,这叫什么写法?【思考探究答案】1、本文风景描写的特点是:简洁、生动、传神(参见“阅读鉴赏”)。
2、险就险在:在山石嶙峋的高峰上攀登,在窄如刀背的山脊上行走。
最险的地方是到了高峰的尽头,连放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于是用仆人的绑腿布连接起来从悬崖上吊下去探路,在攀回崖上时,布被磨断,他几乎坠崖而死!3、游记中的这种写法叫做“移步换景”,是游记中常用的一种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