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
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隐喻是人类共同的思维方式 ,也是人类语 言中选 词和构词 的共同手段 。英语 中常见的隐喻构词方 式有 直接 转义 、 转换 、 词 缀和复合 。直接转义是指 由单纯词不经任何 构词变化直接转义
或 转 类 而 来 。 如 “l d ( ) “o”雾 ) 直 接 转 义 为 “ 团 ” c u ”云 和 f ( 可 o g 疑 和
随、 追踪) 。英语中还可通过 添加某些后缀构成 隐喻 l 生词语 , 如后 缀 一i ( i l e i l e,ym uy pdr) 。学生经 过一 定阶 l ec l i , ek)一 (o s, ie 等 k hdk l i f s y 段 的学习后 已积累了相 当的感性材料 ,对英语词 汇的内部结构 也有 了一定的了解。这 时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 中能介绍这些常 用 的词缀知识以及各 种复合词 的构词方 法 ,并 不失时机地利用 射 到另 一事物 的认知 过程 。
过去人们 只是把 隐喻当成一种普遍 的修辞方式和词语 的非 常规
用法 , 用于诗歌或其他特殊文体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逐渐发展 ,
隐喻作 为一 种认 知世界 、表达思想情感 的工具重新成 为语 言学 中一个重要 的研究课题 ,对 隐喻在语言形成和发展 中的作用人 们予 以了全新的认识 。 从语言发展及认 知的角度看 ,人们创造并使 用的第一批词 汇多表示具体可视化的事物和直观的行 为 ,是身 体直接体 验的 结果 。 无论符号本 身 , 还是与之相关的语音都是随意的。 但是 , 当
“ 困惑” 。转换主要是指英语中大量的名 词都 可以转换成隐喻性
人类积累 了一定的具体概念之后 ,由此形成 的抽 象思维能力和 大脑逐 渐完 善的意念 图式会 形成一个纵 横交错 的认 知网络 , 该 网络随着切身经历和体验的增 多而得 到完善 ,并 以此为依托对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
英语移就辞格的隐喻和转喻认知阐释隐喻和转喻是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用于通过比喻和类比来传达更深层次的含义。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被视为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方式。
本文将从认知角度解释隐喻和转喻,并探讨它们在英语中的应用。
隐喻是指通过将一个词或短语与另一个具有类似特征或概念的词或短语进行比较,来传递某种含义或观点。
隐喻常用于修辞或文学作品中,以增强表达的效果或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当我们说"他是我的阳光"时,我们并不是真的在说他是太阳,而是用阳光来比喻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温暖。
隐喻的认知阐释可以解释为人们通过将某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理解和表达事物。
这种映射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和认知模式。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将"阳光"这个概念映射到"他"这个人身上,从而表达出他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
转喻是隐喻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通过将一个词或短语从原来的语境中移到另一个语境中,来传递某种意义。
转喻常用于日常交流中,用于比较不同领域或概念之间的相似之处。
例如,当我们说"时间是金钱"时,我们并不是真的在说时间就是金钱,而是用金钱来比喻时间的宝贵和珍贵。
认知角度上的转喻解释可以理解为人们通过将一个概念的特征应用到另一个概念上来理解和表达事物。
这种应用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模式。
例如,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将"金钱"这个概念的特征(宝贵和珍贵)应用到"时间"这个概念上,从而表达出时间的重要性。
隐喻和转喻在英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存在于修辞和文学作品中,也贯穿于日常交流和各个领域的专业术语中。
在修辞和文学作品中,隐喻和转喻被用来创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描写和表达。
例如,在诗歌中,隐喻和转喻可以用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深度。
在日常交流中,隐喻和转喻被用来解释抽象概念、描述复杂事物、引起共鸣和增强表达效果。
英语词汇隐喻认知研究
英语词汇隐喻认知研究作者:徐巨成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0年第07期隐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把隐喻作为名词的一种特殊用法,是一种修辞手段,后来许多语言学家都依据这一观点对隐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
美国学者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全新的隐喻[1],他们对隐喻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他们还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思想和行动中,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事物的方式。
一、英语词汇认知理论Nation[2]和Ellis[3]等语言学家均指出词汇认知不仅仅局限于词汇的形式和意义上的认知,其认知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由很多与此相关的部分组成,词的隐喻意的延伸是词汇认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词汇认知过程的理论显示:词汇输入、词汇深层加工和词汇输出都充分利用了概念隐喻。
Craik和Lockhart在其深层加工理论中指出,在词汇认知的过程中对词汇进行深层加工能够促进对该词汇的深层理解,产生长时记忆。
Visser(1990)等语言学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论证了该理论,并指出只有对词汇的隐喻意义进行认知,才能达到对词汇深层加工的目的。
词汇输出通常包括三方面的输出:再现、感知和创造性运用。
对词汇的创造性运用过程即是由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映射的过程。
由此可知,词汇认知理论和概念隐喻有着紧密的联系,隐喻在词汇认知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促进词汇的理解、记忆和创新。
二、隐喻的基本类型1.从认知角度分类Lakoff和Johnson从认知角度将隐喻分为本体隐喻、结构隐喻和空间隐喻。
(1)本体隐喻:人类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是建立在本体隐喻基础上,也即人类长期以来都是通过借助生活中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尤其是人体本身)去认知世界,去理解或表达抽象或模糊的思想、情绪、心理、事件、状态等概念。
浅析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隐喻,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单词的意义,更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隐喻的概念以及在英语中的应用在英语中,隐喻是非常常见的。
隐喻是一种由两个词组成的言语结构,其中一个词用来描述另一个词,这样做是为了表达一种思想或一个概念。
它是用一个与原本的词语或句子没有直接关联的事物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
举个例子,当我们说“他是一头猪”时,我们并不是真的说他是猪,而是说他特别贪吃,并将这个特点与猪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隐喻的一种应用形式,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形象地理解单词或词组的含义。
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隐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单词和词组的真正含义。
同时,隐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掌握这些单词和词组。
隐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中一些抽象的概念。
例如,当我们要讲述“爱情”这个词时,可以使用隐喻比如“爱情是一束花”或“爱情是一条河流”,来更好地形象地表达它的含义。
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使用隐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单词和词组的含义。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应用方法:1.讲解单词含义时,可以使用隐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单词的含义,比如“success是一座山峰,你必须攀登它才能达到成功”。
2.在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时,可以使用隐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的拼写和含义,例如“I饿了(I’m hungry)”可以使用“I只有一口呀”来表示只有一口饭的意思。
3.在讲述某个主题时,可以使用隐喻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例如“友情是一朵花”、“健康是一叶树叶”。
隐喻对英语学习的帮助隐喻在英语学习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隐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单词和词组的真正含义,并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掌握这些单词和词组。
同时,隐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中一些抽象的概念。
隐喻认知对英语词汇语用意义理解的启示
隐喻认知对英语词汇语用意义理解的启示隐喻是英语中较为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所谓隐喻,又称暗喻,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
即用一种事物暗喻令一种事物。
我们知道,隐喻修辞手法在文学和诗歌作品中尤为常见,但其实隐喻在词汇构成中也经常出现,把握好英语中的隐喻认知对我们研究英语词汇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正确把握词汇中的隐喻意义能帮助语言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词语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表面意义。
如“the great dragon”,其字面意义是“巨大的龙”,但我们知道“dragon”在英语中一般是邪恶的象征,所以其隐身意义是邪恶的,在这里就有“恶魔撒旦”的意思。
我们知道国内语言学家束定芳指出:“如果语言表达的概念是隐喻性的,通过视觉手段表达的同样概念也是隐喻性的。
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与隐喻性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
”由此可见,隐喻是我们探索、描写、理解和解释新情境的有力工具。
隐喻是由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产生的。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隐喻就是从某一认知域引向另一认知域;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他们产生了相似联想,因而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与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感情。
当我们看到一个陌生的词汇,如果能找寻到其中的隐喻意,即可用具体的概念去认知和理解那些相对抽象的、缺乏内部关联的概念,使后者似乎具有了前者的特征,从而使我们准确而又灵活的记住并掌握单词的意思。
如:She is a woman with a stony heart。
从字面意义上看,这句话意思是“她是一位有着石头心的女人”,但是,我们知道像石头一样的心其中隐含的意义是铁石心肠,冷酷无情。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想表达的是“她是一位冷酷无情的女人”。
其次,通过对颜色为代表的等词汇中蕴含的隐喻认知的掌握,有利于英语学习者更加了解中西跨文化差异。
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
的运用
隐喻认知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隐喻认知理论是一种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理论,它认为,人们在理解和表达概念时,会将抽象概念与具体的实物或现象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隐喻的认知模式。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隐喻认知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隐喻认知理论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词汇。
例如,当学生学习“ambition”这个词时,教师可以用一个比喻
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词,比如说,“ambition就像一艘船,它
可以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
这个词的意思,并且更容易记住它。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隐喻认知理论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
例如,当学生学习“diligent”这个词时,教师可以用一个比喻来帮助学生记忆这个词,比如说,“diligent就像一只小老鼠,它总是努
力地在洞里挖洞。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词,
并且更容易理解它的意思。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隐喻认知理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例如,当学生学习“patience”这个词时,教师可以用
一个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词,比如说,“patience就像一只熊,它可以耐心地等待它想要的东西。
”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这个词,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隐喻认知理论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利用隐喻认知理论,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词汇。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一、英语隐喻的定义及构成英语隐喻(metaphor)为英语辞格(figure of speech)用法之一。
与明喻(simile)不同的是,隐喻不用诸如like或as之类的功能词,是一种广为使用、普遍存在的将一物比作另一物的一种表达方法。
西方研究者对隐喻做了深入探讨,将其大致界定如下:隐喻:希腊语的“转换”(meta意为“跨越”,phor意为“运送”),将某物转运过去。
故隐喻将某物视为另一物。
1隐喻:一种蕴含的类比(an implied analogy),它以想象方式,将某物等同于另一物,并将前者的特性施加于后者或将后者的相关情感与想象因素赋予前者。
2英语隐喻的构成要素是: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和喻底ground。
所谓本体the tenor,亦即被表述的概念或者被比较的主体,the idea being expressed or the subject of the comparison;所谓喻体,亦即此概念传递的意象或者此主体传达的意象,the image of which this idea is conveyed or the subject communicated。
3而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类似及/或类比之处则是喻底ground,亦即the similarities and/or analogies involved are the Grounds。
41.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Mr. Wangle has an angel of a wife. 王先生有位天使般的妻子。
隐喻的本体是wife,喻体是angel,同时出现。
2. 本体未现,喻体出现:He pitied the plumage and forgot the dying bird. 他哀怜鸟儿的翅膀,却忘记了濒死的鸟儿。
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各有两个。
第一个本体是法国贵族,喻体是plumage;第二个本体是受苦受难的大众,喻体是the dying bird。
认知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 知 语 言 学。兴 起 于 2 世 纪 8 . 认 0 O年代 的认 知语 言 学是 由认 知 心理 学 和语 言 学 结合 而 成 的边 缘 学 科 。传 统 的语 言 学从 内部 分析 语 言 , 视 语 言 意义 与 外 部 世 界 的 关 系, 为 语 言 的所 指 和 能 指 是 忽 认
坝 代 教 胄
认知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么会玉 唐树 良 ( 河北 金 融 学 院外 语 教 学部 河北 保 定 摘 015) 7 1 0 要 :本 文从 介 绍 认 知 语 言 学 中的 隐 喻 理 论入 手 ,基 于大 学 英语 词 汇 教 学 的 现状 ,探 讨 了 隐喻 理 论 在 英 语教 学 中 的指 导 作 用及 应 用 ,倡 导 通 过 培 养 学 生 的 认 知 意 识 来提 高 学 生 的词 汇 学 习能 力 及 效 果 。 关 键 词 :认 知 语 言 学 隐喻 词 汇教 学
类认 知 方 面有 两 大 作用 : 1 创 造 新 的意 义 ;( 提供 看 待事 物 ( ) 2) 的 新视 角 。
二 、大 学 英 语 词 汇 教 学 的现 状 及 应 用 隐 喻 理 论 的意 义
任 意 性 的 。而认 知 语 言学 则 从认 知 的角度 观察 语 言 中词 汇 的组 织 和规 律 , 以人们 对 外 部世 界 的 经 验 和感 知 、概 念化 和认 知 方式 为 基 础 来 研究 人 类 语 言 , 明 语 言 中词 汇 产 生 、 发展 与 习 得 的 内 在 说 机制 , 映了人类认识 事物的有序性 以及词汇在大脑 中的作用。 反 其 研究 范 围 包括 范 畴 化 、原 型 理 论 、认知 模 式 、隐 喻概 念 和认 知 语 法 等 。 它 给研 究 语 言教 学提 供 了新 视 角, 人 们 加 深 了 对 学 习 使 和运 用语 言 的认 知 过 程 和 规 律 的 了解 , 探 寻新 的词 汇 教 学 方 法 , 对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有 着 重 要 的 意 义 2隐喻 。作 为认 知 语 言 学 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源 于希 腊 语 的 隐 . 喻 (e po 指 把一 个事 物 ( 域 Suc o a ) m t hr a ) 源 ore m i 的某些 特 征将 推 理类 d n 型 影射 (apn) 另一 事 物( m pi 到 g 目的域 t gto a ) 知 过程 。传统 a edm i 的认 r n 语 言学 认 为 它 只是 一 种修 辞 。直到 近 期人 们 才 认识 到 隐 喻是 一 种 重 要 的认 知 模式 ,是新 的语 言 意 义产 生 的 根源 。把 隐 喻研 究 纳 入 认 知语 言学 领域 的 重要 标 志是 L kf G Jhsn 《 ao. .ono 的 我们 赖 以生 存 的 隐喻 “ 隐喻 思维 能 力 是 随着 人 的 认知 的发 展而 产 生 的一 种 创 造 性 的思 维 能力 。是 认 知 发 展 的 高级 阶段 。是人 们 认 识世 界 ,特 别 是认 识抽 象事 物 不 可 缺 少 的 一 种 认识 能力 ” 。人们 首 先 认 识 身 边 的具 体 事 物 ,随着 社 会 发 展 和人 类 活 动 的增 加 ,事 物 范 畴不 断 扩 大 ,就会 逐 步 认识 到 抽 象 的 概念 与 思想 。但人 不 能无 止 境 无 限 制 地添 加新 概 念 ,于是 人 脑 就采 取 了隐 喻 的方 式 ,利 用一 事 物 与 另 一 事 物 的相 关 性 ,将 新 认 识 的 抽象 思 维 与 已认 知 事 物 相联 系 , 机地结 合 起来 ,不 能 不顾 学生 思 想 品德 只看他 的学 习 “ 成绩 ” ,也 不 能 因 为他 “ 绩 ”好 而 降 低思 想 品 德 方 面 的要求 ,这样 不 利 于 成 为 国家 培 养 德 才 兼备 的 人 才 。 ( )“ 优 ” 和 “ 格 ”相 结 合 的 原 则 五 择 合 “ 位 条 例 ”第 四 条规 定 :“ 等学 校 的 本科 毕 业 生 ,成 绩优 学 高 良 ,达 到 下 述学 术 水 平者 ,授予 学 士 学位 :较好 地 掌握 本 门学科 的基本 理 论 、专 门知 识 和基 本 技 能 ;具有 从 事科 学 研 究工 作 或 担 负 专 门 技术 工作 的初 步 能 力 。 从 学 习成 绩 要 求 看 ,学 士学 位 授 ” 予属于 “ 优授予”而不是 “ 格授予 ” 择 合 ,这给 学 校 制 定 学 士 学 位 授 予 标 准 时带 来 了一 个 “ 格 授 予 ” 与 “ 良授 予 ” 的 问 题 。 合 优 然 而在 “ 实施 办法 ” 中 ,只是 提 到 “ 等 学校 本 科 学生 完 成 教学 高 计 划 的各 项要 求 ,经 审 核准 予 毕业 ,其课 程学 习和毕 业 论文 f 毕业 设 计 或 其他 毕业 实践 环 节) 成 绩 ,表 明确 已较 好 地 掌 握 本 门学 的 科 的基 础 理论 、专 门知 识 和 基本 技 能 ,并 具 有 从事 科 学研 究 工 作 或 担 负 专 门技 术 工 作 的初 步 能 力 ” ,并 未 涉 及 到 “ 良” 与 “ 优 合 格 ” 的问题 ,也没 有 强 调 成绩 达 到 何 种 水平 才 能 确 已表 明 达到 学 士 学位 的学 术水 平 。因此 , 立 学院 在制 定授 予 标准 时 ,要 将 “ 独 合 格授 予 ”与 “ 良授 予 ”结 合起 来 进 行 考 虑 。 优 ( )照例 授 予 和破 格授 予相 结合 的原 则 六 为推 动独 立 学 院学 生 科 技 创 新 ,培 养 特 色人 才 ,对按 照 《 学 士学 位 授 予标 准 》不能 获 得 学 士学 位 、但 在 某方 面 有 突 出才 能 和
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
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在词汇教学中重视学习者隐喻理论的输入利于学生了解词义演变机制,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透彻理解和英语式思维,提高其创新运用词汇的能力,以帮助学生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标。
1 英语词汇著名语言学家McCarthy认为:”No matter howwell the student learns grammar,no matter how SUC—eessfully the sounds of L2 are mastered,without wordsto express a wider range of meanings,communicationin a L2 just Call not happen in any meaningful way.”我们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其工具作用,恰如其分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而词汇则是使交际得以进行的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
如果没有词汇来表达更广泛的意义,那么第二语言交流就不能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进行。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提出的推荐词汇量从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到更高要求分别为4 500个单词、700个词组;5 500个单词、1 200个词组和6 500个单词、1 700个词组。
在有限的两年英语课堂教学中习得这么多英语词汇对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而大学英语的学习让大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就是词汇量的增加。
2 对概念隐喻的认识概念隐喻理论自提出以来,国外在隐喻和英语词汇学习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研究者发现将隐喻引入词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记忆效率和领会深度也会进一步提高;隐喻的认知特性和其系统性、普遍性等还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思路,使其能够举一反三。
但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还没有引起我国外语教学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对众多英语学习者来说,概念隐喻及隐喻的方法仍处于未知状态;同时教师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对其内涵意义及隐喻意义很少提及,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词汇学习的不彻底性,并限制了其词义扩展能力的发展。
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策略,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概念隐喻可以帮助学生将单词与具体的形象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词汇。
概念隐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许多英语单词具有抽象的含义,例如“happiness”(快乐)、“justice”(正义)和“freedom”(自由)。
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抽象概念可能很难理解和记忆。
通过将这些抽象概念与更具体的形象和经验进行类比,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这些抽象概念。
可以将“happiness”(快乐)比作一束明亮的阳光,通过这个隐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快乐的含义和感受。
概念隐喻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新的词汇。
学习新的词汇需要学生记忆该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通过将新的词汇与已知的概念进行类比,学生能够更容易地记忆新的词汇。
假设学生在学习单词“courage”(勇气)时感到困难,老师可以与学生分享一段关于超级英雄的故事,比如超人。
通过这个隐喻,学生可以将“courage”(勇气)与超级英雄的形象联系起来,从而更容易记忆这个单词。
概念隐喻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词汇的应用范围。
一个单词可以具有多个含义和用法,学生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和运用这些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通过概念隐喻,学生能够将一个单词与不同的概念进行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单词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当学生学习单词“light”(光明)时,可以通过将这个单词与“hope”(希望)进行类比,学生可以理解“light”(光明)不仅可以指物质的发光,也可以指精神上的光明。
概念隐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使用隐喻可以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动性。
通过掌握概念隐喻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使用隐喻来描述和解释事物,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隐喻的理解
英语隐喻的理解【摘要】英语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在英语语言中起着重要作用。
隐喻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理解英语隐喻需要对文化、思维和想象力有一定的背景知识。
英语隐喻可以分为直观隐喻和比喻隐喻两大类,每种类别又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通过理解和应用英语隐喻,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英语学习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英语隐喻的理解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语言表达技巧,也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1. 引言1.1 英语隐喻的理解Metaphor is a powerful linguistic device that is widely usedin English language. It adds depth and richness to language, allowing speakers and writers to convey complex ideas in a more vivid and meaningful way.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the concept of metaphor, its applications in English, its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how to understand English metaphors, and the various types of metaphors used in the language.2. 正文2.1 什么是隐喻Metaphor is a figure of speech that involves comparing two things by stating that one is the other. It is a way of describing something by comparing it to something else, creating a vivid image or idea in the reader's mind. Metaphors are used to convey complex ideas or emotions in a simple and understandable way.2.2 隐喻在英语中的应用隐喻在英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中,也可以在文学作品中起到重要作用。
隐喻认知对英语词汇语用意义的启示
隐喻认知对英语词汇语用意义的启示一. 隐喻的本质Lakoff & Johnson 对隐喻的定义是: 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事物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 Lakoff & Johnson,1980) 。
因此, 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一种理解周围世界的感知( perception) 和形成概念的工具。
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隐喻性思维过程, 反映了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
我们对世界各种复杂关系的认识都肇始于自身的生活经验。
按照人类社会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 人类早期认识的事物往往是有形的、具体的物体,创造并使用的第一批词汇多是表示具体的事物。
当认知进入高级阶段, 人类就获得了参照已知的具体事物的概念认识、经历对待无形的、抽象的、难以定义的概念能力, 于是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 形成了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隐喻语言。
二. 对英语词汇语用意义的几点启示词汇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已经确立, 出现了以词汇教学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方法。
胡春洞( 1990) 等人的词汇教学观可以说是词汇教学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广义的词汇教学就是整个英语教学。
具体地说: 教词汇= 教文化; 教词汇= 教交际; 教词汇= 教思考; 教词汇=教学习; 教词汇= 教语言。
”这5 个等式代表了当今中国英语教学界词汇教学的主流观点。
按照Lakoff & Johnson 的隐喻普遍存在的观点, 隐喻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习以为常的工具, 因此可以被视为二语习得的基础性目标, 同时也被视为语言流畅或得体的目标。
这样, 隐喻就应该被视为二语习得的高级性目标。
以下就是隐喻对英语词汇语用意义的几点启示:1. 让学习者熟悉英语的隐喻思维和习惯搭配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是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共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教师应该把隐喻意义的教学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一开始就用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式把隐喻的运作机制跟词汇语义的联想认知结合起来。
认知隐喻cognitive metaphor(中英)
1 . 1 源于人体的隐喻词汇 石油科技英语涉及工艺设备、泵和压缩机、动力设备、仪表自动化、电气、施工 机具、焊接及无损检验、土建及其他等其它方面的专业内容。其中机械设备零部 件的命名大量借用了人体器官的名称,如, eye(孔环);ear(吊钩);lip(唇沿);mouth(开度);throat(狭口,狭道);nose(凸头 ,机头);hand(手柄,指针);leg(撑脚,焊脚);foot(支座);body(机身)等等。 brake arm(刹车臂,制动臂);backbone chain(主链);brake cheek(制动块,制动 蹄);brow plate(带轮跳板);claw finger(抓斗指); feeding neck(进料口):knee brake(曲柄式制动器);knuckle drive(万向节传 动,铰接传动)等。
认知隐喻
By:
目 录
1.认知隐喻的理解 2.例证认知隐喻创造科技词汇语的 重要手段 3.源于认知隐喻的科技术语和翻译
认知隐喻的理解
Lakoff 和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We have found, on the contrary, that metaphor is pervasive in everyday life,not just in language but in thought and action. Our ordinary conceptual system, in terms of which we both think and act,is fundamentally metaphorical in nature 隐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只存在于语言中,还 存在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中,存在于我们的概念体系中,我们 的思维和行为实质上来说都是隐喻的
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概念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通过将一个概念映射到另一个概念上,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记忆新的词汇。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应用概念隐喻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和运用词汇。
概念隐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词汇。
抽象词汇通常是相对抽象的概念或感觉,很难直接感知或理解。
通过将抽象词汇映射到具体的概念上,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将“时间”这个抽象概念隐喻为“金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的宝贵和管理时间的重要性。
概念隐喻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新的词汇。
学习新词汇常常需要记忆和掌握其词义、用法和搭配。
通过将新词汇与已经熟悉的概念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记忆和理解新词汇。
将“鸿篇巨制”这个成语隐喻为“一座高楼大厦”,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并理解该成语的意义。
概念隐喻还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的应用范围。
有些词汇可能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使用较多,但在其他语境中很少使用。
通过将这些词汇与不同概念联系起来,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运用词汇的多种用法和搭配。
将“问题”这个词隐喻为“钥匙”,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问题也可以是解决难题的关键。
概念隐喻可以增加学习词汇的趣味性和记忆的效果。
学习新词汇常常是枯燥乏味的任务,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和动力。
通过使用概念隐喻,可以创造出一种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记忆效果。
将“教育”这个抽象概念隐喻为“养花”,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养花的乐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扩大词汇的应用范围,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记忆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该方法,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认知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导读:本文认知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认知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作者/吕梦菲贾蕃摘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流行,隐喻被认为是一个好的学习词汇方式,并给英语词汇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从隐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隐喻和词汇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到一种运用隐喻来进行词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隐喻;词汇教学;认知词汇是语言的载体,也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元素。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的重要认知工具,隐喻也是语言和思想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析隐喻对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隐喻与词汇之间的关系隐喻理论对研究英语词汇教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隐喻是词汇产生、语义扩张和语言应用的重要源泉。
因此,提高隐喻意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应用隐喻理论进行英语词汇教学解释新单词时,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该词的隐喻意。
解释多义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多个含义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知道,隐喻是词汇产生和词义扩展的一种重要途径。
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意义记忆策略、比较记忆策略、联想记忆策略和语境记忆策略。
1.意义记忆策略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起源于基本范畴。
人们首先掌握一些基本范畴词汇,然后通过“范畴化”来扩大词汇量。
而隐喻是人类使用熟悉的事物和概念表达那些陌生的事物和概念的过程。
人们用来表达熟悉事物的词汇属于基本范畴词汇。
词汇习得恰恰基于基本范畴词汇。
因此,人们通过范畴化,用隐喻性思维扩大词汇。
隐喻是形成多义词的主要路径。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总是迷惑语言学习者。
通过这种具体分析,将会使学生清晰了解单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从而形成更加灵活深刻的记忆。
2.比较记忆策略当然,由于东西方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巨大差异,两种语言在词汇上并不总是一一对应。
因此,中英词汇存在差异。
如,中国的词汇,如“馒头、包子、汤圆、粽子”,在英文里没有相应的单词。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引言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来进行表达。
在英汉语言中,植物的词汇经常被运用为隐喻,用以传达各种含义。
由于英汉语言文化的不同,人们对于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也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英汉文化背景对植物词汇隐喻认知的影响。
一、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基本认知1.英语中的植物词汇隐喻英语中的植物词汇隐喻广泛存在于日常语言和文学作品中。
"blossom" (花开), "grow like a weed"(迅速成长), "branch out"(拓展) 等等。
这些植物词汇被运用为隐喻,用以比喻人的成长、发展和改变。
在英语中,植物词汇隐喻的使用非常普遍,常常可以在各类书籍、报刊和演讲中见到。
2.汉语中的植物词汇隐喻与英语类似,汉语中的植物词汇隐喻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才华横溢如松竹","茁壮成长","枝繁叶茂"等。
这些词语都运用了植物的形象,来比喻人的性格、才华或成长。
在中国文学和语言中,植物词汇隐喻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文化差异1.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也影响了人们对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
在英语文化中,花草树木被赋予了浪漫、自然和美好的意义,因此植物词汇隐喻通常带有积极的色彩,比如 "blossom" 就代表着希望和新生。
而在中国文化中,植物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经常被赋予了身份、品格和成长的隐喻,如 "茁壮成长" 就代表着个人成长和进步。
2.社会环境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了人们对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
在英语社会中,自然环境相对较为丰富,人们对植物的认知和感情也更加深厚,因此植物词汇隐喻常常带有自然、浪漫的气息。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隐喻认知
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隐喻认知摘要:隐喻认知可以引起词汇的变化,其变化方式有词义延伸、词性转化和“死隐喻”成语或谚语等。
教学中对隐喻词汇进行分析探讨,可提高学习者英语词汇的学习能力,感受英语语言的灵活性与美。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隐喻认知;词义延伸;词性转化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最早对隐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其后2000多年(大约从公元前300年到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修辞学界对隐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对隐喻性质、功能和阐释方法作了系统论述。
在《诗学》(Poetics)第21章中他指出:隐喻是用一个陌生的名词替换,或者以“属”代“种”,或者以“种”代“属”,或者以“种”代“种”,或者通过类推,即比较。
他把隐喻定义为:将属于一类事物的名称用来指另一类事物。
[1]在词汇、句子以及语篇方面,隐喻的作用都非常重要。
成人英语学习者若能从浩瀚的英语词汇的海洋中寻求规律,掌握一些词汇记忆的策略,可以增加英语词汇量。
认知语言学家发现,作为表明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词汇,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隐喻认知是引起词汇变化的重要原因。
本文将探讨隐喻认知引起词汇变化的形式以及对隐喻词汇的正确理解,帮助赏析英语语言的灵活性与美,提高学习者词汇学习的能力与效果,达到记忆并为己用的目的。
隐喻词汇变化方式通过词义延伸、词性转化和“死隐喻”成语或谚语三种基本方式来表现隐喻认知引起的词汇变化。
词义延伸在英语学习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英语词汇可以有不同的喻义,作为修辞手段之一的隐喻给词汇带来了新的喻义。
词汇的变化过程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如menu的原意为(餐馆里的)菜单,现在可用来指代电脑上的菜单。
bar可能是“酒吧”、“格栅”或“障碍”,也可能是“沙洲”、“法庭”,或者是一“小节”乐曲。
同样channel可能是名词,意思是“频道”或者“海峡”,但它也可能是动词,意思是“在某物上形成槽或沟”,或者“引导”。
apple(苹果)在短语the apple in sb’s eye中apple延伸为心爱的人或物。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
英汉植物词汇隐喻的认知比较隐喻是语言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一个概念与另一个不同但有类似特征的概念联系在一起来传达意义。
植物在语言中也有广泛的应用,通常以隐喻的形式出现。
本文将分析英汉语言中植物隐喻的认知比较。
一、认知基础语言隐喻的理解是基于人的认知能力的,而人的认知是基于经验、知识和文化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对植物隐喻的理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 英语中的植物隐喻(1)The tree of life;这些隐喻可以让英语母语者思考和感知物理实体和抽象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这些隐喻的意义。
汉语中的植物隐喻也很多,例如:(1)桃花运;(2)百花齐放;(3)人心如草。
二、认知比较针对英汉语言中植物的隐喻,我们可以对英语和汉语母语者的理解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英语和汉语在植物词汇的认知方面有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1)相似之处英语和汉语的植物词汇都具有物理实体和抽象概念的意义,以及歧义性。
例如,“树”可以指一个具体的物理实体,也可以指抽象的概念,“开花”可以指植物物理实体现象,也可以指比喻性语言中表示事情进展、出现的现象。
(2)差异之处英语和汉语在植物词汇的认知方式方面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 语音特点:英语的植物隐喻多为单数形式,易于和其他词汇组成短语,而汉语中多为双数形式。
例如,“樱桃”在英语中称为“cherry”,在汉语中为双数形式,即“樱桃”。
② 语义转换:英语的植物隐喻更加直观,在语义转换的过程中保留更多的原始意义。
而汉语的植物隐喻更多地使用了隐喻化、转喻化等手法,其含义更加修辞化。
例如,“树的阴影”这一英语的植物隐喻,其含义直观易于理解,而汉语的植物隐喻“树上开花”便含义较为隐晦。
2. 语义认知的比较除了植物词汇的认知比较外,英语和汉语的植物隐喻在语义认知上也存在差异。
(1)近义词的使用例如,在表达“开花”这一概念时,英语和汉语都有各自的表达方式,例如英语中的“bloom”和“flower”,汉语中的“花开”。
莱考夫隐喻认知视角下的英语词汇习得
表示 “ 心脏、心灵”的英语范畴词汇有h e a r t ,m i n d ,s p i r i t ,s o u l 等 ,而h e a r t 为原型词汇,在 日常生活 中通常喻指与特殊心理活动 相 关 的含义 , ̄h e a r t c a h e ( 悲伤) 、h e a r t f e l t ( 衷心) 、h e a r t s i c k ( 愁眉
隐喻作为 一种语 言想象 ,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段 ,还与 人类 的认知和思维关系密切。在 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 的隐喻理论 长期 占据主导地位。根据他 的理论 ,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其本质为 词语 替代 ,其基础是一种意义转换形式 。2 O 世纪3 O 年代 ,英 国修辞学 家理查兹 ( R i c h a r d s )对传统隐喻 的认知特征进行了系统 的阐述,提 出 了隐喻互动理论 ( I n t e r a c t i o n T h e o r y ),率先 明确 了隐喻不仅是一 种语言现 象,也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意义创生过程 。 自 此, 隐喻逐渐 向认知领域发展 。1 9 8 0 年,莱考夫和约翰森合著的 《 我们赖 以生存 的隐喻》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开始 。在书 中,他们指 出:隐喻 是基于身体经验 的一种称为 “ 隐喻概念体系 ”的本体思维方式,是人 们认知 、思维、语 言甚至行为 的基础 [ 1 ] 隐喻研究正式纳入 了认知语
2 . 2认 知修 辞 内涵
1莱考夫 隐喻认知理论 隐喻构成 了人类认知的主要概念系统 。从本质上看 ,隐喻是 一 种 心理联想过 程,是从喻体到本体的联想。隐喻是 一种语言认知机制, 其实质就是把一个领域 的经验用于解释和经历 另一个领域的经验的认 知活动。隐喻利 用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的相 关性,将一个概念推及 到另一个概念所要表达 的物体 的概念域上,即形成了认知投射或者映 射。莱考夫认为隐喻可分为三类 , ( 1 )结构隐喻:采用一种概念结构 去构建另一种概念,通 常把具体 的、熟知的始发域中概念映射到未知 的 、抽象的 目标域概念中去 。如:在T i m e i s m o n e y ( 时间就是金钱 ) 这句话 中,表示 “ 金钱 ”的词语被借用来指代 “ 时间”这个概念所派 生 出来的各种隐喻意义 。 ( 2 )方位 隐喻:参照空间方位而确立的一 组 隐喻概念 。作为最原始的隐喻形式 ,它是其他隐喻形式的原型或基 础 。英语 中的抽象概念,表示相对空 问方位的词语常常可以辐射到抽 象领域 ,如情绪 、健康、社会地位、事物的优劣和数量等。例如 :t h e u p s a n d d o w n s o f p a r e n t h o o d( 为人 父母 的快 乐 与烦 恼 ),u p 隐 喻 为 h a p p i n e s s , 而d o ns w N 隐 喻为 t r o u b l e s 。再 如 :T h i s w a s a 1 o w t r i c k ( 这是一个卑鄙的伎俩 ),此处 的l o w 为b a d 之意。 ( 3 )实体隐喻。人 们把抽象而模糊 的思想 、情感 、心理、事件 、状态等无形物 当作具体 而又形的实在物 ,并进行指称 、量化、和特征识别等 。此类隐喻的典 型是容器隐喻,如 :H e i s o u t o f t r o u b l e n o w ( 他 目前摆脱了麻烦) , “ 麻烦 ”就像一个 实体 容器一样 ,人们摆脱麻烦 的状态可 以类 比为从 个 禁锢 的 区域 走 了出 来 。 可以说,语 言的的本质就是隐喻。人类认 知事物 的过程是一个感 知 与探索的过程 ,隐喻就是在 向陌生概念映射过程 中发生作用的 。隐 喻为人 们提供 了认知事物 的新视角 ,它具有语 言的创造力和 生成能 力 , 是 词 义 发 展 的 重 要 方 式 。 由于 隐 喻 具 有 普 遍 性 ,不 同 语 言 中 一 般会存在着相近的表达方式。然而 ,隐喻不仅仅是有着共 同心理属性 的人 的产物 ,更是社会属性的人的创造物 ,因而隐喻势必受到一定 的 历史 、文化、风俗和价值标准 的制约。 [ 2 ] 因此 ,词语是随着不 同时 期、不同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
英汉隐喻的比较与分析隐喻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可以用一句话来暗示另一句话的意思。
隐喻在汉语及其他语言中都普遍使用,在英语中也有广泛使用。
英汉隐喻拥有相同的功能,但有着不同的形式。
因此,比较英汉隐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它们。
一、英汉隐喻的形式1、英语中的隐喻在英语中,隐喻通常包含三种表达形式,即形容词比喻、定语比喻和动词比喻。
形容词比喻表示在进一步细化描述时,对某物体的特征进行喻指,例如“Her eyes sparkled like diamonds(她的眼睛闪烁得像钻石一样);定语比喻指的是正式地把一种东西当作另一种东西来描述,例如“the wind arms”(风的手臂);动词比喻指的是用某种动作来描述另一个概念或抽象概念,例如“The waves were dancing”(海浪在跳舞)。
2、汉语中的隐喻汉语中的隐喻更加丰富,主要有三类,即含蓄比喻、喻义比喻和双关比喻。
含蓄比喻是指用不明显比喻的方式来暗指一个事物,例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指同一事物出现了两次);喻义比喻是指表面上比喻事物,但实质上是比喻其他事物,例如“百年好合”(指相处很久和睦);双关比喻指利用语言上的双关性和联想性,从一个角度说明另一个角度的事物,例如“稳扎稳打”(指定下目标,坚持一个方向)。
二、英汉隐喻的比较1、隐喻的功能英汉隐喻都有提高语言表达效率的作用,帮助人们用少的话来表达多的意思,并加深对其思想的印象。
2、隐喻的形式英汉隐喻的形式有所不同,英语中更多的是以形容词、定语和动词形式来表达,汉语中则更多地借助含蓄比喻、喻义比喻和双关比喻等形式来表达。
3、交流效率英汉隐喻的形式相同,但对于所表达的意思可能会有某些区别,从而影响交流效率。
因此,在进行英汉沟通时,要多加留意其中的差异,以便把握好语言的正确语义。
三、总结英汉隐喻都是一种语言表达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语言文化上存在着差异,从而导致英汉隐喻在形式和意义上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英语词汇的隐喻认知:在词汇教学中重视学习者隐喻理论的输入利于学生了解词义演变机制,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透彻理解和英语式思维,提高其创新运用词汇的能力,以帮助学生达到综合运用语言的目标。
1 英语词汇著名语言学家McCarthy认为:”No matter howwell the student learns grammar,no matter how SUC—eessfully the sounds of L2 are mastered,without wordsto express a wider range of meanings,communicationin a L2 just Call not happen in any meaningful way.”我们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其工具作用,恰如其分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而词汇则是使交际得以进行的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之一。
如果没有词汇来表达更广泛的意义,那么第二语言交流就不能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进行。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提出的推荐词汇量从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到更高要求分别为4 500个单词、700个词组;5 500个单词、1 200个词组和6 500个单词、1 700个词组。
在有限的两年英语课堂教学中习得这么多英语词汇对大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而大学英语的学习让大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就是词汇量的增加。
2 对概念隐喻的认识概念隐喻理论自提出以来,国外在隐喻和英语词汇学习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研究者发现将隐喻引入词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记忆效率和领会深度也会进一步提高;隐喻的认知特性和其系统性、普遍性等还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思路,使其能够举一反三。
但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还没有引起我国外语教学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对众多英语学习者来说,概念隐喻及隐喻的方法仍处于未知状态;同时教师在教授英语单词时对其内涵意义及隐喻意义很少提及,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词汇学习的不彻底性,并限制了其词义扩展能力的发展。
“天意”“一步登天”“无法无天”“天资”等表达。
在英语中,表示“天”有sky和heaven两个词,但比起汉语的“天”,它们的外延就小多了。
因而并不能单凭母语中的概念隐喻任意理解其在目的语中对应的语言隐喻。
3 概念隐喻理论1980年,随Lakof&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J一书的出版概念隐喻理论得以提出。
从此隐喻不再仅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
该理论强调隐喻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参照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理解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抽象的概念,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主要和决定性的作用。
概念隐喻具有普遍性。
据统计,日常语言中,有约70%源于隐喻。
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为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
我们常用“生气”“气炸了肺”“火冒三丈”等表达不高兴;英语中则有“She exploded”“She erupted”“breathefire”等。
这些表达体现出“人是一种容器”,“愤怒是火”“愤怒是热气流”等概念隐喻。
所以,隐喻不是少数有天赋的说话人或作家的专利,而是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随处可见的影响我们思维的语言现象和认知工具。
概念隐喻又具有系统性。
如在ARGUMENT ISWAR这个概念隐喻中,我们是通过战争概念来认识、理解或谈论辩论的。
当我们在进行一场辩论时,与我们辩论的人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尽量守住自己的阵地,攻击敌人的阵地;在某一回合中占了上风就是扩大了自己的地盘;我们还运用各种战术,如诱敌深入、欲擒故纵等以千方百计赢取辩论。
也就是说,在这个概念隐喻中,我们是以想象战争的方式来想象辩论,每一场辩论就象战役一样,有其“敌人”、“阵地”、“战略战术”等。
这样,源域WAR的基本结构中包含的实体就会与目标域ARGUMENT 的基本结构中包含的实体等构成系统的一一对应关系。
概念隐喻还具有文化一致性。
即一种文化中的最基本概念的隐喻结构是和这种文化的最基本的价值观一致的。
而不同民族因地理、制度、风俗等因素,概念隐喻会出现多样化,并在其内涵和外延上有较大的差异。
如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将天地和人统一起来,所以“天”在中国文化中远不限于天空、天宇,它是主宰人类世界的一种超然力量。
4 概念隐喻与英语词汇的演变4.1 隐喻与多义词经验现实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类的认知蕴于身体,所有的规约性的概念隐喻都根植于我们的生活,基于人们的生理、生活经验以及所产生的结构相关性。
由于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相对于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和人类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言都是极其贫乏的,所以为了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出于经济的考虑,必须借用其他方面的词汇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意思。
其主要方法就是使用隐喻手段。
因而大部分多义性都被看作是隐喻化的结果。
对语言中介词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如at,从物理空间映射到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等,从而形成at的多义网络:at the station(处所),at five o~lock(时间),at war(状态),aim at(方向),at high speed(方式)等。
另外,新词产生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借助于旧词而构成,在构词法的背后隐喻的思维方式也在起作用,如soft landing(软着陆,后又喻指物价下降而经济发展速度没有减慢的经济发展形式)。
4.2 隐喻与英语习语英语习语是本族语者在交流中最为常用的语言现象。
据Pollio et al通过对政治辩论、心理学教科书、小说和心理治疗咨询中非字面义语言的分析,估计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者一生中要说一千万个新创隐喻和两千万个习语,平均每星期大约说三千个新创隐喻和七千个习语J。
可见作为英语中表现力最强的英语词汇的一部分,要学好英语,就不能不对英语的习语下功夫。
而隐喻习语正是英语习语的核心。
如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bull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形象是:力气大、凶猛,horn的形象是:公牛坚硬而锐利的武器。
根据我们的经验若有人“用手抓住凶猛动物的锐利武器”,那是多么勇敢而危险的举动,因而这个习语的概念隐喻就是BRAVERY,这个习语就有了“果断地应付艰难局面”的意义。
又如:to have a bone to pick with(有一块骨头要挑出来)“同某人有争论”;a dog in the manger(占着马槽的狗)“占住自己不能享用的东西又不肯给别人享用的人”;in deep water(在深水中)“陷于困境的”。
4.3 隐喻与词性转换隐喻同时也对词性转换起到一定影响,因动词的数量远少于名词(名词占总量的73.6%,而动词只占8.6%),将名词转换为动词以填补动词表达的空缺,其过程同样体现了思维从抽象到具体,从具体到抽象的辩证过程。
两个领域之间通过联想所揭示的焦点或思维意象主要集中在其相似点上,具体化取其一点,引伸开来。
例如:The bird wolfed it.Ano出er line came snaking down.狼(wolf)具有凶残、贪婪、好色等引伸义,但转换为动词后,主要取其“贪婪”而引伸为“狼吞虎咽”。
蛇(snake)就其文化意义而言有“阴险”之义,但其典型的爬行方式却更为人们所熟知,以形取义而引伸出“蜿蜒爬行”。
总之,英语词汇的演变过程充分说明隐喻是人类认知重要和基本的方式之一。
5 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启示5.1 概念隐喻利于学生了解词义演变机制并发展自身的词汇网络词是有生命的,是活动的,而不是孤立的(Cook,1996)。
词汇习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策略就是要使学生熟悉词汇之间的密切联系、组合搭配并提高他们的比喻延伸能力。
Ravin&Lealock曾指出在《韦伯斯特字典》第七版收录的约60 000个词条中有21 488近4o%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J。
常用词的意义更多。
而概念隐喻为词汇尤其多义词的教与学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隐喻的加入有助于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认知模式理解多义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间的联系;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及演变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整理、发展自身的词汇网络。
5.2 概念隐喻利于提高学生隐喻认知和创新运用词汇的能力了解语言的隐喻性本质及其概念隐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欣赏英语式思维的精髓和地道的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理解隐喻来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促进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有效地利用概念隐喻,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这样,从接触隐喻、感受隐喻到最终学会灵活使用隐喻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输人的是语言认知方式,输出的是目标语的隐喻意识和丰富地道的语言表现形式。
5.3 概念隐喻有益于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透彻理解和英语式思维正如Hayakawa所指出的:“在一种文化中理解得好的隐喻在另一地方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
隐喻的普遍性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但概念隐喻的文化一致性又使概念隐喻在其内涵和外延上有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红色象征吉祥、向上;而在英语中“ red”象征亏空,如果受汉语文化影响把“The corn.pany is in the red to the extent of mole than three rail—lion pounds”理解为“公司事业蓬勃发展,资产达到300万英镑”那就大错特错了。
汉语中虽也有“赤字”这一说法,但它远没有“红红火火”在我们的文化和认知系统中那样根深蒂固。
对这种历史文化差异的认识无疑会促进学生正确对待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词汇所涵盖的文化及认知特点是词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
因而,与其它词汇学习策略相比,概念隐喻作为一种人类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在词汇教学与学习中的融人会带给学生种种妙趣横生的新鲜感受,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的透彻理解和英语式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隐喻认知和创新运用词汇的能力以最终达到其综合运用语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