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_以历史文化名城平遥的街巷为例

关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_以历史文化名城平遥的街巷为例

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平遥古城,始建于周宣王时期,历史悠久,已逾2700余年。

明洪武三年(1370),在世代延续的原有夯土城垣的基础上,平遥城进行了扩建、加厚、增高、包砖,奠定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规模。

明、清两代所进行的二十余次的修葺、补筑,又使得完整的城池延续至今。

平遥古城是一个真实的、综合的、系统的“大文物”。

除有完整的城墙外,城内街道、商店、衙署等也较完整地保持着传统格局和风貌,楼阁式的沿街建筑、四合院民居以及市楼、文庙、清虚观等古建筑都很有特色。

更拥有精美的城北镇国寺万佛殿五代塑像和城西南双林寺的明代悬塑。

1986年12月8日,平遥被国务院公布为我国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之后,由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于1989年编制完成了《平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笔者曾参加了当时保护规划的编制。

1997年12月3日,平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评语是:“平遥古城是明清时期中国汉民族城市的杰出范例,保存了这一时期所有的风貌特征,是一幅展示中国历史上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是按照中国传统“礼制”思想规划建设起来的,反映了明清时期汉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小城镇的形态特征(图一)。

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扩建以来,以南大街为中轴,市楼为中心的格局和古城面积基本未变,不仅保存着古老完好的城墙,而且集古寺庙、古市楼、古街巷、古店铺和古民居为一体,构成了一个布局合理、结构完整、井然有序、气势恢宏的古建筑文物群,是我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的中国古代县城原型,是明清时期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县城建筑体系的典型代表和汉民族历史文化的宏大载体。

尤其是平遥古城的街巷,基本形成于明初古城重修时期。

格局讲究,朝向分明,南北正直,东西对应,素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数不清的一线天”之说,意喻街巷之多。

城内实际共有大小街巷199条,总计长度39.3公里,占地面积18.4万平方米。

任选两个写一句话谈谈你对保护文化遗产的思考

任选两个写一句话谈谈你对保护文化遗产的思考

1. 保护文化遗产是保护我们历史和传统的责任,也是对后人的尊重和呵护。

2.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保护文化遗产意味着维护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保护文化遗产是保护历史的责任,也是对后人的尊重和呵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保护文化遗产意味着维护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各种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然而,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认同至关重要。

面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作为每个公民,我们都应该对文化遗产保护抱有敬畏之心,尊重历史,保护传统。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意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才能够形成社会共识,共同努力保护文化遗产。

需要建立健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

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规范和约束,同时加大对违法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

还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对重点文化遗产进行专项保护,修复和维护,确保其能够传承下去。

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和文化活动,提升社会大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

也要鼓励学者和专家积极参与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各国应当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保护策略,共同努力保护那些世界级的文化遗产。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

保护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合作,才能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它们继续发扬光大,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文化遗产的保护迫切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许多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例如环境污染、城市扩张、人为破坏等,这些因素都对文化遗产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理论体系,其基本原理对于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思考与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需求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对此问题的思考,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影响。

一、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需求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与精神文化。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但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多样性的丧失与文化碎片化的风险。

因此,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将历史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与精神文化传递给后人,保护其独特性与独特价值。

这既包括对建筑、古迹、博物馆等有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包括对语言、文字、文学、音乐、舞蹈等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

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已有的文化,更是为了让其焕发新的生命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历史智慧与文化底蕴。

二、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对于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观点和方法。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强调了文化的作用和文化的自觉传承。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历史的传承与保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了文化的自觉传承,即通过主体的努力和积极性来传承和保护文化。

其次,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历史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

因此,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能仅仅是靠个别的机构或组织来完成,而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积极性,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而在文化观方面,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化的内在价值,认为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智慧和精神财富,应该保护和传承好这些文化。

最后,马克思主义提倡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相结合。

关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软实力——关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调查与思考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的记忆和灵魂,是城市文化价值和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我市明确提出,“修缮恢复一批文物建筑,综合提升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利用好一批重点历史片区”。

近期,我围绕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本市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11万多年的人类活动史和2300多年的建城史。

本市高度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围绕“四条主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加大保护管理力度, 深入挖掘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1.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不断完善。

完成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年)》编制工作,通过了住建部专家审查,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完成了3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和《市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市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规划》等规划,制定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了“166+N”项目库。

各类保护规划的编制,明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价值与特征,明确了重点保护区域的控制要求,为保护开发利用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2.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面不断拓展。

深入开展历史建筑与文物普查,完成了五批次历史建筑认定工作和多批次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

目前,本市已划定了几处历史城区,18处历史风貌区,3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包括3处世界文化遗产)、省级78处、市级161处;历史建筑162处(302栋);3个历史文化名村,3个中国传统村落、1项工业遗产、196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众多的商业老字号等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历史文化保护和展示体系。

3.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本市围绕建设城市特色文化,从文物修缮与发掘、历史建筑主体抢救性修缮、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提升、历史片区更新利用四个方面分步骤地推进相关工作。

城市化进程中村落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和建议

城市化进程中村落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和建议

城市化进程中村落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和建议在城市化的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村落的历史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那些承载着先辈智慧和记忆的古老村落,有的在岁月的侵蚀中逐渐凋零,有的在城市化的推进中被拆除重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也随之消逝。

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村落的历史文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村落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是地域文化的鲜明标识,也是人们情感寄托和精神家园的所在。

村落中的古建筑、传统技艺、民俗风情等,无一不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比如,那些古老的祠堂、庙宇,见证了村落的兴衰变迁,凝聚着家族的血脉亲情;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展现了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审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庙会、舞龙舞狮等,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村落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方面,随着城市的扩张,许多村落被纳入城市规划范围,面临着拆迁和改造的命运。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化遗迹被无情地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商业街区。

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流动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村落中的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的土壤。

年轻人纷纷涌入城市,追求更好的生活,导致村落空心化现象严重,传统技艺后继无人,民俗文化也日渐式微。

为了加强村落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村落历史文化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将保护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同时,加大对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古建筑的修缮、传统技艺的传承、民俗文化的保护等方面。

其次,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村落历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在学校教育中,增加有关村落历史文化的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还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关于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关于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关于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遵义市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传承革命精神、激励人民的斗志、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和开发遵义的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弘扬革命传统、提升城市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遵义的红色文化资源。

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

保护红色文化资源,首先要做好相关文物和遗址的保护工作。

遵义市有着许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红色文化遗址,比如茅台镇、遵义会议旧址等等,这些遗址承载着革命历史的痕迹,是红色文化的见证,需要加强保护,防止其受到自然和人为的破坏。

要加强对红色文化遗产的修复和整治。

遵义的许多红色文化遗产如革命纪念馆、革命纪念碑等,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风吹雨打,需要加强修缮,使其得以延续传承。

要建立健全的保护制度和法规。

只有依法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才能更好地保护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弘扬革命传统,也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

遵义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但多数人对此了解不多,因此要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要加强红色文化旅游业的开发。

红色文化旅游是一种特色旅游,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可以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来开发相关衍生产品。

比如利用红色文化元素来设计纪念品、文创产品等,这不仅可以唤起人们对红色文化的回忆,也可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还可以考虑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教育中。

通过开发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让他们在接受教育的了解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前,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这些城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我们宝贵的文化资源。

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历史文化名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城市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往往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存在矛盾,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甚至面临着被现代化建设所“淹没”的风险。

市场化开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也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有效保护当前历史文化名城,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成为了亟待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通过深入分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缺乏全面规划与统一标准、市场化开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我们可以寻找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促进历史文化名城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识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历史风貌的保护,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长远目标。

当前的城市保护现状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具体情况和保护程度。

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例如缺乏全面规划与统一标准、市场化开发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加剧了城市环境的恶化和文化资源的流失。

我们需要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全面规划和统一标准、制定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强公众参与和意识培养等方面。

只有通过积极的行动和有效的措施,我们才能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长远目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作出应有的贡献。

2. 正文2.1 城市保护现状分析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在我国各地已经展开,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中国古代的文化遗留问题与思考

中国古代的文化遗留问题与思考

中国古代的文化遗留问题与思考中国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国家,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址众多。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现实,许多文化遗址还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和利用。

本文将从文化遗留问题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思考。

一、文化遗留问题的存在中国古代文化的遗留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文物保护问题。

我们知道,文物是一种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同时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能看到,很多古建筑物、寺庙和文物受到了破坏、损害和盗窃,甚至在利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另外,文化传承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现代文化的发展,很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文化或传统技艺,如曲艺、古琴、传统绘画等,虽然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展示,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这也导致了文化遗留问题的出现。

二、文化遗留问题的原因文化遗留问题的存在,往往与社会现实和历史原因有关。

社会现实方面的问题是,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文化保护却显得有些滞后。

古建筑物和文物的保护经费、人员及技术都不足,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更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而历史原因方面,则和历代政治制度、战争和文化传承等因素密切相关,更多的是涉及到社会文化进步的方面。

三、文化遗留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文化遗留问题的存在,不仅仅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会对文化旅游产业、城市形象、国际交流等方面造成负面的影响。

如文物的破坏和利用不当,不仅使得文化遗产的价值得不到发扬,也会对当地的旅游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给当地居民带来不便。

同时,一些文化遗产的受损和破坏还会影响到城市形象,使得外国游客的文化体验不佳。

与此同时,由于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影响国家形象的能力,文化遗留问题还会对国际交流生产负面影响。

四、对文化遗留问题的思考对于文化遗留问题,我们需要同样关注保护和发扬两个方面。

保护方面,需要加强文物保护的力度,政府需要在资金投入,人力培养和技术提高方面加强政策支持,保护好文化遗产中的每一件物品和建筑,这是对文化和历史的尊重。

黄岩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做法与思考

黄岩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做法与思考
(4) 建设发展需求与投入资金短缺的矛盾 古村落保护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 容,在资金上,虽然已得到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的 大力扶持,但古村落的保护涉及古建筑修复、管 网铺设、道路修缮以及公共生活设施建设等,花 费巨大,资金仍旧短缺,亟须探索多元化投入机 制,吸引更多社会、集体和个人资金的投入。
落目前仍停留在被动修缮保护状态,对于如何充
分利用资源优势,维持历史文化村落持续的生命
力缺乏深入思考。即便是黄岩中西部几个做得好
的几个点,虽然在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
游、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上取得了一
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个共同问题:节假日到来的
游客特别多,村落超饱和接待,但在平时,客源
又不是很多,很难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属于比
存 文 化 的 多 样 性 和 历 史 的 厚 重 感 。 2013 年 以
来,共投资 5 200 余万元,实施历史建筑重点修
缮项目 330 处,一般修缮项目 150 处。同时,以
《千村故事》“五个一”行动计划为载体,挖掘、
整理和记录全区历史村落文化遗存,陆续将五代
青瓷窑址、瑞岩寺、屿头太尉殿等 37 个文化古
岩 区
熟 黄岩区专门成立规划设计工 作指导小组,同时组建历史文化

村落保护利用专家智库,对接同 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德国包

豪斯大学等高校,设立合作平 台。专家们每半个月来黄岩实地

指导,从面上调研到制定保护规 划、工程的具体施工,全过程参 与,实现规划与设计的紧密衔
化 村
接,使古村落保护从开始实施就 做到科学有序、稳步推进。目
(3) 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整体和谐 一 是实行网格化环境管控模式。参照“同城同创” 长效管理机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属 地为主、全民参与”的原则,探索建立定岗定人 定时定责管理制度、整治工作计划倒排制度、整 治任务挂牌销号制度等,实现农村环境管理的网 格化、精细化,坚决防止已有的整治成果出现反 弹。二是实行菜单化风貌管控模式。利用菜单化 管控模式,允许村民在同一风格系列下自主选择 建设款式,推动面上更广范围村落,特别是西部 乡村村庄的风貌整体控制,着力打造“白墙黛 瓦、绿树红花、小桥流水人家”的浙派民居整体 风貌格局。

浅谈对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浅谈对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浅谈对我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思考1. 引言1.1 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们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传统和民俗风情,也是人民文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由于历史文化资源的珍贵性和易受损性,其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可以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提升国家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重要因素,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不仅是对过去的珍视,更是对未来的投资。

一个国家要想持久繁荣发展,必须要重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让这份宝贵的遗产代代相传。

1.2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体现在各个方面。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数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代表性建筑和遗迹。

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我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各地方的传统节日、民间习俗、民间艺术等都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京剧、豫剧、评剧等传统戏曲,都是我国悠久文化的具体体现。

我国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传统音乐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保留下来,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创造力。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古建筑、遗迹上,也体现在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

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保护和传承。

【字数满足要求】2. 正文2.1 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是维护国家文化传统、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

必须加强相关机构和人员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保护体系。

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分类、登记和考古保护工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历史文书档案保护利用与价值实现思考

历史文书档案保护利用与价值实现思考

历史文书档案保护利用与价值实现思考历史文书档案是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演变。

保护和利用历史文书档案,对于传承历史、弘扬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保护和利用历史文书档案,实现其价值,是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历史文书档案的保护意义历史文书档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记录了过去的历史事件、社会风貌、人文景观等丰富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历史文书档案的保护,首先是对于历史真相的尊重和保存。

历史文书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对于研究历史事件、还原历史场景、澄清历史谜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历史文书档案的保护,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历史、珍爱历史,增强国家文化自信心,弘扬国家文化传统。

历史文书档案的保护,还可以为未来几代人留下珍贵的历史遗产,让后人能够了解先辈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保护历史文书档案只是第一步,实现其价值同样至关重要。

对于历史文书档案的价值实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1. 科研价值:历史文书档案对于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学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通过历史文书档案的研究,可以还原历史事件的全貌,揭示历史背后的规律和原因,为今人的决策和行动提供参考。

历史文书档案也是对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再认识和再评价,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2. 教育价值:历史文书档案是历史教育的生动教材。

通过历史文书档案,可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增强历史的感知和理解,提高历史自觉和历史责任感。

历史文书档案还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文化自信。

3. 社会价值:历史文书档案在社会中具有丰富的运用价值。

政府和社会机构可以通过历史文书档案,推动社会文明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进行文化交流,展示国家文化形象。

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当代价值的思考与探索

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当代价值的思考与探索

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当代价值的思考与探索一、引言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

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承,并发掘其当代的价值变得日益重要。

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以及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二、传承方式1. 修缮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首先需要进行修缮与保护工作。

这涉及到建筑物、遗址以及文物的保护。

通过精确而谨慎的保护措施,我们能够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原貌得以保存,并将其历史特征传承给后人。

2. 教育与研究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还需要通过教育与研究来推动。

学校应当将历史文化遗产纳入教育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了解、研究和体验这部分的历史文化。

同时,专家学者也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意义。

3. 传统技艺的传承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和技艺是由历代传承而来的,因此,通过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热爱并传授知识与技能,才能保证这些文化遗产得到延续。

培训机构、教师和社区组织等都应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年轻人学习和传承传统技艺。

三、当代价值1. 文化认同与自豪感历史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认同作用。

通过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根源,形成文化认同感,并且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到自豪。

这有助于加强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

2. 旅游与经济发展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

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遗产,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刺激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收入。

同时,旅游也为人们提供了欣赏与体验历史文化遗产的机会,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对话。

3. 精神寄托与情感交流许多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和情感记忆,为人们提供情感交流的平台。

通过探访和了解这些遗产,人们可以与历史和文化产生共鸣,同时也能够理解与尊重其他文化的价值与信仰。

四、思考与探索在传承与发展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思考和探索一些问题。

1. 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历史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平衡传统价值与当代需求之间的关系。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每个城市独特的财富和精神瑰宝。

它们代表着历史的记忆,展示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然而,由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保护与利用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意义、挑战和对策,以提高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记忆和灵魂。

它们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人们对过去的回溯和思考的重要依据。

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还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二、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挑战1.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矛盾冲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面临着被拆除和淹没的危险。

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保护与利用之间经常产生矛盾和冲突。

2.经济利益驱动下的商业开发由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它们往往被视为投资和商业开发的对象。

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历史文化遗产成为虚有其表的“拆迁景点”,真正的保护和利用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推进。

3.意识和技术水平的不足一些城市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认识不足,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同时,城市保护和修复的技术水平较低,保护工作存在盲目性和不科学性。

三、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对策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的城市规划和保护法律法规,明确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措施和责任主体。

同时,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政策支持,提供经济和政策激励,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护和更新。

2.提升城市管理和规划水平加强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整合,确保城市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协调和统一。

加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力度,对于违法违规拆除和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行为,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历史文书档案保护利用与价值实现思考

历史文书档案保护利用与价值实现思考

历史文书档案保护利用与价值实现思考历史文书档案是一国的珍贵历史遗产,承载着国家的文化、历史和传统。

保护和利用历史文书档案对于维护国家文化传承、促进学术研究以及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历史文书档案本身的特殊性和数量庞大,它们的保护、利用与价值实现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探讨。

一、历史文书档案保护的现状历史文书档案的保护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括了收集、整理、保存、加工和利用等多个环节。

当前,我国对历史文书档案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问题依然存在。

历史文书档案的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其中蕴藏着大量珍贵信息,但有部分档案仍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文书档案的存储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如何保证历史文书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档案的利用率也比较低,大部分档案只是在档案馆里被存放,而没有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和传播。

历史文书档案的保护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价值,历史文书档案是一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国家的传统、风俗、历史和文化,对于维护和传承国家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是学术价值,历史文书档案中蕴藏着大量的珍贵信息,对于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是社会价值,历史文书档案中包含了许多社会发展的重要信息,对于政府决策、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对历史文书档案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充分的利用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学术研究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技术更新换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存储技术不断更新,历史文书档案的保存技术也需要不断升级。

传统的纸质档案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而数字化档案也要不断更新存储技术,以保证档案信息的长期保存和安全性。

2. 档案保护的成本问题:档案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档案保护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

3. 档案整理和分类问题:历史文书档案数量庞大,其中大部分尚未得到有效整理和分类,这给档案的查阅和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浅析文物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析文物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析文物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文物保护与利用是一个涉及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等多个领域的重要课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文物保护与利用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解决策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文物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1. 文物破坏和失窃现象严重文物破坏和失窃是当前文物保护的严重问题,尤其是一些无人管理的古迹遗址和边远地区的文物,更容易受到破坏和盗窃的威胁。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文物财产,也破坏了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后人的研究和了解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平衡问题在文物保护与利用中,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

过度的保护可能导致文物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过度的利用又可能带来文物损坏和消耗。

如何在保护文物的同时实现其合理利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3. 文物利用模式陈旧在文物利用方面,传统的展览、观赏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文物的需求。

现代社会对文化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等领域,文物利用模式亟待更新和拓展。

二、解决策略1. 强化文物保护力度针对文物破坏和失窃问题,需要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力度。

建立健全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文物保护监管和执法力度,保障古迹遗址和边远地区文物的安全。

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凝聚全社会的文物保护力量。

在文物保护与利用中,应加强保护和利用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有计划、有序地进行文物利用,充分考虑文物的保护和保存,避免过度磨损和消耗。

注重对文物的合理利用,推动文物资源的价值发挥。

在文物利用方面,应创新展览、观赏等传统模式,推动文物利用模式的更新和拓展。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文物资源应用于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和制作;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文物资源作为旅游景点,推动文物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发展数字化和虚拟现实技术,推动文物数字化展示,提升文物利用的现代化水平。

4.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文物保护与利用文物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需要国际合作来共同推动。

对亳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分析与思考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对亳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分析与思考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二、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栋梁,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习 惯等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 惯,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通过对问卷结果的 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了解程度、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等,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五、结论
通过对亳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识到这些资源的重要性和价 值。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些资源,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希望这 些建议能为亳州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 的人能够和参与到亳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中来共同为推动中国历史 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2、加强宣传与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如举办文化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加 大对亳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与周边城市合作,打造旅游线路,提高亳 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提高亳州历史文化的 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3、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开发亳州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带动餐饮、住宿、 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要注重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更多就 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内容
标题:亳州历史文化资源分析与思考——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引言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宝贵的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亳州, 古称北亳,位于安徽省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本次大学生社会实践 调查旨在深入了解亳州历史文化资源的现状和价值,提出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以期为亳州市的发展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某大学1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 卷主要包括个人信息、对社会现象的了解程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问 题。在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匿名的方式进行调查,以保证被调查者的 隐私和数据的真实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与实践中古迹保护与文化遗产的保留与传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与实践中古迹保护与文化遗产的保留与传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与实践中古迹保护与文化遗产的保留与传承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哲学思想体系,它对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探讨。

在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了重要指导。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古迹保护与文化遗产的保留与传承的思考与实践。

一、继续革命与历史文化传承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认为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在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实践中,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坚持继续革命的精神。

只有通过对历史的全面继承和批判,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马克思主义主张把握历史的传承性和创造性的辩证关系。

只有既继承传统的历史文化,又勇于创新实践,才能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对于古迹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保留与传承来说,也是一个相似的道理。

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历史遗存进行保护和保存,而要根据当代社会的需要,将其融入到现代的文化生活中,使它发挥新的作用。

二、实事求是与历史文化保护马克思主义强调实事求是的原则,认为只有根据客观现实的分析和评价,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问题。

在历史文化保护中,我们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保护措施,既要保护好文化遗产,又要满足社会的需求。

古迹保护与文化遗产的保留与传承,不仅仅是对历史遗存的保护和保存,更是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历史的价值、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需求,使文化遗产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

三、群众路线与文化遗产传承马克思主义强调群众路线的思想,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实践中,人民群众应该成为保护文化遗产和传承历史文化的积极参与者。

古迹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保留与传承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只有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对历史文化的意识和文化遗产的价值,才能实现对文化遗产的真正保护和传承。

四、文化产业与历史文化传承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文化产业应该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既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又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困境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困境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困境随着时代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

许多人过于关注于未来和当今的发展,而忽略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然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却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困境。

1. 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历史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从过去留下来的,具有独特价值和精神内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遗产包括建筑、遗址、艺术、文学、宗教、习俗等多个方面,涵盖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

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更是精神文化的传承。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们了解历史、思考未来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些遗产记录了过去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包含了传统的价值观和文化内涵。

通过保护这些遗产,我们可以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进而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

此外,许多历史文化遗产,如万里长城、故宫、卢浮宫等,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不仅是人类历史和文化中不可替代的财富,也是世界各地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 历史文化遗产的困境尽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非常重要,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历史文化遗产正面临巨大的威胁和风险。

首先,建筑物的老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挑战。

很多历史文化遗产建筑在自然条件、时间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衰弱,甚至被毁坏。

例如,因为地震和其他原因,意大利、中国等国历史建筑的名胜古迹,如比萨斜塔、敦煌石窟等,都曾经面临倒塌风险。

其次,城市化进程加剧行业发展和旅游业的刺激,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威胁。

过度的城市化和商业化发展,往往引发破坏历史文化遗产建筑的事件。

比如,中国传统左宗堂建筑常常因为特定单位改造需要而遭到拆除;意大利古城威尼斯因过量的旅游压力,正在面临原有建筑物被完全摧毁的风险。

最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和经费来源也是一个困境。

不同国家、政府和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和方式存在差异,保护水平和标准也不同。

以芜湖为视角 对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以芜湖为视角 对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以芜湖为视角对安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思考一、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红色文化资源是指那些与中国革命历史和革命先烈有关的文物、遗址和重要历史文献等。

在安徽省,尤其是在芜湖地区,有着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如中共安徽省委旧址、毛泽东同志当年的旧居等。

这些文化资源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由于长期以来的自然环境破坏、人为破坏以及文化价值的认识不足等原因,红色文化资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许多红色文化资源的保存状态较差,存在着严重的老化和损坏现象,有的甚至濒临消失。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地区面临着被开发利用的压力,这对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资源,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在芜湖地区,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为后人留下更多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财富。

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

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广大市民应该共同努力,增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持久性。

要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其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认识,坚决杜绝一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破坏行为,确保文化资源的完整和永久保存。

要注重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

应该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通过加强研究和整理工作,更好地展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要通过展览、讲解等方式,向公众传播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精神动力,激发社会正能量。

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而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则是长远的目标。

芜湖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发展潜力。

在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之余,更应该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从中挖掘出更多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要注重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一、吉林乌拉满族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和特点(一)悠久的区域历史资源吉林乌拉的历史沿革是中国古代东北区域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吉林外记和打牲乌拉志典记载:(乌拉)“峰呈东岭,屏列一方,水漾松花,带环三面,是布特哈乌拉之形胜也”,“远迎长白,可谓五城锁钥,连绕松江,乃是三省通”。

正因如此,吉林乌拉成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军事要塞之一。

据杨屯“大海猛”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海东盛国”的渤海时期,乌拉古城就是一座人口众多、非常繁华的城池。

历史上,乌拉古城曾三次搬迁:公元10世纪辽灭渤海,古城遭受严重破坏,加上屡遭水患,旧城变成泽国;公元12世纪金灭辽后,金主完颜亮下令在旧城东南的江边再铸新城,称为“乌拉洪尼罗城”(满语为沿江要塞城市);明嘉靖四十年(1562年),海西女真扈伦四部之一的乌拉部在乌拉始祖弗刺赤六世孙库堆米颜的带领下,重修洪尼罗城。

1613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率领大军攻占乌拉古城,乌拉国灭亡。

之后,乌拉古城隶属清廷内务府管辖,负责为皇室祭祀、采购、进贡、刺探民情军情等事宜,直至清朝灭亡。

(二)独特的贡品文化资源朝贡制度是中国历代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主要模式,这一制度的核心理念就是华夏中心意识和大一统理念。

据史料记载,顺治十四年(1657年)在乌拉设打牲乌拉总管衙门,至1911年裁撤,伴随有清一代。

从设置官员的官阶来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最高至正三品,位于全国当时贡品基地之首(江宁、苏州、杭州贡品机构为正五品);从职业分工来看,有总管、翼领、骄骑校、领催、珠轩达、辅副、仓管、学官、笔帖式、仵作、五官屯、弓匠、铁匠、牲丁等职;从管理范围来看,整个东北长白山流域、松嫩平原、黑龙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2400多种贡品的采贡、管理、朝贡等事都由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管理;从贡品组成来看,有东珠、鲟鳇鱼、松籽、人参、貂皮、雕翎等物品;从时间跨度来说,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存在约300年历史,见证了清代朝贡制度的兴衰变化。

所以,吉林乌拉是清王朝在国内最重要的贡品基地,具备了清朝对内朝贡制度的典型特征,是研究清代朝贡制度的重要基地。

(三)重要的历史人物资源研究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劫,研究历史人物在当时所发挥的作用,对于整理我国历史遗产,开展历史科学研究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都有很大的帮助。

吉林乌拉历史人物众多,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重要历史人物的各项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舞台。

有帝王系列人物,比如努尔哈赤、皇太极、康熙、乾隆等满清帝王和乌拉国九代十位国主都与乌拉街有着重要的历史交集。

据《扈从东巡日录》记载:康熙皇帝东巡驻跸大乌拉虞村,该村当时有两千户人家。

[5]56有后妃系列人物,比如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康熙、乾隆、雍正的皇后等都是乌拉部人。

有文武官员系列人物,明代至顺治初年,《吉林通志》记载的乌拉将士有39人,清朝有创造新满文者喀喇、理藩院尚书尼堪、太子太保议政大臣吏部尚书查郎阿等一大批人。

有打牲乌拉朝贡相关系列人物,比如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组成人员、基地相关人员、吉林将军、内务府及朝廷其他显贵等人。

还有其他有关文化的系列人物,比如成多禄、程砚秋等。

可见,研究吉林乌拉的系列历史人物,是研究中国古代东北重要历史人物必不可少的内容。

(四)典型的古建筑文化资源我国的古建筑在世界建筑中独树一帜,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科学价值。

[6]乌拉古城是吉林市的历史记忆和历史见证者,它承载着吉林市的文化积淀和地域特色。

古城规模较大,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由内中外三道组成。

内城呈梯形,周长786米;中城大致为不规则四边形,周长3521米;外城为不规则四方形,保存下来的只有东、南、北墙。

从城内出土的唐、宋、辽的铜镜,北宋铜钱、铜鞭穗等以及1960年出土的黄铜质火铳等文物,可以看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乌拉街浓缩了古代东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历史沿革。

城内三府:萨府、魁府、后府集中反映了东北地区古建筑的精华。

其中,建于光绪年间的后府,占地近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二进四合院,是典型的满族四合院建筑,匾额楹联由清末状元陆润庠和成多禄等名家所题写,融历史学、建筑学、美学、书法、楹联等为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五)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我国的民族文化旅游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更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直接涉及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乌拉街是满族主要发祥地之一,在全国300个常见满族姓氏中,乌拉街就有90多个,而且多为国内满族同姓家族之根。

乌拉街镇共有28个村,村名和历史都有丰富的满族历史文化内涵;全镇7.12万人,其中满族人口占30%以上。

满族建筑艺术、饮食、休闲等习俗在乌拉街基本保持完好,特别是乌拉街的萨满文化被称为萨满文化的活化石,鹰猎、体育等满族文化富有特色,谱牒神谕文化保持完整。

涉及乌拉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项,包括满族说部、满族珍珠球、乌拉陈汉军单鼓舞等;省级的有18项,著名的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满族瓜尔佳氏家祭、满族松花江祭、满族旗袍传统工艺等。

乌拉街以其浓烈、厚重的满族文化气息,成为中国少有的满族民俗、文化保持最完好的区域之一。

二、保护利用吉林乌拉满族历史文化资源面临的问题和不足从共性看,国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普遍存在诸如过度开发、不合理利用,保护规划的编制滞后、忽视名镇名村的整体保护,保护措施不力、管理不到位,居住环境差、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等问题。

从个案看,乌拉街作为北方为数不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受地域、历史、民俗、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于其他历史文化名镇的问题。

(一)保护利用观念上的纠结虽然全市上下对乌拉满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认识不断提升,但决策者、投资者、专家学者、普通市民的观念仍存在差异,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因文物、规划、交通、市政、国土、旅游等不同角度认知理念存在纷争;普通市民也因产权人、非产权人,利益相关者、非利益相关者等不同立场而存在矛盾;不同人群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也存在差异,在对乌拉古迹遗址的去留和一些已经消失的历史文化景观是否重修的问题上意见不一。

(二)缺少标志性的历史文化资源吉林乌拉不缺历史文化资源,但缺少标志性的资源。

在古建筑方面,镇区尽管现存老建筑(房屋)100余座,也有乌拉街清代建筑群、乌拉部故城、乌拉街沿江古城址等重点古迹遗址,但是缺乏经典意义并保存完好的地标性古建筑,不像湖南凤凰、云南丽江、山西平遥那样有相对完整的古城;在民俗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上,既缺乏丰富多彩、体现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性旅游纪念品的深度开发,也没有像“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那样的经典之作让人过目难忘、经久回味,对外影响、号召力、轰动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三)配套设施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全市而言,作为我省重点旅游城市,基础设施规模不够,旅游住宿接待能力不足,吉林市区仅有星级饭店13家,旅游旺季较难满足游客需求,部分快捷酒店缺少餐饮功能。

从乌拉街而言,乌拉街的基础设施、文保单位、历史街区及老宅、历史建筑的保护、恢复和建设相对滞后,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地位还不相称。

据乌拉镇政府统计,2014年春节前后两个多月的时间内,来乌拉参观旅游的人数达6万之多,一度造成交通堵塞,说明城市功能和配套设施需要加快改造。

(四)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受体制机制的影响,吉林乌拉满族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中依然存在资金投入少、全民意识培养不够、保护与利用矛盾、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度不高、旅游市场经营管理不到位和宣传不足等问题。

周庄、同里等南方文化古镇无论是经济投入、市场营销,还是市民保护古镇意识等方面,都可作为我们的借鉴。

只有解决这些制约它进一步发展的不利因素,乌拉街才能迈上更高的台阶,才能体现它更具竞争力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开发利用吉林乌拉历史文化资源的对策和建议吉林乌拉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在吉林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中作用重要、意义重大。

所以,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针对性、务实性措施大力整改,提升乌拉街作为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形象和品位的重要标志的深刻内涵。

(一)打造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名镇品牌从政府的服务功能来说,政府机构将会越来越综合考虑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与创新、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全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覆盖与共用。

地方政府可以围绕乌拉古城,通过建设乌拉历史陈列馆,展现女真族繁衍、迁徙、融合的神秘历史。

制作乌拉国9代部主和阿巴亥等清朝时期与乌拉相关的重要历史人物雕塑。

用浮雕或壁画的形式展现白花公主点将等传说。

围绕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和后府,建设打牲乌拉贡品展览馆,展览32位总管画像、人物简介,介绍二个衙门历史、机构,复现清朝全国最大的贡品基地———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的贡品种类。

建立土城子打渔楼鹰文化博物馆、雾凇岛满族文化风情园等,把这些资源发掘好,利用好,形成众所周知的品牌,成为乌拉街精美的历史文化名片。

(二)进一步突出特色建筑和特色活动古建筑和其他一切历史文物一样,其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东西,一经破坏就无法挽回。

因此,保护它们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乌拉街镇域内经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发现各类遗迹116处,其中有3处8点于2013年3月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拉街古建筑独特的风格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时至今日它的古建筑已岌岌可危,修缮这里的古建筑已是保护开发的首要任务。

首先,应该重点修缮和复原著名的乌拉三府(后府、魁府、萨府)等,使它们成为特色鲜明的地标性建筑。

其次,可以通过修复满族的“三合院”“四合院”,满族祖先早期居住的“马架子”(窝棚),“地窨子”、口袋房、万字炕等来展示满族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

再者,大力推出特色活动项目吸引八方游客,比如,珍珠球、赛威呼、熬鹰、打场等大型游戏、运动、场景类系列活动,大型参与性情景再现类历史剧(康熙东巡、攻城)表演等活动。

(三)精心设计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资源也可以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

如何有效将地方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实现旅游经济增长从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的关键,也是推介底蕴深厚的地方民族文化的必由之路。

乌拉街作为历史文化名镇,应该把握旅游正逐渐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利契机,推出有深刻文化内涵和富含地方民俗风情的旅游商品。

可以开发满族旅游食品、纪念品,比如建立乌拉满族美食一条街、满族购物市场等;壮大发展乌拉火锅、满汉全席、八大碗、三套碗、白肉血肠等当地满族风味为主的餐饮业;同时将桂花糕、馓子、“萨其玛”、“驴打滚”、“苏叶饼”、“牛舌饼”等满族美食糕点用精致的礼盒包装,既可作为旅游纪念,又可用于馈赠亲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