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课件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5.2《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教学课题生活中的透镜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时长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背景1.教学内容分析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本节课“生活中的透镜”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介绍生活中的透镜,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的、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并为下一节的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在知识与技能上也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做了必要的准备,以减少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刚接触物理学习两个月,能够初步感受到物理的有趣、有用,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一一实验法也比较熟悉,但是学生有计划的实验、有目的的观察的能力还没有形成,而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表达出来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需要给学生提供照相机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有目的观察,并将观察的现象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体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1.了解生活中的透镜的应用。
2.知道凸透镜在三种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方式与策略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演示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
本节课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太康县第九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二 速度课件 新版苏科版

磁铁吸引铁钉
苹果会落到地面上
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
想一想 : 通过下面的果小实验 , 你能说出力的两类作用效果
吗?
观察 : 磁铁靠近小钢球时 , 会发生什么现
现象象?: 磁铁靠近小钢球时小钢球开始运动。
观察 : 小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 , 如果在与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 , 小球的运动有什么变化 ?
平均值/ ms-1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教学课件
物理 初二下册 粤教沪 科版
第六章 力和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从本章开 始 , 让我 们一起走 进力学的 世界 , 揭 开它神秘 的面纱
归纳知 识: 可见 : 力是物体対物体 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使物体形 变 , 形变包括 形状和体积的改 变 , 可以是明 显的 , 也可以 是微弱的
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 : 由静止到运动、由运动到静 止、速度大小的改变、速度方向的改变。
(三)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
V=
S T
2、要测定纸锥的下落速度 , 你认为应测量哪些物理量 ?
路程S、时间t
3、你选用的器材是 : 刻度尺、秒表 。
4、请同学们自己设计表格 , 测量并计算出纸锥的下落速度。
探究新知
实验次数 1 2 3
下落高度/m
落地时间/s
速度/(m/s) 平均值(m/s)
实验次数
苏科版 八年级上册 物理 教材分析——第五章物体的运动(共26张PPT)

例2:
仔细观察图11.2-5 列车时刻表,完成下 列要求: 1、计算列车从襄樊到 丹江运行的平均速度; 2、它与列车从朱坡到 老河口运行的平均速 度相比哪个大?
例3 在北京与上海之间往返的T13次、T14次特快列车的运 行时刻表,如图所示,请你仔细阅读时刻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车次中哪一车次是上海至北京的? (2)这两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吗?为什么? (3)这两车次在北京与济南之间运行时的平均速度哪个大?
用皮带把写字扳固定在手臂上,可使两者保持相 对静止,写字就不会受车厢振动的影响。
例15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第1秒内运动了 1m,第2秒内运动了2m ,第3秒内运动 了3m,第4秒内运动了4m,则物体( D) A.在这4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第1秒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第4秒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D.在这4秒内做变速直线运动
40km
A
B
一辆汽车在合肥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行驶,汽车上 的速度表指针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汽车从图中位置A 处行驶到B处,需要多少时间?
解:汽车的速度V=100km/h, AB两地距离S=120km-40km=80km
求:汽车从A处到B处需要的时间t
t=
S V
=
80km 100km/h
=
0.8h
答:汽车从A处到B处需要0.8h
诗句:
,
跟这句诗相联系的物理
知识:
例7 据报道,深圳赛格广场工地上,有一幢高291.6m的大楼 正在施工,17日下午3时许,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上空, 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结果引起数千人惊叫狂奔,请你 分析一下,造成上述判断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学案

教学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一、教学内容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 速度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等。
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5. 速度的变换:速度的变换公式为 v = v0 + at,其中 v0 表示初速度,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变换公式的应用,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2.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速度的变换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如汽车、自行车等,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如何区分的。
2. 知识讲解:(1) 介绍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t,并解释位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 介绍速度的单位,讲解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等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
3.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辆汽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不同路程的速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通过相同路程的速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教学设计

文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主要涉及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等。
4. 速度公式的应用:通过速度公式可以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路程,或者在不同路程下的速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在不同单位换算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如汽车、自行车等,思考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
2. 概念讲解:介绍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公式讲解: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并说明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
4.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讲解几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自行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速度单位换算:讲解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m/s=3.6km/h,让学生掌握不同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速度2. 板书内容: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速度公式应用: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一辆汽车行驶了200km,用了3小时,求该汽车的速度。
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 5

5.2 (原卷版)考点1 速度与物体运动2、初中所指的运动一般是机械运动:振动】)【典例1】下列四个图象所示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典例分析+变式训练考点直击【典例2】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某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速度为5米/秒,其读作,它所表示的意义是。
【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是在同一位置开始同向运动的甲、乙两物体路程s与时间t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B.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C.在t=5s时,甲、乙两物体相遇D.甲物体的运动速度为3m/s【变式训练2】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甲所示。
(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图乙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中,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填图中的选项字母)考点2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注意事项:a:火车完全在桥上所走路程=桥长-车长;b: 火车过桥经过的路程=桥长+车长。
a.出租车的速度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的行进速度,指针指示的数值就是该时刻的速度值,采用的单位为km/h;b.里程示数窗表示该车行驶的总路程,某段时间的路程就等于这段时间内两个示数的差;c.出租车票据上给出的上车、下车时间间隔为车行驶时间,里程就是这段时间内出租车通过的路程.利用这些信息,可以解决与出租车有关的多种问题。
【典例3】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m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s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A.140m B.170m C.200m D.230m【典例4】雷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我国宇航员在“天和”核心舱将一束激光射向月球,经过0.54s接收到从月球返回的激光,则此时“天和”核心舱离月球的距离是m。
精品课件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74张ppt)

动能与势能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公式为$E_{k} = frac{1}{2}mv^{2}$。
势能
物体由于位置或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有重力势能和 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公式为$E_{p} = mgh$。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自由落体运 动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光的合成
不同颜色的光可以通过棱镜重新组合成白光。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 光在棱镜中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在另一侧重新组合。
光谱分析
通过对物质发出的光谱进行分析,可以了解该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06
第五章:运动和力
物体的运动
总结词
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详细描述
物体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通过研究物体的 运动,我们可以了解物体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状态的变化 规律。
总结词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详细描述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 的乘积,即F=ma。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可以 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牛顿第二定律在解决动力学问 题时具有广泛应用,如求加速度、力、动量等物理量。
重力与弹力
总结词
理解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详细描述
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所受的力之一。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地球上 不同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略有不同,但通常近似为9.8m/s²。
重力与弹力
总结词
掌握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详细描述
弹力是指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时对施加形变物体产生的反作用力。弹力的产 生条件是施加形变和恢复原状两个过程的存在。弹力的方向与施加形变的方向相 反,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常见的弹力有支持力和压力等。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课件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总结】 这两种方法能适用于所有的快慢比较吗? 【思考】 如果将两个纸锥从不同的高度同时释放,
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思考】 如果将两个纸锥从不同高度同时释 放,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 • 速度计算公式V= • 速度的主单位是米/秒
测量工具
请你自己设计表格,把测量的物理量填入表格。
次数 下落高度 (m)
1
2 3
纸片下落速度的 平均值/( m/s)
下落时间 (s)
速度 (m/s)
苏科版 物理 八年级上
感谢收看
反馈练习:
【例】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了研究物体运动快慢,可 采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请借助下 图所示的短跑比赛图景来说明两种方法:
• a图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 b图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5-8
一、比较运动的快慢
【思考】 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何比较它们竖 直下落的快慢?
= 180km 100km/h
=1.8h
答:汽车到达上海还需 要 1.8 小时
代入对应数据,不漏单位 计算结果,不用分数 复核,对结果作说明
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
3×104m/s
7.9×103m/s
792km/h
3
0.02m/s
1.4m/s
5m/s
28m/s
分享你的收获:
• 比较物体运动有两种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新)苏科版物理八上《5.2速度》公开课(教案)

5.2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②了解测量速度的根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③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②学会选择适宜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③学习自主设计表格,在学生的设计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标准化指导,并鼓励不同的表格形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工程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发动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容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式,单位时间和速度的理解,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启发引导法、讲授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放一段《动物世界》中猎豹追捕小动物的场景。
再放一段蜗牛爬行的情景。
让学生比较两种动物的运动快慢,引入课题“速度〞新课教学一、物体运动的快慢猎豹和蜗牛,谁运动得快?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如何进行快慢的比较?阅读教材P108活动,思考并答复以下问题。
师:如图5-2-1所示,用等大的圆纸片,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比较哪一个纸锥下落得快。
图5-2-1答:先落地的纸锥下落得快。
〔路程相同,用的时间少〕师:同学们刚刚所说的锥角小的纸锥下落快,那么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有没有其它的判断快慢的方法呢?凭感觉有时是不准确的,是不科学的师:将两个纸锥从不同高度同时释放,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答:计算出每个纸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通过的路程多,谁下落得就越快。
师:这和我们在体育比赛中比较运发动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呢?请同学举例,在体育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相同吗?如果答复相同,则提问:“观众也记时间吗?〞如果答复不同,则提问:“不同在什么地方呢?〞师:很好,有谁能用简短的语言归纳一下这两种方法呢?我们将这个过程用物理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在比赛时,观众看谁在最前方,谁最快,这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方法;裁判看最终谁用的时间最短,这是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的方法。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
2. 详细内容:(1)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速度的物理意义;(4)速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2. 学生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认识到速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速度单位换算;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公式的记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高速运动,如汽车、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快慢的表示方法。
2. 知识讲解:(1)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2)介绍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如m/s、km/h等;(3)讲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4)举例说明速度公式的应用,如已知路程和时间,如何计算速度。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理解并掌握速度公式的运用。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速度2. 板书内容:(1)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v=s/t;(2)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速度的物理意义;(4)速度公式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辆汽车行驶了200km,用了3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2)已知一名运动员跑了100m,用了10秒,求这名运动员的速度;(3)一辆自行车行驶了15km/h,行驶了30分钟,求它行驶的路程。
2. 作业答案:(1)这辆汽车的速度为66.7m/s;(2)这名运动员的速度为10m/s;(3)这辆自行车行驶的路程为25km。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
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学会进行速度单位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
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我国体育健儿奥运会速度项目中的娇人成绩,让同学们领略优秀运动员超人的速度给国家所带来的荣誉,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以此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有顽强的拼搏毅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及不同方法的灵活运用
重点:速度的定义、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进行速度的测量
【教学器材】
接力棒、纸锥、米尺、秒表等
[板书]
5.2速度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二.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速度=路程/时间v=s/t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速度》精品课件

速度
说明:本课实际上课用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所以PPT仅作参考。 详见视频和附件。
课前活动: 1、在泰微课网站上观看视频《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并 完成网页上的练习;自制两个纸锥,并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用两种方法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2、在泰微课网站上观看视频《速度单位的换算》并完成网页上的练习。 3、在泰微课网站上观看视频《速度的计算》并完成网页上的练习。
光在真空中每秒通过的路程为3×108m 人步行每秒通过的路程为1.4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速度单位的换算
20m/s=_______km/h
360km/h=______m/s
1.5m/s=_______km/h 108km/h=______m/s
速度单位的换算
20m/s=________km/h 54km/h=_______m/s
活动5.5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1、你认为如何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你的依据是什么?
. 2、应测量哪些物理量? 路程s、时间t . 3、你选用的器材是: 刻度尺、秒表 . 4、请在方框里自己设计表格。
5、进行实验、记录数据、计算。 6、反思:怎样能使测出的速度更准确?
锥角_大___一点,路程___长_一点。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单位的换算)(速度的计算)
活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1.将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哪个纸锥下落得 快?你是怎样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 2.还有别的方法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吗? 3.如果将两个纸锥从不同高度同时释放,怎样比较下 落的快慢呢?
锥角大的纸锥
锥角小的纸锥
练一练:下面两图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 左图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速度2教案 苏科版 教案

讲义编号_ 【知识点梳理】1、 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的.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是指在t 段时间内或s 段路程内的运动快慢.离开了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平均速度就失去了意义.平均速度的单位与速度的单位相同.3、 大小: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v=t s 应当注意,s v t 式中速度υ与路程s 不能认为是正比关系,速度υ与时间t 也不是反比关系.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υ是一个确定值.它描绘的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在物理学里,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由上式还可以得出路程s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即s=υt.前后两个公式分别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路程公式.在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须知道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在交通运输上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4.单位:由长度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因而有:国际基本单位:米/秒(m/s )其它单位:厘米/秒(cm/s )千米/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1km/h=6.31m/s (1千米/时=136.米/秒)一些常见的速度值:(1)人正常步行的速度1.2m/s ;(2)骑自行车的速度5m/s ;(3)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 ;(4)真空的光速:3×108m/s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而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典型例题【例1】单位换算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哪个大( ).A .蜗牛:1.5mm /sB .炮弹:1000m /sC .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7.9km /sD .火车:360km /h【解析】在物理学习中,经常遇到比较物理量的大小,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统一单位,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比较,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在遇到速度的不同单位时,最好都换算成国际单位制单位.1.5mm /s=0.0015m /s 7.9km /s=7900m /s 360km /h=100m /s【点拨】都换算成统一单位时,数值大的速度大.通过比较,显然发射人造卫星的最起码速度最大【例2】 长20米的一列火车,以36千米/时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米.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秒? 分析:在火车过桥的全部过程中,火车头所通过的路程s 应等于桥长与列车长之和.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υ=s t,t υ=36千米/时=10米/秒,即可求t . 【解析】列车过桥时间t =s t=9802010米米米秒 / =100秒【例题3】一只羚羊急速奔跑时1min 可达1.2km ,羚羊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一只老虎飞速奔跑时100s 可达2500m ,老虎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老虎以这样的速度能否追上羚羊?分析点拨:应用物理公式解决物理问题应注意解题规X ,必须写明已知、求、解。
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2变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课件

5.[2023南京鼓楼区期末改编]下表是某次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
4.[2023南京雨花区期末]如图是一个足球离开脚在客厅砖面水平向前滚动的每隔 拍摄一次的频闪照片
从 到
0.6
4
的俯视图,已知铺客厅的正方形瓷砖边长为 , 、 两点为足球滚动过程中经过的两个点,由图可以判断出:足球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填“从 到 ”或“从 到 ” ),图中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____ ,全程平均速度为___ .
三、直线运动
课时2 变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
教材必备知识精练
知识点1 变速直线运动与平均速度
1.关于平均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A.平均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说一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D.平均速度可以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
D
A.甲运动的路程比乙的大B.甲的速度始终比乙的大C.甲、乙做加速运动D.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变速运动
【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乙两物体在零时刻至 时间段内运动的路程相等,故A错误;甲物体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乙物体的运动图像可知乙物体做变速运动,刚开始甲物体的运动速度大于乙物体的运动速度,乙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后来乙物体的速度大于甲物体的速度,故B、C错误,D正确.
3.[2023西安西工大附中期末改编]物体沿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 ,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 ,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5-2物体的运动《速度》教案(图片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52物体的运动《速度》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二节《速度》2. 详细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4)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能运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掌握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2. 学具:笔记本、笔、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奥运会比赛中运动员的速度表现,让学生初步感知速度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 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表示方法。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举例说明其应用。
(3) 讲解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有关速度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3. 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4.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某个物体的速度。
(2) 分析某个实际情境,运用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问题。
(3) 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判断。
2. 答案:(1) 速度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时间(2) 实际问题解答:根据给定的路程和时间,计算速度;或者根据给定的速度和时间,计算路程。
(3)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分:平均速度是某段时间内的速度,瞬时速度是某个时刻的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苏科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将原版中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调整到“实践 与练习”中,节约了课堂时间,也培养了学生自 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在测量教科书的长度和宽度活动中,增加了自 制一把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并用它测量教 科书的长度,体现了能力的迁移。
第四部分 各章节具体变化
● 引言第二节增加了“物理学与科技强国” ● 全书增设了“国家工程”栏目,介绍我国重
大科技成果 ● 通过“生活·物理·社会”,介绍我国著名科
学家,展示我国传统科技文明底蕴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强化立德树人根本
一、颂扬家国情怀 充满时代气息
● 几乎所有插图都进行了更新调整,素材和实验都尽可能使用实景照片,漫画插图人物也 由丑陋的男孩女孩形象和外国老人改为阳光健康的中国少男少女
目录
第一部分 《物理新教材(2024苏科版)》目录结构比对 第二部分 《物理新教材(2024苏科版)》整体重要变化 第三部分 《物理新教材(2024苏科版)》变化要点解读 第四部分 《物理新教材(2024苏科版)》各章节具体变化 第五部分 《物理新教材(2024苏科版)》各章节教学安排
第一部分 目录结构比对
● 二是问题贯穿活动,通过问题引发思考、促进领悟、推进认识 ● 三是结构化、系列化,通过有层次的
系列活动,促进认知建构、核心素养发展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凸显认知发生与建构
三、体现学习方式多样性
● 从先零后整、碎片积累的组装式学习,走向应用驱动、且做 且学的整体性学习
● 活动既有实践与体验层面的“做”,也有思维与方法层面的 “想” 。“想”的认知发生与建构,表现为迁移与推理(归纳与演 绎),属于高阶认知水平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课题速度【教学设计】由于有初一甚至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的基础作铺垫,学生对速度公式并不陌生,但是如何将两种不同的比较速度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以一个合适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确实从方法上去理解这两种比较速度方法的合理性,需要在引导技巧上有所突破。
上新课之前,制定了角色扮演活动计划,在体育老师的带领和要求下,学生对裁判的角色进行体验,并完成了相关实验的数据记录,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作为学生学习速度一条主线。
在做“测量物体的速度”的实验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动手能力。
本节课对公式、复合单位以及规范计算的格式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作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本节课展示中国人在竞技体育中获奖片段、科技制造业中人们对速度的追求和活动成就,增强学生名族自豪感;通过展示社会上出现的超速现象而引起的车祸事故,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测量速度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器材的使用方法(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2)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并掌握用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来测量速度。
(3)学会在测量过程中自己处理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从测量简单的速度的过程中,知道其它很多速度都是这样测量出来的,由此增加对速度大小及测量方法的感性认识;(2)通过我国高铁的最高时速,激发学生的名族自豪感;(3)通过对实验过程中得失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4)通过超速的危害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从而得出速度的定义(2)学会测量物体的速度(3)引导学生规范解题【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理解速度的含义【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资源】学生:皮尺、秒表(6人一组)清除页眉横线的步骤:点击--插入--页眉页脚--页眉页脚选项,把显示奇数页页眉横线(B)的勾去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原理 :v=S/t
器材:刻度尺、秒表 表格:
100km/h
试一试
4.为了赶车,大人牵着小孩快走了40m,已知大人共
走了60步,小孩共走了130步,则走得较快的是( C )
A.大人 B.小孩
C.一样快 D.无法确定
开拓思维:
南京长江大桥下层的铁路桥全 长6772m一列长300m的列车, 以30m/s的速度完全通过此铁 路桥要用多长时间?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课件
奔跑的猎豹
爬行的蜗牛
猎豹比蜗牛运动的快 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活动: 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取两张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圆纸片 裁去的扇形圆心角比另一片大,再将它们 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让他们从同 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个纸锥下落得较快?
试一试
继续保持安静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有:
(1)同路程比时间 (2)同时间比路程
3.如果将两个纸锥从不同高度同时 释放,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离地1米
1秒下落0.2米 1秒下落0.3米
离地1.8米 下落用时6秒
下落用时5秒
路程比值大运动快 时间
速度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v=
S t
S= vt
t=
S v
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国际单位:米/秒
读做“米每秒”,符号:m/s
常用单位:厘米/秒 cm/s ;千米/时 km/h
一
些
速
找出其中速度最大和最小的物体
度
一般人步行10min通过的 路程最接近于-----( )
A.8m C.800m
B.80m D.8000m
1、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 跑,成绩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这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同学, 。
试一试
2、为了锻炼体能,4名运动员进行了6分钟定时跑, 成绩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跑得最慢的是 运动员; 这里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运动员, 。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