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力资本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
论文命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铁路)运输专业(独立本科段)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目录1.客运市场营销2.集装箱运输改革与铁路货运对外开放3.入世后中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相关问题研究4.某局所在地区运输环境分析及铁路营销有关问题的探讨5.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对策研究6.货运服务与营销7.铁路客运企业扩大市场的途径探讨8.铁路客运公司管理与运作研究9.网运分离条件下铁路货运经营社会化可能方式分析10.网运分离条件下铁路货运市场向社会开放的条件分析11.铁路货运市场经营策略问题探讨12.运输代理有关问题的研究13.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拓展有关问题的研究14.加强铁路专用线管理的有关问题研究15.车站技术作业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16.铁路市场定位及相关对策研究17.提高运输质量对线路能力影响的研究18.提高运输质量对车站能力影响的研究19.铁路快速货物运输组织研究20.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研究21.铁路运输企业营销策略探讨22.铁路基层站段客运营销工作探讨23.铁路运输企业货运营销管理相关问题探讨24.铁路市场开放可行方案研究25.铁路货运公司组织模式探讨26.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策略研究27.提高货运服务的途径28.铁路货物装载与加固29.铁路运输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问题研究30.以大城市枢纽货运站为基础发展现代物流中心问题研究31.铁路客运的车站管理模式、对策分析32.铁路客运预测分析33.铁路改革中政企分离的基本方式研究(局、站、段)34.我国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发展阶段分析35.铁路运输与地区经济协调管理分析36.铁路客运通道分析37.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车站级)分析与研究38.铁路站段办公自动化系统研究与分析39.铁路客货营销体制与策略的研究40.铁路车站管理信息的分析与设计41.铁路车站运输组织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42.铁路车站安全管理43.列车提速与车站设备改造研究44.技术站到发线数量计算方法研究45.技术站运营指标体系的研究46.货物列车TIMIS确报系统的管理研究47.铁路货物运输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48.提高客运市场竞争力的研究49.铁路车站行车安全问题研究50.铁路货物运输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51.铁路春运客运组织及策略研究52.铁路运输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研究53.铁路车站工作计划改进措施的分析与研究54.提速前提下,提高运行图均衡性的措施与方法的研究55.计算机辅助编制货运计划系统的研究56.站段运输安全管理57.提高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力对策58.列车开行方案优化设计59.列车运行图中改进措施的研究60.编组站到发线数量计算方法的研究61.铁路货车集结模式研究62.编组站集结参数的查定63.加速货物送达的改革措施研究64.铁路车站行车工作指标的分析与研究65.铁路站段安全工作管理66.铁路运营管理与营销对策67.网运分离下铁路运输组织与营销策略68.路局、站、段运输组织方法的改进69.铁路车站工作组织中值得探讨的问题70.铁路客车车辆合理运用的研究71.区段车流输送方法的研究72.基层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办法探讨73.联运涉及因素研究74.铁路货运营销工作的问题与对策75.铁路局、段、站案例评价研究76.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研究77.运输安全心理研究78.WTO对铁路旅客运输的影响79.行包货位管理的研究80.铁路运输事故安全档案管理的研究81.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提高客运服务的探讨82.铁路行包专列开行情况分析83.行包运输安全管理的研究84.客运站与中铁快运在行包运输中的配合研究85.客运里程径路管理方式的研究86.车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建议87.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的建议88.摘挂列车编组方法的研究89.编组站调车作业方法的研究90.计算机在车站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参与方案设计与编程) 91.车站新建或改建问题的研究92.旅游及观光列车的组织与开发93.提高单线铁路通过能力的措施及组织方法研究94.铁路调度指挥中防止事故的措施与方法研究95.铁路道口的设置方式与安全问题研究96.铁路货运站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探讨97.铁路客票系统(车站级)的分析与应用98.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车站级)的分析与改进99.铁路保价运输有关问题的分析与改进100.铁路列车路风问题的分析与管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2.中国西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发展方向研究3.浅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4.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户籍问题研究5.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6.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7.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匹配研究8.中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9.现代企业新酬设计10.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11.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12.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13.在职培训————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分析14.研究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15.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16.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17.关于经营者长期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18.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19.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20.浅谈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21.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22.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23.绩效考评方法体系研究24.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25.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26.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27.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28.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29.浅谈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30.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31.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32.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33.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探讨34.成才素质研究系统35.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训和完善36.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持股计划37.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38.职工持股计划在高技术产业的探索与实践39.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新发展40.浅谈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41.关于企业职工持股若干问题的探究42.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43.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问题研究44.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45.战略与绩效考核的桥梁----平衡记分卡实施研究46.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47.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48.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49.论人力资本道德素质的培训50.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51.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52.手机终端零售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研究53.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智研究54.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55.企业培训资源研究56.浅谈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57.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58.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59.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60.我国高科技企业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的障碍因素61.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62.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63.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人力资源开发64.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分析65.创新经济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66.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67.从成功企业看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68.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69.论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测评70.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71.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72.高科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73.高科技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研究74.关于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75.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挖掘人的潜能76.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分析77.核心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78.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79.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分析80.激活潜能-----人力资源管理之根本81.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开发82.激励性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核83.技术创新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84.论人力资源战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85.建立科学机制开发人力资源86.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的调查与分析87.经济全球化时期的职业技术人力资源开发88.经济全球化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89.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及其启示90.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地化的环境分析和模式选择91.国企经营者薪酬创新激励的微观分析92.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思路93.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94.国有企业推行“经理股票期权”薪酬制的思考95.浅谈现代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96.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留住人才97.IT企业如何对员工流失98.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率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99.企业销售人员流失的原因分析100.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101.从“委托----代理”关系看现代公司激励102.对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思考103.对企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104.对我国实行经理股权激励的理性思考105.公司治理与管理者长期报酬公司治理与管理者长期激励106.股权激励------国有企业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讨107.企业留住知识型员工的新思路108.浅谈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机制构建109.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诚度110.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111.增强国企科技人员向心力问题的探讨112.知识产业员工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113.我国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114.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原因与对策分析115.知识型员工的能力及其测度研究116.关于知识型员工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117.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型员工的激励118.论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的构建119.企业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特征探析120.人力资本对西部经济增长贡献分析121.人力资本激励理论分析与机制设计122.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本123.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实施薪酬激励的对策124.中国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125.IT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薪酬制度设计126.高科技企业的薪酬战略分析127.弹性就业与灵活就业问题的研究128.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初探129.在我国推行工资集体协议的研究130.关键绩效考核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交通(铁道)运输工程专业(独立本科段)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目录1.线路大修平面设计2.线路大修纵断面设计3.十公里线路大修施工组织设计4.十公里线路大修施工预算5.中间站站场大修方案6.成段更换钢轨设计与计算7.线路大修换轨空搭头设计与计算8.成段更换再用轨施工与技术研究9.成组更换新型道岔组织与技术10.成组更换新型岔枕技术11.铺设混凝土宽枕施工技术研究12.线路大修机械化作业清筛质量控制13.线路大修机械化作业施工技术组织14.道口大修15.线路大修外业调查质量控制16.关于大、中修周期研究17.中间站站场改造方案18.小型气压焊焊接钢轨技术质量研究19.铝热焊焊接方法技术与焊接质量研究20.无缝线路断轨紧急处理方法研究21.无缝线路应力调查探讨22.超长无缝线路铺设新技术23.无缝线路铺设新技术24.小曲线半径钢轨磨耗研究25.关于钢轨使用疲劳26.缓和曲线线形研究27.曲线超高顺坡研究28.提速区段曲线超高设置研究29.关于曲线拨正方法的研究30.隧道内钢轨锈蚀的研究31.提速道岔养护维修方法探讨32.提速道岔病害产生原因调查与研究33.普通单开道岔设计34.复式交分道岔病害研究35.复式交分道岔养护维修方法探讨36.交分渡线养护维修方法探讨37.固定辙岔伤损研究38.铁路工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研究39.道岔连接曲线超高设置研究40.成组更换道岔施工方法研究41.道岔转辙部分病害研究42.隧道病害整治方法探讨43.新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44.16M普通钢筋混凝土设计检查45.小桥标准图套用46.明桥面更换施工新技术47.桥梁支座病害研究48.桥梁防腐新技术研究49.平交道口改建立交桥设计50.铁路防护涵设计51.既有线桥梁大修设计52.铁路桥梁承载能力检定53.铁路桥墩台稳定性检定54.工务部门技术图表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55.网运分离条件下线路维修管理的变化及对策56.如何提高线路中修的施工作业质量57.运力繁忙线路维修的组织管理58.市场条件下工务维修管理的改革59.繁忙线路工务维修安全的研究60.施工防护安全报警系统61.浅基桥墩的加固技术62.线路中修清筛作业后线路稳定性问题的探讨63.平改立软土地基加固技术64.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施工组织65.因地制宜作好寒冷地区无缝线路养护维修66.高温季节大修作业的安全保障措施67.利用天窗进行日常保养有关问题之探讨68.既有线低矮路基软土地基桥梁设计69.论工务养护在铁道运输中的应用70.高速客运给铁路运输带来的新气象71.桥梁施工测量72.小桥改建工程设计73.直墙式隧道工程设计74.隧道衬砌计算75.小桥改建工程施工组织预算76.小桥涵水文检算77.20米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梁施工组织预算78.圆涵工程设计与施工79.耳墙式桥台设计与检查80.盖板箱涵工程设计与施工81.铁路新线设计82.重力式挡土墙设计与检算83.论无缝线路应力放散84.论无缝线路温度力纵向分布规律85.顶进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86.中间站站场施工过渡方案87.10公里线路中修设计88.桥上无缝线路结构设计研究89.大型养路机械作业质量跟踪研究90.小机群线路维修有效科学组织91.无缝线路铺设的有关问题92.轨道动力强度计算及相关问题93.铁路大提速给养护维修带来的新课题94.新型38号道岔在高速客运专线上的应用95.轻型支挡适用性研究96.无缝线路温度对铺设的影响97.成组道岔更换施工中的问题探讨98.工务养护组织工作方法的改进与研究99.铁路改革中政企分离的基本方式研究100.提高铁路运输质量对线路能力的影响10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供应链管理战略研究2. 网络时代供应链模式的研究与探讨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研究4. 构筑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供应链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7. 某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10. 供应链的理论及对企业的影响研究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12. 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以我国的供应链实践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14. 供应链下的运输问题研究15. 供应链下的物流成本研究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17. 物流信息的价值研究18. 物流信息交换技术应用研究19.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20.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21.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22. 行业物流信息平台模式研究23.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24. 某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25. RFID应用状况分析26. PRC应用案例研究27. 某企业ERP应用状况分析28.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29.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30. 信息作用下的物流活动研究31. 货物运输方案选择模型研究32. 物流配送中心货物装载问题研究33. 运输系统优化分析34. 车辆配载理论与方法35. 车辆路径问题研究现状综述36. XX城市建材配送中心选址研究37. XX城市日用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38. 配送中心作业计划优化方法研究39. 运输规范表上作业法计算机模拟40. 水站分级配送方案选择41.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研究42. 随机需求的最优化库存策略研究43. 逆向物流网络中的选址问题研究44. 试论某地区回收物流网络的形成与发展45. 试论某企业废弃物流体系的建立46. 某企业物流规划案例分析47. 某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48. 信息时代物流组织网络化发展模式探讨49. 物流网络化运营模式的探讨50. 物流网络化中的风险分析51. 虚拟库存案例分析52. 某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研究53. 企业生产物料采购及存储54. 制造企业原料库存量的控制研究55. 某企业仓库管理流程中的时间分析56. 物流成本核算研究57. 利用物流成本进行企业物流决策58. 基于成本的某地区物流基地选址59. 商业企业物流成本的关系分析60. 企业物流作业环节费用的比较分析61. 物流行业客户满意度研究62. 物流客户服务战略的制定63. 某企业物流业务流程分析64. 企业物流作业流程控制65. 医药储备应急物流研究66. 医药储备机制研究67. 农业物流研究68. 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69. 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分析70. 农业销售物流研究71. 建设项目物流管理模式比较72. 图书物流研究73. 印刷业发展战略74. 汽车企业供应物流研究75. 出版物物流标准化研究76. 某企业销售物流研究77. 某企业供应物流研究78. 敏捷制造与精益制造中的物流管理比较79. 市场营销渠道组合与物流模式分析80. 企业物流资产经营组合模式分析81. 我国物流娄上市公司现状研究82. 物流外包决策分析83. 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探讨84. 虚拟企业的协作企业败德行为控制机制研究85. 第四方物流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86. 国际物流竞争趋势与我国物流企业策略创新87. 某地区物流发展史88. 物流产业发展与布局89. 国内外物流组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90. XX城市物流需求分析91. 某市产业结构、产业消费与物流需求研究92. 某市居民居住结构、消费结构与物流需求研究93. 物流服务的价格问题94. 采购价格预测理论与方法95. 物流设施投资风险管理研究96. 区域经济与主导产业的关系分析97. 循环经济条件下逆向物流体系的建立98. 废弃集装箱的收集、加工与再生99. 绿色包装在某物流企业中的应用100.政府行为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探讨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探讨3、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发展4、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5、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6、关于退休金制度改革问题的探讨7、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探讨8、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前景9、劳动合同制与社会养老保障制度10、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11、退休社会保障模式的比较与中国养老保障制度的选择12、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13、关于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探讨14、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15、论公共财政下的社会保障体系16、关于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思考17、完善社会保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探讨18、我国老年人的赡养与社会保障制度19、养老基金管理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关系分析20、建立多元化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设想21、以城乡整合为目标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2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改革23、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初探24、对建立全国统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25、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26、外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借鉴27、论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局限性28、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多元协调模式29、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探讨30、劳动合同的签订与审核分析31、我国劳动立法与劳动者权益保障32、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与对策33、经济全球化与劳动者权益保护34、公司合并与职工权益保护35、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的立法初探36、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法律思考37、关于签订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探讨38、浅论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39、论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40、改革企业劳动关系有关问题的探讨41、住房公积金有关法律问题的探讨42、试论工资与社会保险的关系43、对非正规就业者劳动权益保护44、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法律问题初探45、浅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筑46、论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的重构47、21世纪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趋势与对策48、关于劳动者基本职业道德规范构建的思考49、对医疗保险基金筹集与管理的探讨50、关于农民工就业指导与职业技能培训的探讨51、浅淡当前离退休管理服务工作的难点及对策52、论诚信原则与劳动关系53、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54、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55、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研究56、破产法与破产企业职工权益保护57、我国劳动立法与劳动者权益保护58、关于我国西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59、构筑我国新型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理论探索60、可持续养老保险体质的财政条件61、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比较分析62、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6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预算体系64、论知识经济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65、中国优抚保障制度评析66、构建面向21世纪社会福利制度的探索67、养老社会保障关系中政府作用的分析68、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对策69、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与监督的有关问题探讨70、现代企业劳动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71、关于失业保险及保险基金建立的有关问题72、职工下岗及劳动争议的处理73、浅淡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74、试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75、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问题及对策研究76、浅析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77、浅谈企业文化与新员工培训78、中小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模式研究79、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留住人才80、试论现代薪酬体系设计与创新81、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82、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业培训机制83、现代企业如何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84、中国西部劳动就业问题研究85、关于我国城乡劳动市场分割的研究86、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价体系研究87、劳动合同担保问题的探讨88、浅析中国劳动力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89、试论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90、中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探讨91、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探讨92、试论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93、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与员工伤残保险制度建设的探讨94、中国医疗保险制度实施问题分析与对策95、现阶段中国民营企业执行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分析与对策96、企业自建员工福利制度的探讨97、社会再就业及失业保险制度问题的研究。
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
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本的运营。
人力资本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是指通过有效地管理和发展企业员工的才能和潜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竞争优势的一系列活动。
首先,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需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人力资源策略。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愿景,而人力资源策略则是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确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方向和决策。
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人力资源策略紧密结合,确保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开发能够支持和促进企业的战略发展。
其次,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规划和需求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人力资源策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所需人力资源数量、结构和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规划。
需求分析是指明确企业目前和未来所需的人力资源类型和数量,包括不同职位的需求和人才的需求。
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和需求分析,企业可以合理地制定人力资源供给和开发的策略,确保企业有足够的人力资本来支持业务发展。
第三,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选择和招聘。
人力资源的选择和招聘是指企业根据企业的战略和业务需求,通过各种渠道来吸引和筛选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需要关注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个人素养,确保企业能够招聘到对企业有长期价值的人才。
除了招聘外部人才,企业还需要注重内部人才的发现和选拔,通过内部晋升和培养,激发和挖掘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工作动力。
第四,企业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需要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是指通过各种培训和发展计划,提高和增强企业员工的专业能力和领导力。
企业应根据员工的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为员工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不仅能够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和能力,还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人力资本的产生与利用研究
人力资本的产生与利用研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核心竞争力之一。
人力资本的产生和利用,不仅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人力资本的产生人力资本是指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技术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资源。
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职业训练、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积累等形式得到的,因此,不同的个体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也会有所不同。
教育是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产生途径。
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培养个体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个体拥有更强的适应和创新能力。
此外,职业训练和实践也是人力资本产生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个体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准。
除此之外,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也会对个体的人力资本产生影响。
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是个体成长和生活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会对人的价值观、观念和习惯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一些文化背景深厚的国家,其人口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二、人力资本的利用人力资本的产生是个体不断学习、实践和积累的结果,但这些资本的价值并不在于其数量大小,而在于其利用的效果。
人力资本的利用可以为企业带来很大的价值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为个人带来更多的利益。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培训和实践,提高员工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例如,不断提升员工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对于企业实现创新和提高效率非常重要。
其次,个人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实现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进步。
拥有更高的人力资本可以让个人对新的职业领域更有信心和应对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个人的薪资待遇和社会地位。
除了企业和个人,国家也具有利用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国家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升国家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人力资本的利用也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民幸福感,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三、结论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产生和利用是非常重要的。
人力资本运营(新
变革创新型职业锚
这类人具有企业家人力资本特性,拥有把握自己命运、要求有自主权来施展自己 特殊才干的创造或创新能力。他们一般具有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 或杰作的行为倾向
独立自主型职业锚
这类人被“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内驱力所驱使,希望摆脱那种因在大企业中工 作时在提升、工作调动、薪金等诸多方面都满面要受人摆布、以来别人的情况。
人力资本 运营
投资的 专属性
必须通过 人的有效 工作才能 产生效果
人力资本 运营流程
价值设计
人力资本 运营
价值识别
价值增值 人力资价本值挖掘
运营
价值锁定
价值流动 价值解冻
3
目录
一、人力资本、人力资本运营概述; 二、人力资本的价值设计和价值识别; 三、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人力资本投资; 四、人力资本的价值挖掘——激励机制设计; 五、人力资本的价值锁定 六、人力资本的价值流动和解冻 七、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本运营 八、总结
将实际能力地图投射到期望的能 力地图上,可以看出: 实际偏差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从投射上是 吻合的:但是又需要区分以下情 况: 虚重合; 离散重合; 完全重合
26
投资的经济性分析(续)
实际与理想状况 的差异程度
个人的潜在能力
人力资 本投资
ROI
通常选择:与理想状况 偏差较少的、潜力较大 的进行优先投资
引入能力地图的意义
通过引入能力地图,有利于提高招聘管理的 效率,使人力资本的引入更有针对性; 不同员工本身实际的能力地图与作为标杆的 能力地图的吻合程度是不同的,企业通过投 资,正是要使个人能力地图与作为标杆的能 力地图更加吻合
17
目录
一、人力资本、人力资本运营概述; 二、人力资本的价值设计和价值识别; 三、人力资本的价值增值——人力资本投资; 四、人力资本的价值挖掘——激励机制设计; 五、人力资本的价值锁定 六、人力资本的价值流动和解冻 七、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本运营 八、总结
企业人力资本形成途径及作用机理解析
企业人力资本形成途径及作用机理解析内容摘要:西方新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已证明人力资本投资是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本文从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探讨我国人力资本形成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教育迁移理论基础(一)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最早提出人力资本概念的是美国学者沃尔什(Walsh.J.R),他于1935年发表的论文《人力资本观》中对个人的教育投入与将来的收入进行分析,证明了教育投入符合一般资本投资性质。
而后美国经济学家雅各布·明塞尔(Jacob.Mincer)在1958年发表的论文《论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中,提出了人力资本收益函数,证明了劳动者收入差别与教育年限和工作时间长短存在关系。
只是他们的研究并未引起学界的注意。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1960年在美国经济年会发表关于人力资本的演说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于第二年发表了《人力资本投资》开创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新领域,其本文也因此理论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指出教育、培训、卫生保健和迁移等以前认为是消费的东西,实际上均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活动,通过这些投资活动,人们的体能、知识和技能将得到增进,并由此带来经济的增长和个人收入的提高。
对人的投资的收益率超过其他形态的资本的投资收益率。
他通过对1929-1957年美国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在此期间美国各级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为17%,教育投资的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3%。
另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Gary·S·Becker)进一步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他研究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形成途径及收益率问题。
他与舒尔茨被认为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开创者。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把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
人力资本经营
加大人才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现代企业的经营需要具有知识、品质和创造力的人才。知识、智能资本是指企业花费在教育、培训等人才综 合素质再提高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它比一般的人力投入会带来更长期的收益。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需 要先进的技术装备和一定素质的劳动者,而且需要超出常人的、高素质的综合人才。用丰富的人才资源优势,转 化、替代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和技术的优势势在必行。所以人们都把对知识和智能资本的投资视作“一本万利”, 看成未来制胜的基础保证。企业如何才能先行开发出人才,使广大员工的素质不断得以优化和提高呢?最现实和根 本的途径,唯有大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就是为培养企业人才、提高员工的质量和高质量员 工的比重,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员工的教育、训练等各种智力、知识、技能开发活动。从这个意 义上讲,也可以把人力资本投资视同为人才投资、素质投资、教育投资等为改变人本身的种种投资。美国著名经 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曾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指出:“美国的国民收入,新增加的财富有 80%是由人力资本投资所提供的,只有20%左右来自物质形态”。在书中,舒尔茨还特别强调指出:“不发达国家 的经济之所以落后,主要就在于它们重视物质资本投资而忽视人力资本投资”。他说:“在发展中国家,人力资 本投资常常不受重视。这些国家的领导和主管人员都认为,物质资本投资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力发展水 平赶不上资本的,造成经济发展的贫瘠,教育是一切投资中最重要的投资”。
一个环境:即在企业内部构造一个氛围宽松、严肃活泼、公平竞争、团结向上、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成 才环境。
二个目标:人力资本经营战略既要适应企业发展战略,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更要使其成为员工自 我职业生涯设计的目标,帮助员工实现其个人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综合类1. 高技术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模式研究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研究3. 民营企业员工忠诚度影响因素及其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4. 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模式研究与应用5. 现代企业工资制度比较分析与合理选择6. 企业国际化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7. 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弹性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8. 团队人格特质组合对团队效能的影响9. 中小高科技企业科技研发人员有效激励研究10. 中小企业员工人本管理探讨——沃尔广告代理公司案例及其分析11. 关于改制企业富余人员安置及权益保障的思考12. 国有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13. 企业核心员工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14. 企业家知识的转换与管理民营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15.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相关问题研究16. 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社会资本作用机制研究17. 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及实证研究18. 基于E-Learning的企业培训研究19. 构建有效的员工招聘体系研究20.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绩效管理研究21. 企业制度演进中的人力资本作用趋势研究22. 面向对象的企业效绩评价系统研究23. 组织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24. 中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25. 心理资本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26. 试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EAP模式27. 家族企业与“90后”员工共赢研究28.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保险营销员胜任力特征分析29. 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30. XX企业EAP问题研究31. 经济危机下企业裁员风险控制分析32. 胜任力模型对提升人岗匹配效果的影响分析33. 基于组织承诺理论的员工生涯锚与晋升机制匹配研究34.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劳动合同管理的影响分析35. 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有效供给研究36. 企业职工持股若干问题的研究薪酬管理方向1薪酬满意度对员工离职的影响研究2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3高级经理人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关联性实证检验4. 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5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6管理层薪酬结构的激励效果研究7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效应研究8基于能力的薪酬方案及其设计9宽带薪酬管理模式探析10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11宽带薪酬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薪酬设计中的适用性分析12民营企业薪酬管理诊断与优化策略研究13薪酬公平及外在工作机会对员工态度的影响14企业薪酬水平市场定位研究绩效管理方向1绩效考核中的误差及其原因分析一一以X集团领导干部质量意识考核为例2组织公民行为对员工任务绩效的影响--基于某地区财务咨询公司和会计事务所的实证分析3 X公司销售人员绩效考核研究4 XX公司绩效考评方法体系分析5 XX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6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7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工具一一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探析8关键绩效考核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劳动力流动1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某公司为例2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探讨3 XX地区最低工资水平与劳动力流动方向问题分析4组织信任对员工离职意愿影响机理研究5 IT企业员工离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6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人力资本方向1论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的构建2大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私人收益率研究3人力资本专用性理论与关键员工管理问题研究大学生就业方向1就业能力和目标定向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2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择业因素分析3大学生就业难对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4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常态性与就业观分析5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因的实证研究6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及引导策略研究7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的分析与评估8大学就业指导的理论选择与模式构建9大学生就业形式变化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改革10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程度的关系分析11大学毕业生就业成本的调查与分析12性别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及思考一一以实行配额制度为中心保障妇女就业权员工培训1 企业在职培训的经济影响因素分析2培训管理对员工满意度影响研究一-一以XX公司为例3员工培训的博弈分析与企业培训方案设计研究4企业员工个性特征对培训迁移的影响分析5现代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要素与方法分析招聘、测评方向1 X投资集团新进人员选拔的测评研究2基于员工心理契约的招聘信息传递研究3企业招聘与选拔中应用人员测评技术的有效性探讨4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选拔一一以XX公司为例5企业员工招聘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6营销人员的胜任力模型及在招聘中的运用7基于胜任力的企业招聘策略研究8基于素质模型的员工招聘体系研究9企业校园招聘外包风险分析与防范研究10企业招聘人员素质及其开发研究11企业招聘风险研究12企业招聘与企业文化匹配探析13校园招聘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4员工招聘风险防范的经济学分析15人力资源招聘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16企业招聘渠道及其有效性的分析17冰山理论在企业招聘中的应用18人才测评在国内企业招聘中应用的误区与对策19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招聘模式分析。
论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
刑 燕 彬 X n a bn igY n i
( 庆油 田昆仑 集团商 贸有 限公司 , 大 大庆 13 5 ) 6 4 3
DaigOi edK nu ru rd o ,t. qn 6 4 3,hn qn l l u lnG o pTa eC .Ld , ig1 3 5 C ia) i f Da
ta fp y ia a t h to h sc lc pi whih b u d t v h i ee to e ain s se .Th oy a d rcie h v r v d ta u n c ptlWa h u d me a l a c o n o ha e te df r n p r t ytm f o e r n pa t a e p o e h th ma a i s te f n a nt c a l s u c fe o o c d v lp n . e efce to eain o h uma a tli h mp ra tme n rt efs v lp n fe tr rs . ee tr rs o r eo c n mi e eo me t Th f in p r t ft eh i o n c pi ste i ot n a sf h atde eo me to ne p ie Th ne i e a o p
s o l utteh ma a ia p rto n tec I o io fe tr rs n g me tt c e e tehi e tiv sme tp ro a c . h ud p h u n c pt o ea in i h 0. p st n o n e iema a e n oa hiv h s n e t n e r n e l e i p f m
企业人力资本的运营
企业人力资本的运营一、企业人力资本运营的内涵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活”的资本形式,与物质资本有着许多质的差异,其运营的条件、内容和机制也必然有所不同。
本文认为,企业人力资本的运营需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将社会性资源转变为企业性资源的阶段。
人力资源在未进入企业之前属于一种社会性资源,企业作为用人单位,只有通过选拔、聘用等程序与人力资源主体签订劳动合同之后,才能在一定时段内拥有对人力资源的劳动使用权,社会性资源才能转变为企业性资源。
第二个阶段是将企业性资源转变为企业性资本的阶段。
尽管我们不否认在进入企业2前,人力资源自身已经拥有了或多或少的人力资本存量,但是这种资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企业的需要还是一个未知数。
而且在知识与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人力资本的贬值与折旧也在加速,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人力资源的不断开发使其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人力资本,或由低增值性的人力资本转变为高增值性的人力资本。
第三个阶段是将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变现为现实生产力的阶段。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本质性差别在干它具有能动性,其效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外部的环境条件,更取决于人力资本载体本身——人对干外部环境条件的反应。
人力资本存量高的人不一定是劳动生产率高的人,许多企业中存在的“出工不出力”的低效率劳动现象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合理的配置、激励机制的设计,使企业人力资本充分发挥效能,是人力资本运营的关键。
第四个阶段是人力资本的维护与扩张阶段。
由于年龄、生理、心理等自身因素和退休制度、离职现象的客观存在,人力资本也存在着损耗。
恢复和补充的问题,企业只有不断地对人力资本进行维护和扩张,才有可能始终保持人力资本优势。
“企业人力资本运营”可以定义为:企业通过市场投资,经过选拔、开发、配置、激励、维护等环节将人力资源由社会性资源转变为企业性资源和资本,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的过程。
二、企业人力资本运营的机制虽然人力资本的运营具有高收益的特征,但实践表明这将是一个复杂缓慢、回报隐蔽的过程。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其制度安排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其制度安排内容摘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家人力资本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并进而探讨了促进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内外部制度安排,最后为促进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途径制度安排最早给“企业家”(Entrepreneur)下严格定义的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他在其《政治经济学问答录》中提出: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产量较小的领域转到生产率较高、产量更大的领域的人,便是企业家。
而熊彼特则认为,企业家是典型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实施创新活动的人,这种资质具有稀缺性。
卡森在1982年提出,企业家是专门就稀缺资源的配置做出判断性决策的人的观点。
张维迎认为,企业家是那种承担经营风险,从事经营管理并取得经营收入的人格代表。
笔者在本文把企业家定义为:公司的经营者,即以经营企业为职业,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负有直接责任的管理者。
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体,从生产性和交易性的角度出发,企业家人力资本就是为完成企业生产性和交易性的功能,保证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契约的有效实施而具有的“利用资本的经营能力”和“降低交易费用能力”的总称。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企业家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私有性、不可分割性、不易观察的特点。
它的形成既有企业家天生的秉赋因素,但更多的是后天投资所形成的。
天赋与企业家人力资本。
尽管每个人都可能具有一定的企业家人力资本,但是每个人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是不同的。
这不仅因为个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费用是不同的,而且因为企业家人力资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机灵”(柯斯纳)、“想象力”(沙科)、“判断力”(卡森)、“敏感性”和性格等,这些个人资本部分是与生俱来的。
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
投资是企业家人力资本形成的最普遍途径。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投资集中于教育和培训投资、“干中学”的投资。
首先,教育和培训投资。
人力资本的形成
人力资本的形成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人力资本的形成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或非人力资本而言的,指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是人类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并不断增值的能力,是投资的产物。
把人力资本看作是某种预先投资的产物,在解释人力资本与个人财富和收入的关系的问题时是重要的,但它不能有效的解释人力资本的形成问题。
人力资本不应被理解为经济的外生变量,或者说不可能只在外因的作用下形成。
人力资本的产生有其内在的必然逻辑,它是随着生产关系的发展,由劳动力商品演化而来的,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其形成有特定的自然基础、历史条件和必要的社会基础。
一、人力资本形成的自然前提人力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人力资本的产生有其自然基础,那就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劳动不再是同质的,复杂劳动成为人力资本产生的自然前提。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人类自身的发展史,劳动力在社会的发展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在人类社会发展初期,劳动力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先天禀赋、瞬间可得的东西,即体力。
随着劳动范围的扩大,劳动过程的深入,人类逐渐积累起一些生产经验,这些经验经过不断地锤炼而内生于人的自身,形成了某些特殊的劳动能力。
此时,作为劳动的能力不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具有同质性的产物,劳动力开始有了层次之分,劳动也随之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此作出了精辟的论述。
他将劳动区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指一定社会一定时期普遍的、大多数劳动力可以从事的劳动,简单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全社会价值量决定的标准或尺度;而复杂劳动则指必须经过特殊的培训的劳动者才可以从事的劳动,其所创造的价值是简单劳动的倍加或倍乘。
当然,劳动的异质化和复杂劳动的出现只是人力资本产生的自然前提,只是一种可能性。
人力资本概论课件
通过关心员工、认可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发员工的情感认同和归属感。
人力资本的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的目的
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为薪酬调整、晋升和培训等提供依据。
人力资本的绩效评估
要点一
目标管理法
通过制定明确的个人和组织目标,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 评估。
要点二
360度反馈法
通过上级、下级、同事等多方面的反馈,全面了解员工的 工作表现。
应对人力资本挑战的策略
培训与教育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人 力资本的素质和能力,以 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人才引进与留任
通过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和 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
创新驱动
鼓励创新,培养创新型人 才,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 持续发展。
人力资本发展的前景与展望
高质量人才需求增加
教育投资
健康保健投资
通过提供各级教育资源,提高个人技能和 知识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的增值。
通过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改善个体健康状 况,提高劳动生产率。
培训与开发投资
劳动力流动与迁移投资
通过提供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提升 个人技能和能力,增强人力资本的竞争力 。
通过促进劳动力流动和迁移,优化人力资 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效率。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促进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薪酬激励
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奖金计划,激 发员工的物质利益动机。
晋升激励
提供良好的晋升通道和发展空间,激 发员工的职业发展动机。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授权激励
赋予员工一定的权力和决策参与,激发员工的自我实现动机。
人力资本诞生的十大途径
当前人力资本是企业最昂贵资本,如何善于挖掘和利用人力资本是企业获得新发展最有效途径,以人力资本对抗市场竞争是当前中国企业赢得市场最明智的选择。
人力资本怎样诞生和获取是企业经营者需要研究的新课题。
途径一、市场博弈中诞生的怪才、奇才、斜才,以及从模拟场景中挖掘出来的一批具有实战能力的高、精、尖人才,赢在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模拟实战场景平台。
途径二、创造与企业经营者对接的机会。
从事件及活动等机缘中提炼出一批人力资本,以供企业选择,如每年诸多电视大选,电视招聘活动等等。
企业经营者会根据企业的现状来寻求与企业相适应的高端人才,对于高端人才的衡量是通过第三方的一种模式进行的,浙江贝发集团与赢在中国及人才就形成了这种三角关系。
途径三、人力资本需要进行自我系统包装和宣传。
高端人才是资本也是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资本产品,即人才也是市场中的产品,有供求关系。
那么人才就需要推销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一个能够和企业广泛互动并获得企业高度认同的一个大众性平台。
赢在中国类型媒介平台,应该可以考虑成为一个好自我展示的平台,把自己高价销售出去的好平台。
途径四、建立一个信息交换平台。
无论企业经营者还是人才都需要有信息流通才能获得新机会,经常参与社会群体活动是很好的途径。
借助平台可以组建人力资本和企业契合的新型价值链,所以参与如赢在中国等诸多活动可以获得意外收获。
途径五、人力资本需要不断升值。
高附加值是人力资本的特点,人力资本随着广泛的被社会认同,其身价也会不断提升。
怎样提升自己品牌价值,就是需要对个人价值进行系统的展示并宣传,而媒介活动宣传是最有影响力的方法,不论参加星光大道还是赢在中国等等都是一种提升自我的好方法。
途径六、企业要有吸引人力资本的方法。
企业打造品牌和塑造形象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吸引人才的途径。
企业必须能够在一个高端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高端形象,才能获得高端人才的青睐,这是统一的矛盾体。
企业的品牌度越高,在人才战略上越有主动权。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的选题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的选题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的选题「篇一」1、基于战略的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2、浅谈中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3、论人力资源管理对酒店旅游业的深远意义4、人力资源管理要为企业增值服务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弊端及对策略6、浅析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7、从人才危机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8、家族式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出路9、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凝聚力10、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11、我国零售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2、人力资源价值和企业价值评估13、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小企业等)中的重要性14、如何在中小企业(或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家族企业等)落实人力资源管理职能15、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大中小型企业、家族企业等)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究16、某企业(或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等)管理创新模式探析17、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型企业、某企业等)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18、论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核心员工(或知识型员工)管理问题与对策19、浅谈国营企业(或民营企业、家族企业、中小企业、核心员工、知识型员工)员工流失与管理20、影响员工流失的组织因素分析21、××企业团队建设问题探讨22、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23、餐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24、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要求25、新型用工模式--××公司劳务派遣简析26、浅谈××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管理27、制造行业员工租赁模式探讨28、浅谈“鲶鱼效应”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以××为例29、××公司团队精神的培育30、论××系统人力资源外包的利与弊---以××为例31、××企业异地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32、论××公司因人制宜的沟通艺术33、浅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34、天天快递公司快递员行为研究35、浅谈员工的压力管理---以××为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的选题「篇二」1、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2、论我国企业中的工作分析与人员匹配3、论职务分析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4、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5、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6、中国集装箱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7、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8、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与设计9、人力资源战略的分类选择与构建贯彻研究10、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研究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研究12、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13、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分析14、外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方向探析15、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人力资源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16、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17、试析马克思《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考虑》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在联系18、上市公司人力资本现状剖析19、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的策略选择20、××公司员工手册核心内容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的选题「篇三」1、关于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的对策研究2、中国西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理发展方向研究3、浅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4、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户籍问题的研究5、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6、人力资源与经济布局的相互制约分析7、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匹配的研究8、中国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9、现代企业薪酬设计10、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11、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12、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13、在职培训——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分析14、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15、中层行政管理人员测评体系的建立16、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17、关于经营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18、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19、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20、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21、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22、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23、绩效考评方法体系研究24、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25、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26、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27、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28、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29、浅议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30、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31、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32、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33、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探讨34、成才素质研究系统35、论我国劳动市场的培育和完善就36、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持股计划37、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38、职工持股计划在高技术产业的探索与实践39、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新发展40、浅析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41、关于企业职工持股若干问题的研究42、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43、人才资源国际流动的问题研究44、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45、战略与绩效考核的桥梁——平衡计分卡实施研究46、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47、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48、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49、论人力资本道德素质的培养50、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51、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52、手机终端零售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研究53、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54、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55、企业培训资源研究56、浅析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57、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58、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59、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60、我国高科技企业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的障碍因素61、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62、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63、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人力资源开发64、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分析65、创新经济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66、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67、从成功企业看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68、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69、论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测评70、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饿应用71、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72、高科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73、高科技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研究74、关于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75、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挖掘人的潜能76、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分析77、核心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78、组织机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79、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分析80、激活潜能——人力资源管理之根本81、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开发82、激励性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83、技术创新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84、论人力资源战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85、建立科学机制开发人力资源86、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饿调查与分析87、经济全球化时期的职业技术人力资源开发88、经济全球化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89、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及其启示90、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地化的环境分析和模式选择91、国企经营者薪酬创新激励的微观分析92、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思路93、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94、国有企业推行“经理股票期权”薪酬的思考95、浅论现代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96、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留住人才97、IT企业如何应对员工流失98、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率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99、企业销售人员流失的原因分析100、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101、从“委托——代理”关系看现代公司激励 102、对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克思考103、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104、对我国实行经理股权激励的理性思考105、公司治理与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106、股权激励——国有企业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讨 107、企业留住知识型员工的新思路108、浅谈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机制构建 109、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110、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111、增强国企科技人员向心力问题的探讨112、知识产业员工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113、我国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114、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原因与对策分析115、知识型员工的能力及其测度研究116、关于知识型员工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117、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型员工的激励118、论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的构建 119、企业人力资本的形成与特征谈析120、人力资本对西部经济增长贡献分析121、人力资本激励理论分析与机制设计122、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本123、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实施薪酬激励的对策 124、中国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125、IT企业如何进行有效的薪酬制度设计126、高科技企业的薪酬战略设计127、弹性就业与灵活就业问题的研究128、现代企业薪酬管理初探129、在我国推行工资集体协议的研究130、关键绩效考核法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1。
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方式
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方式企业核心人力资本运营方式核心人力资本的运营效果取决于核心人力资本与企业资本的连接牢固度和核心人力资本的使用激发度,呈倒U型曲线,由此证明了“有条件的所有者化”策略的合理性。
“所有者化策略”的本质是核心人力资本以其稀缺性获得企业剩余索取权。
一、企业核心人力资本很多学者认为企业在本质上是能力集合体,所拥有的核心能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积累、保持、应用核心能力是企业的长期根本性战略。
因此,核心能力这一概念,1990年由C.K.普拉海拉德和G.海默尔提出后,立即成了管理学界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有的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石、核心人才在企业核心资产中处于核心地位等有价值的观点。
学者们用不同的表述方法描述了核心能力的特征,如互补性、稀缺性、难以交易性、不可模仿性、有限替代性、独占性、耐久性,或锁定效应、时滞性、独特性、非竞争性、自然垄断,等等。
本文认为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是独特性(即不可模仿性),其他所有特征皆生于此。
而在企业运营的所有要素中,人的素质最具独特性,同时,它又是企业的各种能力(核心技术、管理及营销策略、战略、文化与信息等)的基石。
因此,人的独特素质是核心能力中的核心。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西奥多・W・舒尔茨把体现在人身上的体力、知识、技能和劳动熟练程度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定义为人力资本,笔者把这一定义改进并完善为“人力资本是人的劳动素质”(另文详述)。
因此,可以说核心能力的灵魂是核心人力资本,而本文定义的核心人力资本是在企业核心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的素质。
企业内的人力资本可分为三类:经营型人力资本(高级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本)、关键技术型人力资本(支柱型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本)以及其他人力资本(其他员工的人力资本)。
其中:其他人力资本容易被模仿和替代,对核心能力作用较小,不是核心人力资本。
经营型人力资本和关键技术型人力资本不可模仿、难以替代,是核心人力资本。
尤其是经营型人力资本,整个企业的思路、风格乃至战略、文化主要取决于它们,因此它们是核心人力资本中的核心。
人力资源的资本运作
人力资源的资本运作财政部国有资本金管理司副司长、企业司副司长、研究员李春满大家好!首先允许我作一个自我介绍。
我以前是一名下井工人,没有上过正规大学,所以许多东西都是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我的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
但是我有一个优点,就是比较敢讲,当然也讲过一些错话,挨过不少批评。
当我拿到“人力资源的资本化运作”这个题目时,我发现我在人事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不多,所以我只能就自己在工作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
第一,我认为“将人力资源当作资本来认识”这一理论的提出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
我也看过一些关于人力资源资本化的书,其中有一本是冯子标的《人力资本运营论》,那本书写得不错。
传统的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是将人力资源当作一种生产要素。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将生产要素分为三大类:劳动、土地、资本。
他是最早一位提出劳动资本论的经济学家。
马克思在他的基础上提出他自己的观点:劳动分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
劳动价值是劳动力创造出来的价值,凝结在物质生产资料上的价值就是物化劳动。
劳动者,因为具有劳动能力,则是活劳动。
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一种生产能力。
马克思区别于亚当·斯密的观点就在于:马克思将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表现为劳动和资本的对立,从中得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剥削这一结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也就是说,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是由劳动力创造的,但是由于劳动力已被资本所买断,那么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自然就被资本家所掘取,这就是资本家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就体现为一种获取剩余价值的权利。
我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就经常琢磨这个问题,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法学问题,而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
因为我是搞过资产的,88年开始创建国有资产管理局,我们当时在创建的时候就面临一个理论难题,因为我们当时提出一个基本原则: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
浅析人力资本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的构建
浅析人力资本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的构建
邢红央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甚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本的支撑.人力资本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讨论的一个
重要话题,而我们当今的企业如何去提高人力资本的价值以及运营,通过何种方式来
培养和配置人力资本,已经成为当今企业管理者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不断
增加人力人资本的利用率,扩大人力资本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提高人力资本在经
济发展中的地位,做到人力资本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健康、高速发展.
【总页数】2页(P230-231)
【作者】邢红央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40
【相关文献】
1.构建国有企业人力资本运营机制 [J], 雷玉桃;潘勇辉
2.论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 [J], 刑燕彬
3.浅谈私营企业人力资本运营机制的构建 [J], 杨春平
4.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本运营机制 [J], 李爱先;
5.论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的构建 [J], 杨万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3)论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的构建 (3)1 研究的背景及理论意义 (4)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4)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4)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7)参考文献 (12)论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及其运营机制1 研究的背景及理论意义人力资源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并日益受到全世界重视和关注的一个领域。
它被各国政府、企业和组织当成发展的新战略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武器。
因此,21 世纪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
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科技、新发展,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而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活”的资本形式,与物质资本有着许多质的差异,其运营也必然有所不同。
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人力资本的有效运营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企业要追求最高的投资绩效,必须将人力资本运营放在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
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2.1.1 国外研究文献介绍一、早期人力资本思想溯源著名的古典经济学派代表Adam Smith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初步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思想。
他认为:固定资本中包含所有居民或社会成员获得的有用的能力。
这种才能是通过包括教育、学校和学徒过程获得的,一般都需要付出现实的成本,因此,它可以被看作是固定在个人身上的、已经实现了的资本。
他建议由国家“推动、鼓励, 甚至强制全体国民接受最基本的教育”。
法国古典经济学家Jean Baptiste Say在他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中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他特别强调人才,尤其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企业家,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德国古典经济学家Heinrich von Thunen在1826年出版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中也把人力资本包含在固定资本之中,并进一步主张将资本概念应用于人不仅不会贬低人格, 或者有损于人的尊严,反之不用这个概念,在战争中则是有害的。
19世纪40年代,德国经济学家Friedrich List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提出“精神资本”的概念,认为“精神资本”来自于智力方面的成果和积累,“各国现在的状况是在我们以前许多世纪的一切发现、发明、改进和努力等等积累的结果,这些就是现代人类的精神资本。
List在这里所说的“精神资本”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于当代西方经济学所使用的人力资本概念。
Alfred Marshall认为教育可以开发人力资源的智力,教育投资的得失,不能看它的直接投资,而要看其给劳动者带来的能力和劳动力利用的机会。
教育投资会使原来默默无闻的人获得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所需要的开端。
他从抽象的数学观点出发,看到“一个伟大的工业天才的经济价值,足以抵偿整个城市的教育费用;因为,像白赛麦的主要发明那样的一种新思想能增加英国的生产力,等于十万个人的劳动那样多”,并由此提出了一句有名的格言:“知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强大的火车头”。
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美国经济学家Irving Fisher在1906年出版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 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Theodore W Schultz,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连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成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之作。
特别是Schultz(1961)出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时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 大胆而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概念与性质、人力资本投资内容与途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等思想。
他不仅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使其冲破重重歧视与阻挠成为经济学的一个新的领域,而且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的研究。
Gary S Becker(1986)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
他提出了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框架,进一步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使之成为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当代人力资本理论发展Paul Romer(1986)发表的《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型》一文中提出了罗默模型。
罗默的增长模型实现了技术进步的内生化。
罗默的内生增长模型对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将知识作为一个独立要素纳入了经济增长模式,并认为知识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由于知识的外溢性, 使资本收益率是资本的递增函数,从而修正了传统增长中收益递减或不变的假定, 这充分解释了目前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差距日益扩大的缘由。
Robert Lucas(1988)发表的著名论文《论经济发展的机制》中,把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索洛的技术决定论的增长模型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形成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型。
他在模型中强调劳动者从正规或非正规的教育中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Lucas以Arrow“干中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强调了外部溢出效应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
2.1.2 国外研究文献评价早期的经济学家, 认为人及其能力和获得的技能都应被包含在资本的范围之内。
尽管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已经看到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之一,但他们仍然认为劳动的报酬只是工资,而资本的报酬才是利润。
不管是Adam Smith的三要素说, 还是Marshall的四要素说, 都是建立在资本一元导向的基础上的。
他们至多是在比喻意义上认为劳动也是一种资本, 但从来没有真正地把它当作资本。
他们承认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但是却反对使用这种方法做任何计算,或为了某种目的而应用他们的计算结果。
但尽管如此,这些经济学家通过对人力资本思想的研究, 奠定了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基础, 开创了人力资本学派,因而,他们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进程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进入20世纪后,西方经济学界对人力资本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
舒尔茨的研究,是从分析和解释其领域内出现的经济之谜出发的, 虽然构建了相关领域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框架, 但是缺乏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 没有对整个理论进行抽象化和系统化。
而Becker正是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他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的问题, 对人力资本的性质、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
但是他沿用Schultz的人力资本概念,缺乏对人力资本本质的分析,也缺乏对人力资本全面的研究等。
这一时期的人力资本理论全面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并把人的消费视为一种重要的投资。
这一理论也给资本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当代人力资本理论把人的知识能力作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源泉而加以系统论证, 这不但比以前的理论前进了一步,而且在当代经济理论中,作为新开辟的经济研究领域而在众多经济流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力资本理论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在解释经济增长各种要素时的局限性,明确指出了人的质量不同,对生产所作的贡献就不同,高质量的劳动力可以获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对生产的贡献就大, 因此人的质量的提高也是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
在今天这个社会,由于知识无限增长的巨大效应,无限供给的人力资本克服了自然资源稀缺对于经济发展的制约,正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人力资本的崛起和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大, 这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 随着整个经济社会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演进步伐的加快,人力资本理论的现实意义越来越突出。
可以预见,人力资本的经济社会地位必将日益提高。
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2.1.1 国内研究文献介绍国内的人力资本相关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介绍国外文献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李建民(1999)在分析归纳前人对人力资本的各种定义和解释的基础上,认为个体的人力资本与群体的人力资本存在差异,他给出的人力资本定义是:对于个体,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
对于群体,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群体每一个人体之中, 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及健康等质量因素之整合。
李忠民(1999)认为把人力资本解释为某种投资的产物,是外因论, 无助于对问题的诊释。
他从知识、技术、信息的商品化这一事实人手,定义人力资本为“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
”丁栋虹(1999)从现代经济学角度,提出人力资本是劳动者籍以获得劳动报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属于私有产权,也即个人产权。
王勇(2002)等人描述人力资本是企业单个成员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其中这些知识是一种隐性的知识,是个人所有教育、经验、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及遗传等因素的综合体。
张正堂等人(2002)在研究国外企业经营者报酬理论的新进展时,指出经营者的人力资本是指经营者的年龄和任期、个人特征和教育背景的综合。
张志宏等人(2004)认为人力资本仅指能够创造出超过自身收益(从企业获取的全部货币收益)水平的个体。
徐光华(2006)等人在研究建立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价值分配模式时,认为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卫生保健等投资形成的体现在人身上的健康、知识、经验、技能、智力的总和。
邓玉林(2009)等人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来研究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时,认为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一个人拥有的从事具有经济价值活动的能力、知识与技能,它是一种主动资产,与其载体不可分割,并由其载体控制着这种资产的启动、开发和利用。
一、人力资本的生成途径人力资本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投资的结果。
人力资本生成即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对人力质量的改善所进行的实际投资总额,主要用于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支出、用于提高健康水平的支出,减少现期消费来增加未来的生产能力,以期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流量指标, 具体包括人力的体力改善与智力改善两部分。
人力资本形成包括自己实施(如对本国人力所进行的教育投资)和引进(如从国外引进高素质人才所负担的相关费用)两个方面。
人力资本投资能提高人,尤其是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知识、技术和生产能力,可以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并决定着人类发明、掌握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因此,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生产性投资。
(杨万义,2002)世界各国虽基本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 但在人力资本生成方面却大致相同,主要途径是教育投资和培训投资。
(刑燕彬,2010)教育投资是形成人力资本最重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