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和地位论述
浅析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析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e932fcd08a1284ac850434a.png)
培 养 手 段 是 不 断 招 募 优 秀 员 工 并 对 现 有 员 工 进 行 职 业 技 能 的
教 育 和 培 训 。而 人 力 资本 指 的 是 劳 动者 投 入 到企 业 中 的知 识 、
技 术 、 新 概 念 和 管 理 方 法 的 总称 。具 体 来 说 . 仅 包 括 企业 创 它 中 的 两类 人 . 类 是 掌 握 核 心 技 术 的技 术 人 员 . 一 类 是 具有 一 另 企 业 家 素 质 的 经 营 者 。在 改 制 后 的 现代 企业 中 , 力 资 本 对 企 人
乏 动力 为企 业工 作 , 企业 凝 聚力 下 降 .甚 至 造 成 人 力 资 本 流 失 。国有 企 业 受 传 统 观 念 影 响最 深 , 此 人 力 资 本 流失 问题 也 因 最 为 严 重 。 流 失 的人 员 绝 大 多 数 是 管 理 、 术 骨 干 , 相 关统 技 具 计 , 的 固 有 企 业 流 失 人 员 多 达 6 % . 外 资企 业和 私 营 企业 有 0 而
业 的影 响 将 越 来 越 重 要 。 时甚 至是 决 定 性 的 。 有
在 资本 市 场 日益 成 熟 的 今 天 ,每 个 企 业 的经 营 者都 有 一 定 的 营销 和管 理 方 面 的 经 验 和 常 识 。 只 有 那些 眼 光 锐 利 , 但 分 析判 断 准 确 的 经 营 者 才 能 作 出正 确 的决 策 ,这 种 高 素质 的 经 营 者 就 是 企业 家 。 企 业 家 的对 企 业 的 巨大 推 动 作 用 是毋 庸 质
浅析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析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dd74a460561252d380eb6ea2.png)
பைடு நூலகம்浅析人 力资本在企业 中的地位和作用
闫继春 ( 双鸭山 矿业集团劳动 就业部)
人力资本作 为一种新生事 物, 与人 力资源相比较而言 , 是两个 本 , 而不再强调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 非常 容 易混 淆 的概 念 。其 实二 者 是 有 区 别的 , 力 资 源 , 常是 指 企 人 通 三 、 力 资本 对 企 业文 化 的 影 响 人 业 员工整体的劳动素质 、 生产技能和知识 水平等 , 培养手段是不断 人力资本对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 构都产 生 了巨大的 招募优秀员工并对现有员工进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而人力资 影响, 那么企业文化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具体而言, 力资本对 人 本指 的是劳动者投入 到企业 中的知 识、 技术 、 新概念 和管理 方法 企业 文化的影响包括 以下四个方面 : 创 的总称。 具体来说 , 它仅包括企业 中的两类人 , ~类是掌握核 心技术 ( ) 一 强调协作和 团队精神 的技 术人 员 , 一 类是 具 有企 业家素质 的经营者。在 改制后的现代企业 另 科学技术 的不断发展 , 经营 才能的专业化 , 以及市场环境 的 日 中, 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 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益复杂化 , 使得管理者往往领导着 比自己更专 业的下属 , 管理 的是 人 力资 本 对 企业 产 权 制度 构 造 的 影 响 自己并 不 熟 悉 的 领 域 , 不 同 的 岗位 人 员具 有 很 强 的不 可替 代 性 , 因 在传统企业形式 中, 企业 的产权是 以企业成 立时法定货币资产 此, 传统 的命令与控制手段 已经 落伍 , 必须充分尊重雇员 的个人价 的 出资 为标 志和 起点 的 , 即出 资 方依 各 自出资 多少 拥 有 企业 产 权 , 值 , 给他 们 创 造 一 个相 对 宽 松 的工 作环 境 。企 业 管理 目标 的 实现 , 也 而经理 、 技术人员等只是资方的雇佣劳动者。劳动者按工作量取得 不再 主要依靠指 派和命令 ,而更多的依赖于成 员之间 的配合和协 相应的报酬 , 并没有企业的产权 , 也就没有对企业 的收 益权和 处分 作。由于人力资本的生产影晌很大, 因此企业必须 致力于培养“ 团队 权。在这种产权构造中 , 货币资本是主动 方, 而劳动力处于一种被动 精神 ” 使每个成 员找到 自己的归宿感、 , 使命感 , 相互理解 , 互协 相 的、 受支配的地位。 但在人力资本出现并且作用 日益凸显 以后 , 企业 作 。这是因为在 当今社会 , 人才的流动越来越重归属感、 使命感。 中已不再是货币资本一统天下 , 人力资本开始拥有了部分产权。而 ( ) 二 强调 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很大 且, 二者的关系正发生了某种逆转 , 货币资本逐渐变为被动 资本 , 而 新 的企业理论认为 , 人与人之间不仅存在 能力上 的差异, 而且 人力资本逐渐变为主动 资本。企业 的产权构造发生 了悄然的变化。 这种差异的幅度可能很大。 正是能力的差异, 因此老总就是老总 , 清 相 较 西 方 发达 国 家而 言 , 国 人 力 资 本 拥 有产 权 的进 程 要 慢 得 洁工就是清洁工, 我 他们的岗位差别 已由其能力差 别而决定。摩 托罗 多 。技术 八 股 刚刚 开 始 尝试 , 且 有 很 多 的 限制 条件 : 而 而企 业 家 以其 拉 公 司 的 雇 员 每个 季度 都 要 交 一 个 总 结 , 中第 一 条就 是 : 觉 得 其 你 经营才能折价八股还没有起步。这也 是传统观念的偏见所致, 我国 目前 的工作 与 自己的能力是否相符? 这与我们传统 的观念恰好相 传 统 的政 治 经 济 学理 论 向来 重 视 具 体 劳 动 , 视 抽 象 劳 动 : 视 体 反 , 们 一 直 认 为 人 与 人 之 间 不 存 在 能 力 差 异 , 个 人 的 贡献 大 小 轻 重 我 每 力劳动 , 轻视脑力劳动 ; 重视生产性劳动 , 轻视经 营性劳动。这些偏 仅是 由分工决定 的。因此, 把个人视为螺丝钉 , 惘 拧至 里就在哪里出 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 了相关政策的制定 , 阻碍 了人力资本取得产权 力 。 之 相 应 的 , 岗位 与 能 力 的不 相 匹 配 , 营能 力 较差 的人 可能 与 是 经 的 进程 。 成 了厂长 、 经理 , 而真正 的企业家可能只 有很低的职位, 这样的安排 人力资本价值得不到承认 的后果是拥有人力资本 的人缺 乏 是缺 乏效率的, 也导致 了高级人才的大量流失。这种状况不扭转 , 企 动力为企业工作 , 企业凝聚力下降 , 甚至造成人 力资本流失。国有企 业 的效益就很难提高, 也直接导致大量人才的流 失。为什么现在好 业受传统观念影Ⅱ最深 , 向 因此人力资本流失问题 也最 为严重。流失 多民营企业 中有 6 % 一7 %的技术骨 干和高层管理人员全部来 自 O O 的人员绝大多数是管理、 技术骨干 , 具相关统计 , 的国有企业流 失 国有企业 , 有 这便足以说 明一切。 ( ) 三 强调 人 们 收 益 方 式的 不 同 人员多达 6 % , 0 而外资企业和私 营企业 中, 高级管理、 技术人 员和 由于 员 工 间 的 能 力差 异很 大 , 由此 导 致 了他 们对 企 业 的 贡 献 大 技工 7 %以上来 自国有企业。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事例 : O 某个国有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a6f8e4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7.png)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引言: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通过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揭示了人力资本的长期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
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和模型。
本文旨在综述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一、人力资本的定义与特点人力资本是指个体通过教育和培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他们的健康状况和智力素质。
人力资本的特点包括:1. 个体性:每个个体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存在差异,因此个体的生产能力也会有所不同。
2. 可积累性:人力资本可以积累并随时间增长,循序渐进地提高个体的劳动生产力。
教育和经验的积累对人力资本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3. 非物质性:人力资本不同于物质资本,它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
人力资本无法被迅速转移和清晰界定。
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西方经济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此外,人力资本的配置和有效利用也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1.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就业能力和创造力。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教育对产出的直接影响,而后的研究逐渐将注意力转向教育对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促进作用。
2. 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而人力资本在技术创新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人力资本的提升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技术创新提供强大支持。
3. 投资回报率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投资回报率是评估人力资本投资价值的关键指标。
早期研究主要关注教育对个体收入的影响,但后续的研究开始关注非经济回报,如健康状况、幸福感以及社会参与度等。
三、人力资本与社会发展人力资本不仅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d231e32580216fc700afdae.png)
人力资本原理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一、人的知识和技能被认定为资本的一种形态,称之为人力资本。
舒尔茨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
⏹舒尔茨提出了广义资本的概念,资本有两种形式,即一种是体现在产品上的物质资本,⏹另一种是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
⏹二、人力资本存量,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起着重要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四、创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标准,即人力资本的未来收益,包括个人的预期收益和社会的预期收益,要大于它的成本,即大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第一,人力资本即是教育投资。
⏹第二,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入效应理论。
经济人假设:X理论与科学管理⏹1。
经济人:西方管理思想初期的一种人性假设: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人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人由于经济诱因而引发工作动机,因而人在组织中是被动地受组织操纵、激发和控制。
⏹2。
X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面》提出了经济人假设之上的X理论其内容:天生懒,讨厌工作;无进取心;自我中心;少理性;不自律,易受他人影响管理措施:经济收买,奖惩严厉,权力控制;管理的重点是工作任务;严格工作规范、制度;企业目标取决于管理对员工的控制。
行为科学理论的人性假设——社会人✷“社会人”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1。
人不只为经济利益而存在2。
人最重视工作中与人友好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人积极性的决定因素3。
管理者的领导方式与领导作风对激励有着重要的影响✷管理措施——关心、体贴员工,满足员工对交往、归属、尊重等社会需求;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提高领导者的素质y理论的人性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1.人是勤奋的,只要环境适合人是愿意工作的⏹2.需求增次不断提高,力求最大限度利用自己的才华与资源去实现自己的报复⏹3.人具有可以开发的巨大潜力⏹4.一般人愿意主动承担责任⏹5.人在工作中有自我控制和指导能力管理要求:尽量使工作富有意义和挑战性,让人在工作中得到满足与自尊;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自我激励,使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自然和和谐地统一。
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
![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9850620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5.png)
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探讨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和工作经验等途径所积累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概念人力资本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
他在研究发展中国家农业劳动力的时候发现,农民投资于子女的教育和培训,能够在长期中带来丰厚的回报。
舒尔茨将这种投资视为一种资本,称之为“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包括学历、技能、知识和经验等方面的积累。
它与物质资本(如土地、设备和财富)相对应,但与物质资本不同的是,人力资本不仅可以增加经济产出,还可以在经济中传递和积累。
人力资本的增加需要教育和培训的投资,这些投资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生产力,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历程人力资本理论在舒尔茨的基础上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于1964年发表的《投资于人的资本》一书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拓展。
他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认为个体在决策时会考虑到长期回报,从而在教育和培训等领域进行投资。
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经济学家们对其应用范围也进行了拓展。
他们将人力资本理论应用于职业教育、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等领域的研究中,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三、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提高劳动生产力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水平,进而提高劳动生产力。
教育和培训的投资可以使劳动者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劳动市场的需求,提供高附加值的劳动力素质,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
2. 促进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的积累也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推动。
高素质的人才容易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
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
![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5ee96a6bf01dc281e53af06e.png)
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人力资本开发是需要投资的,投资对经济成长的意义是以短期或长期的回报来体现。
人力资本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丰裕的主要秘密——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角度已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特别是一些资源不充沛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起飞的事实,表明除了使经济增长的已知物化要素外,一定还有一个秘密的要素——人力资本。
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资本由企业或个人拥有的有形的财产或无形的权利的价值体现的总称,是未来生产的基础。
也有人认为,“资本是一种未被消费掉的劳动”,“资本可以带来剩余价值”,“资本的形成也是投资的结果”。
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各学派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理论,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他们各自的理论中或多或少地都论述了有关人力资本的观点,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古典人力资本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人力资源之始就提出了人力资本观念。
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中,明确地表述了人力资本思想,成为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学术源头。
斯密崇尚劳动是财富之源,把人力要素和人的劳动技能作为资本看待。
斯密将资本按使用方法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
他对固定资本的描述是:人的能力是一种资本,人们经过学习得到的有用的才能,可以变成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一个国家全民所有后天所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获得才能需要花费费用,所以对个人而言,这种投资形成的才能可以认定是固定资本。
而且该投资“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
按照斯密的解释,人力资本可以理解为两部分,即:一般劳动技能的“流动资本”和特殊才能的“固定资本”。
斯密认为,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或者国民财富的增长上,财富增长取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即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数量增加,特别是在一个劳动现场中人数高度密集,必将引起分工。
西方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bc8018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f.png)
西方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揭示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一种投资,就像物质资本一样,能够带来效益和回报。
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与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勒在20世纪60年代的工作密切相关。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和重要性人力资本是指个体通过教育和培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健康和社会资本。
它是一种可以增加劳动者生产力的资本形式。
在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社会福利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劳动生产力:通过教育和培训,劳动者获得了更高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更有效地执行工作任务,提高生产力。
2. 增加创新能力:教育和培训培养了人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创造新的技术和知识,推动经济创新。
3. 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具备较高人力资本的劳动者更容易找到就业机会,并且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和收入水平。
4. 增强社会发展:从宏观角度看,人力资本的积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包括提高公民素质、减少社会不平等等。
二、人力资本的培养和投资1. 教育和培训:教育是最主要的人力资本培养方式。
通过体系化的教育体系,人们可以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提高自身能力水平。
2. 终身学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迅速变化,终身学习成为更加重要的概念。
人们应该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知识和技术,以保持竞争力。
3. 健康投资:身体健康是人力资本的一部分。
投资于健康,例如良好的饮食、锻炼等,可以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和生产力。
4. 政府投资:政府对于人力资本的培养和投资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教育补贴、职业培训计划等方式提供支持,促进人力资本的发展。
三、人力资本理论的局限性和争议虽然人力资本理论在解释和预测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也面临着一些限制和争议:1. 忽略非经济价值: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关注在经济上衡量的人的技能和能力,而忽视了其他非经济价值的贡献,例如社会关系、道德价值等。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https://img.taocdn.com/s3/m/7c6229f34693daef5ef73dcc.png)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思想派别,或称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是美国沃尔什于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的,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人力资本逐渐形成了一种理论体系和学说,并对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人力资本理论基本概念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
这种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说,是活的人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知识、技能及其它精神存量的总称,它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
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第二,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
第三,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不应当把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仅仅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同为一种投资,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高技术知识程度的人力带来的产出明显高于技术程度低的人力。
第四,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渊源(一)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早期人力资本思想早在17世纪,威廉.配弟(William.Petty)就已经提出了人力资本思想。
在1676年的《赋税论》中,他把作战中军人武器和其他军械的损失与人的生命损失做了比较,他提出的“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是财富之母”。
这一著名论断即便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极强的人力资本含义,他认为一国经济实力的强弱与其所拥有的人口数量和人的体质与技能有关。
他主张加大在提高人口素质上的投入,尤其是在普及教育和选拔技术人才方面。
此外,他还在《政治算术》(1690年)中对当时英国人口的货币价值进行了测算。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6a41e1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47.png)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人力资本理论是指将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源投资与个体能力、劳动力市场等经济效益联系起来的一种理论。
其提出者哈门德·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首次引用了“人力资本”一词。
本文将分别从人力资本的定义、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历程、人力资本与劳动市场的关系、人力资本的评估和人力资本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人力资本的定义人力资本是指个人通过受教育、接受培训等方式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上得到体现和利用的价值。
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对于教育、培训和其他形式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效益,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之一。
二、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历程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在1936年,亨利·福特创始人亨利·福特,他著有《今日的工业与明天的工业》,这本书中第一次提出“对资本的投资不再是唯一重要的,对人的投资才是最重要的”,可以说人力资本理论从此开始发展。
20世纪50年代中,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他将投资于劳动力和普通资本(即自然资源、设备和建筑物)作出了对比,认为人力资本具有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特征。
但是,真正奠定人力资本理论框架的是哈哈门德·萨缪尔森在1958年出版的《经济学》一书,他将人力资本的概念定义得更加明确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认为人力资本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人力资本与劳动市场的关系人力资本与劳动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问题。
人力资本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主要来自提高了个体的供给能力和需求能力,从而增加了个体的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和要求,使得教育和培训成为人力市场筛选和分配人才的重要手段,从而在货币和非货币收益的刺激下提高了个体的参与劳动市场的积极性。
同时,人力资本流动也推动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使得市场更加合理、高效,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推动了新的动力。
浅析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析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4f15fb5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8.png)
浅析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人力资本在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析。
人力资本的管理策略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企业可以获得核心竞争力,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注重人力资本的培养和激励是不可或缺的。
只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本的价值和重要性,才能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人力资本、企业、地位、作用、构成要素、影响、管理策略、发展、核心竞争力、长远发展、重要性。
1. 引言1.1 人力资本的概念和意义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智慧和其他能力资源的总和。
这些能力资源可以通过培训、教育和经验积累而得以提升,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和竞争优势。
人力资本的概念主要强调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人力资本的意义在于,它代表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动力。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具有高度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员工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附加值,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注重人力资本的培养和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建设和利用,不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
只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潜力,企业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竞争优势。
1.2 人力资本对企业的重要性人力资本对企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和应对竞争挑战。
具有高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可以为企业带来创新和价值创造,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人力资本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拥有经验丰富、技能全面的员工可以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273687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2.png)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人力资本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情感等方面的资源。
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庞特斯(Simon Kuznets)的说法:“人力资本是由教育、技能、健康和其他人力素质所组成。
”人力资本理论则强调一个人的劳动力价值会随着他或她的教育、技能和工作经验的提升而提高。
这篇文章将综述人力资本理论,并介绍一些相关研究。
人力资本理论的成立与发展人力资本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Schultz)在1959年提出。
舒尔茨认为,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一种形式,可以提高个体的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收入,并将其称作“教育投资”。
他认为,个体通过学习和培训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劳动力价值。
之后,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在1964年发表的《人力资本:一种理论分析》(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一书中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他认为,人力投资包括教育和健康,这些投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并增加收入。
他同时将个人的技能、能力和健康视作一种资产,可以被视作投资的一部分。
此后,人力资本理论开始应用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发展,成为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本理论的原理和假设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原理是,个体的教育和工作经验可以增加他们的劳动力价值,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人力资本的基本假设包括:(1)投资与回报率:个体的教育和培训是一种投资,可以增加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和收入,与其他投资一样,教育投资也有一个回报率。
(2)技能的互补性:个体的教育和技能能够提高他们的劳动生产力,增加其雇用和收入机会。
教育和技能之间存在的互补性意味着,不同技能的组合可能会产生更高的生产力,比单一技能更有价值。
(3)收入和教育水平之间的正向关系:教育水平与个体的劳动力价值和收入之间存在正向关系。
发展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
![发展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b69aa1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7.png)
发展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和研究人类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的起源、基本概念、应用实践以及影响等方面,介绍发展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理论。
一、理论的起源人力资本理论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
他认为,人类资本(人力资本)是由教育、培训和健康等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它是一种能够提高劳动者生产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资源。
这一理论对于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和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概念1. 人力资本:指个体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获取的技能和知识,以及个体的健康水平等人力资源。
2. 人力资本积累:指个体通过不断学习、培训和经验积累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量。
3. 投资回报率:指个体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所获得的经济和非经济回报,包括薪资、社会地位、个人成长等。
4. 社会资本:指社会组织、信任关系、社会网络等对个体和社会产生影响的资源。
三、人力资本理论的应用实践人力资本理论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方面的具体实践:1. 教育政策:人力资本理论支持政府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资,提高教育资源的质量和覆盖范围,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推动经济的发展。
2. 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提升劳动者的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 健康投资: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个体健康状况对于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投资于医疗健康事业,改善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于经济学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对教育和培训的重视:人力资本理论使得人力资本教育得到了广泛重视,各国政府纷纷增加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并开展相应的政策调整。
2. 解释经济发展差异:通过人力资本理论,可以解释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和差异,为经济发展的差异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
浅析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析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2439de195f312b3169a544.png)
研 发项 目, 就在 项 目即将 成 功之 际 , 项 目的负责人 该 带 着成 型 的项 目到其 它企 业人 股 了。 国有 企业 的经
1 人力资本对企 业产权制度构造的影响
营者带 着管 理经 验 、营销 网络倒 向其 他企 业或 是另 在 传统企 业 形式 中 ,企业 的产 权是 以企业 成立 起 炉灶 的事 例也 屡见 不鲜 ,这 不但 给 国有 企业为标 志 和起 点 的 ,即 出资方 了巨大 的损 失 ,同 时也给 这类 企业 带来 了惨 痛 的教 依 各 自出资 多少 拥有 企业 产 权 , 而经 理 、 技术 人 员等 训 。因此 , 国有 企业产 权结构调 整 的关 键是处 理好货
只是 资方 的雇 佣 劳动 者 。劳 动者 按工 作 量取 得 相应 币资本 和人力 资本 的关 系 ,要 改变 以往 那些 只 有实 的报酬 , 没有 企 业 的产权 , 并 也就 没有 对 企业 的收益 物资产 才 能拥 有产 权 的条规 限制 ,允许 某一 方 面 的
有 时甚至是 决定 性 的。
还 没有起 步 。这也 是传统 观念 的偏 见所致 , 国传 统 我
在 资本 市场 日益 成 熟 的今天 ,每个 企业 的经 营 的政治 经济 学理 论 向来重 视具 体 劳动 ,轻 视抽 象 劳
者都有一定的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常识 ,但只 动 ; 重视体力劳动, 轻视脑力劳动 ; 重视生产性劳动 , 有那些眼光锐利 、分析判断准确的经营者才能作出 轻视 经 营性 劳动 。这 些偏见 在很 大 程度 上左 右 了相 正确的决策 , 这种高素质的经营者就是企业家。企业 关政策 的制定 , 阻碍 了人力 资本取 得产权 的进程 。
16 0
新 疆 有 色 金 属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a61cd96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3b.png)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人力资本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格里格·米耶尔斯爵士提出的。
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认为,人力资本是企业长期经营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是人力资本所有者智力知识、经验、技能、技术和素质等所构成的人员、信息和系统。
人力资本是企业创造价值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因此必须受到重视。
人力资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同于自然资源或其他生产要素。
因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教育、训练、经验积累等方式得以增长,而自然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增长是受到环境或科技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人力资本的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金钱,这也是企业必须投资于人力资本的原因之一。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企业必须加强对人力资本的管理和投资,包括提高员工的技能、知识和素质,增加员工的工作经验和技术,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等。
这些都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
人力资本理论的应用方法很广泛,可以应用于企业招聘、选择、培训及考核等各方面。
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力资源进行投资,并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
企业还必须合理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在实际应用中,人力资本理论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
比如,过度投资人力资本可能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而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
此外,人力资本的积累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且在员工离职或组织变化时可能会造成浪费。
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管理和投资人力资本,以获得最大化的效益。
总之,人力资本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它认为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管理和投资人力资本的方法。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一理论,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人力资本理论评述及其借鉴意义
![人力资本理论评述及其借鉴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8b7d10e02020740be1e9ba0.png)
人力资本理论评述及其借鉴意义内容摘要: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人力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为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力资本理论应运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本文对本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概况作一简要回顾与评述,并分析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得出结论: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我国必须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剩余。
关键词:人力资本知识经济投资人力资本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自由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因,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逊(D·H·Rohertson)认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
诺克斯认为“国际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的配置的手段,它尤其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马克思也提出了内涵与外延两种经济增长方式,并揭示了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规律性。
新古典经济学家用生产函数方法分析了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并将技术进步因素从资本与劳动中分离出来,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理论与研究方法的不断演进,特别是宏观经济学的兴起和统计计量方法的不断成熟,人们更多地注意总投资、总收入、总储备与总消费这些总量的相互关系。
而通过对这些总量的分析发现:造成不同国家和地区以相同的实物投入而带来差额悬殊的收益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于人力资源的质量与存量上的差异。
于是,人力资本便成了人们研究的焦点,人力资本理论也应运而行。
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回顾在人力资本的研究中,最具开创性的当数舒尔茨(Schultz)的人力资本理论和贝克尔(Becker)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1960年,舒尔茨在《人力资本的投资》的演说中指出,传统的古典经济学单纯从自然资源、土地和资金的角度出发,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
舒尔茨认为,二战以来,一些战败国如西德、日本以及一些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如瑞士、丹麦其经济都高速增长;而一些资源丰裕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却不尽人意。
人力资本论的基本观点
![人力资本论的基本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feb73a1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8.png)
人力资本论的基本观点
【原创版】
目录
1.人力资本论的定义和重要性
2.人力资本论的基本观点
3.对人力资本论的评价
正文
【1.人力资本论的定义和重要性】
人力资本论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人力资本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人力资本论的基本观点】
人力资本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人力资源是一种经济资源。
人力资本论认为,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物质资本一样,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要素。
(2) 人力资源具有累积性和增值性。
通过教育和培训,人力资源可以不断地积累和提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
(3) 人力资源具有外部性和公共性。
人力资本的投资不仅对投资者本身有收益,也对社会其他成员产生正的外部效应。
同时,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利用也需要社会的公共投入和管理。
(4) 人力资源具有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
不同的人由于其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不同,而且,人力资源在很多领域是不可替代的。
【3.对人力资本论的评价】
人力资本论的提出,使我们对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地位人力资本开发是需要投资的,投资对经济成长的意义是以短期或长期的回报来体现。
人力资本理论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丰裕的主要秘密——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角度已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特别是一些资源不充沛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起飞的事实,表明除了使经济增长的已知物化要素外,一定还有一个秘密的要素——人力资本。
第一节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资本由企业或个人拥有的有形的财产或无形的权利的价值体现的总称,是未来生产的基础。
也有人认为,“资本是一种未被消费掉的劳动”,“资本可以带来剩余价值”,“资本的形成也是投资的结果”。
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各学派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经济理论,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他们各自的理论中或多或少地都论述了有关人力资本的观点,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古典人力资本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人力资源之始就提出了人力资本观念。
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中,明确地表述了人力资本思想,成为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学术源头。
斯密崇尚劳动是财富之源,把人力要素和人的劳动技能作为资本看待。
斯密将资本按使用方法不同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两部分。
他对固定资本的描述是:人的能力是一种资本,人们经过学习得到的有用的才能,可以变成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一个国家全民所有后天所获得的有用能力是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获得才能需要花费费用,所以对个人而言,这种投资形成的才能可以认定是固定资本。
而且该投资“可以得到偿还,赚取利润”。
按照斯密的解释,人力资本可以理解为两部分,即:一般劳动技能的“流动资本”和特殊才能的“固定资本”。
斯密认为,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社会财富或者国民财富的增长上,财富增长取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专业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即在生产技术不变的情况下,劳动者数量增加,特别是在一个劳动现场中人数高度密集,必将引起分工。
由于分工的细化,使人们的专业素质提高,从而提高效率。
二是生产性劳动者数量的增加。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劳动数量的增加,从而引起国民财富的增长。
在斯密的这些观点总,已经触及到了人力资本的价值确定、收益分配和人力资本投资及其收益等问题,它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有着奠基意义。
后来,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06年出版的《资本和收入的性质》一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人力资本的概念。
然而,直到20世纪中叶,经典的正统的西方经济学并没有把人力资源看作是一种资本。
在人、资本和土地三中要素中,他们把人看作是非资本的。
三、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从历史角度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凸现;二是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发展由资本和劳动力投入逐步转向教育和培训的投资。
由此而产生了两个理论,其一是所谓的“经济增长之谜”,即经济产出的增长远远超过生产要素的投入增长。
这个“谜”是首先由丹尼森(E.F.Denison)等人用在二次大战期间兴起的计量经济学和丰富的统计数据资料,对若干国家经济增长因素进行详细评估之后,发现产出总量要比要素投入总量的增长速度快,也就是说在经济增长中,除了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量的贡献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增长未能解释清楚,他们将其称之为“增长剩余”(Growth Residual)。
对于这种“增长剩余”的解释和争论成为当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一个主要背景和起因。
第二个理论基础是在研究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发展经济学。
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在人口普查及有关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收入的个人分配性质及收益增长的决定因素,特别是贫困问题及反贫困对策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结果发现:教育和培训等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是发展中国家个人财富和收入及其分配的主要决定因素,教育和个人经济成功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密而有规则的联系 [37]。
发展经济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给予了重要的启示。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的是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W.Schultz)和加里·贝克尔(Garys Becker),他们分别因为在人力资本理论上的开拓性研究而获得1979年和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舒尔茨在1960年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就职演说中,用人力资本理论解释了长期困扰经济学界的经济增长之谜,正式宣告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
舒尔茨在这篇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指出,现实中好多我们称之为消费的东西,实际上应该属于人力资本投资,如教育、培训、卫生保健和迁移等等,因为通过这些投资活动,人们的体能、知识和技能等将得到增进,并由此带来经济的增长和个人收入的提高。
他认为,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质量,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舒尔茨的这篇论文,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理论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作出了全新的解释。
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观点首先批驳了传统经济理论所认为的经济增长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增加的观念,指出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的多。
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有必要将传统的资本概念扩展到人力资本概念,而不应仅仅考虑有形的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都具有资本的属性,同时又有异质性。
其次,强调通过西方经济发展的实践已证明,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多于物质资本的收益率。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会对投资收益率的差异做出合理的反应,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经济行为,结果就会使社会经济迅速增长,从而提高国民收入。
他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和自然资源,而是人口的素质、技能和知识水平。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力的投资以及专门化进程,经过调查可以发现,专门化和人力资本是提供高收益的重要原因。
再则,舒尔茨把人力资本投资分为五大类,即医疗保健、在职培训、正式教育、成人学习项目及就业迁移等,并进行了教育资本构成分析和计量方法论证。
此外,舒尔茨还详细论述了资本的组成和它的异质性、技术是一种资本形态、人力资本的积累等理论,使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与舒尔茨一起推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另一位学者是贝克尔。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分析上。
他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家庭生育行为进行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提出了生育、培养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
在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稳定和稳定偏好等理论的指导下,贝克尔在人力资本形成、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人力资本要素作用进行计量分析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丹尼森。
丹尼森通过精确的分解计算,论证出1929——1957年间美国的经济增长中,有23%的份额要归于美国教育的发展。
四、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和前景由于近些年来对人力资本的研究逐渐升温,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主要有新经济增长理论、卫生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人力资源会计学等。
这些新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人力资本理论更趋充实和完善。
新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入古典的生产函数模型中,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从而确定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地位。
代表人物有卢卡斯(Robert Lucas)和罗默(Paul Romer)。
卢卡斯认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在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因素转变成为人力资本,使人力资本在化。
卢卡斯的理论基于两个假设,假设之一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产出率递减,从而在有限的生命中个体只能积累有限的人力资本,为了不把经济增长唯一地归因于外生的技术进步,卢卡斯引入人力资本外部效应,即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水平。
社会中的各个家庭对孩子的人力资本投资都对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有贡献,一般均衡增长轨道是每个家庭都预期到社会平均人力资本将要达到的水平,由此作出相应的私人投资决策。
假设之二是私人人力资本投资有收益递增长的效应,即父母人力资本越多,孩子的人力资本收入产出率越多。
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上,卢卡斯证明了人力资本增长率正比于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率,正比于社会平均人力资本和私人人力资本在最终产品的边际产品的边际产出率,反比于时间贴现率。
罗默的研究则是直接把技术进步生化。
他认为,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两者除了具有递增的收益外,还能提供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从而也产生递增收益,促进经济增长。
罗默把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式,认为知识的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他将知识分为一般知识和专业知识两类,一般知识产生规模经济效益,专业知识产生递增的收益。
虽然,知识的专利化使其具有“部分排他性”(Partially excudable),但知识的使用是非排他的(Not-rivalry),即知识具有“溢出效应”。
罗默指出,知识的再生产决定于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原有的知识的积累,并且积累的知识越多,用于生产知识的人力资本边际产出率越高。
从罗默的模型可推导出,人均收入百分率的增长正比于社会投资于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本的比重,正比于人力资本在研究开发过程中的边际产出率,反比于时间贴现率。
于是,一些国家投资于研究和开发的人力资本太小,而被“锁”在“低收入陷井”里[15]。
卫生经济学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把国家投入的医疗卫生费和个人为健康保健支付的费用作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投资的结果以人力资本存量的形态存在,并可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相应的经济收益。
从微观上看,卫生保险的投资可以增进家庭成员的健康,提高并延长其人力资本的劳动能力,或者增加下一代人力资本的劳动能力,同时可相应地增加其经济收入。
从宏观上看,增加社会对卫生保健的投资,可以提高整个国民人力资本的质量,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教育经济学是把教育支出作为对人的长期性投资来研究其分配和收益的学科。
一般认为,教育投资对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的提高是双方面的。
其一,通过教育可以增加劳动者的工作适应性并挖掘其专业潜能,直接提高其人力资本的质量,这称为“知识效应”。
其二,教育对人有感化作用,从而通过提高劳动者对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间接地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非知识效应”。
人力资源会计学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弗拉姆零尔茨(Flamholts)。
1974年,他发表了《人力资源会计学》。
人力资源会计学是美国会计师联合会给人力资源会计学下的定义为:确定并具体计量有关人力资源的资料和数据,并把此类信息提供给有关方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