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季丽奇

合集下载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6、建高塔》word教案(1)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6、建高塔》word教案(1)

建高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1.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2.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3.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

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2.实验证明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3.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4.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1.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

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2.分组操作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并测试叧组的塔最不容易倒。

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四、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板书设计】塔不易倒的秘密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教后反思】请一部分到沙坑实地进行实验,一部分在沙盘中实验,比赛谁的发现更多会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6、建高塔》教案(1).doc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6、建高塔》教案(1).doc

建高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1.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2.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3.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

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2.实验证明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3.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4.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1.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

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12.分组操作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并测试叧组的塔最不容易倒。

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四、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板书设计】塔不易倒的秘密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教后反思】请一部分到沙坑实地进行实验,一部分在沙盘中实验,比赛谁的发现更多会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6建高塔》教科版(6)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6建高塔》教科版(6)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6 建高塔》教科版 (6)一. 教材分析《2.6 建高塔》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索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建造高塔,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对科学实验充满兴趣。

但在搭建高塔方面,他们可能缺乏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学会使用简单工具测量和比较高塔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设计并建造稳定的高塔,以及如何运用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和工具,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高塔图片,引发学生对高塔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高塔是如何建造的吗?它们为什么能够屹立不倒?”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教材中的提示,选择不同材料和结构搭建高塔,并使用工具测量高塔的稳定性。

3.交流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搭建高塔的过程和心得,讨论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强调团队协作和科学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建高塔》教科版 (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建高塔》教科版 (2)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建高塔》教科版 (2)一. 教材分析《2.6 建高塔》这一节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单元“结构与稳定性”的一节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塔的稳定性与材料、结构的关系,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塔的稳定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践操作方面,还需要老师在旁边引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较高,喜欢通过动手实践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塔的稳定性与材料、结构的关系,学会用废旧材料制作稳定的高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用废旧材料制作稳定的高塔。

2.难点:掌握塔的稳定性与材料、结构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废旧材料,如纸盒、塑料瓶、木棒等。

2.准备搭建高塔的场地。

3.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高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塔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搭建高塔的课件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塔的稳定性与材料、结构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教师分发废旧材料,学生分组进行高塔的搭建实践。

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搭建的高塔,其他同学和教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根据评价意见进行修改,提高高塔的稳定性。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稳定的高塔?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塔的稳定性与材料、结构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教案一. 教材分析《建高塔》这一节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建筑物为背景,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于建筑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和发现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2.如何设计一个稳定且高度较高的塔。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去发现和探究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塔模型、建筑材料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建筑材料,如积木、纸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塔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问题:如何设计一个稳定且高度较高的塔?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开始设计并建造自己的塔。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如何使塔更稳定、如何增加塔的高度等。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自己的塔,并分享建造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

其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借鉴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设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你是一个建筑师,你会如何设计一个稳定且高度较高的塔?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塔的稳定性与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建造塔的方法和技巧。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6、建高塔》word教案(3)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6、建高塔》word教案(3)

建高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1.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2.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3.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

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2.实验证明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3.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4.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1.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

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2.分组操作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并测试叧组的塔最不容易倒。

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四、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板书设计】塔不易倒的秘密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教后反思】请一部分到沙坑实地进行实验,一部分在沙盘中实验,比赛谁的发现更多会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精彩课件

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精彩课件

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结构与稳定性》中的第1课时《建高塔》。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不同结构对物体稳定性的影响;探索如何通过增加底面积和降低重心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学习塔的基本结构和建造原理;结合实际情境,设计并搭建一个高塔。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塔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掌握建高塔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具有较高稳定性的高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塔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建高塔的基本原理。

难点:如何将所学原理应用于实际搭建过程中,提高高塔的稳定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示范用的高塔模型、塔的结构图、相关教学视频等。

2. 学具:A4纸、剪刀、胶水、直尺、三角板、牙签、塑料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高塔图片,引发学生对高塔结构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塔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塔的稳定性。

3. 示范讲解:展示示范用的高塔模型,讲解塔的基本结构和建造原理,强调增加底面积和降低重心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原理设计高塔图纸。

b. 学生利用学具,按照图纸搭建高塔。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改进设计。

a. 为什么要增加塔的底面积?b. 如何降低塔的重心?c. 你认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塔的稳定性?六、板书设计1. 塔的结构特点2. 建高塔的基本原理增加底面积降低重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并搭建一个具有较高稳定性的高塔,拍照记录并附上设计说明。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高塔的设计和搭建,拍照提交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塔的结构特点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能否将所学原理应用于实际搭建过程中。

【精品课件】新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

【精品课件】新教科版科学六上2-6《建高塔》

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请同学们根据 设计图建造自 己的高塔(建 造过程中可对 原设计进行修 易倒的高塔
塔高的测量方法
测量塔的高度 时,以塔的最 高处到桌面的 垂直距离为准!
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小结: 哪些结构使框架
铁塔不容易倒? 和我们先前猜想
同学们还可以尝试在三个相同的瓶子里 装上不同量的水,放在一块纸板上,然 后倾斜这块纸板,观察它们的稳定性。
空瓶 半瓶 满瓶
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材料(每组)
胡萝卜 1根
牙签 100根
建高塔的材料: 每组胡萝卜1根; 牙签100根(胡萝 卜可以切成小块作 为牙签的粘合剂)
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画设计图
请小组成员交流高 塔的结构,并画一 个简单的设计图。
的一样吗?
名言警句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 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 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 汉.---华罗庚(中国)
推荐书籍: 法布尔《昆虫记》
教科版小学科学课件
2020年9月
教科版六上《形状与结构》单元
6.建高塔
你能说出下面这些建筑物的名称吗?
东 方 明 珠 塔
你能说出下面这些建筑物的名称吗?
广 州 电 视 塔
你能说出下面这些建筑物的名称吗?
埃菲尔铁塔,世
界著名埃建筑,始 建由于框架1菲8结87构年组,成, 全塔高尔324米, 是高当建时筑铁的,世至界今最已 一百多塔年,是法
国巴黎的地标。
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建筑吗?
石 油 钻 井
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建筑吗?
高 压 电 塔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6建高塔》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6建高塔》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6 建高塔》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2.6 建高塔》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探究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和支持结构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结构稳定性的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然而,学生对于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深入理解和支持结构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支持结构的概念,知道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探究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支持结构的概念,知道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深入理解和支持结构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探究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支持结构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高塔建筑,引发学生对高塔稳定性的思考,导入新课。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支持结构的概念。

3.分享与讨论: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全班进行讨论,总结不同材料和结构对高塔稳定性的影响。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6、建高塔》word教案(3)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6、建高塔》word教案(3)

建高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1. 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2.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3.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

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2.实验证明利用塑料瓶怎样放最容易倾倒?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3.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4.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1.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

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2.分组操作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并测试叧组的塔最不容易倒。

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四、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

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板书设计】塔不易倒的秘密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教后反思】请一部分到沙坑实地进行实验,一部分在沙盘中实验,比赛谁的发现更多会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6建高塔》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6建高塔》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6建高塔》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6建高塔》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建筑高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高塔的结构特点,掌握建筑高塔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和建造一个稳定且高峻的高塔。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掌握建筑高塔的基本原理。

同时,他们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建筑高塔这一主题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这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积极的动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高塔的结构特点,掌握建筑高塔的基本技巧。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实践来探究建筑高塔的原理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高塔的结构特点,掌握建筑高塔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和建造一个稳定且高峻的高塔。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建筑高塔的原理和方法。

3.小组合作: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高塔模型、建筑材料、实验工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内的实验桌和座位排列适合小组合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高塔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高塔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建高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高塔的模型,向学生介绍高塔的结构特点和建筑原理。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思考和探究高塔建筑的技巧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设计和建造一个高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供帮助。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2.6 建高塔》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2.6 建高塔》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与反思《2.6 建高塔》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2.6 建高塔》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塔的结构和稳定性原理。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建塔的材料和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建造自己的高塔,并探究高塔的稳定性。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高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发射塔、通信塔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建筑和结构有兴趣,并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有关力和运动的基本知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塔的结构和稳定性原理,学会使用不同材料和方法建造高塔。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明白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塔的结构和稳定性原理,学会建造高塔。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高塔的稳定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不同类型的塔,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讲解塔的结构和稳定性原理,让学生明白建塔的基本知识。

3.示范:老师或学生代表演示如何建造高塔,展示不同的建造方法和技巧。

4.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建造高塔。

5.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建塔的过程和经验,分享如何提高高塔稳定性的方法。

6.总结: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建塔的原理和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7.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高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发射塔、通信塔等。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建高塔》教科版 (6)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建高塔》教科版 (6)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建高塔》教科版 (6)一. 教材分析《2.6 建高塔》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如何构建稳定且高大的塔。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够运用这一特性来设计并建造高塔。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之前学习的三角形稳定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这一知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建造高塔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建造高塔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如何运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建造高塔。

2.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建造出稳定且高大的塔。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片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

2.学具:为学生准备建造高塔所需的材料,如积木、纸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高塔的图片,如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高塔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呈现(10分钟)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并展示如何运用这一原理来建造高塔。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建造高塔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建造高塔所需的材料。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建造稳定且高大的塔。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小组建造高塔的经验和心得,讨论如何使塔更加稳定和高大。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6 建高塔.docx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2.6  建高塔.docx

《建高塔》【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过程与方法:用简单材料独立地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教学重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教学难点】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沙、吸管、胶带、水。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出示关于塔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塔的神奇与生活中的具大作用。

提出问题: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观察这些铁塔,它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物体不容易倾倒的秘密。

1、猜想是哪些结构特点使铁塔高耸入云又不容易倾倒?把我们的猜想写下来。

2、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①塑料瓶怎样放最不容易倾倒?②怎样做,使塑料瓶最不容易倾倒?2、学生分组解决问题。

3、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倾倒,可以用些什么方法?三、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1、利用老师要求准备的材料做一个塔,并尽量使它不容易倾倒。

比一比谁做的塔又高又稳定。

2、分组操作:测量高度,哪组的塔最高?如果这是一座真正的高塔,它的搞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有什么不同?3、铁塔形状和结构的再思考:塔为什么不容易倒?看看我们先前的猜想,哪些得到了证实?哪些需要修正补充?【板书设计】塔不易倒的秘密底部越大越不易倒底部越重越不易倒空体比实体抗风能力更强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教学反思】学生对铁塔特点的认识很清晰,能比较容易找出铁塔不倒的原因。

在设计高塔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有些学生知道可以用吸管扩大底部的面积,还有同学在塑料瓶的连接处也用上吸管,使塔连接处更加牢固。

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课件

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课件

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26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建高塔》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塔的基本结构原理、影响塔稳定的因素、不同材料的塔的搭建方法以及塔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塔的基本结构原理,掌握影响塔稳定的因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不同的材料搭建高塔。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塔的基本结构原理,影响塔稳定的因素,搭建高塔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稳定的高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塔的模型。

2. 学具:A4纸、剪刀、胶水、彩笔、积木、牙签、棉花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不同地区的高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高塔是如何搭建的,为什么能够稳定地立在地面上。

2. 知识讲解:a. 介绍塔的基本结构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塔的结构特点。

b. 分析影响塔稳定的因素,如重心、底部面积等。

c. 讲解不同材料的塔的搭建方法,如纸塔、积木塔等。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塔为例,分析其结构原理,讲解如何搭建稳定的高塔。

4.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利用所提供的材料搭建高塔,比一比哪个小组搭建的塔最高、最稳定。

六、板书设计1. 塔的基本结构原理2. 影响塔稳定的因素a. 重心b. 底部面积c. 材料性质3. 搭建高塔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座具有创意的高塔,并说明其结构原理和优势。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手绘设计图,并附上文字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塔的基本结构原理和搭建方法,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尝试使用不同的材料搭建更高、更稳定的高塔,并思考如何优化塔的结构。

同时,了解我国著名的塔,学习其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建高塔》教科版 (9)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建高塔》教科版 (9)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6 建高塔》教科版 (9)一. 教材分析《2.6 建高塔》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单元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高塔的结构和稳定性,掌握建高塔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设计并建造一座稳定且高度适中的高塔。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高塔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建构类的活动充满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结构稳定性的知识,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建造中,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高塔的结构和稳定性,掌握建高塔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高塔的结构和稳定性。

2.如何设计和建造一座稳定且高度适中的高塔。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和建造高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团队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和建造,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资源。

2.建筑材料(如积木、纸杯等)。

3.计时器和其他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高塔图片,如埃菲尔铁塔、东方明珠等,引发学生对高塔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高塔是如何建造出来的吗?它们为什么会这么稳定?”2.呈现(10分钟)介绍高塔的结构和稳定性原理,引导学生了解高塔的组成部分,如塔基、塔身、塔尖等,并解释为什么高塔需要有一个宽大的底部和逐渐变细的顶部,以增加稳定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领取一定的建筑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高塔结构和稳定性原理,设计和建造一座高塔。

在建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提醒注意事项。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建造后,进行小组间的展示和评价,共同讨论哪座高塔建造得最好,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建高塔
小学科学教学网资源建设团队季丽奇
【教材简析】
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框架铁塔稳定不倒的形状结构特点。

物体都有稳定性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不但可以加深对框架铁塔的认识,也能够认识所有物体的稳定性问题。

本课以铁塔为什么稳定不倒为起点和归宿,中间用塑料瓶做实验和制作“高塔”来探究物体稳定性问题。

探究学习的过程为“推测——探索和制作——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让学生用塑料瓶和沙去自主研究教科书提出的三个问题,初步认识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第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学生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是对前一个活动研究结论的应用和再检验,是一个继续研究的过程。

第三,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将探索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是培养探究能力的一个策略。

这个活动希望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体会比较、反思的意义。

同时,通过再思考使学生加深对框架铁塔不容易倒的道理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做框架》的学习,已经知道框架结构具有结实且不容易变形的特点。

但是,像塔一类物体的稳定性原理的思考是缺乏的,学生对“上小下大”的物体稳定性是具有一定的认识的,潜意识中大部分是知道这么一回事的,但缺乏数据(证据)的支持;还有,关于“上轻下重”的思考,学生的潜意识中大部分认为是越重越不容易倒,就像一个塑料瓶,他们会认为里面装的水越多越稳定,装满水的塑料瓶是最不容易倒的。

在用胡萝卜和牙签建造高塔时,非常考验学生的设计和动手能力,事先要好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2.框架结构的物体抗风能力强。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材料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2.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

科学态度目标
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制作成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通过设计、建造、评价等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框架结构铁塔不容易倒的原因
难点:在规定时间内用规定材料建造出不容易倒的高塔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高塔”设计图、胡萝卜(每组1根)、牙签(每组100根)、小刀(每组1把)、卷尺
小组:每组准备三个相同的塑料瓶、一袋沙子(约半塑料瓶)、瓦楞纸板(至少有A4纸大)
【教学过程】
一、引入(预设2分钟)
在课件上出示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框架结构高塔,让学生说说塔的名称,介绍埃菲尔铁塔的悠久历史,说说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框架结构的高塔。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就是——《建高塔》
二、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预设8分钟)
提问:说一说这些高塔会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提问:这些高塔会受到各种力的作用,那为什么他们还能长久的屹立不倒呢?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塔的形状和结构,说一说是哪些特点使高塔不容易倒?(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让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验证一下,什么样的物体不容易倒。

[材料准备:每组三个一样的塑料瓶,一袋沙子,一块瓦楞纸板]
布置探究任务:塑料瓶怎么放才不容易倒呢?请各小组交流讨论,还可以把三个相同的塑料瓶装上不同量的水,放在一块纸板上测试它们的稳定性。

交流讨论:通过刚才的实验,请同学们说说看瓶子怎么放才不容易倒呢?(头部朝下最容易倒;底部朝下最不容易倒;底部越重越不容易倒。

)提问: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要想使物体不容易倒,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三、建造不容易倒的高塔(预设27分钟)
[材料准备:“高塔”设计图、胡萝卜、牙签、小刀、卷尺]
画设计图(预设5分钟)
刚才大家已经讨论了什么样的物体不容易倒,接下来每个小组都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建一座属于你们自己的高塔,你们要用的材料是胡萝卜和牙签(提醒学生胡萝卜可以切成小块作为粘合剂)在开始动手之前,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各小组交流你们要建的高塔是什么样的结构,并把设计图简单的画在老师给你们的图纸上。

建高塔(预设20分钟)
挑战:接下来我们进行一次建高塔的比赛,请各小组用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胡萝卜1根、牙签100根),在20分钟的时间里面,运用你们所学的知识,建一座尽可能高的塔。

(提醒学生在切胡萝卜时注意安全)
测量(预设2分钟)
规定时间结束后,教师用卷尺测量各小组塔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四、铁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预设3分钟)
交流小结:刚才各小组都建造了自己的“高塔”,实践之后再请同学们说说看,你认为什么样的高塔不容易倒呢?(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风阻小)这些结论和先前我们的猜想一致吗?
【板书设计】
6、建 高 塔
【作业设计】
1.下面三个瓶子装了不同量的水,哪个瓶子最不容易倒( )
A. B. C.
2.框架结构的塔不容易倒的原因是( )
A.上小下大
B.上轻下重
C.风阻小
D.以上都是
“建高塔”设计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